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發現歷史

發現歷史

發布時間: 2022-08-04 12:59:56

❶ 《發現身邊的歷史》論文

樓主你好 我不知道你是哪裡人 不能幫你寫你家鄉題材的歷史論文啦 我只能寫下面的這個
廣東開平碉樓
近來熱播的《讓子彈飛》帶著觀眾們走進了世界文化遺產地開平碉樓與村落。在這里我們將一起走進碉樓,發現碉樓,發現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華僑們艱辛的創業史,同時以此為背景更好的了解中國的近代史。
首先我們先簡介碉樓的歷史,開平碉樓最早可溯源至明朝中後期,因為當地人很早就有下南洋的歷史傳統。現在,開平碉樓所在的江門五邑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開平碉樓的興起,與開平的地理環境和過去的社會治安密切相關。開平地勢低窪,河網密布,而過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風暴雨,常有洪澇之憂。加上其所轄之境,原為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邊遠交界之地,向來有「四不管」之稱,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 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統治更為頹敗,開平人民迫於生計,開始大批出洋謀生,經過一輩乃至數輩人的艱苦拼搏漸漸有些產業。到了民國,戰亂更為頻仍,匪患尤為猖獗,而開平因山水交融,水陸交通方便,同時僑眷、歸僑生活比較優裕,故土匪集中在開平一帶作案。當時縣內較大的土匪有張韶、朱炳、胡南、候晚、譚欽、吳金發、張沾、黃保諸幫,他們四處劫掠,製造了無數慘案。據粗略統計,1912年至1930年間,開平較大的匪劫事件約有71宗,殺人百餘,擄耕牛210餘頭,掠奪其它財物無數,曾3次攻陷當時的縣城蒼城,連縣長朱建章也被擄去。稍有風吹草動,人們就收拾金銀細軟,四處躲避,往往一夕數驚,徹夜無眠。華僑回鄉,常常不敢在家裡住宿,而到墟鎮或親戚家去,且經常變換住宿地點,否則即有家破人亡之虞。
從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十五年(1926年)這14年中,匪劫學校達8次,擄教師、學生百餘人。其中,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眾匪伙劫赤坎地區開平中學時,被鷹村碉樓探照燈照射,四處鄉團及時截擊,截回校長及學生17人。此事轟動全縣,海外華僑聞訊也十分驚喜,覺得碉樓在防範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節衣縮食,集資匯回家鄉建碉樓。後來,一些華僑為了家眷安全,財產不受損失,在回鄉建新屋時,紛紛建成各式各樣碉樓式的樓。這樣,碉樓林立逐成為僑鄉開平的一大特色,最多時達3000多座,現存1833座。正是由於碉樓的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所以北京時間2007年6月28日早上8時35分左右,在紐西蘭基督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開平碉樓與村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順利通過表決,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 錄》,成為我國第35處世界遺產,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開平碉樓是那一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具體表現,也表現了嶺南人敢為人先,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開闊胸懷。
讓我們用心地去留意身邊的歷史,你將會發現歷史離你並不是那麼地遙遠。
讓我們一起來發現身邊的歷史,書寫身邊的歷史吧!

樓主本人能力有限 只能盡力而為 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本文論文1133字,資料真實可靠 請樓主放心 此文並非抄襲)
祝君好運 順利通過考試 過個好年

❷ 魔獸世界任務「發現歷史」任務物品

發現歷史 (Alliance)
任務類型: 濕地
任務等級: 28
接受等級: 25
勘察員維爾加要求你在挖掘場中搜索4塊石板的碎片,它們是阿度斯碎片、莫德爾碎片、高爾姆碎片和奈爾魯碎片。
在迅猛龍大舉入侵之前,我找到了一塊名叫戈奧茲之石的巨大石碑。我翻譯好的文字被分成了四部分,散落在挖掘場中的四個不同的地方。這些文字描述的是一個「神聖的計劃」和一個「註定的命運」。

我們應該馬上把它們都收集起來,而不是繼續在這里浪費時間。但是我已經很老了,恐怕沒辦法再殺出去跟那些兇猛的野獸作戰了。但是你不同,你年輕而強壯。

到挖掘場里去搜索這四片失落的石板:阿度斯石板、莫德爾石板、高爾姆石板和奈爾魯石板。它們應該被藏在某些古董器物里,另外你也得留意土壤松動的地方。把它們拿回來給我,這樣我才能揭開這個秘密!

