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百澳生物
Ⅰ 生物鹼(自然界中鹼性有機化合物)詳細資料大全
生物鹼存在於自然界(主要為植物,但有的也存在於動物)中的一類含氮的鹼性有機化合物,有似鹼的性質,所以過去又稱為贗鹼。大多數有復雜的環狀結構,氮素多包含在環內,有顯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光學活性。有些不含鹼性而來源於植物的含氮有機化合物,有明顯的生物活性,故仍包括在生物鹼的范圍內。而有些來源於天然的含氮有機化合物,如某些維生素、胺基酸、肽類,習慣上又不屬於「生物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 :生物鹼
- 拉丁學名 :alkaloid
- 界 :植物界
- 結構 :環狀結構
- 水溶性 :難溶於水
- 酸鹼性 :鹼性
種類
已知生物鹼種類很多,約在10,000種左右,有一些結構式還沒有完全確定。它們結構比較復雜,可分為59種類型。隨著新的生物鹼的發現,分類也將隨之而更新。由於生物鹼的種類很多,各具有不同的結構式,因此彼此間的性質會有所差異。但生物鹼均為含氮的有機化合物,總有些相似的性質,因為在其生物合成的途徑中胺基酸是起始物,主要有鳥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組氨酸、色氨酸等,主要經歷兩種反應類類型:環合反應和碳——氮鍵的裂解,所以總有些性質相似。 生物鹼具環狀結構,難溶於水,與酸可以形成鹽,有一定的旋光性和吸收光譜,大多有苦味。呈無色結晶狀,少數為液體。生物鹼有幾千種,由不同的胺基酸或其直接衍生物合成而來,是次級代謝物之一,對生物機體有毒性或強烈的生理作用。形態
大多數生物鹼是結晶形固體;有些是非結晶形粉末;還有少數在常溫時為液體,如菸鹼(Nicotine)毒芹鹼(Coniine)等。類型
按照生物鹼的基本結構,已可分為60類左右。下面介紹一些主要類型:有機胺類(麻黃鹼、益母草鹼、秋水仙鹼)、吡咯烷類(古豆鹼、千里光鹼、野百合鹼)、吡啶類(菸鹼、檳榔鹼、半邊蓮鹼)、異喹啉類(小檗鹼、嗎啡、粉防己鹼)、吲哚類(利血平、長春新鹼、麥角新鹼)、莨菪烷類(阿托品、東莨菪鹼)、咪唑類(毛果芸香鹼)、喹唑酮類(常山鹼)、嘌呤類(咖啡鹼、茶鹼)、甾體類(茄鹼、浙貝母鹼、澳洲茄鹼)、二萜類(烏頭鹼、飛燕草鹼)、其它類(加蘭他敏、雷公藤鹼)。顏色
一般為無色。只有少數帶有顏色,例如小檗鹼(Berberine)、木蘭花鹼(Magnoflorine)、蛇根鹼(Serpentine)等均為黃色。味感
不論生物鹼本身或其鹽類,多具苦味,有些味極苦而辛辣,還有些 *** 唇舌的焦灼感。酸鹼
大多呈鹼性反應。但也有呈中性反應的,如秋水仙鹼;也有呈酸性反應的,如茶鹼和可可豆鹼;也有呈兩性反應的,如嗎啡(Morphine)和檳榔鹼(Arecaadine)。溶解度
大多數生物鹼均幾乎不溶或難溶於水。能溶於氯仿、乙醚、酒精、丙酮、苯等有機溶劑。也能溶於稀酸的水溶液而成鹽類。生物鹼的鹽類大多溶於水。但也有不少例外,如麻黃鹼(Ephedrine)可溶於水,也能溶於有機溶劑。又如菸鹼、麥角新鹼(Ergonovine)等在水中也有較大的溶解度。旋光性
大多數生物鹼含有不對稱碳原子,有旋光性,多數呈左旋光性。只有少數生物鹼,分子中沒有不對稱碳原子,如那碎因(Narceine)則無旋光性。還有少數生物鹼,如菸鹼,北美黃連鹼(Hydrastine)等在中性溶液中呈左旋性,在酸性溶液中則變為右旋性。揮發性
在常壓時絕大多數生物鹼均無揮發性。直接加熱先熔融,繼被分解;也可能熔融而同時分解。只有在高度真空下才能因加熱而有升華現象。但也有些例外,如麻黃鹼,在常壓下也有揮發性;咖啡因在常壓時加熱至180℃以上,即升華而不分解。生物鹼大都用於醫葯治療及研究。少數品種用於分析[如白路新(Brucine)測定硝酸鹽]或作為對比樣品。 生物鹼一般性質較穩定,在貯存上除避光外,不需特殊貯存保管。分布規律
(1)絕大多數生物鹼分布在高等植物,尤其是雙子葉植物中,如毛茛科、罌粟科、防己科、茄科、夾竹桃科、芸香科、豆科、小檗科等。 (2)極少數生物鹼分布在低等植物中。 (3)同科同屬植物可能含相同結構類型的生物鹼。 (4)一種植物體內多有數種或數十種生物鹼共存,且它們的化學結構有相似之處。存在形式
1.游離鹼:鹼性極弱,以游離的形式存在。 2.鹽類:與其成鹽的有機酸有:檸檬酸、酒石酸等;特殊的酸類:烏頭酸、綠原酸等;無機酸:硫酸、鹽酸等。 3.苷類:以苷的形式存在於植物中。 4.醯胺:如秋水仙鹼、喜樹鹼等。 5.N-氧化物:植物體中的氮氧化物約一百餘種。 此外,還有氮雜縮醛類、烯胺、亞胺等。 生物鹼的常見結構類型 這一部分內容需要結合後面的重點中葯(如麻黃、黃連、洋金花、苦參、漢防己、馬錢子、烏頭等)中所含的生物鹼的結構類型去掌握。重要類型包括: 吡啶類:主要是喹喏里西啶類(苦參所含生物鹼,如苦參鹼)。 莨菪烷類:洋金花所含生物鹼,如莨菪鹼。 異喹啉類:主要有苄基異喹啉類(如罌粟鹼)、雙苄基異喹啉類(漢防己所含生物鹼,如漢防己甲素)、原小檗鹼類(黃連所含生物鹼,如小檗鹼)和嗎啡類(如嗎啡、可待因)。 吲哚類:主要有色胺吲哚類(如吳茱萸鹼)、單萜吲哚類(馬錢子所含生物鹼,如士的寧)、二聚吲哚類(如長春鹼、長春新鹼)。 萜類:烏頭所含生物鹼(如烏頭鹼)、紫杉醇。 甾體:貝母鹼 有機胺類:麻黃所含生物鹼,如麻黃鹼、偽麻黃鹼。 生物鹼的物理性質 這一部分內容需要重點掌握某些生物鹼特殊的物理性質,主要包括: 液體生物鹼:菸鹼、檳榔鹼、毒藜鹼。 具揮發性的生物鹼:麻黃鹼、偽麻黃鹼。 具升華性的生物鹼:咖啡因 具甜味的生物鹼:甜菜鹼 有顏色的生物鹼:小檗鹼、蛇根鹼、小檗紅鹼。 另外需注意生物鹼的旋光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溶劑、pH值、生物鹼存在狀態等。同時生物鹼的旋光性影響其生理活性,通常左旋體的生理活性強於右旋體。 苦參生物鹼的結構類型、其理化性質和提取分離方法 (1)結構類型 苦參所含生物鹼主要是苦參鹼和氧化苦參鹼。