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界名人
1、 孫思邈(541年或581年-682年),唐朝京兆華原(現陝西耀縣)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葯物學家,被譽為葯王,宋朝追封妙應真人,道教尊為天醫妙應廣援善濟真君,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2、 劉安,西漢沛郡豐人,劉邦之孫,劉長之子,淮南王,都壽春,現留名著《淮南子》,是古代科學思想的總合代表著作。 劉安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貢獻,他曾召門客,一同撰寫《鴻烈》。
也因為劉安雅好辭賦的關系,門客們善於辭賦,其所用的筆名有「淮南小山」、「淮南大山」等之類。 《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被告謀反而畏罪自殺。
3、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員、科學家。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4、 陶弘景(456年4月30日-536年3月12日;宋孝武帝孝建三年-梁武帝大同二年),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謚號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人,南朝道士、醫學家、文學家與書法家。
博學多才,善於描寫自然風景,精通醫葯與天文知識,兼修佛、道二教,特別尊崇東晉時出世的上清經,成為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南齊時,他擔任親王的侍讀多年,有感官職低微,索性辭官隱居不仕,率弟子棲隱茅山,專心修道,卻因梁武帝曾常派人向他咨詢國事,有「山中宰相」的美譽。
陶弘景長期煉制丹葯,鑄煉寶刀,撰有《真誥》、《登真隱訣》、《本草經集注》等道教與醫學重要著作,受元代茅山宗追尊為第九代宗師,其淵博知識廣受現代史家所推崇。
5、 蔡倫
(61-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改進了造紙術,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 ,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蔡倫改進的造紙術 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
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改進的造紙術 。
⑵ 化學界名人
斯范特·奧古斯特·阿累尼烏斯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化學家,又是一回位物理學家答和天文學家。阿累尼烏斯1859年2月19日出生在瑞典烏普薩拉陰近的維克。他的父親名叫斯范特·古斯培夫,母親名叫卡羅利娜·克利斯蒂娜·通貝格。父親早年畢業於烏普薩拉大學,曾在維克經營過地產。1860年,舉家遷往烏普薩拉城,古嘶塔夫出任烏普薩拉大學的總務長。父母共有口個子女,阿累尼烏斯是他們的次子。
⑶ 我們中國化學有那些名人
1、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鹼業的權威。20世紀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
2、李遠哲,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中國人 。1959年李遠哲本科畢業於台灣大學 ,並於1961年獲得台灣清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次年去美國深造,1965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
3、盧嘉錫,台灣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縣 ,物理化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1934年,盧嘉錫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193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1年5月,出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4、黃鳴龍,有機化學家。1898年7月3日生於江蘇省揚州市,192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79年7月1日逝世。
他畢生致力於有機化學的研究,特別是甾體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為我國有機化學的發展和甾體葯物工業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
5、柳大綱,中國分子光譜研究的先驅者,鹽湖化學的奠基人,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柳大綱開拓了中國鹽湖資源及其化學基礎的研究,組織綜合隊伍考察,並組建了青海鹽湖研究所。
勘測研究了察爾汗鹽湖區富藏的鉀、鎂資源,發現了柴旦鹽湖區柱硼鎂石資源以及柴達木盆地若干點的鋰資源等,提出了從鹽湖鹵水分離制鉀和直接提取硼鋰資源的有效工藝,為鹽湖開發和西北地區建設作出了貢獻。
⑷ 幫我總結一下高中化學課本上的人物事例
高考化學 歷史人物與貢獻
1.1938年 侯德榜發明「侯氏制鹼」法
2.1771年舍勒(Scheele,1742—1786) 、普利斯特里(Priestley,1733—1804)發現氧
3.1774年 瑞典 舍勒發現氯
4.俄國化學家 蓋斯總結熱 `效應蓋斯定律
5.1777年 法國拉瓦錫(1743—1794)證明了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恆定律
6.1778年 拉瓦錫建立燃燒的新理論
7.1914年德國化學家 雷茲·哈伯用氮氣和氫氣直接化合來合成氨氣
8.1888年法國科學家 勒夏特列發現體系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影響
