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歷史
『壹』 宋朝歷史
宋朝的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長官擔任,而是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又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通稱執政,與宰相合稱「宰執」。宋朝的相權大幅萎縮,僅負責行政職能。中書門下與樞密院合稱二府,掌文武大權。又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司,主管財政大權,號稱計省。這樣三司、宰執、樞密使三權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宋朝還在御史台之外增設諫院和置諫官,這些都是監察機構,負責彈劾等事宜。
宋太祖建國初年,為加強皇權和軍事階層的穩定,決定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將領剝奪權利。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了都點檢這個重要的禁軍職位。同年七月,宋太祖通過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武官的軍權,禁軍的領導機構改為殿前司和侍衛司,分別由殿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和馬軍都指揮使(三帥)統領。但是,三帥無發兵之權。宋朝在中央設立樞密院來負責軍務。樞密院直接對皇帝負責,其他任何官員都不得過問。而樞密院雖能發兵,卻不能直接統軍,這樣就導致了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同時,宋朝經常更換統兵將領,以防止軍隊中出現個人勢力。宋朝的兵力部署可謂「強干弱枝」「守內虛外」。宋朝的軍隊分為四種,即禁軍、廂軍、鄉兵、藩兵。禁軍是中央軍,也是宋朝軍隊的主力。廂軍是各州的鎮兵,由地方長官控制。鄉兵則是按機關抽調的壯丁。藩兵是防守在邊境的非漢民族軍隊。
北宋中期以後對遼、西夏等國的戰爭,使得軍事費用增加,對統兵將帥限制太多「權任輕而法制密」,將不專兵,動相牽掣,「元戎不知其將校之能否,將校不知三軍之勇怯,各不相管轄,以謙讓自任。」[11]和軍紀不明使宋軍嚴重缺乏訓練,終日「游戲於廛市間,以鬻巧誘畫為業,衣服舉措不類軍兵」[12]「衛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給糧不自荷而僱人荷之。」[13]。張演評說:「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祿而薄其禮。」[14]
宋代的農材賦役制度,大致延續中唐之後的兩稅法,但增加了丁稅。而差役則甚為繁重造成人民負擔,因此王安石變法時有免役法的推行。
宋朝經濟
宋太祖建國時就確立了土地私有產權制度,買賣自由,並採取不抑兼並的政策,租佃經營成為重要的土地經營形式。租佃契約期滿後佃農可以自由決定終止或續約[15]。人口流動性增強,城市商品經濟發展。有學者認為宋代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16]。
宋代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總計58個國家[來源請求]通商。南宋初期對華南地區的大規模的全面深度開發,促成江南地區成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從此完全取代華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地位。
農業
北宋初期大面積開荒,土地不抑兼並,農田規模擴大,為提高耕種效率,注重興修水利,改進農具,改良品種,農業發展迅速。許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現,例如梯田(在山區出現)、淤田(利用河水沖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邊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鋪泥成地)等。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積。至道二年(996年),宋廷掌握耕地為三百一十二萬五千兩百餘頃。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萬七千五百餘頃。到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年)達到耕地面積頂點7.0億畝.各種新的農具在宋代出現,例如新式水車龍骨翻車和筒車。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馬。新工具的出現也讓農作物產量大幅成長。一般農田每年可畝收一石到一石半,江淮,兩浙,福建,川陝,荊湖地區一年可達到二至三石。北宋時宋真宗從占城引進耐旱、早熟的稻種,分給江淮兩浙,就是後來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黃秈米[17]。