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施萊生物

施萊生物

發布時間: 2024-01-19 21:39:37

A. 請問下達人,生物學家拉馬克 、孟德爾、摩爾根、施萊旺,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的名言,每人一兩句夠了,謝謝

科學工作能予我們以真實的益處;同時,還能給我們找出許多最溫暖,最純潔的樂趣,以補償生命場中種種不能避免的苦惱。」---------拉馬克

不要把志向立得太高,太高近乎妄想。沒有人恥笑你,而是你自己磨滅目標的。目標不妨設得近點,近了,就有百發百中的把握。標標中的,志必大成。——摩爾根

無論多麼復雜的植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細胞是植物體的基本單位。最簡單的植物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多數復雜的植物是由細胞和細胞的變態構成的。----------施萊旺

可以數是屬統治著整個量的世界,而算數的四則運算則可以看作是數學家的全部裝備。-----麥克斯韋

孟德爾生平被人忽視死後著作才被人發現因而沒留下什麼名言,後人評價他「八年耕耘源於對科學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蘊藏遺傳的秘密。實驗設計開辟了研究的新路,數學統計揭示出遺傳的規律。」
「通過孟德爾,生物現象突然需要了數學的嚴密性。一個完整的內部邏輯的方法論、處理符號標記被加給了遺傳學」20世紀著名的分子遺傳學家雅各布說。