起始: 勘察員維爾加
結束: 勘察員維爾加
25
任務獎勵任務需求
阿度斯碎片 X 1 33,51
莫德爾碎片 X 1 34,50
高爾姆碎片 X 1 33,51
奈爾魯碎片 X 1 33,51

❸ 黃金分割的發現史

黃金分割最早記錄在公元前6世紀,關於黃金分割比例的起源大多認為來自畢達哥拉斯學派。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索斯第一個系統研究了這一問題,並建立起比例理論。公元前300年左右歐幾里得吸收了歐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系統論述了黃金分割,其《幾何原本》成為最早的有關黃金分割的論著。
中國也有黃金分割的相關記載,雖然沒有古希臘的早,但中國的演算法是由中國古代數學家自己獨立創造的,後傳入了印度。黃金分割在文藝復興前後,經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經考證,歐洲的比例演算法是源於中國而不是直接從古希臘傳入的。
把一條線段分割為兩部分,使較大部分與全長的比值等於較小部分與較大的比值,則這個比值即為黃金分割。其比值是(√5-1):2,近似值為0.618,通常用希臘字母Ф表示這個值。

❹ 原子發現史

你好!
原子發現歷史如下:
BC400年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列特提出原子的概念。
1803年道爾頓提出原子說。
1833年法拉第提出電解定律,此暗示原子帶電,且電可能以不連續的粒子存在。
1874年司通內建議電解過程被交換的粒子叫做「電子」。
1879年克魯克斯從放電管(高電壓低氣壓的真空管)中發現陰極射線。
1886年哥德斯坦從放電管中發現陽極射線。
1897年湯姆生證實陰極射線即陰極材料上釋放出的高速電子流,並測量出電子的荷質比。e/m=1.7588 × 108 庫侖 / 克
1909年米立坎的油滴實驗測出電子之帶電量,並強化了「電子是粒子」的概念。
1911年拉塞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發現原子有核,且原子核帶正電、質量極大、體積很小。其條利用(粒子(即氦核)來撞擊金箔,發現大部分(99.9%)粒子直穿金箔,其中少數成大角度偏折,甚至極少數被反向折回(十萬分之一)。
1913年莫士勒從 X 一射線光譜波長的關系,建立原子序概念。
1913年湯姆生之質譜儀測量質量數 , 並發現同位素。
1919年拉塞褔發現質子。其利用α粒子撞擊氮原子核與發現質子 接著又用α粒子撞擊棚 (B) 、氟 (F) 、鋁 (A1) 、磷 (P) 核等也都能產生質子,故推論「質子」為元素之原子核共有成分。
1932年查兌克發現中子。其利用α粒子撞擊鈹原子核
1935年湯川秀樹發現介子理論,這種介子使原子核穩定。
1897年,J.J.湯姆遜在研究陰極射線的時候,發現了原子中電子的存在。這打破了從古希臘人那裡流傳下來的「原子不可分割」的理念,明確地向人們展示:原子是可以繼續分割的,它有著自己的內部結構。那麼,這個結構是怎麼樣的呢?湯姆遜那時完全缺乏實驗證據,他於是展開自己的想像,勾勒出這樣的圖景:原子呈球狀,帶正電荷。而帶負電荷的電子則一粒粒地「鑲嵌」在這個圓球上。這樣的一幅畫面,也就是史稱的「葡萄乾布丁」模型,電子就像布丁上的葡萄乾一樣。