兩宋時太湖地區稻米產量居全國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蘇州)為代表,有「蘇湖熟,天下足」(指蘇州和湖州)或「蘇常熟,天下足」(指蘇州和常州)之稱。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農業發展迅速。一些北方農作物粟、麥、黍、豆來到南方。宋朝農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棉花盛行種植於閩、廣地區。茶葉遍及今蘇、浙、皖、閩、贛、鄂、湘、川等地。種桑養蠶和麻的地區也在增加。甘蔗種植遍布蘇、浙、閩、廣、等省[18],糖已經成廣泛使用的食品,出現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製糖術的專著:王灼著《糖霜譜》[19]。
[編輯] 手工業
宋朝哥窯——米色釉貫耳瓶北宋的主要礦產包括金、銀、銅、鐵、鉛、錫、煤等。北宋仁宗在位時代金屬礦藏達到兩百七十餘處,較盛唐年間增加一百餘處。仁宗時期,每年得金一萬五千多兩、銀廿一萬九千多兩、銅五百多萬斤、鐵七百廿四萬斤,鉛九萬多斤、錫卅三萬斤。
宋朝的絲、麻、毛紡織業都非常發達。西北地方流行毛織業,四川、山西、廣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織業非常發達。到南宋時,廣東雷州半島地區和廣南西路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兩浙和川蜀地區絲織業最發達。宋朝廷還在絲織業最發達的地區設立織錦院,也就是官辦的絲織作坊。而相關的印染業也因此發達起來。
宋朝官窯、民窯遍布全國。時有河北曲陽定窯、河南汝州汝窯、禹縣鈞窯、開封官窯、浙江龍泉哥第窯、江西景德鎮景德窯、福建建陽建窯等七大名瓷窯,和分布在各地的許多大小瓷窯,所產宋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高麗、東南亞、南亞、中西亞等地。
北宋時,主要的造紙材料包括絲、竹、藤、麻、麥桿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紙產地。四川的布頭箋、冷金箋、麻紙、竹紙,安徽的凝霜、澄心紙、粟紙,浙江的藤紙等都聞名於世。甚至還有紙被、紙衣、紙甲等。紙張的大量生產與活字印刷術為印刷業的繁榮提供了基礎。宋朝的印刷業分三大系統,官刻系統的國子監所刻的書被稱為監本,而民間書坊所刻的書被稱為坊本,士紳家庭自己刻印的書籍屬於私刻系統。東京、臨安、眉山、建陽、廣都等都是當時的印刷業中心。當時坊刻書中以浙江最好,稱浙本,四川次之,稱蜀本。福建的刻書以量取勝,稱建本,其中尤以建陽麻沙鎮最多,世稱麻沙本。社會上流行刻書的風氣。其中以臨安國子監所刻的書品質最好。宋朝的刻書以紙墨精良、版式疏朗、字體圓潤、做工考究、傳世稀少、價值連城而聞名於後世。
[編輯] 交通業
宋朝政治經濟中心向東向南轉移,東南地區河道發達,水網密布,是天然的交通網路。宋朝又注重疏浚河道,建造橋梁,創造了良好的交通條件。南宋時期,海上交通的發展也格外興旺。
宋代造船技術水平處於當時世界比較先進的行列。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兩艘萬料(約600噸)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個隔水倉,在船出海航行過程之中一兩個隔水倉漏水,船也不會有多大危險。宋代的主要造船廠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陝西等地區。虔州、吉州、溫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宋太宗至道年間(995年—997年),全國每年造船達到三千三百餘艘。到了南宋,由於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貿易日益發達,造船業發展更快。臨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寧府,今南京)、平江府(蘇州)、揚州、湖州、泉州、廣州、潭州、衡州等成為新的造船中心。廣州製造的大型海舶木蘭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舵長數仗,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南宋初年還出現了車船、飛虎戰船等新式戰艦。
[編輯] 金融商業
宋代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宋太宗至道年間(995——997年),每年鑄幣83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506萬貫。由於商品入口,宋代大量銅錢、白銀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真宗時期,成都十六家富戶主持印造一種紙幣,代替鐵錢在四川使用,是為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仁宗後改歸官辦,並定期限額發行。徽宗時期,改交子名為錢引,並擴大流通領域。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改為官辦「會子」,會子主要有東南會子(也叫行在會子),湖北會子和兩淮會子。但是為防止銅錢北流,宋朝政府規定在與金交界處仍然只能使用鐵錢。與交子不同,會子是以銅錢為本位的,面值有一貫(一千文)、兩貫和三貫三種,後增印兩百文、三百文與五百文小面額鈔票。乾道五年定為三年一界,每界發行一千萬貫,以舊換新。熙寧10年(1077年)的北宋歲入共7070萬貫,農業的兩稅為2162萬貫,佔30% ;工商稅為4911萬貫,佔70%。工商稅收入構成朝廷財政收入的主體。
