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歷史
『壹』 北周滅北齊的歷史是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割據政權,由東魏權臣高歡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鄴城。因皇室姓氏為高氏,故又稱高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於577年被宿敵北周攻滅,享國二十八年。
『貳』 北周的歷史
賀拔岳,是北魏末年鎮壓六鎮起義的主要將領之一、爾朱榮手下主要戰將。後擁兵關隴,與高歡並為兩大軍事集團首領,對北魏末年政權的統一與分裂有重要影響的人物。二人互相忌憚,最終他被高歡所害。
賀拔岳之死朝野震動。孝武帝贈他侍中、太傅、錄尚書事、都督關中20州諸軍事、大將軍、雍州刺史。謚曰武壯。賀拔岳的部下收其屍葬於雍州北石安原。宇文泰統其舊部,繼續完成賀拔岳未競的事業。控制洛陽的高歡認為賀拔岳有不臣之心,故使隴西秦州軍人刺殺賀拔岳。將領就擁立宇文泰為統帥,結果成為關隴的主人。宇文泰只是表面上服從高歡。北魏孝武帝討伐高歡失敗後逃奔關中。宇文泰收容了他。不久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殺,宇文泰擁立西魏文帝,建立西魏(535年)。而東方的高歡在孝武帝逃入關中後擁立東魏孝靜帝,把朝廷遷到河北鄴城,建立東魏(534年)。
西魏之初,宇文泰成為大丞相,而且局勢尚不穩定,而宇文泰卻果斷的下手毒死了魏孝武帝元修,遂立南陽王寶炬為帝,這樣,新皇帝受制於他,獨掌朝政。 宇文泰在三次戰役中大敗東魏大軍,奠定宇文氏在關中的基礎。
宇文泰的知人善任,用人不拘一格,使得這些名將人盡其才,作用得到了最大發揮。使西魏進一步強盛。他大力提拔王羆,楊忠,而隋朝楊氏也由此發跡。 在侯景覆滅的同年,蕭繹在江陵稱帝,同時,其弟蕭紀也在成都稱帝。次年蕭紀發兵攻江陵,兵敗被殺。西魏乘機攻陷成都,佔有益州。
梁太清三年(549),侯景攻陷梁都建康,長江下游江北諸郡,多為東魏佔領。駐守長江中上游地區的梁宗室諸王割據自立,並藉助西魏力量互相攻擊,爭奪帝位。據襄陽的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進攻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兵敗投靠西魏,被立為梁王。大寶三年(552),蕭繹於江陵稱帝(是為梁元帝)。請西魏出兵攻佔梁、益二州,剪除已在成都稱帝的梁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承聖三年,梁元帝遣使向西魏索還所佔之地,言辭頗為傲慢。九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派柱國於謹總領中山公宇文護、大將軍楊忠等將率兵5萬進攻梁都江陵。十月,西魏軍自長安(今西安西北)進至樊(今湖北襄樊)、鄧(今河南鄧州)一帶,蕭詧率軍助戰。梁元帝聞訊,下令戒嚴,調兵抵禦西魏軍。十一月,西魏軍渡漢水,宇文護、楊忠奉命率精騎先據江津(今荊沙東南),切斷江路,使梁守軍東退無路,下游援軍也無從得渡。梁元帝遣將分扼江陵要點,樹木柵於外城。於謹軍至,下令築長圍,隔絕內外。梁信州刺史徐世譜、晉安王司馬任約等率軍於江陵南岸馬頭築壘,遙為聲援。時梁各處所徵兵馬未至,西魏軍多路攻城,初受挫,後猛攻,並在內應相助下入西門,克外城。梁元帝退保內城,當晚命屬官焚圖書14萬卷,次日出降,後被殺。十二月,於謹回師,將被俘的梁王公、百姓數萬人驅往長安。西魏立蕭詧為梁主。此後,長江中上游的荊、雍、梁、益諸州,全為西魏所有。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宇文泰死,由嫡長子宇文覺承襲為安定郡公、太師、大冢宰。諸子幼小,宇文護掌管國家大政。宇文護是內蒙古武川人,宇文泰之侄。宇文護是西魏、北周歷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是宇文氏政權由西魏過渡到北周至關重要的一環。宇文護在舊日與宇文泰並肩的大將於謹的支持下統理軍國大事,為大司馬,封晉國公。557年,他以宇文泰嗣子宇文覺幼弱,想乘宇文泰的權勢和影響尚存時早日奪取政權,因迫使西魏恭帝(名元廓)禪位於周。不久,就殺了元廓。
