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相
B超提示生物評分即胎兒生物物理相評分。
胎兒生物物理相評分(BPS)是20世紀80年代Manning等總結出一種超聲監測高危胎兒行為的方法:包括胎動(FM)、胎兒呼吸運動(FBM)、非激惹試驗(NST)、胎兒肌張力(FT)、羊水量(AFV)共5項。
Vintzileos等將Manning評分法加以改良,增加了胎盤分級(P),並研究了BPP與PPROM並發感染的相關性;NST無反應型和FBM缺如是胎兒隱性感染的主要表現,而FM和FT減少是感染晚期徵象。胎兒感染可增加胎兒氧需量,一方面使胎兒發生酸中毒,另一方面使局部腦組織處於低氧狀態,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出現BPP變化。
BPP可廣泛用於PPROM患者以預測胎兒安危和宮內感染。NST是BPS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指標,且單用NST其陰性預測值與BPP相同。
(1)生物物理相擴展閱讀:
B超檢查胎兒生物物理象評分法,是通過觀察胎兒呼吸運動、胎動、胎兒肌張力、羊水量,並把各項變化用2分、1分、0分表示,根據評分結果結合胎心跳動監護來判定胎兒宮內缺氧及預後的一種方法。10minB超檢查的四項胎兒生物物理象既彌補了單純應用NST判斷胎兒預後的不足又縮短了監護時間。
1、反應性FHR(NST試驗)
2分:在20min內有5次或以上的伴胎動出現的、增速在15次/min以上、持續時間在15s以上的胎心率(FHR)增速;
1分:在20min內有1-4次伴胎動出現的、增速在15次/min以上、持續時間在15s以上的FHR增速;
0分:20min內無或有1次伴胎動增速現象。
2、胎動(FM)
2分:30min內至少有3次大的肢體或軀體胎動,如同時有肢體與軀體運動應作一次運動計算;
1分:30min內有1或2次大的胎動;
0分:30min內無胎動發生。
3、胎兒呼吸樣運動(FBM)
2分:在30min內至少有1次、持續時間為60s的FBM發生;
1分:30min內至少有1次、持續時間為30-60s的FBM發生;
0分:30min內無FBM發生或呼吸持續時間小於30s。
4、胎兒肌張力(FT)
2分:30min內至少有1次肢體伸展與回復原屈曲位置,及有1次脊柱伸展與回復其屈曲位置的運動;
1分:30min內至少有1次肢體伸展與回復原屈曲位置,或有1次脊柱伸屈活動。
5、脊柱伸屈活動
0分:肢體是伸展的,無回復原屈曲位置運動。手是張開的羊水量(AF);
2分:整個子宮均可探及羊水暗區,其最大深度大於20mm;
1分:羊水最大深度小於20mm,但大於10mm;
0分:羊水最大深度小於10mm,胎兒肢體擁集一起。
胎兒b超物理評分是一種比較准確判斷胎兒是否異常的方法,孕婦檢查時,可根據檢查結果,得知胎兒的健康狀況。
參考資資料:網路-胎兒生物物理相評分
❷ 我現在孕8+3周,請問做胎兒生物物理相評分及胎盤成熟度檢測要在多少周才能做
你好胎兒生物物理評分是指在B超下觀察胎兒運動,胎兒肌脹力,胎兒呼吸樣運動,羊水量,胎盤成熟度,並通過與胎心無負荷試驗(NST)檢查,進行綜合評分以了解胎兒宮內情況.
