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歷史發展
㈠ 漢服發展演變過程
戰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深衣」,將上衣和下裳連在一起,下擺不開衩口,而是將衣襟接長,向後擁掩,即所謂「續衽鉤邊」。在那時是很普遍的著裝。
秦漢:秦漢全國統一,漢服也趨向一致,不過只針對顏色做了統一。漢代開始出現「曲裾」,包裹全身,一圈圈繞起來,總體顯得華貴精緻。
魏晉南北朝:魏晉比較的雜,南北交融,戰火連天,百家爭鳴,所以在當時服裝形制很多,難以全部考證,當然還是有固定特點的,比如「腰闌」等等,我們統一稱其「晉襦」。後來興許是受道家的影響,大家都開始瀟灑起來,男人袒胸露乳,女人長裙曳地大袖飄飄,非常有道家「仙風道骨」的感覺。著名的「鶴氅」也是出自南北朝,原本是道家的道袍,後來接客出遊都開始穿鶴氅了,算是時新的樣式。
唐朝:唐朝,各種仙女心水的齊胸就出現了,畢竟家國安康,樂呵呵的唐朝小姐姐們成功吃的圓潤了很多,為了顯瘦,齊腰裙系的越來越高,袖子也越來越長,蓋住整隻手,最後裙子提到了胸以上,出現了「齊胸襦裙」。倒是圓潤的顯華美富態,纖細的顯飄然出塵。
宋朝:宋制可以說是非常好看並且日常了!大概是漢服歷史中最接近現代服飾的,褙子,宋抹,宋褲和宋垮,比甲也是在這時出現的。
明朝:明朝對服飾禮儀極其看重,其形制也很有特點,琵琶袖,馬面裙,長襖子,短襖子,不管男女都是氣度宏美。
明制長襖,沉斂端莊
現代漢服在以正規漢服制式的基礎上加入了現代元素,走出了不一樣的時尚風。
㈡ 漢服的發展過程是什麼
漢服的發展過程是:
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
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完善,並形成了以「天子冕服」為中心的章服制度。「乗殷之輅,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國思想的要義,周禮參考借鑒了夏商兩代的禮樂制度。
春秋戰國時期,衣服的款式空前豐富,主要表現在深衣和胡服上。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並創造了深衣。
漢文化圈:
漢人對漢衣冠的認同是民族意識的一部分。五胡亂華之時,原先在中原地區的知識分子及各階層人民紛紛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種,而逐漸把江南開發成繁華富庶之地,這一事件史稱「衣冠南渡」。宋朝郭靖不願棄漢衣冠而自殺。
漢服由於華夏儒家王道文化的傳播而影響深遠,周邊民族、包括許多其他儒家文化圈(漢文化圈)國家通過效仿華夏禮儀制度借鑒了漢服的某些特徵,用於吉凶賓軍嘉五禮。
此外,華夏賓禮也規定四夷之君必須穿本國服飾朝見中國天子,謂「蕃主服其國服」。漢唐藩屬體制中,周邊民族首領存在著定期朝見皇帝的所謂「朝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