但是,1910年,盧瑟福和學生們在他的實驗室里進行了一次名留青史的實驗。他們用α粒子(帶正電的氦核)來轟擊一張極薄的金箔,想通過散射來確認那個「葡萄乾布丁」的大小和性質。但是,極為不可思議的情況出現了:有少數α粒子的散射角度是如此之大,以致超過90度。對於這個情況,盧瑟福自己描述得非常形象:「這就像你用十五英寸的炮彈向一張紙轟擊,結果這炮彈卻被反彈了回來,反而擊中了你自己一樣」。

盧瑟福發揚了亞里士多德前輩「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優良品格,決定修改湯姆遜的葡萄乾布丁模型。他認識到,α粒子被反彈回來,必定是因為它們和金箔原子中某種極為堅硬密實的核心發生了碰撞。這個核心應該是帶正電,而且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質量。但是,從α粒子只有很少一部分出現大角度散射這一情況來看,那核心占據的地方是很小的,不到原子半徑的萬分之一。

於是,盧瑟福在次年(1911)發表了他的這個新模型。在他描述的原子圖象中,有一個占據了絕大部分質量的「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而在這原子核的四周,帶負電的電子則沿著特定的軌道繞著它運行。這很像一個行星系統(比如太陽系),所以這個模型被理所當然地稱為「行星系統」模型。在這里,原子核就像是我們的太陽,而電子則是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們。

但是,這個看來完美的模型卻有著自身難以克服的嚴重困難。因為物理學家們很快就指出,帶負電的電子繞著帶正電的原子核運轉,這個體系是不穩定的。兩者之間會放射出強烈的電磁輻射,從而導致電子一點點地失去自己的能量。作為代價,它便不得不逐漸縮小運行半徑,直到最終「墜毀」在原子核上為止,整個過程用時不過一眨眼的工夫。換句話說,就算世界如同盧瑟福描述的那樣,也會在轉瞬之間因為原子自身的坍縮而毀於一旦。原子核和電子將不可避免地放出輻射並互相中和,然後把盧瑟福和他的實驗室,乃至整個英格蘭,整個地球,整個宇宙都變成一團混沌。

不過,當然了,雖然理論家們發出如此陰森恐怖的預言,太陽仍然每天按時升起,大家都活得好好的。電子依然快樂地圍繞原子打轉,沒有一點失去能量的預兆。而丹麥的年輕人尼爾斯.玻爾照樣安安全全地抵達了曼徹斯特,並開始譜寫物理史上屬於他的華彩篇章。

玻爾沒有因為盧瑟福模型的困難而放棄這一理論,畢竟它有著α粒子散射實驗的強力支持。相反,玻爾對電磁理論能否作用於原子這一人們從未涉足過的層面,倒是抱有相當的懷疑成分。曼徹斯特的生活顯然要比劍橋令玻爾舒心許多,雖然他和盧瑟福兩個人的性格是如此不同,後者是個急性子,永遠精力旺盛,而他玻爾則像個害羞的大男孩,說一句話都顯得口齒不清。但他們顯然是絕妙的一個團隊,玻爾的天才在盧瑟福這個老闆的領導下被充分地激發出來,很快就在歷史上激起壯觀的波瀾。

1912年7月,玻爾完成了他在原子結構方面的第一篇論文,歷史學家們後來常常把它稱作「曼徹斯特備忘錄」。玻爾在其中已經開始試圖把量子的概念結合到盧瑟福模型中去,以解決經典電磁力學所無法解釋的難題。但是,一切都只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在那片還沒有前人涉足的處女地上,玻爾只能一步步地摸索前進。沒有人告訴他方向應該在哪裡,而他的動力也不過是對於盧瑟福模型的堅信和年輕人特有的巨大熱情。玻爾當時對原子光譜的問題一無所知,當然也看不到它後來對於原子研究的決定性意義,不過,革命的方向已經確定,已經沒有什麼能夠改變數子論即將嶄露頭角這個事實了。

希望我的回答
對你有所幫助!

