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廈門鼓浪嶼歷史

廈門鼓浪嶼歷史

發布時間: 2022-06-19 08:11:10

Ⅰ 有沒有關於廈門鼓浪嶼的簡介

鼓浪嶼島上海岸線蜿蜒曲折,坡綏沙細的天然海濱浴場環布四周,主要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環島路、鼓浪石、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等。最高峰日光岩是廈門的象徵,有「未上日光岩等於沒到廈門」之說。

鼓浪嶼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島上90多科4000餘種植物常年鬱郁蔥蔥,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小島完好地保留著許多具有中外各種建築風格的建築物,有中國傳統的飛檐翹角的廟宇,有閩南風格的院落平房,有中完合壁的八卦樓,有小巧玲瓏的日本屋舍,也有19世紀歐陸風格的原西方國家的領事館,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譽。

從19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涌進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人居環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嶼今日的音樂傳統,培養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陳佐煌、許斐平等一大批傑出的音樂家。如今,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為全國第一,島上有100多個音樂世家,2002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為 「音樂之島」。

Ⅱ 鼓浪嶼區的建制沿革

晉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晉安郡 ,改東安縣為晉安縣,管轄泉州、廈門、漳州、莆田四市地,縣治在今泉州市南安豐州鎮。後晉天福四年(939),升大同場為同安縣,屬泉州府。
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鼓浪嶼隸屬同安縣。 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並吞 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漳州)。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入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七年 (1394年)始築「廈門城」。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5 年)在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從興泉道管轄下設台廈兵備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起屬於興泉永道,興泉永道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永春州、大田縣,道台自泉州移駐廈門。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同屬於福建省。
民國元年(1912年),撤府,興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國3年改名廈門道,管轄廈門、莆田、泉州和大田縣。1912年,析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和大、小金門等島嶼置思明縣 ,4月28日,思明縣政府正式成立,隸屬福建軍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
1933年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市,廈門市成立,旋改特別市,同安縣和廈門市隸屬興泉省 ,興泉省轄今泉州、莆田、廈門, 翌年1月「閩變」失敗後,廈門特別市政府和興泉省撤銷,廈門島內恢復思明縣建制,與同安縣均屬福建省政府直轄。
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
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轄今泉州、莆田、廈門),
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廈門島 淪陷, 同安縣隸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32年開始,
1943年國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區建鄉設保,進行鄉鎮並編。
1949年9月初隸屬於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泉州、莆田、廈門,後改隸於廈門市至今。
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進入了福建大陸,攻入廈門, 後 金門戰役,金門炮戰。詳見金門戰役、金門炮戰相關 文章和詞條。
1979年01月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炮擊,正式劃上了句號。
1952年6月開始懸掛了半個世紀的廈門市鼓浪嶼區人民政府的牌匾被摘下,作為中國副省級城市下屬最小的行政區----鼓浪嶼區的歷史劃上了句號。
鼓浪嶼島即鼓浪嶼區,面積1.83平方公里,人口1.8萬。鼓浪嶼是一個步行島,位於廈門島西南,獨懸於碧海中。
天風海濤、秀美宜人的鼓浪嶼,花香鳥語,四季如春,素有海上花園的美譽。鼓浪嶼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音樂人才備出,島上還有許多風格各異的建築,所以又有"鋼琴之島"和"萬國建築博覽館"之稱。
鼓浪嶼區歷屆政府在充分挖掘鼓浪嶼豐厚的自然資源及人文旅遊資源、堅持保護與開發並舉,在發展旅遊經濟上做了大量的嘗試。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步伐更是明顯加快。2000年3月22日上午,鼓浪嶼上最後一根工業煙囪倒下,徹底結束了鼓浪嶼上發展工業的歷史。原有在島上的15家工業企業先後全部遷出鼓浪嶼,騰出20萬平方米的總佔地面積,給鼓浪嶼發展旅遊項目拓展出新的空間。
重點投資保護的原台灣富商林爾嘉私人花園菽庄花園已成為中國精品園林。
2000年,在菽庄花園聽濤軒創建的中國唯一的鋼琴博物館,成為景區一大新亮點。館內收藏的70架產自世界各地的古鋼琴,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新近完工的可直接親近碧海的環島路,更使遊人充分感受天籟之島的自然情懷。
2001年,鼓浪嶼成為中國首家榮獲國際標准認證的完整的行政區和風景名勝區。
2003年04月26日起,將原鼓浪嶼區、開元區、思明區合並成立新的思明區。同時,廈門市鼓浪嶼區撤銷行政區後,以其行政區域設立鼓浪嶼街道辦事處。大幅減少政 府編制,節約行政開支,促進社會發展,降低施政成本,劃歸屬於廈門市思明區。曾經懸掛鼓浪嶼區人民政府牌匾的地方換上了"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的牌匾,"末屆區長"程建明上任管委會主任之職。程建明在管委會的揭牌儀式上說,過去所有的成績都已載入歷史,管委會的成立,標志著全力打造世界級精品旅遊勝地的新的創業的開始。
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劃定總面積為247.1平方公里,其中海域211平方公里。 廈門市政府授權管委會在其管理區內行使相關的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主要職責是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全面負責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規劃和建設。【從此鼓浪嶼區退出歷史舞台】

