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七年級歷史教案上冊

七年級歷史教案上冊

發布時間: 2024-01-07 16:31:18

A. 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完整教案

一份優質的教學方案決定了老師對待教學的一個態度,同時也是對教學課程的態度與責任,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 七年級歷史 上冊全冊完整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完整教案

第1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課程標准】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 文化 遺存。

【教學目標】

識記和理解:記住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代和地點;知道北京人的體質特徵;了解他們使用的工具特徵及獲取生活資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義。

能力與 方法 :通過識圖培養觀察能力;通過想像原始人生活情景,培養再造想像能力;通過比較北京人、猿類、現代人,幫助學生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歷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中華文明悠長的源頭,進行愛國主義 教育 ;認識勞動在人進化中的作用,進行勞動觀點的教育;了解北京人與山頂洞人和生活環境,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北京人;難點:元謀人的地位、北京人身體不平衡、山頂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據。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書上的導言,當科學考隊員,來考察一下我國境內早期人類的生活情況。要求學生初讀課文,觀察《我國境內早期人類活動地區圖》,設計考察的線路(按一定的時間順序)。 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

學生閱讀課

積極參與設計考察線路,初步知道先後順序。

二、元謀人

要求學生看書,找出「為什麼叫元謀人?(同時解決‘北京人’、藍田人等名的來歷)」「生活的年代與地域?」

考察:「作為科學工作者,你怎麼知道他已經是人了呢?」「元謀人的發現,有何重要意義?」

教師小結。過渡:已經發掘的元謀人的遺存不多。接下來我們重點考察一下北京人。

學生閱讀,仔細研究,體驗一下考察的感覺。

過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看看從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環境、身體特徵、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問題:你認為有哪些條件(不)適宜人的生存?

比較體質特徵(觀察真人比較)。

舊石器與天然石塊有何不同?如何製作石器?觀察書上的石器,它們是用來做什麼的?如何獲取食物?依據是什麼?

怎麼樣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種?使用火有何意義?

教師小結本目內容,說明:北京人遺址是遺存最豐富的遠古人類,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遺產名錄。」

活動:想像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學生閱讀,先建立一個整體映像

然後分別進行考察(閱讀、觀察、分析、結論、發言等活動)。

增加學生的自豪感。

四、山頂洞人

大約二十萬年後,在北京人生活過的地方,又出現了一種進步得多的原始人類――這就是「山頂洞人」。

引導學生考察一下,山頂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進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歸納)。

比較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生活年代

體質特徵

工具製作

生活 用火

穿著

自然過渡,引起學生的興趣。

學生閱讀教材,填表比較

著重考察:怎麼知道他們會人工取火?他們是如何鑽孔的?

五、收獲與疑問

我們今天的科考結束了,你有什麼收獲呢?

還有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作為小結。

拓展思路。

六、練習

書後「學習測評」。

【教學後記】

第2課原始農耕文化的遺存

【課程標准】簡述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徵。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記住他們生活的時代、地域和 種植 的糧食作物。理解自然條件對農耕生活的影響。

能力和方法:通過識圖,培養觀察能力;通過觀察原始農耕時代的器物,培養審美能力;通過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舊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較,培養學生掌握、運用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中國對世界農業起源的貢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體驗原始農耕勞動的甘苦及其所創造的價值,認識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通過他們適應、利用與改造自然,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河姆渡和半坡遺址為重點,前者更重。

難點為新石器的涵義,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會情況。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我們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麼?……導入農業及農業的起源而導入本課的新課學習。

(科考隊進入下一站,來到浙江餘姚……)

利用學生熟悉的內容談話,接近歷史與現實距離

二、河姆渡遺址

該遺址是何地發現的?發現了些什麼?這些發現能說明什麼問題?能畫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嗎?

除此以外,他們還從事哪些生產活動?你知道稻穀是如何種植、儲存、加工、食用的嗎?

當地的氣候條件怎麼樣?這與先民的這些生活習慣有什麼關系?

指導學生閱讀P12史海拾貝。

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農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農耕文化是否一樣呢?

學生看書、尋找、發現

理解生活的需要製造相應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知道最早種植水稻與粟

過渡,引起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三、半坡遺址

要求學生看書找找「半坡遺址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是否與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樣?」「有哪些不一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觀察書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們有什麼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你能根據書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復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嗎?

