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課本
⑴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歸納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很強的學科,要想控制它,就得親身觀察、實驗。不管動物學還是生物衛生,都與實踐聯系很緊密,所以學習每一章每一節都需注重從觀察、實驗進手。我為大家整理歸納了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希望對你復習有幫助。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歸納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動物的分類:
(1)根據動物體內是否有脊柱,動物可分為兩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2)根據動物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動物可分為三類:陸生動物、水生動物和空生動物。
第一節 水中生活的動物
01、魚類:
(1)生活習性:魚生活在水中
(2)魚的形態特徵:
體 形:梭形
體 表:鱗片;分泌黏液
體 色:腹白背暗(保護色)
身體分布:頭、軀干、尾
感覺器官:側線(感覺水流、測定方向)
運動器官:鰭,尾(控制並保持前進方向)胸腹(保持平衡)
尾部和軀干(產生前進的動力)整體起協調作用
呼 吸:鰓,鰓絲(內布滿毛細血搏亂辯管,有利於氣體交換)口與鰓蓋交替張合
(3)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
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重要:一是靠鰭游泳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用鰓在水中呼吸。
A、游泳:用鰭游泳(鰭是運動器官)
靠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游泳,前進的動力是尾部的擺動,胸鰭、腹鰭和背鰭維持魚的平衡,尾鰭決定運動的方向;鰓是魚的呼吸器官,鰓絲密布毛細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卵生。變溫動物。
B、呼吸:用鰓呼吸(鰓是呼吸器官)
(4)魚類的主要特徵:
A、體表常被有鱗片,B、用鰓呼吸,C、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游泳。D、生活在水中。
(5)魚離不開水的原因:
魚的呼吸器官是鰓,而鰓中有許多的鰓絲,鰓絲在水中時能展開來,離開了水就不能展開,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氣而死亡。
(6)四大家魚是:草魚、青魚、鰱魚、鱅魚
02、其他水生動物:
(1)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如:海葵、海蜇、珊瑚蟲等
(2)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如:章魚、烏賊、河蚌、田螺等
(3)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較硬的甲。如:蝦、蟹、水蚤等
(4)其他水生動物:海豚、鯨、海豹、龜、鱉等
03、水域環境的保護:
(1)水域環境保護的緊迫性
(2)水域環境保護的成功實例
(3)保護水域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第二節 陸地生活的動物
04、陸生動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特徵:
(1)陸地氣候相對乾燥;與此相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比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具有外骨骼。[鱗、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陸地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專門的運動器官]
(3)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有專門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陸地生活的動物還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作出反應。[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發達]
05、蚯蚓:(蚯蚓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徵)
(1)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2)以植物枯葉、朽根等為食。(3)通過基缺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身體分節使軀體的運動更靈活。(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呼吸。(5)蚯蚓是環節動物,
06、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徵:
⑴、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
⑵、有剛毛和發達的肌肉用以運動
⑶、休表濕潤可以呼吸,無專門的呼吸器官。
▲環節動物:除蚯蚓外,還有沙蠶、水蛭等
07、兔:(兔適於陸地生活的特徵)
(1)前肢短,後肢長,便於跳躍。(2)門齒(切斷食物)、臼齒(磨碎食物)發達,無犬齒(撕裂食物),盲腸發達,與植食性相適應。(3)體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臟結構、血陪衡液循環與人一樣,是恆溫動物。(4)胎生、哺乳,是哺乳動物。
08、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
(1)體表被毛;(2)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3)體腔那有膈;(4)用肺呼吸;(5)心臟有完整分隔的四腔;(6)體溫恆定;(7)大腦發達;(8)多為胎生、哺乳。
▲膈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特徵
09、變溫動物和恆溫的區別:
哺乳類和鳥類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恆定,它們都是恆溫動物。其他動物的體溫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屬於變溫動物。
10、動物棲息地的保護:
(1)陸生動物生活的基本環境條件:足夠的食物、水分、隱蔽地。
(2)大熊貓瀕危原因:熊貓有棲息地遭到破壞。
(3)動物棲息地為陸地生活提供了足夠的食物、水分和隱蔽地等基本的生存條件,被破壞後,動物的生存受到威脅。因此,我們要保護好生物的棲息地。
第三節 空中飛行的動物
11、鳥:(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1)有發達的氣囊,減輕體重,雙重呼吸。(2)消化系統發達,直腸短,食物殘渣很快排出。(3)胸骨呈龍骨突,便於著生發達的胸肌。(4)身體成流線型,翅膀羽毛重疊排列,心臟發達。(5)體溫高而恆定,卵生。
12、昆蟲:(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動物)
(1)特徵: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發達的肌肉附著在外骨骼上。(2)外骨骼的作用:支持、保護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3)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動物。飛行擴大活動范圍,有利於覓食、繁殖。
13、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
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體表由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常見的節肢動物有:所有昆蟲、蜘蛛、蜈蚣、蝦、蟹等。
14、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膚輔助呼吸。
▲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蟾蜍等。
▲動物已知150萬種,其中哺乳動物4000多種,鳥類9000多種,昆蟲100萬多種。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1)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於存活和繁殖後代的活動就是動物的行為。
(2)列舉動物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飛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
(3)描述動物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15、脊椎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
(1)運動系統:骨骼(包括骨和骨連接)、骨骼肌。
(2)關節的結構:關節頭、關節窩、關節軟骨、關節囊和關節腔。(關節模式圖參見P29)
▲關節軟骨作用:有彈性,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關節面:由關節頭,關節窩,關節軟骨組成
▲脫 臼:關節頭由關節窩中滑脫出來的現象。
16、骨、關節、骨骼肌的協調配合
(1)骨胳肌的結構和特性:
A、結構: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組成
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一組肌肉附著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牽引骨而不能推開骨,與骨相連的總是兩組肌肉配合的。
B、特性:肌肉無論受到哪種刺激(包括由神經傳來的興奮)都會發生收縮,停止刺激,肌肉舒張。
(2)屈肘和伸肘動作:
A、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部屈伸由兩組肌肉群共同完成
