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文網
1. 中國國家地理的雜志特色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把讀者帶入現場,設立編輯規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標題、小標題、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識融於話題中,提出了「由頭+知識」、「事件+知識」、「人物+知識」的模式和「記者+學者+詩人+哲學家」的文體。
突出圖片和地圖獨立語言的作用,圖片與文字並重,版面達到1︰1。要求精心選取圖片並大量選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寫好每張圖片說明,充分表達圖片信息,保證有足夠的文字量和空間。地圖是雜志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圖和暈渲圖外,大量採用三維地形圖、衛星影像圖和高解析度的衛星遙感圖以及手繪圖等。2000年第8期首次在專輯中贈送大幅單張地圖 區域綜合性原則:以自然為核心的選題必須揭示其對人類的影響,而人文類選題的命脈則是梳理其興衰傳承的自然背景;
差異演替性原則:所有自然的更替、人文的盛衰都是在特定的時空范圍內進行的,無論是「以今證古」還是「以古喻今」的地理思維,都需要展示大尺度的時空變化;
原創首發原則:研究性的選題制度以及專家型的製作隊伍,確保雜志內容的原創性;而互聯網檢查制度,又保證了發表內容的獨家性。 一是要求雜志整體視覺設計風格的完整一致,保證雜志視覺形象的協調統一。
二是強調信息傳達的直接、有效。要求版面設計要有信息的切入點,要第一時間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自改版以來,逐步引入國際上行之有效的網格設計理念,遵循視覺規律,通過理性的設計將大量信息進行有效的規劃和梳理,從而使編輯意圖表現更加充分,讀者閱讀過程更加流暢。
三是版面設計追求簡約、靈性,有意味的設計形式,強調設計形式對內容的依附性,注重信息傳達與閱讀趣味之間的平衡,通過設計閱讀的延展,拓展想像的空間,豐富閱讀的體驗。 2005年10月號選美中國特輯:「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厚達550頁,專輯累積發行突破300萬冊,國家外文局將該期翻譯成英、法、德、俄、日、韓、意、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發售。
2006年10月號「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410頁,中文簡體字發行突破100萬冊;英文版版權由境外公司取得,並以上下卷的形式在全球發行超過20萬冊;2007年10月號「塞北西域珍藏版」專輯366頁;2008年10月號「東北專輯」386頁;2009年10月「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400頁。 「中國最美的地方」專刊2008年7月成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 能否被公眾認可和接受是決定傳媒存亡興衰的關鍵,而這又要以獲得關注為前提。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以來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根據該刊總編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釋,這是因為他們始終踐行了「內容為王」的原則,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銷售。
所謂重構常識也就是用新的觀念來替代既有觀念的常識地位。由於常識在公眾知識的體系架構中具有這樣的獨特地位,使得對它的重構嘗試必然會同時遇到雙重境遇:在引來關注的同時也會遭來質疑。重構必然意味著要有所顛覆,而公開地試圖對既有常識加以顛覆,本身就足以引來公眾的關注。
對於《中國國家地理》而言,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是它的常規戰術。例如在它隆重舉薦的「中國十大最美名山」中,不僅五嶽有四座落選,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頭並不是特別響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專號明確表示峨嵋青城並非是典型的蜀山,它們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當期銷量明顯上升。 「編輯部和經營部門是完全獨立的,還是那句老話,內容為王。我們很少就一個內容去進行營銷,而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我們的銷售。」社長李栓科說。
「景觀大道」專輯帶來的成功,印證了李栓科的話。而用編輯們的話來說,為了這個計劃中的發行量,整個9月,他們就跟上了發條一樣。
說及「景觀大道」的策劃,李栓科介紹:「我們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國遼闊國土、壯麗山河的象徵物,而尋找的結果是,發現大致沿著北緯30度線延伸的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是最佳選擇。」而為了這個發現,雜志社不但派出了專門的考察隊,還邀請了眾多著名的作家、學者,分頭探訪。
「對於一本雜志來講,最重要的是編輯部,包括背後的專家支持。如果沒有打不爛、揉不碎的編輯部,市場運營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隨著內容的提升,是發行量和廣告價格的增長。
這一路走來,不能不提及雜志創刊55周年之際,持續一年之久的「中國最美的地方」的評選與報道。「其影響力遠超我們的預想。」回顧那段經歷,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據介紹,雜志社首先組織了一個專家協會組、一個媒體組。專家協會組負責制定詳盡的評選標准,跟媒體的合作則是希望在每一個省市都進行評選,「比如廣東的一些媒體,組織當地的專家合作,並調動讀者參與評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會員俱樂部組織了首次「青藏線龍脊行」會員戶外科學考察活動,從此,參與會員戶外科考的人數每年成倍遞增。
10月,《地理知識》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氣魄和膽識來展示中華的博大。 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在台灣及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發行,成為大陸地區惟一原創並由出版人購買版權發行他種文本的雜志。
