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理所徐明
A.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校友風采
閆小培:女,1956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副市長。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地理教育專業,獲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82-1990年在西南師范大學任教,1991年3月至今在中山大學任教。現任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副理事長;曾任國際地理聯合會(IGU)人口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兼任《地理科學》(英文版)、《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城市規劃》、《國外城市規劃》、《規劃師》、《現代城市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等雜志編委。兼任中國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致公黨中央委員、廣東省人大常委。
閆小培從事城市地理、地理專業英語和城市發展學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任負責人之一的城市地理學課程被列為中山大學和廣東省重點建設課程。閆小培從事城市發展與城市化、區域發展與城市規劃、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等領域的研究工作。1990年代以來,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項、建設部與廣東省政府合作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國際合作項目2項、與香港合作項目2項,主持地方政府委託項目10餘項。作為主要研究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自1990年以來,已在《地理學報》、《地理科學》、《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地理學報》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地理科學》英文版)、《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熱帶地理》、《中山大學學報》、《城市規劃》、《國外城市規劃》、《城市問題》、《城市研究》、《城市》、《Urban Geography》(美國)、《GeoJournal》(德國)、《Journal of Geography Ecation》(韓國)等國內外主要地理和規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4本。閆小培曾獲廣東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一等獎、中山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中山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廣東省政協優秀提案獎、中山大學地學院優秀班主任、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稱號。
周介銘:男,1956年5月生於四川省成都市,漢族,教授,四川師范大學校長。1982年7月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1982-1985年在蘭州商學院貿易經濟系、西北民族學院民族貿易系任教師,1985-1990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地理系講師、副系主任,1990-1997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教務處副處長、處長,1997-2003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2003年至今任四川師范大學校長。
周介銘主要從事人文地理學的教學與研究,特別是在國土規劃與整治,土地資源經濟評價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多次承擔國家計委、國土資源部、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雲南省土地局、四川省教育廳及各級地方政府下達的科研課題。他主持和承擔的《成都市國土總體規劃》項目獲國家計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主持和承擔的《都江堰市區土地定級與基準地價評估研究》項目獲國家土地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主持和承擔的《AUTOPLY縣級土地利用現狀及變更調查信息管理系統》項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他主持和承擔的項目還多次獲得國家土地管理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並於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除承擔大量科研項目外,他還出版了3本專著,並在各類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
周介銘在教學與教學管理上也有較深的研究,先後兩次獲得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他是四川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人文地理學碩士點的學術帶頭人,招收資源評價方向的研究生。
周介銘現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四川省地理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土地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國土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土地估價師協會副會長,並於1998年起連續兩屆受聘為四川省科技顧問團顧問。