9.1919年國際化學會聯盟改組為「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簡IUPAC
10.1800年 發明電池(義大利 伏特)
11.道爾頓(Dalton,1766-1844)提出原子學說
12.1807年 戴維(Davy,1778-1829)用電解法首次製得金屬鉀和鈉
13.貝采里烏斯(berzelius, 1779--1849)對化學基本定律的證明
14.德國化學家 李比希和維勒發現不同物質卻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15.1828年德國 維勒(Wohler, 1800--1882)合成尿素打破了無機物和有機物之間的絕對界線,動搖了生命力學說
16.德國 李比希建立有機物中碳氫定量分析法並提出取代學說
17.1832年李比希、 武勒提出「基」的概念
18.1897年 湯姆生提出了一個被稱為「葡萄乾麵包式」的原子結構模型
19.1911年英國科學家 盧瑟福根據a粒子散射現象,提出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
tob_id_3199
20.1913年丹麥科學家 波爾在研究氫原子光譜時,引入量子論觀點
21.1964年美國科學家 蓋爾曼設計了誇克模型
22.1939年瑞士科學家 米勒發現DDT
23.1865年德國化學家 凱庫勒提出苯的結構式
24.瑞典化學家 諾貝爾發明了TNT炸葯和雷管
25.1869年俄國化學家 門捷列夫(Mehgegeeb, 1834--1907)發現元素周期律
26.瑞典 阿侖尼烏斯(Aeehenius,1859--1927)提出電離學說
27.法國 勒沙特列提出了關於平衡移動的勒沙特列原理
28、化學家 鮑林提出了氫鍵理論和蛋白質分子的螺旋結構模型,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29、美國化學家 科里創立了有機化學合成的「逆合成分析理論」
資源來自:http://wenku..com/link?url=3qmmKEdNh167-g6Pd39NziIaffV3KPmRHrDMuw_6gM0Y_lm53hxtO50PeIKJtgcGvgLfH-
⑸ 初中的化學中的所有的名人及其成就
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鹼法,英國的波義耳提出了化學元素的觀點,門捷列夫編排了元素周期表,湯姆生發現了電子,瑞利製得了氮氣,與拉姆塞研究發現了氬。
⑹ 化學史上的中國名人你知道哪些
一、墨翟
墨翟(公元前479—381),先秦時期墨派思想的創始人,著有《墨經》。在該書中說到:「非半不昔斤則不動,說在端。……昔斤必半,毋與非半,不可昔斤也。……端,是無間也。」意思是說物質到一半的時候,就不能斫開它了。物質如果沒有可分的條件,那就不能再分了。墨子的「端」即為物質的最小單位,有現代原子的意義,意味著他對物質非連續性的認識。他的這一認識和古希臘哲學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時代的,所以說原子概念的最提出不能抹煞墨子的功勞。
二、劉安
我國西漢時的煉丹家。他著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著「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意思是說銅遇到鐵時,就有銅生成。實質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鐵和可溶性的銅鹽發生的置換反應。這一發現要比西方國家早1700多年。在宋朝時採用這一方法煉銅已有相當規模,每年煉銅達5×105kg,占當時銅產量的15%—25%。這種煉銅方法在我國最早,是濕法冶金的先驅。
劉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寫到:「老槐生火,久血為磷。」這句話實質說的是磷的自燃現象。劉安在西漢時能發現這一現象,說明他對磷有所了解。而德國的布朗特是在1660年從尿中發現磷的,他的發現比劉安晚1000年。那麼磷的最早發現者應該是劉安。
三、魏伯陽
我國東漢時期煉丹家。生卒年代不詳。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人。撰有《周易參同契》,此書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煉丹術專著。其中化學知識豐富。記載著「丹鼎」這一化學反應裝置,記述了汞易揮發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為丹砂(硫化汞)、汞和鉛汞齊(汞鉛合金)等化學知識。
四、葛洪
我國晉代煉丹家、醫學家,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江蘇句容縣)人。著有《抱朴子》一書,所含化學知識豐富。他曾談到:「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這句話所指的化學反應是:①紅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汞:HgS+O2======Hg+SO2↑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HgS:Hg+S======HgS③黑色HgS隔絕空氣加熱(升華)變成紅色晶體HgS:HgSHgS
這一事實說明葛洪對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初步有所了解,這一了解在當時化學還處於萌芽時期是很了不起的。
五、蔡倫
我國東漢和帝時曾任主管製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宦官。桂陽人(今湖南來陽縣人)。他總結了西漢以來的造紙經驗,改用便宜的材料:樹皮、碎布、破魚網為原料,經過精工細作,造出優質紙,被稱為「蔡倫紙」。後世人們將蔡倫稱為造紙技術的發明人。1000多年來,我國的造紙材料大致都是依照蔡倫的辦法加以推廣的。
公元751年,唐軍與阿拉伯人打仗,唐軍敗,士兵被俘,俘虜中有造紙工人,將造紙技術傳給阿拉伯。然後相繼傳給了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直到歐洲。
六、陶弘景
我國南北朝(公元5世紀末)時期有名的醫學家和煉丹家。他著的《本草經集注》就有焰色反應的記載。書中這樣寫到:「先時有得一種物,其色理與朴消大同小異,月出月出如握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雲是真消石也」。朴消指的是硫酸鈉,消石指的是硝酸鉀(當時的「消」和「硝」混用)。所以說陶弘景是最早運用焰色反應的人。德國化學家本生是在1854年才發現焰色反應的,比陶弘景的發現晚1000年。
