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衛東物理
Ⅰ 第4屆全國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建模論文山東省比賽時間
關於舉辦第四屆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的通知
[日期:2011-11-01] 來源:泰安教育網 作者: [字體:大 中 小]
各區縣市教育局,高新區、泰山風景區社會事業局,局屬有關學校: 「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是一項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展現青少年學習能力的綜合性活動,活動重在激發青少年對科學探究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突出科技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考察,旨在為在創新實踐和學科能力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提供展現才智的機會,同時也為各高校自主選拔優秀人才提供優質資源。
為了穩健開展此項活動,作為試點,我市組織部分學校參加了第三屆展示活動,並組成代表隊參加了全國的總決賽,取得了較好成績,積累了許多經驗。根據《關於舉辦第四屆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的通知》(中青少聯發〔2011〕9號)要求,經研究,決定舉辦全市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並選拔成績優異者繼續參加第四屆全國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總決賽。現將相關事宜通知如下:一、比賽形式
為了方便選手參賽,大賽採用分賽區制度。具體賽區分為局屬各學校、泰山區(含泰山景區)、岱嶽區(含高新區)、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
二、參與對象:
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高一、高二各年級學生。
三、活動組別(一)數學:七年級組、八年級組、九年級組、高一組、高二組(二)物理:八年級組、九年級組、高一組、高二組(三)化學:九年級組、高一組、高二組 四、活動內容(一)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學科能力解題技能展示(二)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建模論文或實驗報告展示(三)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應用能力展示(四)中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展示五、實施步驟(一)組織報名(2011年11月11日截止)全市各級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學生自願的基礎上擇優推選報名,參照全國組委會統一要求填寫報名表,各縣市區、局屬各學校匯總後將電子版報市組委會郵箱[email protected]。(二)初賽解題技能展示(2011年12月11日)1、考試時間、內容、活動費參照全國組委會有關要求進行。
2、區域:以各縣市區、局屬各學校為單位統一組織。
3、試題、試卷及閱卷:全國組委會統一命題、印發試卷,各縣市區、局屬各學校負責組織初賽方面的工作並將試卷上報市組委會,由市組委會統一組織閱卷。(三)論文(或實驗報告)提交(全國2012年3月1日截止)1、論文(或實驗報告)按全國組委會有關要求提交。
2、論文提交方式及截止日期:由各縣市區、局屬各學校統一收稿,市組委會將組織專家評審,交稿截止日期為2012年2月20日。
(四)確定參加全國總決賽學生名單(2012年5月10日) (五)全國總決賽(2012年7月下旬)全國組委會將舉辦內容豐富多彩的總決賽,同時舉行頒獎儀式,向獲得優異成績的參賽選手及教練員頒發證書。其中榮獲「金牌教練員」稱號的老師將被《高中數理化》雜志社特聘為名譽編委,頒發相關聘書。
五、組委會聯系方式:
聯系單位:泰安市教育局團委
通訊地址:泰安市政大樓C9065
聯系電話:010-62200406、010-62205108(全國組委會)
0538-6991095、0538-6290416(泰安組委會)
全國官方網站:www.xkslh.com(理科學科能力評價網)
泰安組委會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人: 王亮 單雯 嚴萌萌
泰安市教育局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附件1:中青少聯發〔2011〕9號文件
附件2:第四屆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統一組織
附件3:第四屆全國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競賽初賽報名表
附件1:
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
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普活動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組委會
中青少聯發〔2011〕9號
關於舉辦第四屆中學生數理化
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是一項展現青少年學習能力的綜合性活動,活動重在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探究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各地青少年踴躍參加。
為了更好地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講話中所倡導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好奇心,發揮學生主動精神,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改變單純灌輸式的教育方法等相關指示精神,進一步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關於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讓創新型青少年人才脫穎而出,同時也為各高校自主選拔優秀人才提供參考依據,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普活動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組委會聯合決定,舉辦第四屆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為確保活動順利開展,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辦單位