王一鳴: 副院長, 研究員,博導,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59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獲學士學位;1985年碩士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9年7月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國家計委國土地區研究所和宏觀經濟研究院工作,歷任室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院長助理。2001年1月任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2003年兼任國家發改委國土地區研究所所長。2005年2月任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主持院日常工作。
主要著作:
中國區域經濟政策研究
知識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
「十五」計劃時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若乾重大問題研究
主要學術論文:
西部大開發要以體制和機制創新為先導
關於加快城市化進程的若干問題研究
領導幹部宏觀經濟管理知識讀本
「十五」計劃時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若干問題研究
許炯心: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48年12月出生於四川省。1977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此後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1987年7月在荷蘭國際地學與航測學院進修。1995年5月-1996年7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客座教授。現任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地貌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水利學會泥沙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理研究》編委,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 編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IE索引刊物)編委。
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河流地貌、流域侵蝕產沙和河流泥沙災害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研業績:共發表論文110餘篇,其中SCI索引論文近30篇。出版專著4部(含合著)。
代表性學術著作:1. 1996,中國不同自然帶的河流過程,科學出版社。 2. 1997,河型對含沙量空間變異的響應及其臨界現象,中國科學,Vol.27,No.6,548-553. 承擔項目情況: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及面上項目、973項目、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及領域前沿項目等共20餘項。
獲獎情況: 曾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次 。
錢樂祥 , 教授, 博士, 廣州大學博士生導師。1987年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本科畢業,1997年於華東師大博士畢業,主要從事GIS與遙感應用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現任廣州大學研究生處副處長兼地理信息科學系教授,兼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熱帶亞熱帶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理論與方法專業委員會通訊委員、廣東省地理學會理事暨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學術兼職。先後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10餘項;出版《地球信息科學引論》等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獲各種獎勵20餘項,2005年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發表的學術論文:
1.Qian Lexiang, Cui Haishan and Chang Jie. Impacts of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Zhujiang Delta. Pedosphere, 2006, 16(6), SCI;
2.錢樂祥,丁聖彥. 珠江三角洲土地覆蓋變化對地表溫度的影響. 地理學報,2005,60(5);
3.錢樂祥等. 福建土地退化的景觀敏感性綜合評估. 生態學報,2002,22(1);
4.錢樂祥等. GIS支持的土壤貧瘠化區域分異研究. 地理科學,2002,22(1);
5.錢樂祥,丁聖彥,許叔明. 伊洛河流域不同地貌類型區的景觀空間結構對比分析. 地理科學,2003,23(5)。
邱道持:男,漢族,重慶市人,1947年生。1978年10月至1982年1月在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學習,1982年1月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其間,1985年至1987年曾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學習。在校工作期間,先後擔任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系主任、西南師范大學科技處處長、教育部西南師資培訓中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重慶市地理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重慶市國土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土壤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科協常委。2001年10月調任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
邱道持同志多年從事地理教育和國土資源管理教學科研工作,成績突出。先後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任務書編號:2001BA604A02)以及重慶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重慶市土地定級估價等30多項科研課題。在《中國土地科學》、《自然資源學報》、《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學術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了《中國政治地理》、《綜合自然地理學》、《重慶市礦產資源開發》、《土地資源學》等專著。先後獲得教育部曾憲梓優秀教師獎、四川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獎、以及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重慶市人民政府等八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996年被西南師范大學聘為教授、2000年被西南農業大學聘為博士生指導教師、2001年被重慶市委組織部和市人事局評選為地理學學術帶頭人。