同年,宇文覺稱周天王,建立北周。護為大司馬,封晉國公。宇文覺也是少年堅毅剛決,不滿宇文護的專權。趙貴、獨孤信對宇文護也是相當的不服。他們一起鼓勵宇文覺除掉宇文護。於是宇文覺招了一批武士,經常在皇宮後園演習如何擒拿宇文護;他又與大臣商量,決定於某一天開宮廷宴會時,抓住宇文護殺掉。誰知他們的陰謀還來不及實施,就有人向宇文護告密了,反被其先發制人,殺趙貴(滿門抄斬),罷了獨孤信的官,後來孤獨信也被賜死。559年,宇文覺被廢黜(後被毒死)。
事後,宇文護遷大冢宰(當時的宰相),並擁立宇文泰另一個兒子宇文毓,是為周明帝。宇文護看來,宇文毓溫文儒雅,就立他為帝。而宇文毓卻並不如宇文護所想像的那般懦弱無能,他在處理事務中逐漸顯露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才幹。他周圍逐漸集聚起一批老臣元勛。他致力於發展經濟,在百姓中也威望日高。為了試探一下,宇文護假惺惺地搞了一次「歸政於帝」的舉動,把除了軍權以外的所有權力都交還給皇帝。誰知宇文毓毫不客氣地照單全收,並把自己的名號正式改為皇帝(在此以前,北周的最高統治者不稱皇帝而叫天王)。所有這些,都引起宇文護的疑懼和不安。於是,公元560年指使一個御廚在明帝的食物里下了毒葯,毒死了明帝。
爾後,又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為帝,是為周武帝,實際大權仍由他掌握。宇文護雖性寬和而不識大體,委任非人而久專權柄,又素無戎略,兩次伐齊都大敗而歸。諸子貪殘,僚屬恣縱,蠢政害民。宇文邕與弟衛王宇文直策劃,於建德元年(公元572年)誅殺宇文護,重奪政權。
北齊後主高緯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對理政全無興致,日常生活卻十分奢侈 。高緯整日里和一些寵臣、美姬鬼混,自彈琵琶,唱無愁之曲,近侍和之者以百數。齊朝的老百姓給他送了個雅號,稱為無愁天子。高緯還隨意封官,連他寵愛的狗、馬、鷹、雞都被封為儀同、郡官、開府。北齊的政治一團漆黑。
北周武帝看清了北齊混亂的局勢,決定出兵伐齊。公元575年七月,周武帝命宇文純、司馬消難,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宇文盛、侯莫陳瓊、宇文招為後三軍總管。楊堅、薛迥、李穆等率軍分道並進。周武帝自率大軍六萬,直指河陰(參見河陰之戰)。周軍進入北齊境內,紀律嚴明,「禁伐樹踐稼,犯者皆斬」。 頗得民心。不久,周武帝所部順利攻下了河陰城(今河南孟津縣東)。齊王憲部拔武濟,進圍洛口,攻下了東、西二城。周軍包圍中城(今河南孟縣西南)達二十天,久攻不下。周武帝自率所部攻金墉城不克。九月,齊右丞相高阿那肱從晉陽率大軍援救河陽,周武帝得了急病,只得退兵。
第二年(576)十月,北周再次出兵伐齊。此次伐齊,周武帝集中了十四萬五千兵力,改變了前次進軍路線,親自率部直攻晉州。他對群臣解釋此舉意圖時說:「前出河外,直為拊背,未扼其喉。晉州本高歡所起之地,鎮攝要重,今往攻之,彼必來援;吾嚴軍以待,擊之必克。然後乘破竹之勢,鼓行而東,足以窮其巢穴,混同文軌」 。周軍以越王盛、杞公亮、隨公楊堅為右三軍,譙王儉、大將軍寶泰、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齊王憲、陳王純為前軍。十月下旬,周軍主力進抵平陽城下,北齊晉州刺史崔景暠等投降。平陽為晉陽門戶,在軍事上具有重大意義。周武帝接受了上次伐齊失敗的教訓,派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安定梁士彥為晉州刺史,留精兵一萬鎮守平陽城。
北齊後主高緯在周軍進攻平陽的時候,正帶領妃子馮淑妃在天池(今山西寧武縣西南管涔山上)打獵,晉州告急的文書,從早晨到中午飛馬傳送了三次,右丞相高阿那肱居然不去報告高緯,理由是:「大家正為樂,邊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急奏聞!」一直到晚上,信使來說:「平陽已陷。」高阿那肱才上奏高緯戰事情況,馮淑妃卻要求高緯「更殺一圍」。高緯竟然置如此緊急的戰局而不顧,又和馮淑妃盡興打起獵來。唐詩人李商隱《北齊二首》詩雲:「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回。」就是諷刺此事的。