此外還含有羥基苦參鹼、N-甲基金雀花鹼、安那吉鹼、巴普葉鹼和去氫苦參鹼(苦參烯鹼)等。這些生物鹼都屬於喹喏里西啶類衍生物。除N-甲基金雀花鹼外,均由兩個哌啶環共用一個氮原子稠合而成。分子中均有2個氮原子,一個是叔胺氮,一個是醯胺氮。 (2)理化性質 鹼性:苦參中所含生物鹼均有兩個氮原子。一個為叔胺氮(N-1),呈鹼性;另一個為醯胺氮(N-16),幾乎不顯鹼性,所以它們只相當於一元鹼。苦參鹼和氧化苦參鹼的鹼性比較強。 溶解性:苦參鹼的溶解性比較特殊,不同於一般的叔胺鹼,它既可溶於水,又能溶於氯仿、乙醚等親脂性溶劑。氧化苦參鹼是苦參鹼的氮氧化物,具半極性配位鍵,其親水性比苦參鹼更強,易溶於水,難溶於乙醚,但可溶於氯仿。 極性:苦參生物鹼的極性大小順序是:氧化苦參鹼>羥基苦參鹼>苦參鹼。 (3)提取分離 苦參以稀酸水滲漉,酸水提取液通過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提取總生物鹼。苦參鹼和氧化苦參鹼的分離,利用二者在乙醚中的溶解度不同進行。顯色反應
有些生物鹼能和某些試劑反應生成特殊的顏色,叫做顯色反應,常用於鑒識某種生物鹼。但顯色反應受生物鹼純度的影響很大,生物鹼愈純,顏色愈明顯。常用的顯色劑有: 1、礬酸銨-濃硫酸溶液(Mandelin試劑)為1%礬酸銨的濃硫酸溶液。如遇阿托品顯紅色,可待因顯藍色,士的寧顯紫色到紅色。 2、鉬酸銨-濃硫酸溶液(Frohde試劑)為1%鉬酸鈉或鉬酸銨的濃硫酸溶液,如遇烏頭鹼顯黃棕色,小檗鹼顯棕綠色,阿托品不顯色。 3、甲醛-濃硫酸試劑(Marquis試劑)為30%甲醛溶液0.2ml與10ml濃硫酸的混合溶液。如遇嗎啡顯橙色至紫色,可待因顯紅色至黃棕色。 4、濃硫酸如遇烏頭鹼顯紫色、小檗鹼顯綠色,阿托品不顯色。 5、濃硝酸如遇小檗鹼顯棕紅色,秋水仙鹼顯藍色,咖啡鹼不顯色。 生物鹼的顯色反應原理尚不太明了,一般認為是氧化反應、脫水反應、縮合反應或氧化、脫水與縮合的共同反應。結構類型
其理化性質、鑒別反應和提取分離方法 (1)結構類型 麻黃中含有多種生物鹼,以麻黃鹼和偽麻黃鹼為主,其次是甲基麻黃鹼、甲基偽麻黃鹼和去甲基麻黃鹼、去甲基偽麻黃鹼。麻黃生物鹼分子中的氮原於均在側鏈上,屬於有機胺類生物鹼。麻黃鹼和偽麻黃鹼屬仲胺衍生物,且互為立體異構體,它們的結構區別在於Cl的構型不同。 (2)理化性質 揮發性:麻黃鹼和偽麻黃鹼的分子量較小,具有揮發性。 鹼性:麻黃鹼和偽麻黃鹼為仲胺生物鹼,鹼性較強。由於偽麻黃鹼的共軛酸與C2-OH形成分子內氫鍵穩定性大於麻黃鹼,所以偽麻黃鹼的鹼性強於麻黃鹼。 溶解性:由於麻黃鹼和偽麻黃鹼的分子較小,其溶解性與一般生物鹼不完全相同,既可溶於水,又可溶於氯仿,但偽麻黃鹼在水中的溶解度較麻黃鹼小。麻黃鹼和偽麻黃鹼形成鹽以後的溶解性能也不完全相同,如草酸麻黃鹼難溶於水,而草酸偽麻黃鹼易溶於水;鹽酸麻黃鹼不溶於氯仿,而鹽酸偽麻黃鹼可溶於氯仿。 (3)鑒別反應 麻黃鹼和偽麻黃鹼不能與大數生物鹼沉澱試劑發生反應,但可用下述反應鑒別: 二硫化碳-硫酸銅反應 屬於仲胺的麻黃鹼和偽麻黃鹼產生棕色沉澱。屬於叔胺的甲基麻黃鹼、甲基偽麻黃鹼和屬於伯胺的去甲基麻黃鹼、去甲基偽麻黃鹼不反應。 銅絡鹽反應 麻黃鹼和偽麻黃鹼的水溶液加硫酸銅、氫氧化鈉,溶液呈藍紫色。 (4)提取分離 溶劑法:利用麻黃鹼和偽麻黃鹼既能溶於水,又能溶於親脂性有機溶劑的性質,以及麻黃鹼草酸鹽比偽麻黃鹼草酸鹽在水中溶解度小的差異,使兩者得以分離。方法為麻黃用水提取,水提取液鹼化後用甲苯萃取,甲苯萃取液流經草酸溶液,由於麻黃鹼草酸鹽在水中溶解度較小而結晶析出,而偽麻黃鹼草酸鹽留在母液中。 水蒸汽蒸餾法:麻黃鹼和偽麻黃鹼在游離狀態時具有揮發性,可用水蒸汽蒸餾法從麻黃中提取。 離子交換樹脂法:利用生物鹼鹽能夠交換到強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柱上,而麻黃鹼的鹼性較偽麻黃鹼弱,先從樹脂柱上洗脫下來,從而使兩者達到分離。 生物鹼類葯物(重點在鑒別,N的位置,有哪些電效應) 苯烴胺類(鹽酸麻黃鹼和鹽酸偽麻黃鹼) 氮原子在側鏈上,鹼性較一般生物鹼強,易與酸成鹽。 托烷類(硫酸阿托品和氫溴酸山莨菪鹼) 阿托品和山莨菪鹼是由托烷衍生的醇(莨菪醇)和莨菪酸縮合而成,具有酯結構。分子結構中,氮原子位於五元酯環上,故鹼性也較強,易與酸成鹽。 喹啉類(硫酸奎寧和硫酸奎尼丁) 奎寧和奎尼丁為喹啉衍生物,其結構分為喹啉環和喹啉鹼兩個部分,各含一個氮原子,喹啉環含芳香族氮,鹼性較弱;喹啉鹼微脂環氮,鹼性強。 異喹啉類(鹽酸嗎啡和磷酸可待因) 嗎啡分子中含有酚羥基和叔胺基團,故屬兩性化合物,但鹼性略強;可待因分子中無酚羥基,僅存在叔胺基團,鹼性較嗎啡強。 吲哚類(硝酸士的寧和利血平) 士的寧和利血平分子中含有兩個鹼性強弱不同的氮原子,N1處於脂肪族碳鏈上,鹼性較N2強,故士的寧鹼基與一分子硝酸成鹽。 黃嘌呤類(咖啡因和茶鹼) 咖啡因和茶鹼分子結構中含有四和氮原子,但受鄰位羰基吸電子的影響,鹼性弱,不易與酸結合成鹽,其游離鹼即供葯用。 鑒別試驗:特徵鑒別反應。 1.雙縮脲反應系芳環側鏈具有氨基醇結構的特徵反應。 鹽酸麻黃鹼和偽麻黃鹼在鹼性溶液中與硫酸銅反應,Cu2+與仲胺基形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加入乙醚後,無水銅配位化合物及其有2 個結晶水的銅配位化合物進入醚層,呈紫紅色,具有4個結晶水的銅配位化合物則溶於水層呈藍色。 2.Vitali反應系托烷生物鹼的特徵反應。 硫酸阿托品和氫溴酸山莨菪鹼等托烷類葯物均顯莨菪酸結構反應,與發煙硝酸共熱,即得黃色的三硝基(或二硝基)衍生物,冷後,加醇制氫氧化鉀少許,即顯深紫色。 3.綠奎寧反應系含氧喹啉(喹啉環上含氧)衍生物的特徵反應硫酸奎寧和硫酸奎尼丁都顯綠奎寧反應,在葯物微酸性水溶液中,滴加微過量的溴水或氯水,再加入過量的氨水溶液,即顯翠綠色。 4.Marquis反應系嗎啡生物鹼的特徵反應。 取得鹽酸嗎啡,加甲醛試液,即顯紫堇色。靈敏度為0.05μg. 5.Frohde反應系嗎啡生物鹼的特徵反應。 