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說課
『壹』 高中生物說課常說內容
基因分離定律和孟德爾遺傳定律
密碼子
基因突變之類的
『貳』 怎樣進行高中生物的說課應該准備什麼
一、 說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點:
《 》是高中數學課本第 冊( 修)的第 章「 」的第 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 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 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後面學習 打下基礎,所以
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 》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 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的特點之一是:
;
特點之二是: 。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B、C
(2)能力目標:A、B、C
(3)德育目標:A、B
3、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基於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啟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一是創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慾,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二是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一組織運用於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最佳效果。另外還注意獲得和交換信息渠道的綜合、教學手段的綜合和課堂內外的綜合。並且在整個教學設計盡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觸發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三是注重滲透數學思考方法(聯想法、類比法、數形結合等一般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性素質。四是注意在探究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利於開放學生的思維。當然這就應在處理教學內容時能夠做到葉老師所說「教就是為了不教」。因此,擬對本節課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導入新課 新課教學
反饋發展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盡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教師通過列舉具體事例來進行分析,歸納出 ,並依
據此知識與具體事例結合、推導出 ,這正是一個分析和推理的全過程。
2、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索的過程。 主要是努力創設應用科學方法探索、解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科學方法,如在講授 時,可通過
演示,創設探索 規律的情境,引導學生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揭示內在規律,從而使學生領悟到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特點。
3、讓學生在探索性實驗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現象,從而發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動力。在實踐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啟發、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4、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猜測、嘗試、質疑、發現等探究環節選擇合適的概念、規律和解決問題方法,從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中,蘊含的本質差異,從而擺脫知識遷移的負面影響。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養成認真分析過程、善於比較的好習慣,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發掘知識內在本質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創設情景:A、教師演示實驗。B、使用多媒體模擬一些比較有趣、與生活實踐比較有關的事例。C、講述數學科學史上的有關情況。)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設計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通過動手探索有關的知識,並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新知,並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
2、組織學生進行新問題的實驗方法設計—這時在設計上最好是有對比性、數學方法性的設計實驗,指導學生實驗、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顯示學生的實驗數據,模擬強化出實驗情況,由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知識的結構。
(三)、實施反饋:
1、課堂反饋,遷移知識(最好遷移到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分析有關的問題,實現知識的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新。
2、課後反饋,延續創新。通過課後練習,學生互改作業,課後研實驗,實現課堂內外的綜合,實現創新精神的延續。
五、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實例應用。
六、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 》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 知識,並把它運用到對
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並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說課稿模板
