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地理劃分

中國地理劃分

發布時間: 2020-11-19 07:47:06

㈠ 中國的區域怎麼劃分的

一、中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1、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2、省、自治區分為市、自治州、縣、自治縣;

3、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4、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市、縣、自治縣。

二、具體劃分如下:

1、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

2、東北地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3、華東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

4、華中地區: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地區:廣東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6、西南地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7、西北地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

8、4個直轄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

(1)中國地理劃分擴展閱讀

區劃體制

省級行政區

省級行政區是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區域,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4種。

1、省——是中國國家地方一級行政區域,始於元朝,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

2、自治區——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建立的相當於省的行政區域。新中國成立後共建立了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3、直轄市——即中央直轄市,由國務院直接管轄。是人口比較集中,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特別重要地位的大城市。至1997年3月設立重慶直轄市為止,中國共設有4個中央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4、特別行政區——為「一國兩制」的實施,憲法第三十一條專門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

特別行政區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同屬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至1999年12月澳門回歸為止,中國共設立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行政區劃

㈡ 中國地理的區域劃分以及所屬省份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3、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中國地理劃分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區劃可以認為是國家地理區域劃分的簡稱。地理區域劃分首先是把全國國土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把一個國家的全部國土區域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由於中國疆域的寬廣,從地形、氣候、人文、經濟和政治各個角度分析,有各種類型的地理區域,各種地理區域類型可以劃分為自然帶、亞地帶、自然大區、自然區等等亞區。

四大經濟分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㈢ 中國地理區域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中國地理區域劃分方式有很多種,列舉比較常見的。
氣候劃分: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青藏高寒區
經濟劃分: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
農業劃分(與氣候也有較大關聯):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人口劃分:以黑河騰沖線分成兩部分,西部人口較少,東部人口較多。
行政劃分: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華南地區、華中地區、東北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
另注,中國歷史悠久,各省份多以山脈、河流為界劃分。

㈣ 中國地理區劃的六大地理分區

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
東北地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
華東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中南地區(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西南地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地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全國電話國內長途區號就形成按區域編號布局,可以看出其中明顯的規律:
首都北京:1
直轄市上海:21直轄市天津:22
華北區——大區交換中心:23(北京兼任,空缺的23給了重慶直轄市)
河北省交換中心(石家莊311)及地區交換中心: 31×、33×河北省縣交換中心:32××、34××
山西省交換中心(太原351)及地區交換中心: 35×山西省縣交換中心:36××
河南省交換中心(鄭州371)及地區交換中心: 37×、39×河南省縣交換中心:38××、30××
東北區——大區交換中心沈陽:24
遼寧省交換中心(沈陽兼)及地區交換中心: 41×遼寧省縣交換中心:42××
吉林省交換中心(長春431)及地區交換中心: 43×吉林省縣交換中心:44××
黑龍江省交換中心(哈爾濱451)及地區交換中心: 45×黑龍江省縣交換中心:46××
內蒙古自治區交換中心(呼和浩特471)及地區交換中心: 47×內蒙古縣(旗)交換中心:48××
華東區——大區交換中心南京:25
江蘇省交換中心(南京兼)及地區交換中心: 51×江蘇省縣交換中心:52××
山東省交換中心(濟南531)及地區交換中心: 53×山東省縣交換中心:54××
安徽省交換中心(合肥551)及地區交換中心: 55×安徽省縣交換中心:56××
浙江省交換中心(杭州571)及地區交換中心: 57×浙江省縣交換中心:58××
福建省交換中心(福州591)及地區交換中心: 59×福建省縣交換中心:50××
預留台灣區——大區交換中心台北:26
台灣省交換中心(台北)及地區交換中心: 61×台灣省縣交換中心:62××
原來空缺的號碼資源除預留台灣省外,作為填補號碼資源空缺使用,63×以後號碼出現在山東、雲南、廣東的區號里
華中區——大區交換中心武漢:27
湖北省交換中心(武漢兼)及地區交換中心: 71×湖北省縣交換中心:72××
湖南省交換中心(長沙731)及地區交換中心: 73×湖南省縣交換中心:74××
江西省交換中心(南昌791)及地區交換中心: 79×江西省縣交換中心:70××
華南區——大區交換中心廣州:20
廣東省交換中心(廣州兼)及地區交換中心: 75×廣東省縣交換中心:76××
廣西壯族自治區交換中心(南寧771)及地區交換中心: 77×廣西壯族自治區縣交換中心:78××
海南省成立後使用西藏區號剩餘的898
西南區——大區交換中心成都:28
四川省交換中心(成都兼)及地區交換中心:81×、83×四川省縣交換中心:82××、84××
貴州省交換中心(貴陽851)及地區交換中心: 85×貴州省縣交換中心:86××
雲南省交換中心(昆明871)及地區交換中心: 87×雲南省縣交換中心:88××
西藏自治區交換中心(拉薩891)及地區交換中心: 89×西藏自治區縣交換中心:80××
西北區——大區交換中心西安:29
陝西省交換中心(西安兼)及地區交換中心: 91×陝西省縣交換中心:92××
甘肅省交換中心(蘭州931)及地區交換中心: 93×甘肅省縣交換中心:94××
寧夏回族自治區交換中心(銀川951)及地區交換中心: 95×寧夏回族自治區縣交換中心:96××
青海省交換中心(西寧971)及地區交換中心: 97×青海省縣交換中心:9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換中心(烏魯木齊991)及地區交換中心: 99×新疆縣交換中心:90××