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
「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普活動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組委會
二、承辦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高中數理化》雜志社
三、組委會官方網站
理科學科能力評價網(www.xkslh.com)
四、學術專家顧問委員會成員
王梓坤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北京師范大學數學學院教授、《高中數理化》雜志首任主編
劉若庄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
何香濤 北京師范大學理學院院長、天文系教授
劉來福 北京師范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北京數學會副理事長
宋心琦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化學會前理事長、新課標高中化學(人教版)主編
高盤良 北京大學教授、教育部高等化學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申懷 北京師范大學數學學院教授、人教版高二數學主編
高凌飈 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鄭進保 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秘書長
周春荔 首都師范大學數學科學院教授
忻汝平 北京師范大學《高中數理化》雜志副主編
束金龍 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春鳳 北京師范大學《高中數理化》雜志編委
馮增俊 全國教育研究會副會長、著名學者、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黃仁壽 湖南省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湖南省教科院基教所數學研究員
李其斌 化學特級教師、桂林市中學化學研究會副會長
袁開標 數學特級教師、安徽省教育學會數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
肖增英 山西省教育學會物理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山西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高中中心主任
沈明哲 原深圳市數學教研員、數學特級教師
鄭克強 化學特級教師、北京市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主任
丁益祥 北京陳經綸中學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
孟衛東 物理特級教師 、「翱翔計劃」項目辦公室主任
曾軍良 北京十一學校原副校長,物理特級教師
五、組織委員會
主 任:
孫 柱 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主任
副主任:
李 偉 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
陳浩元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主編
廖 平 北京師范大學《高中數理化》雜志執行主編
組委會辦公室
主任:
任四巧 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素質教育部部長
副主任:
蔣秋月 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素質教育部副部長
陳 雄 北京師范大學《高中數理化》雜志副主編
秘書長:
尹曉潔 北京師范大學《高中數理化》雜志社總策劃
秘書處:
彭四娃 廖海霞 高大平 劉永梅 王海榮 丁非
六、 活動內容
(一)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學科能力解題技能展示
(二)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建模論文或實驗報告展示
(三)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應用能力展示
(四)中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展示
七、組別
(一)數學:七年級組、八年級組、九年級組、高一組、
高二組
(二)物理:八年級組、九年級組、高一組、高二組
(三)化學:九年級組、高一組、高二組
八、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2011年8月—2011年11月)
組委會下發通知,各地承辦單位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廣大青少年踴躍向各地方組委會報名參加展示活動。
(二)組織培訓
各地組委會可根據活動的普及性、創新性、實用性相結合的要求,適時有組織地開展輔導教師培訓、青少年培訓等。
(三)解題技能展示(2011年12月11日)
具體辦法和形式另行通知。
(四)論文(或實驗報告)提交(2012年3月10日截止)
(五)確定參加展示活動總結學生名單(2012年5月10日截止)
(六)展示活動總結(2012年7月下旬)
具體時間和組織辦法,組委會將會另行通知。
望各地從實際出發,根據所在地區青少年的特色,結合活動要求,創造性地開展活動,激發廣大青少年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認真扎實地做好第四屆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的各項組織工作。
附件:第四屆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組織辦法
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 「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普活動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組委會
2011年7月30日
主題詞:中學生 數理化展示活動 通知
(共印2000份)
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 2011年7月30日印發