關於 的說課稿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數學教材第 冊第 章第 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 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 中,占據 的地位。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2. 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 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著課程標准,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 突出重點
難點: 通過 突破難點
關鍵: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1. 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教學方法。基於本節課的特點: 應著重採用 的教學方法。
2.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3. 學情分析:(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 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高中階段是(查同中學生心發展情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
(2) 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 ,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 知識 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老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 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4. 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 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肖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
(3)講解例題。在講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為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
(4)能力訓練。課後練習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7)板書(8)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
教學程序:
課堂結構:復習提問,導入講授課,課堂練習,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等五部分
說課的方法技巧(轉)2009-04-26 17:591 說課的方法和技巧
「說課」是一種新興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師在特定的場合,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評委、同行或教研人員系統地口頭表述自己對某節課(或某單元)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議,說者答辯,達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從而使教學設計不斷趨於完善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狹義的說課是指教師以口頭表達的方式,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為依據,針對某節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為對象,在備課和上課之間進行的教學研究活動。
說課,是當今教學改革的新課題,是教學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說課活動的開展,引起了廣大領導和教師的廣泛重視與關注,為教學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近幾年各校的年輕教師越來越多,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新教師的培養工作。對於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而言,摸不透「說課」時應該「說」什麼,怎麼「說」。而由於說課是有一定的時間要求的,所以只見講者心急如焚「超速行駛」,說、說、說;聽者雲里霧里都跟不上趟。這樣的說課,是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為了幫助青年教師認識說課,現就說課談一下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走出誤區,從本質上理解「說課」。
1、誤區之一:說課就是復述教案
說課稿與教案有一定的聯系,但又有明顯的區別,不應混為一談。說課稿是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寫成的,說課稿不宜過長,時間應控制在10~20分鍾之內為宜;教案只說「怎樣教」,而說課稿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教案是教師備課這個復雜思維過程的總結,多是教學具體過程的羅列,是教師備課結果的記錄,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和行為,即體現了「教什麼」、「怎麼教」。
說課稿側重於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的闡述,它雖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華部分(說課稿的編寫多以教案為藍本,作為參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執教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意圖和理論依據,即思維內核。簡單地說,說課稿不僅要精確地說出「教」與「學」的內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具體闡述「我為什麼要這樣教」。教案是平面的、單向的,而說課是立體的、多維的。說課稿是教案的深化,擴展與完善。
2、誤區之二:說課就是再現上課過程
有些教師在說課過程中一直口若懸河,激動萬分地給聽者「上課」:講解知識難點、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紹板書等,把講給學生的東西照搬不誤地拿來講給下面就座的各位評委、同行們聽。其實,如果他們准備的內容和課程安排面對的是學生,可能會是一節很成功的示範課。但說課絕不是上課,二者在對象、要求、評價標准以及場合上具有實質性的區別,不能等同對待。
說課是「說」教師的教學思路軌跡,「說」教學方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設計的優勝之處在哪裡,設計的依據是什麼,預定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好比一項工程的可行性報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見,說課是介於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對於備課是一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理性化,對於上課是一種更為嚴密的科學准備。