㈤ 中國地圖劃分為幾個地理區

中國通常劃分為七大地理區: 【華東·華南·華北·華中·西南·西北·東北】 華東——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和上海市、台灣省。
華南——廣東省(包括東沙群島)、廣西省、海南省(包括南海諸島)、香港和澳門特區。
華北——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
華中——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華中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為武漢。
東北——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或說東北四省區(包括內蒙古東部)
西南——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的大部以及陝西省南部(陝南地區)。
西北——寧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青海 、陝西 、甘肅三省之地。
我國的城市按行政級別劃分,可分為: 一級市。一級市是指直轄市,與省、自治區同級,直屬國務院管轄。 二級市。二級市是指地區一級的市,直屬省管轄。 三級室。三級市是指縣一級 的市,與縣同級,屬二級市管轄。 特別行政區。與一級市同級,直屬國務院管轄。

㈥ 中國地理的區域劃分以及所屬省份

中國具體的區域劃分:
1、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3、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5、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
6、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7、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8、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華中地區:中國中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東地區: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和上海市。

華南地區:中國南部地區的簡稱。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

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㈦ 中國的地理位置怎麼分東南西北的

中國具體的區域劃分:
1、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3、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5、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
6、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7、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8、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華中地區:中國中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東地區: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和上海市。

華南地區:中國南部地區的簡稱。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

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一、按經濟帶劃分

1.東部沿海地區: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大連、寧波、廈門、青島、深圳(18個省、區、市)。
2.中部內陸地區: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區)。
3.西部邊遠地區: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9個省、區)。

二、按行政區域劃分:

1.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個省、市、區)。
2.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大連(4個省、市)。
3.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寧波、夏門、青島(10個省、市)。
4.中南地區: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深圳(7個省、市)。
5.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5個省、市)。
6.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5個省、區)。

中國經濟區域劃分
1 三大地帶

東部地帶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等11個省市;

中部地帶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

西部地帶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廣西、內蒙古等12個省、自治區。

2 八區域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總面積79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0696萬。這一地區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結構相近,歷史上相互聯系比較緊密,目前,面臨的共同問題多,如資源枯竭問題、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問題等。

北部沿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二市兩省。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8127萬。這一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發達,在對外開放中成績顯著。

東部沿海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3582萬。這一地區現代化起步早,歷史上對外經濟聯系密切,在改革開放的許多領域先行一步,人力資本豐富,發展優勢明顯。

南部沿海地區,包括福建、廣東、海南三省。總面積33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2019萬。這一地區面臨港、澳、台,海外社會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程度高。

黃河中游地區,包括陝西、山西、河南、內蒙三省一區。總面積160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8863萬。這一地區自然資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地處內陸,戰略地位重要,對外開放不足,結構調整任務艱巨。

長江中游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總面積68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23085萬。這一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優良,人口稠密,對外開放程度低,產業轉型壓力大。

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三省一市一區。總面積134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24611萬。這一地區地處偏遠,土地貧瘠,貧困人口多,對南亞開放有著較好的條件。

