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中歷史知識

高中歷史知識

發布時間: 2024-05-24 18:58:27

⑴ 高三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

學習需要目標和計劃,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會有自己的奮斗目標,並為此而努力。想使理想最終得以實現,需要不斷為自己設定具體的目標。每日審視自己,找出與目標間的差距,你會從中獲得動力。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 高三歷史 常考的知識點 總結 ,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三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1

一、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內容:西周時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廣大地區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

諸侯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等。諸侯的權利:再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擴大了統治區域,到西周後期,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

(2)宗法制

①特點:宗法制是實行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

②內容:周天子以嫡長子世代繼承執政權力,其餘諸子分封為諸侯,諸侯國對於周王室處於附屬地位。周天子為天下的大宗。封為諸侯的庶子對天子為小宗,在本國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長子繼承。諸侯的庶子分封為卿大夫,他們對諸侯為小宗,在本家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長子繼承。從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樣的大宗與小宗的關系。這樣按血緣關系的親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級。

③西周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神權和政權的結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權

二、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統一:230-221韓趙魏楚燕齊

(1)皇帝制度君權的至高無上

(2)秦朝的中央機構三公的職權范圍要注意區別,也是選擇題中經常命題的重點。

三公的職責:

①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②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

(3)郡縣制郡縣的設置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採納李斯推行郡縣制度的建議,把郡縣制推廣到全國。郡縣制的特點在於郡縣的長官都有皇帝任免。郡縣制建立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權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高三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2

一.背景

①經濟危機使美國陷入困境。

②當時的美國胡佛政府基本延續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

③1933年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總統,開始推行新政。

二.內容

①整頓財政金融②實行工業復興法③調整農業生產④實行社會保障,推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

三.新政特點:

是在保留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全面干預經濟。

四.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加速了生產力的恢復。

②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人民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緩和了階級矛盾,避免了法西斯勢力的上台,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

③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繼承和借鑒,標志著資本主義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④新政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高三歷史必修三知識點:英國君主立憲制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背景:

根本原因:封建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直接原因:斯圖亞特王朝奉行「君權神授」,並宣稱議會權力來自國王,和議會發生矛盾。

過程:1640年—1688年,英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

2.《權利法案》與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背景:

1688年光榮革命議會取得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內容:

1689年議會頒布《權利法案》,確立議會主權,從立法權、司法權、稅收權、軍事權等方面限制了國王權利。

意義:

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它標志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影響:

「光榮革命」後,英國的貴族地主階級與資產階級實行集體統治,統治方式從人治走向法治,英國社會從此進入長期穩定發展時期。

3.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①內閣的含義:內閣原來是指國王召集親信大臣商議國家機密的秘密小房間,後來指決議國家大事的行政班子。

②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紀,內閣的首腦「首相」取代國王主持內閣會議。國王逐漸退出內閣,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從此成為一種象徵。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爾。

③確立內閣對議會負責的制度。

④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讓在議會選舉中取得多數席位的政黨組閣,該黨的領袖就是理所當然的首相。

⑤19世紀中期,責任內閣制度確立。

4.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影響:

①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各派可以通過議會斗爭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把政治斗爭規定在一個相對有序的狀態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沖突,對社會穩定起著重要作用;

③大大削弱了國王的權力,使英國走上資本主義民主化的道路;

④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為世界很多國家樹立了一種模式。

高三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3

一、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

1、內容: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

2、結果:使齊國強盛,齊桓公確立霸業。

二、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

評價

1、以法律形式廢除了井田制,確認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度。

2、秦國逐漸強大,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3、商鞅實行的嚴刑酷法和 文化 高壓政策,對後來秦朝產生消極影響。

4、商鞅主張的法家思想,成為秦國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後周周世宗改革(略)、慶歷新政(略)

四、王安石變法(1069年,宋神宗時)

1、內容與作用

①理財 措施

A、青苗法→使農民免受高利貸盤剝,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減輕了農民的差役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

C、農田水利法→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

D、方田均稅法→增加了封建國家的田賦收入。

E、市易法→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國家收入增加。

②軍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強對人民的控制,抵禦遼和西夏進攻主,減少了軍費開支。

B、將兵法→加強了軍隊訓練,充實了邊防力量。

教育 措施

A、改革科舉制度,廢除明經諸科,進士科專考經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考律令、斷案等。

B、整頓太學,重新編纂教科書,內容為儒家經典;考試成績優秀者,可直接做官。

2、成效

政府的財政收入大為增加,各地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為良田,軍事實力有所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3、失敗原因