3、誤區之三:說教學方法太過籠統,說學習方法有失規范
「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是說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有些教師在這環節中多一言以蔽之:我運用了啟發式、直觀式等教學法,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等等。至於教師如何啟發學生,怎樣操作,卻不見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師把「學法指導」誤解為:解答學生疑問、學生習慣養成、簡單的技能訓練。
4、誤區之四:「一窮二白」,說課過程沒有任何的輔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師在說課過程中,既無說課文字稿,也沒有運用任何的輔助手段。有的教師明明說自己動手設計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但在說課過程中,始終不見廬山真面目,讓聽者不禁懷疑其真實性。所以,說課教師在說課過程中可以運用一定的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實物投影儀、說課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時間里向同行及評委們說清楚課,說好課。
說課是有固定環節和步驟的。
一、說教材
1.先說教材地位,如××節是第×冊第×章的第×節,與前後的聯系如何(是基礎/應用/承上啟下……)
2.說教學目標,注意是三維目標:知識目標、思維目標、情感目標。說重難點
二、說學情,即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對這節課的學習有什麼幫助或困難
三、說教法,在教學中採用的方法
四、說學法,立足學生,要學好這個知識應用什麼方法
五、說教具,多媒體也算。
六、說教學過程(這是最重要,應占說課環節的一半以上時間)
1.引入,從什麼角度引入正題,如講故事,看視頻,提問……
2.具體的知識環節,在說的過程中一定要和教學目標與教法相對應。如:我對待這個問題時設計了三個思考問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思考,是為了突破教學難點中的哪個目標。
3.總結歸結
4.反饋練習(這個也很重要,不能多也不能丟)
七、說教學反思,即講完這節課後有什麼地方做得好,什麼地方做得不足,仍需努力(如果未講課而直接說課,此環節省略)
七個環節靈活掌握,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些環節可以省略。但說教材、說教法和說教學過程是不能省的。
『叄』 製作高中生物說課課件應該怎樣創新
讓學生在探索性實驗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現象,從而發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動力。在實踐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啟發、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肆』 生物說課需要做PPT嗎
如果想讓生物課變的生動有趣,做一個PPT還是比較好。
『伍』 教資面試人教版初中生物學常考的說課課題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說課稿廣豐一中 王華堂一. 說教學理念基於新課標提出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我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的教學理念,藉助多媒體的簡潔性.直觀性和交互性,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以」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疑為主軸.動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二. 說教材(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第一節第一部分的內容.學生在學完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受精作用和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等知識後,轉入難度較大的遺傳學知識的學習,之前知識可為本部分的學習提供必要的線索,同時本節內容又為後面遺傳的基本規律及生物進化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 教學目標根據大綱要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目標 總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和實驗設計思路;理解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2)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質疑、探究的能力.學習經典研究的科學方法,即「現象—問題—假說—設計實驗檢驗假說—獲得結論」的研究方法. (3) 情感目標 樹立生命的物質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 重點、難點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原理和過程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原理和過程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確立依據:本部分知識的學習應用了科學的實驗設計程序及內容涉及到微觀領域,學生剛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屬於他們的薄弱環節. 突破方法:利用圖片的新穎性和動畫的直觀性,通過關鍵問題的層層設疑順利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得出結論,將問題步步分解. 三 說教法、學法(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備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細胞學基礎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 (三) 教法和學法為了培養高中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等生物學素養,本課以「自主探究法」為設計理念,採用了「過程式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如問題啟發、分組討論、對比歸納等方法.