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中歷史考試題

高中歷史考試題

發布時間: 2022-06-20 02:35:30

『壹』 高中歷史必修1的考試題目

大題的話,出材料提的可能性較大。考點請參考高考考試說明

-------------------------------------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門下省 尚書 中書省

工部 刑部 兵部 禮部 戶部 吏部
——摘自《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於中書省,今冀,晉、魯、內蒙及河南的黃河以北地區稱「腹里」,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也稱都里,為全國行政中樞。總領各行省,又兼轄腹里。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制,凡有重大軍事,則遣中書省官員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書省建制,故稱「行中書省」。《元史•地理志》中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
材料三 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於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後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於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於是承旨、出政皆在於此。 ——趙翼《蘑曝雜記》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麼作用?三省中門下省的職能是什麼?(4分)

(2)材料二中元朝設置的中書省與唐朝的中書省有何不同?元朝為什麼實行行省制?(4分)

(3)材料三中軍機處的主要職能和作用是什麼?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什麼時代特徵?(4分)

1. (1)三省六部制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2分)門下省掌管國家政令的審批。(2分)
(2)唐朝的中書省是中央機構之一,掌管國家政令的草擬;元朝的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4分)元朝時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實行行省制是為了對全國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統治。(4分)
(3)只能是迅速將筆錄的皇帝旨意傳達給各部門和地方大臣去執行。(2分)作用是使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2分)反映了明清時期封建制度的漸趨衰落。(2分)

2、閱讀下列材料
我們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稱為民主制,是因為權力不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是由全體人民掌握。
——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葬禮是的演說」
請回答:
(1)請指出伯里克利執政的時間及職務。

(2)你是否贊成伯里克利演說的內容?請簡要闡述理由。

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羅馬人相信,在人類之外客觀上存在著一種必須服從的力量,這就是約束人類的自然法則。法律的目的是在保證人類「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為任何人不能剝奪的一些基本權利。
——人教版必修1P129
材料二 「我找不出任何理由,為什麼羅馬法律優於印度法律,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論給了它一種與眾不同的優秀典型」。
——亨利•梅因《古代法》
請問答:
(1)根據材料一,概述羅馬人制定法律的依據、目的是什麼?

(2)亨利•梅因認為羅馬法律成為優秀典型的原因是什麼?

(3)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上述理論對近代資產階級法律的影響。

2、(1)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或公元前5世紀);首席將軍。
(2)不完全贊同。伯里克利執政時期,雅典的民主制度發展到很高的程度。表現在:除十將軍外,各級官職向所有公民開放;每個公民在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上都有發言權和表決權;由民眾組成的「陪審法院」擁有最充分的權力;為保證所有公民能積極參加國家政治事務,國家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津貼。但是雅典「公民」由成年男子組成,婦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所以權力並不是「由全體人民掌握」。
3、(1)依據是約束人類的自然法則;目的是保證人類的自由和平等權利。
(2)有自然法理論。
(3)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法國的《人權宣言》都以羅馬法中的自然法思想為基礎,從中發展出反映資產階級要求的「天賦人權」「權利平等」等口號。

4、材料一、恩格斯評價美國1787年憲法說:「可以表明這種人權的特殊資產階級性質的是美國憲法,它首先承認了人權,同時確認了存在與美國的有色人種奴隸制……」
材料二、馬克思認為,德意志帝國實質上是一個「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雜著封建殘余,已經受到資產階級影響、按官僚制度組織起來、並以警察來保衛的、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
(1)、材料一的觀點是否正確?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1787年美國憲法的看法?

(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思考為什麼說德意志帝國的國家制度是「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

(3)、結合上述兩段材料談談你對歐美近代形成的代議制的看法?

