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鄖陽歷史

鄖陽歷史

發布時間: 2023-02-23 07:01:55

Ⅰ 十堰的歷史什麼

十堰有著悠久的歷史,東臨「三國」名城襄陽、南望神農架、西依大巴山、北屏秦嶺,漢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境。現在的城區於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築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升格為省轄市。1994年10月,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級市)。
十堰是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20世紀八十年代末,國家考古學者在鄖縣青曲的曲遠河學堂梁子上發掘出了古人類顱骨化石,被國際古人類學者認定為直立人,並命名為「鄖陽人」,距今100多萬年,證明十堰地域為古人類的起源地。

夏朝十堰地域分屬梁州和豫州。今鄖縣、鄖西縣、房縣、竹山縣、竹溪縣等地域屬梁州,丹江口屬豫州。商朝十堰是古代方國的領地,先後有庸、彭、微等封國和部落方國在此生存。庸國中心在今竹山上庸北壩地區,彭國中心在今房縣地域,微國中心在今張灣黃龍附近。
西周十堰仍為古方國並存地,有庸、微、麇、鍚、絞、均等國。庸國占竹山及陝西安康地區,微國在張灣黃龍,鍚國和麇國先後在鄖縣五峰鄉一帶,絞國中心在丹江口習家店鎮,均國在丹江下游的丹江口與河南淅川的交界處。
春秋時期公元前611年前後,楚國北略,滅庸、麇後,在庸地設漢中郡,在庸都設上庸縣,十堰地域屬楚,楚與秦在此域設有上庸六縣。楚於公元前611年前後滅庸、麇後,十堰地域屬楚,有上庸六縣。按後承前制的建置規律,從西漢建置中可考楚之「上庸六縣」除有上庸縣外,還有房陵、鍚、武陵、長利、武當五縣。
戰國時期十堰初屬楚國之上庸六縣(上庸、房陵、鍚、長利、武當、武陵)。公元前312年秦張儀取上庸後,十堰屬秦。公元前304年,秦昭王將上庸地還於楚。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死於秦後,十堰終屬秦。
秦朝統一全國後實行郡縣制。十堰分屬漢中郡和南陽郡。十堰地區有房陵縣(今房縣),鍚縣(今鄖縣五峰),武陵縣(今竹溪縣),上庸縣(今竹山上庸),長利縣(今鄖西觀音)屬漢中郡。長利縣(今鄖縣西北),武當縣(今丹江口市)屬南陽郡。
西漢武帝劃分全國為十三刺史部州,置刺史。十堰分屬益州刺史部漢中郡和荊州刺史部之南陽郡管轄。益州刺史部漢中郡轄十二縣,十堰地域有房陵、鍚縣、武陵、上庸、長利屬之。長利縣有鄖關。荊州刺史部南陽郡轄三十六縣,十堰地域有武當縣屬焉。
東漢承西漢建制。東漢長利縣並入鍚縣、武陵縣並入上庸縣。東漢末年,十堰境有上庸郡、新城郡,以及上庸郡之上庸縣、武陵縣,新城郡之房陵縣,西城郡之鍚縣,南陽郡之武當縣。
