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東周化學

東周化學

發布時間: 2023-01-06 00:58:37

A. 哪位大神幫我看看,這是什麼,是東周的西周的還是上周的

1這不是周朝的東西,首先周朝青銅器沒有這種型制的碗,這種碗是唐朝才出現的碗。
2而且周朝的青銅器不可能用漢朝的文字,碗的第一張照片文字是漢朝的繆篆【萬壽】兩個字,可能是故意把後兩字無疆做模糊的。
3三國之前是跪著吃飯,用矮案幾承放餐具用這碗吃飯得累死,高案幾是後來出現的!
4西周和東周用的文字都是大篆,而且小件青銅器不鑄文字,只鑄雲紋或如意紋。
而且這個銹斑不是青銅器應有的銹跡。
5綜合以上專業分類史分析這個是假貨,只銘文就露餡了,這個造假的人缺乏古文字的基礎知識,同時也不清楚飲食史。

B. 春秋戰國的化學工藝是什麼

煉鐵,春秋戰國時期,工人們將自然界的鐵礦物放入火堆,千錘萬打,鐵礦物中的碳在火中發生化合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之後鐵的含量會越來越高。

C. 請問製造陶瓷和煉銅的化學簡史

中國是世界上幾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在陶瓷技術與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中國人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製作來體現的,並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徵。

早在歐洲掌握制瓷技術之前一千多年,中國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從我國陶瓷發展史來看,一般是把「陶瓷」這個名詞一分為二,為陶和瓷兩大類。中國傳統陶瓷的發展,經歷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種類繁雜,工藝特殊,所以,對中國傳統陶瓷的分類除考慮技術上的硬性指標外,還需要綜合考慮歷來傳統的習慣分類方法,結合古今科技認識上的變化,才能更為有效地得出歸類結論。

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看,斷定中國原始陶器開始於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問題的。最早的彩陶發源地在黃河流域,龍其以陝西的涇河、渭河以及甘肅東部比較集中。甘肅東部大地灣一期文化,不僅在器形上比較規整,而且繪有簡單的紋飾,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彩陶文化之一。這一時期已出現陶輪技術,制陶術已成為一種專門技術。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於大地灣一期文化,其紋飾也略為復雜,以幾何紋樣為主。在陝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區為中心的廟底溝文化,彩陶花紋則更加富於變化,以弧線和動感強烈的斜線體現變形的動物形象。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魚、鳥、豬以及人類自身都被作為裝飾紋樣。這些紋飾的描繪手法都很生動,布局合理,是原始繪畫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國繪畫史的可靠形象資料。

距今約四千年左右的馬家窯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發展的古羌集團的一個分支。與之相關的另外兩個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馬廠文化,是龍山文化之後的又一個輝煌時期。馬家窯文化類型的陶瓷,表面都經過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勻稱,以黑色單彩加以裝飾。裝飾圖案以滿見長,在缽、盤、碗一類的敞口器物內側,也都繪有圖案。
上古之民,穴居野處,生活中的工作中心都圍繞著漁獵飲食,所以最初迫切的發明需要都釜瓮之類。陶瓷上出現裝飾,說明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大有進步,解決果腹問題以外,尚有餘力,於是人們開始在滿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現。

河西走廊一帶的馬廠類型彩陶,器形一般較小,有的器皿上留有穿系小孔,便於攜帶反映出這一地區半農半牧的經濟狀況。而在半山彩陶瓷上則出現了播撒種子的人形圖案,說明農業的發展和人們創造力的進步。

在原始社會,文字尚未完善成熟。圖案形象直觀性強,在當時具有標志性、裝飾性等性能,所以對彩陶圖案的研究也會給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證。中國自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在原始時期,氏族部落更為繁雜,在特定的生產條件下形成了獨特的審美需求的文化特徵,它們各自有著代表氏族文化的標志性形象,也產生著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而隨著氏族文化盛衰變化,陶器裝飾也出現了不同的內容的形式。

縱觀中國彩陶的技術與藝術,歷時四千八年。其實它的上限年代還是個難以考據的迷,隨考古發掘工八的不斷進行,可能還會出現不同的新認識。就目前現有的資料而言,可以說原始陶器不僅是我國古代藝術的瑰寶,它在世界文化藝術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史上無比輝煌的一章。