[編輯] 會子危機
會子第一界會子的發行額僅三百萬貫。到乾道四年僅七年的時間,發行額增加到七百萬貫。之後固定在一千萬貫。盡管會子的加印與隆興北伐有關,但是由於作為本位的金屬貨幣沒有相應追加,幣值增長指數已經達到300%以上。到理宗淳佑六年,會子發行額增加六十五倍。會子雖與銅錢可自由兌換,但由於會子不斷貶值,兩者匯率也急遽走低。寧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會子同時流通後,會子之多猶如決堤之水,物價飛漲猶如脫韁野馬,出現了會子擠兌銅錢的現象。嘉定二年,會子換界。政府規定新舊會子以一比二的比例兌換,同時嚴禁不按比例兌換會子,否則抄家,並鼓勵打小報告互相揭發。這無異於宣布會子已經信用破產。但是這依然沒能阻止拒收會子的風潮,會子也進一步貶值。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社會無論中下層都損失慘重。迫不得已,政府發還抄沒的家產,並籌措一千四百萬貫來回收舊會子。嘉定五年後危機才漸漸平息。從此之後,會子換界已無法正常進行。政府一旦發生財政危機,就會以濫印鈔票飲鳩止渴。理宗親政後,由於十六及十七界會子數量巨大,險些再度造成通貨膨脹。端平入洛之後,會子與銅錢的匯率從端平初年暴跌廿五個百分點。十八界會子發行量更加大。米價漲到每斗三貫四百文,是孝宗年間的十一倍。淳佑七年,理宗頒詔,十七、十八界會子永遠使用。希望藉此來抑制物價上漲。但是兩百文的十八界會子卻連一雙草鞋都買不到,會子已與廢紙無異。景定五年,賈似道規定十七界會子須在一月之內全部換成十八界會子,並將會子改為「金銀見錢關子」,宣布關子與會子的兌換比例為一比三。結果通貨膨脹更惡性發作。
宋朝文化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孫永遠不得殺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輕武的風氣在宋朝達到了極致,「好男不當兵」「學而優則仕」等俗諺都是出在宋朝。在理學的興起、宗教勢力退潮、言論控制降低、市民文化興起、商品經濟繁榮與印刷術的發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優秀文人輩出,知識份子自覺意識空前覺醒。其後中國由於蒙古的入侵並對文人採取敵視政策,加上明清八股文與清朝文字獄嚴重壓制學人思想自由發揮,中國除晚明外再也沒有出現過象宋朝一樣興盛的文化景象。
文學
宋朝文學事業發達,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讓宋朝散文走向興盛並承接古文運動的大師是歐陽修。歐陽修的散文主旨明確、內容充實、平易自然,為宋朝散文的風格奠定基調。三蘇之中,蘇洵的文章以議論見長,文風雄奇勁簡。蘇軾的文章灑脫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帶些憂郁,前後《赤壁賦》等文章確定了他在文壇上不可撼動的地位。他的弟子也頗有出息,陳師道、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和李膺號稱「蘇門六君子」。南宋時期,蘇軾的散文甚至成為科舉考試的範文,時人言:「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而蘇轍的文章疏於敘事而長於議論。曾鞏忠實的追隨歐陽修的風格,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主。文風自然純朴,少有華麗辭藻。王安石也以議論文為長,風格雄健自然。但是到了南渡之後,宋朝的散文就開始衰落了,其後的文人都無法同北宋六家相比。
宋詩雖不及唐詩,但遠在明清之上,目前正在編撰的《全宋詩》收錄宋詩作品達十六萬多首之巨。與散文相同,歐陽修也開創了宋朝的詩風,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部詩話《六一詩話》就是其所著。王安石詩風工練,比歐陽修更講究修辭技巧與典故運用。蘇軾的詩變化多端,雄放灑脫。其吸收了前朝所有詩人的手法,並長於各種詩體,尤其是古體與七言近體,可謂別開生面,奔放靈動,成為宋詩一代大宗。黃庭堅雖出於蘇門,但卻開創了江西詩派,他的詩歌模仿杜甫,講究煉字煆句,顯得耐人尋味。之後又有「南宋四大家」,即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和尤褒,也堪與北宋三家相比。楊萬里的詩歌清新活潑,以天然風景為主;范成大的詩歌關心民生,詩風清麗秀婉;陸游的詩以愛國著稱,他的詩對偶工整,後人言「好對偶被放翁用盡」[23]。