❺ 元素發現史

元素發現史

1、H 氫 1766年,英國貴族亨利.卡文迪西(1731-1810)發現。


氫[hydrogen],金屬氫[Hydrogenium]。氣體元素符號。無色無臭無味。是元素中最輕的。工業上用途很廣。


2、He 氦 1868年,法國天文學家讓遜(1824-1907)和英國天文學家諾曼.洛克爾(1836-1920)利用太陽光譜發現。


氦[helium]。氣體元素符號。無色無臭無味,在大氣層含量極少,化學性質極不活潑。


3、Li 鋰 1817年,瑞典人約翰.歐格思.阿弗韋森 (1792-1841) 在分析葉長石時發現。


鋰[lithium]。金屬元素符號。銀白色,在空氣中易氧化而變黑,質軟,是金屬中最輕的。化學性質活潑;用於原子能工業和冶金工業,也用來制特種合金、特種玻璃等。


4、Be 鈹 1798年,法國人路易.尼古拉斯.沃克朗 (1763-1829)在分析綠柱石時發現。


5、B 硼 1808年,法國人約瑟夫.路易.呂薩克 (1788-1850)與法國人路易士.泰納爾 (1777-1857)合作發現,而英國化學家戴維只不過遲了9天發表。


6、C 碳 古人發現。1796年,英國籍化學家史密森.特南特 (1761-1815)發現鑽石由碳原子組成。


7、N 氮 1772年,瑞典化學家卡爾.威廉.舍勒和法國化學家拉瓦節和蘇格蘭化學家丹尼爾.盧瑟福 (1749-1819) 同時發現氮氣。


8、O 氧 1771年,英國普利斯特里和瑞典舍勒發現;中國古代科學家馬和發現(有爭議)。


9、F 氟 1786年化學家預言氟元素存在,1886年由法國化學家莫瓦桑用電解法製得氟氣而證實。


10、Ne 1898年,英國化學家萊姆塞和瑞利發現。


11、Na 鈉 1807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12、Mg 鎂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13、Al 鋁 1825年,丹麥H.C.奧斯特用無水氯化鋁與鉀汞齊作用,蒸發掉汞後製得。

14、Si 硅 1823年,瑞典化學家貝采尼烏斯發現它為一種元素。

15、P 磷 1669年,德國人波蘭特通過蒸發尿液發現。


16、S 硫 古人發現(法國拉瓦錫確定它為一種元素)。

17、Cl 氯 1774年,瑞典化學家舍勒發現氯氣,1810年英國戴維指出它是一種元素。


18、Ar 氬 1894年,英國化學家瑞利和萊姆塞發現。


19、K 鉀 1807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20、Ca 鈣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21、Sc 鈧 1879年,瑞典人尼爾遜發現。


22、Ti 鈦 1791年,英國人馬克.格列戈爾從礦石中發現。


23、V 釩 1831年,瑞典瑟夫斯特木研究黃鉛礦時發現,1867年英國羅斯特首次製得金屬釩。


24、Cr 鉻 1797年,法國路易.尼古拉.沃克蘭在分析鉻鉛礦時發現。


25、Mn 錳 1774年,瑞典舍勒從軟錳礦中發現。


26、Fe 鐵 古人發現。


27、Co 鈷 1735年,布蘭特發現。


28、Ni 鎳 中國古人發現並使用。1751年,瑞典礦物學家克朗斯塔特首先認為它是一種元素。


29、Cu 銅 古人發現。


30、Zn 鋅 中國古人發現。


31、Ga 鎵 1875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研究閃鋅礦時發現。


32、Ge 鍺 1885年,德國溫克萊爾發現。


33、As 砷 公元317年,中國葛洪從雄黃、松脂、硝石合煉製得,後由法國拉瓦錫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34、Se 硒 1817年,瑞典貝采尼烏斯發現。


35、Br 溴 1824年,法國巴里阿爾發現。


36、Kr 氪 1898年,英國萊姆塞和瑞利發現。


37、Rb 銣 1860年,德國本生與基爾霍夫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38、Sr 鍶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39、Zr 鋯 1789年,德國克拉普魯特發現。


