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武漢大學化學院

武漢大學化學院

發布時間: 2022-12-09 19:44:40

⑴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的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分管工作書記盧昌寧全面工作院 長周 翔全面工作副書記秦後國組織、人事、研究生副書記吳 奕宣傳、本科生副院長羅運柏科研、產業副院長程功臻本科生教學副院長胡 斌研究生教學副院長梅超華行政、財務、後勤院長助理龔淑玲協助院長工作院長助理周曉海協助院長工作

⑵ 武漢大學有哪些學院,羅列各學院下屬專業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館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檔案學、編輯出版學、電子商務、數字出版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是中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與研究機構,其前身是美國學者韋棣華和中國第一點陣圖書館學留學生沈祖榮先生於1920年創辦的武昌文華大學圖書科,1929年獨立為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1953年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並入武漢大學,更名為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1956年建立圖書館學本科專業,1984年經批准建立圖書情報學院,2001年更名為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含金融數學方向)、統計學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是武漢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單位之一。1893年武漢大學前身「自強學堂」創辦時就有「算學門」,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組建後於1914年設立「數學物理部」並於1917年改名為「數學理化部」,1922年學校改四部為八系時成立「數學系」,1998年3月數學系升格為「數學科學學院」,1999年4月校內合院改名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四校合並為新武漢大學後於2001年1月再改名為「數學與統計學院」。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學、材料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武漢大學物理系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演變而來。其歷史可追溯到1893年自強學堂的格致門。經過近八十年、幾代人的努力,現已發展成為涵蓋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技術四個學科門類,多個有突出特色的學科研究方向,在國際國內有一定影響,我國最有名望的物理院系之一。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化學、應用化學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是我國建立最早的化學院、系之一。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緒十九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陽煉鐵廠建立的化學學堂。1896年化學學堂並入湖北自強學堂的格致門,後改為化學門。191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范成立,設數學理化部。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組建,正式定名為武漢大學理工學院化學系,王星拱教授擔任化學系首任系主任。1953年全國進行院校調整,湖南大學化學系和南昌大學化學系並入武漢大學化學系。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93年武漢大學建校之1922年成立生物學系,1978年成立病毒學系,1992年生物學系、病毒學系和生物工程中心合並成立生命科學學院。經過歷代師生員工的努力,特別是一批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生物學家使學院成為學科門類齊全,綜合實力較強,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學院。長期以來,學院形成了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優良院風和學風。

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地理信息科學、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土地資源管理
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橫跨測繪科學與技術、地理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4個一級學科,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院。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⑶ 請問一下,武漢大學化學院從化學類轉到基地班好轉嗎有些什麼硬性要求

俺從武大基地班畢業,班裡大二開學大三開學經歷過兩次人員調整。基地班和化學類之間的進出就看兩點:人數和分數。

按國家規定,基地班人數不能超過60個。從化學類進基地班首先要基地班有人被踢出來才行。被踢有兩個可能:掛科超過三個學分或者平均績點(階梯式統計均分的一種方式)太低。如果基地班的所有學生都學得很好,化學類的進基地班就沒希望了。當然這只是假設,每年都會有人被踢,少則三四個,多則十來個。

基地班有人被踢,化學類平均績點排名靠前的就可以遞補進基地班。如果有人放棄,就可以繼續往後遞補。當然,如果放棄的人太多,院里也不會硬把基地班人數湊足。

如果基地班有人學得不好,你在化學類排名最靠前,就可以在大二開學或者大三開學的兩次調整機會里進基地班。當然也有人操作的空間,例如什麼是平均績點夠低或者夠高,政治課掛科可能被網開一面等等。主管教學的副院長是一位程姓教授。他負責基地班的調整,對學生也不錯,很耐心。他應該歡迎學生隨時咨詢的。

因為基地班很多專業課是雙語教學,考試難度也比化學類大,而大二專業課明顯多於大一。所以大三開學的調整一般會有很多人因為大二跟不上被踢出來。個人認為如果以工作或保研為目標,而又對自己的實力比較自信,可以選擇大二的調整機會進基地班,有更好的教授講專業課;如果不那麼自信,大三可能性更大。如果你以出國為目標,就不要進基地班了。基地班課難,分數低,給鬼佬的成績單不好看,鬼佬也不認得什麼chemistry base class,劃不來。