附件:
附件2:
第四屆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
統一組織辦法
展示活動由全國組委會統籌安排,在各地以省市(或地級市)為單位成立地方組委會。各地方組委會在全國組委會的授權和指導下,開展各地組織工作,包括宣傳、報名、組織解題技能展示、組織復試、組織參加展示活動等相關工作。
一、參與對象:
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高一、高二各年級學生。
二、組別:
數學:七年級組、八年級組、九年級組、高一組、高二組。
物理:八年級組、九年級組、高一組、高二組。
化學:九年級組、高一組、高二組。
三、解題技能展示說明:
1、時間:2011年12月11日(星期日)。
數學8:00-10:00 物理 10:30-12:30 化學 14:30-16:30
2、內容 :各學科進行學科能力解題技能展示(筆試)。
3、活動費:40元/人/科(含報名費、資料費、試卷費、證書費等),學生本著自願報名的原則參加。凡是訂閱教育部主辦的《高中生數理化》雜志(全年96元)的同學可獲得免費參賽資格。
4、區域:以省、直轄市和地級市為單位統一組織
5、試題、試卷、閱卷及成績上報:組委會統一命題、印發試卷,各地組委會負責組織閱卷,各地組委會於2011年12月25日前將學生成績上報全國組委會。
四、初賽獎項說明:獲獎比例為各地區參加活動總人數的30%,其中一等獎5%,二等獎10%,三等獎15%,分別由組委會統一頒發省級一、二、三等獎。
五、建模論文或實驗報告說明:
1、時間:2011年12月下旬起至2012年3月10日止。
2、資格:在初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同學即各年級各學科參加解題技能展示活動賽區排名前30%以上的學生有資格提交建模論文或實驗報告。
3、建模論文或實驗報告說明:
(1)形式:
數學組:數學建模論文。
物理組:物理建模論文或實驗報告。
化學組:化學建模論文或實驗報告。
(2)要求:
①主題不限,言之有理,題目自擬。
②數學組: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發現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寫成建模論文並提交。
③物理組: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當中的現象或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寫成建模論文或實驗報告並提交。
④化學組:運用化學知識通過實驗解釋生活當中的現象或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寫成建模論文或實驗報告並提交。
(3)論文(或實驗報告)的格式要求:
①寫作順序:標題、作者所在省份、城市、學校名稱、班級、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摘要及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②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嚴格按以下順序:序號、作者姓名、
書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時間或發表年、卷、期號。
③實驗報告中須包含實驗的目的、構想、步驟、結論,並提
供證明實驗結果的數據及照片等。
④字體:各類標題(包括「參考文獻」標題)用粗宋體;作
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摘要、關鍵詞、圖表名、參考文獻內容用楷體;正文、圖表、頁眉、頁腳中的文字用宋體;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⑤字型大小:論文題目用三號字體,居中;正文用四號字體;頁
眉、頁腳用小五號字體;其他用五號字體;圖、表名居中。
⑥正文列印頁碼,下面居中。
⑦列印紙張規格:A4 210mm×297 mm。
⑧必須同時提交列印稿和電子版。
標題(三號粗宋體)
××省××市××學校××班級 作者姓名 指導教師姓名(五號楷體)
摘要及關鍵詞(五號楷體)
正文(四號宋體)參考文獻(五號楷體)
(4)說明:參評論文的作者必須是作品的合法擁有者,具有著作權,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組委會對獲獎作品具有無償展示權、宣傳權、使用權。
(5)論文提交方式及截止日期:由當地組委會統一收稿,並組織專家評審。交稿截止日期為2012年03月10日。
六、展示活動總結說明:
1、時間:2012年7月下旬(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2、選手選拔:學科能力解題技能展示成績(60%)+建模論
文或實驗報告成績(40%)比例進行綜合評定,由地方組委會根據選手的綜合得分,按獲獎總人數的30%選拔參加全國展示的選手。
3、報名方式及時間:由各地方組委會統一組織報名,報名
截止日期:2012年5月10日。
4、內容:
(1)學科能力解題技能展示(筆試)(按年級、學科分組)。
(2)建模論文或實驗報告展示(按年級、學科分組)。
根據選手提交的論文或實驗報告進行現場答辯。
(3)學科計算機應用能力展示:
選手在計算機上按要求或使用指定軟體完成。
(4)創新實踐能力展示:
通過多種形式考核選手創新思維、團隊協作、實踐運用和動手能力。
(5)團體對抗:以省、市為單位組織團體參加。
5、獎項設置:
▲學科知識能力展示: 按解題技能展示成績50%+建模論文答辯成績30%+學科信息技術能力展示20%的綜合成績排名,一等獎占該組總人數的10%,二等獎占該組總人數的15%,三等獎占該組總人數的25%。
獎項積分: 一等獎積50分,二等獎積40分, 三等獎積30分。
▲創新實踐應用能力展示: 各環節均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若干。
獎項積分:一等獎每位學生積30分,二等獎每位學生積20分,三等獎每位學生積10分。
▲個人金、銀、銅獎:每個學生按照個人積分總和進行綜合排名,每個年級每個學科設金獎1名,銀獎2名,銅3名。(若選手積分相同則以學科知識類積分排名為准)。
▲團體對抗: 設團體一等獎一隊,二等獎兩隊,三等獎三隊。
▲優秀教練獎:獲金獎選手的教練頒發「金牌教練員」證書,獲得其他獎項選手的教練頒發「優秀教練員」證書。
▲優秀領隊獎若干:獲得團體一、二、三等獎的代表隊的領隊獲得「優秀領隊獎」。
▲優秀組織獎若干
組委會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車道溝1號青東商務區A座東9層 郵編:100089
聯系人:蔣秋月 聯系電話:010-68725361
組委會辦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文慧園北路10號北師大科研綜合樓203室 郵編:100082
聯系人:彭四娃 廖海霞 高大平
電話:010-- 62205108 62200406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xkslh.com (理科學科能力評價網)
