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範文
『壹』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四節課教案設計的落實課程標准
本學年,「零起點教學」成了一個熱門話題。所謂「零起點教學」,就是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新一輪課改,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用課程標准來替代原來的教學大綱,要求教師要依據課程標准來實施教學。但現實並不樂觀。雖然新課改已經推進了十二年,很多教師也在不斷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變革,研究性學習、小組活動……等學習方式逐漸被師生們所接受,可多數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研究並不深入,不少教師手邊根本就沒有自己學科的課程標准,「跟著感覺走」的教學依然非常普遍。
教學不基於課程標准,就像火車不在既定的軌道上行駛一樣,不僅會迷失方向,而且容易拔高教學要求,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今天課堂教學中的很多問題與此是有很大關系的。深化課程教學改革,一個核心的要求,是要依據學生身心成長的規律以及學科教育的規律來實施教學,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是落實這一要求的具體體現。
一、課程標準的特點
課程標準是對學生預期學習結果的規定。它有如下特點:
第一,課程標准主要是對學生經過某一學段之後的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而不是對學習內容、知識點的具體規定。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來開展學習活動。全國有不同版本的教材,為這種選擇提供了可能。
第二,課程標准對學習結果所做出的規定,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教師在保證基本要求有效落實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機會。
第三,課程標准沒有規定具體的學習內容和教學順序,它既賦予了教師更大的教學自主權,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教師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執行者,而應該和學生一樣作為主體參與教育過程,課程的生成性成為可能。
之前的教學大綱,「剛性」的要求很鮮明,規定了學科教學的具體內容、順序及其要求。教師必須按照大綱規定的內容、順序和課時進行教學,不能越雷池一步。換句話說,它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限制了教師教什麼,而且還限制了教師怎麼教。
教學大綱的「剛性」要求,對教師的影響是很大的。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教師考慮較多的是「何時能完成教學內容」,而關於「如何完成教學內容」以及「完成的效果如何」卻少有考慮;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許多教師更關注的是教科書中的教學內容,更多的是依據教科書的內容安排教學,至於為何選擇這些內容、如此安排教學順序的原因,教師卻缺少深入的思考;教師習慣於「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比較關注教科書的內容細節以及教學時間的安排,較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課程標准被隆重推出。
課程標准沒有指出具體的教學內容要點,也沒有要求教學順序,更沒有給出具體的教學方法,有的只是教學建議。因此,基於標準的教學,一定不是一種標准化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
二、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
從教學的角度看,實施任何一項新的課程計劃或者政策通常包括三個要素:使用新的教學材料,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的理念。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基於標準的教學也是如此,推出了新的課程標准以及與之配套的教材,推行綜合實踐活動、小組活動等多樣化的教與學的方式,更為重要的是,教學的理念也隨之發生變化。要求教師依據課程標准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來確定學習的內容,明白學生做到什麼程度才能達到課程標准所規定的水平,知道為此需要運用的教學策略、需要建立的評價機制,等等。在教學實踐中,讓教師來適應新的教材、運用新的教學方式都是比較容易的,但轉變教學理念往往很困難。但教師的教學理念不發生改變,很難保證新課程的有效落地。新一輪課改十多年的現實,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最關心的是學科中一個個具體的知識和技能,希望學生能夠記住它,並在需要的時候能夠用它來解決問題。但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最需要教師清楚的是學生達到標准時的具體表現,以及可以通過怎樣的途徑來評價學生是否達到了標准要求的水平。為此,課堂教學的設計需要有新的模式,逆向設計,就是其中被大家所認可的一種模式。
逆向設計是一種面向目標、又確保目標得以實現的設計。該模式主張在教學設計中首先明確學習目標,然後確定針對目標的評價方式,最後再來規劃學習經驗和教學。其核心的步驟如下:
第一步:確定預期的學習目標
