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宋曉磊
你去 優 酷 查這個人的視頻:zxkcfd
他上面非常全,但是沒有視頻列表,你得照著課本目錄或是自己知道 要聽哪一課,再搜索那一課。
我也高三,得別愛宋曉磊老師的視頻,我幾本上都聽了一遍了,就是在zxkcfd。
雖然每課都搜很麻煩,可以這也是唯一不用錢的方法了。官方買下全部視頻可得好幾百噢。。。這我可不輕易和別人說噢。
關於講義,其實沒太必要,因為宋老師講題都會把題抄到黑板上,你聽過的話應該知道吧。
而其它講義上的題,他又不講,你還要咋,是不/
祝學習進步 ,望採納~
2.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
很多同學在復習高一物理必修一時,因為沒有系統的總結,所以復習效率很低。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第一節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團缺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1)定義法(產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後,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後,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生了塑性形變。
探究彈力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於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並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倔強系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並聯:串聯:1/k=1/k1+1/k2並聯:k=k1+k2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
第一節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恆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於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改氏。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於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鍾表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於路程。兩者運演算法則不同。
第三節記錄物體的運動信息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信息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後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核或散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於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數(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
第一、二節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
1.物體僅在中立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模型)。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
2.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觀察→提出假設→運用邏輯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對假說進行修正和推廣
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常量,稱為重力加速度(g)。g=9.8m/s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其大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vt2=2gs
豎直上拋運動
1.處理方法:分段法(上升過程a=-g,下降過程為自由落體),整體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2
2.上升到最高點時間t=v0/g,上升到最高點所用時間與回落到拋出點所用時間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
第三節勻變速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1.基本公式:s=v0t+at2/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論:1)v=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時間內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位移內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減少誤差→逐差法)
6)vt2—v02=2as
第四節汽車行駛安全
1.停車距離=反應距離(車速×反應時間)+剎車距離(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剎車距離的大小取決於車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問題:抓住兩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及位移關系,臨界狀態(勻減速至靜止)。可用圖象法解題。
3. 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彈性勢能:
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的各部分之間,由於有彈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勢能,叫做彈性勢能。
說明:
1、彈性形變彈力的相互作用
2、由於整個物體都發生了形變,各部分之間都有彈力
3、這種能量歸結為勢能
對比:重力勢能是由於有重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對外做功本領而具有的一種能量
引導: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一樣大小都和相對位置有關。下面我們就來研究彈性勢能的大小,我們研究最簡單的,彈簧的彈性勢能大小。
2、研究彈性勢能的出發點
彈性勢能與重力勢能都是物體憑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在討論重力勢能的時候,我們從重力做功的分析入手。同樣,在討論段羨羨彈性勢能的時候,則要從彈力做功的分析入手。彈力做功應是我們研究彈性勢能的出發點。
2.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電勢能的概念
(1)電勢能
電荷在電場中具有的勢能。
(2)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系
在電場中移動電荷時電場力所做的功在數值上等於電荷電勢能的減少量,即WAB=εA-εB。
①當電場力做正功時,即WAB>0,則εA>εB,電勢能減少,電勢能的減少量等於電場力所做的功,即Δε減=WAB。
②當電場力做負功時,即WAB<0,則εA<εB,電勢能在增加,增加的電勢能等於電場力做功的絕對值,即Δε增=εB-εA=-WAB=|WAB|,但仍可以說電勢能在減少,只不過電勢能的減少量為負值,即ε減=εA-εB=WAB。
【說明】某一物理過程中其物理量的增加量一定是該物理量的末狀態值減去其初狀態值,減少量一定是初狀態值減去末狀態值。
(3)零電勢能點
在電場中規定的任何電荷在該點電勢能為零的點。理論研究中通常取無限遠點為零電勢能點,實際應用中通常取大地為零電勢能點。
【說明】
①零電勢能點的選擇具有任意性。
②電勢能的數值具有相對性。
③某一電荷在電場中確定兩點間的電勢能之差與零電勢能點的選取無關。
2.電勢的概念
(1)定義及定義式
電場中某點的電荷的電勢能跟它的電量比值,叫做這一點的電勢。
(2)電勢的單位:伏(V)。
(3)電勢是標量。
(4)電勢是反映電場能的性質的物理量。
(5)零電勢點
規定的電勢能為零的點叫零電勢點。理論研究中,通常以無限遠點為零電勢點,實際研究中,通常取大地為零電勢點。
(6)電勢具有相對性
電勢的數值與零電勢點的選取有關,零電勢點的選取不同,同一點的電勢的數值則不同。
(7)順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越來越低。電場強度的方向是電勢降低最快的方向。
(8)電勢能與電勢的關系:ε=qU。
3.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氣體的狀態參量:
溫度:宏觀上,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的標志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關系:T=t+273{T:熱力學溫度(K),t:攝氏溫度(℃)}
體積V:氣體分子所能占據的空間,單位換算:1m3=103L=106mL
壓強p:單位面積上,大量氣體分子頻繁撞擊器壁而產生持續、均勻的壓力,標准大氣壓:
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分子間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間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運動速率很大
3.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p1V1/T1=p2V2/T2{PV/T=恆量,T為熱力學溫度(K)}
注:
(1)理想氣體的內能與理想氣體的體積無關,與溫度和物質的量有關;
(2)公式3成立條件均為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使用公式時要注意溫度派拿的單位,t為攝氏溫度(℃),而T為熱力學溫度(K)。
4.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向心力
(1)向心力是改變物體運動方向,產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2)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圓心,總與物體運動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
(3)根據牛頓運動定律,向心力與向心加速度的因果關系是,兩者方向恆一致:總是與速度垂直、沿半徑指握拍向圓心.
(4)對於勻速圓周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全部作為向心力,故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應是:大小不變、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
●向心力公式
(1)由公式a=ω2r與a=v2/r可知,在角速度一定的條件下,質點的向心加速度與半徑成正比;在線速度一定的條件下,質點的向心加速度與半徑成反比.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全部作為向心力,故物體所受合外力應大小不變、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合外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根據公式,倘若物體所受合外力F大於在某圓軌道運動所需向心力,物體將速率不變地運動到半徑減小的新圓軌道里(在那裡,物體的角速度將增大),使物體所受合外力恰等於該軌道上所需向心力,可見物體在此時會做靠近圓心的運動;反之,倘若物體所受合外力小於在某圓軌道運動所需向心力,「向心力不足」,物體運動的軌道半徑將增大,因而逐漸遠離圓心.如果合外力突然消失,物體將沿切線方向飛出,這就是離心運動.
●用向心力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根據公式求解圓周運動的動力學問題時應做到四確定:
(1)確定圓心與圓軌跡所在平面;
(2)確定向心力來源;
(3)以指向圓心方向為正,確定參與構成向心力的各分力的正、負;
(4)確定滿足牛頓定律的動力學方程.
5.高一物理上冊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y/Sx=gt/2Vo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m*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