鹽酸嗎啡加鉬硫酸試液0.5ml,即顯紫色,繼變為藍色,最後變為棕綠色。靈敏度為0.05μg. 6.官能團反應系吲哚生物鹼的特徵反應。 利血平結構中吲哚環上的β位氫原子較活潑,能與芳醛縮合顯色。 與香草醛反應。利血平與香草醛試液反應,顯玫瑰紅色。 與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反應。利血平加對-二氨基苯甲醛,冰醋酸與硫酸,顯綠色,再加冰醋酸,轉變為紅色。 5.紫脲酸反應系黃嘌呤類生物鹼的特徵反應。 咖啡因和茶鹼中加鹽酸與氯酸鉀,在水浴上蒸乾,遇氨氣即生成四甲基紫脲酸銨,顯紫色,加氫氧化鈉試液,紫色即消失。 6.還原反應系鹽酸嗎啡與磷酸可待因的區分反應。 嗎啡具弱還原性。本品水溶液加稀鐵氰化鉀試液,嗎啡被氧化生成偽嗎啡,而鐵氰化鉀被還原為亞鐵氰化鉀,再與試液中的三氯化鐵反應生成普魯士藍。 可待因無還原性,不能還原鐵氰化鉀,故此反應為嗎啡與磷酸可待因的區分反應。 特殊雜質檢查 利用葯物和雜質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 硫酸奎寧中「氯仿-乙醇中不溶物」的檢查鹽酸嗎啡中「其它生物鹼」的檢查旋光性的差異:用於硫酸阿托品中「莨菪鹼」的檢查對光選擇性吸收的差異:利血平生產或儲存過程中,光照和有氧存在下均易氧化變質,氧化產物發出螢光。因此規定:供試品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不得顯明顯螢光。 吸附性質的差異:硫酸奎寧制備過程中可能存在「其它金雞納鹼」。利用吸附性質的差異,採用矽膠G薄層進行檢查。規定限度為0.5%.利用葯物和雜質和化學性質上的差異。 與一定試劑反應產生沉澱硫酸阿托品制備過程中可能帶入(如莨菪鹼、顛茄鹼)雜質,因此需要檢查「其它生物鹼」。利用其它生物鹼鹼性弱於阿托品的性質,取供試品的鹽酸水溶液,加入氨試液,立即游離,發生渾濁。規定0.25g葯物中不得發生渾濁。 與一定試劑產生顏色反應: ① 鹽酸嗎啡中阿撲嗎啡的檢查。 ② 鹽酸嗎啡中罌粟鹼的檢查。 ③磷酸可待因中嗎啡的檢查。 ④ 硝酸士的寧中馬錢子鹼的檢查含量測定非水溶液滴定法: 生物鹼類葯物一般具有弱鹼性,通常可在冰醋酸或醋酐等酸性溶液中,用高氯酸滴定液直接滴定,以指示劑或電位法確定終點。 ⑴ 氫鹵酸鹽的滴定: 在滴定生物鹼的氫鹵酸鹽時,一般均預先在冰醋酸中加入醋酸汞的冰醋酸溶液,使氫鹵酸生成在冰醋酸中難解離的鹵化汞,從而消除氫鹵酸對滴定反應的不良影響。 加入的醋酸汞量不足時,可影響滴定終點而使結果偏低,過量的醋酸汞(理論量的1~3倍)並不影響測定的結果。 ⑵硫酸鹽的測定: 硫酸為二元酸,在水溶液中能完成二級電離,生成SO42-,但在冰醋酸介質中,只能離解為HSO4-,不再發生二級離解。因此,生物鹼的硫酸鹽,在冰醋酸的介質中只能被滴定至生物鹼的硫酸氫鹽。 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測定。溶劑:冰醋酸和醋酐,指示劑:結晶紫,滴定液:高氯酸。至溶液顯純藍色。 硫酸奎寧的含量測定。1摩爾的硫酸奎寧可消耗3摩爾的高氯酸。 硫酸奎寧片的含量測定。硫酸奎寧經強鹼溶液鹼化,生成奎寧游離鹼,在與高氯酸反應,因此1摩爾的硫酸奎寧可消耗4摩爾的高氯酸。 ⑶ 硝酸鹽的測定: 硝酸在冰醋酸介質中雖為弱酸,但是他具有氧化性,可以使指示劑變色,所有採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測定生物鹼硝酸鹽時,一般不用指示劑而用電位法指示終點。 如硝酸士的寧。 ⑷磷酸鹽的測定: 磷酸在冰醋酸介質中的酸性極弱,不影響滴定反應的定量完成,可按常法測定。 磷酸可待因。 提取中和法提取中和法是根據生物鹼鹽類能溶於水而生物鹼不溶於水的特性,可以採用有機溶劑提取後測定。 鹼化、提取、滴定 按下列任何一種方法處理後測定 ① 將有機溶劑蒸乾,於殘渣中加定量過量的酸滴定液使溶解,再用鹼滴定液回滴剩餘的酸;若生物鹼易揮發或分解,應在蒸至近干時,先加入酸滴定液「固定」生物鹼,再繼續加熱除去殘余的有機溶劑,放冷後完成滴定。 ② 將有機溶劑蒸乾,於殘渣中加少量中性乙醇使溶解,任何用酸滴定液直接滴定。 ③ 不蒸去有機溶劑,而直接於其中加定量過量的酸滴定液,振搖,將生物鹼轉提入酸液中,分出酸液置另一錐形瓶中,有機溶劑層再用水分次振搖提取,合並水提取液和酸液,最後用鹼滴定液回滴定。 測定條件的選擇能使生物鹼游離的鹼化試劑有氨水、碳酸鈉、碳酸氫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和氧化鎂等。但強鹼不適用於下列生物鹼類葯物的游離: ① 含酯結構的葯物,如阿托品和利血平等,與強鹼接觸,易引起分解。 ② 含酚結構的葯物,如嗎啡,可與強鹼形成酚鹽而溶於水,難以被有機溶劑提取。 ③ 含脂肪性共存物的葯物,當有脂肪性物質與生物鹼共存時,鹼化後易發生乳化,使提取不完全。
Ⅱ 地球上第一次出現生物,是什麼時期
此問題有點難回答,試著說說。
首次生命如果從單細胞算起應該是近四十億年了。自46年前地球形成。此時地球是個火球,幾億年後又遇宇宙大轟炸,大量天外隕石砸向地球由此溫度遞減,大量水汽由天而下就是幾百萬年,地球成了一個大水球。此時溫度適合,海水溶合各種原素形成了一種原始生命湯,有說是海底黑煙囪是合成生命DNA的地方,也有說是淺海小水坑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合成DNA,初始它們就是一段分子的組合,無生無死,隨便地漂於海水中,逐步它們被一種膜給包住了,這樣它們就比較穩定了,幾千萬年過去什麼也沒有變化,有一天,有一個這樣的分子包開始自己斷裂形成另一個與它一模一樣的分子包,這種斷裂叫細胞分裂,分裂依靠的是太陽能,這種單細胞分裂速度很慢,所以近二十幾億年沒有什麼變化,也就是大概十億前也有人說是十五億前,個別細胞開始不耐心了,開始呑食同胞,這比靠曬太陽來的快,獲得能量多,復制進入到快車道,細胞一多就開始胡吃海喝了。