七、馬和
我國唐朝的煉丹家,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氧氣的人。馬和寫的一本書叫做《平龍認》,書中談到:空氣的成分復雜,主要由陽氣(N2)和陰氣(O2)組成,其中的陽氣比陰氣多得多……馬和還進一步指出:陰氣還存在於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鹽)等物質中。如果用火加熱它們,陰氣就會放出。他認為水中也有大量陰氣,不過常難把它取出來。
馬和的《平龍認》一直流傳清代,後來被德國侵略者乘戰亂搶走,我國現無保存。不過,在1807年俄國彼得堡科學院的一次學術討論會上,德國漢學家朱利斯·克拉普羅茲(Klaproth)宣布了一篇論文,文中說他見過《平龍認》的中文手抄本。近代一些國外專著也提到了馬和及《平龍認》。如英國梅勒的《無機化學大全》,蘇聯濕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學》教程。濕克拉索夫寫到:「在8世紀時,中國學者馬和的著作中就明確指出了空氣組成的復雜性,提出了制備氧氣(陰氣)的方法,並發展了燃燒的假設。
瑞典化學家舍勒和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發現氧氣是18世紀70年代,比馬和的發現要晚1000年。
八、孫思邈
我國唐代醫學家。京兆華原(陝西耀縣)人。最早記錄了黑火葯的配方。他寫的《丹經內伏硫磺法》載於孟要甫的《諸家神品丹法》第五卷中,對黑火葯的配方就有記載。到宋朝時黑火葯的生產和應用就很熟練了,火葯武器就很先進。公元1225年—1248年由商人將黑火葯傳入阿拉伯等國家。
九、沈括
北宋仁宗進士,杭州錢塘人。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晚年退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夢溪園。寫的《夢溪筆談》一書是世界上科技史上一本重要著作,反映了我國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高度。為了紀念他,1979年國際上曾以沈括的名字命了一顆新星
沈括在《夢溪筆談》這本書中最早記載了石油的用途,並預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我國古代稱石油為「石漆」、唐代叫「石脂水」、五代時叫「猛火油」。沈括第一個提出了「石油」這個科學的命名,後來世界各國也基本上採用了「石油」這一名稱,沿用至今。
十、宋應星
我國明代著明的科學家。江西奉新人,出身官僚。一生著作很多,在自然科學方面的代表作是《開工天物》。該書發表的初期轟動全歐洲,在日本興起「開物之學」。就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仍有許多學者對《開工天物》很感興趣。《開工天物》成為世界科學技術的名著。
《開工天物》中的化學知識是相當豐富的。像該書中敘述的連續鼓風的活塞木風箱比歐洲早100多年。記述的鋅的冶煉和銅鋅技術是世界上首次文獻記載。所以說宋應星是鋅元素的發現者。
《開工天物》中有對磷火的記述:「暮夜鬼火游燒……孤野墓墳……直待日黃昏,此火中隙而出……」說明宋應星生前已發現磷的自燃現象。這一發現要比德國的布朗特發現的早。因為布朗特是1669年從尿中發現的,而宋應星已於1661年(歷史辭典中)去世。他的《開工天物》在1661年以前早已完成。所以說宋應星發現磷的自燃現象比布朗特發現磷早。
十一、徐壽
我國清末科學家。江蘇無錫人。我國近代化學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著作很多,在化學方面主要有《化學鑒原補編》、《化學考質》、《化學求數》等書籍。他的著作系統地介紹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化學知識的主要內容。此外他於1875年在上海創立了「格致書院」(格致即格物致知,清末時對物理、化學的總稱)公開講演自然科學知識,還進行化學演示實驗,對我國近代化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氧氣的名稱就是徐壽命名的。他認為人的生存離不開氧氣,所以就命名為「養氣」即「養氣之質」,後來為了統一就用「氧」代替了「養」字,便叫這「氧氣」。
十二、侯德榜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閩侯人。早年留學美國。1920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化學工程博士學位。1921年回國。為我國的制鹼工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世界著名的制鹼專家。他與范旭東創辦了我國第一家民族制鹼企業。1925年國產「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費城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他寫的《制鹼》一書1932年在美國出版,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純鹼工業生產的專著。
1939年侯德榜首先提出聯合制鹼的連續工程,在世界上被稱為「侯氏制鹼法」,該法的特點是將制鹼廠、合成氨廠、石灰廠聯合了起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用率,制鹼的同時生產化肥(NH4Cl)。這是世界制鹼工藝上的重大突破,對制鹼和化肥工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⑺ 我們中國化學有那些名人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閩侯人.早年留學美國.1920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化學工程博士學位.1921年回國.為我國的制鹼工業做出了卓越貢獻.是世界著名的制鹼專家.他與范旭東創辦了我國第一家民族制鹼企業.1925年國產「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費城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他寫的《制鹼》一書1932年在美國出版,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純鹼工業生產的專著.
