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斌生物
① 韓斌的介紹
韓斌(1963.4-),安徽阜陽人,籍貫安徽太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現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副所長;科技部863生物領域專家組成員,主持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2013年12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② 韓斌的工作經歷
1988年7月從廣西大學農學院畢業,獲分子遺傳學碩士學位;獲得英國Gatsby Charitable Foundation獎學金,於1989年2月赴英國著名的John Innes中心Sainsbury 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從事植物病原菌分子遺傳學研究。1992年11月獲英國塞理斯伯里實驗室約翰英納斯中心博士學位。1998年8月,正值中國水稻基因組測序計劃起步階段,毅然回國工作。從2002年起,擔任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與生態研究所副所長。2008年,被任命為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 2011年12月2日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回國後,韓斌帶領中心全體研究人員,出色完成國際水稻基因組計劃粳稻第四號染色體的精確測序任務,並取得多項重要的創新性研究成果。作為國內首次完成大基因組單條染色體的精確測序,這是我國在生物領域基礎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具有深遠的學術意義和經濟前景。該成果也被兩院院士評為2002年全國十大科技新聞榜首之一。
韓斌研究員長期從事基因組學的基礎研究,並致力於利用不斷發展的基因組學的理論和方法探索水稻基因組結構、功能和遺傳改良潛力。完成了對水稻第四號染色體的精確測序和綜合分析,發展了秈、粳稻全基因組及基因水平上的比較與功能研究系統,建立了以第二代測序儀為基礎的高通量基因型分析平台和轉錄組分析平台。有關研究結果先後發表在Nature, Genome Research, Plant Cell等國際知名學術刊物上。
③ 深圳最厲害的風水大師是誰
深圳最厲害的風水大師是誰?
什麼叫風水學,風水是否具有科學性、做風水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認識的不斷提升,相信風水的人越來越多,尤其哪些事業有成者比如李嘉誠、馬雲,王健林,馬化騰、曹德旺、潘石屹、楊惠妍等,都對風水有興趣,並有自己的風水顧問。但遺憾的是,現在不少人包括不少的風水大師,對風水學有關的概念與原則等不一定真正了解,有的甚至將其與封建迷信混為一談。所以,普及這方面的知識,時不我待!
傳統上的風水也叫堪輿,堪,天道;輿,地道。
風水的概念是隨著實踐的深入,認識的不斷完善越來越接近它的本質。
風水學屬於在陰陽五行、干支運氣、卦畫爻像理論指導下,從動態整體角度專門研究天道、地道與人道關系,教人如何利用天時地利人和,達到天人合一、趨吉避凶、改善人生命運的一門學問。縱觀以前的陰陽宅風水,原則上還處於堪輿學范疇。堪,天道;輿,地道也。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場所。把天道與地道結合在一起,也就是宇宙環境的規律;既往的風水理論與實踐中,也很少涉及與「人道」有關的內容及其具體的操作環節。所謂人道就是指人體 內環境風水,屬於風水學中能起到主導作用的風水;這就是《環境風水學》作者張睿認為的,傳統的風水只能劃分到堪輿學范疇的依據。只有研究天道、地道與人道關系的風水學,才是貨真價實的風水學。
風水的理論依據是什麼?是否具有科學性?《人體生物節律學》指出,人屬於以氣血物質為基礎,父母的遺傳基因為模式,環境為其變異條件的在遺傳與變異的矛盾運動中不斷變化發展的生物體,這種變化就是與自然環境保持動態的同步。這就足以說明,易醫學的「天人一體觀」不僅僅是一種觀念,而是一種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科學理論。所以,秉承天人一體觀的風水理論也是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科學理論。
深圳風水大師、粵港澳大灣區風水評述師,六柱風水掌門人張睿的《環境風水學叢書》主要由人體內環境風水學、包括陰陽宅風水的外環境風水學、人文環境風水學等三大板塊組成,既屬於貨真價實的風水學集大成,更屬於利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展示風水學神奇的難得的寶典。
做風水的基本原理是什麼?深圳風水大師、粵港澳大灣區風水評述師、八字與風水密碼破譯者,開啟人體內環境風水先河的六柱風水掌門人張睿老師認為,做風水的基本原理就是,讓人道與天道地道保持應有的協調,也就是利用天時地利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最佳狀態,實現趨吉避凶、改善人生命運的基本願望。如果不了解人體內環境風水,就不可能把握到做風水的基本原理,更難以達到做風水的基本願望!所以,做風水的基本原理是每個職業風水大師都必將牢記並落實到做風水的過程與環節的基本守則,也是衡量一個風水師能量大小輕重的基本標尺!