也就是某一天某一個細胞吃了另一個細胞,想消化它有點難,被吃的細胞也不反抗不鬧騰,反而把自己的能量多少給吃它主人,這種良心的配合令主人很高興,咱倆風雨同舟共渡難關,細胞就這樣依靠太陽能獲得能量,一部分自用,另外的給點一叫線粒體的內生細胞吃,於是地球上僅此一次的一種內共生生命形成。這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有了內能這個發動機,細胞分裂大大加速,真核細胞形成,把古生,原生細胞也包括現今的病毒等拋在後面。真核細胞由於有了發動機這個內能系統,不斷發展壯大拉邦結伙只等天賜良機。此前幾十億的籃藻細胞產生了大量的氧氣這個付產品,早期大多用於氧化海水中的鐵原素,所以海水含氧量不高,細胞分裂慢,不能結合成體,如今海水中鐵原素氧化完畢(這就是我們的鐵礦形成機制)氧含量升高,再加上六億年前雪球地球事件,大量細胞死的死傷的傷,藍藻類細胞也大量死亡(澳洲的沙魚灣疊層石就是見證),由此真核細胞得到了發展機會,開始手拉手,肩並肩形成了初始的多細胞生物。由此而來從幾個細胞結合到成千上萬個結合,從自生復制到異性復制,終於在伍億六千萬年前產生我們稱之為埃迪卡拉生物群,在伍億叄仟萬年前產生了我國雲南省澄江帽天山生物群,在伍億貳仟萬年前世界著名生物起源發現地:布爾吉斯生物群。我們統稱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由此從單細胞經過幾十億的進化終於進化了我們所有生物門,大部分的生物類,即門類齊全。它們有的走了,象奇蝦,三葉蟲,怪蛋蟲等,有的歷經萬千磨難登上陸地,象現今所有昆蟲,植物就最早登陸艦的先鋒,接下來有一種叫皮卡蟲的後代有額魚登陸了,它是所有脊椎動物祖先,產生一代霸主恐龍,統治地球一億六千萬年之久,要不是天要滅它不會有我們。正是六千五佰萬年前隕石轟炸地球滅絕了一代霸主恐龍,由此哺乳類動物登上舞台,產生了一個兩腳動物,這個動物自言不慚地稱自己為智人。統治地球才剛剛開始四萬多年。當我們回望生命進程,他們有的走了,有的來了,生生不息,它們把生命的DNA遺傳給我們,我們是他們的後代,由此讓你我敬畏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敬畏生命的搖籃:地球!
古生物學家告訴我們,大約在 36 億年前,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產生.
生命的起源和細胞的起源的研究不僅有生物學的意義,而且有科學的宇宙觀的意義.細胞的起源包含三個方面;①構成所有真核生物的真核細胞的起源;②與生命的起源相伴隨的原核細胞的起源;③最新發展的三界學說,即古核細胞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應當追溯到與生命有關的元素及化學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過程應當從宇宙形成之初、通過所謂的「大爆炸」產生了碳、氫、氧、氮、磷、硫等構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談起.
大約在66億年前,銀河系內發生過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凝集,大約在46億年前形成了太陽系.作為太陽系一員的地球也在46 億年前形成了.接著,冰冷的星雲物質釋放出大量的引力勢能,再轉化為動能、熱能,致使溫度升高,加上地球內部元素的放射性熱能也發生增溫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狀態.高溫的地球在旋轉過程中其中的物質發生分異,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為地核,較輕的物質構成地幔和地殼,逐漸出現了圈層結構.這個過程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大約在38億年前出現原始地殼,這個時間與多數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齡一致.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密切相關的.生命的構成元素如碳、氫、氧、氮、磷、硫等是來自「大爆炸」後元素的演化.資料表明前生物階段的化學演化並不局限於地球,在宇宙空間中廣泛地存在著化學演化的產物.在星際演化中,某些生物單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於星際塵埃或凝聚的星雲中,接著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條件下產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過若干前生物演化的過渡形式最終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統,即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至此,生物學的演化開始,直到今天地球上產生了無數復雜的生命形式.
38億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穩定的陸塊,各種證據表明液態的水圈是熱的,甚至是沸騰的.現生的一些極端嗜熱的古細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於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謝方式可能是化學無機自養.澳大利亞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億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證據.
