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過程

生物過程

發布時間: 2022-08-22 22:09:17

生物探究的一般過程是

生物探究的基本過程具有六個要素:提出科學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觀察與實驗,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表達與交流。

生物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觀察描述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和實驗的方法等是在生物學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的。

在生物學的發展史上,這些方法依次興起,成為一定時期的主要研究手段。這些方法綜合而成現代生物學研究方法體系和研究框架。

(1)生物過程擴展閱讀:

生物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四種:

1.觀察法: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很多重大發現或發明都源於細致的觀察。觀察法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觀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

2.調查法: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種類、生存環境和外部形態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座談、問卷、測驗和查閱書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對象的材料。

科學調查的步驟: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實施實驗調查方案,並如實做好記錄→對調查情況和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

3.實驗法(如對照實驗和模擬實驗):生物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自然科學。利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是現代生物學的重要方法。實驗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

4.測量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學

② 生物循環的三個過程

生物循環是指植物吸收空氣、水、土壤中的無機養分合成植物的有機質,植物的有機質被動物吸收後合成動物的有機質,動物、植物死後的殘體被微生物分解成無機物回到空氣、水和土壤中的連續過程。
生物循環包括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生物的分解作用。
一、合成作用
生物有機體通過生命活動從中吸收化學元素,合成生物體內的復雜的有機化合物。生物的合成作用有多種方式。自養型生物的合成作用主要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太陽光能從環境中吸收CO2、水和無機鹽類等,合成碳水化合物,並釋放氧。
生物循環除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外,細菌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也可以合成有機物,但它們合成有機物的數量與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數量相比微不足道。一切異養型生物,如動物、真菌和大部分細菌不能直接從無機碳化物和礦物質合成有機物,只能利用綠色植物的光合產物,構成自身的有機體。
二、分解作用
生物的分解作用即礦化作用。生物在合成和累積有機物的同時,又進行著方向相反的分解有機物的過程。環境中的微生物分解動植物死後的殘體,使之礦質化,形成CO2、水和簡單的無機物,返回環境中。此外,生物本身的代謝作用,如生物的氧化過程也分解有機物。這是物質生物循環的終端。
生物合成有機質和分解有機質的過程構成了地理環境中的物質生物循環。物質生物循環是一個螺旋式的發展過程。在地理環境演化和生物進化的過程中,生物循環從最初以水生藻、菌二極生態系在還原性環境中進行,發展到水陸動物、植物、菌類三極生態系在氧化性環境中進行,後來人類也參與這一過程。
生物循環可保護土壤肥力。施肥可以改變栽培植物群落的物質生物循環,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污染物在環境中能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長和動物的生存,有些污染物在生物循環中通過食物鏈而富集,危害人體健康。研究物質生物循環對農牧業生產、改善環境有重要意義。
 

③ 生物中生理過程有哪些

高中生物重要生理過程、圖解和反應式

1、細胞(包括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等)結構和功能;

2、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及比較;

3、酶活性與溫度、PH、酶的濃度、底物濃度關系;

4、光合作用與光照強度、溫度、CO2、葉面積指數等關系圖;

5、呼吸作用與溫度、氧氣濃度等關系圖;

6、光合色素的種類、色素帶色素的分布;

7、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過程、圖解及意義;

8、有絲分裂、減數分裂DNA及染色體變化曲線圖;

9、脂肪、糖、蛋白質的消化過程;

10、三大營養物質之間關系圖與代謝圖;

11、血糖的來源與去路,血糖的調節過程;

12、體溫調節過程(神經—體液調節);

13、動物激素的種類、產生部位及生理作用;

14、反射弧的結構;

15、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比較及關系;

16、細胞外液與細胞內液的關系;

17、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

18、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19、果實的結構和發育;

20、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原理及用途;

21、植物體細胞雜交的過程及原理;

22、動物細胞培養過程及原理;

23、動物細胞融合原理、方法及用途;

24、單克隆抗體的過程及用途;

25、細胞癌變和衰老細胞特點

26、基因復制、轉錄和翻譯過程;

27、中心法則(包括人、HIV、RNA病毒等生物);

28、細胞質遺傳的特點及物質基礎;

29、基因突變的實質、特點及誘導方法;

30、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比較

3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結構;

32、基因工程四步曲及應用;

33、培養基配置原則及種類

34、微生物代謝產物及微生物代謝調節;

35、微生物生長曲線及應用;

36、發酵過程及應用;發酵產品的提取;

37、生物膜直接和間接聯系;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過程;

38、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

39、種間關系圖(競爭、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

40、種群年齡組成的三種類型;

41、「J」型曲線,「S」型曲線;

42、N循環、C循環、S循環圖;

43、能量流動過程圖;能量金字塔;

44、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生態系統成分之間的關系;

45、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關系圖;

46、河流生態系統輕度污染後凈化過程的示意圖;

47、光合作用反應式;ATP和NADPH的形成;

48、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反應式;