④ 韓斌的個人簡歷
1981-1985 安徽師范大學生物系 學士
1985-1988 廣西農學院分子遺傳學研究室 碩士
1985-1986 華東師范大學生物系(聯合培養) 碩士
1989-1992 英國John Innes Centre 博士
1992-1998 英國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 博士後
1998-至今 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 主任,水稻基因組測序工作專家組組長
2002-至今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所 副所長
2008-2011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副所長
2011-至今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⑤ 我國有哪些著名的遺傳學家
我國著名的遺傳學家有:
1、李汝祺:
李汝祺是中國遺傳學家。 1895年出生於天津市的一個小商人家庭,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個。由於經濟原因他10歲才開始入小學。因聰穎勤奮,連續跳了三次班,5年中完成了7年的小學學業。離小學畢業還差1年時考入了當時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
1918年畢業後進入美國普渡大學農學系學習畜牧學。1923年畢業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動物學系研究院,從師於世界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教授,在他領導的實驗室進行果蠅發生遺傳學研究工作,1926年以優異成績完成學位論文,成為該實驗室第一位獲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
2、韓斌:
韓斌,1963年4月15日出生於安徽阜陽,作物基因組與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
1985年韓斌從安徽師范大學畢業後考取廣西農學院分子遺傳學研究室碩士研究生。1988年從廣西農學院碩士畢業 ,並獲得英國Gatsby Charitable Foundation獎學金。
1989年赴英國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攻讀博士學位,1992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在英國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8年回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研究員、課題組長。
3、劉耀光:
劉耀光出生於廣東省韶關市,植物遺傳學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九三學社廣東省委院士與傑出學者委員會主任。
1981年,劉耀光畢業於華南農學院。1988年,獲日本香川大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學位。
199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2年,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1年,入選廣東省特支計劃傑出人才。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4、陳楨:
陳楨,出生於江蘇邗江,動物學家、遺傳學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
1918年陳楨從金陵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19年考取清華學校專科,獲得公費赴美留學,先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農學系進修。1920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動物學系學習,1921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後,隨遺傳學家托馬斯·亨特·摩爾根專攻遺傳學。
1922年回國後擔任國立東南大學生物系教授;1952年擔任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1953年至1957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室主任。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7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同年11月15日病逝於北京。
5、李向輝:
李向輝,植物遺傳學家,植物生物技術專家。中國植物生物技術的主要開創者之一。首次克隆和再生了矮牽牛、煙草完整植株,建立了原生質體融合、雜種細胞選擇等一套體細胞雜交系統,並發明了可廣為應用的D2培養基。
在國內首先獲得了在人工控制條件下合成屬間體細胞雜種植株,率先解決了水稻、小麥等原生質體克隆和再生完整可育植株的國際難題,為作物體細胞雜交、遺傳工程提供了重要技術操作體系。
⑥ 安徽省阜陽第一中學的知名校友
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劉德培
國務院學位委賀學科評議組成員,三峽工程論證組專家,國家電網建設公司專家委員會專家:解廣潤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韓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謝毅
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盧家豐
上海市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上海行政學院院長:時光輝
參考資料
⑦ 韓斌的所獲獎項
1、2003年3月,韓斌博士獲得由中國科學院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頒發的:首屆「中國科學院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2、2003年3月19日,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國家基因中心和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授予「中國科學院2001-2002年度重大創新貢獻團隊」稱號。
3、2003年4月,中科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命為2001-2002年度上海市新長征突擊隊。
4、2003年9月,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央統戰部和科學技術部授予韓斌博士 「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
5、2003年12月28日,我中心的「水稻基因組第四號染色體測序及分析」項目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6、2004年1月,韓斌博士榮獲上海市優秀留學回國人才稱號。
7、2004年4月,韓斌博士被評為2001-2003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
8、2004年10月,韓斌博士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
9、2006年,被列入「上海市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10、2007年12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