B、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雙手自然下垂同時處於舒張狀態,雙手有重物同時處於收縮狀態)
(3)運動的產生過程: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會牽動骨頭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關節相當於支點。
(4)運動不但靠運動系統來完成,而且還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並需要多個系統參與配合。
(5)運動就是骨在肌肉的牽引下繞關節活動,使軀體能夠完成各種動作。
▲動物的運動有利於覓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7、動物行為:有攻擊行為、防禦行為、儲食行為、繁殖行為和社群行為。
18、區別動物的先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A、先天性行為: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本能行為)。如蜜蜂采蜜、螞蟻築巢、蜘蛛織網、鳥類遷徙等
B、學習行為: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動物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後天性)。如鯨的頂球、轉圈和跳躍等表演。
第三節 社會行為
19、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舉例:
A、白蟻,內部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生活。(參見P37倒數第一段)
B、雞、羊、狒狒等(參見P38第二段)
20、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1)動物群體中的信息交流方式:有聲音、動作、接觸、氣味等。
(2)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的反應,這種現象就叫通訊。
▲蝶蛾類昆蟲可用性外激素通訊。
(3)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間的信息流,能量流,物質流是普遍存在的。由於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綠色植物養育著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21、在自然界的作用(參見八上P45)
(1)動物維持生態平衡;
(2)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3)動物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22、生態平衡: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生態平衡。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
▲動物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有利於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
第二節 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3、動物與人類的關系:食用、觀賞、葯材、衣服等
24、動物與生物反應器:
A、生物反應器的概念: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物質。
B、目前動物中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即人類通過對某種動物的遺傳基因進行改造,使這些動物的乳房可以產生和分泌出人們所需要的某些物質[葯物和營養物質])。
C、生物反應器應用的是轉基因技術。
D、生物反應器的優點: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設備簡單、減少污染等優點。
25、動物與仿生:
(1)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2)仿生的應用
A、飛 機——鳥的飛翔
B、薄殼技術——烏龜的背甲
C、雷 達——蝙蝠的回聲定位
D、熒 光 燈——螢火蟲的發光原理
E、宇 航 服——長頸鹿的脖子
第四章 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26、菌落:細菌很小,要觀察細菌形態的話一定要藉助於高倍的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 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1)細菌菌落與真菌菌落的區別
比較x09大小x09形 狀x09顏 色
細菌菌落x09小x09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x09白或黃
真菌菌落x09大x09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狀x09紅、褐、綠、黑、黃
(2)細菌的培養步驟:製作培養基→高溫消毒→接種→培養。
27、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在土壤中、水裡、空氣中乃至我們的身體上,在寒冷的極地,在很熱的溫泉中,都有細菌和真菌。可見,細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
28、細菌的生活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有的還有特殊條件。
▲不同的細菌和真菌還要求某些特定的條件,如有些細菌和真菌要氧氣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發酵不要氧氣,是無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氣。
第二節 細 菌
28、細菌的發現
(1)細菌的發現者:荷蘭列文•虎克。
(2)法國的巴斯德進行了「鵝頸瓶」實驗,證實細菌的產生。還發現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巴斯德為「微生物學之父」。
▲微生物學之父:法國巴斯德。
29、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A、細菌很小,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只有一顆小米粒大,單細胞。(病毒比它還小)
B、形狀:呈球狀、桿狀、螺旋狀
C、細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有的有鞭毛和莢膜。(參見八上P60)
▲一個細菌也是一個細胞。它和動植物的細胞都不同,主要區別在於它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細菌有細胞壁(有些細菌的細胞壁外有莢膜,有些細菌生有鞭毛),卻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並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它們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動物、植物、細菌細胞的對比
比較內容x09動物x09植物x09細菌
細胞壁x09無x09有x09有
細胞膜x09有x09有x09有
細胞質x09有x09有x09有
細胞核x09有x09有x09無,只有未形成細胞核
葉綠體x09無x09有x09無
鞭 毛x09無x09無x09有
莢 膜x09無x09無x09有
30、細菌的生殖:
A、生活方式:異養(腐生和寄生)--靠現成的有機物來養活
B、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芽孢是休眠體。
▲細菌分布廣泛的特點:因為細菌具有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
▲細菌的作用:作為分解者促進自然界物質循環
第三節 真 菌
31、真菌的種類:酵母菌、木耳、蘑菇、靈芝、黴菌等是真菌。
32、真菌的結構和營養方式
(1)結構:細胞有成型的細胞核,無葉綠體
(2)營養方式:異養(腐生)
33、真菌的繁殖: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黴菌(青黴和麴黴的區別):
青黴:直立菌絲、營養菌絲頂端孢子囊:掃帚狀
麴黴:直立菌絲、營養菌絲頂端孢子囊:放射狀
▲細菌和真菌的特徵(區別):(八上P64練習4)
A、細菌:個體微小,體內沒有成形細胞核;通過分裂的方式繁殖後代;細胞內沒有葉綠體。
B、真菌:既有個體微小的種類,也有個體較大的種類,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能產生孢子,孢子能夠發育成新個體。
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4、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八上P66)
⑴、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⑵、引起植物和人類患病
▲腳氣和細、真菌沒關系(是缺維生素B導致的)
⑶、與動植共生
▲共生:細菌和真菌與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叫共生。
A、與植物:地衣是真菌與藻類共生,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天麻是密環菌與植物的共生體。
B、與動物:兔、牛、羊內有些細菌幫助分解維生素
C、與人類:人的腸道中有一些細菌能製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對身體有益。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35、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1)細菌、真菌與食品的製作:
A、酵母菌—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產生酒精、二氧化碳,制饅頭、包子、麵包等。
B、乳酸菌—將葡萄糖轉化成乳酸。制酸奶、泡菜等。
C、釀 酒—酒 曲。
D、醋酸菌—制 醋;霉 菌—制 醬
▲發酵食品的製作離不開細菌和真菌。
(2)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