大西北地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兩省三區。總面積398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5800萬。這一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地廣人稀,市場狹小,向西開放有著一定的條件

鑒於目前關於中國區域的各種劃分方法存在眾多弊端,不便於深入分析地區差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的課題報告《中國(大陸)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特徵分析》提出了劃分中國(大陸)區域的一種新方法。這種方法把中國分為八大區域,即東北、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南部沿海、黃河中游、長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地區。報告指出,各地區在地域范圍、人口規模和富裕程度上存在較大差別。大西北地區地域最為寬闊,西南地區人口最為眾多,東部沿海地區最為富庶。綜合各特徵,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實力、產業能力最強,市場前景最大,是中國21世紀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中國是一個大國,幅員廣闊,陸上國土總面積960萬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達12.8億。由於歷史和現實諸多方面的原因,中國各地區之間存在著發展水平的巨大差異。如2001年,上海市人均GDP高達37382元,而貴州省人均GDP只有2895元,兩者相差10倍以上。因此,研究中國的區域問題,必須把中國分成若干不同的區域。
20世紀50年代,有關方面曾經將中國大陸分為沿海和內地;60年代,曾經將中國大陸分為一線、二線和三線地區。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區域經濟研究的活躍和深化,人們提出了多種多樣的劃分方法。主要有:
(1)三大地帶。這一方法將中國劃分為東、中、西三大地帶,但不同的時期,每個地帶覆蓋的地域范圍不同。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三大地帶覆蓋的地域范圍逐漸被確定了下來。東部地帶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等11個省市;中部地帶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帶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廣西、內蒙古等12個省、自治區。
(2)六大綜合經濟區。包括東北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東南沿海、西南地區、西北地區。
(3)七大經濟區。包括東北、西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
(4)九大經濟區。這里有兩種劃分方法。第一種劃法包括東北地區、環渤海地區、黃河中游流域、長江三角洲地區、長江中游地區、東南沿海地區、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等。第二種劃法包括東北地區、北部沿海、北部內陸、東部沿海、東部內陸、中部內陸、南部沿海、西部內陸和西南內陸等。
(5)九個「大都市經濟圈」。包括沈大(沈陽、大連)、京津冀(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石家莊)、濟青(濟南、青島、煙台)、大上海(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寧波、杭州)、珠江三角洲(廣州、深圳、珠海、汕頭)、吉黑(長春、哈爾濱)、湘鄂贛(武漢、長沙、南昌)、成渝(成都、重慶)等。
總的來看,目前中國區域的劃分方法比較零亂。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官方比較接受的是「三大地帶」的劃分方法。
區域劃分既要遵循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又要方便區域發展問題的研究和區域政策的分析。借鑒國際經驗,結合中國國情,我們認為,為適應區域研究和區域政策分析之需要,中國區域的劃分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空間上相互毗鄰;(2)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結構相近;(3)經濟發展水平接近;(5)經濟上相互聯系密切或面臨相似的發展問題;(5)社會結構相仿;(6)區塊規模適度;(7)適當考慮歷史延續性;(8)保持行政區劃的完整型;(9)便於進行區域研究和區域政策分析。
對照以上原則,可以發現,前面提到的各種劃分方法均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有的區塊過大,不便於深入分析區域差別;有的沒有保持行政區劃的完整性,不便於搜集整理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數據;有的沒有考慮歷史延續性,提出的概念與常識不符;有的覆蓋的區域不全,不是完整的區域劃分。
根據以上原則,考慮到目前各種劃法的種種弊端,我們將中國大陸劃分為如下八大區域:
(1)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總面積79萬平方千米,2001年總人口10696萬。這一地區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結構相近,歷史上相互聯系比較緊密,目前,面臨的共同問題多,如資源枯竭問題、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問題等。
(2)北部沿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兩市兩省。總面積37萬平方千米,2001年總人口18127萬。這一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發達,在對外開放中成績顯著。
(3)東部沿海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總面積21萬平方千米,2001年總人口13582萬。這一地區現代化起步早,歷史上對外經濟聯系密切,在改革開放的許多領域先行一步,人力資源豐富,發展優勢明顯。
(4)南部沿海地區。包括福建、廣東、海南三省。總面積33萬平方千米,2001年總人口12019萬。這一地區面臨港、澳、台,海外社會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程度高。
(5)黃河中游地區。包括陝西、山西、河南、內蒙三省一區。總面積160萬平方千米,2001年總人口18863萬。這一地區自然資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地處內陸,戰略地位重要,對外開放不足,結構調整任務艱巨。
(6)長江中游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總面積68萬平方千米,2001年總人口23085萬。這一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優良,人口稠密,對外開放程度低,產業轉型壓力大。
(7)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三省一市一區。總面積134萬平方千米,2001年總人口24611萬。這一地區地理位置偏遠,土地貧瘠,貧困人口多,對南亞開放有著較好的條件。
(8)大西北地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兩省三區。總面積398萬平方千米,2001年總人口5800萬。這一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地廣人稀,市場狹小,向西開放有著一定的條件。