十一月初,北齊後主率齊軍主力十萬到達平陽,開始將平陽城包圍,晝夜不停地攻打。城中情況危急,城堞皆盡,城牆完好處不過數仞而已。齊周雙方短兵相接,或交馬出入。周外援不至,守城將士有些驚慌,梁士彥慷慨自若,對將士們說:「死在今日,吾為爾先。」於是周軍奮勇爭先,無不一以當百。齊軍稍退,梁士彥立即命令城中軍民乃至婦女,晝夜修城,三日就把城牆修好了。齊軍挖地道攻城,城坍陷了一處,將士乘虛而入,可就在這緊急關頭,高緯突然命令將士暫停攻城。原來傳說晉州城西石上,有聖人遺跡,高緯要和馮淑妃同去觀看,馮淑妃塗脂抹粉,耽誤了很長時間才姍姍而來,這期間,周軍早已搶時間用木板把缺口擋住了。高緯又恐城中射出的弩矢傷了馮淑妃,特抽出攻城的木料,築造遠橋。這樣一折騰,齊軍失去了攻城的有利時機。
十二月,周武帝從長安趕赴平陽,周軍其他各路也聚集平陽,約有八萬兵力,周軍臨城而陣,東西長達二十餘里。起先,齊軍怕周軍猝然而至,曾想出一個辦法,在城南穿塹,從喬山至於汾水,齊王高緯見周軍到來,便下令齊兵在塹北布陣。周武帝命齊王憲前去探看虛實,齊王憲回來很有信心地對周武帝說:「請破之而後食。」周武帝聽了十分高興說:「如汝言,吾無憂矣!」 周武帝乘著馬,巡視周軍,一邊走,一邊高聲讀出各軍主帥姓名以示慰勉,將士喜於被知,精神更加振奮。
兩軍交戰,實力不相上下,後來齊軍略略後退,馮淑妃就驚慌失措地大聲喊道:「齊軍敗啦!齊軍敗啦!」齊錄尚書城陽王穆提婆急忙對高緯說:「趕快走,趕快走呀!」高緯帶著馮淑妃慌忙向高梁橋逃去。齊師君主一逃,頓時軍心大亂,連戰皆潰,死者萬餘人。「軍資甲仗,數百里間,委棄山積。」
平陽之戰,北齊主力實際已被打垮。高緯逃回晉陽,想逃往北朔州(今山西朔縣),進而投奔突厥。他一出晉陽城,群百紛紛逃離,連穆提婆見大勢已去,也轉而投奔周武帝去了。
齊後主高緯逃到鄴城,企圖重整軍容,斛律孝卿請他接見將士,並為他事先准備好講稿,告訴他要「忼慨流涕,以感激人心。」高緯走到將士面前,突然記不起該要講的話,於是大笑起來。見高緯笑,左右隨從也禁不住跟著大笑。將士們見此情景,都非常氣憤,紛紛說:「你皇帝都不著急,我們還急什麼!」於是皆無戰心。
高緯在鄴,還搞了一個禪位的把戲,將皇帝位子讓給了八歲的兒子高恆,自己當起太上皇來。公元577年正月,周武帝率軍攻破鄴城,高緯於先一日逃往濟州,又從濟州逃往青州,准備投奔陳朝,為北周追兵所俘,送往長安,第二年被殺。
周武帝滅齊,統一北方,在歷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它結束了自東西魏分裂以來近半個世紀的分裂割據局面,使人民免受戰爭苦難,得以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從而促進了整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廣泛交流和發展,為隋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沒有北周北齊的統一,就沒有後來南北朝的統一。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贇病死。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政。楊堅為預防北周宗室生變,穩固其統治權力,以千金公主將嫁於突厥為辭,詔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因尉遲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位望素重,恐有異圖,遂以會葬宣帝為名,詔使其子尉遲惇召尉遲迥入朝;並以韋孝寬為相州總管赴鄴取代尉遲迥。六月,尉遲迥恐楊堅專權對北周不利,公開起兵反對楊堅。七月,青州總管尉遲勤(迥弟之子)從迥反楊。迥所統相、衛、黎、沼等地;同時質其子於江南陳朝,以請援;並派人出使並州(治晉陽,今太原西南),欲招降上柱國、總管李穆,遭到拒絕。