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組建新的發行團隊。 1月,《中國國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在日本上市發行,這是中國第一家在發達國家完整落地的媒體。
1月,第一屆發行年會召開,發行渠道由原來的40多家增長到70多家,發行市場數量比01年翻了兩番。
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正式開通,網站功能為每期雜志的內容介紹;地理論壇同時開放,簡單的留言板功能。
年底,《中國國家地理》首次廣告客戶答謝會在北京京城大廈舉辦。 6月,推出「典藏三峽」專輯,9月推出「四川專輯」,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僅是CNG「認識中國」的高潮,也為以後10月特輯的推出奠定了基礎。
8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聯合舉辦「回望阿爾金山20年」綜合科學考察活動,開啟CNG聯合國內著名主流媒體共同關注原生態保護區的媒體聯盟報道。
雜志每月擁有固定會員人數達到1萬。 1月,《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創刊,她的宗旨是: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
2月,《中國國家地理》發行量經bpa國際媒體公司認證
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專輯,開始了CNG圈點中國的里程。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川藏線培訓。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青藏線培訓。
2-9月,聯合全國31個省份的主流媒體開始「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
3月,讀者見面會南京站。4月,讀者見面會西安站。5月,讀者見面會廣州站。6月,讀者見面會上海站。7月,讀者見面會北京站。
10月,出版的紀念特刊「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選美中國」特輯創造了傳媒界的奇跡,現已被翻譯十種外文版本全球發行。
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慶典在北京嘉里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賓共饗盛典。 每月固定會員人數激增到2萬6。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南疆培訓。
3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雜志廣東移動全線推出。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打造了一條屬於國人的景觀之路。此專輯也創造了高檔雜志單期發行100萬冊的傳媒界奇跡。
10月10日,《中國國家地理》單期發行100萬冊慶典在北京華聯印刷廠舉行。
啟動「《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校園基金」項目,支持高校環保社團的公益活動。
11月,對公眾免費開放的「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開講。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北疆培訓。
1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作為中國移動惟一人文類手機報全國重點推出。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圈點大西北」專輯,用乾旱半乾旱區的地理概念帶領國人重新認識西北。
10月,圈點大西北圖片展在北京東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廣場巡迴展出。 3月,與中華書局合作發行《中華遺產》雜志。
5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在中國移動平台上線。
6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內蒙徒步培訓。
6月,開啟「觸摸中國」之旅,對中國的八大極限進行全方位考察。
推出《地震專輯》
7月,港澳繁體字版創刊號上市。
7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長李栓科先生作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參與奧運火炬傳遞活動。《選美中國》作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
8月,中國國家地理網全新改版,域名正式變更。
9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英文版創刊號上市。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東北專輯」特刊。
1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慶典活動。
12月,《中國國家地理》與《遼沈晚報》、《生活報》發起了徵集最佳旅遊線路的活動 1月 非著名山峰頒獎典禮在貴州舉行,並得到了貴州日報社的大力支持,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出席了頒獎典禮。
3月,中國國家地理與致遠協創達成合作 共同推行「綠色工作」4個月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LAMER海藍之謎共同主辦了「珍愛海洋」攝影展。
4月 舉辦第二屆「飛羽瞬間」攝影大賽。
6月 雜志社與Jeep共同完成「極致之旅」之「2010重返冰河時代」,對中國的冰川現狀做了一次大規模的系統考察。
7月 《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慶系列活動啟動:
收藏創刊號 尋找傳讀世家
重溫最有影響力的觀點
徵集改變最大的地方
首屆「校園行知客」挑戰賽
10月 推出雜志社耗時1年製作的「海洋中國」專輯聚焦海洋。該期也是雜志總第600期。