帶著問題看書,有的放矢

大膽猜測、想像

學生看書,然後自己試圖畫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四、大汶口遺址

在山東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時候,出現了一處更先進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即大汶口遺址。

現在請大家看看書,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處遺址的其同點?各有什麼特點?

指導學生閱讀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異反映了什麼歷史現象?」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教材,去歸納發現。

五、小結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我國的原始農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兩大類型。

認真聽,自豪感。

六、學習活動與學習測評

當堂測評、鞏固。

鞏固知識、激發興趣。

【教學後記】

第3課遠古的 傳說

【課程標准】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別。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記住遠古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黃帝與農業起源關系的傳說的實質,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能力和方法:培養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以傳說印證歷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體驗禹治水的艱辛並了解其業績,體會人生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重點:農業起源的傳說和華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傳說。

難點:部落、部落聯盟的構成和性質。「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課前准備】課前收集有關黃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傳說 故事 。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歷史講究真實可靠,傳說難免誇張虛構。但不少傳說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著極有價值的內容。

上一課時,我們從考古發掘的物證來學習了原始農耕文化,本課時要通過傳說來認識農耕文化。看看那些流傳久遠的傳說中,包含了有關遠古農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歷史信息?

聽,集中注意力。

製造懸念,激發興趣。

二、炎帝和黃帝的傳說

中國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講解「炎」、「黃」之意及其傳說(或抽學生來講)

整理出華夏族的來歷:

從中知道了哪些有關農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談後世祭祀炎、黃(談兩碑上的字),華夏之祖

調動參與興趣

聽或自己講

清晰明了,便於掌握。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禪讓的傳說

簡要講:黃帝以後很久,堯禪舜、舜讓禹。要求學生概括其過程的共同點。

然後得出結論。讓學生簡單發表一下關於如何看「禪讓制」的看法。

聽講、看書、歸納得出結論。

四、治水的傳說

禹之所以在舜死後出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必定是他的德才出眾、威望很高。何以見得?還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禹治水的傳說。

要求學生講述大禹治水的傳說。然後問,禹治水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然後小結:禹治水成功,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處理輔欄的讀讀、 說說 。

過渡、導入。

學生好表現,給他們提供表現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華

我們從他們身上學習什麼?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將其發揚光大。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六、拓展學習

P16學習活動。要求學生講其他的傳說故事,要說出傳說的名稱、點出反映了什麼歷史現象或提供了什麼重要的信息?

學生講。

【教學後記】

第4課夏朝和商朝

【課程標准】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知道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學目標】

識記和理解:記住中華大地上國家產生的大概時間和標志,記住商朝後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國歷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榮的主要表現。

能力與方法:通過對夏、商歷史特點的概括,培養概括能力。通過對禹、成湯等歷史人物的評價,培養評價歷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紀年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國家形成的相關知識,進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通過夏、商歷史的學習,更多地了解祖國悠久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是非分明、愛憎分明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後期的都城。難點:夏朝建立的標志;國家的含義。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談話導入新課

禪讓的最後一個部落聯盟首領是誰?大家想不想知道從這以後又是怎麼演變的呢?

導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嗎?知道皇位是如何繼承的嗎?你又知道這種稱為「世襲「的制度開始於何時嗎?

認真聽,吸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了解的興趣。

從談論學生熟悉的問題入手,拉近歷史與現實距離

二、夏朝----我國的第一個王朝

1、夏朝的建立:講解夏朝的建立。事實上,禹已按照自己的願望建立起了一個王朝。這在歷史上稱為----夏朝,建立的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

藉助於數學上的「數軸「解釋」公元「紀年法。

本目理論性強,又缺乏相應的歷史物證,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認真聽講。

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2、夏朝的統治

①禹死後,其王位是如何繼承的呢?這與禪讓有什麼不同?你如何看待這種王位的繼承方法?②要求學生談啟是如何鞏固其統治地位的?並提醒學生注意「奴隸「兩個字。③為什麼把禹開始這個政權稱為國家呢?它與前面的部落聯盟有何不同?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結合自己課外了解的知識談自己對這幾個問題的看法。然後教師歸納整理,以突破難點。

三、商朝的建立與遷都

1、商朝的建立:過渡。然後

指導學生閱讀小字的問題「說說夏桀是一個怎樣的君主?你認為成湯滅夏的戰爭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