49、硝化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反應式

④ 生物的生理過程有哪些

主要由以下這些:
1、細胞(包括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等)結構和功能;
2、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及比較;
3、酶活性與溫度、PH、酶的濃度、底物濃度關系;
4、光合作用與光照強度、溫度、CO2、葉面積指數等關系圖;
5、呼吸作用與溫度、氧氣濃度等關系圖;
6、光合色素的種類、色素帶色素的分布;
7、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過程、圖解及意義;
8、有絲分裂、減數分裂DNA及染色體變化曲線圖;
9、脂肪、糖、蛋白質的消化過程;
10、三大營養物質之間關系圖與代謝圖;
11、血糖的來源與去路,血糖的調節過程;
12、體溫調節過程(神經—體液調節);
13、動物激素的種類、產生部位及生理作用;
14、反射弧的結構;
15、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比較及關系;
16、細胞外液與細胞內液的關系;
17、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
18、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19、果實的結構和發育;
20、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原理及用途;
21、植物體細胞雜交的過程及原理;
22、動物細胞培養過程及原理;
23、動物細胞融合原理、方法及用途;
24、單克隆抗體的過程及用途;
25、細胞癌變和衰老細胞特點
26、基因復制、轉錄和翻譯過程;
27、中心法則(包括人、HIV、RNA病毒等生物);
28、細胞質遺傳的特點及物質基礎;
29、基因突變的實質、特點及誘導方法;
30、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比較
3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結構;
32、基因工程四步曲及應用;
33、培養基配置原則及種類
34、微生物代謝產物及微生物代謝調節;
35、微生物生長曲線及應用;
36、發酵過程及應用;發酵產品的提取;
37、生物膜直接和間接聯系;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過程;
38、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
39、種間關系圖(競爭、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
40、種群年齡組成的三種類型;
41、「J」型曲線,「S」型曲線;
42、N循環、C循環、S循環圖;
43、能量流動過程圖;能量金字塔;
44、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生態系統成分之間的關系;
45、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關系圖;
46、河流生態系統輕度污染後凈化過程的示意圖;
47、光合作用反應式;ATP和NADPH的形成;
48、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反應式;
49、硝化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反應式

⑤ 生物的進化過程是什麼

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結構狀態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內從原核生物進化為容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後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出現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植物界從藻類到裸蕨植物再到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最後出現了被子植物。

動物界從原始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物到出現脊索動物,進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又演化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從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哺乳類中的一支進一步發展為高等智慧生物,這就是人 。

(5)生物過程擴展閱讀:

生物進化差異性產生原因:

多細胞生物既有時間上的分化,又有空間上的分化。在個體的細胞數目大量增加的同時,分化程度越來越復雜,細胞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而且同一個體的細胞由於所處位置不同而在細胞間出現功能分工,頭與尾、背與腹、內與外等不同空間的細胞表現出明顯的差別。

胚胎發育不僅需要將分裂產生的細胞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特異的細胞類型, 同時,要將一些細胞組成功能和形態不同的組織和器官,最後形成一個具有表型特徵個體。

⑥ 什麼是生物過程

在森林生態系統中,生物佔有重要地位、森林生物多樣性形成機制與古植物區系的形成與演變、地球變遷與古環境演化有密切關系;現代生境條件包括地形、地貌、坡向和海拔高度所引起的水、熱、養分資源與環境梯度變化對森林群落多樣性的景觀結構與格局產生影響,從而形成異質性的森林群落空間格局與物種多樣性變化;自然和人為干擾體系與森林植物生活史特性相互作用是熱帶森林多物種長期共存、森林生物多樣性維持及森林動態穩定的重要機制。

森林採伐一般對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森林採伐後樹種多樣性隨不同時空尺度的變化及其生態保護的意義目前國際上存在爭議。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環境變化正在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產生巨大的變化,而且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被認為是全球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全球尺度上影響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地利用變化、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氮沉降、酸雨、氣候變化和生物交換(有意或無意地向生態系統引入外來動植物種)。對於陸地生態系統而言,土地利用變化可能對生物多樣性產生最大的影響,其次是氣候變化、氮沉降、生物交換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其中,熱帶森林區和南部的溫帶森林區生物多樣性將產生較大的變化;而北方的溫帶森林區由於已經經歷了較大的土地利用變化,所以其生物多樣性產生的變化不大。

⑦ 生物的進化過程是什麼

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結構狀態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從原核生物進化為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後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出現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植物界從藻類到裸蕨植物再到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最後出現了被子植物。
動物界從原始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物到出現脊索動物,進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又演化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從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哺乳類中的一支進一步發展為高等智慧生物,這就是人

(7)生物過程擴展閱讀:
生物進化差異性產生原因:
多細胞生物既有時間上的分化,又有空間上的分化。在個體的細胞數目大量增加的同時,分化程度越來越復雜,細胞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而且同一個體的細胞由於所處位置不同而在細胞間出現功能分工,頭與尾、背與腹、內與外等不同空間的細胞表現出明顯的差別。
胚胎發育不僅需要將分裂產生的細胞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特異的細胞類型,
同時,要將一些細胞組成功能和形態不同的組織和器官,最後形成一個具有表型特徵個體。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生物進化