41、Nb 鈮 1801年,英國化學家哈契特發現。


42、Mo 鉬 1778年,瑞典舍勒發現,1883年瑞典人蓋爾姆最早製得。


43、Tc 鍀 1937年,美國勞倫斯用迴旋加速器首次獲得,由義大利佩列爾和美國西博格鑒定為一新元素。它是第一個人工製造的元素。


44、Ru 釕 1827年,俄國奧贊在鉑礦中發現,1844年俄國克勞斯在烏金礦中也發現它並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45、Rh 銠 1803年,英國沃拉斯頓從粗鉑中發現並分離出。


46、Pd 鈀 1803年,英國沃拉斯頓從粗鉑中發現並分離出。


47、Ag 銀 古人發現。


48、Cd 鎘 1817年,F.施特羅邁爾從碳酸鋅中發現。


49、In 銦 1863年,德國里希特和萊克斯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50、Sn 錫 古人發現。


51、Sb 銻 古人發現。


52、Te 碲 1782年,F.J.米勒.賴興施泰因在含金礦石中發現。


53、I 碘 1814年,法國庫瓦特瓦(1777-1838)發現,後由英國戴維和法國蓋.呂薩克研究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54、Xe 氙 1898年,英國拉姆塞和瑞利發現。


55、Cs 銫 1860年,德國本生和基爾霍夫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56、Ba 鋇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製得。


57、La 鑭 1839年,瑞典莫山吉爾從粗硝酸鈰中發現。


58、Ce 鈰 1803年,瑞典貝采尼烏斯、德國克拉普羅特、瑞典希新格分別發現。


59、Pr 鐠 1885年,奧地利韋爾斯拔從鐠釹混和物中分離出玫瑰紅的釹鹽和綠色的鐠鹽而發現。


60、Nd 釹 1885年,奧地利韋爾斯拔從鐠釹混和物中分離出玫瑰紅的釹鹽和綠色的鐠鹽而發現。


61、Pm 鉅 1945年,美國馬林斯基、格倫德寧和科里寧從原子反應堆鈾裂變產物中發現並分離出。


62、Sm 釤 1879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發現。


63、Eu 銪 1896年,法國德馬爾蓋發現。


64、Gd 釓 1880年,瑞士人馬里尼亞克從薩馬爾斯克礦石中發現。1886年,法國布瓦博德朗制出純凈的釓。


65、Tb 鋱 1843年,瑞典莫桑德爾發現,1877年正式命名。


66、Dy 鏑 1886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發現,1906年法國於爾班製得較純凈的鏑。


67、Ho 鈥 1879年,瑞典克萊夫從鉺土中分離出並發現。


68、Er 鉺 1843年,瑞典莫德桑爾用分級沉澱法從釔土中發現。


69、Tm 銩 1879年,瑞典克萊夫從鉺土中分離出並發現。


70、Yb 鐿 1878年,瑞士馬里尼亞克發現。


71、Lu 鑥 1907年,奧地利韋爾斯拔和法國於爾班從鐿土中發現。


72、Hf 鉿 1923年,瑞典化學家赫維西和荷蘭物理學家科斯特發現。


73、Ta 鉭 1802年,瑞典艾克保發現,1844年德國羅斯首先將鈮、鉭分開。


74、W 鎢 1781年,瑞典舍勒分解鎢酸時發現。


75、Re 錸 1925年,德國地球化學家諾達克夫婦從鉑礦中發現。


76、Os 鋨 1803年,英國化學家坦南特等人用王水溶解粗鉑時發現。


77、Tr 銥 1803年,英國化學家坦南特等人用王水溶解粗鉑時發現。


78、Pt 鉑 1735年,西班牙安東尼奧.烏洛阿在平托河金礦中發現,1748年有英國化學家W.沃森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79、Au 金 古人發現。


80、Hg 汞 古希臘人發現。


81、Tl 鉈 1861年,英國克魯克斯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82、Pb 鉛 古人發現。