2、商朝的遷都:原因、情況、影響。

進入下一問題的學習。

認識是非善惡,戰爭的正義與非正義的性質

為下一目的學習鋪墊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地圖,說說。

2、經濟的發展:觀察插圖說明了什麼?然後閱讀教材,說說商朝表現?並要求學生來概括。

3、商朝的滅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 培養讀圖能力。

學生閱讀教材,培養學生分析、對比、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認識到國家興亡與暴政的關系

五、小結:學生:講了哪些問題,有何啟示。 培養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後記】

第5課 西周的興亡

【課程標准】:了解西周的更替,說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

【教學目標】:識記與理解:識記周武王滅商、西周的建立與結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內容。

能力與方法:培養學生文史結合學習歷史的方法與能力,以及分析比較的能力,提高學生閱讀分析歷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人心向背決定戰爭的結果,客觀歷史地認識分封制的作用,認識到正確根據變化了的形勢,調整統治正確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是分封制的主要內容。

而分封制實行的必要與其得以維系的緣由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大家看過電視《封神榜》嗎?誰來說說它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而導入。

注意引導學生神話作品與歷史的差別是非常大的。 用學生熟悉的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文藝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發展:簡要講述。

2、周滅商:抽學生來講周滅商的牧野之戰,並要求學生概括出一個相關的 成語 來。並談一談這一戰的勝敗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3、西周的建立:學生一起說西周的建立時間與建立者。教師運用書上的地圖說明西周的來歷。

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

讓學生通過分析認識人心的向背是戰爭勝敗的最關鍵性的因素。

觀察地圖、識讀地圖

三、分封制

1、學生一起閱讀教材以後,抽一學生來主持:對其餘的學生進行提問。

由學生來主持,熱情很高

參與積極

可能的問題: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麼人?主要有哪些諸候國?分別在哪條大河流域?諸候與周王之間有什麼樣的權利與義務?起了什麼作用?你認為分封制能長期的鞏固西周的統治嗎?

2、學生或教師進行歸納整理。 有關分封制利與弊的分析,為以後春秋的學習打下基礎。

培養、提高歸納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結束

點出西周末年,由於各種矛盾交織,決定了西周滅亡的必然命運。最終在周幽王在位時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鎬京而統治結束。

要求學生閱讀書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時滅亡的主、客觀原因有哪些?

學生閱讀教材,找出原因,訓練概括能力

五、小結全課:學生來小結全課的內容。教師補充。

六、學習與探究:學習測評,閱讀「史海拾貝「。

布置作業:心得與疑問。

【教學後記】

第6課 春秋爭霸

【課程標准】 知道春秋爭霸的史實。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識記春秋的年代與特點、春秋五霸、晉文公與楚莊王稱霸,吳越爭霸的史實,理解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業的共同原因。[能力與方法]:通過講解、閱讀教材、歸納比較的方法,學習本課的歷史,培養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分封制的崩潰導致春秋爭霸,學習齊桓公的胸襟與用人、容人之量,認識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意義,認識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於改革而國強。

【教學重、難點】重點: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春秋爭霸的原因則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復習分封制的權利與義務而導入。 回憶,為學習打下基礎

二、春秋五霸

1、東周的建立:西周結束,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並說明東周包括整個春秋時期和戰國。

2、春秋的特點:講解特點:一是王權的衰落(原因、表現及影響),二是諸候爭霸。指導閱讀「引文「。

3、春秋五霸:學生勾在書上,並在地圖上找出這些諸候國在地圖上相應的地方。 本部分內容理論性強、學生缺乏必要的直觀材料來幫助理解,所以要求學生認真聽講,閱讀教材,並且落實在書上。

這說明了什麼變化?反映了當時歷史的什麼特點?

三、齊桓公首霸

1、看地圖。「讀讀」:說的是什麼人?與齊桓公稱霸有何關系?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有何感想。

3、指導閱讀小字,看看齊桓公與管仲的關系在他當國君前後有什麼變化?由這種變化你想到了什麼?