開展逆向設計的第一步,就是要思考學習目標是什麼?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應該知道什麼?應該理解什麼或者能夠做什麼?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應該是怎樣的?換句話說,要能夠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比較清晰地明確教學的三維目標。
第二步:確定如何證明學生實現了預期的目標
即教師要在設計教學流程之前,先設計學生的學習評價,以便知道學生通過學習是否達到了學習目標的要求,能夠通過具體的實證資料來說明學生已經實現了預期的學習結果。教學的三維目標,都應該是可以觀察和測量的,都可以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課堂或者課後的作業來進行驗證。因此,測量工具的編制很重要。
傳統的教學不會在教學流程設計之前就關注評價,也不關注課堂上的即時評價,通常是教完了一個單元之後才做一次檢測,以此來判斷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結果。這很不利於課堂教學的落實,也很難起到通過評價改進教學的作用。
第三步:安排教學活動和教學指導
目標明確了,評價的方式也清楚了,教師的教學設計針對性就會更強,就會兼顧目標和評價這兩頭,通過恰當的教學組織,來讓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之所以強調教學觀念的轉變,從基於課程標準的逆向教學設計模式中就可以明白。觀念決定行為,沒有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觀念,就不可能有逆向教學設計這樣的行為。
三、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要實現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需要在課程標準的研讀和評價工具的研製上下功夫。
第一,要會解析課程標准
如前所述,課程標准提出的教學要求通常是一個學段結束的時候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水平,需要教師通過一節節的教學逐漸加以落實。這其實給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將課程標準的要求細化為每一節課具體的學習目標。
為了幫助教師做到這一點,安斯沃斯從技術層面提出了解析課程標準的方法:
1)確定與教學相符合的某一具體內容標准;
2)列出內容標准中的概念和技能,創建知識技能結構圖;
3)分析主要知識技能,確定學生學習的核心要點;
4)用學生能明白的語言,表述實質性的學習問題;
5)依據概念和技能,設計表現性的學習任務;
6)確保標准中的知識技能要求能反映在表現性學習任務中;
7)創建與表現性學習任務相符合的教學綱要;
8)設計學習結果的評分標准或評價量表。
第二,要會設計學習評價
美國評價專家斯蒂金斯認為,任何課堂教學的質量最終都取決於該課堂所運用的評價的質量,如果評價能夠在課堂層面得到良好的運行,那麼學習將會得到極大的改善。「為了確保學生最終實現學習目標,教師在教學前就應該清楚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後的表現是怎樣的。」評價不僅僅是對教學、對學習的判斷,更是促進教學和學習的工具。
學習評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一般性的了解。比如口頭提問,直接談話等等;二是日常性的考查或者考試,比如隨堂小測試、課後測驗、單元測驗、期中或者期末的考試等等;三是開放性的提問,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對一些事件進行分析和判斷等;四是實踐性作業,比如實驗、小製作、課題研究等等。選擇什麼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最基本的一條原則就是看它能否直接評價學習目標中反映的學習結果。
上述的各種評價方法,換一個角度來看,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客觀性的評價,一類是表現性的評價。客觀性的評價大家非常熟悉,不用多說。表現性的評價有四個基本的特徵,分別是建構性、標准性、過程性和真實性,是對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給予的評價。一個最為典型的事例就是跳水比賽,針對這樣一項運動(真實性),我們要觀賞從起跳到落水的全過程(過程性),為此要制定評價的規則(標准性),明確達到某種程度的運動員,可以得到多少分,並根據該運動員在空中重現標准動作的情況(建構性)來加以評判。
第三,要會確定中心問題
教學活動設計的一種關鍵的策略是「圍繞問題」進行的,明確的中心問題可以減少教學活動設計的隨意性,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中心問題通常與這節課的核心知識有關。由此出發可以抓住一節課的核心概念和關鍵技能,也能夠很方便地構建起教學活動的內在框架。
如何確定中心問題?仍然可以從三維目標的角度來思考。有的教學內容,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在學科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它本身就是中心;有的知識雖然在學科中的位置不重要,但這一知識呈現的過程中人們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很有借鑒意義,那麼其中的過程和方法就成為中心;還有的知識,從學科內容組成的角度看並不重要,也少有方法論的意義,但在給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浸潤方面有很重要的價值,那麼它就會成為該領域的中心。
中心問題有兩個方面的功能:它可以成為教學活動的支撐點,引導教學活動的開展,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它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理論、實踐與案例》 李鋒/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8
『貳』 高中生物實驗教案怎麼寫.