83、Bi 鉍 1450年,德國瓦倫丁發現。


84、Po 釙 1898年,法國皮埃爾.居里夫婦發現。


85、At 砹 1940年,美國化學家西格雷、科森等人用α-粒子轟擊鉍靶發現並獲得。


86、Rn 氡 1903年,英國萊姆塞仔細觀察研究鐳射氣時發現。


87、Fr 鈁 1939年,法國化學家佩雷(女)提純錒時意外發現。


88、Ra 鐳 1898年,法國化學家皮埃爾.居里夫婦發現,1810年居里夫人製得第一塊金屬鐳。


89、Ac 錒 1899年,法國A.L.德比埃爾從鈾礦渣中發現並分離獲得。


90、Th 釷 1828年,瑞典貝采尼烏斯發現。


91、Pa 鏷 1917年,F.索迪、J.格蘭斯通、D.哈恩、L.邁特納各自獨立發現。


92、U 鈾 1789年,德國克拉普羅特(1743-1817)發現,1842年人們才製得金屬鈾。


93、Np 鎿 1940年,美國艾貝爾森和麥克米等用人工核反應製得。


94、Pu 鈈 1940年,美國西博格、沃爾和肯尼迪在鈾礦中發現。


95、Am 鎇 1944年,美國西博格和吉奧索等用質子轟擊鈈原子製得。


96、Cm 鋦 1944年,美國西博格和吉奧索等人工製得。


97、Bk 錇 1949年,美國西博格和吉奧索等人工製得。


98、Cf 鐦 1950年,美國西博格和吉奧索等人工製得。


99、Es 鎄 1952年,美國吉奧索觀測氫彈爆炸時產生的原子「碎片」時發現。


100、Fm 鐨 1952年,美國吉奧索觀測氫彈爆炸時產生的原子「碎片」時發現。


101、Md 鍆 1955年,美國吉奧索等用氦核轟擊鎄製得。


102、No 鍩 195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與瑞典諾貝爾研究所合作,用碳離子轟擊鋦製得。


103、Lr 鐒 196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科學家以硼原子轟擊鐦製得。


104、Rf 1964年,1964年,俄國弗廖洛夫和美國吉奧索各自領導的科學小組分別人工製得。


105、Db 1967年,俄國弗廖洛夫和美國吉奧索各自領導的科學小組分別人工製得。


106、Sg 1974年,俄國弗廖洛夫等用鉻核轟擊鉛核製得,同年美國吉奧索、西博格等人用另外的方法也製得。


107、Bh 1976年,俄國弗廖洛夫領導的科學小組用鉻核轟擊鉍核製得。


108、Hs 1984年發現。


109、Mt 1982年8月聯邦德國達姆施塔重離子研究協會用鐵-58跟鉍-209在粒子加速器中合成了該元素。


110、Uun,1994年11月9日德國達姆施塔特的重離子研究所發現。


111、Uuu,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西爾古德·霍夫曼教授領導的國際科研小組在1994年首先發現。


112、Uub,於1996年被合成出來。


113、Nh,於2004年9月28日,被日本理化研究所、中國學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研究所發現。


114、Fl 俄羅斯弗廖羅夫核反應實驗室於2000年合成。


115、Mc2004年2月2日,由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和美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聯合組成的科學團隊成功合成。


116、Lv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於2004年合成。


117、Ts該元素於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2012年再次成功合成。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合成。


118、Og 由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與俄羅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學家聯合合成。



(5)發現歷史擴展閱讀:


化學元素(Chemical element)就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從哲學角度解析,元素是原子的電子數目發生量變而導致質變的結果。


化學元素(英語:Chemical element),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種基本的金屬和非金屬物質,它們只由一種原子組成,其原子核具有同樣數量的質子,用一般的化學方法不能使之分解,並且能構成一切物質。


一些常見元素的例子有氫,氮和碳。2012年為止,共有118種元素被發現,其中94種存在於地球上。擁有原子序數≧83(鉍元素及其後)的元素的原子核都不穩定,會放射衰變。 第43和第61種元素(鍀和鉕)沒有穩定的同位素,會進行衰變。