Ⅲ 廈門的鼓浪嶼介紹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5分鍾可達。面積1.87平方公里,2萬多人,為廈門市轄區。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環島路、鼓浪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著名景點之一。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鼓浪嶼各種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日臻完善,成為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2007年5月8日,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Ⅳ 鼓浪嶼的資料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鼓浪嶼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餘科。

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獲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五大城區等榮譽。2017年7月8日,「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4)廈門鼓浪嶼歷史擴展閱讀:

鼓浪嶼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光熱條件優越。四季季相變化頗有規律:春季季風由東北轉偏南,由冷轉暖,雨水增多; 夏季有台風和雷雨的調劑,給熱天帶來涼意, 時有台風;

秋季少雨多晴; 冬季有東北季風,冷而不寒。海陸風極為明顯,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風,午後起至半夜前吹南至東南風。

年平均溫度為21.2℃。年平均最高溫度為24.5℃,年平均最低溫度為18.7℃,年極端最高溫度38.4℃,年極端最低溫度2℃。

Ⅳ 鼓浪嶼有什麼歷史故事

鼓浪嶼原是個渺無人煙的綠洲,又稱逗園沙洲地或逗園仔洲地。元末始有人跡,逐步形成半漁半耕的村落。島的西南端有一個海蝕溶洞的礁石,每當海濤沖擊,發聲如擂鼓,礁因名逗鼓浪石地。留傳至今成為勝景,島也因之得名逗鼓浪嶼地,並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嶼得以開發,1573年日光岩上出現了全島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地。1586年在日光岩創建了蓮花庵。1650年鄭成功在日光岩安營紮寨,操練水師,留下了逗寨門地、逗水操台地、逗拂凈泉地等遺址。明末,陳示京隨魯王由海入島,協助鄭成功起義抗清,其墓葬於雞母山。

鴉片戰爭以來,一百餘年鼓浪嶼發展的獨特歷史,使鼓痕嶼形成了具有濃厚人文景觀、復雜歷史情趣、諸多國家風格、中西合璧的逗萬國建築博覽會地。該島因人均鋼琴和小提琴擁有量居全國之首而被譽為逗琴島地、逗音樂之島地。

而因島內面積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稱為逗步行島地。鼓浪嶼成為擁有人文景觀、建築景觀、藝術與風景旅遊、歷史與音樂等多種精晶薈萃的著名島嶼。

(5)廈門鼓浪嶼歷史擴展閱讀:

鼓浪嶼(英文:Kulangsu) 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

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與廈門島上的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鼓浪嶼

Ⅵ 鼓浪嶼的屈辱歷史[主演圍繞萬國租界]