4、 (1)正確。評價: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②反映人民群眾權益的《權利法案》幾年後作為修正案補充進憲法,承認了黑人奴隸制和黑人奴隸貿易,留下種族歧視和壓迫的烙印;
(2)雖然德國建立了議會,德國首腦(德意志帝國皇帝)擁有官吏任免權(帝國官吏及宰相);德意志帝國皇帝擁有立法權;德國皇帝可以召集或延期或結束兩院,因此,德國雖然是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但是德國首腦擁有絕對的實權。
(3)資產階級階級雖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民主,但是其民主和自由都是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階級性。

『貳』 三道高中歷史題(請回答盡量詳細)

1原因:中國人民的反抗;列強在中國的爭奪加劇,需要調整利益關系
2原因:農業技術改進,農業生產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證農業收入的狀況得以改變。
影響:工商業獲得發展的基礎,從事工商業的人口增加,商業活動趨於繁榮

3從司馬遷到司馬光:社會背景上,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體制進一步加強,統治者對史學編纂的控制不斷強化;治史目的上,從探索天道和人事的關系轉向為帝王提供歷史經驗。取材和體裁上,從網路全書式的人物紀傳轉向以政治軍事為主的、以朝代興亡為主線的歷史編 年,治史立場日益轉向統治者。

從司馬光到梁啟超:社會背景上,20世紀初中國社會變革轉型。歷史學亦由傳統史學 向現代史學轉變;治史目的上,從為帝王提供歷史經驗轉向為一般民眾提供借鑒;取材更強調多樣化,強調歷史進化觀,以全體國民為讀者對象。

『叄』 高中歷史題

5 三個代表
11 不是很清楚,個人認為是官僚和宗教 (雖然高中我讀的是歷史)
13 波茨坦公告 澎湖列島
16 民族資產階級 官僚資產階級
20 溥儀
25 西藏
6 A 我不同意其他哥們的看法,我選A 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18 D 聯合地主等階級一起抗日
20 C
22 AB 如果只能選一個,答案是B
24 B

名詞解釋那些自己認真翻書吧,剩下靠自己吧 樓下真不厚道,直接復制我的答案……

『肆』 高中歷史選擇題

第一題選A,這是諷刺詩```
第二題其實5個都有的,
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選拔人才;隋煬帝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形成;唐太宗設明經,進士;武則天增加了科舉取士的人數,而且還開創武舉和殿試;唐玄宗任用高官主考,提高了科舉取士的地位.
不過照這個題目,應該選D吧,畢竟後面幾個皇帝比較側重的是對科舉制的完善

『伍』 高中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及方法

高中歷史選擇題解題思路之研究

歷史學科是文綜中比較重要的學科,從高考分值看100分,從學科本身的難度看,歷史被稱為文科中的物理,從國家對歷史的程度看,現在以及高考改革之後,歷史都是必修課,所以歷史是文科生乃至高中生要重視的一門學科。

歷史是一門科學,史料浩瀚無邊,體系博大龐雜,今天高考裡面,不是考哪個版本的歷史教材,而是考的歷史知識,歷史分析能力,歷史的學科素養,這也是很多學生無從下手的原因。史學強調論從史出,不同的史料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甚至相反的結論,歷史強調證據,一個觀點需要多方面的史料論證,這在歷史考試試題裡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歷史高考試卷分為兩大部分:主觀題與客觀題,客觀題12道選擇題,每小題4分,這個分值不得了,錯一個就是四分,如果客觀題能全對,基本上歷史高考高分沒有問題了,可是從最近幾年歷史考試看,客觀題得分並不是很理想,有的學生甚至只對幾個,大大影響文綜成績。俗話說「得文綜得高考,得歷史得文綜,得選擇題得歷史」,足見歷史選擇題的分量。選擇題是小題,可分值不小。那麼選擇題如何才能做好?有沒有方法?答案是有的。山大師范大學附中一位特級教師說,」高考題一定是可解之題」。根據這幾年我對歷史高考的研究,大概總結了這么幾個類型的選擇題:

一、熟悉當中考熟悉

熟悉當中考熟悉是指材料不陌生,給的選項的說法也不陌生,這樣的題目最簡單。因為材料和問題你都熟悉,難度較低,屬於容易題。例如:

商朝王室設置」多賈「一職,為王室購買奇珍物品,管理王室商業,並允許多賈參與祭祀祖先的儀式;唐宋時期,設置市舶司,管理海上對外貿易。材料反映了中國古代( )

A海外貿易空前發達 B工商皆本思想發展

C商人地位不斷提升 D重視對商業的管理

題干中給的材料涉及商代的商業是工商食官,商業屬於國家行為,而且商人當時的地位不低;唐宋時期,國家設立市舶司,管轄海外貿易,這說明商業行為國家也非常重視,兩則材料疊加,找出共性是兩個時期國家都設立管理商業的機構,加強對商業的管理,答案D浮出水面。A海外貿易空前發達這個問題商代材料不反映,B工商皆本思想發展不符合封建時代的經濟基本政策,封建時代重農抑商是不斷強化的;封建時代社會階級結構是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故而C也不對。我建議這樣的題目用材料疊加法,選全面的就是正確選項。

二、熟悉當中考陌生

熟悉當中考陌生是指材料情景熟悉,而選項的說法有悖常理,和教材講的主流觀點不符。這樣類型的題是考察歷史學科素養的典型題目,能充分體現論從史出的學科思維,這種類型的目要敢於打破慣性思維,緊扣材料情景,嚴格從材料得出結論。例如:

第聶伯河水電站於1939年建成,該水電站由蘇聯和美國技術專家設計,美國通用公司承攬,借鑒了加拿大阿達姆伯克水電站與拉加貝爾水電站的建設經驗。第聶伯河水電站的修建說明了( )

A斯大林模式蘊含新經濟政策因素 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

C美蘇合作共同抵禦經濟大危機 D 蘇聯改變了計劃經濟的經濟體制

題干中的材料是熟悉的,第聶伯河水電站熟悉蘇聯的,1939年是熟悉的,二戰爆發的時間,通過這兩個熟悉我們否定了B和D選項,因為二戰爆發,歷史進入了二戰時期,1939年斯大林體制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才形成三年之久,不可能改變體制,何況一直到蘇聯解體都沒有改變這個體制。蘇聯是計劃經濟體制,不可能發生經濟危機,恰是蘇聯借用危機大力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來建設社會主義經濟,這正是新經濟政策的運用,從而和A項是吻合的。A項的觀點恰恰是和教材的觀點是相反的,因此計劃經濟體制只是否定價值規律和市場經濟,不是政府不引進技術和資金,這是不矛盾的。

三、陌生當中考熟悉

陌生當中考熟悉是指材料情景不熟悉,而答案選項觀點熟悉的題型,這類題和第二類題型難度相當,這類題主要考察學生的閱讀有效信息和教材觀點相銜接的能力。例如:

周朝機讓之禮分為三種:沒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至於前;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這最能反映

A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裡 B血緣關系有親疏遠近之分

C禮樂制度及其復雜和繁瑣 D禮樂制與宗法制相輔相成

這道題說的是周朝行禮,對於很多學生講並不熟悉,可是答案的選項說法學生都知道,那麼究竟選哪個?要看材料的內容,「沒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至於前;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在此可知有婚姻,無婚姻,同姓賓客,行禮有區別,有上下,意思直接指向答案D的說法。

四、陌生當中考陌生

這一類題目是指材料和答案說法都不熟悉,這類題最難,重在考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既要閱讀捕捉有效信息,還要整體把握材料的邏輯思維,同時調動大腦中的歷史時空知識儲備,勘稱難題,最近幾年這類題目有所減少,但是仍然會出。例如:

誠信審判是羅馬法的重要原則,最初的「依誠信」完全依賴當事人的宣言與承諾,具有濃厚的宗教誓言色彩,缺少實質性的法律審判;在之後的法律實踐中,西塞羅將誠信更加具體化,可操作化,即用證據證明自己的「誠信」與「不明情況」。西塞羅的主張說明羅馬法( )