12月,中國國家地理IPAD全新客戶端上線,用戶可看到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博物雜志、行天下、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地理周報)等產品,《行天下》還增加了中國國家地理影視公司提供的視頻延展內容。 1月9日 舉辦《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慶典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國貿大酒店隆重舉行「中國國家地理六十周年慶典典禮」。與來自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科學院及京城各大媒體的領導、院士專家、攝影師作者以及常年支持這本刊物的讀者、廣告商、發行商等近400位嘉賓共度60華誕。馬艷麗和胡海泉出現在盛典現場。他們不僅是《中國國家地理》的忠實粉絲,也是熱愛自然,關注生態環保、提倡綠色出行的積極倡導者。此次他們接受邀請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榮譽會員」,將以更多的實際行動影響公眾,共同珍愛我們的家園。
2月,該刊刊發的關於千島湖水下古城的報道引起各方關注。
3月,社長李栓科獲第一屆優秀出版人物;雜志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3-4月,該刊推出上下兩輯《鹽專輯》,用精美的大圖片展示了「鹽是一種景觀」和「鹽與健康」的主題,其間恰逢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搶購鹽的風潮,該專輯選題被網友贊譽為「未卜先知,想不火都不行。」
6月,聯手Jeep,完成「非凡故事路」的年度品牌活動。
9月16日,舉辦最美山河水60年經典攝影作品展。
12月榮獲「全國新聞出版『走出去』先進單位」稱號。 4月,中國國家地理「百年追尋」圖片展在倫敦舉行
5月,在香港舉辦「四川最美的地方」大型圖片展
11月,「中國國家地理號」首航南極 1月8日 舉辦「我們的2012」嘉年華
6月6日「中國國家地理號」首航北極
2. 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的網站板塊
資訊前沿:大地理資訊
行游天下:戶外旅行權威介紹,提供深度旅遊一站式解決方案。
CNG聚焦: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品牌下各期刊精彩內容介紹,活動介紹。
手機媒體:第五媒體全新體驗,手機電視手機報內容介紹及互動參與。
地理論壇:國內最權威,人氣最旺的地理論壇。
個人門戶:國內首家權威地理愛好者個人展示平台。
地理商城:主要經營《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旗下所有雜志的訂閱銷售,同時兼營地理類相關戶外旅遊產品。
全景中國(二期上線):分省介紹中國吃、住、行、玩等4個方面全面內容。
足跡中國(二期上線):將個人旅遊足跡標注到地圖上,展現給所有好友及其他網路用戶。
V訪談(二期上線):邀請與地理、生態、戶外相關的名人和普通人齊聚一堂,展現他們不平凡的人生和成就。
3. 中國國家地理的新媒體
參見詞條「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中國國家地理網以專業地理網路知識為基礎、以深度旅遊服務為核心,主要經營門戶網站、電子雜志、無線增值業務、廣告傳媒、線下活動、旅遊房地產等項目。 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
由《中國國家地理》與中國移動聯手打造的《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為廣大手機電視用戶提供各類人文地理、自然歷史類的視頻內容,並秉承雜志「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的精神理念,融合高品質的現代影視傳播手段,用鏡頭穿越歷史,用藝術表達文明,繼續給熱愛生活、喜歡科學、愛好戶外運動與探險的讀者講述人文地理故事。
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
熱點事件的地理背景 旅遊戶外的權威報道
專業權威:秉承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辦刊宗旨及其獨特的地理人文視角,承襲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內容編輯品質與品牌影響力,為手機報注入專業權威元素。
前沿趣味:以中國國家地理的敏銳嗅覺及高度視角,捕捉社會熱點中潛藏的地理人文元素,以輕松愉悅的方式傳導趣味地理趣味人文話題。
新聞原創:由「科學家+藝術家+作家」組成的權威顧問團隊,以及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資深編輯組成的內容製作團隊,確保手機報不乏新聞與原創。
內容:
1、解讀重大地理、人文、自然、科學新聞故事,揭秘身邊地理事件及熱點事件的地理背景。
2、多主題全景縱深型報道,讀一報得以知美食、民俗,悉軍事、奇觀,掌戶外、出遊精品路線。
3、當期《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精華解讀,下期《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精華預告。
4、融知識於趣味,予閱讀以快感。聚焦、新聞、專題、圖片故事、地理美文、圖片周歷。
4. 搜集最好的地理網站
1、中學地理http://gzdl.2000y.net/
2、資源集錦之動畫之高一篇http://lwl.czyz.com.cn/ziyuanjijing/donghua/gaoyi/
3、互聯網上的地理教學資源http://www.nhyz.org/yxx/jxzy/jy/jy1.htm
4、網頁素材聯合國http://sosoo.cnnb.net/gifs/
5、中教育星多媒體教育資源庫&平台 http://estar.rdfz.cn/
6、Flash作品http://www.hubce.e.cn/jwc/jwc5/flash/index.cgi
7、CCTV國家地理http://www.cctv.com/geography/index.shtml
8、中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
9、地理教師網http://dljsw.myrice.com/
10、地理圖庫http://dili.cpe.net/tuku/tukukj.htm
11、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http://www.cng.com.cn/
12、中國地理教學資源網http://61.142.127.153:8081/
13、地理教育網http://geo.qde.net/
14、地理知識http://dlpy.myrice.com/adlzs.htm
15、中國科普博覽之南極http://www.kepu.org.cn/gb/earth/antarctica/index.html
16、地理教與學http://210.39.136.105/Sites/dili/
17、地理E家http://www.dili.cn.gs/