鴉片戰爭之後的20年間,外國列強勢力對廈門和鼓浪嶼的侵略已全面展開,且迅速地擴展和深化。在此期間,西班牙、荷蘭、挪威、法國繼英、美兩國之後,也在廈門設立領事並在鼓浪嶼建造領事館。外國洋行和公司越辦越多,外國商人不滿足於通過轉手投機買賣攫取暴利,開始在廈門創辦工廠企業,直接利用當地的資源。英商廈門船塢公司和設在鼓浪嶼的英商廈門機器工程公司就是其中較大的外國公司。為了進一步操縱中國的市場,外國勢力培植了一批買辦為它們效勞。航運公司、銀行、電報局也同時相繼興辦起來。緊跟在美國歸正教會後面,倫敦差會於1844年在鼓浪嶼成立教會,大英長老會也於1850年在鼓浪嶼扎住腳跟。1848年,美國歸正教會的「中華第一聖堂」建造在廈門新街仔。15年後,英國教會也在鼓浪嶼建造了專供外國人祈禱的「協和禮拜堂」(在今第一醫院內)。一批培養中國牧師、傳道士的「聖道學教」,宣傳宗教的教會學校在廈門,特別是在鼓浪嶼,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為了進一步掌握東南門戶一一廈門的經濟命脈,控制廈門海關和港口管理大權被視為關鍵的措施。1862年3月30日,外國列強根據《天津條約》的附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在廈門設立海關稅務司。同年,設立廈門口理船廳。清初以來就已存在的中國海關變「常關」,被降作對內航運貿易的關卡。到了1901年,根據《辛丑條約》,連這一點點權利都被剝奪掉。海關稅務司和廈門口理船廳的設立,使清政府喪失了廈門海關和港務的管理大權,廈門從此進一步落入半殖民地的深淵。奧地利、德國、日本等國看到廈門門戶大開,有利可圖,趕緊蜂擁而入。德國和日本甚至有後來居上之勢。1862年以後,列強勢力越發強大。1870年海關稅務司休士(George Hughes)統計廈門有洋行14家,其中英國7家,印度3家,德國2家,美國和英屬新加坡各1家。1882年,副稅務司勞思(W·B·Russell)統計,洋行已增至23家。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獨佔了鼓浪嶼,直至我國抗戰勝利。1949年10月17日,鼓浪嶼地區解放。

Ⅶ 廈門曾經的市轄區鼓浪嶼區,為何要撤銷了呢

說起福建廈門的鼓浪嶼,可謂家喻戶曉,它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國家5A級景區、世界遺產,關於它的景觀這里不再贅述。

就如今城市化而言,相對於廈門島內,鼓浪嶼這座小島是不適合居住和工作的,畢竟這里沒有高樓小區,工作性質單一。旅遊業的發展,個人尋求更廣闊的空間,所以鼓浪嶼土著就流失了。這也是鼓浪嶼撤區的一個原因吧。

Ⅷ 鼓浪嶼的歷史

鼓浪嶼原是個渺無人煙的綠洲,又稱「園沙洲」或「園仔洲」。元末始有人跡,逐步形成半漁半耕的村落。島的西南端有一個海蝕溶洞的礁石,每當海濤沖擊,發聲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留傳至今成為勝景,島也因之得名「鼓浪嶼」,並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嶼得以開發,1573年日光岩上出現了全島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586年在日光岩創建了蓮花庵。1650年鄭成功在日光岩安營紮寨,操練水師,留下了「寨門」、「水操台」、「拂凈泉」等遺址。明末,陳示京隨魯王由海入島,協助鄭成功起義抗清,其墓葬於雞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艦隊攻戰鼓浪嶼,設炮台於山頂控制廈門。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國簽定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廈門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爾後英、美、西班牙三國相繼在鼓浪嶼設領事,其他國家則以商人、洋行經理等兼任領事在鼓浪嶼活動,1902年中國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簽定了《廈門鼓浪嶼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嶼被列強正式明確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蘭、奧地利、挪威、瑞典、菲律賓等國都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創辦教堂、學校、醫院、洋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獨占鼓浪嶼。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鼓浪嶼回到廈門人民手中,從此結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歷史。

鴉片戰爭以來,一百餘年鼓浪嶼發展的獨特歷史,使鼓痕嶼形成了具有濃厚人文景觀、復雜歷史情趣、諸多國家風格、中西合璧的「萬國建築博覽會」。該島因人均鋼琴和小提琴擁有量居全國之首而被譽為「琴島」、「音樂之島」。而因島內面積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稱為「步行島」。鼓浪嶼成為擁有人文景觀、建築景觀、藝術與風景旅遊、歷史與音樂等多種精晶薈萃的著名島嶼。