❸ 胎兒生物物理評分包括什麼
胎兒生物物理評分是孕晚期做的一項綜合性檢查,主要用來判斷胎兒宮內是否有缺氧,包括胎心監護,B超看羊水、呼吸、胎動以及胎兒肌張力等幾個方面來綜合判斷。生物物理評分目前應用的比較少,一個因為它比較耗時,一般需要30分鍾以上,另一個是它有一定的主觀性,不是非常客觀的指標。現在胎心監護等一些其他檢查可以非常准確的判斷胎兒宮內安危情況,所以生物物理評分目前應用的比較少。在孕晚期通過胎心監護、B超、羊水情況以及臍血流情況,多可以比較准確的判斷胎兒宮內安危情況。
胎兒生物物理相評分,是指進行超聲檢查後,根據檢查結果來評估胎兒健康狀況的一種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懷孕期間,胎兒可能會因為孕婦的某種行為或是習慣而發生異常,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以使用胎兒生物物理相評分來判斷胎兒的健康狀況。
這種方法包括五項檢查,評分滿分為10分,若評分為8~10分,說明胎兒非常健康;若評分為6~8分,需要進行更詳細的檢查;若評分低於6分,說明胎兒可能存在缺氧的情況,需要進一步檢查。還有可能是宮內感染、胎兒感染、中毒或是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等原因造成的。
在進行檢查之前,孕婦可以多喝水,使膀胱充盈,可以讓檢查結果更准確。檢查中如果顯示孕婦或是胎兒存在異常情況,也不要緊張、焦慮,可以多進行幾次檢查。
❹ 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的區別與聯系是什麼
作者:caseypie
來源:知乎
我想我確實應該要可以回答這一題。不過這問題看起來很直覺,實際上卻很難回答。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過了這麼一陣子也沒人來答,這區別聯系還真不知從何談起。
從字面上定義來說,生物物理(biological physics; biophysics)就是生物系統(小至染色體大至生態系)里的物理;生物化學(biological chemistry; biochemistry)就是生物系統(這時通常沒有大至生態系了)里的化學。生物物理的研究觀點和技術手段都依然是物理學,只是研究對象不是一般物理學研究的天文、量子力學、半導體,而是與生物相關的系統。 相對地,生物化學也是用化學的研究手段來研究生物體。觀點和手段的不同大概可以算是這兩門學科的「區隔」。
不過實際操作上很難這樣區分。生物物理學並不要求從「第一因」推起。對於不同的生物系統,物理學家可以使用不同程度的約化模型,而許多時候不同程度的約化模型往往使用同一套數學工具。比如說,在生態系或演化生物學的層次,生物物理常常是本著master equation建立整個理論的,而master equation卻也是很常見的化學動力學理論工具。此外生態物理學也常常討論整個生態系的各種critical point,而這根本就是物理學的相變理論,物理學家又大量把這些相變觀念套用到其他系統,從腦神經科學(源自Hopfield model)到最近開始流行的細胞內相分離(intracellular phase separation)。從生物化學方面來看,今天的化學合成早就脫離的純粹手做的年代,除了實驗之外往往大量倚賴數值模擬和理論推估,而所有的模擬演演算法,分子模擬或量子力學模擬乃至於密度泛函理論,無一不是根據物理學建立出來的。更不要說熱統計力學這個理論推估工具根本就是物理和化學合力建立起來的。
要說實務上比較明顯的區別,大概是在實驗技術上吧。如果一篇實驗論文花了很大篇幅在解釋他們是如何合成分子以及這些分子的特性,那我會把它歸類為生物化學。如果這篇論文著重在操作嵌入一些分子並且量測它們交互作用的信號(螢光啊什麼的),那我會覺得這是生物物理。不過事實上介於兩者之間的文章多的是,在生物物理系搞合成或是在生物化學系甚至醫學院搞螢光的也有很多,除了極端的例子以外通常也很難這樣分辨。
所以實際上一個人到底做的是生物物理還是生物化學更大成分是自己的認同問題。況且有時候選項也不只這兩種:物理生物學(Physical biology,有期刊就是這個名字)和化學生物學(chemical biology,哈佛化學系沒有biochemistry只有這個,biochemistry被分到分子生物學系裡了),馬普所還有一個所就叫生物物理化學所(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chemistry),三個願望一次滿足。這些研究就在三個學門的交界上,從事這樣跨領域研究的人通常不知道也不甚在乎自己到底屬於哪一邊。
❺ 胎兒生物物理評分8分是啥意思
主要是判斷胎兒在受刺激時的身體反應,為後期生產做評估,正常基準心率120~160,刺激胎兒看胎心反應強度,是否呈反應型!就是看看胎兒能不能經得起順產時子宮強烈的收縮擠壓,胎兒是否有足夠的耐力來配合!正常物理評分大於8分,低於8分一般不宜順產!7分以下必須剖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