原始地殼的出現,標志著地球由天文行星時代進入地質發展時代,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也開始逐漸形成.但是在很長的時間內尚無較多的生物出現,一直到距今5.4億年前的寒武紀,帶殼的後生動物才大量出現,故把寒武紀以後的地質時代稱為顯生宙
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時期.從生物界看,這是原始生命出現及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當時只有數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們只留下了極少的化石記錄.從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個地殼薄、地熱梯度陡、火山—岩漿活動強烈而頻繁、岩層普遍遭受變形與變質、大氣圈與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積物的時期;也是一個硅鋁質地殼形成並不斷增長的時期,又是一個重要的成礦時期.
元古宙(Proterozoic)初期地表已出現了一些范圍較廣、厚度較大、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因此,在岩石圈構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顯示了較為穩定的特點.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氣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隨著植物的日益繁盛與光合作用的不斷加強,大氣圈的含氧量繼續增加.元古代的中晚期藻類植物已十分繁盛,明顯區別於太古代.
震旦紀(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後期一個獨特的地史階段.從生物的進化看,震旦系因含有無硬殼的後生動物化石,而與不含可**動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區別;但與富含具有殼體的動物化石的寒武紀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僅種類單調、數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因此,還不能利用其中的動物化石進行有效的生物地層工作.震旦紀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徵是後期出現了種類較多的無硬殼後生動物,末期又出現少量小型具有殼體的動物.高級藻類進一步繁盛,微體古植物出現了一些新類型,疊層石在震旦紀早期趨於繁盛,後期數量和種類都突然下降.再從岩石圈的構造狀況來看,震旦紀時地表上已經出現幾個大型的、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之上已經是典型的蓋層沉積,與古生界相似.因此,震旦紀可以被認為是元古代與古生代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1977年10月,科學家再南非34億年前的史瓦濟蘭系的古老沉積里發現了200多個古細胞化石,便將生命起源的時間定在34億年前.不久,科學家又在35億年的岩石層中驚詫地找到最原始的生物藍藻,綠藻化石,不得不將生命源頭繼續上溯.
因為8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了真核生物,那時候是震旦紀.而只有地球上有了充足的氧氣之後,真核細胞才可能出現.
而在此之前都是厭氧的原核生物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就誕生。
遠古時代,天地成型,水分中的微生物開始復制繁殖!
Ⅲ 護膚品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怎麼鑒別里邊的成份呢
護膚品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可能存在的情況:
1、可能是假貨,製作工藝低劣;
2、可能是護膚品過期,成分變化;
3、不排除本身就是這個味道的可能。
護膚品包括:洗面奶、化妝水、精華、乳液、面霜等
鑒別方法:
1、洗面奶:
用火燒,把洗面奶放入勺內,用火燒,如果濺油,就不是好的洗面奶,如果越燒越像牛奶一樣,說明是好的洗面奶。
2、化妝水:
泡泡很少,說明營養成分少。
泡泡多但是大,說明含有水楊酸。水楊酸潔膚的效果較好,但刺激性大易過敏。泡泡很多很細,而且很快就消失了,說明含酒精。不要長期的使用,容易傷害皮膚的保護膜。
3、乳液:
聞味道。好的產品成分純凈,不需要濃重的香料來壓抑產品異味。
如果是乳液,拿一杯清水,把乳液倒進水裡一點點:如果浮在水上邊,證明裡邊含油石酯(這是現在化妝品不推薦用的),晃一晃,水變成了乳白色,證明了里邊含乳化劑,這樣的化妝品是不好的。如果倒在水裡,乳液下沉到底部證明不含油石酯,這樣的是可以用的。
4、精華
對於液態精華素,購買時一定要注意觀察精華素的色澤和形態,如果發現有渾濁、沉澱或變色等現象,這樣的精華素已經不能使用。
5、面霜:
放一點在普通勺里,拿火燒,直到完全燒盡,如果有黑色殘渣,那是各種添加劑,越多證明添加劑越多。然後放一根棉芯在勺里,把棉芯點著,你會看到那個水會冒黑煙,這樣的產品也是不好的。
(3)復百澳生物擴展閱讀:
護膚品中最常見的成份:
衡量一種護膚品的好壞,當然要看其成分和作用。國際上許多護膚品通常分別含有以下成分:
1、新一代純凈羊毛脂:具有滋潤、柔軟、水油事例、增韌的作用。在其作用下,油中的水和水中的油能夠更加穩定,並能與其他成分相協調,有很好的滲透作用,是其他營養成分良好的載體。
2、AHA果酸:AHA是從水果中提煉的,其分子量極小,能有效滲透毛孔,控制各種皮膚疾病,幫助表皮角化細胞的脫落,促進新細胞的更新,使細胞再生速度增加30%以上,使皮膚爽滑細嫩。
3、細胞保護因子:保護細胞蛋白質、DNA、染色體的物質。
4、純凈骨膠原:膠原蛋白是人體內最重要的蛋白質之一,主要存在於細胞間質中,作為一種支架,起著支撐、保護細胞的作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含有的膠原蛋白由多變少,皮膚由此變得粗糙、鬆弛、產生、皺紋。所以膠原蛋白具有維護皮膚彈性、抗皺、光澤皮膚等作用。
5、彈性硬蛋白:可有效地恢復皮膚彈性。
6、澳洲茶樹油:從一種在世界上分布極少、大多生長於澳大利亞東北新南威爾士的特殊灌木中、以原始方法從葉子中提煉的天然油,具有廣譜抗菌生物活性和殺菌功效,無刺激性,具有優良的皮膚滲透作用。
7、蘆薈精華:殺菌消炎、加速皮膚表面恢復、平復痕的優良舒緩劑。
H、維他命E:著名的抗衰老劑,也是黑斑的形成、平復並減緩皺紋產生的防氧化劑。
參考資料:網路-護膚品
Ⅳ 史前生物來了!剛果發行史前滅絕的掠食性動物系列銀幣
棘龍,一般指棘龍屬恐龍,是一類著名的巨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生存年代約1億1200萬年前到93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其分布范圍包括如今非洲北部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突尼西亞,可能還有西撒哈拉、尼日和肯亞在內的區域,以及南美洲的巴西東北部。棘龍屬的化石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命名。最初的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摧毀,而進入21世紀後,古生物學家們發現了其他的頭顱骨、爪子、胳膊、尾椎、頭冠等身體部分的化石,基於此之上的相關研究令其復原形象逐步明晰:一種成年體長11-15米,體重4-10噸,長有吊橋狀或圓帆狀背脊、擁有一系列適應水棲環境特徵、步態不同於常規二足獸腳類的淡水水棲獸腳類恐龍,亦是已知最長的獸腳類恐龍。
巨齒鯊(Megalodon),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大牙齒」。這種鯊魚平均14米長、40噸重。已發現的巨齒鯊的部分椎骨化石與大白鯊相比大很多,推測它的最大身長范圍是18米,體重50 70噸,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掠食者之一,同時也是最大的魚類,但至今沒有發現完整的脊椎骨骼化石證明其推測。巨齒鯊也許是地球 歷史 上已發現的咬合力最強的生物,最大咬合力推測為20噸左右,其口腔撕咬力量超過了霸王龍,可以很輕松咬碎鯨魚的肋骨。生活在15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到26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海洋頂級掠食者。它們被很多古生物學家譽為地球史上最強悍的生物。