18、三思科學網http://www.oursci.org/
19、北京地理教學資源網http://www.zxdl.bje.gov.cn/new/
20、馬鞍山地理教學網http://www.zxdili.com/
21、新新地理課堂http://www.hsyfg.net/tl/xinxin/news/index.asp
22、http://www.hubce.e.cn/jwc/jwc5/flash/index.cgi
23、大連教育網http://www.fore.com.cn/subject/index.jsp?subjectid=118
24、中國科普博覽http://www.kepu.com.cn/gb/index.html
25、水利人的網上家園http://video.waterinfo.net.cn/
26、http://www.ltyz.gx.cn/dljxzyw/bus/
27、http://www.scxxt.com.cn/ziyuan/mdv/seniorgeo/
28、http://jy.nbe.net.cn:60003/xinjc/xjc-main.htm
29、地理課堂http://www.zydl.net/news/index.asp
30、多媒體課堂——慈溪電子備課系統http://beike.cixie.net/
31、地理柳州巴士站http://www.ltyz.gx.cn/dili/ffeeii/index.asp
32、http://www.iecn.cn/zgpd/ccdl.htm
33、愛好者http://61.184.119.196:8018/default.aspCAI
34、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網http://www.wwfchina.org/
35、大科普網http://www.ikepu.com.cn/
36、地理雪窗http://wujh.sosoo.net/
37、地理教師http://geoteach.jyjy.net.cn/
38、地理課http://www.qd65.qde.net/teacher/bbs/index.asp
39、地理課件積件庫http://zjycy.myetang.com/kjzc/dlkjml.htm
40、地理頻道http://www.dlpd.com/
41、地理縱橫http://61.130.175.245/dl/index.htm
42、風水寶地http://61.177.236.130/1/index.asp
43、國家電力信息網http://www.sp.com.cn/default.htm
44、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http://nfgis.nsdi.gov.cn/
45、海洋科學http://www.bjkp.gov.cn/gkjqy/hykx/left.htm
46、華方教育軟體園http://esoft.myrice.com/kj_dl.htm
47、地球村http://world99.myetang.com/index.html
48、中華地圖網http://www.hua2.com/index.asp
49、中國地震科技信息網http://www.eq-csi.ac.cn/
50、人口世界http://www.shfpc.gov.cn/popinfo/pop_homepage.nsf/default
51、星空觀測者http://vip.6to23.com/czast/
52、三農數據網http://www.sannong.gov.cn/tjsj/ndsj/1/default.htm
53、環保人之家http://www.epman.cn/
54、景觀中國http://www.landscapecn.com/info/
55、課程研究http://www.pep.com.cn/kechengjcyjs/index.htm
56、http://www.pep.com.cn/zhxdl/index.htm
57、世界列國大觀http://www.lidicity.com/lieguo/
58、氣候統計資料http://www.hko.gov.hk/wxinfo/climat/world/chi/n_america/canada
/canada2_c.htm
59、人地網http://xiabing.sosoo.net/index1.htm
60、天地人和http://www.enviroinfo.org.cn/
61、天氣在線http://extern.t7online.com/
62、天文知識http://rigel.y365.com/astronomy/index.htm
63、圖行天下http://www.go2map.com/
64、網博國家館http://www.efair.gov.cn/chinese/country/shuzi/G/
65、中國地震信息網http://www.csi.ac.cn/html/index.jsp
66、中國地質環境信息網http://www.cigem.gov.cn/jcy/homepage/html/default.asp
67、中國海洋信息網http://www.coi.gov.cn/
68、國家環保總局http://www.zhb.gov.cn/
69、中國礦業網http://www.chinamining.com.cn/index.asp
70、中國旅遊網http://www.cnta.com/
71、中國煤炭資源網http://www.sxcoal.com/cn/
72、南水北調網http://www.nsbd.mwr.gov.cn/
73、中國沙塵暴網http://www.ststorm.com.cn/script/index.asp
74、中國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網http://www.drccu.gov.cn/index.htm
75、中國科普展覽 http://www.kepu.com.cn/
76、北京科普之窗 http://www.bjkp.gov.cn
77、天津科普網 http://www.tjkp.gov.cn
78、南京科普之窗 http://www.njkp.nj.gov.cn
79、地理博覽 http://www.fslib.com.cn/fsbook/dili
80、古氣候與古海洋研究網上資源 http://www.datasync.com
90、中國基礎教育網 http://www.cbe21.com/xueke/dili
91、水文資料庫 http://ck2.oc.ntu.e.tw
92、國之源 http://www.gzy.com.cn
93、世界地理網 http://www.earth-world.com/
94、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http://nfgis.nsdi.gov.cn/
95、地理信息資源網 http://gis.cnroot.com/
96、地理信息系統信息源 http://tellgis.home.sohu.com/
97、國訊網校 http://www.chinaschool.net
98、大地生活網 http://www.e-earthgeo.com