大約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農業生產的發展不斷進步,私有制開始出現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會形式已不能適應新的要求。當時長期定居在中原一帶的夏部族,通過聯合其他部族形成了由夏王朝統治的奴隸制國家。這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地下考古發堀實物可以印證,在商代之前而存在的夏代是一個歷史史實而非傳說。加之後來的商代、西周和東周(包括春秋、戰國),被統治為「夏、商、周時代」,其間約二千年左右。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由原始氏族部落發展為奴隸社會,也成為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變革的轉型時期。其時,各種手工業漸進漸繁,開始有分工制度,制陶業已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而且是諸工種中最重要的一種。

夏、商、周三代的陶瓷品種,大致可分為灰陶、白陶、印紋陶、紅陶、原始陶等。其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有素麵,也人施以簡單的繩紋或籃紋,或者彩繪各種復雜圖案的;還有在製作胎體過程中用拍、印、刻、堆、劃等手法留取肌理效果。這一時期的器體造型功能依然以飲食器皿為主,有豆、鼎、釜、鬲、觚、斝等等。白陶在新石器晚期就已出現,這一時期又有了進一步發展。白陶所使用的原材料為瓷土,質地較細密,燒成溫度也比其他陶器品種要高。其造型與裝飾直接受到同時期青銅禮器的影響,藝術價值不在青銅器之下。

通過長期燒造白陶和印紋硬陶的實踐,不斷改進才原材料的選擇與加工,至少於商代中期出現了原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興盛起來。胎質燒結程度提高和器表施釉,使原始瓷器不吸水而且更加美觀。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坯體上拍制幾何圖案,釉色多呈現青綠、青黃色。

夏代人們的活動區域主要在中原一帶,據考古發現可斷定在河南豫西與山西晉南地區。商代的統治范圍有所擴大,因此,在陶瓷工藝上也大量融合了中原以外地區的特徵,制陶業從其它農業分工中獨立出來。西周在北至北京、南至廣東、東抵海濱、西達陝、甘的廣大地區,原始瓷器蓬勃發展起來。春秋戰國時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了大量公、私制陶作坊,其產品上多留有文字銘記,據推測可能與製造者或使用者有關,另外,這一時期的大量彩繪陶深受同時期漆器的影響。

夏、商、周時代的燒窯技術也有所改進,饅頭窯的出現更加改善了窯內的燒成氣氛,對提高陶器質量有利。窯爐容積增大,窯室底部可達1.8米;根據不同產品,燒成溫度也有所提高。進入西周以後,窯爐頂部出現了煙囪,這對陶瓷燒造技術的改良有著重大意義。這個創舉,使燃料的燃燒更加充分,熱力更有效利用,還可調節空氣和火焰的流速,使火焰性質得以控制,燒成溫度可達1200oC。所以說,窯爐的改進,是這一時期出現原始瓷器的重要原因。

秦贏政13歲繼王位,後兼並六國,一統天下,始稱皇帝。將以往各藩王制度廢棄,分天下為郡縣,但至二世胡亥,各處大亂,劉邦起事,破秦滅楚,立國為漢。

秦始皇於即位之初便傾天下之力大興土木,建造大規模的阿旁宮和陵園。所以,磚、瓦等建材和宮殿內所需陶瓷器皿大量燒造。1974年在秦始皇陵東側出土的大量與真人等大的陶制兵馬俑,就是秦始皇陵墓陪葬品的一部分。從已發掘的三個俑坑情況可以看出當時的燒陶水平,數量巨大,僅僅挖出一個角落,就有千萬之巨;製作精湛,神態各異,造型生動;工藝成熟,如此巨大的作品,幾乎沒有變形、開裂的問題,原材料使用當地泥土,凝結性、可塑性強。這一時期的窯爐建設,為適應大量燒制建築用陶和象兵馬俑那樣的大型物件,使窯室規模增大,普遍增加了一至三倍。窯爐所設煙囪多已移到後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窯床前高後底(約為7度坡度)的特殊設計,是一項創造性改革,使窯室內溫度不均的問題得以改善。

漢代是中國陶瓷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廣泛施釉,有學者認為是受羅馬及歐洲人製造琉璃技術的影響,國為當時的人們與上述地區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