⑷ 武大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有公派留學嗎

有。武大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成立於1913年,該學校是有公派留學的,達到國家公派留學訪問學者類別的外語合格條件,邀請方提供資助的人員除外。

⑸ 武漢大學化學學碩好考嗎

不好考。
武漢大學化學學碩不好考,首先來看一下武漢大學的研究生總體難度為:很難。在大學考研難度排名前100中排名21難度值:91.88。其次武漢大學化學來講在中國科教評價網發布的研究生分門類排行榜中最新排名為4位。
武漢大學是985和211高校,是一流大學。辦學層次為:中國一流大學,綜合實力排名第4位。研究生院綜合實力排名為:5位(全部排名請查閱全國研究生院校排名)。實力評級為:A++。由此可以看出武漢大學實力雄厚,含金量很高是很值得考的。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⑹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什麼時候成立的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是我國建立最早的化學院、系之一。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緒十九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陽煉鐵廠建立的化學學堂。1896年化學學堂並入湖北自強學堂的格致門,後改為化學門。191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范成立,設數學理化部。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組建,正式定名為武漢大學理工學院化學系,王星拱教授擔任化學系首任系主任。1953年全國進行院校調整,湖南大學化學系和南昌大學化學系並入武漢大學化學系。
1997年12月在化學系的基礎上組建武漢大學化學學院。2000年8月,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和湖北醫科大學合並,成立新的武漢大學。2001年1月,新武漢大學對院系進行學科歸並,由合並的四校相關專業組建成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簡稱化學學院)。武漢大學化學系建系以來,著名化學家王星拱教授、曾昭掄院士曾在化學系任教,對化學學科的發展和學風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化學學院桃李滿天下,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化學業人才和優秀的科技和企業領導骨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中有十五位是化學學院的畢業生或教師,其中:曾昭掄、庄長恭、紀育灃、柯俊、彭少逸、陳榮悌、查全性、王佛松、游效曾、江元生、錢保功、卓仁禧、張俐娜十三人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梁駿吾和張高勇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有教職工總數為223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教授76人,副教授58人,有博士生導師86人。
學院是國家「211」和「985」重點建設單位。擁有國家重點學科:分析化學;湖北省重點學科: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高分子化學。有教育部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生物醫學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有機硅化合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北省兩個重點實驗室:化學電源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有機高分子光電材料重點實驗室。有國家計量論證合格單位:武漢大學測試中心。1998、1999年,教育部先後批准在化學學院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分析化學和電化學三個學科設特聘教授崗位。

⑺ 武漢大學化學系在哪裡

在武漢大學本部,你可以從武漢大學的正門進去,然後走大概300米左右,在你的左手側就是化學系所在的位置.

⑻ 張希院士與張俐娜的關系

張俐娜,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1984年去日本留學並在日本結識丈夫杜予民,1986年兩人毅然回國並組建團隊研究纖維素。2011年3月,張俐娜被授予「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2011年12月,張俐娜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杜予民,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2013年,以張俐娜為第一完成人,杜予民為第二完成人的「基於天然高分子的環境友好功能材料構建及其構效關系」課題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同為武漢大學知名教授的兩人,已相濡以沫54年,成為武大校園的一段佳話。

家庭寄語:

祝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億萬家庭美滿幸福!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姚鵬

見到張俐娜時,她和丈夫杜予民剛剛在武漢市民之家參加完一場專門為十對院士專家夫妻舉辦的金婚盛典。同為武漢大學知名教授的兩人,已相濡以沫54年,成為武大校園的一段佳話。

「我們的事業,和我們的家庭分不開,和我們對國家的感情也分不開。」9月28日,在武大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接受采訪時,這位已經79歲的中科院女院士始終保持著挺直的坐姿,輕言細語,不疾不徐。

「我的人生和事業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過很多困難挫折,但家庭始終是支持和包容我的港灣。」 談起自己的家庭,張俐娜說,這么多年來,是家庭教會了自己愛與責任心,是對家庭和國家的愛為自己提供了前行的支撐和動力。
父母親經常教育我們要愛國愛家」