A、食品的腐敗原因:由於細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長、繁殖活動引起的。
B、食品的保存——防腐:脫水法、腌製法、煙熏法、真空包裝、冷凍法、罐藏法、巴斯德消毒法等。
C、防止食品腐敗的主要原理:將食品中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和繁殖。
(3)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
A、利用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製成抗生素,來治療相應的疾病。
▲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叫抗生素。
B、利用現代手段,將其他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一些細菌內部生產葯品(如胰島素)
(4)細菌與環境保護:
細菌凈化環境:厭癢菌將有機物分解產生甲烷。好癢菌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城市污水處理就是利用細菌來凈化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
第六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
第一章 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
分類依據: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徵
基本單位:種
第一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36、植物的分類:
(1)植物的分類依據:植物的形態結構
被子植物的分類依據:花、果實、種子
(2)植物的主要類群: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7、動物的分類:
(1)動物的分類依據:動物的內、外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
(2)動物的主要類群: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38、細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類:
(1)細菌等分類依據:形態結構
(2)真菌的主要類群:酵母菌、黴菌等
第二節 從種到界
39、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它們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在等級法進行分類時,分類的單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物種之間的相似程度越小,親緣關系越遠;分類的單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物種之間的相似程度越大,親緣關系越近。
▲「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是最密切的。
▲林奈(瑞典植物學家)的雙名法(生物命名法)的內容包括兩部分:屬名+種加詞
第二章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40、生物的多樣性的內涵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一個物種就是一個基因庫)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1)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我國苔蘚、蕨類、種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魚類、兩棲類,哺乳動物也位於世界的前列。
(2)基因的多樣性:
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樣性的運用。
(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等。
41、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措施是:
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第三章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42、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嚴重威脅的原因:
濫砍亂伐、濫捕亂殺、環境污染、外來物種的入侵等。
▲我國的特有珍稀動植物:(P94)
金絲猴、白鰭豚、朱䴉、揚子鱷、銀杉、珙桐等。
▲我國面臨瀕危的動物和植物:
A、我國面臨瀕危的動物:
水生無脊椎動物:紅珊瑚、鸚鵡螺
魚 類:中華鱘、白鱘
陸生無脊椎動物:金斑緣鳳蝶
爬行類:鱷晰、揚子顎
哺乳類: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藏羚羊、麋鹿、亞洲象、華南虎、白頭葉猴等。
B、我國面臨瀕危的植物:人參、珙桐、水杉、銀杉、桫欏等。
43、建立自然保護區:
(1)自然保護區概念——是指含有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個區域就是自然保護區。
(2)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3)自然保護區是「天然基因庫」、「天然實驗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館」。(P96)
▲我國建立的自然保護區:
(P96圖Ⅵ-5、Ⅵ-6)
▲我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和文件;還最先加入國際《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
⑵ 八年級上冊生物書人教版
同學們在放鬆心情的時候也別忘對新學期人教版 八年級 生物上冊課本的知識進行預習。以下是我帶來的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課本的目錄。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目錄: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各種環境中動物
第一節水中生活的動物
科學·技術·社會生物技術與“藍色革命”
第二節陸扒戚腔地生活的動物
仔掘第三節空中飛行的動物
生物學與藝術動物與造型藝術
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第一節動物的運動
第二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第三節社會行為
科學家的 故事 珍妮·古多爾和黑猩猩交朋友
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社會生物防治
第二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養殖專業戶
生物學與春衫文學借動物以言志
第四章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二節細菌
第三節真菌
第五章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社會以菌治蟲
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科學·技術·社會抗生素今昔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目錄: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
第一章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第一節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第二節從種到界
科學家的故事林奈和雙名法
第二章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第三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⑶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目錄
八年級上冊生物目錄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種環境中動物
第一節水中生活的動物
第二節陸地生活的動物
第三節空中飛行的動物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第一節動物的運動
第二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第三節社會行為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二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第四章 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二節細菌
第三節真菌
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單元測試5
第六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
第一章 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第一節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第二節從種到界
第二章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第三章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八年級生物重點知識點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1.動物的行為:孔雀開屏 仙鶴起舞 大雁南飛 蜜蜂采蜜
不是動物的行為有:腸胃的蠕動 心臟的跳動 血液的流動
2、動物的行為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
(一) 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每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例如: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課本P30 圖V-16\17)