漢代人重視墓葬,成為習俗,殉葬品力求豐富而精細,被稱為「明器」,它與祭器之別在於它是專門供死者在陰間所用而非為生者用具。陪葬品中除少量石質品、金屬製品、木質漆器以外,被大量使用的為陶製品,因為這種材質可歷千年而不腐敗。除飲食所用的器皿外,大量摹擬生活場景,加以縮微,如陶制的樓閣、倉房、灶台、獸圈、車馬、井台、奴僕等等,營造虛幻環境供死者享用。明器當中的壺、尊、盆、罐之類器皿,一般都在素坯之外敷設一層粉彩,並不與胎體相融,稍摩擦便脫落;小型生活場景模型,外表都施加綠色低溫鉛釉,這種鉛釉有毒性已被當時人們所知曉,所以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並不使用。對陵墓的重

D. 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大顯學是什麼(急)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有「四大顯學」:墨家、道家、儒家、法家。

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主要哲學派別之一,與孔子(儒家)、老子(道家)為代表的三大漢族哲學體系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巨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主張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重視文化傳承(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

道家是中國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代表人物有伏羲、女媧、神農、黃帝、伊尹、許由、巢父、老子、列子、莊子、慎到、楊朱、王詡等。道家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無所不容,不所不包,和諧統一等,據此提出無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剛等政治、軍事策略,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哲學、邏輯、宗教、天體科學、生命科學、文學語言、醫學、生理學、心理學、化學、生物學、醫葯學、物理學、氣象學、環境學,天文學、地理學、社會學、倫理學、宗教學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道教則是我國的宗教之一,東漢是形成,到南北朝是興盛起來,道教徒尊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尊老子為祖教,尊稱其為"太上老君」。

儒家,《說文解字》:「儒,柔也,術士之稱。」術士,事從占卜、詛咒、祈雨、降神的巫祝。漢代之後特指信奉孔子學說的學派。其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理關系。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 《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其思想源頭可上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春秋、戰國亦稱之為刑名、刑名之學,經過管仲、士匄、子產、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戰國末韓非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圍涉及法律、經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涉及社會改革、法學、經濟學、金融、貨幣、國際貿易、行政管理、組織理論及運籌學等。