99、中學地理教學資源網 http://www.yeschool.net/zhp/
100、氣象萬千 http://www.i121.net
101、中國氣象局 http://www.cma.gov.cn
102、全球氣象圖 http://www.weatherimages.org
103、中國土地 http://www.webreso.com
104、亞太地區之海洋模式與資訊系統 http://sol.oc.ntu.e.tw
105、地球科學遠距離教學 http://gis.geo.ncu.e.tw
106、中國水文大事記 http://www.chinawater.net.cn
107、中國水災年表 http://www.cws.net.cn
108、華夏水網 http://www.e-water.com.cn
109、地球科學在線 http://www.earth-science.net
110、地球科學進展 http://www.progressingeography.com
111、地圖通 http://210.71.181.205
112、香港太空館 http://www.lcsd.gov.hk/hkspm
113、經緯地理:http://www.xcsf.com/xyt/gx
114、http://dili.fsjy.net/content_D.htm
115、中國公眾科技網http://www.cpst.net.cn/
116、介紹望遠鏡的網站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59&start=0
&rid=&S=
117、天文請教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017&rid=643518&S=d3
&pl_view=&start=0#msg_187746
118、彗星的觀測知識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9&rid=64351
8&S=&pl_view=&start=0#msg_183438
119、全年主要流星群表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8&rid=643
518&S=&pl_view=&start=0#msg_183437
120、三垣二十宿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5&rid=643518&S=
&pl_view=&start=0#msg_183429
121、城市觀星指南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3&rid=643518&
S=&pl_view=&start=0#msg_183426
122、如何認識星空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2&rid=643518&
S=&pl_view=&start=0#msg_183424
123、天文基礎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68&start=0&rid=779
476&S=
124、天文酷站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66&start=0&rid=&S=
125、天文學名詞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3&start=0&rid=7
79476&S=
126、88星座總表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7&start=0&rid=7
79476&S=
127、宇宙可能的結局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2&start=0&r
id=779476&S=
128、天文唯美圖片系列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50&start=0
&rid=779476&S=
129、梅西耶星雲星團表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6&start=0
&rid=779476&S=
130、四季星空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4&start=0&rid=779
476&S=
131、天文學和人類社會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1&start=0
&rid=779476&S=
132、天文學發展簡史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0&start=0&r
id=779476&S=
133、到月球上去開展天文觀測和研究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
1667&start=0&rid=779476&S=
134、高中地理資源庫http://gzdl.xkc.cn
135、初中地理資源庫http://zxdl.xkc.cn
136、三萬課件下載http://www.topcai.com
137、地圖愛好者聯盟http://www.sinomaps.com/cgi-bin/leoboard.cgi
138、地圖之窗http://www.mapwindows.com
139、初中政史地http://www.e6e8.com/Index.asp
140、地球科學網站:http://www.nju.e.cn/njuc/dikexi/earthscience/index.htm
5. 中國國家地理簡介
一、《中國國家地理》簡介
《中國國家地理》是一本關於地理的期刊,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另外,該刊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現任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為李栓科(1997年至今),執行總編為單之薔。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李栓科於2003年榮獲第七屆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的稱號。