①用人不當,出現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現象。

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③宋神宗後期的動搖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4、評價

①變法是在北宋中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的情況下進行的地主階級改革運動,在客觀上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不可能使北宋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

②王安石能針對統治積弊大膽改革,這種面對封建統治危機勇於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五、張居正改革:實行一條鞭法(1581年)。

1、目的: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統治危機。

2、內容

①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並為一條,徵收銀兩。

②把從前按戶、丁徵收的役銀,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的多寡來分擔。

3、意義: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納銀代役的規定,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鬆弛;賦役征銀的辦法,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於農業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


高三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考歷史常考知識點總結

★ 高三歷史重點知識總結

★ 高三歷史復習重點考點知識大全

★ 高考歷史常考知識點歸納

★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要點匯總

★ 高考歷史考點知識點整理歸納

★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整理

★ 高中歷史考試必備知識點總結

★ 高考歷史知識要點匯總

★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

⑵ 高一歷史知識點匯總

知識不是智慧,只有學習也不能達到智慧的境界。智慧必須是知識與事實的相輔相成,智慧使你感到學無止境,虛懷若谷。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高一歷史 知識點匯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知識點1

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的政治特點:(1)商代貴族以血緣為紐帶;(2)實行宗法制;(3)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背景: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目的:鞏固統治,擴大統治疆域。

含義: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給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即「封邦建國」、「以藩屏周」。

權利和義務:

權利:建國、繼續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

義務:隨周天子出征,隨同作戰;定期朝覲述職;繳納貢賦等。

特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具有長期的穩定性和延續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離性和獨立性。

性質:商周時期實現的一種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鞏固了(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邊遠地區得到開發,並擴大了西周的統治區域;形成對周天子眾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衰落:受分封的諸侯國本身就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諸侯國勢力的強大;西周後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其衰落的具體表現為:諸侯爭霸等。

2、宗法制:

含義: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制度。

目的:為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實行了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宗法制。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大小宗相對。

評價:

作用: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即,凝聚宗族、防止紛爭、強化王權、家國合一)。

影響:對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產生了重大影響。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神權與王權相結合;(2)血緣為紐帶形成的國家政治結構;(3)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形成權力高度集中。

三、補充與拓展:

1、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相輔相成(互為表裡),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內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國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宗法制是分封制實施的法則,宗法制的實施進一步鞏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種宗廟之法。其實質是按照血緣關系在其宗族內分配政治權利,以保持貴族對政治權利的壟斷和財產的分配。

高一歷史知識點2

二、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一、帝國的建立,即「六王畢,四海一」

1、秦的統一:過程(略);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持續數百年的戰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秦王朝。

2、軍事上的鞏固:

史實:築長城、開「直道」,北擊匈奴;開靈渠,平定嶺南;開「五尺道」,開辟西南。

意義:加強了北方的邊防;首次把嶺南、西南歸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圖內。

3、評價(意義):

秦朝的軍事、政治 措施 ,不僅加強了對周邊地區的政治控制,擴大了統治區域,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化格局的形成。

二、如何鞏固其帝國統治?

1、地方制度:實行「廢分封,行郡縣」,即「海內為郡縣」

出現:春秋戰國時期;大規模推行:秦統一之後。

內容:郡、縣、鄉、里;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同級地方行政機構稱為「道」。

性質:是中國古代自秦王朝以來長期實行的一種地方行政制度。

特點(與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

鞏固:西漢繼續實行郡縣制,並逐步消除了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

評價:實現了這樣對地方政權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轄;是中央集權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2、中央集權制度,即皇帝、百官公卿。

皇帝制度的創立:至高無上。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三公」的職責。丞相:統領百官,協助皇帝處理朝政。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軍事。九卿:略。

特點:互相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

朝議制度:

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諸卿討論國家軍政要務的方式。

評價:集思廣益,減少決策的失誤,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壞。

(4)漢承秦制:有所損益。增加了「刺史」和司隸校尉。意義: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對於鞏固政權,防止地方分裂勢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評價:

1、秦漢建立的「大一統」政體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

四、知識拓展:

1、秦朝雖有太尉一職,但是實際上並沒有設立官員,而是由秦始皇自己親自擔任。三公真正的確立是在西漢

2、秦漢時期:郡守和縣令每年定期是向丞相述職,而不是向皇帝述職。

3、君主專制的兩大基本矛盾:軍權和相權;中央和地方。兩大矛盾的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被廢除;中央的權力越來越集中,地方的權力不斷被削弱。