時楊堅挾幼帝以號令中外。結好並州李穆,送千金公主與突厥和親,以消除北方之患;加強洛陽守御,作為進討尉遲迥的戰略基地;並令計部中大夫楊尚希先發精兵3000人鎮守潼關,防其偷襲。同月十日,楊堅調發關中兵,令韋孝寬為行軍元帥,隴西公李詢為元帥長史,郕公梁士彥、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武鄉公崔弘度、清河公楊素等為總管,率軍討伐尉遲迥。隨後,韋孝寬分兵進擊關東各地降附尉遲迥的勢力,徹底平定了尉遲迥之亂。戰中,鄖州(治安陸,今屬湖北)總管司馬消難、益州(治蜀郡,今成都市)總管王謙先後舉兵響應尉遲迥,反對楊堅。楊堅適時命柱國王誼、梁睿各為行軍元帥,分別率軍攻討,均獲勝利。同時,北周宗室諸王數次伺機欲除楊堅,楊堅均予果斷處置,粉碎其奪權圖謀。
此戰,楊堅在控制北周諸王、加強中央統治的同時,和親北方突厥,爭取並州李穆,以鞏固其左翼,並威脅敵軍側背,又乘叛軍初起,相互配合尚不密切之機,以一部兵力東擊梁、曹、城、金各地,解除右翼威脅,並掩護主力行動,造成戰略上有利態勢,掌握了戰爭主動權。主力進攻時,置途中敵之堅固據點於不顧,急尋敵軍主力決戰;沁水戰勝後,又直趨鄴城,消滅叛亂中心,終於迅速平定叛亂,在軍事上為其代周建隋奠定了基礎。
公元581年,楊堅代北周,改國號隋,北周享國二十四年而亡。
『叄』 北周皇帝列表 歷史上北周最後一個皇帝是誰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稱後周(唐宋以後鮮用),宇文周。
由宇文泰建立,北魏六鎮之亂後,宇文泰投靠以受爾朱氏之命入關中討伐叛逆,後來投於以關中隴西為地盤的大將賀拔岳的麾下,而宇文泰亦漸漸受重用。
控制洛陽的高歡認為賀拔岳有不臣之心,故使隴西秦州軍人刺殺賀拔岳。將領就擁立宇文泰為統帥,結果成為關隴的主人。宇文泰只是表面上服從高歡。
北魏孝武帝討伐高歡失敗後逃奔關中。宇文泰收容了他。不久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殺,宇文泰擁立西魏文帝,建立西魏。而東方的高歡在孝武帝逃入關中後擁立東魏孝靜帝,把朝廷遷到河北鄴城,建立東魏。
西魏建立後,宇文泰成為大丞相。宇文泰在三次戰役中大敗東魏大軍,奠定宇文氏在關中的基礎。宇文泰任用蘇綽等人改革,使西魏進一步強盛。甚至攻入南梁的成都,奪取西川地盤。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護承繼。次年,宇文護得將領支持,迫西魏恭帝禪讓,由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即大周天王,建立北周。建都長安(即今陝西西安)。
宇文覺不滿宇文護專權,策動政變不成反被殺,宇文護擁立其庶兄,是為北周明帝。幾年後,明帝被殺,又擁立其兄弟為北周武帝。
宇文護執掌政權十五年,成為北周主宰。他承繼宇文泰、蘇綽的政策,消滅威脅北周的武將,使北周更鞏固。武帝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宇文護的威望大降,武帝乘機殺了宇文護,重奪政權。
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華北。581年,楊堅代北周,改國號隋,北周亡。
『肆』 楊堅篡北周,隋滅陳的歷史是
581年 北周的權臣楊堅被封為隋王後,逼迫北周的皇帝退位。北周滅亡。他自己稱帝。國號隋。隋朝建立。588年。七年准備後,楊堅起兵五十萬南下。南陳的皇帝陳叔寶調兵迎戰。但被隋軍擊敗。589年正月。隋軍包圍建康。陳叔寶投降。陳朝滅亡
『伍』 北周歷史簡介
北周北朝之一。宇文覺創建。歷五帝,共二十五年(557~581)。西魏恭帝三年(556),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子宇文覺繼任大□宰,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孝閔帝),國號周,都長安(今西安),史稱北周。孝閔帝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明帝)。