B. 北歐的地理環境

北歐地區地勢總體而言,除斯堪的納維亞山海拔較高外。總體地勢 表現為比較低平。地形多為台地和蝕余山地,冰蝕湖群、羊背石、蛇形丘、鼓丘交錯是其主要地貌特徵。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北歐地勢最高的地區,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半島中部,居挪威與瑞典之間,山脈南、北段高,中段低,北段位於瑞典境內,南段伸入挪威領土,高峰超過2000米;山脈西坡陡,直逼挪威海沿岸,東坡緩,逐漸向波的尼亞灣降低。所以,挪威是北歐地勢最高的國家,地形以山地為主,西部沿海並多峽灣地形。丹麥全國是一個和緩起伏的低地。丹麥低地向東延伸到瑞典南部平原,再向北與瑞典中部低地相連,然後跨越波的尼亞灣與芬蘭低平原相接。平原呈一弧形分布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東南。冰島是個碗狀高地,四周為海岸山脈,中間為一高原、島上有100多座火山,其中至少有30座活火山。這樣的地形地勢有利於航海,發展海外貿易。同時風光奇特,利於發展旅遊業。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曾是歐洲第四紀冰川的主要中心,大陸冰川覆蓋了整個北歐地區,所以北歐到處可見冰川侵蝕與堆積地貌。湖泊眾多,河流短小。芬蘭有「千湖之國」的稱號。冰島不僅是第四紀冰蓋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現代冰川分布。 氣候類型
由於北歐地處北溫帶向北寒帶交界處,大部分地方終年氣溫較低。
廣大內陸地區主要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只有深受北大西暖流影響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由於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區受極地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並為極地大陸氣團產生的源地。冬季常受北極氣團侵入,暖季有時受熱帶大陸氣團伸入。
冬季漫長嚴寒,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夏季短促溫暖,月平均氣溫在10°c以上。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由於蒸發弱,相對濕度較高。氣溫年較差大。這是因為本區為極地大陸氣團的源地且緯度高,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角小,又有積雪覆蓋,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受不到海洋氣團的調節。它東西延伸成寬廣的帶狀,因緯度較高,故冬季漫長而嚴寒;暖季短促,氣溫年較差特別大。降水稀少,集中於夏季,但氣溫低,蒸發弱,相對濕度卻很高。自然植被為針葉林。
溫帶海洋性氣候一般分布在本區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岸地帶。例如丹麥,挪威首都處等地。其氣候特點是冬季溫和,夏季涼爽,氣溫年較差小,年降水量適中,全年有雨, 秋冬較多,以氣旋雨為主,多雲霧,日照少,雨日多。冬季氣溫一般在0℃以上,夏季最熱月氣溫一般在10℃~20℃間,年降水量一般在600~1,000毫米之間。
降溫熱鹽循環
有一種學說認為全球變暖可能通過關閉或者減緩大洋的熱鹽循環從而導致北大西洋局部的降溫,使得當地平均氣溫下降,或升溫較少。它影響的范圍包括斯堪的納維亞以及英國,因為它們都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加溫。這一變化的可能性仍不確定,有一些證據表明墨西哥灣流以及北大西洋暖流有減弱的跡象。然而,仍無跡象表明歐洲北部或附近的海域有降溫的趨勢,而現實情況恰恰相反。
熱帶的熱量可以通過洋流來輸運,熱的水流靠近表面而冷水流位於深層。北大西洋暖流是熱鹽循環的一個環節,將熱量進一步朝北帶往北大西洋,在那裡加熱了整個西北歐。北大西洋海水的蒸發以及水溫下降同時導致了鹽分的增加(相對鹽度),從而使表面的水密度增大。同時,海冰的形成也進一步濃縮了海水中的鹽分。因此較重的表面海水向下沉降,而同時向南方潛行。全球變暖可能造成
如格陵蘭冰蓋的融化、降水量增加、特別是西伯利亞河流的增強。從而使得注入北方海洋的淡水量增加。然而尚不清楚增加的淡水量是否足夠切斷熱鹽循環——環境模型給出了否定的結論,不過研究還在繼續。 根據NASA探路者衛星高程表從1992年5月至2002年6月的數據,佐證了循環的減緩。NASA有些人甚至擔心全球變暖會重現上一個冰期中發生的一種溫度大幅度突變的現象:一系列的丹斯果-奧什格爾事件(Dansgaard-Oeschger events)。這是一種氣候的快速起伏,可能源於高緯度淡水流量增加而導致的熱鹽交換的停止。揚格爾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可能也是這類情況。然而,據信這些事件是由勞倫太德冰蓋(Laurentide)融出的大量淡水而導致,而非全球變暖所引致極地融化的海冰或是降水量變化所產生的淡水。另外,在大氣海洋循環耦合模型中,熱鹽交換趨向於減弱而非中斷,並且即使在歐洲的小范圍內,變暖的趨勢也要強於降溫的勢頭:因而IPCC第三份年報指出「即使在熱鹽交換減弱的模型中,歐洲仍然呈升溫的趨勢」。
2004年4月,對於美國衛星數據的回顧分析似乎顯示出灣流的北方迴旋,北大西洋環流的減弱,因而關於灣流將被截斷的假說受到了有力的支持。
2005年5月,彼得·瓦德漢姆(Peter Wadham)向《時代》周刊報道了一項在
北冰洋冰層下進行的深海探測的結果,這次探測旨在測量緻密的冷水所形成的巨型水柱,它們由溫暖的表面水取代而沉向水底,構成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動力之一。他和他的隊伍發現這些水柱幾乎已經消失。正常情況下應該存在七至十二條巨大的水柱,而他只發現了兩條,並且都極為微弱。
測量報告
新科學家(NewScientist. com)新聞機構於2005年11月30日報道說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發現從墨西哥灣流所北行的溫暖海流比1992年的上次測量數據要減少了30%。作者稱他所觀察到的變化「令人別扭地接近」測量的不確定范圍。然而,北大西洋卻比上次測量更熱。這表明要麼循環並沒有減弱,要麼它沒有理論預期中降溫的效果,或者存在別的更有壓倒性的因素使得降溫無法實現。 2005年12月6日,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大氣科學教授麥克·施萊肖恩格帶領的研究小組稱「熱鹽循環的停止曾經被認為是高危低概率的事件。我們的分析,雖然還有不確定的成分,顯示出它是高危高概率的事件。」[40]這仍是一個基於未發表的研究的少數人的觀點。
2006年1月19日,一則冠名「氣候變化:源於海洋的變化」,由奎林·希爾邁爾(Quirin Schiermeier)撰寫的新聞出現在《自然》雜志(439, 256-260)上,詳細敘述了對布萊頓結果的回應,包括以下幾點:
這個結果對實地工作的科學家是一個意外。
模型給出的結論是足夠終止熱鹽循環的淡水增加量在數量級上要大於預計出現的情況,並且這種增加似乎在21世紀數百年內不太可能達到關鍵的程度,這與布萊頓的測量很難調和。
如果他們的結果是正確的,那麼熱鹽交換減弱可能不會帶來預期中的歐洲降溫的顯著效應。
雖然之前的循環停止(如楊格爾仙女木事件)引起了降溫,但它的總體氣候完全不同;特別是由於全球變暖的影響,海冰的形成不如從前活躍。
然而,熱鹽循環的中斷可能會帶來其他重要的後果,例如:大洪水和風暴的增加、浮游生物儲備的危機、熱帶或阿拉斯加和南極出現的暖化或降雨變化。

熱點內容
吳忠安全教育平台 發布:2024-12-25 10:36:07 瀏覽:489
西陽中學 發布:2024-12-25 10:03:26 瀏覽:328
古劍奇譚校園貴族後續 發布:2024-12-25 09:31:05 瀏覽:248
加盟龍文教育 發布:2024-12-25 09:13:20 瀏覽:768
化學化工資源 發布:2024-12-25 09:12:37 瀏覽:221
墮落jk與廢人老師 發布:2024-12-25 08:55:04 瀏覽:962
七年級語文上冊重點 發布:2024-12-25 08:02:09 瀏覽:250
計量地理學第二版答案 發布:2024-12-25 07:51:20 瀏覽:816
化學工藝學第二版 發布:2024-12-25 07:11:34 瀏覽:405
當老師官網 發布:2024-12-25 06:44:02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