4、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本質特徵:封建地主階級的專制統治。

5、君主專制的弊端:獨斷性和隨意性,不可避免決策中的重大失誤,且容易導致暴政。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執政過程中至關重要。

6、三公九卿的評價:三公九卿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是絕對受制於皇帝並代行皇帝政務的最高權力機關,三公的出現是對世卿世祿制的徹底否定。

高一歷史知識點3

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和強化

一、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

基本內涵(基本特徵):獨尊、至上、世襲。根本特徵:至高無上。本質:君主專制。皇權具有隨意性和獨斷性,因此皇帝個人的品行和執政能力決定了王朝的穩定和興衰。

2、相權與君權的矛盾

丞相的職責:(略)

根源:制度本身。

歷代皇帝調整相權的原因:防範宰相擅權,加強統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彌補這是繁多而宰相才幹不足的缺陷。

3、漢代:中外朝的形成

原因:卿相的無能;為了抑制丞相的權利。

結果:中朝成為了決策機構,外朝變為執行機構;丞相權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現:是君主專制本質的反映。

4、唐代:三省六部制

出現於隋,完善於唐。

評價:三省分工明確,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證了皇權的獨尊(特點);是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重大創新。是唐代社會繁盛的政治保障。

5、宋代:

措施:設副相、樞密使、三司分別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財政權,確保君權的獨斷地位。

評價:相權進一步削弱,皇權加強;也給宋朝帶來了冗官、冗費問題,是宋朝中期社會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監察制度:

1、歷代王朝的監察制度: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監御使。

漢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唐朝:御史台;(4)宋朝:提點刑獄司。(5)元朝:御史台。

2、評價:

積極:在監督官員規范執政,防止官員的貪污-腐敗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局限:實際效能是有限的,無法從根本上監督和扼制官員的腐敗行為。監察官員並不能代表社會履行職責,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識拓展:刺史制度的特點:以輕制重(以小制大)。

三、選官制度:

1、世官制(世卿世祿制):

開始於先秦,衰落於春秋戰國。

選官依據:血緣和出身。

世襲。

2、察舉制:

開始於秦朝;完善於西漢;衰落於東漢。

選官依據:品行和才能。(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徑)

方式:自下而上推薦人才的為官的制度。

途徑:徵召、舉薦等。

特點:封閉性,民意無從體現。

3、九品中正制:

開始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衰落於隋唐。

選官依據:血緣和門第。

特點:世襲,等級森嚴。

4、科舉制:

開始於隋,完善於唐宋,衰落於明清。

依據:文學才能。

評價:

進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壟斷局面;保證了行政人員的來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學風氣;體現了公平公正。

弊端:考試的內容和范圍不出儒學經義,尤其是到了明清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的人才。


高一歷史知識點匯總相關 文章 :

★ 高一歷史知識點匯總,高一必修易錯點匯總

★ 高一歷史知識點歸納大全

★ 高中歷史知識點超詳細歸納總結

★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整理歸納

★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匯總

★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總結

★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點總結

★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⑶ 高中歷史知識有哪些

1、春秋末期:鐵犁牛耕的出現

2、戰國:商鞅變法中首次提出「重農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4、西漢:西漢中期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思想;絲綢之路出現;西漢的素紗禪衣很有名;西漢出現最早的紙

5、兩漢:選官制度是察舉制

6、六朝:開始出現農村集市「草市」

7、隋唐:選官制度是科舉制;實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術是雕版印刷術

8、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出現夜市

9、宋朝:儒學有了新發展—理學;朱熹成為理學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廢除了宰相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明成祖在中央設內閣;明朝出現了新的經濟因素—資本主義萌芽;海禁政策始於明朝;明朝的王陽明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贄是反傳統經典的思想家

11、明末清初:出現三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他們的共同主張是反封建專制

12、明清時期:外交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兩大商幫徽商和晉商很有名

13、清朝雍正帝:在中央設軍機處,標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峰

14、1840—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5、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記住其主要內容

1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金田起義是爆發的標志;1853年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政權的標志;1859年頒布《資政新篇》,這是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第一個方案

17、19世紀60、70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出現)

18、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戰爭後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初步發展(了解初步發展的兩大原因)

19、1899—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⑷ 高中歷史高考常考的知識點

高考一輪復習已經開始了,歷史是文科生必考的科目之一,作為文綜之一的歷史,有哪些知識內容是我們必須要鞏固好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歷史高考常考的知識點,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高中歷史高考必備知識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裡。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 文化 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鞏固統一的 措施 :