4、有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後,是如何成為霸主的呢?學生看書解決。

訓練識讀歷史地圖。

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對學生進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教育的滲透。

培養綜合概括能力。

1.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集

2. 2019年上冊初一歷史教學計劃

3. 七年級歷史復習課教案

4.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

5. 2019七年級歷史老師上學期工作計劃

B.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五篇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五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1

夏、商、西周的興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一)知識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對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滅亡時間、亡國者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課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識別歷史地圖,合作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分析得出結論:夏、商統治者的統治態度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存亡。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過程與 方法

通過分組,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搜集整理資料、製作示意圖、編寫和表演歷史劇、講 故事 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通過抒發感想,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製作比較表、分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

[度價值觀]

通過夏、商、西周歷史的學習,認識到國家統治者的殘暴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終-其統治,人民群眾有權利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達到目的,樹立民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重點]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通過奴隸制國家與原始社會對比,分析奴隸制度的進步性。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學思路]

課前導學

1.據學生的特點、能力、基礎水平合理分組;學生以組為單位,查閱書籍、雜志、網站,搜集有關夏、商、西周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況表格。

3.有能力、有條件的學生可以製作相關的 手抄報 、課件等。

二、教學滲透

1.上網查詢、搜集和剪輯相關影視資料,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2.可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 總結 知識要點,如編演歷史短劇等以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使文、史融為一體。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導入新課。前面學習了原始社會的有關內容,到原始社會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國家——夏。從此奴隸制在我國建立。

2、學習新課

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對夏、商、西周三朝的內容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再通過填充歷史再現表格從整體上有一個脈絡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時間: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陽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後,傳位給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5、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是桀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湯率領下滅夏

2、商朝最後一個國王:紂(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繼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戰,商朝滅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

西周後期,政局混亂,發生了國人-,趕走了周厲王,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就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先分組討論。同學們還可繪制漫畫,講故事,寫詩以及一切可以表現自己觀點的形式都可以用來為自己服務,在形式問題上可以大膽探索,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2

中華 文化 的勃興(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孔子及其仁學說。孔子在 教育 和文化上的貢獻。老子和他的辯證思想。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比較諸子百家各自的主張,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

[重點、難點]孔子和百家爭鳴

[教法、學法]

由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而後質疑,教師給與點撥。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多媒體課件、有關春秋、戰國主要思想家簡介、人物圖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山東被譽為一山一水一聖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黃河。同學們,這一聖人指誰?(學生回答出孔子,從而導入課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書)

1)思想:

(指導學生看孔子像及其學說)回答: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他有何學說?

學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仁的學說

2)教育:

(指導學生閱讀53頁第二自然節)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注意因材施教,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C教育學生 學習態度 老實,要謙虛好學。

D時常復習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編定了哪幾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編成了什麼書?(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詩經》《尚書》《春秋》《論語》

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後世影響巨大,被譽為我國歷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孔子同一時期還出現了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是誰呢?(學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老子插圖及 說明文 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它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3、百家爭鳴:(板書)

(列表讓學生看書來回答表內內容,也可先問學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是什麼,最後拿出事先准備的表格來總結。)

(之後,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一派的學說對戰國時期的封建統治者最有用?)

三、小結:

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主要歷史條件是什麼?

四、作業:課本57頁填表題

附:板書設計

一、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經》樸素辨證法的思想。

二、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學說。

2、對教育的貢獻: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

B:溫故知新

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

3、他編訂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編寫的記錄孔子言行的書叫《論語》

三、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四、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實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主張A:實行法制;B:主張建立君主-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六、兵家---創始人是春秋時期的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還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七、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3

《三國鼎立》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曹操、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三國鼎立,就是那像一個圓鼎的三條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國大地上的三國。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這課的內容。

3、講述新課:

三國鼎立是哪三國?同學們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請翻翻

課本找到關於三國建立的那一段,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

[播放多媒體《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成敗轉頭空,轉頭

之間或得或失,這個道理突出的表現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大戰役中。

這兩大戰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役的年代。(官渡之戰在200年,赤壁之戰在208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曹操呢?前者以少勝多,後者以多敗於少,這是為什麼?請大家評論,我們先 說說 官渡之戰。

(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准備,後由學生發言,講述故事。)

208年,孫劉聯軍在長江邊的赤壁與曹操對壘。請大家先談一下在這一

戰中居於優勢的曹操,弱點在哪裡?赤壁之戰經過、結果又如何?