張俐娜1940年出生於福建光澤。父親張傑和舅舅谷霽光是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同學。張俐娜幼時隨父母遷到江西南昌,父親在江西師范大學圖書館當館長。母親則在小學教書。

1949年,正在讀小學三年級的張俐娜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父親工作的大學當時有很多進步學生,他們當時都歡欣鼓舞,自發迎接解放軍,還帶我和弟弟去看慶祝遊行。」張俐娜回憶當時的情形,當看到解放軍寧可在露天空地宿營也不打擾老百姓時,幼小的她在心中對新中國的未來隱隱產生了許多美好的嚮往。

「父母親也經常教育我們要愛國愛家。」張俐娜告訴記者,父親的言傳身教對她影響深遠。那一代知識分子講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父親78歲從圖書館館長的位置退休後,還為圖書館義務工作了16年,他對奉獻及責任的詮釋,影響自己很多。後來,父親為家裡的孩子們定下了24個字的家訓:誠實守信、剛正不阿、悉心鑽研、鍥而不舍、愛國愛家、寬厚待人。這24個字一直被她視為父親留下的最寶貴財富。

從小到大,張俐娜一直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小學畢業後,張俐娜考入江西省南昌一中初中部。1955年,初中畢業前夕,剛好趕上國家擴大中等師范學校招生,要為農村及偏遠地區補充小學教員,張俐娜響應號召,准備報考師范學校。

「那時的教育強調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所以我們也就從小對國家、人民和這片土地都充滿了熱愛和責任心。」張俐娜這樣解釋當年那個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純真選擇。

不過,老師馬叔南認為,張俐娜去當小學老師,有可能埋沒了她的潛能,向校長舉薦說,張俐娜是塊當科學家的料。校長便以「組織決定」的形式要張俐娜改填當地最好的高中。結果,這次報考師范還是報考高中的選擇,成為張俐娜人生的轉折點。張俐娜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一舉考上了南昌市第一高中,三年後,又以高分被武大化學系錄取。

張俐娜至今記得馬叔南老師對自己說的:「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她說,遺憾的是,在自己當上院士之前,馬老師就去世了,不然,他一定會很高興。
「我很幸運,總是遇上學問好、有責任心的老師。」張俐娜回憶,讀高中時,化學老師非常嚴格,課上得很好,所以她最喜歡上化學課,她花在化學上的工夫並不多,但化學成績出乎意料的好,總是考滿分。

「母親要把愛和責任傳承給子女」

進入武漢大學化學系後,張俐娜一直埋頭苦讀,直到大四,才認識了將與她相伴一生的杜予民。杜予民是比她高兩屆的同系師兄,當時已經作為優秀畢業生留校任教。兩人在快畢業時終於互表心意。

1963年,張俐娜從武漢大學化學系畢業。雖然成績優秀,但由於家庭出身原因,她沒能留校與杜予民相伴,而是被分配到了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然而,異地戀沒有阻隔這對戀人的心。1965年,兩人攜手步入婚姻殿堂,開始了10年的兩地分居。

盡管獨自一人在外工作生活要面對重重挑戰,張俐娜並未放棄努力。進入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後不久,張俐娜接手了為火車研製新型剎車皮碗的任務。當時曾發生過一次較嚴重的列車事故,一列從廣州開往蘇聯的火車,在寒冷的北方因剎車失靈發生故障,盡管避免了翻車,但車體嚴重損壞。經過調查分析,事故原因被認定為剎車皮碗失效,更深層的原因則是製造皮碗的合成橡膠無法抵禦北方的寒冷,容易發硬、變脆,導致剎車失靈。

經過艱苦的努力,幾年後,張俐娜研發的剎車皮碗得到了認可,被用於中國開往蘇聯的國際列車,甚至用在了毛主席的專列上。她本人也被鐵道科學研究院認為是「受歡迎的」知識分子。20世紀70年代初期,受到重用的張俐娜已經開始負責援外科研項目。
此時的張俐娜,已經是一雙兒女的母親,杜予民遠在武漢,她獨自帶著兩個孩子,遇到要出差,就只能讓孩子們上全托。這讓她越來越難以安心待在北京,她希望孩子們像家族中的長輩一樣受到完整和正規的教育,也放不下一個人留守武漢的杜予民。最終,她決定給孩子們和丈夫一個完整的家,在1973年向武漢大學提出了調回化學系的申請。