充分體現教師於「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於「學」的主體地位,通過設疑質疑,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並得出結論,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基礎上強化科學思維,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成功的必要條件,結合本節課內容,指導學生主要採用了自學法、討論法、歸納法進行有效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有目的、有選擇的閱讀,通過課堂論壇的積極討論,通過對有關素材的觀察、對比、歸納,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 (1) 於生活中通過觀察發現生物學問題為什麼狗生的後代是狗,而熊貓的後代是熊貓呢?引導學生答出這是一個遺傳現象. (2)回顧所學知識,由已知引入未知,進行合理假設播放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動畫,以提問題的方式復習有關受精作用的知識,引導學生得出在生物的傳種接代的過程中,染色體在前後代間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因此,認識到染色體在遺傳上起著主要作用,進一步引出本課主題:染色體的化學成分中,究竟哪一種才是遺傳物質?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通過自主觀察生物現象,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的能力.建立一種由已知領域出發,自然引入到未知領域的導課模式,符合認知的一般規律. (二)傳授新知經典實驗 實驗過程探討及結論 設計意圖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體內轉化實驗(格里菲思) 多媒體展示實驗過程,通過設疑,引導學生思考: 1、 該實驗中各組分別能得出什麼結論? 2、 從最後組小鼠屍體上分離出了S型活菌,是S型菌復活了嗎?這些S型菌的後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菌,又說明了什麼? 得出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有能夠使R型菌轉化成S型菌的「轉化因子」 教師指出:格里菲思並沒有弄清誰是遺傳物質 利用圖片的直觀性,降低問題的起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外轉化實驗(艾弗里及其同事) 多媒體展示實驗並引導學生思考: 1、 各組對比能發現什麼,能說明什麼? 2、 加入DNA水解酶的組有何作用? 3、 這個實驗與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有什麼關系? 得現結論: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和其他物質不是遺傳物質 教師指出:其實是S型菌的DNA進入了部分R型菌內,使這些R型菌表達出了S型菌的性狀,從而使這部分R型菌轉化成了S型菌,但仍有多數還未轉化 通過該實驗的學習,使學生感受簡潔、合理、巧妙的設計思路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赫爾希和蔡斯 通過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思考: 1、 如何使噬菌體標記上放射性 2、 S標記的組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中,而P標記的組放射性主要在沉澱中,分別說明了什麼問題? 3、 為何S標記的組在沉澱中有放射性和P標記的組在上清液中有放射性標記? 4、 細菌裂解後,釋放出的大量子代噬菌體中可經測到放射性P標記的DNA,卻不能測到放射性S標記的蛋白質,這又說明了什麼問題? 得出結論:DNA是遺傳物質 明確將DNA和蛋白質等物質區分開,直接地、單獨地去觀察其各自作用的關鍵思路學生自主探究煙草花葉病毒遺傳物質的實驗:教師提示:利用前兩個實驗的設計思路,進行本次實驗的設計課題:探究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什麼? 提出問題:煙草花葉病毒不含DNA,只有RNA和蛋白質,如何確定其遺傳物質作出假設: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是RNA 設計實驗:思路:煙草花葉病毒的RNA和蛋白質區分開,直接地、單獨地去觀察他們各自的作用,從而判斷誰才是遺傳物質預測結果:現象得出結論: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探討,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構建系統與聯系,並使學生從學習知識本身上升到學會如何學的高度. 五、 鞏固練習 1、 課堂例題:關於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格里菲思轉化實驗使用了兩種肺炎雙球菌,其中S型菌有毒,有莢膜,菌體光滑 B 、艾弗里轉化實驗中,艾弗里提取的DNA為純凈的DNA C、 R型菌之所以轉化為S型菌,是由於S型菌的DNA進入R型菌並成功表達 D 、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課後作業:(2)某科研小組對禽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進行如下實驗:實驗原理:略實驗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還是RNA. 材料用具:顯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活雞胚、DNA酶、RNA酶. 實驗步驟:第一步 ;第二步 在 的條件下培養;第三步 分別從培養後的雞胚中抽取樣品,檢測是否產生了禽流感病毒. 請將與實驗相關的內容填入下表:注射的物質 實驗現象預測(有無禽流感病毒產生) 相關判斷(遺傳物質)第一組 如果 如果 則 是遺傳物質則 是遺傳物質第二組 如果 如果 則 是遺傳物質則 是遺傳物質設計意圖: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並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實驗分析和設計的能力六、板書設計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第一節 遺傳的物質基礎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1、格里菲思實驗(體內) 結論:DNA遺傳物質結論:S型菌具有轉化因子 三、 煙草花葉病毒的實驗 2 艾弗里實驗(體外) 結論:RNA是遺傳物質結論:DNA是遺傳物質,其他不是 四、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設計意圖:我根據板書的「規范、工整和美觀」的要求,結合所教的內容,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板書,使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整體的思路總結:以上是我對「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一節教材的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創設了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利用了多媒體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認為只要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就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成功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陸』 怎樣在高中生物實驗說課比賽中獲一等獎