可是,即使是原子序數高達95,沒有穩定原子核的元素都一樣能在自然中找到,這就是鈾和釷的自然衰變。


❻ 世界上的歷史是怎麼發現的

近代的就是通過考古學家出土的文物,錦帛,金銅器,化石,古書,一般都是隨葬的方式在古墓里被挖掘出來,然後再由專家分析並科學推斷,才知道歷史的真相。
地球歷史,就是利用現代科學的研究,通過地質運動產生的現象,再根據岩石的形狀,變化,就能知道地球歷史。

❼ 1990到2015生物學重大發現及歷史

19世紀30年代, 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動物學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R.Darwin,1809—1882)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科學地闡述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理論。
1900年,孟德爾(G.Mendel,1822- 1884)發現的遺傳定律被重新提出,生物學邁進第2個階段—— 實驗生物學階段。
1944年,美國生物學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用細菌做實驗材料,第1次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J.D.Watson,1928——)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這是20世紀生物科學最偉大的成就,標志著生物科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分子生物學階段。
1773年,義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札尼(L.Spallanzani,1729- 1799),通過實驗證明,胃液有化學性消化作用。
1836年,德國科學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從胃液中提取出胃蛋白酶。(第2次出現) 1926年,美國科學家薩姆納(J.B.Sumner,1887—1955),從刀豆種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結晶,並且通過化學實驗證實脲酶是一種蛋白質。
20世紀80年代, 美國科學家切赫(T.R.Cech,1947一)和奧特曼(S.Ahman,1939一)發現少數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1771年, 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 18o4),通過實驗發現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J.yon Sachs,1832—1897),通過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產生了澱粉。1880年, 美國科學家恩格爾曼(G.Engelmann,1809- 184 ),通過實驗證明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S.Ruben)和卡門(M.Kamen)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中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1880年,達爾文(C.R.Darwin,1809—1882)通過實驗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對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會產生某種影響。(第2次出現)
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F.W.Went,1903——),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從尖端運輸到下部,並且促使胚芽鞘下面的某些部分生長。
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F.Ko )等人從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 — 生長素。
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928年,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過實驗推想,已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某種「轉化因子」,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
1944年, 美國科學家艾弗里(O.Avery,1877—1955)和他的同事,通過實驗證明上述「轉化因子」為DNA,也就是說DNA才是遺傳物質。
1952年,赫爾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在噬菌體中,親代和子代之間具有連續性的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
2)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
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J.D.Watson,1928一)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F.Crick,1916-2004)共同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維爾金斯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第2次出現)
基因的分離定律 孟德爾(G.Mendel,1822-1884),奧國人,通過豌豆等植物的雜交試驗,於1865年,在當地的自然科學研究學會上宣讀了《植物雜交試驗》論文,提出了遺傳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第2次出現)
18世紀英國著名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道爾頓(J.Dalton,1766— 184 ),第1個發現了色盲症,也是第1個被發現的色盲症患者。
l9世紀(1859年),達爾文,在其《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理論。(第3次出現)
1973年,美國科學家科恩(S.N.Cohen,l935一),第1次實現了不同物種間的DNA重組。

❽ 歷史是誰發現的

時間。時間走過的路就成了歷史。

❾ 魔獸世界聯盟發現歷史任務怎麼做

土堆,大箱子,花瓶,矮胖花瓶,半山腰上也有,隨機刷新

熱點內容
文章說英語 發布:2025-01-10 14:10:08 瀏覽:972
華祺教育 發布:2025-01-10 13:53:42 瀏覽:186
aa校園巴士 發布:2025-01-10 11:44:41 瀏覽:729
中國歷史上被譽為葯王的是 發布:2025-01-10 11:29:56 瀏覽:123
全國二卷2017數學文科 發布:2025-01-10 11:17:49 瀏覽:111
配音h教學 發布:2025-01-10 11:16:27 瀏覽:276
笙視頻教學 發布:2025-01-10 09:02:09 瀏覽:765
負責英語 發布:2025-01-10 08:32:28 瀏覽:302
學校師德師風檢查總結 發布:2025-01-10 08:09:29 瀏覽:291
順產多少錢 發布:2025-01-10 07:56:11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