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日本近代歷史

日本近代歷史

發布時間: 2022-06-16 00:15:22

① 日本近代有哪些時期

日本の近世
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 - 1598年)【明,即所謂「織豐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時期】
江戸時代(1603年 - 1868年)【明末、清】

日本の近代-現代
明治(1868年 - 1911年)【同治朝、光緒朝、宣統朝】
大正(1911年 - 1926年) 【北洋軍閥時期】
昭和(1926年 - 1989年) 【國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平成(1989年 - ) 【第三代領導人至今】

由於日本有大量的歷史遺跡和文物,政治、 文化也牽涉到日本的歷史,了解日本的歷史,才能更好地了解日本本身。作為日本的鄰國,中國人很有必要清楚日本在過去兩千中的所作所為。有的歷史可以忘卻, 有的歷史是絕對不能抹到的,這也是我們不惜篇幅的原因。同時日本的歷史正是對「一衣帶水」這個成語的最好詮釋。

近代(19世紀-戰前)

受美國逼迫恢復了國際間的交往,天皇重新掌握政權並實行「明治維新」。為了趕上各國,以工業為中心,對發展產業實行了獎勵政策。自1889年頒發「明治憲 法」以後,隨著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確立和中央集權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形成,為了進一步加強統治,明治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力圖將近代教育納入以宣揚忠君愛國、綱 常倫理以及日本神道主義精神的軌道,這就把日本的教育改革引上了為軍國主義政治服務的歧途。

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日本走上了通往軍國主義的道路。

日本的近代天皇制政權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從天皇的更替來看:1868年~1911年為明治時代,是睦仁天皇當政的時期;1912年~1925年為 大正時代,是嘉仁天皇當政的時期,從1926年起為昭和時代,是裕仁天皇在位的時期。現今天皇是明仁,年號平成。

明治維新開始不久,此時的日本迫不至今及待地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給其周邊的朝鮮、中國等國家帶來深重的災難。

1894年對中國發動了"甲午戰爭",侵佔了台灣和澎湖列島。1904年進行日俄戰爭。1910年侵佔朝鮮半島。後來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攫取了德國在太 平洋上的島嶼和在中國的特權。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1944年12月發動太平洋戰爭。

中、美、英三國於 1945年7月26日發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8月9日,蘇聯紅軍正式參戰,迅 速擊潰日本關東軍,給日本帝國主義致命的打擊。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日本簽字無 條件投降。

現代(戰後至今)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和《日美安全條約》同時生效,盟國對日本的全面軍事佔領宣告結束,盟國佔領機 構取消,日本被締約國承認為獨立國家。美國軍隊根據《日美安全條約》繼續駐在日本。美國對日本保持著半佔領地位。正由於朝鮮戰爭,日本獲得了戰後經濟增長 的最初動力,並在美國軍事保護下,一心一意地發展經濟。

1959年,池田勇人內閣登台執政。為了穩定政局,緩和國內矛盾,增強日本的經濟實力,池田表示要實行「新政策」,對內要為「國民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福 利的增長」而努力,對外要「丟掉從屬於美國的屈從思想」,「對一切國家都採取睦鄰友好政策。」到1971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由1960年的430億美元 增加到2184億美元。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1966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 國」。

日本經濟在1973年受到國際性石油危機的沖擊,增長速度放慢,轉入「穩定增長」時期,但增長率仍然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最高的。

1972年9月25日,日本總理大臣田中角榮和外務大臣大平正芳訪問中國。9月29日,中日兩國總理和外長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本上建立和平等友好關系,結束兩國之間的戰爭狀態,正式恢復邦交。

