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辛亥革命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 2020-11-18 17:03:16

Ⅰ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什麼從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兩方面說明

積極意義:①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②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勢力。③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發展。④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⑤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消極意義:①反封建不徹底。②辛亥革命存在狹隘的民族主義,它推翻的是滿族人統治的君主專制,而不是封建主義制度。③未能深入發動群眾,未明確提出反帝要求。

(1)辛亥革命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Ⅱ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1. 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寶座,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階級的皇權專制制度,是歷史的進步。掀倒皇帝寶座,動搖了中國人對兩千年來似乎千古不變的皇權統治的崇拜。

2. 辛亥革命是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以共和民主取代皇權帝制,是中國歷史了不起的轉折和成就,它所帶來的思想解放是歷史空前的。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的新局面,兩千多年的皇權觀一夕傾覆,當然是巨大的思想解放!

3. 辛亥革命為20世紀中國的歷史性進步打開了閘門。20世紀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之所以能夠發生,是由辛亥革命拉開的序幕、開啟的閘門。

4.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2)辛亥革命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簡介:

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該年以干支計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

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政黨同盟會及其領袖孫中山。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的誕生:

「辛亥革命」一詞從誕生之日起,其含義就不斷演變。而辛亥革命紀念之中該詞的運用最為密集,各方對其表達尤為充分,遂為研究者提供了絕佳的視角來探討其詞義的流變及其背後的深層原因。

較早見諸記載的「辛亥革命」一詞,出自署名為渤海壽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記》。此書出版於1912年6月,收錄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間的各報章事關革命的報道。同年,以「辛亥革命」為書名的,還有署名草莽餘生編輯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錄》(見右上圖),張紹曾為該書作序,指出草莽餘生為廖少游。

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間奔走南北議和,閱歷廣泛,「特就昔日所歷之境,所與之役,與夫見聞……抄集成冊。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時間換算成公歷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時限與《辛亥革命始末記》基本相合。上述兩書所載事實,都發生於農歷辛亥年,稱之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國初年,辛亥革命一詞使用並不廣泛,稱呼辛亥年武昌起義至清帝退位這段史事的詞彙,名目繁多。民初的報章,如《申報》、《大公報》以及政府公報中,「武昌首義」、「共和成立」、「民國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詞連篇累牘,而「辛亥革命」極為罕見。即便是孫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時所用名詞也沒有一定之規。

就任臨時大總統期間,以孫中山名義發布的公文中,有「武漢首義」、「民國締造」、「民國光復」、「革命」等說法。1917年孫中山在汕頭各界歡迎會上,追述革命歷程,稱「一次革命,起於武昌,為推翻滿清之專制。二次革命,則在南京,為袁世凱暗殺宋教仁而起。」不見直書「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說至今仍然沿用。

Ⅲ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影響是什麼

一、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二、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這一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Ⅳ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失敗原因是什麼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1、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君主專制。

2、沖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清朝的滅亡使帝國主義失去了一個奴役和統治中國人民的工具。

3、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觀念深入人心,再有人若當皇帝,註定是失敗的。

4、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台,進行救國救民道路的探索。

5、使中國人民進一步思想解放,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民族危機促進了人們的覺醒,為進一步斗爭奠定了基礎,開辟了道路。

6、改變了社會風俗和文化習慣,使人們風俗習慣向現代接軌。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

1、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導致了革命的不徹底性。

2、資產階級力量弱小,資產階級革命脫離了人民群眾,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3、沒有有效的指導革命的綱領理論,沒有建立堅強團結的革命組織,使革命隊伍人心渙散,組織力不強。

4、革命隊伍魚目混珠,良莠不齊,使許多反動軍閥混進了革命隊伍,竊取了革命果實。

5、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強大

(4)辛亥革命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的過程

1911年10月10日晚,熊秉坤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起義士兵首先攻佔了楚望台軍械庫,受革命團體影響較深的新軍共同響應。起義軍在次日黎明前,佔領總督衙門。

11日凌晨,起義軍聚集商討組建軍政府和推舉都督人選,會議通過了以黎元洪為總督,上午武昌全部光復,並以軍政府的名義發布《布告全國電》、《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電全國。武昌起義的勝利,震驚了清政府,也震動了大江南北。清王朝的統治頃刻間土崩瓦解。

1911年底,獨立各省代表雲集南京,謀劃籌建全新的政府,公推孫中山先生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因該年為辛亥年,故稱為「辛亥革命」。

熱點內容
北極光英語 發布:2024-11-23 09:23:48 瀏覽:128
校園書吧創業計劃書 發布:2024-11-23 07:44:49 瀏覽:183
教師資格認證申請表 發布:2024-11-23 05:31:33 瀏覽:99
北師大語文二年級下冊 發布:2024-11-23 04:55:43 瀏覽:37
班主任要借錢 發布:2024-11-23 03:53:53 瀏覽:102
錄取通知書班主任一起拆封 發布:2024-11-23 03:16:01 瀏覽:545
涼涼古箏教學 發布:2024-11-23 02:54:44 瀏覽:133
暑期進書屋 發布:2024-11-22 23:31:26 瀏覽:327
考證考哪個 發布:2024-11-22 23:31:25 瀏覽:469
糖畫的歷史 發布:2024-11-22 21:43:32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