古巨蜥又名巨齒蜥,是一種已滅絕的巨型巨蜥。它們生存於更新世的南澳洲,約於4萬年前消失。最早到達的澳洲原住民可能曾與之一同生活。古巨蜥可以說是曾存在的最大的蜥蜴。
滄龍,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霍夫曼滄龍成年體長可達15米,公認的最大個體,體長可達17米(個體CCMGE10/2469,下顎長度1.71m),體重按不同重建差距較大,比較主流的兩個版分別是:「蜥蜴型」大概13-16噸,粗壯度類似科莫多巨蜥,也是國內一般採用的數據。粗壯版大概17-24噸,是按較新的復原算的體重。雖然滄龍類的 歷史 很短(從陸地上的崖蜥進化而來,在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並且迅速繁衍,隨後和恐龍一起滅絕),但卻一路乘風破浪,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上龍類和魚龍類的滅絕導致的生態位空缺。
福克蘭群島狼:是福克蘭群島唯一一種陸棲的哺乳動物。頭體長97厘米, 尾長28.5厘米。模樣同狗很相近,只是眼較斜,口稍寬,吻尖;尾巴短些,從不捲起,垂在後肢間;耳朵豎立不曲。毛色是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夏季毛色變深,有的為淺黃,有的則呈紅色;冬季毛色變淺,有的甚至變為白色。
這種犬科的特有種於1876年絕種(於西福克蘭島),也是 歷史 上已知唯一滅絕的犬科動物。最接近的親源種是棲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南美灰狐,它們在近代也被引進福克蘭群島。
駭鳥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的鳥類,於6200萬-200萬年前新生代的南美洲是非常普遍的獵食者。現今最接近它們的親戚是鶴科。駭鳥又名恐怖鳥,鳥型肉食類動物,跟劍齒虎同一個時期,它跟劍齒虎一樣是獨居型動物,天敵是狼群,生存於距今2700萬年到150萬年間,它們約有1-3米高 [1] 。恐怖鳥的腿骨堅硬、肌肉強壯,可以完全擊碎中等大小獵物的骨骼,然後慢慢地吸食獵物骨骼中富含營養的骨髓。奔跑速度相當快,據科學家估計,恐怖鳥跑速可達每小時97公里,並認為駭鳥的滅絕跟狼群和災難有關。
劍齒虎是指多種不同的物種,是大型貓科動物進化中的一個旁支,生活在中新世——更新世時期。主要是分類在貓科下的劍齒虎亞科、鬣齒獸科及獵貓科,且包括有袋下綱的兩個科,生存於新生代的不同時期,各自演化出像劍的犬齒。它們的上犬齒最長可達120毫米,縱然口合起來,其犬齒仍然清晰可見。劍齒虎一般都較現今的貓科粗壯,像熊一般。大部分劍齒虎亞科成員的捕獵對象是大型的食草動物。劍齒虎在早更新世時期滅絕後演化為似劍齒虎。美國洛杉磯市區的拉布里亞農場是世界上最不尋常的化石遺址之一,在這里發現了兩千多隻劍齒虎的親戚刃齒虎的化石,使人們對劍齒貓科動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您所知,我們喜歡這里的史前世界。銀幣背面左下角有一個公用的弧形部分,上面用浮雕刻畫出化石的形態,標題正好位於銀幣頂部,但其餘部分每一枚銀幣都各不相同。主題的統一使每個地方看起來都很准確,棘龍等史前生物通過展示他們絕對巨大的掠食者的前半部分,巧妙地避開了它們的尾巴和生存環境。一塊牙齒或頭骨化石掉落在銀幣的左下角。
銀幣的相關信息:
面值: 20法郎CFA(剛果)
材質: 0.999銀
重量: 31.1克
直徑: 38.6毫米
發行量: 各5000
如果你也喜歡這個系列的作品,就趕緊行動起來吧。所有史前生物的介紹都來源於網路。
謝謝觀賞!
Ⅳ 澳洲墨爾本大學生物工程系統課程
獲得以下方面的技能:生物和工程系統的數學建模,分析和抽象思維,問題解決和設計技能,以及進行實驗室實驗以測試復雜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
你會專注於人體各系統的設計,設備和流程的操作,以及工程技術應用到新的醫療,儀器和設備。
BSc
1年級(100分)
第一學期
Calculus 2微積分2MAST10006
Biology: Life's Machinery生物學:生命機器BIOL10009
Physics 1物理1PHYC10003
Chemistry 1化學1CHEM10003
第二學期
Linear Algebra線性代數MAST10007
Engineering Systems Design 2工程系統設計2ENGR10003
Physics 2: Physical Science & Technology物理2:物理科學與技術PHYC10004
BREADTH寬度
2年級(100分)
第一學期
Engineering Mathematics工程數學MAST20029
Biomechanical Physics & Computation生物力學物理與計算BMEN20001
SCIENCE ELECTIVE科學選修課
BREADTH寬度
第二學期
Foundations Of Electrical Networks電網基礎ELEN20005
SCIENCE ELECTIVE科學選修課
BREADTH寬度
3年級(100分)
第一學期
Introction To Biomechanics生物力學概論BMEN30005
BMEN30012主要選修課BMEN30012
SCIENCE ELECTIVE科學選修課
BREADTH寬度
第二學期
Biotransport Processes生物運輸過程BMEN30007
Biosystems Design生物系統設計BMEN30008
SCIENCE ELECTIVE科學選修課
BREADTH/SCIENCE ELECTIVE廣度/科學選修課
BBmed
1年級(100分)
第一學期
Biomolecules And Cells生物分子與細胞BIOL10002
Calculus 2微積分2MAST10006
Chemistry For Biomedicine生物醫學化學CHEM10006
BREADTH寬度
第二學期
Genes And Environment基因與環境BIOL10003
Linear Algebra線性代數MAST10007
Engineering Systems Design 2工程系統設計2ENGR10003
BREADTH寬度
2年級(100分)
第一學期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medicine分子和細胞生物醫學BIOM20001
Biomechanical Physics & Computation生物力學物理與計算BMEN20001
BREADTH寬度
第二學期
Human Structure And Function人的結構和功能BIOM20002
Engineering Mathematics工程數學MAST20029
BREADTH寬度
3年級(100分)
第一學期
Biomedicine: Molecule To Malady生物醫學:從分子到疾病BIOM30002
Introction To Biomechanics生物力學概論BMEN30005
Circuits And Systems電路與系統BMEN30006
BREADTH/SELECTIVE廣度/選擇性
第二學期
Frontiers In Biomedicine生物醫學前沿BIOM30001
Biotransport Processes生物運輸過程BMEN30007
Biosystems Design生物系統設計BMEN30008
BREADTH/SELECTIVE廣度/選擇性
Ⅵ 澳洲出現新生物,但已滅絕,究竟是什麼樣的生物呢
在地球上,到底從生物的發展到一部分的滅絕,總計有多少生物群體出現,可以說在如今也是無法進行預估的,包括如今科學界大概進行對全球生物的數據統計,也是已知情況下的生物。
Ⅶ 生物有機肥十大名牌
生物有機肥十大名牌:中化Sinochem、雲天化、瓮福WF、金正大Kingenta、史丹利STANLEY、洋豐YF、芭田、湖北宜化、施可豐SKF、金沂蒙。
1、中化Sinochem
中化化肥在國際化肥市場上具有重要影響力,是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會員單位、國際植物營養研究所(IPNI)全球17家理事單位之一。中化化肥擁有逾60年的化肥國際貿易經驗和國際貿易關系網路實力,是中國進口化肥的主渠道,為保障國內緊缺化肥資源供應、調劑餘缺發揮骨乾和建設性作用。
Ⅷ 瀕臨滅絕的生物,急!