4、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叫做脫臼。
5、運動並不僅靠運動系統,還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供應能量。
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分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如蜻蜓點水、孔雀開屏、青蛙冬眠等都是動物的行為;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如蜘蛛織網、蜜蜂采蜜、幼蛙捕食昆蟲、菜青蟲總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
3、學習行為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 經驗 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動物學會繞道取食。
4、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5、有些營群體生活的動物具有社會行為。社會行為的特徵: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還形成等級。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有螞蟻群體、獅子群體、狒狒群體、蜜蜂群體等
6、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可起傳遞信息的作用。如螞蟻是靠氣味來傳遞信息,蜜蜂是靠跳舞來傳遞信息。
7、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誘殺農業害蟲。
8、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實驗操作中要注意的是:
① 找到菜青蟲的卵後要進行隔離 飼養 ,隔離飼養的原因。
② 選擇含特殊揮發油的植物的葉片較好如:芹菜、萵苣、萵筍葉等,不要選擇有毛或帶刺的葉子如:玉米、甘蔗葉等
八年級生物復習資料
生物因素: 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現存的每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態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普遍存在。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
▲生物圈概念: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范圍:海平面上、下約10千米,共20千米左右的圈層
大氣圈的底部
多種氣體組成,主要有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的大部
主要有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微小生物
岩石圈的表面
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
⑷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書,封面是一隻松鼠,是哪個版本的呀
2013教育部審定人教版初中課本教科書生物學 八年級上冊 正版全新彩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115頁 ISBN:9787107261985 主編: 朱正威 趙占良 2013年6月第1版
⑸ 哪個網站里有初二生物上冊課本
這個是初二生物上冊課本的全部內容:
1、 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樣性:1、種類的多樣性;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3、00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 魚之所以能在水裡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 魚在游泳時,靠軀幹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 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製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 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 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 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 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於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後,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 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 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後緣流出。
13、 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氣體交換 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
鰓絲中Co2—水中
15、 魚的主要特徵: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 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 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 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 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 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 與水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1)比較乾燥;(2)晝夜溫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氣態的氧;(5)陸地環境復雜多變。
22、 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2、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4、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23、 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 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 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 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後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 恆溫動物比不恆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於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31、 兔的體溫恆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32、 兔的後肢較長,前肢較短,後肢肌肉發達,適於跳躍。
33、 門齒——切斷食物 犬齒——撕裂食物 臼齒——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雜食性(如人)
36、 盲腸主要用於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37、 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於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於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38、 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 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徵(其他特徵: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恆定,屬恆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41、 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42、 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43、 鳥的胸肌發達,附於龍骨突,利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44、 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於發達的胸肌附於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於飛行。
45、 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於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46、 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於飛行。
47、 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
48、 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
49、 恆溫動物 哺乳動物
鳥類
50、 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高而恆定。