www.cydev.org(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官網)
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組委會
Ⅱ 新 ces學習法 有效果嗎 真的值嗎
有用的,堅持用吧,少年們,堅持吧。
新ces學習旗艦店:www。cesstudy。com
新CES學習法——初中英語
6
學科篇4張+通用篇1張+優秀學子方法篇英語1張
新CES學習法——初中物理
6
學科篇4張+通用篇1張+優秀學子方法篇物理1張
新CES學習法——初中化學
6
學科篇4張+通用篇1張+優秀學子方法篇化學1張
高中版: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出
版:北京大學音像出版社
31張DVD+5本配套學習手冊+5張思維導圖+各科共68張學習卡片
新CES學習法——高中語文
6
學科篇4張+通用篇1張+優秀學子方法篇語文1張
新CES學習法——高中數學
6
學科篇4張+通用篇1張+優秀學子方法篇數學1張
新CES學習法——高中英語
7
學科篇5張+通用篇1張+優秀學子方法篇英語1張
新CES學習法——高中物理
6
學科篇4張+通用篇1張+優秀學子方法篇物理1張
新CES學習法——高中化學
6
學科篇4張+通用篇1張+優秀學子方法篇化學1張
初中數學主編:李愛民
北京市一零一中學初中數學教研組長,高級教師北京市骨幹教師,海淀名師工作站成員,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數學兼職教研員。初中英語主編:鄭天生
北京市三帆中學外語教研組組長曾赴美國講授漢語一年;先後編寫《無敵英語》、《滿分突破系列》、《魔法英語》等中學英語教輔類圖書,廣受師生歡迎。初中物理主編:顧宏偉,北京市第二中學物理一級教師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物理系。北京市初中物理教學研究專題組成員。《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課程整合》等多篇論文獲市區一等獎,指導多名教師參加物理教學大賽獲全國一等獎。初中化學主編:周業虹
北京市化學特級教師北京市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化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市化學學科帶頭人,北京市優秀教師。高中語文主編:韓明英
北京市中學骨幹教師北京市教育學院崇文分院中學語文研修員,北京市中學學科帶頭人。曾有多篇論文獲獎或發表在CN刊物上。高中數學主編:王燕謀
北京市海淀區學科帶頭人北京一幫一助教協會常務理事,數學學科主任委員。有著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特別是高考改革以來注重對高考命題和復習備考方略的研究,多次到全國各地講學和指導學科老師備課。高中英語主編:趙書梅
北京市英語特級教師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英語教研室主任,東城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東城區外語學會副秘書長,東城區職稱評定學科組成員;是北京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師用書編寫成員之一。高中物理主編:孟衛東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物理特級教師中國物理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物理教學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物理學會理事;北京市物理學會中學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委員,海淀教委名師工作站導師組成員;海淀教師進修學校兼職教研員。高中化學主編:鄭克強
北京市化學特級教師東城區中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市中學化學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高考命題研究專家。首批國家級骨幹教師,多年來致力於研究,近十年來發表論文多篇,屢次獲獎。
Ⅲ 清華附中和上地實驗學校哪個好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位於美麗的清華園,西臨著名的圓明園,環境優雅、寧靜,文化氣氛濃厚。她的前身之一是1915年創辦的成志學校,世界著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曾在此就讀,他為母校題詞「求達到世界水準」,激勵著清華附中向著國內一流和世界水平邁進。清華附中是教育部直屬大學附中,北京市重點中學,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籃球試點校、田徑試點校),是北京市校園環境示範校,正在建設中的北京市高中示範校。受教育部委託試辦面向全國招生的高中理科試驗班和初高中馬約翰體育班,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辦高中美術班,在全國有廣泛影響。 清華附中校園佔地120畝,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藏書10萬余冊)、宿舍樓、標准塑膠田徑運動場及各種球類運動場地;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及計算機、語音、地理、音樂、美術、勞技等專用教室,所有計算機均聯入清華大學並進入國際互聯網。
校門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160名教師中,有特級教師18人;高級教師88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7人;海淀區學科、班主任帶頭人26人。以此為核心,大批中、青年教師已成為各科教學骨幹,在全國、北京市、海淀區各項教科研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聘有外籍教師,為提高學生外語學習的水平和開闊眼界創造了條件。
清華附中在八十六年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思想和豐碩的教育成果,形成了三個鮮明的辦學特色:
「一條龍」育人: 在清華大學領導下,積極進行附屬學校(清華附中、清華二附中、清華附小)「一條龍」整體教育改革的研究與試驗,在德、智、體、美等方面探索大中小學銜接培養高素質、有特色、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