進入九十年代,日本為泡沫經濟付出長達十年經濟疲軟的代價。這種狀態將持續進入新的世紀。

② 日本歷史的近代時期

國門大開 參見:黑船事件
19世紀中葉,日本仍處在小農經濟的封建社會,天皇並無權威,大權掌握在第三個封建軍事政權德川幕府手中 。江戶幕府末期,天災不斷,幕府統治腐敗,民不聊生。且幕府財政困難,使大部分中下級武士對幕府日益不滿。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堅船利炮叩開鎖國達200餘年的日本國門。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馬休·佩里率領四條蒸汽船闖進日本的江戶灣,迫使日本打開國門,對外通商,日本上下驚慌失措 。
德川幕府在日本推行「閉關鎖國」政策,將日本通向世界的大門死死關上。外國人中僅有中國和荷蘭的商人可以在唯一的開放口岸——長崎從事商業活動,國民沒有信仰自由 。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日本人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幕府統治,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才是日本富強之路。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展開了。 倒幕運動 參見:倒幕運動、大政奉還
在當時所發生的抗議和反對運動中,有一些暴動竟有4000農民參與,而且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形勢。在武士里也有大量的思想改革運動」。很快,「倒幕」陣營就壯大起來,不僅有處於社會底層的農民、小市民、中下層武士,也包括力主發展實業的資本家和新興地主中的改革派。
1867年11月8日,與幕府將軍矛盾深重的日本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下旨組織倒幕軍,討伐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十月十四日(11月9日),德川慶喜假稱還政於天皇,卻在大阪並著手組織兵力,圖謀反叛。
1868年1月3日,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維新三傑」之稱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的領導下,成功發動政變,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日本明治天皇頒布了「王政復古大號令」的諭令,表示准許德川將軍的辭退。當晚,天皇即主持召開了由「倒幕派」的皇族公卿,大臣和武士列席的御前會議。會上宣布:廢除幕府,責成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交出領地以及財產;重新賦予天皇以權威,親主朝政;建立新的中央政府。
1868年1月27日,倒幕軍連戰連捷,最終在京都附近的大戰中擊敗了3倍於己的幕府軍隊,德川慶喜逃往江戶。倒幕軍繼續高歌猛進,攻陷幕府殘余在北海道的最後據點,取得了內戰的最終勝利。以明治天皇為首日本新政府成立了。 明治維新 參見:明治維新、廢藩置縣、殖產興業、文明開化
重主朝政的明治天皇,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決心使日本走上富強之路。 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各種制度及廢藩置縣等等,這些各項改革被稱為明治維新。一方面,新政府確立國家制度,如設立帝國議會及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一方面,又以培植產業及加強軍力(富國強兵)為國策推進,急速地發展成近代國家。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改名為東京。之後從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這些重大變革,在日本迅速推開,收效驚人。
為消滅國內的封建割據勢力,他採取「奉還版籍」政策,廢藩設縣,將全國劃為3個府72個縣,終於建立起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他還廢除舊的「士、農、工、商」身份制度,將所謂公卿諸侯之類的貴族改稱「華族」,將大名以下的武士改為「士族」,大膽廢除了封建俸祿。
此外,他頒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實施了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三大政策,在全國改革軍警制度,建立新式軍隊,創辦軍工產業;學習西方文明,引進西方科技與管理;發展現代教育,培養現代人才,整體提高國民素質。
1873年,日本開始實行新的兵役制度,在全國徵召義務兵,同時改革農業稅,統一貨幣。 在國民「萬事決於公論」的呼籲下,明治天皇決定於光緒十一年(1885)實行立憲,建立了內閣制度,並於光緒十五年(1889)正式頒布憲法,次年召開了首屆國會。
政治改革日新月異,以軍事工業,交通運輸業為代表的經濟變革籌劃也迅速變為現實。繼1872年建成第一條鐵路後,又於1882年成立新式銀行,西方的科學技術得到大力提倡。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基本鋪平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完成了部分預定的改革目標,成為中國周邊迅速崛起的強邦,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明治維新」。 侵略擴張 參見: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
日本國力逐漸強大。在甲午戰爭(日本方面稱「日清戰爭」)中打敗中國北洋艦隊及日俄戰爭中殲滅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成為帝國主義列強其中的一角。在確保國際地位的同時,於1879年染指清朝朝貢國琉球國,並改設為沖繩縣。後1910年吞並朝鮮。文化上,日本從歐美傳入了新的學問,藝術;帶有未曾在日本出現過的個人主義小說,文學閞始出現,與江戶時代以前不同的文化展開了。宗教上,改變了以往神佛合流的現象(神佛分離),出現了打壓佛教(廢佛毀釋)等等的運動。 大正年間(1912年-1926年)稱為大正時代。
明治天皇於1912年駕崩,子嘉仁繼位,改元大正,是為大正時代。大正元年,因為陸軍倒閣而引起了第一次護憲運動(大正民主運動(大正デモクラシー),開始出現政黨政治。
大正時代前期,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國力最高峰的盛世,但1921年,大正天皇因病而由太子裕仁攝政,數年後發生關東大地震,以及在國際會議中節節敗退,使日本日漸艱難。
權貴與政黨不斷抗爭,發生了第二次護憲運動,實行了全民普選(1925年)。亦由唯一的元老西園寺公望推薦首相,提倡「憲政之常道」。
與明治時代取得的歷史性進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稱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績還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為腦病所困,最後被迫讓權療養,由裕仁親王攝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號「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3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3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佔中國東北。
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昭和16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痛苦的困難。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國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③ 簡略介紹一下近代日本歷史