一、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顯微鏡的結構和顯微鏡的操作。主要以提高學生顯微鏡的使用技能,因此,本節課應准備好足夠的顯微鏡供學生實驗使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2、能力目標: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三、教學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五、課前准備 :
准備顯微鏡,兩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動植物永久裝片),擦鏡紙,紗布。
七、教學過程:
(一)、了解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顯微鏡是由目鏡和物鏡2個凸透鏡成像。物體在物鏡一二倍焦距之間使物體呈一個放大的實象,這個實象落在目鏡的一倍焦距之內。目鏡再呈一個放大的虛象,進人眼。
(二)、認識顯微鏡的結構
1、教師按照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的順序對顯微鏡的各部分名稱及結構進行講解。
機械部分
(1)鏡座(2)鏡柱(3)鏡臂 (4)鏡筒(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6)鏡台(載物台)
(7)調節器:①粗調節器(粗准焦螺旋):大螺旋稱粗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台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調節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象呈現於視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鏡時,先用粗調節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細調節器(細准焦螺旋):小螺旋稱細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台緩慢地升降,多在運用高倍鏡時使用,從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並藉以觀察標本的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結構。
照明部分
裝在鏡台下方,包括反光鏡、集光器。
(1) 反光鏡(2)集光器(聚光器)
①聚光鏡:由一片或數片透鏡組成,起匯聚光線的作用,加強對標本的照明,並使光線射入物鏡內,鏡柱旁有一調節螺旋,轉動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調節視野中光亮度的強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鏡下方,由十幾張金屬薄片組成,其外側伸出一柄,推動它可調節其開孔的大小,以調節光量。
光學部分
(1)目鏡:裝在鏡筒的上端,通常備有2-3個,上面刻有5×、10×或15×符號以表示其放大倍數,一般裝的是10×的目鏡。
(2)物鏡:裝在鏡筒下端的旋轉器上,一般有3-4個物鏡,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號的為低倍鏡,較長的刻有「40×」符號的為高倍鏡,最長的刻有「100×」符號的為油鏡,此外,在高倍鏡和油鏡上還常加有一圈不同顏色的線,以示區別。
2、以小組為單位,看書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
(三)、了解顯微鏡各結構的作用
教師指示各個不同部位,由學生說出各部分的作用(同時教師進行補充說明)。再試一試,真實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認目鏡和物鏡,調節准焦螺旋等。
(四)、掌握使用顯微鏡的方法
1、低倍鏡的使用方法
(1)取鏡和放置:顯微鏡平時存放在櫃或箱中,用時從櫃中取出,右手緊握鏡臂,左一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實驗台上,鏡座後端距桌邊1-2寸為宜,便於坐著操作。
(2)對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動旋轉器(切忌手持物鏡移動),使低倍鏡對准鏡台的通光孔(當轉動聽到碰叩聲時,說明物鏡光軸已對准鏡筒中心)。打開光圈,上升集光器,並將反光鏡轉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右眼睜開),同時調節反光鏡方向,直到視野內的光線均勻明亮為止。
(3)放置玻片標本:取一玻片標本放在鏡台上,一定使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彈簧夾夾住,然後旋轉推片器螺旋,將所要觀察的部位調到通光孔的正中。
(4)調節焦距:以左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地上升至物鏡距標本片約5毫米處,應注意在上升鏡台時,切勿在目鏡上觀察。一定要從右側看著鏡台上升,以免上升過多,造成鏡頭或標本片的損壞。然後,兩眼同時睜開,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左手順時針方向緩慢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下降,直到視野中出現清晰的物象為止。
2、高倍鏡的使用方法
(1)選好目標:一定要先在低倍鏡下把需進一步觀察的部位調到中心,同時把物象調節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進行高倍鏡的觀察。
(2)轉動轉換器,調換上高倍鏡頭,轉換高倍鏡時轉動速度要慢,並從側面進行觀察(防止高倍鏡頭碰撞玻片),如高倍鏡頭碰到玻片,說明低倍鏡的焦距沒有調好,應重新操作。
(3)調節焦距:轉換好高倍鏡後,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此時一般能見到一個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將細調節器的螺旋逆時針移動約0.5-1圈,即可獲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調節器!)
如果視野的亮度不合適,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調節,如果需要更換玻片標本時,必須順時針(切勿轉錯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標本。
(五)、練慣用顯微鏡進行實際觀察
學生按小組進行操作,觀察寫有「上」的標本和預先准備好的永久裝片,並巡視,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先請學生補充,後教師補充,最後進行提問:
1、將觀察到的標本移到視野中央.先移動一下標本,看朝哪個方向移動,這說明了什麼?
2、觀察寫有「上」字的標本.並寫下你在視野中看到的圖象.
3、變換不同的目鏡和物鏡進行觀察,看看物象有什麼變化?
4、放大倍數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與大小有什麼不同?
5、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六)、實驗整理
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後,怎麼辦?