[編輯本段]二、《中國國家地理》發展史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創刊於1950年,當時整本雜志祗有8頁,一年後增至16頁。當時的內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國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及地理調查法、地理教學、地理資料等。 1954年,《地理知識》因發表披露中國國內的工業地理文章,被中國官方認為是「泄密」而遭受重創。但不久後影響消失,該雜志的內容繼續擴充,至1957年時增至48頁,發行量達到了2萬冊。 中國大陸的一些科學雜志在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擊,《地理知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地理知識》發行很不穩定,時斷時續,該情況在文革結束後才有所改善。 1998年,該雜志全面改版,頁數增至84頁,翌年增至100頁。 2000年10月,《地理知識》雜志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隨後亦在台灣、香港等地推出繁體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增至148頁,並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創刊55周年之際,推出550頁的「選美中國」特刊,出版量達到55萬冊的歷史新高。該特刊深受消費者的好評,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乃至出現了部分地區的書報亭出現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情況。 2008年3月,《中華遺產》正式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品牌下的一員。 2009年1月,雜志價格提升至20元,頁碼加到176頁
[編輯本段]三、《中國國家地理》發展思路
1929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記者梅納德·威廉斯在給主編的信中說:「最痛快的事情莫過於能夠通過照片和文字,帶領125萬國家地理學會的會員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這段話,成了《國家地理》雜志所有記者為之驕傲的工作理由。 如今在中國,《中國國家地理》的記者們也帶著類似的激情跋涉於祖國的名山大川。2006年10月號雜志以「318國道——中國人的景觀大道」為主打,其主辦者稱發行量突破100萬冊。 在雜志社社長李栓科看來,這是他們在互聯網時代的夾縫中,雜志發展再一次強力突圍。
內容為王
李栓科是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新大院的辦公室內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其辦公室靠著經營部門,編輯部則在另一棟樓辦公。「編輯部和經營部門是完全獨立的,還是那句老話,內容為王。我們很少就一個內容去進行營銷,而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我們的銷售。」李栓科說。 「景觀大道」專輯帶來的成功,印證了李栓科的話。而用編輯們的話來說,為了這個計劃中的發行量,整個9月,他們就跟上了發條一樣。 說及「景觀大道」的策劃,李栓科介紹:「我們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國遼闊國土、壯麗山河的象徵物,而尋找的結果是,發現大致沿著北緯30度線延伸的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是最佳選擇。」而為了這個發現,雜志社不但派出了專門的考察隊,還邀請了眾多著名的作家、學者,分頭探訪。 「對於一本雜志來講,最重要的是編輯部,包括背後的專家支持。如果沒有打不爛、揉不碎的編輯部,市場運營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隨著內容的提升,是發行量和廣告價格的增長。 這一路走來,不能不提及去年雜志創刊55周年之際,持續一年之久的「中國最美的地方」的評選與報道。「其影響力遠超我們的預想。」回顧那段經歷,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據介紹,雜志社首先組織了一個專家協會組、一個媒體組。專家協會組負責制定詳盡的評選標准,跟媒體的合作則是希望在每一個省市都進行評選,「比如廣東的一些媒體,組織當地的專家合作,並調動讀者參與評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學的真實
雜志在近幾年獲得高速成長,李栓科理解的原因是,「和天時地利人和有關」,「改革開放使國力增強,中國人對未知世界有發現的慾望,同時對已知世界也有再發現的願望。《中國國家地理》就定位於此——講述社會難點、熱點、疑點地理故事,並對科學上的新發展進行前瞻性的報道。」 據了解,《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從1950年創刊開始,一直是以傳播基本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為己任,這一定位在當時來說是合理的,也曾有過鼎盛時期。但從1982年開始,在讀者市場分化以後,《地理知識》與其他老牌紙媒一樣,面臨相同的命運轉變。 1998年,《地理知識》變身為《中國國家地理》。在改版後的幾年時間里,雜志發行量上升了十多倍。2001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繁體版在中國台灣創刊,2002年日文版也正式上市。 李栓科說:「我們的選題,就是要向讀者傳遞真正的科學知識。比如沙塵暴對人類造成的傷害,其實很多媒體是在妖魔化沙塵暴。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沙塵暴還能減輕酸雨的危害。這是因為沙塵暴裡面的氣溶膠物質顆粒,中和了酸雨當中的絕大部分東西。」 「另外像全球變暖,正是因為有了沙塵暴的作用,從而大大減緩了全球變暖的步伐。對於沙塵暴來講,靠植樹造林來解決更是一個謊話。因為沙塵暴是在高空的,靠大氣層輸送,帶到很遠的地方。」 「而這些也就是我們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學的態度去解讀熱點問題。把這些內容做好了,發行和廣告自然就很輕鬆了。」李栓科告訴記者,「最關鍵還是內容,獨家視角的內容才是王。我們80%的精力、物力和財力,都是用在編輯部。」
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