瀕臨滅絕的動物(一級)有這些:
獸綱
1、靈長目
蜂猴(所有種);熊 猴;台灣猴;豚尾猴;葉猴(所有種);金絲猴(所有種);長臂猿(所有種)。
2、食肉目
馬來熊;大熊貓;
紫貂;貂熊;熊狸;
雲豹;豹;虎;雪豹。
3、海牛目
儒艮
4、鯨目
白暨琢;中華白海琢。
5、長鼻目
亞洲象
6、奇蹄目
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野馬
7、偶蹄目
野駱駝;鼷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米鹿;
野牛;野氂牛;普氏原羚
藏羚;高鼻羚羊;扭角羚;台灣鼠羚;赤斑羚;塔爾羊;北山羊。
8、河狸科
河狸
鳥綱
9、鸌形目
短尾信天翁
10、鵜形目
白腹軍艦鳥
11、鸛形目
白鸛;黑鸛;朱四。
12、雁形目
中華秋沙鴨
13、隼形目
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擬兀鷲;胡兀鷲。
14、雞形目
細嘴松雞;斑尾榛雞
15、雉科
雉鶉;四川山鷓鴣;海南山鷓鴣;黑頭角雉;紅胸角雉;灰腹角雉;黃腹角雉;虹雉(所有種);褐馬雞;藍鷳;黑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黑長尾雉;孔雀雉;綠孔雀;
16、鶴形目
黑頸鶴;白頭鶴;丹頂鶴;白鶴;赤頸鶴; 鴇(所有種)
17、鷗形目
遺鷗
爬行綱
18、龜鱉目
四爪陸龜;黿。
19、蜥蜴目
鱷蜥;巨蜥。
20、蛇目
蟒
21、鱷目
揚子鱷
魚綱
22、鯉形目
新疆大頭魚
23、鱘形目
中華鱘;達氏鱘;白鱘
珊瑚綱
24、柳珊瑚目
紅珊瑚
瓣鰓綱
25、真瓣鰓目
庫氏硨磲
頭足綱
26、四鰓目
鸚鵡螺
昆蟲綱
27、蛩蠊目 中華蛩蠊
28、鱗翅目
金斑喙鳳蝶
腸鰓綱
29、蛀頭蟲科多鰓孔舌形蟲 黃島長吻蟲
每小時3個物種滅絕
英國生態學和水文學研究中心的傑里米·托馬斯領導的一支科研團隊在最近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發表的英國野生動物調查報告稱,在過去40年中,英國本土的鳥類種類減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種類減少了28%,而本土蝴蝶的種類更是驚人地減少了71%。一直被認為種類和數量眾多,有很強恢復能力的昆蟲也開始面臨滅絕的命運。
科學家們據此推斷,地球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蔣志剛博士也認為,從自然保護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自工業革命開始,地球就已經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
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
把調查到的英國蝴蝶情況推及英國其他昆蟲,及整個地球上的無脊椎動物,那我們顯然正在遭遇一場嚴重的生物多樣性危機。
物種是指個體間能相互交配而產生可育後代的自然群體。已經滅絕的物種是指在過去的50年裡在野外沒有被肯定地發現的物種。「大滅絕不單是一個物種滅絕,而是很多物種在相對比較短的地質歷史時期,即幾十萬年,或者是幾百萬年裡滅絕了。」蔣志剛博士說。
托馬斯說:「昆蟲物種量佔全球物種量的50%以上,因此它們的大規模滅絕對地球生物多樣性來說是個噩耗。」
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上已有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馬、台灣雲豹等物種不復存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表明,目前,世界上還有1/4的哺乳動物、1200多種鳥類以及3萬多種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
前5次滅絕自然而為
自從6億年前多細胞生物在地球上誕生以來,物種大滅絕現象已經發生過5次。
地球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約有85%的物種滅絕。
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發生了第二次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遭到重創。而發生在距今約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的第三次物種大滅絕,是地球史上最大最嚴重的一次,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
第四次發生在1.85億年前,80%的爬行動物滅絕了。第五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也是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統治地球達1.6億年的恐龍滅絕了。
前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主要是由於地質災難和氣候變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種大滅絕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發生在白堊紀末期的那次則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
第6次滅絕人是禍首
現在進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人類成為罪魁禍首。專家認為,人類是否會列入其中也很難說。
蔣志剛博士也不否認,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物種滅絕本是自然規律,比如大熊貓種群目前就處於一種衰退的狀態。但是自從人類出現以後,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地球人口不斷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資料越來越多,人類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對自然的干擾越來越多。如此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農田、水庫……
生物的自然棲息地被人類活動的痕跡割裂得支離破碎。「每一條道路對於動物來說都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就連分布在道路兩邊的蝴蝶種群都產生了隔離,不再像以前那樣飛來飛去進行基因交流。」蔣志剛博士痛心地說:「更不用說藏羚羊、獅子、老虎等這樣的大型動物了。」有科學家估計,如果沒有人類的干擾,在過去的2億年中,平均大約每100年有90種脊椎動物滅絕,平均每27年有一個高等植物滅絕。但是因為人類的干擾,使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倍。
美國杜克大學著名生物學家斯圖亞特·皮姆認為,如果物種以這樣的速度減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種將會滅絕或瀕臨滅絕。
新物種難以產生
現有的物種在不斷走向衰亡,新的物種卻很難產生。
根據化石記錄,每次物種大滅絕之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級類群。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迅速繁衍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但蔣志剛博士認為,生物總是在不斷地進化之中,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生物都是經過漫長年代進化而來的。所以,新物種的產生需要很長時間和大量空間,但是現在到處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環境越來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進化的環境和條件,物種在不斷地自然死亡,卻很難有新的物種產生。
就像虎一樣,如果給它足夠的生存空間,讓它自由地捕獵,它可能還會進化,產生一種類似虎的新物種,但是現在活動的空間有限,它要生存下來都很難了,就不用說進化了。
地球表層,是由動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種和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組成的一個巨大的生物圈,人類也是其中一員。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消失,卻很難像前五次那樣產生新的物種,地球生態系統遠比我們想像的脆弱,當它損害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我們賴以生存的體系崩潰。
如果人類由於自身的行為而造成滅頂之災最終時刻的來臨,人類會成為倖存者嗎?