王 力:男,教授,人文地理專業碩士導師,生態學專業博士導師。199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7年博士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國家遙感中心參加ARC/INFO專業培訓。
主要研究領域:資源經濟學、土地資源學、農業經濟學。主持「重慶黔江開發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悅來鎮城鎮總體規劃」、「永川生態經濟綜合發展規劃」等項目10項,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2部。
吳康明:1963年9月生,四川省廣安市人,198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畢業留校工作,副教授。曾任西南師范大學團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四川省委社教工作團達縣工作隊隊長。1992年12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團委書記。1997年1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黨總支書記、校黨委委員。1997年12月任重慶市團委副書記、黨組副書記。1998年5月當選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01年12月任重慶市團委書記、黨組書記。2003年6月當選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04年6月任重慶市北碚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 2005年任北碚區區長, 2007年任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正廳局級)。
譚凈:男,1961年9月29日生,四川南充市人。1979年9月考入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3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1984年7月擔任助教,1991年7月任講師,1995年10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副主任,1996年10月任副教授,2003年6月任西南師范大學資環學院副院長,2004年6月調致公黨重慶市委,歷任副秘書長兼組織處處長、秘書長、副主委兼秘書長。在校期間,主講過《中國經濟地理》、《產業布局學原理》、《經濟地理學導論》、《地理學思想史》、《土地估價理論》、《中國地理》、《房地產開發》、《房地產經營》等本科專業課和《產業布局學原理》、《經濟地理學導論》、《區域經濟學》等研究生班課程。1次被評為校優秀教師,多次評為優秀實習指導教師。曾參加或主持完成了「海南省通什市城市總體規劃」、「四川經濟地理」、「川南國土規劃」、「合江縣農業資源開發重點項目技術經濟研究」、「長江上游地區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總體戰略研究」、「歇馬鎮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研究」、「長江水天城總體規劃和土地估價與預測」、「石柱縣悅來鎮、下路鎮城鎮總體規劃」、「九龍坡西部九鎮城鎮體系規劃」、「三峽移民與發展」等科研課題。其中1項被評為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評為重慶市社科三等獎。參編的著作2部,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篇。
羅清泉:四川省蓬安人,生於1967年3月,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同年就讀地理系區域地理學中國經濟地理專業研究生,1991年獲理學碩士。1998年韓國韓南大學進修宏觀經濟學;1999年重慶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2005年獲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2年先後任重慶市計委(發展計劃委員會)高技術處副處長、國民經濟綜合處副處長、處長,兼任重慶市區縣經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2003年2月任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黨組成員。2006年12月至今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分管發展規劃、財政金融、高技術產業、西部開發等方面工作,兼任重慶市高新技術產業化辦公室副主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學會副理事長。實踐經驗豐富,是重慶市「十五」計劃制定者和起草人之一,「十一五」重大專題規劃的制定者之一,重慶市「一圈兩翼」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主體功能區、川渝合作成渝經濟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策劃者和推動者。理論功底扎實,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3部。
B. 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科學家的名字
新中國托起的東方朝陽光芒四射。在地球的另一面,中國留美學者升起五星紅旗,他們的目光越過重洋,被北京開國大典的禮花照亮。
(侯祥麟 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石油工業部副部長)
雖然反動宣傳很厲害,但是很多人對國民黨的統治是不滿意的,所以把國民黨統治推翻了,很多人是高興的。
五千年的深厚土地投射著巨大的磁力,百年來的民族屈辱將被徹底埋葬。海外科學家的報國熱忱和救國、強國的理想具備了現實的政治條件。
(侯祥麟 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石油工業部副部長)