詞是曲子詞的簡稱,也稱長短句。根據《全宋詞》的記錄,宋朝詞人達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殘篇總計達到兩萬零四百多首。詞是宋朝文學的標志性體裁。晏殊被稱為宋朝詞家初祖,其詞和婉明麗。歐陽修的詞也富於花間派之風格。柳永在宋詞發展史上具有轉折性的作用,他的慢詞令人耳目一新,確定了長調的地位,充實了詞的形式,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作品廣為大眾喜愛以至於當時人言「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24]其後,蘇軾又對宋詞進行了徹底的革新,他創立了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選材范圍,為後來的南宋愛國詞奠定了基礎。周邦彥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後的女詞人李清照也屬此列。在靖康之難後,憂患意識使得豪放派占據了詞的統治地位。其中以辛棄疾為大成。
此外,宋代「說話」(評書)非常流行,說話的內容就是話本。最著名的話本有《三國志平話》、《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大宋宣和遺事》等;一些明清白話小說也是根據宋朝的話本改編。
教育
宋朝政府對文人之待遇在中國史上屬於最高水平,由於宋代非常重視考生質素,教育事業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援。宋仁宗時,下詔州、縣辦學,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宋代官學,規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設立國子監、太學、武學、律學及四門學和廣文館。中央各部門也設立書學、算學、畫學、醫學。地方上,設立州縣兩級學校,並在路設立學官。教師先由地方選聘,後改聘進士或國子監、太學畢業學生,教材有國家統一頒布,多以五經為主。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制訂太學三舍法 (內舍、外舍、上舍)。學校會於每年按成績升舍,在上舍成績優秀時,可免州試和禮部考試,並特賜及第。
有宋一代,各地書院式私學盛行,主要由於自唐朝以來,印刷業發達,書籍增多,民間可掌握的教育資料也開始增加,又因五代時戰亂四起,教育中斷,想學習的人一般都集中在有學識的學者的周圍,既而形成書院。宋朝時,官方為了對私人辦學進行管理,對私學「賜匾」、「賜書」、「賜學田」,給予承認,於是書院形成了以私學,半官辦,官辦私學等多種方式。另外由於當時有學識有威望的學者,比如朱熹、陸九淵都喜歡在書院講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書院式私學的威望。著名書院有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和茅山書院。南宋時期,書院規模擴大,學生增多,逐步在社會上形成另一種辦學和上學的風氣。書院也從最初的教學場所變為兼顧研究的學術機構。宋朝政府還於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至元豐元年(1078年)、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三次進行興學運動,以改革教育制度,提高人文品質,這三次運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宋代改良科舉制度也促成教育的發展,新的措施包括殿試的設立,防弊措施的增加,放寬應考條件,並增加了取士數量等等。宋代的科考分為三級:解試(州試)、省試(由禮部舉行)和殿試。解試由各地方進行,通過的舉人可以進京參加省試。省試在貢院內進行,連考三天。通過者在宮內由皇帝主持殿試,在宋代凡於殿試中進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經吏部選試。南、北宋三百二十年,總共開科一百一十八次。取進士二萬人以上。
科技
宋朝也著實是中國歷史上科技進步最快的時代,所謂的四大發明之中有三個都誕生於宋朝。不過,史學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指出,由於宋朝的經濟未能在改革社會上發揮作用,導致科學技術無法系統的演進。慶歷年間,布衣畢升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種印刷術成本較低,省功省力,快速就得到了推廣。不久就傳入日本、朝鮮、越南等國。指南針的系統應用也是在宋朝,特別是用於航海導航「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25]。指南針的使用方法在當時據記載有四種:一是水浮法,即將指南針放到盛水的容器中指示方向;二是置指爪法,即將指南針放到針尖上指示方向;三是置碗唇法,即將指南針放在碗邊上指示方向;四是縷懸法,既將指南針用線騰空指示方向。後來第一種方法演化成水羅盤,第二種演化為旱羅盤,而第三、四種由於精密度低而被淘汰。火葯發明於唐末。北宋初年,曾用以製作火箭、火球等。後來又出現了帶爆炸性的霹靂炮。南宋時期更出現了鐵火炮、突火槍、火銃等新式武器。這些武器威力巨大,被廣泛使用在對蒙戰爭中。《武經總要》是仁宗時期官方編修的一部詳細的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術的巨著,其中就有大量的火器介紹與火葯的配製方法。後來在蒙古西征時,火葯又被傳到西方。
