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A. 歷史就像一個任人裝扮的小姑娘這句話是誰說
說這話是胡適說的是謬傳.
胡適只說過這樣的話:"實在是我們自己改造過的實在。這個實專在裡面含有無數人屬造的分子。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塗抹起來,裝扮起來。好比一塊大理石到了我們手裡,由我們雕成什麼像。"(《胡適作品集》第四集,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10月)
在胡適看來,實在有三層含義:其一是感覺。其二是感覺與感覺之間及意象與意象之間的種種關系。三是舊有的真理。所以,不少哲學書上也講,胡適說,真理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
B. 歷史就像一個任人裝扮的小姑娘這句話是誰說
那句話是胡適介紹詹姆士的實在論哲學思想時說的。
原話是:「實在是我們自己改造過的實在。這個實在裡面含有無數人造的分子。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塗抹起來,裝扮起來。好比一塊大理石到了我們手裡,由我們雕成什麼像。」
胡適在文章的前面說,所謂實在含有三大部分。一是感覺。二是感覺與感覺之間及意象與意象之間的種種關系。三是舊有的真理。可以看出來胡適原話是講哲學的,與歷史毫無關系。
但這句話在很長時間內卻變成了胡適評價歷史的一個基本態度。好多人寫文章一上來就是胡適說過:「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其實,胡適是很實事求是的人,他對歷史的態度非常認真,最提倡說話要有證據。
(2)歷史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擴展閱讀:
胡適強調做學問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他本人主張「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句話注重的後半句,不管是研究科學,研究國學,研究治國之道,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謹慎。
實事求是,不是避開事實問題而去談理想主義,不是拋棄現實問題而去重建社會。需要有一種實踐的精神在事實中發現問題,並改善現實,這或許就是胡適的實驗主義。
參考鏈接:胡適_網路
C.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出場及認識。
這句話是胡適介紹詹姆士的實在論哲學思想時說的。
原話是:「實在是我們自己改造過的實在。這個實在裡面含有無數人造的分子。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塗抹起來,裝扮起來。好比一塊大理石到了我們手裡,由我們雕成什麼像。」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1]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由「問題與主義之爭」開其端,倡導改良,從此改變了他「20年不談政治;20年不幹政治」的態度。他於1920年代辦《努力周報》,1930年代辦《獨立評論》,1940年代辦「獨立時論社」。
1938~1942年出任國民政府駐美大使。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去美國。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長。1962年在台北病逝。
(3)歷史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擴展閱讀
胡適在文章的前面說,所謂實在含有三大部分。
一是感覺。
二是感覺與感覺之間及意象與意象之間的種種關系。
三是舊有的真理。可以看出來胡適原話是講哲學的,與歷史毫無關系。
但這句話在很長時間內卻變成了胡適評價歷史的一個基本態度。好多人寫文章一上來就是胡適說過:「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小心地求證」的治學方法。
D.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嗎
歷史也是一本思想精神寶庫,對待歷史,我們確實離不開專業性地、嚴肅地解讀,但我們必須充分容忍不同群體對歷史的不同認識,所謂的娛樂和庸俗解讀,只不過是一些人對另外一些人的文化不屑。 正當學者易中天的《品三國》在全國成為炙手可熱的書時,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葛紅兵突然在博客上炮轟易中天「歪品」三國,說他把嚴肅的事情變得娛樂化、庸俗化甚至粗俗化,最後喊出「易中天可以休矣」。同時,網友們分別成立「易粉」和「葛粉」兩大陣營,相互「搖旗吶喊」,甚至引發「中國歷史能否在娛樂或庸俗名義下解讀」的網路論爭。 首先聲明,我不是所謂的「易粉」,但這並不妨礙我對易中天「歪品」三國的濃厚興趣。也盡管有的地方我不一定完全贊同易中天的觀點,但我對他那膾炙人口的解讀,還是尤為贊同的。我覺得,起碼來說,近期火爆的「三國熱」正是易中天的「歪品」掀起的,從而激勵了更多人去了解、學習、思考這段歷史。而在此前,由成君憶先生著的《水煮三國》一書,從管理角度,對三國的精深博大進行了深入且風趣地解讀,叫人深受啟發,至今為許多管理者的必讀書目。而一本叫《特別關注》雜志的每期首頁,「憨佗」先生也對三國進行了詼諧的闡釋,同樣頗受讀者好評。 不可否認,任何人都必須尊重歷史事實,但歷史從來不是正襟危坐的,自從歷史誕生的那一刻起,歷史就是人類社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比如:小說家可以在歷史的基礎上,進行豐富地聯想,最終推出震撼人心的千古力作。古有《紅樓夢》等四大名著,近來的歷史小說更是多如牛毛。但究竟有多少文學作品在歷史問題上能夠一絲不苟呢?就是《三國演義》也多有杜撰;而社會學家可以通過歷史的分析研究,探索治國惠民之道;考古學家,可以翻山越嶺,通過對歷史遺跡的艱辛挖掘,最終推測出歷史真相;戲劇學家研究歷史,可以更好地挖掘、傳承民族文化精髓……可以說,站在不同的社會角度,就有「橫看成嶺側成峰」之感。歷史從來不能千篇一律的解讀,也只有從不同角度對歷史加以不同解讀,我們社會各階層才能各取所需,才能藉助歷史的「拐杖」,不斷發展進步。 胡適曾經說過,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揣測,先生此言並非是贊成對歷史的曲意解讀,而是說每個人都可以基於自己的生活環境和角度,對歷史作出不同的解讀。歷史就是事實,同時,歷史也是一本思想精神寶庫,對待歷史,我們確實離不開專業性地、嚴肅地解讀,但我們必須充分容忍不同群體對歷史的不同認識,所謂的娛樂和庸俗解讀,只不過是一些人對另外一些人的文化不屑。簡而言之,對歷史的解讀不妨亦庄亦諧,既要上得廳堂,又要下得廚房,只要有利於人們吸收其豐富營養。從這層意義上講,歷史這個「小姑娘」就是一個剛剛踏入人生大門檻的「毛坯子」,在不同人眼裡,在不同環境下,「小姑娘」將來肯定面臨不一樣的人生旅途,這又有何不妥呢?我想,我們還不能愚昧到期望所有人的生活都「齊步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