好不容易回到武大的張俐娜非常勤奮,從不拒絕被分配的工作,做實驗、帶學生、校對別人的書稿,一樣不落,只希望不要被調離武大:「我不怕做小事。做每一件小事都認認真真,而且我也非常喜歡做實驗,幾乎到廢寢忘食。」

繁忙的工作,讓兩人沒有時間輔導孩子,但兩個孩子從小被張俐娜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遇上兩口子都出差了,姐弟倆就自己管自己。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也很好,有一次張俐娜帶兒子去串門,同事給了兒子一個燒餅,一轉眼他就不見了,後來才知道,他去給姐姐送餅了。後來,姐弟倆先後從華農和武大本科畢業,又憑自己的實力,去了國外深造。

「父母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特別是當母親的要把愛和責任傳承給子女。」回憶這段經歷,張俐娜認為,正是溫馨的家庭、孝順的孩子讓她和丈夫沒有後顧之憂,為以後的科研事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一樓大廳的牆上,掛著所有與武大化學系有淵源的院士照片,張俐娜是其中唯一一位女性。
「半路出家」的張俐娜,46歲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當時的職稱還是一名講師,年過七十之後才後來居上成為院士。有人評價她是「大器晚成」,她自己也常說自己是一隻「笨鳥」, 只不過願意付出比其他人多得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工作和學習。

「結婚54年,他一直支持我」

其實,在張俐娜的奮斗之路上,夫妻同心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

1983年,杜予民前往日本東京大學當訪問學者,此後,張俐娜赴日探親,其間,她在大阪大學化學系的一位名教授對張俐娜贊賞有加,邀請她進入實驗室工作。於是,1984年,張俐娜也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日本大阪大學留學。

兩年左右的時間里,兩人接觸到了許多站在學科最前沿的科學家,開闊了視野,也找到了自己的研究目標。

在日本,張俐娜發現,不少公司都非常重視高分子可再生資源的研發。

「塑料要450年才能降解。」張俐娜解釋。不可再生的塑料、橡膠對環境的傷害很大,據推測,按照目前的污染速度,2050年,海洋里的塑料體積比將超過魚類,這將成為人類生存的巨大威脅。此外,總有一天石油也會枯竭。而從天然的動植物中提取製造生物質高分子新材料來取代現有的塑料製品,不僅原料取之不竭,而且使用後只要添加微生物即可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永久傷害。不少發達國家已經禁止或部分禁止使用塑料,支持可再生的高分子材料進入市場,並提供相應的稅收和政策優惠。
1986年,張俐娜和杜予民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堅定地選擇回國。出於對國家資源前景的遠慮,兩人開始把目光瞄準生物質資源天然高分子材料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探索纖維素等高分子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手段與路徑。

回國後,張俐娜和杜予民組建了各自的科研團隊,杜予民在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張俐娜在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院系不同,卻因為共同的目標有著共同的方向。杜予民指導的團隊主要研究甲殼素,張俐娜指導的團隊則主要研究纖維素。兩個實驗室不僅實驗儀器、設備共享,思想情感也是「共享」的,經常互相參加彼此召開的學術報告會。

為了攻克纖維素新溶劑及材料的難題,張俐娜和杜予民夜以繼日地工作,幾乎沒有雙休日、節假日和寒暑假,每天在教室、實驗室和家之間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為了工作的連續性,夫婦倆的生活節奏要比別人慢一拍。午飯經常要推遲到下午一兩點,晚飯經常要到晚上七八點。

那段時間,杜予民和張俐娜唯一的消遣,是在寧靜的校園內,手牽著手散步,邊走邊交談。

就是這看似輕松的時刻,兩人的話題仍然離不開科研。

「我們結婚54年,他一直支持我,我們一直在並肩作戰,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足跡。」說起杜予民,張俐娜的幸福溢於言表。她說,每當自己遇到不順利的時候,杜予民就帶她和孩子一起出去玩一天。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路攜手,兩人互相鼓勵,互相幫助,這一路走來才不孤獨,人生才沒有遺憾。