①頒布秦律、統一法令;②統一貨幣、度量衡;③統一文字;④修建馳道、靈渠;⑤修築萬里長城;組織移民。

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並行,出現王國問題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現了藩鎮割據局面

高中歷史高考知識重點

一、新航路的開辟(航路、影響)

(1)1405-1433中國鄭和七次下西洋,紅海沿岸,非洲東海岸

(2)1487-1488葡萄牙迪亞士,非洲好望角

(3)1492義大利哥倫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發現美洲新大陸

(4)1497-1498葡萄牙達伽馬從歐洲到印度

(5)1519-1522葡萄牙麥哲倫在西班牙的支持下第一次環球航行

二、荷蘭、英國的殖民活動

(1)荷蘭的殖民擴張:

①時間:17世紀上半葉,取代西、葡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

②手段:組建大型商業公司

(2)英國的殖民活動(日不落帝國):

①手段:海盜式掠奪,進行商業戰爭,在殖民地進行商業活動和掠奪;黑奴貿易

②結果:18世紀下半葉成為最大殖民帝國

③影響:商業活動和掠奪,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黑奴貿易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給英國帶來巨額財富,推動了英國工商業的發展。

三、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1)通過貿易和掠奪,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入歐洲。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2)在歐洲人「火與劍」的殖民活動中,美洲的金銀礦的開采和 種植 園經濟為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做出了重要貢獻。

(3)非洲成為獵獲黑人奴隸的場所,跨大西洋黑奴貿易開始。

(4)歐洲人用美洲的金銀購買亞洲的商品,刺激了亞洲經濟的發展。

(5)全球逐漸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

高中歷史高考知識要點

一、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

①棉紡織業:飛梭、珍妮紡紗機、水力織布機、水力紡織機

②冶金業:焦煤煉鐵法;采礦業:蒸汽抽水機、安全燈

③動力:蒸汽機;交通運輸:碎石路、鐵路、汽輪

④影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

①標志:電力廣泛應用、內燃機技術、化學材料、煉鋼技術

②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確立

③條件: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④交通運輸:內燃機、汽車、飛機

⑤化學領域:有機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膠、油漆

⑥動力:電的發明和使用

⑦影響: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二、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1)開始形成: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辟

(2)初步形成:18、19世紀中葉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3)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4)途徑:國際貿易的發展、人口和資本的流通、威力威逼

(5)影響:?

①促進了資本主義自身的發展;

②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國家大多成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陸領土基本被瓜分完畢,拉美在經濟上受制於列強。

③歐美工業國從全世界范圍獲得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並傾銷工業品或進行投資。貨幣可自由兌換,經濟危機波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以歐美工業國為主導的統一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三、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1)傳統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農民、手工業者破產;

(2)中國逐漸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3)客觀上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發展;

(4)洋務運動中近代軍事、民用企業的興辦近代工業的出現。

「自強」:成立第一家官辦的軍用企業——安慶內軍械所,開設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江南製造總局;

「求富」:成立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

高中歷史高考常考的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中歷史經濟生活中常考知識點

★ 高考歷史重點必備知識點

★ 高中歷史考試必備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重要高頻考點30條與最全的高中歷史易錯易誤知識點匯總

★ 高中歷史知識考點整理

★ 高中歷史的42個高頻考點

★ 高中歷史重要高頻考點30條與最全的高中歷史易錯易誤知識點匯總(2)

★ 高中必會歷史名詞解釋與高考歷史答題技巧匯總解析

★ 高一歷史工業革命必考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備考攻略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⑸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因為高二開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識肯定有一定的欠缺,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計劃,更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會白白流淌的,收獲總是自己的。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 高二歷史 知識點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1

1、概況:

火葯、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學技術成就。

2、四大發明的產生與傳播:

(1)造紙術。西漢前期,中國已經有了紙。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人稱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2)印刷術。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人們已經使用了彩色套印技術。北宋平民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3)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最早的火葯武器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宋朝為了抵禦遼、西夏和金的進攻,軍事上廣泛使用火葯。

(4)指南針。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是中國在戰國時期發明的司南。後來,人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製成指南針。北宋時,指南針應用於航海。

(5)傳播

a.造紙術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 文化 的發展。

b.火葯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葯武器的發展,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d.歐洲人還借鑒中國的印刷術,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機,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二、《九章算術》和珠算

1、《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標志著中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珠算