三國時期,十堰地域屬曹魏之荊州,境域有兩郡八縣。即上庸郡、新城郡、上庸縣、北巫縣、武陵縣、建始縣、房陵縣、昌魏縣、鍚縣、武當縣。兩晉時期,本區域建置有二郡十一縣:即上庸郡、新城郡和上庸縣、安富縣、北巫縣、武陵縣、微陽縣、鍚縣、鄖鄉縣、長利縣、房陵縣、昌魏縣、武當縣。南北朝時期,十堰地區分屬各朝州郡管轄。本域北方諸縣(除北周外)大致是南北朝分界地。(北周轄全境)
隋朝建置為州、縣二級制。煬帝時廢州為郡,以郡統縣。十堰地域分屬西城、房陵、上洛和淅陽四郡。境內有房陵郡和豐利縣,光遷縣,永清縣,竹山縣,上庸縣,上津縣,安福縣,鄖鄉縣,武當縣。武當縣於隋文帝開皇初改為均州,煬帝大業初廢州為縣。
唐朝貞觀年間劃分全國為十道,十堰為山南道所轄。開元時期將全國劃分為十五道,十堰地區分屬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唐地方為州、縣二級制。十堰地區分屬山南道之房州、均州、商州所轄。境內有房州、均州和房陵、永清、竹山、上庸、武當、鄖鄉、豐利、上津和武陵、安福、堵河。五代十國時期,十堰地區建置基本上承唐代,十堰有房州、均州領房陵、竹山、上庸、永清,鄖鄉、武當諸縣,上津縣仍為商州所轄。
北宋將全國劃分為十五路,南宋劃分為十六路。宋行政區劃分路、州、縣三級制。十堰分屬京西路南路和陝西路永興軍路。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實行省、府、州、縣四級行政建制。十堰分屬河南江北等處行省和陝西行省管轄。十堰地區建置州縣有均州、房州和武當縣、鄖縣(鄖縣之名始此)、房陵縣、竹山縣,上津縣。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十堰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襄陽府所轄。十堰地域有均州、武當縣、鄖縣、房縣、竹山縣、上津縣。弘治十一年(1498年)割房縣脩文、宜陽等鄉置保康縣。成化十二年後鄖陽府轄鄖縣、房縣、竹山縣、鄖西縣、上津縣、竹溪縣,弘治十一年後增保康縣。鄖陽府隸湖廣下荊南道(初治襄陽,後移鄖陽)。明洪武年間,廢武當縣入均州,成化十二年後,均州仍屬襄陽府,此後州無領縣。成化十二年以後,鄖陽府和襄陽府及諸縣統屬鄖陽撫治管轄。
鄖陽撫治於成化十二年(1476年)底由第一任巡撫左副都御史原傑建鎮,總鎮治所設鄖縣,並在此設有湖廣行都指揮使司、下荊南道。撫治轄河南南陽府各州縣,湖廣安陸府(後為承天府,治今鍾祥市)、荊門州、沔陽州、鄖陽府、荊州府各州縣,陝西漢中府各州縣,以及陝西西安府之商州各縣,四川夔州府各縣。所轄共八府、九道、九州、六十四縣。鄖陽撫治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建立,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裁汰。經歷兩朝共205年,先後有120位朝廷重臣在撫治任職。撫治於明萬曆十八年修纂有《鄖台志》,今存。
清朝改明湖廣為湖北、湖南兩省。十堰地區仍為鄖陽府,屬湖北承宣布政使司所轄。鄖陽府轄鄖縣、房縣、竹山縣、竹溪縣、保康縣、鄖西縣六縣。明之上津縣省入鄖西縣。均州屬襄陽府管轄。