傳統數學在宋朝取得了很大成就與進步,賈憲、秦九韶和楊輝都是出眾的數學家。著名的成果有「楊輝三角形」等,數學著作則有《數書九章》和《楊輝演算法》。宋朝的歷法一共更改了十九次,是中國歷史上歷法改革非常頻繁的時代。在神宗之前,使用的是楚衍所編制的崇天歷。神宗到徽宗期間,改采以姚舜輔編制的紀元歷。南宋的歷法是以楊忠輔編制的統天歷為主。它定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5日,比實際周期僅差廿六秒。與目前所用的西歷格里歷完全一致。但比格里歷要早四百年。在天文儀器上,燕肅在天聖八年(1030年)發明的蓮花漏首次使用了漫流系統,記時的精準性因此獲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蘇頌在元佑七年研製成功的水運儀象台實現了渾儀、渾象和報時的三位一體,並且具有了近世天文台的開啟式圓頂等工具。景德三年(1006年)對豺狼座超新星的觀察記錄和至和元年的天關客星觀察記錄是寶貴的天文資料。宋朝政府對醫葯學非常重視,設有太醫局與翰林醫官院,官修醫方有《太平聖惠方》等,官修本草有《開寶本草》等。中醫的分科由唐朝的四科增加到九科,婦科與兒科在宋朝正式成形。針灸學、解剖學與法醫學進步尤大,最著名的法醫著作是宋慈所著的《洗冤集錄》。宋朝最重要的科技著作是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夢溪筆談共計達卅卷,六百零九條,全面總結當時宋朝的科技成就。在建築學方面,李誡所著的《營造法式》是中國第一部建築學專著,對後世中國建築設計,影響深遠。
兩宋時期,在整個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推動之下,科學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兩宋的科技成就,不僅成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高峰,而且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也居於領先地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其中的三項—活字印刷、火葯、指南針—就是在兩宋時期完成或開始應用的。講到兩宋科學技術時,人們還常常提到沈括及他的《夢溪筆談》。如李約瑟博士把沈括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夢溪筆談》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然而,在兩宋時期的科學技術成就,決不僅僅是三大發明,沈括及其《夢溪筆談》。如數學方面,兩宋時期可謂在中國古代以籌算為主要計算工具的傳統數學的發展過程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都遠遠超過了同時代的歐洲。如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比西方早了近800年,多元高次方程組解法和一次同餘式的解法要比西方早500餘年,高次有限差分法要比西方早400餘年等等。賈憲、秦九韶、楊輝等數學家,堪稱中國數學發展史上的傑出代表人物。至於天文、物理、化學等等,兩宋的成就也令人矚目。
宋朝書法也跳脫了唐朝的風格而開創新局。蘇軾提出了「我書意造」的口號,他的筆法內緊外松,險竣多變。蘇(蘇軾)、黃(黃庭堅)、米(米芾)、蔡(蔡襄,一說為蔡京)為宋朝書法四大家。此外宋徽宗亦擅長書法,其特殊的書法風格被稱作瘦金體。
社會生活
由於到了宋代士族門閥到唐末已經沒落,科舉考試制度真正得到廣泛應用,對社會真正產生重大影響。科舉制度使大量過去貧寒的讀書人一躍成為士大夫階級,使政府與社會有了緊密的聯系,也打開了平民入仕為官的管道。透過科舉入仕的知識階級在宋朝時已在政治、經濟、法律、文化各方面取得全面優勢地位,在法律上也擁有許多特權,因而社會大眾以中舉任官做為讀書的首要目標,社會也就衍生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尚。儒家的忠孝節義觀念,透過社會、鄉約、族規、家禮等各種方式深入民間,推廣於全社會。中國自宋代以後也得以構成一個比唐代遠為普及的文化社會族群。而基層知識分子,構成基層鄉紳,並成為村鎮百姓與官府的橋梁。他們指導公共工程、支援學校與書院、編纂地方地誌、參加地方祭典、糾集賑災工作、招募地方自衛武力、提供村鎮行為規范。宋、元、明、清時期,透過科舉孕育而成的士大夫階級,是一個同時擁有政治權力、經濟優勢、學術文化素養的新興族群。優勢條件的結合促使這個時代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為普遍發達的時代。因此,總體而言,到了宋朝,經濟上除了一些皇親國戚、富商大賈外,社會已無明顯的階級之分。