武成二年(560),宇文護又毒死明帝,立宇文邕為帝,是為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周武帝宇文邕殺宇文護,親掌朝政,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北周李賢墓室壁畫寧夏固原在兵制方面,周武帝於建德三年,改稱府兵制下的「軍士」為「侍官」,表示府兵是從屬於皇帝的侍從,由皇帝親自領帶。在長安設置統領府兵宿衛的機構,原來的六柱國、十二大將軍,除被任命帶兵出征或充當宿衛將軍外,不再直接掌握兵權,從而鬆弛了軍士對主將的從屬關系,削弱了過去府兵部落化的傾向。同時,進一步將府兵徵募范圍擴大到漢人,打破鮮卑人當兵、漢人種地的胡漢分治界限。此舉符合民族融合、國家統一的趨勢,也為吞滅北齊,統一北中國提供了軍事力量。在經濟方面,周武帝修改均田和租調等制度,規定已娶妻的男子受田一百四十畝,未娶的男子受田一百畝。自十八歲至六十四歲的百姓都要交納租調,已娶妻的男子每年納絹一匹、綿八兩、粟五斛,未娶妻的丁男減半。十八歲至五十九歲的百姓都要服役,豐年服役三十天,中等年景二十天,下等年景十天,凶年可免力役。並注意興修水利,增闢農田。如保定二年(562),在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開河渠,在同州(今陝西大荔)開龍首渠,以廣灌溉,增闢農田。還數次下詔,把西魏時江陵俘虜淪為官私奴婢的人放免為民或部曲。自己也比較注意節儉,停修華麗的宮殿,以省民力。周武帝下令禁斷佛、道二教、銷毀佛經、佛像,勒令僧道還俗。建德三年五月,下詔廢佛,把關、隴、梁、益、荊、襄等地區幾百年來僧侶地主的寺廟、土地、銅像、資產全部沒收,使近百萬僧侶和僧□戶、佛圖戶還俗,編入國家戶籍,以增加國家直接控制的勞動力,從而相應減輕了一般勞動人民的賦役負擔。四年,周武帝親率六軍,向北齊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攻下河陰外城後,又圍攻金墉城,後因病班師。次年攻下汾北重鎮晉州平陽(今山西臨汾),齊後主全軍潰敗,逃回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又從晉陽逃到鄴。周軍乘勝追擊,攻破晉陽,再向鄴城進發。六年,齊後主讓位給八歲的兒子(幼主恆),自己企圖經山東投奔陳朝,中途被俘。周軍順利進入鄴城,消滅了北齊政權,統一了中國北方。滅北齊後,周武帝繼續進行改革。建德六年先後下詔:黃河以南諸州凡在齊武平三年(572)以後被齊掠為奴婢的一律免為平民。永熙三年(534)以來東魏、北齊人民被掠為奴婢及江陵百姓沒為奴婢者放免為平民,如果舊主人要求共居,聽留為部曲或客女;並宣布放免雜戶。在原北齊統治地區,繼續禁斷佛、道。他還頒布《刑書要制》,嚴懲貪污,規定全國實行統一的度量衡。宣政元年(578)武帝死,子宇文□(宣帝)繼位,在位二年,荒淫而死。宇文闡(靜帝)繼位,外戚楊堅輔政,宣布恢復奉行佛、道。大定元年(581)二月,楊堅迫周靜帝禪位,自立為帝(見隋文帝楊堅),北周滅亡。
『陸』 關於北周和北齊的推薦的歷史書
《周書》,中國歷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本書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
《北史》是匯合並刪節記載北朝歷史的《魏書》、《北齊書》、《周書》而編成的紀傳體史書。魏本紀五卷、齊本紀三卷、周本紀二卷、隋本紀二卷、列傳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記述從北魏登國元年(386)到隋義寧二年(618)的歷史。
《北齊書》共有五十卷,其中本紀八卷和列傳四十二卷。《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時間。《北齊書》成書前李百葯先後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兩次奉詔繼續完成父撰《齊書》遺稿,並參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編年體《齊志》。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希望這些資料對你有幫助!