實施「名師工程」:發揮清華大學等高校著名專家、教授的教育優勢和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的育人特色,形成高水平「學者教師群」,提高學校辦學層次。
開放式辦學:適應二十一世紀發展需要,走國際化、開放式辦學之路,加強對外文化教育交流,博採眾家之長,達到世界水準。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附中的校訓。「理想遠大、品德高尚、全面發展、學有所長」是清華附中的培養目標。「團結、進取、朴實、奉獻」是清華附中的校風。「嚴謹、勤奮、求實、創新」是清華附中的學風。
清華附中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歷史上,著名科學家周培源、錢偉長;哲學家馮友蘭;文學家朱自清;語文教育家章熊等著名學者、專家都曾在我校工作和執教。
多年來,聘請清華、北大、中科院等著名學者、院士來校講課和指導課外活動已形成制度。目前,關治(數學)、張三慧(物理)、徐功驊(化學)、吳文虎(計算機)等一批清華大學教授正在我校高中理 科試驗班和馬約翰體育班的課堂上辛勤耕耘。
孔令頤、顏家珍、邵光硯、崔琪、郭玉珊、秦洪明、張小英、尹粉玉、王英民、孟衛東、閻夢醒、張觀成、周建國、田佩淮、程惠雲、王俊婷等在全國有廣泛影響的特級教師在我校不斷涌現。一支60多人的市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隊伍已經形成。高級教師佔50%以上 ,其中,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14位(趙鴻雁、 徐慧琳、徐海鷹、莫振偉、杜傑、楊文華、郭宏博、關勁松、劉慧霞、胡 雷、韓 星、曹文彬、王加寧、喬煒);北京市學科帶頭人3位(楊建宇、杜毓貞、陳紅);海淀區學科帶頭人50多位;北京市科技園丁5位。
名師育英才。這些知名教授和優秀教師把科研方法和學科前沿知識滲透到課堂中 ,推進了多媒體和網路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使我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和教育質量迅速提高。該校聘有外籍教師,重視國際交流,為提高學生外語學習的水平和開闊眼界創造了條件。我校教師多次獲得教育部、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等各級部門的表彰,徐重遠副校長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的稱號,周傑副校長獲北京市優秀德育工作者 稱號,馮渤、韓慶英被評為班主任帶頭人,張姝敏、解巨釗、韓慶英、李學森、李增玲被評為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
辦學特色
清華附中在八十八年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思想。學校堅持素質教育,落實「以育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努力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氛圍和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育人體系。學校重視學生科技和文體活動,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有學生科技協會、天文學會、文學社等學術團體,軍樂團、舞蹈隊、合唱團等文藝社團和足球、籃球、乒乓球、游泳、田徑等體育團體。
清華附中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以下特點: 重視德育,堅持對學生進行理想、道德、情操教育,高一軍訓、高二農訓、高三集中思想教育,已形成德育的傳統和特色;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上提倡「少、精、嚴、活」的原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學校重視加強教育科學的研究,積極探索中學教育教學規律;發揮背靠清華大學的優勢,進行大中學銜接培養,形成了學校特有的教育教學風格。
「一條龍」育人:在清華大學領導下,積極進行附屬學校(清華附中、清華二附中、清華附小)「一條龍」整體教育改革的研究與試驗,在德、智、體、美等方面探索大中小學銜接培養高素質、有特色、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早在60年代,清華大學和清華附中就開始在高中生中試辦「大學預科班」。 80年代,為探索理科拔尖人才和優秀田徑後備體育人才的培養途徑,受國家教委委託,清華大學和清華附中又試辦了「高中理科試驗班」和「馬約翰體育班」。 98年開始,清華大學附屬學校「一條龍」整體教育改革實驗計劃開始啟動,清華大學和清華附中又開始在高中生中試辦「大學預科班」。 「高中理科試驗班」、「馬約翰體育班」和「大學預科班」充分利用清華大學師資、實驗室、圖書館和運動場等優勢,進行大中學銜接培養。多種培養模式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均收到了明顯的育人效果,各類優秀學生、理科、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大量涌現,為清華、北大輸送了大批優秀後備人才。
實施「名師工程」:發揮清華大學等高校著名專家、教授的教育優勢和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的育人特色,形成高水平「學者教師群」,提高學校辦學層次。歷史上許多著名科學家曾在我校任教。
開放式辦學:適應二十一世紀發展需要,走國際化、開放式辦學之路,加強對外文化教育交流,博採眾家之長,達到世界水準。改革開放以來,我校採取多種形式擴大對外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與美國、日本、法國、紐西蘭和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中學建立了友好關系。
學校的奮斗目標是:到2010年清華附中建校95周年的時候,把清華附中建設成為大中學銜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質量、有特色、創造性人才的搖籃;進行現代化教育改革、出先進教育思想和經驗的教科研基地;辦學條件和水平達到國內一流的示範性中學;國際教育文化交流廣泛,有一定影響的世界名校。
清華附中好
Ⅳ 孟衛東的介紹
孟衛東,北京重點中學特級教師,中國物理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物理教學委員會委員;全國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師訓計劃專家委員會成員;北京市物理學會理事;北京市物理學會中學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委員。並擔任簡單學習網授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