51、 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占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52、 昆蟲的翅與鳥翼結構不同,但就適於飛行來看都有這些共同點:都有利於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來說,都有輕、面積大的特點,利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53、 翅對昆蟲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義:有利於取食,逃避敵害,擴大活動和分布范圍,有利於尋偶交配,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
54、 昆蟲的外部特徵: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會發生蛻皮),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55、 昆蟲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6、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此後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57、 動物的行為依賴於一定的身體結構。
58、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運動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如關節))組成的。
59、 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接(如關節)組成。
60、 人有206塊骨 顱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動)
軀干骨(半活動)
四肢骨(能活動) 能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61、 人有26塊脊椎骨(半活動骨連結)
62、 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有滑液,使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沖作用)。
關節囊
關節頭
關節腔
關節軟骨
關節窩
63、 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是骨繞著轉動的點。
64、 人體主要的關節:上肢 肩關節 下肢 髖關節
肘關節 膝關節
腕關節 踝關節
指關節 趾關節
65、 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 運動時,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受傷。
67、 如何在運動中保護關節:一、運動前做好充分的准備運動;二、運動強度應適當;三、佩戴護腕和護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70、 為什麼骨骼肌能牽動骨: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71、 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塊骨骼肌,雙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
73、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74、 當然,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75、 一句話概括骨、關節、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運動。
76、 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另一類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77、 有很多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二者結合的結果,如鳥的遷徙。
78、 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更好地生存。
79、 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復雜環境。同樣,環境越復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80、 先天性行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種生物只有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就會被自然淘汰。
81、 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是與大腦的發育階段相適應的,一旦錯過學習的關鍵時期就很難彌補。
82、 社會行為的特徵: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83、 群體中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制度。
84、 「首領」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築巢場地,其他成員會對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對它的攻擊不敢還擊,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
85、 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86、 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和戰勝天敵的侵襲,能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88、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在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89、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除以蟲治蟲外,還有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
91、 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供人們食用;在醫葯保健方面發揮作用;在觀賞、娛樂方面,文學藝術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們在生活中用來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點;動物傳播給人類一些疾病(害處)。
92、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93、 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94、 生物反應器的好處: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95、 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96.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97.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能呈現紅、褐、綠、黑等不同的顏色。
98.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
99.菌落常用來作為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
100.培養細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製含有營養物質的營養基。②培養基進行高溫滅菌冷卻。③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此過程叫接種)。④培養皿放在保持恆定溫度的培養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
101.細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
102.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如需要水分、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還有有機物。
103.經過嚴格高溫黴菌的環境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把有機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
106.有些細菌互相連接成團或長鏈,但每個細菌也是獨立的生活的。
107.細胞結構示意圖:
108.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細菌和真菌的營養方式都為異養,異養又分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細菌生長發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小而輕還可以隨風飄散各處,落在適當環境中,又能萌發成細菌。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無處不在。(細菌分裂速度極快)
110.酵母菌為單細胞真菌。黴菌、食用菌、大型真菌為多細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細胞中都沒有葉綠體,進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為出芽生殖。
114.青黴:孢子青綠色,排列呈掃帚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5.麴黴:孢子有多種顏色,排列呈放射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6.引起食物發霉的真菌為黴菌。