2050年地球百萬物種滅絕
來自歐洲、澳大利亞、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學家們在對佔地球表面面積20%的全球6個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研究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初步結論: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在未來50年中,地球陸地上四分之一的動物和植物將遭到滅頂之災。他們預計,在2050年地球上將有100萬個物種滅絕。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由於氣候變暖已經是既成事實,因此在將要滅絕的物種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種的滅絕將是不可逆轉的。但是從現在起各國控制全球有害氣體排放量的努力將能夠拯救更多的物種免遭同樣的命運。
高山生物倖存機會大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那些生活在高山地區的生物物種倖存下來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地區的大一些,因為這一地區的物種在全球氣候變暖時,可以向更高也更涼爽的地區轉移。
那些生活在地勢平緩地區的生物,比如在巴西、墨西哥和澳大利亞的生物,它們未來的生存環境將非常脆弱。這些地區的生物要想適應變化了的氣候和環境,只能向千里以外的地區轉移,而這幾乎就是不可能實現的。
鳥類最有希望生存
而鳥類靠著強有力的遷徙能力在理論上是最有希望倖存下來的物種之一。為了找到更適於生存的地區,鳥類可以長途飛行,但是由於森林和其他自然條件的惡化,它們並不一定能夠找到真正適合生存的自然環境。其結果就是只能面對死亡。
上述科學研究小組成員之一的、來自英國利茲大學的生物保護學專家托馬斯教授表示:「當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時,他們都希望能最終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但是,我真的希望我們沒有得出我們已經得出的這一結論。事實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我們得出的結論很可能過低估計了生物物種面臨的殘酷生存環境。」
澳12種蝴蝶要消失
科學家們的另一些驚人的發現是,在澳大利亞被納入研究的24種蝴蝶中,有一半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永遠消失。
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護區內,受保護的60%的生物物種有滅絕的危險。在占巴西總面積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熱帶草原地區,研究顯示,在該地區的163種樹木中將有70%以上的樹種滅絕。其中很多植物是該地區特有的稀有品種。
歐洲受影響最小
歐洲是自然環境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小的地區。該地區的動植物生存幾率要大於世界其大地區的動植物。但即便如此,在氣候變暖的影響下,歐洲地區四分之一的鳥類和11%到17%的植物也將在未來逐漸滅絕。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乾旱地區的動植物受氣候變暖影響最大。一旦氣候有一絲的變化,這些動植物就需要遷移至很遠的地區才能找到適宜生存的新環境。在該地區接受研究的1870種動植物種,三分之一將在未來出現生存危機。
新聞鏈接 科學家提出「性別失衡論」
新華社華盛頓4月21日電 按照科學界流行的看法,恐龍滅絕是外來天體撞擊地球所致。但外來天體撞擊究竟引發了何種後果直接加速了恐龍滅亡,卻眾說紛紜。比如,英國和美國研究人員新提出的一種觀點則認為,外來天體撞擊引發的氣候變冷,有可能造成恐龍後代雄多雌少,恐龍最終因「性別失衡」而走上絕路。
英國利茲大學戴維·米勒教授和同事在新一期美國《生育與不孕》雜志上指出,哺乳動物、鳥類、蛇、絕大多數蜥蜴和一些魚類,其後代性別是受染色體或基因決定的。以哺乳動物為例,後代遺傳了兩個X染色體的為雌性,遺傳了一個X染色體和一個Y染色體的將是雄性。但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一些爬行動物,如鱷魚和烏龜等,它們下的蛋在孵化過程中所處的環境溫度將影響到後代性別。研究人員說,恐龍等一些早已滅絕的物種,後代性別很可能也受孵化時的溫度所決定。
米勒等人認為,距今約6500萬年前外來天體撞擊地球,很可能使大量塵埃進入地球大氣層,全球氣候因此變冷,結果導致恐龍的後代中雄性占據了主導地位。這種性別比例的失衡可能是造成恐龍滅絕的一個重要因素。
研究人員推測,哺乳動物雄性中的Y染色體,可能主要是為了預防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物種滅絕而進化出來的。這種通過遺傳決定性別的機制,可以保障後代中兩性比例的平衡。他們認為,目前全球正在經歷的變暖趨勢,有可能給現存一些靠環境溫度決定後代性別的物種生存構成威脅。
Ⅸ 宇宙中最大的生物體會有多大呢
星雲中的星際塵埃通過不斷聚合形成了最初的天體,天體通過引力吸附凝聚星雲中的塵埃等物質,隨著質量的不斷增加最後點燃了核心處的核聚變反應成為了恆星。恆星形成後,剩下的物質又形成了行星,小行星等各類天體,圍繞在恆星周圍。
天體的形成起源是宇宙大爆炸之後最初的氫等物質,那麼生命的起源必然也跟氫等基本元素有密切的關系,可惜我們還不知道氫等基本元素是如何轉化為最初的簡單生命,而簡單生命又是如何演化為復雜生命。人類研究生命的奧秘,主要是以地球的生物樣本來進行研究。
昆蟲時代滅絕之後又出現了恐龍時代,同樣是巨無霸,人類站在恐龍面前,也只是一個不小點。為什麼同樣的地球,在不同的時代會產生個頭差距如何巨大的不同生物體呢?主要原因還是跟當時的地球生態環境特殊有關,那個時候地球的氧氣含量特別高,氣候濕熱等因素才造就了一大批體型巨大的生物。
由此可見,根據質量來判斷一個生命星球上生物體的大小有時也不一定準確,地球能夠在不同的時代誕生體型差異非常明顯的生物體,那麼宇宙中其它的生命星球上同樣也有可能出現地球這種情況。當然,受行星質量的限制,不管上面的生物體如何巨大還是渺小,它們的個頭都不可能太超出我們的想像。
Ⅹ 誰才是真神
伊斯蘭教的穆罕木德沒有自稱是神,佛教的釋迦兀尼也沒有自稱是神,道教的老子更沒有自稱是神。
伊斯蘭教,又稱回教、清真教、天方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於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蘭(al-Islam)系阿拉伯語音譯,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和平」,又譯作伊斯倆目,指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獨一無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
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歐、北美、澳洲和南美一些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傳播和發展,是上述地區發展最快的宗教。
伊斯蘭教的復興人為穆罕默德,在610年,為了統一內亂的阿拉伯半島,他建立了伊斯蘭教,之後又建立了穆斯林軍隊打下了周邊國家,成為地跨歐、非、亞的大帝國,與之前的古羅馬帝國相似,但是由於是以武力打下的,在10世紀之後就衰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