近代日本歷史:
日本資本主義的形成 19世紀70年代,明治政府在接收幕藩經營的工礦企業的基礎上實行「殖產興業」,積極引進西方近代技術和設備,興辦以軍工為主的國營企業,發展交通運輸和通信部門,建立起統一的近代金融貨幣制度和股份公司制度,從而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80年代初,政府將一批國營企業和礦山廉價出售給擁有特權的資本家(「政商」)。這些資本家遂成為日本財閥的前身。在國家積極扶植下,私人資本迅速發展。自80年代中期起,開始出現產業革命的熱潮。19 世紀末至20世紀初,日本從制絲、棉紡等輕工業部門到鋼鐵、機械、造船、電力等重工業部門完成了產業革命。在產業革命過程中產生了近代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日本資本主義遂告形成。 大陸政策和軍國主義路線 由於明治維新這一資產階級改革運動的不徹底性,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都保留了較多的封建殘余,從而為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在明治政府中掌握實權的資產階級改革派,繼承封建時代武士道的衣缽,在爭取實現「富國強兵」、擺脫半殖民地危機的過程中,採取了「失之西方、取之東方」的方針。他們對西方列強屈從妥協,對亞洲鄰國則實行侵略擴張。在近代天皇制確立的同時,明治政府推行以效忠天皇為核心的軍國主義教育,並制定了以中國和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大陸政策」和軍國主義路線。早在19世紀70年代日本就曾借故入侵中國台灣和朝鮮。1894年,英國出於對抗俄國的戰略需要,帶頭修改對日本的不平等條約,到1911年,多年懸而未決的修改條約問題獲得完全解決。1894~1895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日本戰勝,從中國索取巨額賠款,並割取台灣及澎湖列島等地。1900 年,日本又參加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甲午戰爭後,經過10年擴軍備戰,日本發動了以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為目的的日俄戰爭。結果日本戰勝,割占庫頁島南部,並攫取了沙俄在中國東北的一切殖民特權。從而為日本霸佔朝鮮和在中國東北實行殖民擴張打下了基礎。
日本帝國主義的形成 20世紀初葉,日本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開始進入帝國主義時期。日俄戰爭後,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財閥壟斷資本逐步形成,日本經濟被置於金融寡頭的壟斷統治之下。與此同時,軍人勢力煊赫,軍閥獲得軍令制定權,成立了議會和內閣不得介入的「國中之國」-軍部,軍國主義統治體制進一步鞏固。對外,在加緊向中國東北滲透的同時,悍然吞並朝鮮(1910)。從此日本躋身於國際帝國主義強國之列。 1912年明治天皇死,大正天皇即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帝國主義自相火並無暇東顧之機,極力擴大對華侵略。1915年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妄圖鯨吞整個中國。日本向西方國家提供軍需物資,大發橫財,成了暴發戶。在戰爭的刺激下,日本工業飛躍發展,生產力比戰前增加 4倍以上,鋼鐵、造船、機械、電力、化學等重工業部門產量均翻幾番。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壟斷資本空前膨脹,由負債累累的債務國一躍而變為大債權國。 日本帝國主義的重重危機 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不斷激化,工人運動、農民運動(見日本工人運動、日本農民運動)以及各種爭取自由民主、維護人民權利的社會運動此伏彼起,日本帝國主義面臨重重危機。繼19 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早期社會主義運動之後,1913年爆發了第一次擁護憲政運動。這一運動與人民群眾反對藩閥和軍閥專制、要求實現民主改革的斗爭匯合在一起,形成了稱為「大正民主」的運動和思潮。1918年,又爆發了震撼全國的米騷動。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1922年日本共產黨誕生。繼之,一些進步組織紛紛成立,日本無產階級和人民的斗爭不斷發展。日本統治當局則頒行《治安維持法》(1925),設立「特高」秘密警察,瘋狂鎮壓共產黨和工農運動。1926年大正天皇死,昭和天皇(裕仁)即位。日本繼1920年經濟危機和1923 年關東大地震引起的經濟危機之後,1927年又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為擺脫內外危機,1927年日本出兵侵入中國山東省,公然干涉中國革命。同年,田中義一內閣召開東方會議,制定了侵略中國的戰略方針。
日本社會主義星期三講習會(1907)
侵略戰爭和日本軍國主義的敗亡 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3)席捲日本,日本帝國主義鋌而走險。1931年挑起「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次年,製造偽滿傀儡政權,開始了在中國東北的長期殖民統治。在國內,法西斯勢力為奪取國家權力而躍躍欲試,右翼團體和軍閥緊密勾結,鼓吹「昭和維新」,推進國家法西斯化。1936年法西斯軍官發動「二二六」 武裝政變失敗後,軍部法西斯獨裁確立,進一步加緊實行侵略擴張。同年11月,日本和德國簽訂《反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見彩圖日本飛機轟炸後的上海(1937年)) 。同年11月,義大利加入《反對共產國際協定》,德、意、日法西斯軸心開始形成。1939年 9月德國法西斯進攻波蘭,歐戰爆發。1940年 9月《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字。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與美英交戰。
為進行侵略戰爭,加強軍國主義法西斯統治,日本政府於1937年掀起「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1938年頒行《國家總動員法》。通過各種立法,大搞戰時統制經濟,從而確立了戰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1940年近衛文 □發動「新體制運動」,解散一切政黨,成立法西斯政治組織「大政翼贊會」。同時,大力推行軍國主義法西斯教育。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等血腥事件,對中國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因而激起中國人民的堅決反抗和世界輿論的譴責。日本人民中也出現厭戰情緒和反戰活動。由於日本對外戰爭的非正義性,加之日本資源貧乏,不勝長期戰爭的消耗,終難逃脫失敗下場。在中國人民、亞洲其他各國人民以及美國、蘇聯等世界反法西斯盟國人民合力抗擊之下,1945年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橫行一時的日本軍國主義歸於敗亡,以東條英機為首的戰犯遭到歷史的懲罰。