⑧ 生物的生長發育

從受精卵開始,要經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1.生殖、發育和生長
生殖是生物產生後代的過程,對有性生殖生物來講,受精卵的形成意味著下一代生命的開始。從受精卵分裂到性成熟生物體的形成是發育過程,所以,生長發育是生殖過程的繼續,是把受精卵時具有的生命可能性變成生物現實的過程。發育過程包含著個體生長,生長發育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個體生長過程中,經過量的積累,到性成熟時實現質變,從而完成個體發育過程。動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協調有序地進行是在神經—激素的調節下完成的。
2.個體發育、胚的發育和胚後發育
生物的個體發育是指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發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該過程可以分為二個階段,即胚的發育和胚後發育。
(1)胚的發育:
動物:受精卵發育成幼體的過程。如青蛙是從受精卵→蝌蚪。
被子植物:受精卵和受精極核在胚珠內發育成種子的過程(實質是受精卵發育成種子的胚)。
(2)胚後發育:
動物:幼體從卵膜內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發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該過程在有些動物是變態發育,如青蛙的蝌蚪發育成成蛙的過程;有些是不完全變態發育,如蝗蟲的發育過程,有些是不變態發育,如牛、羊等。
被子植物:種子萌發後,經營養生長,發育成成體;再經生殖生長,發育成性成熟的個體的過程。
3.極核與極體、胚囊與囊胚之間的區別
極體是動物卵原細胞經減數分裂與卵細胞同時形成的子細胞,由於含細胞質少,缺乏營養物質,而不能發育,最終被母體吸收。一個卵原細胞產生的三個極體,有兩個(由第一極體產生的)遺傳物質相同,另一個與卵細胞內的遺傳物質相同。極體、卵細胞所含染色體的數目均是本物種的一半。
極核是游離於被子植物胚囊中的兩個核,與精子結合後形成受精極核,將來發育成胚乳,供幼胚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胚珠內一個大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一個大孢子,由大孢子經三次有絲分裂產生8個細胞(含有這8個細胞的結構叫胚囊),其中一個是卵細胞,兩個極核,所以兩個極核與卵細胞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所含染色體的數目也均是本物種的一半。動物受精卵經卵裂形成囊胚腔的胚叫囊胚。
4.植物發育過程中各部分染色體與基因型的關系
為了便於記憶植物各部分染色體及基因型的情況,我們可以總結出如下規律進行理解與掌握,即「兩個除了」:
(1)從染色體數目看:(假定正常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2N),除了精子、卵細胞、極核(一個極核)內的染色體數目為N;除了受精極核及發育成的胚乳細胞染色體數目為3N,其餘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都為2N。
(2)從基因型看:除了受精卵及發育成的胚,其基因型是由一個卵細胞和一個精子組成;除了受精極核及發育成的胚乳細胞其基因型是由一個精子和兩個卵細胞組成,其餘細胞的基因型都和母體相同。
5.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
營養生長是指植物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的生長。生殖生長是指植物的花、果實、種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長。營養生長是生殖生長的物質基礎,但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消耗有機物、爭奪著有機物,它們影響或改變著有機物在植物體內的分布部位。所以,對於栽培的葉、莖、根類蔬菜和牧草等,應當採取措施促進營養生長,抑制生殖生長;對於收獲穀粒、菜籽、果實的植物,應當採取措施在營養生長的同時,促進生殖生長,或當營養生長達到一定水平後,控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
6.羊膜的進化意義
兩棲動物還擺脫不了水的限制,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初期)必須在水中,直接依賴外界水環境,所以,兩棲類動物不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羊膜是從爬行動物開始出現的結構,羊膜內有充足的液體——羊水,保證了胚胎發育對水環境的要求,從而解除了個體發育中對外界水環境的依賴,羊膜為脊椎動物的完全陸生打下了基礎,同時羊膜內的羊水能緩沖震盪,防止內部的胚胎出現機械損傷。

熱點內容
文章說英語 發布:2025-01-10 14:10:08 瀏覽:972
華祺教育 發布:2025-01-10 13:53:42 瀏覽:186
aa校園巴士 發布:2025-01-10 11:44:41 瀏覽:729
中國歷史上被譽為葯王的是 發布:2025-01-10 11:29:56 瀏覽:123
全國二卷2017數學文科 發布:2025-01-10 11:17:49 瀏覽:111
配音h教學 發布:2025-01-10 11:16:27 瀏覽:276
笙視頻教學 發布:2025-01-10 09:02:09 瀏覽:765
負責英語 發布:2025-01-10 08:32:28 瀏覽:302
學校師德師風檢查總結 發布:2025-01-10 08:09:29 瀏覽:291
順產多少錢 發布:2025-01-10 07:56:11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