1939年侯德榜首先提出了聯合制鹼法的連續工程,在世界上被稱為「侯氏制鹼法」.該法的特點是將制鹼廠、合成氨廠、石灰廠聯合了起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用率,制鹼的同時生產化肥(NH4Cl).這是世界制鹼工藝上的重大突破,對制鹼和化肥工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⑻ 化學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1、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Amedeo Avogadro,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義大利物理學家、化學家。阿伏伽德羅出生於義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區的首府都靈,是當地的望族,阿伏伽德羅的父親菲立波,曾擔任薩福伊王國的最高法院法官。
父親對他有很高的期望。阿伏伽德羅勉強的讀完中學,進入都靈大學讀法律系,成績突飛猛進。1811年發表了阿伏伽德羅假說,阿伏伽德羅定律。
阿伏伽德羅30歲時,對研究物理產生興趣。後來他到鄉下的一所職業學校教書,1815年1月與馬西亞結婚。1832年,出版了四大冊理論物理學。為了紀念他,NA稱為阿伏伽德羅常量。
⑼ 對中國近代化學做出過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於福建閩侯(今福州),科學家,化學家,赴美留學,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1921年獲博士學位。被選入美國最高榮譽sigmaxi科學會會員。譽滿國際化學工業界,英國皇家學會聘他為名譽會員,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也先後聘他為榮譽會員。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中國近代化學,細菌和病毒學的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鰲峰坊人,改名高士其,棄仕途和金錢不要,立志不做官,不愛錢,以科學家造福中國。192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30年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中國為記念他的貢獻,把國際的一顆行星命名為高士其星。科學家,化學家。細菌和病毒學家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中國普及科學的先驅,統一化學名詞的奠基人。
鄭貞文(1891年—1969年)字幼坡,號心南,福州長樂縣人。1891年3月2日出生於福州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12歲時考取秀才,15歲赴日本留學。1909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1915入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攻讀理論化學,1918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鄭貞文是自然科學專門學會的發起人。翻譯和編著了多種自然科學著作,積極將近代科學知識向國內廣為傳播,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氣象學等多種學科。普及科學的先驅。將錯綜復雜的外國有機化學名詞,譯成統一的中文用語。統一化學名詞的奠基人。
近代和現代中國石油化學領域開拓者和奠基人。
蕭光琰(1920—1968),中國物理化學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坡蒙那大學化學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曾專攻物理化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助理研究員。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學冶金研究所研究員、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化學師。他在美國時,連得過四枚金質獎章。回國後,從事的「頁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機理研究」和「電子酸性催化劑研究」填補了中國的空白。中國石油化學領域開拓者,石油化學領域奠基人。
中國最早生物化學家先軀,開拓者,奠基人,中國近代和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吳憲(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造船工程,後改習化學,1916年獲理學士學位後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錄取為研究生;1919 年獲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衛生實驗院北平分院院長兼營養研究所所長。吳憲一生發表研究論文l63篇,專著3種。他開拓的領域主要包括:臨床生物化學、氣體與電解質的平衡、蛋白質化學、免疫化學、營養學以及氨基酸代謝等方面,此外,還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美國學者里爾頓·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將他譽為「中國化學的巨人」,並評價道:「毫無疑問,吳憲是20世紀前半葉中國最偉大的化學家,或者說是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他在1919年發表他的第一項研究時,在中國還沒有任何一類的化學研究。