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奇的歷史
曲奇,來源於英語COOKIE(英音:'kuki美音:'kukɪ),是由香港傳入的粵語譯音,曲奇餅在美國與加拿大解釋為細少而扁平的蛋榚式的餅干,而英語的COOKIE是由德文koekje來的,意為"細少的蛋榚"。這個詞在英式英語主要用作分辨美式餅干如"朱古力餅干"。第一次製造的曲奇是由數片,細少的蛋榚組合而成,據考據,是由伊朗人發明的。
上世紀80年代,曲奇由歐美傳入中國,並在21世紀初在香港、澳門、台灣等地掀起熱潮,隨之不斷流行開來。
製作步驟
1、打奶油,使用人工攪拌,攪拌時,順同一方向勻速攪拌,這樣攪拌產生的比較集中,能使空氣更好的滲透進奶油,讓曲奇烘焙出的口感不是那麼乾燥。
2、和面,力道要輕柔適中,方向也很有講究,從下而上,反復不斷,直至完成。
3、成形,整形時,用手輕壓成型。
4、烘焙,烘焙溫度保持在恆溫200度,雖然延長了烘焙時長,但烘焙出的曲奇口感松軟、干濕合宜,吃了更不容易上火。
5、冷卻,對冷卻溫度的要求更為嚴格,在室溫下自然冷卻卻至曲奇中心溫度為35度。即確保了不會因冷卻不足,而導致容易發霉;也確保了冷卻過久,導致外來菌浸入。
6、裝盒,包裝盒印刷符合歐盟食品安全標准,在鋁盒內還特製石頭紙內盒。冷卻後的曲奇放入石頭紙內盒,並附贈精美的產品說明書後才密封封裝,封裝完成時,一盒愛的曲奇就算烘焙完成了。另外,為了防止松軟的曲奇在運輸中破碎,每盒曲奇還特製密封的外盒充氣袋,每個細節成分考慮。
⑵ 有誰知道餅乾的歷史
餅乾的歷史和詞源:
1.餅乾的歷史:餅干(Biscuit)的最簡單產品形態是單純的用麵粉和水混合的形態,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的古墳中被發現。現代餅干產業是由19世紀時因發達的航海技術出現於世界各國的英國開始的,在長期的航海中,麵包因含有較高的水份(35%-40%)不適合作為儲備糧食,所以發明了一種含水份量很低的麵包——餅干。
2.餅乾的詞源:所謂餅乾的詞源是「烤過兩次的麵包」,也就是從法語的bis(再來一次)和cuit(烤)中由來的。是用麵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來的,作為旅行、航海、登山時的儲存食品,特別是在戰爭時期用於軍人們的備用食品是非常方便適用的。初期餅乾的產業是上述所說的長期的航海或戰爭中的緊急食品的概念開始以HandMade-Type(手工形態)傳播,產業革命以後因機械技術的發達,餅乾的製作設備及技術迅速發展,擴散到全世界各地。餅干類包含餅干(Biscuit),曲奇(Cookies)和蘇打餅干(Cracker)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