根據實驗的內容有以下:1.實驗目的
2.實驗原理
3.實驗用具
4.實驗步驟
5.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即做實驗時特殊的實驗要求)
6.實驗後得出的結論或實驗過程中的收獲
7.根據自身情況填寫一些備注
關鍵是要條理清晰,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叄』 高中生物實驗教案怎麼寫
實驗一、顯微鏡 的操作
一、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顯微鏡的結構和顯微鏡的操作。主要以提高學生顯微鏡的使用技能,因此,本節課應准備好足夠的顯微鏡供學生實驗使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2、能力目標: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三、教學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五、課前准備 :
准備顯微鏡,兩種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動植物永久裝片),擦鏡紙,紗布。
七、教學過程:
(一)、了解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顯微鏡是由目鏡和物鏡2個凸透鏡成像。物體在物鏡一二倍焦距之間使物體呈一個放大的實象,這個實象落在目鏡的一倍焦距之內。目鏡再呈一個放大的虛象,進人眼。
(二)、認識顯微鏡的結構
1、教師按照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的順序對顯微鏡的各部分名稱及結構進行講解。
機械部分
(1)鏡座(2)鏡柱(3)鏡臂 (4)鏡筒(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6)鏡台(載物台)
(7)調節器:①粗調節器(粗准焦螺旋):大螺旋稱粗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台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調節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象呈現於視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鏡時,先用粗調節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細調節器(細准焦螺旋):小螺旋稱細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台緩慢地升降,多在運用高倍鏡時使用,從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並藉以觀察標本的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結構。
照明部分
裝在鏡台下方,包括反光鏡、集光器。
(1) 反光鏡(2)集光器(聚光器)
①聚光鏡:由一片或數片透鏡組成,起匯聚光線的作用,加強對標本的照明,並使光線射入物鏡內,鏡柱旁有一調節螺旋,轉動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調節視野中光亮度的強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鏡下方,由十幾張金屬薄片組成,其外側伸出一柄,推動它可調節其開孔的大小,以調節光量。
光學部分
(1)目鏡:裝在鏡筒的上端,通常備有2-3個,上面刻有5×、10×或15×符號以表示其放大倍數,一般裝的是10×的目鏡。
(2)物鏡:裝在鏡筒下端的旋轉器上,一般有3-4個物鏡,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號的為低倍鏡,較長的刻有「40×」符號的為高倍鏡,最長的刻有「100×」符號的為油鏡,此外,在高倍鏡和油鏡上還常加有一圈不同顏色的線,以示區別。
2、以小組為單位,看書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
(三)、了解顯微鏡各結構的作用
教師指示各個不同部位,由學生說出各部分的作用(同時教師進行補充說明)。再試一試,真實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認目鏡和物鏡,調節准焦螺旋等。
(四)、掌握使用顯微鏡的方法
1、低倍鏡的使用方法
(1)取鏡和放置:顯微鏡平時存放在櫃或箱中,用時從櫃中取出,右手緊握鏡臂,左一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實驗台上,鏡座後端距桌邊1-2寸為宜,便於坐著操作。
(2)對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動旋轉器(切忌手持物鏡移動),使低倍鏡對准鏡台的通光孔(當轉動聽到碰叩聲時,說明物鏡光軸已對准鏡筒中心)。打開光圈,上升集光器,並將反光鏡轉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右眼睜開),同時調節反光鏡方向,直到視野內的光線均勻明亮為止。
(3)放置玻片標本:取一玻片標本放在鏡台上,一定使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彈簧夾夾住,然後旋轉推片器螺旋,將所要觀察的部位調到通光孔的正中。
(4)調節焦距:以左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地上升至物鏡距標本片約5毫米處,應注意在上升鏡台時,切勿在目鏡上觀察。一定要從右側看著鏡台上升,以免上升過多,造成鏡頭或標本片的損壞。然後,兩眼同時睜開,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左手順時針方向緩慢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下降,直到視野中出現清晰的物象為止。
2、高倍鏡的使用方法
(1)選好目標:一定要先在低倍鏡下把需進一步觀察的部位調到中心,同時把物象調節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進行高倍鏡的觀察。
(2)轉動轉換器,調換上高倍鏡頭,轉換高倍鏡時轉動速度要慢,並從側面進行觀察(防止高倍鏡頭碰撞玻片),如高倍鏡頭碰到玻片,說明低倍鏡的焦距沒有調好,應重新操作。
(3)調節焦距:轉換好高倍鏡後,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此時一般能見到一個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將細調節器的螺旋逆時針移動約0.5-1圈,即可獲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調節器!)
如果視野的亮度不合適,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調節,如果需要更換玻片標本時,必須順時針(切勿轉錯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標本。
(五)、練慣用顯微鏡進行實際觀察
學生按小組進行操作,觀察寫有「上」的標本和預先准備好的永久裝片,並巡視,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先請學生補充,後教師補充,最後進行提問:
1、將觀察到的標本移到視野中央.先移動一下標本,看朝哪個方向移動,這說明了什麼?
2、觀察寫有「上」字的標本.並寫下你在視野中看到的圖象.
3、變換不同的目鏡和物鏡進行觀察,看看物象有什麼變化?