他在國際上,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美國化學會會員、美國生物化學家協會會員、美國實驗生物學和醫學會會員、荷蘭《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顧問委員、原德國自然科學院名譽院士、美國亞拉巴馬州科學院院士、美國自然科學榮譽學會(Sigma Xi Society)會員,以及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營養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48-1949年)和熱能需要量委員會委員(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國際醫學名人錄》(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國科學名人錄》(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國名人錄》(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學家傳記大辭典》(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書。他開拓的《一種血液分析系統》引發了一場血液化學方面的革命。吳憲對於國際生物化學和中國科學事業的貢獻卓著,並贏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崇高聲望和在中國科學界的地位。生物化學界一代巨人。
中國近代和現代物理電化學創立者,量子電化學開拓者,電化學開拓和奠基者之一。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於福建福州,物理化學家,中國電化學學科帶頭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校長 。田昭武主要從事電化學研究,重視與數理及其他化學學科的結合,研究領域包括光電化學、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技術、三維微加工技術、晶元生化實驗研究、譜學電化學和量子電化學等 。1949年,開始獨立主講《物理化學》和《物質結構》兩門主幹課。他還承擔國家部委委託廈門大學舉辦的全國性電化學培訓班、研討班擔任主講 。田昭武提出多孔電極極化的「特徵電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創立電極絕對等效電路的新解法和測量電極瞬間阻抗的選相調輝技術。設計和推廣多種電化學技術和儀器,如新一代的離子色譜抑制器、微區腐蝕測量系統和中國國內第一台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等。在化學電源、金屬腐蝕和電化學分析方面,都有結合生產實際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後獲得國際發明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共35項,其中作為第一發明人的專利為16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以及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共七項。
⑽ 有哪些化學的名人
1、安托萬-洛朗·拉瓦錫
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法語: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國貴族,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廣泛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拉瓦錫被後世尊稱為"化學之父"(father of chemistry)、"現代化學之父"(father of modern chemistry)。
他使化學從定性轉為定量,給出了氧與氫的命名,並且預測了硅的存在。他幫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錫提出了「元素」的定義,按照這定義,於1789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其中包括光與熱和一些當時被認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錫的貢獻促使18世紀的化學更加物理及數學化。
他提出規范的化學命名法,撰寫了第一部真正現代化學教科書《化學基本論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他倡導並改進定量分析方法並用其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他創立氧化說以解釋燃燒等實驗現象,指出動物的呼吸實質上是緩慢氧化。這些劃時代貢獻使得他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
2、凱庫勒
凱庫勒,德國有機化學家。主要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理論。在夢中發現了苯的結構簡式,被稱為一大美談。
1829年9月7日生於達姆施塔特。1848-1851年進入吉森大學,原先學建築,後來他多次聆聽化學大師李比希的講演,深受吸引和啟發,遂改攻化學,並在李比希的實驗室里積極、嚴謹地進行研究工作,完成了《關於硫酸戊酯及其鹽》的實驗論文,獲得博士學位。
1875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77年任波恩大學校長。1867—1869年,凱庫勒在演講「關於鹽類的結構」和《關於萊1,3,5—三甲苯的結構》一文中,發表了有關原子立體排列的思想,首次把原子價的概念從平面推向三維空間。
3、德米特里·門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發現元素周期律的是紐蘭茲,門捷列夫是後來經過總結,改進得出現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
4、瑪麗·居里
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
5、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名啟榮,字致本,生於福建閩侯,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鹼業的權威。
20世紀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40~50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