取下標本片,轉動旋轉器使鏡頭離開通光孔,下降鏡台,平放反光鏡,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觸反光鏡)、關閉光圈,推片器回位,蓋上綢布和外罩,放回實驗台櫃內。最後填寫使用登記表。
『柒』 高中生物說課課題怎麼選擇
《光合作用》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課題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第三節內容。學生在學完「細胞」以及理解「新陳代謝與酶」、「新陳代謝與ATP」知識後,轉入難度較大的「光合作用」學習,從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學生學習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等內容的基礎。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光合作用」一節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義務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經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安排了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本節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物到場所等方面講述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的幾個著名實驗,讓學生學會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並且講述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和意義等。目的是使學生不僅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了解光合作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懂得探索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提取、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光合作用的發現史②葉綠體中的色素③光合作用的過程④光合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研究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體會和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並初步學會具體的科學研究思路和方法。
②通過觀察、設計光合作用發現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
③通過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學科間知識的綜合能力。
④通過學生總結歸納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主要反應以及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大階段的區別和聯系,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通過體驗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②通過對光合作用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生物進化的辯證觀點以及珍愛自然、珍愛綠色、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4.教學重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依據:科學實驗方法的教育是理科綜合考試的目標(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也符合新課程標准。本節教學內容是探究性學習的載體之一。
(2)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
依據:①光合作用過程是本課題的核心內容。學生只有認識了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過程,才能理解光能、ATP分子中活躍的化學能到糖類等有機物分子中的穩定的化學能這一轉移過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能量和物質變化的本質。使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水平,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生只有知道光合過程的各個環節,才能理解內外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才能進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徑,提高農業產量的技術。因此,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是深入聯系生產實際的理論基礎。②通過光合作用意義的教學,可使學生理解當今世界面臨的糧食、能源、環境污染等重大問題的解決與研究光合作用的關系。知道人類需要的農產品,歸根到底要靠光合作用去生產。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應該把培養高效應的農作物品種,發明提高農作物充分利用光能的時間、空間的技術等途徑作為研究方向;知道增加植被面積和質量,是改善環境的有效途徑等。這些是學生必備的科學素養。因此,光合作用的意義,是培養學生關心生物科學及發展,關心社會問題解決等意識的好材料,應充分利用。
5.教學難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設計
依據:科學實驗方法的教育是理科綜合考試目標(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在本節教學中的較好體現,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之一,但由於學生剛剛接觸,這方面正是他們的薄弱環節。因此,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多項實踐,才會使效果事半功倍。
(2)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轉化
依據:高二學生對有機化學等知識還未學習到,對有關物理和化學知識不熟悉,還不能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到電能,再由電能到不穩定的化學能,從不穩定的化學能到穩定的化學能的轉變的必要性,對於暗反應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還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這節內容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第二課時安排葉綠素實驗,第三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這里主要說明第一課時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二、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 教師的過程式教學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相結合
2.教學手段: 課件、錄像、投影儀
三、學法指導
『捌』 高中生物微課,說課和試講的區別
說課指的是你來講教學思路,比如你打算如何引入,用什麼例子,然後後面要用到什麼回樣的教法和學答法,為什麼會用到這些教法學法等。這里不需要你對課的內容做具體的講解,只要講清為什麼要這么教學就可以了。
試講是你實際講課的過程。也就是將你上面的所列舉的教法實際應用。是對課本內容的講解。講清每個知識點,重難點就可以了。
『玖』 求助高中生物說課的重點章節
高中生物說課的重點章節
我們這邊教育局招考的時候,是隨機抽一個章節來說課,所以回不存在重點的章答節,當時我抽到的就是個很冷門的根本就不是重點的章節.
所以建議准備的時候,隨便找幾節來准備,其實都是一個套路的,要注意課堂設計的完整性,教學設計中多體現課改精神,要設計學生自主的活動,這樣就可以了
我是高中生物老師,任教八年了,當時也是考進來的,記得我當年考的是光合作用
你集中准備這幾節吧,也只能壓題了,
最有機會中標的:光合作用.細胞呼吸.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孟德爾兩大遺傳定律.激素調節.免疫調節.
如果你還有時間,下面是二類的,就是考到的機會小一些,但是也被拿來考過:
細胞結構.內環境.神經調節.基因工程.細胞工程
這些你准備清楚就很強大了.現在高考基本上必修一.二.三各考20多分.選修三考10分左右吧.所以出題方向也基本在這四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