能否被公眾認可和接受是決定傳媒存亡興衰的關鍵,而這又要以獲得關注為前提。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是創刊於1950年的《地理知識》,1997年月發行量約為1萬冊。1998年大幅度改版,2000年改現名,2006年以來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根據該刊總編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釋,這是因為他們始終踐行了「內容為王」的原則,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銷售。 這一思路還大有進一步具體和深化的可能和必要。任何內容都要經過被關注、認知和解讀,其內在價值才能被受眾所認識和接受。而受眾會注意什麼又受到他們既有認識的影響。媒體傳遞的內容如果既可以歸屬到他們所熟悉的領域,同時又能提供新的信息,就更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 受眾的既有認識是諸多觀念的有機結合,各種各樣的常識是他們構建自己觀念世界的基本骨架。其實常識原本就是既為公眾普遍知曉,又被他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所謂重構常識也就是用新的觀念來替代既有觀念的常識地位。由於常識在公眾知識的體系架構中具有這樣的獨特地位,使得對它的重構嘗試必然會同時遇到雙重境遇:在引來關注的同時也會遭來質疑。重構必然意味著要有所顛覆,而公開地試圖對既有常識加以顛覆,本身就足以引來公眾的關注。 對於《中國國家地理》而言,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是它的常規戰術。例如在它隆重舉薦的「中國十大最美名山」中,不僅五嶽有四座落選,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頭並不是特別響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專號明確表示峨嵋青城並非是典型的蜀山;它們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當期銷量明顯上升。[1]
[編輯本段]四、《中國國家地理》大事記
1950年 我國老一輩的地理學家施雅風、吳傳鈞等先生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折實」,在南京創辦了《地理知識》雜志,經典由此開始。 1972年 《地理知識》是文革後期中國最早復刊的雜志之一。 1998年 李栓科正式接手《地理知識》並醞釀全新改版,她用全新的視角和形式來詮釋地理的內涵。 1999年 1月, 《地理知識》雜志新增「卷首語」專欄,由執行總編單之薔執筆,此專欄成為雜志的亮點。 2000年 10月,《地理知識》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氣魄和膽識來展示中華的博大。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會員俱樂部組織了首次「青藏線龍脊行」會員戶外科學考察活動,從此,參與會員戶外科考的人數每年成倍遞增。 2001年 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在台灣及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發行,成為大陸地區惟一原創並由出版人購買版權發行他種文本的雜志。 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組建新的發行團隊。 2002年 1月,《中國國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在日本上市發行,這是中國第一家在發達國家完整落地的媒體。 1月,第一屆發行年會召開,發行渠道由原來的40多家增長到70多家,發行市場數量比01年翻了兩番。 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正式開通,域名為:www.cng.com.cn,網站功能為每期雜志的內容介紹;地理論壇同時開放,簡單的留言板功能。 年底,《中國國家地理》首次廣告客戶答謝會在北京京城大廈舉辦。 2003年 6月,推出「典藏三峽」專輯,9月推出「四川專輯」,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僅是CNG「認識中國」的高潮,也為以後10月特輯的推出奠定了基礎。 8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聯合舉辦「回望阿爾金山20年」綜合科學考察活動,開啟CNG聯合國內著名主流媒體共同關注原生態保護區的媒體聯盟報道。 雜志每月擁有固定會員人數達到1萬。 2004年 1月,《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創刊,她的宗旨是: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 2月,《中國國家地理》發行量經bpa國際媒體公司認證 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專輯,開始了CNG圈點中國的里程。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川藏線培訓。 2005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青藏線培訓。 2月—9月,聯合全國31個省份的主流媒體開始「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 3月,讀者見面會南京站。4月,讀者見面會西安站。5月,讀者見面會廣州站。6月,讀者見面會上海站。7月,讀者見面會北京站。 10月,出版的紀念特刊「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選美中國」特輯創造了傳媒界的奇跡,現已被翻譯十種外文版本全球發行。 10月23日,《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慶典在北京嘉里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賓共饗盛典。 2006年 每月固定會員人數激增到2萬6。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南疆培訓。 3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雜志廣東移動全線推出。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打造了一條屬於國人的景觀之路。此專輯也創造了高檔雜志單期發行100萬冊的傳媒界奇跡。 10月10日,《中國國家地理》單期發行100萬冊慶典在北京華聯印刷廠舉行。 啟動「《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校園基金」項目,支持高校環保社團的公益活動。 11月,對公眾免費開放的「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開講。 2007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北疆培訓。 1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作為中國移動惟一人文類手機報全國重點推出。