『柒』 宇文覺建立北周在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繼任大冢宰,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史稱北周。
『捌』 南北朝 周國歷史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稱後周(唐宋以後鮮用),宇文周。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其子宇文覺在其侄子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歷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建都於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北周。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史稱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誅權臣宇文護,親掌朝政,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亡。
(8)北周歷史擴展閱讀:
北周時期的歷史大事:
1、北周武帝滅佛
北周武帝滅佛,即建德毀佛,是三武滅佛之一,指的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武帝建德年間,在經過多次辯論之後,周武帝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下令在當時佛教盛行的北周罷斥佛教,從而在全境內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滅佛運動。
在這次運動中,佛像全都被毀,寺廟被收為國有,寺僧均被勒令還俗。
2、尉遲迥之亂
尉遲迥之亂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遲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滿楊堅奪權而發動的軍事行動。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去世,楊堅輔佐朝政,由於尉遲迥名望地位素來很高,害怕他另有圖謀,就命令尉遲迥之子魏安公尉遲惇帶去詔書,以會葬名義征調尉遲迥。隨即以鄖公韋孝寬代替尉遲迥擔任總管。尉遲迥認為楊堅當政,圖謀篡位,於是起兵勤王。
楊堅任命韋孝寬為元帥。尉遲惇率領十萬人入據武德,駐扎在沁水東岸。韋孝寬等人率領各軍,隔水相峙。楊堅又派高熲急馳督戰。
尉遲惇布陣二十里,指揮軍隊稍向後退,想等韋孝寬軍渡過一半時再發動進攻。韋孝寬乘對方後退,鳴鼓齊進,尉遲惇大敗。
韋孝寬乘勝進抵鄴城城下。尉遲迥與兒子尉遲惇、尉遲祐又出動全部兵力,共十三萬人,在城南列陣。尉遲迥另外統領一軍,都是頭戴綠巾,身穿錦襖,號稱黃龍兵。尉遲勤率兵五萬,從青州赴援,派三千名騎兵率先趕到。
尉遲迥久在軍中,年歲雖老,仍穿著甲胄上陣。他部下的士兵,都是關中人,為他奮力作戰。韋孝寬等人失利退卻。鄴城的男女百姓前去觀看,聚成一道人牆。
高熲與李詢整頓陣勢,向圍觀的百姓沖去,百姓驚亂,乘勢進攻。尉遲迥大敗,入據鄴城。尉遲迥退到北城固守,韋孝寬縱兵包圍。李詢、賀婁子干帶領部屬率先登城。
尉遲迥走上城樓,射死數人,然後自殺。尉遲勤、尉遲惇等向東逃跑,都被追上捉住。剩餘的部眾,一個多月以後都被處死。尉遲迥從起兵到失敗,共計六十八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武帝滅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尉遲迥之亂
『玖』 中國歷史上是否有北周這個國家
中國歷史上有北周這個國家。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稱 後周(唐宋以後鮮用)、 宇文周。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其子 宇文覺正式建立。歷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 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繼任大冢宰,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建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史稱北周。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 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史稱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誅權臣宇文護,親掌朝政,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