(先觀看多媒體詩詞大江東去……,後由學生發言)

接下來我們一塊了解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戲曲中的曹操與歷史中的曹操區別。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並展開討論。

最後由教師小結,指出如何評價曹操。

(對於曹操的一生的評價是一個100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愛惜人才,他從下層選拔,從敵方爭取;他還重視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一北方,功勞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說成亂臣賊子,是不對的,誰有本事誰就應當稱帝,羅貫中以漢朝為正統,在《三國演義》影響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臉奸臣,這是不公平的。)

6、作業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4

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知識與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兩漢經營西域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塊學習第17課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三、講授新課:

(1)張騫出使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2)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3)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四、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五、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

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5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元謀人的生存年代、發現地點和發現的歷史意義。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發現地點、體質特徵、發現的意義以及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和了解我國境內其他古人類遺址。

2.過程與方法

(1)識讀《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等圖,掌握識圖的基本方法,培養從圖片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對於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麼作用?」,培養查閱歷史資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北京人。

難點:理解北京人生產、生活狀況。

[教學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北京人的發現、北京人的特徵。第一部分內容與第二、三部分內容是包含關系,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遞進關系,先介紹北京人的發現,再闡述北京人的特徵和發現北京人的意義。

我國目前已發現舊石器古人類遺跡三四百處,遍布全國大多數省市。事實證明,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我國境內已確認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左右。我國早期人類遺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遺址。北京人的發現內容豐富,大量的遺骨、石器和用火遺跡,證明遠古確有直立人存在,為「從猿到人」的偉大學說提供了有力證據。

2.學情分析

(請按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

3. 教學方法

閱讀講解法、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系對比法。

[教學准備]1

教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圖片等。

學生:自學教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s教師活動E學生活動6設計意圖b

導入新課H展示女媧摶土造人、亞當與上帝、古猿人的圖片,問題:

1.人類是怎麼產生的?

2.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誰?-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回答問題。r通過設問,引發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慾,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探究新知

(授新課)g1.我國最早的人類g

展示《元謀人復原圖》《元謀人使用石器圖》《元謀人勞動復原圖》」,提出問題。

(1)元謀人生活在哪裡?

(2)元謀人的體質有哪些特徵?

(3)元謀人懂得哪些技術?

(4)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觀察並搶答:

(1)雲南元謀縣。

(2)牙齒碩大、粗壯,唇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復雜。

(3)製造工具和使用火。

(4)會不會製造工具。

培養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發現

活動與探究

假如你是導游,你將如何向遊客介紹北京人的發現?

動腦筋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對於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麼作用?(展示化石的圖片)

(2)北京人的特徵

展示《北京人復原頭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北京人狩獵場景想像圖》,分組並讓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①同學們互相觀察一下,你們和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有什麼不同?

②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提出問題:北京人製造的石器有什麼用途?

③根據《北京人狩獵場景想像圖》,講述北京人勞動的情景。

④討論北京人過群居生活的原因。

⑤火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火對北京人生活有什麼作用?

⑥北京人的發現有什麼歷史意義?

3.動動手:今天我們學習元謀人、北京人的基礎知識,現在我們把元謀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標識在《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播放《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的動畫。


初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五篇相關 文章 :

★ 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完整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5篇精選合集大全

★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教案範文5篇

★ 初中七年級上冊 《秦統一中國》教案精選範文5篇

★ 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學教案設計

★ 初中七年級歷史《大一統的漢朝》教案設計

★ 七年級上冊 《動盪的春秋時期》教案優質範文5篇

★ 初中部編版七年級上冊 《遠古的傳說》教案優秀範文5篇

★ 七年級歷史教學計劃合集大全5篇

★ 初一歷史教學計劃集錦5篇

熱點內容
每日一句英語口語 發布:2024-11-24 05:37:17 瀏覽:996
touchtouch兒童感覺美術館 發布:2024-11-24 04:51:11 瀏覽:158
去廣告軟體哪個好 發布:2024-11-24 04:49:13 瀏覽:510
菊花教學設計 發布:2024-11-24 04:41:04 瀏覽:1
光明新區教育科 發布:2024-11-24 04:38:04 瀏覽:431
蘭陵教師招聘 發布:2024-11-24 04:35:43 瀏覽:934
吉娃娃舞蹈教學視頻 發布:2024-11-24 02:12:11 瀏覽:954
韶山教育局 發布:2024-11-24 01:23:53 瀏覽:326
絲是多少 發布:2024-11-24 00:15:12 瀏覽:412
四年級語文上冊補充習題答案 發布:2024-11-23 21:47:47 瀏覽: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