④ 日本進入近代史是什麼時候

一般認為, 1853年的「黑船來航」是日本近代的開端。在這以前,日本經歷了兩個多世紀的孤立。為防範西方殖民者對日本的滲透進而對封建統治產生危害,德川幕府在1640年前後先後5次頒布「鎖國令」,統制貿易,嚴禁日本人的對外交往,取締基督教和驅逐外國人,僅開放長崎一地允許荷蘭、中國和朝鮮進行有限的來往。

1853年7月,柏利指揮的美國艦隊,迫使幕府於次年簽訂《日美親善條約》而開港。英、俄、荷相繼仿效。1858年以美國為首的列強又強簽了不平等的《安政條約》。日本陷於嚴重的民族危機,幕府頓時內外交困。主要由薩摩、長州兩藩下級青年武士構成的討幕派,乘機將國內所有的不滿導向屈從列強的幕府。1867年,明治天皇在薩摩、長州等藩的支持之下頒布了「王政復古大號令」,宣布廢除幕府,一切權力復歸天皇。次年,新政府在軍事上徹底擊潰了幕府。

⑤ 日本近代史

1852—1912年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率領艦隊進入江戶灣(今東京灣)岸的浦賀,要求與德川幕府談判,史稱「黑船事件」。許多日本人在黑船叩關後覺醒,力圖推翻幕府統治,建立一個新的政權。明治維新就是在日本19世紀進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實行大改革,促進了日本的現代化和西方化。到20世紀初,明治維新的目標基本上已經完成,日本成為了亞洲強國,東方唯一的帝國主義列強。 大正、昭和時代

⑥ 近代日本的發展史

19世紀60年代末(1868),日本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後,明治天皇開始,自上而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改革運動。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迅速崛起,國力很快超過大清王朝。明治維新27年後,1895(甲午)中日海戰對決,大清北洋水師慘敗,日本海軍完勝,國威大振。

甲午戰爭9年後,1904日俄戰爭,日本獲勝,攫取了沙俄在東北的利益。又27年,1931日本佔領中國東三省。

再7年,1937日本大舉侵華,1940之後佔領東南亞諸國,建立「大東亞共榮圈」,1941偷襲美國珍珠港大獲全勝,稱霸半個太平洋,1945日本戰敗,日本近代史結束。

(6)日本近代歷史擴展閱讀:

從甲午戰爭到上世紀40年代,日本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侵略史。十九世紀末後的日本,在這筆政治遺產的驅動下,迅速滑向軍國主義。

日本先後發動了日俄戰爭、侵華戰爭、珍珠港事件等,使日本成為世界近現代史上發動侵略戰爭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波及面最廣、危害度最深的國家。

日本侵略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造成巨大災難的同時,也使日本付出慘痛代價,明治維新後,崛起的日本逐步走上軍國主義道路,二戰中成為法西斯陣營的中堅力量,最終徹底覆滅。

熱點內容
沖模老師招聘 發布:2025-01-11 05:02:42 瀏覽:193
描寫老師的四字詞語 發布:2025-01-11 04:48:39 瀏覽:514
英語練習題四年級 發布:2025-01-11 02:48:46 瀏覽:166
江西教師招聘信息 發布:2025-01-11 02:17:51 瀏覽:527
師德有感 發布:2025-01-11 02:03:11 瀏覽:366
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區別 發布:2025-01-11 00:50:22 瀏覽:843
教師教學日記 發布:2025-01-11 00:19:00 瀏覽:708
軒轅劍數學 發布:2025-01-10 23:23:31 瀏覽:683
國泰君安2016暑期 發布:2025-01-10 22:30:34 瀏覽:624
師德錘煉典型案例 發布:2025-01-10 21:48:58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