清明上河圖局部,描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宋朝的都市商品經濟特別發達。北宋有四十六個十萬口以上的城市。包括開封、洛陽、臨安(杭州)、大名、應天(今商丘)、鎮江、平江(蘇州)、江陵(今荊州)、廣州、成都、福州、潭州(今長沙)、泉州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口達到百萬以上,店鋪多達六千四百餘家。宋朝打破了坊市分區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開設,還出現了夜市與曉市。南宋首都(稱「行在」)臨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口在1274年達到125萬,城內極其繁華,時人稱為東南第一州。就連南宋滅亡後,馬可波羅依然稱杭州為「天城」。
瓦舍(也叫瓦子、瓦肆、瓦市)是重要的庶民游樂場所,內有勾欄,專供大眾娛樂。東京的瓦舍見於《東京夢華錄》的就有十座。臨安的瓦舍見於《武林舊事》的有廿三座。瓦舍的演出內容呈現商業化、專業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新趨勢。演出的內容主要包括說唱、戲劇、雜技和武術等。其形式多樣,深受大眾的好評。
而在農村,宗族制度成為維系社會的主因。廿世紀之前,中國的政權只向下延伸到縣衙,其下完全通過「鄉保」與「族長」進行管理。在理學的教化下與士人的影響下,官方辦理社會救助;透過理學薰陶,商人階級出資辦理社會救助。救助內容除了辦書院、訂鄉約以激勵品德外,還普遍辦理義庄,以救貧恤孤,資助教育;辦社倉,以備荒歉 ;辦保甲,以補地方之武裝而保民。這種由士人自發的救助工作,成為自南宋以降中國社會安定的重大因素。在宋代之前,官方的社會救助活動多屬臨時性質;宋代開始,各州縣普遍設立各種社會救助的永久性機構。族長通過訂立鄉約鄉規來保持社會的秩序。地方紳士通過辦學、救濟事業、修橋鋪路等手段造福鄉里。
婦女的地位在宋朝大幅度下降。貞節觀在宋朝得到了發揚,在宋朝開始在中上層階層婦女實行的纏足風俗嚴重迫害婦女的身體與心靈,官妓這種制度在宋朝已經淪為出賣肉體的工具,且花樣繁新。
『貳』 宋朝歷史簡介
宋朝開國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在軍事上積弱,1127年徽、欽二帝受金人擄去,迫使宋室南遷;1276年,忽必烈破宋都臨安。1279年,崖山亡國。但宋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興,社會上彌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一代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也頗有人在。宋朝的經濟文化發展與繁榮是規模空前的,農業,手工業,制瓷業,造船業等都十分繁榮。
『叄』 宋朝歷史簡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 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 ,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 ,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肆』 關於宋代的歷史的書
1、《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
《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全書有本紀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傳二百五十五卷,共計四百九十六卷,約五百萬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
2、《宋史紀事本末》
《宋史紀事本末》,斷代紀事本未體史書。一百零九卷,繼《通鑒紀事本未》以後,用紀事本未的體裁,記述宋代(960-1279年),三百一十九年歷史的大概輪廓和社會的重要事件。
中華書局在保留原來版本面貌的前提下,參照其他宋代史料,採用他校和對校,對以往版本出現的錯誤進行了大量的校勘,目前來講,可謂善本。此書可讀性強,敘事有趣,觀點鮮明,史事敘述井然有序,全書按時間編排,歷史演變脈絡清晰。
3、《細說宋朝》
《細說宋朝》是「細說中國歷史」系列中的宋朝部分,也是這套系列中最好看的幾本之一,他把整個宋史分成很多個重要事件,用一個個故事把整個宋史串了起來,體裁類似《紀事本末》,可讀性非常強。
4、《生活在宋朝》
吳鉤是個專寫宋史的通俗歷史學作家,他出了好幾本關於宋朝的歷史書,這是其中一本,裡面很多描寫當時社會生態的細節,讀起來很輕松好看。不過作者似乎是非常愛宋朝,他的文章對大宋美譽過多,因此需要結合其他書一起讀比較好。
5、《宋代物價研究》
《宋代物價研究》是純粹的學術書,一般愛好者可能不太容易讀下去。但如果你讀下去了,就會發現裡面太多有意思的八卦了,而且字字有依據。這本書里整理出了關於宋代食品、地產、衣物、車馬等方方面面的價格記錄,和各行各業人的收入支出,簡直是本宋代生活大辭典。
『伍』 北宋歷史的重大事件,時間,地點,人物,原因。(詳細)