4、放大倍數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與大小有什麼不同?
5、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六)、實驗整理
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後,怎麼辦?
取下標本片,轉動旋轉器使鏡頭離開通光孔,下降鏡台,平放反光鏡,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觸反光鏡)、關閉光圈,推片器回位,蓋上綢布和外罩,放回實驗台櫃內。最後填寫使用登記表。
『肆』 誰有高中生物的教案(一節課)!!可借閱一下!
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2節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2、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3、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理解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
⑴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⑵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解決方法:
⑴將ATP分子的化學成分以及結構圖片展示給學生,認知ATP的特點、作用。
⑵利用比喻來講解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2、教學難點: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解決方法:利用形象的比喻來講解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方法:講解法。
五、教具准備:課件
六、學生活動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識點。
2、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懂得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ATP與ADP的相互轉化,ATP的生理功能等。
七、教學程序
引言:我們把一匙葡萄糖點燃,能觀察到什麼現象?細胞內的各種化學反應均需要溫和的條件,那麼細胞中的能量以什麼形成釋放出來?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問題探討]討論:
1、螢火蟲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是什麼?
2、螢火蟲體內有特殊的發光物質嗎?
3、螢火蟲發光的過程有能量的轉換嗎?
(一)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鍵
教師將ATP分子的化學成分以及結構圖片展示給學生。
1、ATP是什麼英文名稱的縮寫?
2、ATP結構式是什麼?
3、A代表什麼含義?P代表什麼含義?~代表什麼?
4、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儲存在何處?
5、ATP的生理功能是什麼?
6、為什麼說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
(二)ATP與ADP可以相互轉化
教師結合教材P88—89相關內容講解。
ATP ADP+Pi+能量
1、ATP分子中遠離A的那個高能磷酸鍵很容易釋放能量,轉化成ADP。
2、在有關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時與一個游離的Pi結合,重新形成一個ATP。
3、對細胞的正常生活來說,ATP與ADP的相互轉化,是時刻不停地發生並且處於動態平衡之中。
4、ATP的再生途徑。
5、此反應中物質可逆,酶、場所、能量不可逆。
6、利用比喻來講解,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三)ATP的利用
1、細胞內的化學反應有些是吸能反應,有些是放能反應。吸能反應一般與ATP水解的反應相聯系,由ATP水解供能;放能反應一般與ATP的合成相聯系,釋放的能量儲存在ATP中。
2、形象地把ATP比喻成細胞內流通的能量「通貨」。
3、ATP的用途如肌肉收縮、神經傳導及生物電,合成代謝、吸收、分泌等。
[思考與討論]教材P90
(四)總結
結構式:A—P~P~P
ATP與ADP的相互轉化:ATP ADP+Pi+能量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再生途徑
動物:呼吸作用,其他高能化合物的轉移
ATP的生理功能:各種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五)作業布置
教材P90練習
(六)板書設計
一、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鍵
1、ATP的分子結構簡式
2、A、T、P、—、~的含義
3、ATP的生理功能
二、ATP與ADP可以相互轉化
1、轉化式:ATP ADP+Pi+能量
2、ATP與ADP相互轉化的原因
3、ATP的再生途徑
三、ATP的利用
1、主動運輸
2、生物發電、發光
3、肌肉收縮
4、合成物質
5、神經活動
『伍』 高中生物習題課教案怎麼寫
第一,對習題進行全面解析,找出學生易錯點、失分點、重點與難點。
第二,對各題進行得分等方面的數據分析,掌握學生考試狀況和知識鞏固程度。
第三,選擇30%的必講題,認真分析,幫助學生找准題突破口,並分析錯誤原因,同時要求學生對照課本相關內容進行復習。
第四,對普遍性問題類題目,先幫助學生找到規律性方法,再次對類似題進行強化。
第五,讓學生進行錯題分析和糾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方法。
把握這五點,寫出的習題課教案一定是適用型教案。而且對新老師來說很有必要。
『陸』 高中生物教案 哪種好
金星教育的,可以到書店看看,應該不錯的,解說很詳細。老師有用,學生也很多在用。
『柒』 高中生物的教案怎麼寫 本人不是教師
正所謂教無來定法,既自然如此那麼教案也就沒有固定的格式,但是一般包括下面幾個要點和步驟:
標題
教學目標
一、
二、
三、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難點:
解決辦法:
教學方法及學生活動設計
課時安排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明確目標
1.
2.
3.
三、整體感知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五、總結笨課所學內容 六、布置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