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唯物主義包括

歷史唯物主義包括

發布時間: 2023-03-01 01:56:49

歷史唯物主義包括哪些內容

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其與歷史唯心主義相對。

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解釋歷史事件發生的觀點:「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

與階級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和訴求是階級沖突的主要著力點。馬克思的歷史觀點交叉了社會學研究與歷史研究,從階級入手分析歷史事件產生的原因。

(1)歷史唯物主義包括擴展閱讀: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總結了無產階級斗爭的歷史經驗和自然科學的新成果,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特別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產生是哲學上的偉大變革。

它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用唯物主義觀察社會歷史,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實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一。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在同機會主義的斗爭中,在總結新的歷史經驗和概括自然科學最新成就的基礎上,全面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推向新的階段。列寧逝世後,斯大林繼承了列寧的事業,在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哲學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毛澤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毛澤東的哲學著作和其他許多包含著豐富哲學思想的著作,從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中,深刻地論述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增添了新的內容。

❷ 歷史唯物主義包括哪些內容

歷史唯物主義,也叫唯物史觀,是馬克斯、恩格斯所創立的關於人類社會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等內容,具體而言:
一、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這部分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基礎」,一個「本質」,三個「結構」。即社會的物質基礎、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以及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觀念結構。
(一)社會存在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社會生產實踐是最基本的物質實踐活動,是人類歷史的起點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社會歷史歸根到底是物質生產的歷史,是生產方式更替的歷史。
(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本質。社會發展的動力只能形成於人的實踐之中。生產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三)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觀念結構。
社會經濟結構是指同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生產關系的總和又稱作經濟基礎。
政治結構是指社會的政治上層建築及其構成要素。所謂政治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經濟基礎(即經濟結構)之上的政治法律設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關聯的方式,包括由政黨、政權機關、軍隊、警察、法庭和監獄等實體因素,以及政治的組織形式、立法、司法、憲法等規章與准則構成的系統。在社會的政治結構中,國家政權是核心。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政治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關系就是政治與經濟的關系。經濟是根源,政治屬於上層建築,它反映並服務於經濟基礎。經濟決定政治,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集中體現經濟的要求,經濟的發展依賴政治的保證。
社會觀念結構是社會意識形態的有機整體,它可分為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藝術、哲學等不同形式。意識形態根源於社會存在,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但一經產生,便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特殊的功能。
二、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這部分內容包括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社會發展動力體系」和「歷史創造者」的活動。
(一)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闡述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其基本內容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互作用構成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構成的社會的基本規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和變化發展,上層建築反映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構成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規律。
(二)「社會發展動力體系」的基本觀點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以及科技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三)「歷史的創造者」
圍繞著歷史主體的作用闡述了社會發展和人的活動的關系,歷史的參與者和創造者的關系以及人民群眾與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基本觀點有:人們創造著歷史,又受到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制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同時,充分肯定了個人特別是傑出人物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創造,它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和唯物史觀。
三、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
這部分內容有「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人的屬性、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問題」、「人的自由及其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以及關於共產主義的理論問題的闡述」等。

❸ 歷史唯物主義包括哪些內容

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稱唯物史觀,是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其與歷史唯心主義相對。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解釋歷史事件發生的觀點:「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 與階級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和訴求是階級沖突的主要著力點。馬克思的歷史觀點交叉了社會學研究與歷史研究,從階級入手分析歷史事件產生的原因。

熱點內容
雙十家訪 發布:2025-01-09 19:49:51 瀏覽:681
月子中心要多少錢 發布:2025-01-09 19:32:50 瀏覽:842
天體演化學 發布:2025-01-09 18:53:36 瀏覽:140
教師包臀裙系列 發布:2025-01-09 15:33:32 瀏覽:220
浮躁的近義詞是什麼 發布:2025-01-09 15:18:56 瀏覽:274
方法英語單詞 發布:2025-01-09 14:57:32 瀏覽:514
網上教學招聘 發布:2025-01-09 14:40:08 瀏覽:164
畫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1-09 13:29:46 瀏覽:224
焊接怎麼焊接 發布:2025-01-09 12:12:03 瀏覽:783
滬江教育上市 發布:2025-01-09 11:05:30 瀏覽: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