靖康之變是指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1127年)因而得名。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干離不領軍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趙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為宋欽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
(5)宋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影響:
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沉刺痛漢人的內心,岳飛在《滿江紅》[8]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中國婦女的節烈論,從「靖康之難」開始被宋代道學家所注重。因為北宋後宮嬪妃、宗室婦女全部被擄往北方為奴為娼。這個恥辱使道學家們舍棄了北宋時期重生存輕貞節的觀念,轉而大力提倡婦女捨生命保貞節。
由於當時的環境,這種觀念也逐漸被士大夫們所接受。到了明清之際,女性殉節的貞節牌坊日益增多,在生存與貞節之間,女性們只能選擇後者。
『陸』 宋代歷史年表
宋朝(分北宋與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趙姓,歷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 炅(本名匡義,又名光義),太平興國,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禎,天聖,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頊,熙寧,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國,在位25年。
九、欽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歷九帝,趙姓。建都:臨安(杭州)。
一、高宗構,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興,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紹熙,在位 5年。
四、寧宗擴,慶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寶慶,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顯,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興,在位 3年。
『柒』 記錄宋朝歷史的書籍有哪些
①《三朝北盟會編》 宋朝兵制初探 王曾瑜著 中華書局 1983 E292/117
②範文瀾的《中國通史》
③蔡東潘《宋史演義》
④百家講壇的《兩宋風雲》
⑤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宋史部分
『捌』 宋朝歷史書籍
《正說宋朝十八帝》《宋史演義》《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國史大綱》《宋朝典章制度》《細說宋朝》《兩宋王朝:奢華帝國的無奈》《宋朝事實 宋史資料萃編 第一輯》《宋朝開國演義》《文盛武衰 宋朝歷史一瞥》《宋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長篇》《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邵氏見聞錄》《續邵氏見聞錄》《宋史隨筆》《北宋文人與黨爭》《南宋文人與黨爭》《宋代宰輔制度研究》《兩宋財政史》《宋代商業史研究》《宋代江南經濟》《宋蒙關系史》《宋朝軍制初探》《岳飛和南宋前期政治軍事研究》《宋太宗對遼戰爭考》《南宋地方武力研究》
『玖』 宋朝歷史的小說有哪些
大宋權來相>
<亂宋>
<新宋>
<葬宋> <
改裝大源宋>
<納妾記>
<宋風>
宋閥> <
大宋風流才子>
<宋翔>
<北宋梟雄>
<宋師>
<牧宋>
步步生蓮宋初
宰執天下,盜宋
《新宋》(又叫《新宋之十字》)作者:阿越(已完結)_
男主角叫石越
歷史幻想小說,發生在北宋熙寧年間(孔歷1620年、耶歷1069年以後)的故事。
《新宋》描述了一個當代的歷史系大學生回到北宋,利用千年的知識積累,欲對北宋王朝的各個方面進行改革的故事。
作品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以主人公身為一個當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北宋的一切,並讓其與歷史上的各種傑出人物相接觸碰撞,在給人閱讀樂趣的同時,把深刻的思想性蘊含其中。使人在掩卷之後,有一種強烈的思考願望。
作品敘事結構龐大,對當時北宋社會的各個方面幾乎都有涉及,舉凡政治、經濟、文化、平民生活、手工業狀況等等,都給出了一個清晰明了的狀況,從而描繪出了一幅整個北宋時期的全面風物圖,帶領讀者身臨其境於1069年的大宋江山。
2、《新宋之權柄》作者:阿越(已完結)_TXT下載4
第二卷《權柄》,主要講敘石越的改革與對西夏的戰爭。
3、《宋風》
應該是你需要的把本小說吧,新宋是男主自己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