珠算運演算法編成歌訣流利順口,配合小九九和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運算如飛。明清時期,珠算應用得到普及和發展。明朝時,珠演算法已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以至世界其他地區。

三、石氏星表和渾儀

1、中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

2、中國古代天象觀測記錄,是世界公認最悠久最系統的。

3、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顆恆星的赤道坐標數據,對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5、為了更好地觀察天象,古代中國創制了許多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如渾儀、簡儀等。

四、《授時歷》和四大農書

1、夏朝時,我國就有了歷法《夏小正》,商朝改進為殷歷。

2、元朝時,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集前代各家歷法優點之大成,是我國古代秀的歷法。

3、四大農書。

(1)西漢汜勝之的《汜勝之書》;

(2)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3)元朝王禎的《農書》;

(4)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5)特點:是中國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農書。《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部古代農業科學著作。

五、《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

1、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

2、東漢末年,張仲景的中醫專著《傷寒雜病論》。創造性地提出辯證施治的 方法 ,奠定了後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後世醫家譽為萬世寶典。

3、李時珍,寫成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對中葯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葯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葯物巨典。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2

一、近代民族工業興起

1、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鴉片戰爭前自給自足為特徵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鴉片戰爭後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2、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標志:鴉片戰爭後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

3、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①背景: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

②時間:19世紀七十年代左右

③地點:上海、廣東、天津等東南沿海地區

④代表企業:方舉贊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器廠,陳啟沅在廣東南海開設的繼昌隆繅絲廠

⑤特點:①資金少、規模小;②技術力量薄弱;③行業、地域分布不均勻。

4、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甲午戰爭後)

①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為解決財政危機,擴大稅源);實業救國的熱潮

②的實業家:張謇(在江蘇南通創大生紗廠)、榮宗敬和榮德生、周學熙

二、民國發展的黃金時代(1912—1919年,民國初年)

1、原因:①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②辛亥革命-了封建專制統治,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了一些障礙,

③中華民國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和熱情,

④民國政府鼓勵發展實業,

⑤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的影響。

2、表現:紡織業、麵粉業等輕工業發展最快(紡織業第一,麵粉業第二)

3、影響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

(1)阻礙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環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推動因素:

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在給中華民族帶來沉重災難的同時,也分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②由於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國歷屆政府都鼓勵興辦實業

③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

④實業家的實業救國的思潮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3

1.反法同盟

(1)1793年春,英國糾合普、奧、意、西等國以法國處死路易十六為借口,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1898年,英國組織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崙帝國時期,英、俄、奧等國又先後組織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對法戰爭。

(2)反法同盟對法國的戰爭,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法國的封建統治秩序,後期的戰爭既有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歐洲封建統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歐洲國家與法國爭奪歐洲霸權的一面。

2.「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

(1)組織演變和使命:1815年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倡議,俄、普、奧三國成立「神聖同盟」。其目的是在-的名義下,聯合歐洲各國的封建君主,共同鎮壓革命,維護維也納體系。接著又成立四國同盟(包括英、俄、普、奧四國),決心以武力貫徹神聖同盟的使命。

(2)主要活動:①1820~1823年,西班牙爆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神聖同盟授權法國出兵鎮壓了革命。②1820年,義大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21年,神聖同盟決議由奧地利出兵鎮壓革命。③1823年,俄國唆使法國以神聖同盟名義派兵遠征拉丁美洲,鎮壓西屬殖民地的獨立戰爭,由於美國發表「門羅宣言」,干涉計劃未能實行。

(3)瓦解:在希臘和比利時獨立運動的沖擊下,同盟內部出現利益沖突,同盟開始瓦解。

(4)性質:是維護維也納體系、鎮壓人民革命運動的帶有封建性、反動性的政治軍事同盟。

3.國際聯盟

(1)提出: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十四點原則」中提出建立國際聯盟的建議。

(2)建立:巴黎和會決定建立國聯,國聯盟約列入凡爾賽和約。1920年1月,在日內瓦成立,為英法所操縱。

(3)宗旨:維護和平,制裁侵略。

(4)實質: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5)主要活動: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德意入侵西班牙採取縱容侵略的政策。

(6)解體:二戰期間,國聯名存實亡。1946年,聯合國成立後,國聯宣告解散。

4.法西斯同盟

(1)形成:①德意秘密簽訂《德意議定書》(1936年),形成"柏林--羅馬軸心"。②德日簽訂《---》,一年後義大利加入,德、意、日三國軸心正式形成。③1940年秋,德國與日本、義大利正式結成軍事侵略同盟。