A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B強調證據在法中的作用

C開始由人治走向法治 D具有靈活的法律特徵

本題目說的是羅馬法誠信審判要注重證據,使得誠信更加具體化,可操作化,這是材質中西塞羅解決原來實質性法律審判的缺陷的主張。誠然,關於誠信審判教材是一丁點都沒有講,但根據設問我們可以得出西塞羅注重證據在誠信審判中的作用。

總之,以上四大類也不能涵蓋所得選擇題類型,但是基本上可以看出解題的思路,關於選擇題要多練,多總結,多思索,多歸納,多比較,形成類型系統,這樣我們就有了套路,有了做題的方向。本人關於選擇題的研究有些浮淺,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共勉!

『陸』 高中歷史必修一必背大題及答案

高一歷史期末復習提綱(專題一)
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分封制:
目的:鞏固西周統治
分封對象:王族(主體)、功臣、前代貴族
義務:a、定期朝貢; b、提供軍賦和力役。
影響:a、加強了周王對全國的統治; b、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爭霸、分裂割據埋下禍根。
2、宗法制:
概念:西周統治者按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利的政治制度。
特點:a、實行嫡長子繼承製 b、尊敬祖宗 c、等級森嚴 d、以血緣關系維護政治關系
3、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特點——a、神權與王權結合 b、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關系 c、實行世襲制 d、最高統治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1、秦朝統一的意義:
意義——a、有利於社會安定,經濟發展 b、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c、秦朝統一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發展
1、皇帝制度:
創立者:秦始皇
特點:皇權至高無上
2、中央集權制:
秦朝: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漢朝:實行郡國並立制度。
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明清:實行內閣制度。
3、君權與相權:
秦朝:中央設三公,丞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漢朝:漢武帝頻繁更換丞相,又設「中朝」制約相權。
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首腦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宋朝:設中書、門下分割相權;有增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分散相權。
明朝:明太祖廢丞相,權分六部。
趨勢——皇權逐步加強,相權逐步削弱,直至廢除。
皇權與相權矛盾的實質——是統治階級內部爭奪權力的斗爭。
4、監察體制:
秦朝——御史大夫 漢朝——漢武帝設刺史 其他——御史台、都察院等。
5、選官制度:
演變: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
評價——積極:a、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擴大了官吏的來源,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 b、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和行政效率。
c、有利於讀書風尚和「尊師重教」風氣的形成。
d、是一種比較公平、公正的選官制度
e、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
消極:a、考試科目、內容僅限於儒學經義范圍。
b、明清時期八股取士,抑制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性,不利於科學技術文化的發展。
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
1、丞相制度的廢除:
原因——歷史上,相權妨礙皇權
措施——廢丞相,權分六部
影響——a、君權與相權的矛盾,以君權的徹底勝利而告終 b、導致君主專制空前強化 c、導致國家政務集於皇帝一身
2、明朝內閣與近代西方內閣制度的不同:
不同——a、近代西方的內閣制度,是防止專制獨裁,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b、明朝內閣制,是為皇帝提供參考意見,並無決策權。它是皇權專制的產物,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可見,它們名稱相同,本質不同。
2、清朝設立軍機處:標志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

熱點內容
國泰君安2016暑期 發布:2025-01-10 22:30:34 瀏覽:624
師德錘煉典型案例 發布:2025-01-10 21:48:58 瀏覽:6
使徒的氣息有什麼用 發布:2025-01-10 21:42:23 瀏覽:748
東營泰貝爾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2025-01-10 19:59:16 瀏覽:443
八字教師 發布:2025-01-10 18:25:48 瀏覽:7
京東怎麼樣 發布:2025-01-10 18:11:48 瀏覽:81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 發布:2025-01-10 17:32:48 瀏覽:86
文章說英語 發布:2025-01-10 14:10:08 瀏覽:972
華祺教育 發布:2025-01-10 13:53:42 瀏覽:186
aa校園巴士 發布:2025-01-10 11:44:41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