我們開始做准備工作。到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周總理說要動員留美學生回來。當時有人回來聽說這個消息以後,就告訴我們。這個人是外交部工作的,叫徐明。所以我們就號召大家回來,從49年11月就正式號召了,自己帶頭,當時我也回來了。回來很困難,原來從美國到中國很容易,有郵輪到上海,解放後不去上海了,只到香港。到香港了英國就卡你,要辦入境證很麻煩,辦了好幾個月沒辦成,後來是旅行社找了一條挪威貨船,我買了船票。在5月初從洛杉磯到青島。
許多海外學子與侯祥麟的歸來經歷類似。他們紛紛從美洲,從歐洲,從四面八方向自己的家園匯聚。錢三強回來了,彭桓武回來了,李四光回來了,還有數不清的科學家整裝待發。
1950年2月,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歸國途中,發出了《致中國全體留美生的公開信》。信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該回去」。
3月11日,新華社播發了這封公開信,全世界聽到了中國科學家的心聲。
然而,科學家們歸來的航程並不平靜,太平洋時時掀起拍天的惡浪。1950年9月,著名物理學家趙忠堯與羅時鈞、沈善炯、鮑立奎四人乘坐「威爾遜號」客輪歸國,同船的還有鄧稼先、塗光熾等一百多位留美學者。
(趙維志 趙忠堯女兒)
(父親)上了「威爾遜」號海輪,說是9月份到上海,結果船到上海以後,留學生都下來了,少了三個人,一個是我父親,一個姓沈的和姓羅的。
在客輪抵達日本橫濱時,駐日美軍非法拘留了趙忠堯、羅時鈞和沈善炯三位科學家。
(趙維志 趙忠堯女兒)
當時的情況十分緊張,台灣代表團在日本來了3人,硬逼著爸爸說只要回美國或台灣事情就好解決,但是爸爸堅決說不行,一定要回祖國大陸。有一天,讓他們三個面對牆不準回頭,在後面拉槍栓嚇唬他們。後來又拿出台灣大學校長的一封電報:「望兄來台共事,以防不測」。他是爸爸原來在西南聯大的同事,結果爸爸說:也不去。
(欒中新 原中國科學院辦公廳主任 郭沫若秘書)
趙忠堯到日本時被駐日美軍扣押了,國內的人都很著急。當時郭老是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的副主席,親自寫信給世界和平大會主席約里奧? 居里,向美國提出抗議,號召全世界科學家促使趙忠堯辦公廳主任及時回國。因為趙忠堯被扣押,和家裡的經濟關系也斷絕了。郭老知道這事以後,找人核定了一下假如趙忠堯回國以後應該給他定什麼工資,這樣定了以後就把工資的一部分提早給了他的家屬,解決生活的困難。
祖國關注著他們。1950年9月24日,剛剛歷盡千難萬險從海外歸來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四光致電美國總統,提出嚴正抗議。9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科學家和大學教授的聯名抗議書。
(趙維志 趙忠堯女兒)
周總理代表外交部提出抗議,美國扣押我們的中國科學家,這是非法的。吳有訓聯合198名科學家提出抗議,還有人民團體和各界科技人員紛紛提出抗議。最後美國當局沒查出任何結果,迫不得已,說是「誤會」才放行。
歸國後,趙忠堯主持建造了我國第一台質子靜電加速器,為研製第一顆原子彈提供了必要准備。這台加速器幾乎被那時所有的核物理學家使用過,它將我國核物理研究的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上。
在趙忠堯等科學家遭受駐日美軍非法拘留的同時,另一位等待回國的科學家錢學森,則被美國麥卡錫當局懷疑為「毛的間諜」而遭逮捕。這位美國空氣動力學大師馮? 卡門的高足被關押在特米那島上的拘留所里。他在那裡受到非人的折磨、摧殘,夜晚每隔十分鍾就開一次電燈,使他無法休息。隨後,錢學森被保釋出來。美國政府的逆行更加堅定了他歸國的決心。
(李佩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在50年要走的時候,他把所有的東西都整理好,都裝了箱,後來統統都被美國政府扣押了。大概是最後吧,經過錢夫人的交涉,就把那台鋼琴還給了他們家。
53年我們去他家的時候,他那個客廳是空空盪盪的,鋼琴還擺在那兒。就我知道,他家裡擱了幾個提箱。他說,我這幾個箱子是准備好的,隨時一聲知道讓我們走,我們拎了箱子就走。
5年之後,錢學森重獲自由,全家立即乘船歸國,在簡陋的三等艙里渡過萬里波濤。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沒有什麼能夠阻擋赤子歸航的決心。
1940年郭永懷抱著科學救國的理想出國深造。1945年,他獲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成為國際著名的力學家和應用數學家。1946年郭永懷在應聘康乃爾大學時首先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為此,校方不允許他從事機密工作。新中國成立後,美國當局以摸底的方式威脅中國學者,而郭永懷在表上毅然寫道:「中國是我的祖國,我想走的時候就走」。結果,他成為禁止離開美國的人。為了早日歸國,消除美國當局的懷疑,他不惜燒掉自己論文的全部手稿和研究資料。
(李佩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郭永懷夫人)
在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生院主任威廉? 西爾斯為他送行的那一個野餐會上,燒烤食品之後,炭火還有很多,他就在那兒一頁一頁地把稿子給燒了。當時在場的很多學生和參加的教工人是都在看著,我當時也在現場,大家都很受感動。
(裴麗生 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他在美國把他十幾年主要的著作在美國公開的場合全部曝光,就是公開吧,然後親自燒掉,表示我不把機密帶回國去。(他是搞導彈的。錢學森是力學所的所長,他是副所長。)這樣,美國人才放鬆控制讓他回來。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居之地,歸去來兮!」
新中國第一代、第二代科學家大都有著共同的經歷。他們在科學救國的思想支配下走出國門,學成之後,又以拳拳赤誠之心,投入愛國之志的實踐之中。
(盧嘉錫 全國政協副主席 原中國科學院院長)
我留在那邊工資是很高的,可是我不想留在美國。在那邊多留沒有什麼好處。所以,那個時候我一直求著趕快回來,我是頭一批,算是美國同意我回來的。
(李林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四光女兒)
我父親在海邊住的時候,他每天都看英共辦的《工人日報》,英共辦的《工人日報》有中國解放戰爭的消息。我記得有個禮拜天,我正好去看他,那時就登了沈陽解放的消息,他就跟我母親講,我們要去訂船,那時都坐船,從沈陽解放的那天起,他就去訂船。
(陳芳允 中國科學院院士)
那是44年的時候,「二戰」快結束了。當時英、美在中國招一批留學生,我想離開國民黨,所以就去考了電子工程,到美國去,先考取了。後來到重慶碰到國民黨航空委員會機關的人,告訴我英國的留學也考取了,讓我去報到,後來就到了英國。三年中間差不多有半年在印度。回來是48年。
(夏培肅 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是1947年到英國去的,到愛丁堡大學念博士。50年獲博士學位,又在大學里做博士後,51年從英國回國。
在眾多歸國的科學家中,地質學家翁文灝身份特殊。他曾經擔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院長,與蔣介石、白崇禧等人被共和國列為首批十二名戰犯。在歐洲時,國民黨政府曾設法讓他前往台灣任職,但他仍然選擇了新中國作為歸宿。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