E. 中國化學史的詳情

公元前100年中國發明造紙術。公元105年東漢蔡倫總結並推廣了紙技術,而歐洲人還在用羊皮抄書呢!
公元700-800年唐朝孫思邈在《伏硫磺法》中歸早記載了黑火葯的三組分(硝酸鉀、硫磺和木炭)。火葯於13 世紀傳入阿拉伯,14世紀才傳入歐洲。
公元前200-後400年中國煉丹術興起。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和葛洪的《抱撲子》記錄了汞、鉛、金、硫等元素和數十葯物的性狀與配製。公元750年中國煉丹太傳入阿拉伯。 公元800年唐朝茅華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氧氣的人。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最早發現氧氣的人世界紀錄就是唐朝茅華,他比英國的普利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氧氣約早1000年。
我國是「纖維之王」…蠶絲的故鄉。公元前2000年 中國已經養蠶。公元200年養蠶技術傳入日本。
公元前600年中國已掌握冶鐵技術,比歐洲早1900多年。公元前200年,中國煉出了球墨鑄鐵,比英美領先2000年。
1000多年前中國就能煉鋅,早於歐洲400年。
公元前2000年中國已會熔鑄紅銅 。公元前1700年中國已開始冶鑄青銅。公元900多年我國的膽水浸銅 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濕法冶金技術(置換法)。
1700多年前,中國已能煉鉛及銅鉛合金。
公元前8000-6000年中國已製造陶器。公元200年中國比較成熟地掌握了制瓷技術 。
3000多年前我國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漆料和製作漆器的國家,約有7000年歷史。
公元前4000-3000年中國已會釀造酒。公元前1000年我國已掌握制曲技術,比歐洲的「澱粉發酵法」製造酒精早2000多年。
3000多年前,我們祖先發現石油。古書載「澤中有火」即指地下流出石油溢到水面而燃燒。宋朝沈括 所著《夢溪筆談》第一次記載石油的用途,並預言:「此物必大行於世」。 世界上最早開發和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的四川省邛和陝西省鴻門兩地。
我國祖先很早冰肝使用木炭和石炭(又叫黑炭,即煤),而歐洲人16世紀才開始利用煤。
1939年,中國化工專家侯德榜提出「聯合制鹼法」,1939年侯德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純鹼工業專著《制鹼》。
1965年,我國在世界 上第一個用人工的方法合成活性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由於署名原因,諾貝爾化學獎與國人擦肩而過)
七十年代,中國獨創無氰電鍍新工藝取代有毒的氰法電鍍,是世界電鍍史上的創舉。
1977年我國在山東發現了迄今為止的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石…常林鑽石。
全世界海鹽產量5000萬噸,其中我國生產1300多萬噸,居世界第一。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就採用海水煮鹽了,是世界上制 鹽最早的國家。
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種有用礦,我國都有。是世界上冶煉礦產最早的國家。 據目前的考古資料,中國的陶器製作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已有一萬多年歷史。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先後在江西省萬年縣仙人洞、廣西桂林甑皮岩、柳州大龍潭鯉魚嘴、桂林廟岩、湖南道縣玉蟾岩、河北徐水南庄頭、陽原余家溝等多處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早期陶器。這些陶器以鐵質易熔粘土為材料,多混有石英砂和其他碎末。坯體為手工捏制,胎壁較厚但不均勻,燒制溫度低,質地松軟,色澤多為褐色,深淺不勻。[1]最早的陶器可能是將陶坯曬干後直接用篝火燒制,極易破碎,故而很難見到遺存下來的完整陶器。這種露天燒制的方法,直到很晚的歷史時期仍被中國東北和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沿用。
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慢慢掌握了使用陶窯來燒制陶器的技術。早期的陶窯一般是選擇坡地挖成,窯室位於火塘之上,中間以火道、火眼連接。火膛中的火焰經火道、火眼進入,由下向上流動,最後從窯頂排除。由於對進入窯室的空氣缺乏控制,氧氣往往過量,因而陶胎中的鐵會被氧化為Fe2O3,製成的陶器呈紅色。紅陶是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仰韶文化的代表。[3]彩陶是一種帶彩色紋飾的陶器,最早在前仰韶文化的白家文化和北首嶺早期文化(距今7800-7100年)中發現。紋飾的類別有對稱的幾何圖形和象形圖案兩種,其中魚紋是半坡類型的標志。[4]彩陶的大致製作過程為:挑選可塑性高的粘土,剔除雜質,加水製成較細的泥料。用慢輪拉坯方法修正外形,烘乾後塗以天然顏料,最後以950℃左右的溫度燒成。彩繪的顏料有黑色、紅色、白色等等,其中黑色顏料主要以鐵錳礦粉製成,使用較多。長江中游地區的屈家嶺文化的薄殼彩陶則以煙熏的方式加上彩繪。[5]
