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的歷史
陶姓的來源和歷史是:
1、出自唐堯。據《元和姓纂》和《姓苑》所載,堯擔任部落首領之前,以製作陶器為業,其後子孫有以其職業技藝命氏,稱陶姓。
2、亦出自唐堯。據《辭源》所載,相傳堯帝初封於陶(故城在今山東定陶西南),後徙封於唐(故城在今河北唐縣),其後子孫以封地為氏。
3、出自虞舜。據《元和姓纂》所載,西周初年,舜之裔孫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質器物製作的官職),其子虞閼承襲父職,其後子孫以官為氏。
4、以職業為姓。據《風俗通》所載,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陶工和鑄工)為職業,從事制陶的庶民也有以「陶」技為姓的。
家族名人
陶侃(259~334)晉代名臣,潯陽(今湖北省黃梅縣北)人,字士行,明帝時拜征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從軍40餘年,果毅善斷。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磚塊以鍛煉體力,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
陶弘景(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隸,好道術;齊高帝時,為諸王侍讀,梁時隱於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武帝時,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無不咨詢,時稱為「山中宰相」;卒贈大中大夫,謚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書,是將本草經依葯性與種屬重新整理而成。
陶潛(365~427)東晉潯陽柴桑人,陶侃的曾孫,一名淵明,字元亮,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稱靖節先生,詩名尤高,堪稱古今隱逸詩人的宗師。
② 陶姓的詳細來歷
1、源於伊耆氏
出自遠古時期堯帝衍居地陶,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和《姓專苑》記載,遠古時期屬的堯帝,生於伊,嗣後耆,故稱伊耆氏。
2、出自唐堯
相傳堯帝初封於陶(故城在今山東定陶西南),後徙封於唐(故城在今河北唐縣),其後子孫以封地為氏。
3、源於改姓
出自五代時期唐谷避帝諱而改姓,屬於因謚改姓為氏。宋朝初年有陶谷,字秀實,邠州新平人(今陝西彬縣),原姓唐,為避石敬瑭名諱,改姓為陶,稱陶谷。
4、源於己姓
出自夏朝末期大臣昆吾,屬於封邑名稱以為氏。昆吾,原是上古時期一個地名,今史學界一般認為其地最終在今河南省許昌市東南一帶,為夏王朝末代君主夏桀之臣陶正的封地,這位陶正以邑為命,稱昆吾。
5、於其他各少數民族
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瑤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陶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陶氏,世代相傳至今。
③ 陶姓的歷史發展
陶姓起源於上古五帝之一的堯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為陶氏之祖。先秦時以平原陶姓為著,自商周時期到漢代,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躍於濟陰、平陽一帶,人才輩出,漢開封侯陶舍,輔助漢高祖劉邦打天下,被高祖封為開封侯,官至左司馬,其子陶青也襲爵拜相。至漢末,青公後裔舉族南徙丹陽,從此陶氏宗族居於吳。陶舍裔孫陶敦之後,分為丹陽和潯陽兩支,繁衍到後來,成為丹陽和潯陽兩地的望族。觀今之陶氏,多源自丹陽、潯陽之望。進入近代太平盛世,陶氏後裔繁衍廣布全國大多數省市區的城市鄉村,尤以長江下游各地區為盛,另有九個少數民族陶姓子孫。泱泱中華,天下陶姓,溯源於陶唐氏,在血緣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堯舜時期,在來源方面,可知最初是來自山東定陶、河北唐縣和河南虞城縣,源流可考。宋代《百家姓》將陶姓系於31位,也說明陶氏授姓特點鮮明,授姓時間早,原委脈絡清晰,家族繁衍生息較為昌盛。陶姓圖騰:據稱「陶」字成型於燒陶制器。陶本作缶、陶,由作陶器者「勹」和陶器「缶」組成。但「缶」又是由「午」和「凵」組成,「午」是玄鳥,「凵」是燒陶的窯穴,意思是玄鳥族人發明了陶器,就以這種燒陶制器的功德為姓,陶字的「阝」表示窯穴火道。陶姓是魁隗氏炎帝族祝融八姓昆吾嫡傳,始祖陶唐氏。 得姓始祖唐堯,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為帝嚳次妃陳鋒氏女慶都所生,伊祁姓,名放勛,號陶唐,謚曰堯,因曾為陶唐氏首領,故史稱唐堯。在其擔任部落首領之前,曾在今山東定陶西北居住,以製作陶器為職業,其地世稱為陶丘。源流一:源於伊耆氏,出自遠古時期堯帝衍居地陶,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苑》記載,遠古時期的堯帝,生於伊,嗣後耆,故稱伊耆氏。堯帝初居於陶(古濟陰,今山東定陶),以製作陶器為業,官名「陶正」,其地被後世稱為陶丘。後封於唐,為唐侯,故稱陶唐氏。在堯帝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原居地為姓氏者,稱陶唐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陶氏、唐氏,皆為非常古早的姓氏,陶氏讀音作táo。陶氏族人大多尊奉唐堯為得姓始祖。源流二:亦出自唐堯。據《辭源》所載,相傳堯帝初封於陶(故城在今山東定陶西南),後徙封於唐(故城在今河北唐縣),其後子孫以封地為氏。源流三:出自虞舜。據《元和姓纂》所載,西周初年,舜之裔孫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質器物製作的官職),其子虞閼承襲父職,其後子孫以官為氏。源流四:出自商王朝著名七族中的陶氏,屬於以職業技藝為氏。據史籍《元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