Ⅸ 鼓浪嶼的由來

因海灘上有一塊二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風浪沖擊時發出略略之聲,酷似鼓聲,被人稱為「鼓浪石」,島也因之得名為「鼓浪嶼」,並在明朝正式命名。

明萬曆三十年,漳泉名人丁一中在日光岩題刻「鼓浪洞天」。至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於此,訓練水師,鼓浪嶼才逐漸為世人所知。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與廈門市區隔海(500餘米)相望。它像一塊晶瑩的碧玉,鑲嵌在廈門島外碧波萬頃海面上,被譽為「東南亞的一顆海上明珠」。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又叫「圓洲仔」,最初只是一個半漁半耕的村落。元朝末年,才有李代家庭逐步上島開發。

(9)廈門鼓浪嶼歷史擴展閱讀:

波蘭克拉科夫當地時間2017年7月8日下午,在波蘭歷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會議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以符合世界遺產第2條和第4條標准,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到52處。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鼓浪嶼是中國在全球化發展的早期階段實現現代化的一個見證,具有顯著的文化多樣性特徵和現代生活品質。鼓浪嶼的發展是體現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現代人居理念的獨特示範。

鼓浪嶼反映出中外多元文化在各個方面的廣泛交流,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真實且完整地記錄了其曲折的發展進程和生動的風格變化,真切地反映了激烈變革時代的歷史。鼓浪嶼的發展清楚地記錄了外國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記錄了從海外歸來的閩南人民開展早期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特點。

鼓浪嶼例證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價值觀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共同發展的歷史,為中國和其他地區不同文化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參考。鼓浪嶼獨特的裝飾風格建築遺產記錄了物質化的文化交融,形成東南亞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新建築運動。

Ⅹ 廈門鼓浪嶼旳歷史

鼓浪嶼原是個渺無人煙的綠洲,又稱「園沙洲」或「園仔洲」。元末始有人跡,逐步形成半漁半耕的村落。島的西南端有一個海蝕溶洞的礁石,每當海濤沖擊,發聲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留傳至今成為勝景,島也因之得名「鼓浪嶼」,並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嶼得以開發,1573年日光岩上出現了全島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586年在日光岩創建了蓮花庵。1650年鄭成功在日光岩安營紮寨,操練水師,留下了「寨門」、「水操台」、「拂凈泉」等遺址。明末,陳示京隨魯王由海入島,協助鄭成功起義抗清,其墓葬於雞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艦隊攻戰鼓浪嶼,設炮台於山頂控制廈門。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國簽定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廈門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爾後英、美、西班牙三國相繼在鼓浪嶼設領事,其他國家則以商人、洋行經理等兼任領事在鼓浪嶼活動,1902年中國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簽定了《廈門鼓浪嶼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嶼被列強正式明確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蘭、奧地利、挪威、瑞典、菲律賓等國都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創辦教堂、學校、醫院、洋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獨占鼓浪嶼。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鼓浪嶼回到廈門人民手中,從此結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歷史。

鴉片戰爭以來,一百餘年鼓浪嶼發展的獨特歷史,使鼓痕嶼形成了具有濃厚人文景觀、復雜歷史情趣、諸多國家風格、中西合璧的「萬國建築博覽會」。該島因人均鋼琴和小提琴擁有量居全國之首而被譽為「琴島」、「音樂之島」。而因島內面積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稱為「步行島」。鼓浪嶼成為擁有人文景觀、建築景觀、藝術與風景旅遊、歷史與音樂等多種精晶薈萃的著名島嶼。

熱點內容
軒轅劍數學 發布:2025-01-10 23:23:31 瀏覽:683
國泰君安2016暑期 發布:2025-01-10 22:30:34 瀏覽:624
師德錘煉典型案例 發布:2025-01-10 21:48:58 瀏覽:6
使徒的氣息有什麼用 發布:2025-01-10 21:42:23 瀏覽:748
東營泰貝爾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2025-01-10 19:59:16 瀏覽:443
八字教師 發布:2025-01-10 18:25:48 瀏覽:7
京東怎麼樣 發布:2025-01-10 18:11:48 瀏覽:81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 發布:2025-01-10 17:32:48 瀏覽:86
文章說英語 發布:2025-01-10 14:10:08 瀏覽:972
華祺教育 發布:2025-01-10 13:53:42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