隨著陶窯的發展,人們發明了各種封閉窯頂的辦法。其中一種是在封閉出氣孔後向內噴水,因此燒制後期窯室內氧氣減少,陶胎中的部分氧化鐵被還原為四氧化三鐵和氧化亞鐵,陶器呈現灰色。若火膛柴草過量,則游離的炭黑會均勻滲入陶胎,製成的陶器呈黑色。[3]黑陶最早出現於河姆渡文化晚期[6],但大量的黑陶出自龍山文化時期。龍山黑陶含鐵量較高,坯體中存在很多石英等殘片和大量氣孔,強度較之前的陶器有質的提升。其大致的製作過程是:精心篩選原料、快輪成型後打磨坯體外表,最後採用溫度1000℃左右的豎穴窯燒成。[7]龍山黑陶中有一種陶胎像蛋殼一樣薄(最薄處僅0.1-0.2mm)、重量極輕、漆黑黝亮、做工精緻的品種,稱為蛋殼陶,常帶有著鼻、耳、蓋、流足、扣首等豐富飾物。只有保證泥料極細、滲碳工藝純熟,才能燒制好這種陶器。[8]
羅家角文化遺址、大溪文化遺址、仰韶文化晚期遺址中出土過一種表裡、胎質均為白色的陶器,稱為白陶。到了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白陶的燒造已較為普遍。白陶的Fe2O3含量偏低,Al2O3含量則較高,故而燒制後呈白色。早期的白陶是以輝石、角閃石、綠泥石或滑石的風化產物構成,而後來則轉而使用高嶺土和高鋁黏土。
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流域出現了印紋硬陶。商代的硬陶多見於今天的浙江、江西,器物內壁多有墊窩痕跡,西周的硬陶則多見於長江流域,而到了春秋時期,硬陶在吳越地區依然流行。硬陶所用的粘土有精製的瓷石類粘土、紫金土、海濱沉積土等,質地較純、氧化鐵含量較低,燒成溫度在ll00℃左右,有的陶片樣本燒成溫度甚至高達1280℃。
1993年,上海的馬橋遺址(約距今3900年一距今3500年)中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高溫釉陶瓷,其燒制溫度為1150℃-1180℃。商周時期遺址和墓葬更大量出土了原始瓷器。這些原始瓷胎體堅硬,胎質比硬陶細膩,胎色為灰白、青灰、黃白或灰褐色,釉層稀薄,薄厚不勻,釉色為淡綠色、灰綠色、黃綠色或灰褐色。原始瓷的燒制溫度約1200℃,胎質取材於南方的瓷土,釉則採用石灰釉,燒成後基本不吸水。[10]不過,原始瓷畢竟沒能完全脫離陶器范疇,有的原始瓷原料中混有大量石英砂顆粒,施釉的均勻程度較差。瓷胎中含有莫來石晶體,亦含有一定量的玻璃相和氣孔。
低溫鉛釉陶最初出現於漢代,它是在700-900℃的溫度下燒成,釉中加入鉛是為了降低釉的熔點。這種陶器胎質燃燒並不充分,比較容易滲水。當時人們已認識到鉛的毒性,故避免將低溫釉器皿用於飲食。[12]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民間燒制的彩色鉛釉陶——唐三彩。它用粘土作胎,先經1100℃左右的高溫素燒,然後用銅、鐵、鈷、錳等元素的礦物和鉛的氧化物所製成的著色劑上色,再經900℃左右的溫度燒制而成。目前發現的大規模唐三彩窯址集中在陝西西安和河南洛陽。由於有CuO、CoO、Fe2O3、SiO2等成分,故而成品呈現綠、藍、黃、白等釉色。
宋代時,紫砂陶開始展露頭角,它與普通陶器的區別是Fe2O3含量較高。其原料紫砂土主要是粘土,亦含有石英、鐵質礦物等成分。經過破碎、細磨、陳腐幾道前期工藝,紫砂土中的鐵質形成含鐵膠體或高塑性陶泥。成型、乾燥之後,經1100℃左右的溫度燒制,生成莫來石、尖晶石、堇青石、高溫石英等物質,得到成品。 原始瓷器的燒造技術有了極大的提高,發展處了真正的瓷器——青瓷。青瓷右釉面光澤。釉胎結合牢固,燒制溫度為1260-1310℃。[15]最早的青瓷集中在南方地區,約在北朝時期才傳至北方。北方的青瓷Al2O3、SiO2、Fe2O3含量較低,釉色均勻程度較差。[16]
隨著制瓷水平的提高,胎釉中的含鐵量逐漸為人所控制,白瓷應運而生。早期的白瓷有時會出現釉色泛青的現象,在北方發展較快。
本草和煉丹術
遠古至漢代
「本草」一詞最早出現於漢初,是我國古代中葯學的統稱。商代以前,先民往往把疾病歸於神譴或惡鬼附體。而到了周代,醫葯有了一定發展,逐漸發現了一些有醫療保健作用的食物。東周時期的《山海經》就記載了124中葯材,包括動物葯66種、植物葯51種、礦物葯2種、水土類2中,未詳3種。但那時仍是巫醫不分,醫葯只是運用法術的一種附屬。 魏晉時期,道教活動進一步發展,煉丹術逐漸成熟。東晉葛洪所撰《抱朴子·內篇》對靠自我修煉和服食金丹的兩種養生方法做了述評,其中《金丹》、《仙葯》、《黃白》三篇尤其為世人所重。其中提到一種「九轉神丹」,以赤鹽(含氧化汞)、艮雪(氯化汞和氯化亞汞)、玄白(醋酸鉛)為原料,反復精煉之後得到「還丹」(成分可能為氧化汞)。[25]《黃白》還公開了一些他收集到的黃白術方,強調製作金銀是延年而非致富的手段。[26]

熱點內容
服裝表演教師招聘 發布:2025-01-09 22:36:12 瀏覽:152
商鞅變法教學設計 發布:2025-01-09 21:46:26 瀏覽:607
蝶泳視頻教學欣賞 發布:2025-01-09 21:45:21 瀏覽:344
教學課件網 發布:2025-01-09 20:56:13 瀏覽:583
雙十家訪 發布:2025-01-09 19:49:51 瀏覽:681
月子中心要多少錢 發布:2025-01-09 19:32:50 瀏覽:842
天體演化學 發布:2025-01-09 18:53:36 瀏覽:140
教師包臀裙系列 發布:2025-01-09 15:33:32 瀏覽:220
浮躁的近義詞是什麼 發布:2025-01-09 15:18:56 瀏覽:274
方法英語單詞 發布:2025-01-09 14:57:32 瀏覽: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