Ⅱ 鄖陽區的歷史沿革

原鄖縣和十堰建制古來一體,之間的行政關系變革,歷經了十堰隸屬鄖縣(公元1476年—1967年)、十堰從鄖縣分離(1967年—1994年)、十堰管轄鄖縣(1994年至今)等三個階段,期間不論隸屬關系如何變遷,原鄖縣與十堰源遠流長的地緣歸屬、業緣關系和血緣紐帶不曾割裂。
鄖本鄉名,置關於鄉,曰「鄖關」。鄖縣以漢水「長利」有「鄖關」而得名。
鄖縣在夏時,為豫州之西域。
商時,武王伐紂,聯合庸、盧、濮、蜀、羌、髦、微、彭等方諸國。鄖縣西南境內有渚河,古稱「庸水」,屬庸國轄地。
西周時期為周的疆域。春秋時,楚子伐麇,至於錫穴(今五峰轄地),故為麇國故地。後楚師滅麇國、絞國,鄖縣境地遂屬於秦。
秦統一六國後,隸益州漢中郡。漢因秦制,錫屬益州漢中郡,於鄖縣境地置長利縣。
西漢長利有「鄖關」,與錫並屬漢中郡。東漢建武六年(30年),長利並入錫縣,仍屬漢中郡。
三國時,鄖縣屬魏興郡。魏在錫立堵陽縣(今縣西25公里處韓家洲)。晉太康四年(283年)析錫縣復漢長利縣。太康五年(284年),改長利縣為鄖鄉縣,屬魏興郡,縣境內魏興郡的鄖鄉縣屬地,隸荊州。
南朝,鄖鄉縣屬梁州魏興郡。齊時,分魏興郡,東境屬上庸,郡北境置齊興郡,又分鄖鄉縣置齊興縣,為齊興郡治,領六縣,在縣境為齊興、鄖鄉二縣,屬梁州。梁太清元年(547年),於梁州齊興郡置興州,改齊興郡為南始平郡,後復改為齊興。興州所領在縣境為齊興郡的鄖鄉、齊興二縣。為廣福郡所領廣福縣。廣福當分齊興置,而鄖鄉為興州及齊興郡治所。又置鄖州,所領郡縣無考。西魏改梁興州為豐州。
隋廢廣福郡,改廣福縣為安福縣,與鄖鄉縣同屬豫州淅陽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南豐州,領鄖鄉、安福、堵陽三縣。堵陽當分鄖鄉置(在今鄖縣內),又分鄖鄉縣置長利縣(在今鄖西縣境)。武德八年(625年)廢南豐州,以鄖鄉、堵陽、安福屬均州。唐貞觀二年(628年),省堵陽、安福二縣入鄖鄉,並省長利入鄖鄉,廢均州,以鄖鄉縣屬淅州。貞觀八年(634年),廢淅州復置均州。鄖鄉縣屬均州。唐天寶元年(742年),改均州為武當郡。唐乾元年(758年)復為均州,隸山南東道。
宋時,鄖鄉縣仍屬均州武當郡,隸京西南路。宋末省上津縣入鄖鄉縣。
至元十四年(1277年),鄖鄉縣改鄖縣,屬均州。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復置上津縣。成化十二年(1476年),於鄖陽城置鄖陽府,又分鄖縣南門保置鄖西縣(即唐時長利縣故地)。於是,鄖縣疆域與其他5縣合為鄖陽府治,屬湖廣布政使司。
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廣布政使司為湖北布政使司等,鄖縣屬湖北布政使司,直至清朝滅亡。
民國時期,鄖縣先後隸屬湖北省襄陽道鄖陽府、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23年(1934年),改屬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6年(1947年)12月30日,鄖縣城解放,時屬豫陝鄂第四專署(兩鄖專署)。
1950年3月,劃歸湖北省建制,隸屬湖北省鄖陽專員公署。1952年12月,鄖陽、襄陽專署合並,鄖縣改屬襄陽專署所轄。1965年6月,國務院批准恢復鄖陽地區行政公署建制,鄖縣復歸鄖陽專署。1994年9月29日,國務院批准鄖陽地區行政公署與湖北省十堰市合並,實行市縣體制。鄖縣隸屬十堰市所轄。
2014年9月9日,國務院以國函[2014]118號文件正式批復撤銷鄖縣,設立十堰市鄖陽區。
2014年12月17日,十堰市鄖陽區正式掛牌成立。鄖縣改區後,十堰實現由「山城」向「山水城」的跨越,十堰城市版圖面積將增加到5056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增加到120萬人。

熱點內容
教學課件網 發布:2025-01-09 20:56:13 瀏覽:583
雙十家訪 發布:2025-01-09 19:49:51 瀏覽:681
月子中心要多少錢 發布:2025-01-09 19:32:50 瀏覽:842
天體演化學 發布:2025-01-09 18:53:36 瀏覽:140
教師包臀裙系列 發布:2025-01-09 15:33:32 瀏覽:220
浮躁的近義詞是什麼 發布:2025-01-09 15:18:56 瀏覽:274
方法英語單詞 發布:2025-01-09 14:57:32 瀏覽:514
網上教學招聘 發布:2025-01-09 14:40:08 瀏覽:164
畫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1-09 13:29:46 瀏覽:224
焊接怎麼焊接 發布:2025-01-09 12:12:03 瀏覽: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