細菌 真菌
相
同
點 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異養)。
不
同
點 單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單細胞種類也有多細胞種類,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多數為孢子生殖。
117.比較真菌與細菌:
118.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患病(3)與動物共生。
119.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製造有機物。可見 細菌和真菌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121.細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種類營寄生生活,它們從活的動植物體和人體吸收營養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做共生。(一旦分開,可以獨立生活,叫做共棲)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發酵狀態:
有機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於做麵包]
有機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於釀酒]
125.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稱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這些細菌和真菌可從食品中獲得有機物,並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的腐爛,因此食品保存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新軍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生長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學家還能用現代技術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一些細菌內部,只這些細菌能夠生產葯品(用細菌做生物反應器)。
129.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類的意義:了解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使每個物種在生物分類上的位置一目瞭然,同時也進一步明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
13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態結構、內部構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133.每個界分為六個更小的等級,它們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34.兩種生物之間共有的分類單位越多,它們的親緣關系越近。
135.綱 < 亞門 < 門
136.分類登記越高,射干內務體間的差異越大,共同特徵越少,所含生物數量越多。
137.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樣式,外在形式是種類的多樣性。
138.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139.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態系統的多陽性受到破壞就會導致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喪失。
141.自然條件下,平均2000年一種鳥類滅絕。平均8000年一種哺乳動物滅絕。
142.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1)生存環境改變和破壞;(2)掠奪式的開發利用;(3)環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有《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護法》。(每個法律前要加「中華人民共和國」)
144.建立自然保護區分為:就地保護和圈地保護。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陸生生物的家園。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銀杉是裸子植物。
時間太緊,有些地方寫的不夠詳細!諒解
⑹ 初二生物上電子書(人教版)
把初中的書全找出來,其中有一個小本子,裡面全是總結的知識點
⑺ 人教版八年級上生物課本目錄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目錄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種環境中動物
第一節水中生活的動物
第二節陸地生活的動物
第三節空中飛行的動物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第一節動物的運動
第二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第三節社會行為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二節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第四章 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二節細菌
第三節真菌
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單元測試5
第六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
第一章 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第一節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第二節從種到界
第二章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第三章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八年級生物細菌和真菌知識點
(它們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作為營養──異養)
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叫菌落。
菌落 大小 顏色 形狀
細菌 較小 白色 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
黴菌 較大 有紅、綠、黃、褐、等 呈絨毛狀、絮狀蛛網狀
2. 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P56-57)
①配製培養基:含營養物質的有機物 ②高溫滅菌 ③接種 ④恆溫培養
3.細菌真菌生存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
7.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它的細胞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8.細菌靠細胞分裂生殖。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不是生殖細胞),對不良環境有較強抵抗力。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無處不在。
9.真菌既有單細胞(如酵母菌)的;又有多細胞的(如黴菌、蘑菇、木耳等),它們的菌體由許多菌絲構成。真菌是通過產生孢子繁殖的。
10.真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
細胞結構 細 菌 真 菌 植 物 動 物
細胞壁 √ √ √ ×
細胞膜 √ √ √ √
細胞質 √ √ √ √
細胞核 × √ √ √
葉綠體 × × √ ×
⑻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有多少個課時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一共17節,目錄: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動物的主要類群
第一節 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老磨
第二節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第三節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
第四節 魚
第五節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第六節 鳥
第七節 哺乳動物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棚含判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鏈改為
第三節 社會行為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四章 細菌和真菌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二節 細菌
第三節 真菌
第四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五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五章 病毒
第六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
第一章 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第一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第二節 從種到界
第二章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第三章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