2000年1月,張俐娜的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這一年,她已經60歲。在這個年紀,許多人已經退休。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經過無數次測試、建立模型和機理研究,張俐娜和她帶領的研究團隊終於突破傳統方法,創建出NaOH/尿素水溶劑體系和低溫快速溶解纖維素的嶄新方法,並提出低溫溶解大分子的新機理。同時,初步實現低溫溶解纖維素紡絲的「綠色」工業化試驗。這一世界首創的水溶劑低溫溶解高分子技術,可望取代目前環境污染嚴重的黏膠法,從而為生物廢棄物製作新材料打開了一扇「綠色」的新大門,以此為基礎,各式各樣新材料的發明都成了可能。
由於這種「神奇而又簡單」的水溶劑體系具有在纖維素工業中推廣的產業化價值,2011年3月,張俐娜被授予「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該獎是國際上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張俐娜是半個世紀以來獲得該獎項的第一位中國人。

2011年11月,張俐娜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也是湖北唯一的女院士。

2013年,以張俐娜為第一完成人,杜予民為第二完成人的「基於天然高分子的環境友好功能材料構建及其構效關系」課題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我從沒想過當院士。」張俐娜說,自己沒有博士學位,當年調回武大後,也不敢想能成為名教授,想的就是好好工作,義無反顧往前走。到後來也只是覺得研發生物質材料利國利民,應該去做。

「這一路碰到過很多困難挫折,面臨過許多失敗、誤解,甚至是嘲諷和誹謗。但人不可能一帆風順,既然選擇了科研,就應盡量做好,像父母和老師期望的那樣努力學習,為國家出一份力。」

「我想,我會干到干不動為止。」張俐娜說。

⑼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專碩幾年制

2年制。
武漢大學專碩,實行以2年制為基礎的彈性學制,最長學習年限一般不超過4年。
學院化學專業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點,涵蓋了物理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5個二級學科,材料化學與物理和應用化學為博士點,化學工藝為碩士學位授予點。1985年起設立化學專業博士後流動站,接受國內外博士後研究人員。本科生學位授予專業2個,化學,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應用化學。碩士生學位授予專業10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化學生物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博士生學位授予專業9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化學生物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應用化學。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⑽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有多少學生

我院現有在校本科生771人,其中:化學426人,化學類198人,應用化學(含化學生物學)147人。在校研究生976人,其中:博士生432人,碩士生544人。在站博士後工作人員36人。外國留學生3人。
我院是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化學專業點之一,積累了較豐富的教學經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學院中心實驗室的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將學院的科研方向和企業的生產難題引入本科生實驗,與中國科學院和國外著名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實驗室全面向本科生開放,本科生廣泛開展科學研究,已經形成我院本科生培養的顯著特色。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院逐步形成和發展了一系列具有多學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研項目已涉及國防、能源、材料、環境和生命科學等領域。分析科學、化學能源、高分子生物材料有機功能材料、熱化學、超分子化學、無機新材料、電廠化學等領域的研究水平走在全國的前列,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成為國內外具有影響的化學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

熱點內容
重慶小學老師工資 發布:2025-01-10 06:33:24 瀏覽:228
聚焦中考數學 發布:2025-01-10 06:24:46 瀏覽:312
班主任工作分享ppt 發布:2025-01-10 06:24:43 瀏覽:716
書法基礎教學視頻 發布:2025-01-10 05:46:19 瀏覽:875
騎馬舞舞蹈教學視頻 發布:2025-01-10 05:16:38 瀏覽:635
小學師德師風建設整改方案 發布:2025-01-10 04:46:50 瀏覽:283
生物肌肉女 發布:2025-01-10 02:51:17 瀏覽:958
生物酶課件 發布:2025-01-10 01:47:32 瀏覽:416
嗯哼英語 發布:2025-01-10 01:18:56 瀏覽:935
教師性侵 發布:2025-01-10 01:13:09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