㈧ 中國地理區劃的四大經濟分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重慶市、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㈨ 中國地理區域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中國國土遼闊,地理環境十分復雜,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無論是民眾認識國情,科研機構及專家認識區域地理格局,還是各級政府有效實施區域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需要,都必需對中國區域進行區域劃分(簡稱區劃)。

地理學中的區域劃分,是立足於地域分異規律的客觀基礎上,根據一定的目的、按相應原則和方法進行的地理系統分區。它是區域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方法。

按照所進行區劃的對象和目的的不同,區劃可以分為行政區劃、自然區劃、經濟區劃、農業區劃、綜合區劃等不同種類。

下面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就中國自然區劃、中國行政區劃、中國經濟區劃的主要方案及其演變作一簡單介紹。

一、中國自然區劃

(一)自然區劃的概念和意義

自然地理區劃(簡稱自然區劃)是根據自然地理環境及組成成分發展的共同性、結構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過程的統一性,將地域劃分為一定等級系統的研究方法。

自然區劃是在研究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上,探討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組成成分的特徵、變化和分布規律。主要體現溫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異,提供自然生產潛力的系統資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布局和制定各種規劃的基礎,也是認識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框架、改善生態環境和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

(二)自然區劃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幾代地理學家對中國自然區劃做了持續的探索性研究。綜觀不同歷史時期的區劃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自然區劃的形成和發展歷程(表1),對中國自然地理的地帶性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自然區劃是在研究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上,探討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組成成分的特徵、變化和分布規律。主要體現溫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異,提供自然生產潛力的系統資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布局和制定各種規劃的基礎,也是認識區域生態環境的宏觀框架、改善生態環境和制定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

1.羅開富方案

最初發表於1954年,兩年後由科學出版社以中華地理志叢刊第1號《中國自然區劃草案》正式出版。它首先將全國分為東西兩半壁,東為季風影響顯著區域,西為季風影響微弱或無影響區域。然後提出最冷、最熱、最乾和空氣稀薄四個相對極端的區域,其間再劃出幾個過渡區。最後將全國劃分為7個基本區,即東北區、華北區、華中區、華南區、康滇區、青藏區和內蒙古新疆區,其下再以地形為主要依據劃分為23個副區。

方案注意到自然地域分異的狀況,並對各類自然地理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所表現的特點作了一定探討,強調基本區是按自然特徵劃分的,其含義和范圍與行政或經濟方面習慣所用不同,例如,把遼河下游平原和遼東半島劃入華北區,而不屬於東北區。

熱點內容
教師資格證小學面試視頻 發布:2025-01-23 08:01:30 瀏覽:456
教師師德剖析材料 發布:2025-01-23 06:05:44 瀏覽:927
師生畸戀手機 發布:2025-01-23 05:38:26 瀏覽:406
數學數位表 發布:2025-01-23 05:23:36 瀏覽:173
蜀山區教育體育網 發布:2025-01-23 05:13:38 瀏覽:2
幼兒園班主任學期工作總結 發布:2025-01-23 04:41:37 瀏覽:342
馬雲是什麼老師 發布:2025-01-23 04:05:27 瀏覽:116
創客教學模式 發布:2025-01-23 03:53:26 瀏覽:457
楊小敏老師 發布:2025-01-23 03:48:13 瀏覽:852
小孩子學英語 發布:2025-01-23 03:21:06 瀏覽: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