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圈點大西北」專輯,用乾旱半乾旱區的地理概念帶領國人重新認識西北。 10月,圈點大西北圖片展在北京東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廣場巡迴展出。 2008年 3月,與中華書局合作發行《中華遺產》雜志。 5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在中國移動平台上線。 6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內蒙徒步培訓。 6月,開啟「觸摸中國」之旅,對中國的八大極限進行全方位考察。 推出《地震專輯》 7月,港澳繁體字版創刊號上市。 7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長李栓科先生作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參與奧運火炬傳遞活動。《選美中國》作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 8月,中國國家地理網全新改版,域名正式變更為:www.dili360.com。 9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英文版創刊號上市。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東北專輯」特刊。 1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慶典活動。 12月,《中國國家地理》與《遼沈晚報》、《生活報》發起了徵集最佳旅遊線路的活動 2009年 1月,舉辦「竹韻人生」攝影大賽的頒獎典禮 3、4月,推出《福建專輯》上下冊 4月,中國國家地理聯合央視網、央視移動傳媒,打造大型國慶獻禮活動:新中國成立60年—獻給祖國「中國最美的地方」。活動將利用央視網的互動平台,依託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評選活動中展示的17大類別114處自然人文景觀資料,發動廣大驢友參與,分階段推出評選活動。同時利用CCTV電視平台、央視網、央視公交移動電視、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及手機及網路平台進行全程推廣。 4月27日,舉辦「我的城市我的家」攝影大賽 5月,舉辦「花影炫色」、「荒野傳奇」攝影大賽。 5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簽約攝影師計劃啟動。 5月,雜志社與Jeep攜手啟動「尋找中國的Rubicon之路」活動 10月,時逢新中國六十華誕和中國地理學會成立一百周年,《中國國家地理》聯合中國地理學會推出《發現中國 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專輯 地理學會成立百年珍藏版》,而其子刊《中華遺產》亦同時推出加厚版特輯《最具文明意義的100個考古大發現--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專輯》,帶給讀者又一次科學與視覺盛宴。 2010年,推出《寧夏專輯》上下冊(2010年第2、3期)
6. 誰知道喜馬拉雅的國家地理中文網:小探險家雙語百科怎麼樣誰能夠分享一下百度網盤下載
小探險家這門課對孩子的英語和地理水平都有提高,我家孩子就喜歡聽,國家地理中文網:小探險家雙語網路
7. 國家地理中文網每日精選怎麼不刷新了
該產品app已經下架。
國家地理已將每日精選app從手機市場中下架,不再更新內容。是內部發展調整,日後有改進需要持續關注中國地理官方公眾號和微博。
國家地理每日精選app是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中文網推出的手機app。國家地理每日精選app為喜歡地理的人推薦的介紹全世界的風景,還能學習地理擴大自己的眼界。基於LBS技術創新的用戶體驗,匯聚中國國家地理經典的獨家內容,享受不同的環境。精心挑選的每日地圖,為您的眼睛帶來遙遠的美在網上同步最新雜志深入閱讀,欣賞大自然的誘惑。
8. 有什麼好的較專業的關於地理的網站么
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www.cng.com.cn
地理頻道 中國地理學會地理科普教育專業網,包括地理科普、地理教學、地理資源。 www.dlpd.com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系統框架、技術、標准、地圖瀏覽查詢和數據下載。
nfgis.nsdi.gov.cn
國家地理
出行服務 主要旅遊景點指南 旅行團自助游線路詳情 國內國際機票航班查詢 列車時刻車次查詢 賓館詳情查詢預訂 出行備忘錄 中國中央電視台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email protected] 建議使用:800*600解析度...
www.cctv.com/geography/map
《中國國家地理》的BLOG - 《中國國家地理》 - 新浪BLOG
3月20日正式開通這里將是《中國國家地理》在新浪唯一官方博客。 希望這個平台讓我們的讀者更加了解我們,更加支持我們。 《中國國家地理》目前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精品雜志。 未來我們將把《中國國家地理》推向世界的每個角落,這是我們奮斗的...
blog.sina.com.cn/cng
tech.sina.com.cn 上的更多結果
《中國國家地理》頻道
中國國家地理頻道 國家地理 期期精彩 2000年12月期刊 孤身漂流亞馬孫河 本欄目由《中國國家地理》與瀏覽網合作完成。 尼羅河-法老之河 尼羅河流經埃及和蘇丹,穿越了富足和貧窮。沿著這條非洲第一大河旅行,將是一次拜謁文明發源地的光輝朝聖...
www.gotoread.com/magazine
9. 國家地理中文網里的文章怎麼才能轉載
《中國國家地來理》,原名源《地理知識》,是中國關於地理的雜志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較為出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環球人文地理》雜志(學術版)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學和21世紀人才報合辦,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雜志,是國內第一本以全球為視野、專門研究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文地理科學的中文學術精品期刊。
側重不同,風格有異,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中國國家地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