(2)活動: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德國吞並奧地利。1939年德國吞並捷克。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1940年6月法國投降。1940年秋德軍猛攻英國。1941年德軍進攻蘇聯。與此同時,意德軍隊進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二戰達到規模。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建立:1941年秋,羅斯福和丘吉爾會晤,發表《大西洋憲章》,提出尊重各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倡導自由、和平,反對侵略。同時美英加強對蘇的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

(2)主要活動:政治上互相協作(二戰期間四次會議)、經濟上互相支持、軍事上互相配合。

(3)意義: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對法西斯的鬥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

6.聯合國

(1)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蘇等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開會,籌劃建立聯合國。10月,《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成立。總部設在紐約。

(2)主要機構:聯合國大會和安全理事會(安理會是聯合國中惟一有權採取行動來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

(3)常任理事國:中、蘇、美、英、法?

(4)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各國間的平等友好關系,促進國際合作,協調各國行動。

(5)原則:《聯合國憲章》規定了各會員國必須遵守的原則,如主權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等。

(6)作用:初期聯合國實際為美國所操縱。後來成為第三世界國家伸張正義的舞台。

7.歐洲共同體

(1)原因: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西歐國家感到要在美蘇兩大國之間保證自己的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必須密切聯系,加快合作。

(2)成立: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由歐洲煤鋼聯營、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聯營三個機構合並組成。

(3)主要國家:起初,只有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後來又有一些西歐國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國加入歐共體。

(4)主要目標:爭取在成員國之間逐步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5)實質:國家壟斷資本的聯合。

(7)影響:

①西歐各國間的政治、經濟聯系日益加強,政局日益穩定,它的國際地位提高並日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②美國對西歐的控制減弱,美國與西歐的主從關系改變,並逐漸向平等的夥伴關系發展,這就使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開始受到挑戰並發生動搖。

8.七十七國集團--20世紀60年代第三世界建立的國際經濟組織,到80年代其成員已增加到110多個。這個組織主要通過與發達國家在聯合國進行談判,來實現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目標。

9.石油輸 出國 組織--1960年,由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委內瑞拉發起成立的國際經濟組織。1973年,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石油輸出國組織以石油為武器,對那些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進行制裁,結果觸發了第一次石油危機,使西方經濟陷入嚴重混亂。

10.北約和華約組織--1949年,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等12國代表在華盛頓集會,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和後來的「華約」的建立,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4

一、李贄的離經叛道

1、李贄離經叛道思想形成的社會背景:

(1)中國社會內在矛盾空前尖銳。

(2)江南一帶工商業者成為社會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3)社會吏治腐敗,奸佞當道。

(4)李贄目睹了官場的污濁和道學家的偽善,不願與他們同流,形成了離經叛道的不羈性格。

2、李贄的思想主張:指出孔子不是天生聖人,儒家經典也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理論。他認為是非標准依照時代變化而變化,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標准。他批判道學家「存天理,滅人慾」的虛假說教,強調人正當的私慾。

二、明清時期的三大進步思想家

1、黃宗羲的思想主張:

(1)對君主專制制度進行猛烈抨擊,尖銳地揭露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

(3)影響:黃宗羲的政治主張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以後反專制斗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顧炎武倡導經世致用:

(1)主張走出家門,到實踐中求真知,力求解決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

(2)著述《天下郡國利病書》。這部書記述了山川形勢、物產風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3)影響:顧炎武以他崇實致用的學風和鍥而不舍的學術實踐,開一代朴實學風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來源:他繼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並加以發展。

(2)思想主張:王夫之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在認識論方面,他認為主觀的認識是由客觀對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過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認識的。他還認為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3)影響: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4、進步思想家思想的積極意義:

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三位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促使我國 傳統文化 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5

一、理性時代的到來

1,原因:

(1)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

(2)自然科學取得重大進展。

(3)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壓迫的願望日益強烈。

2、代表人物: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一大批啟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張:

(1)啟蒙思想家們不滿足於對人性的尊重,要求獲得人本身的解放,進一步發展了人文主義。

(2)他們否定一切外在,認為判斷是非的標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理性」是啟蒙運動的核心。

4、影響:

啟蒙思想家們呼喚用理性的陽光碟機散現實的黑暗,努力構建一個民主和科學的美好時代。他們以生動的文筆,通過戲劇、小說等形式,猛烈抨擊天主教會的和迷信,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科學、自由和平,促進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國的啟蒙思想家

1、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

2、思想主張:

(1)猛烈抨擊天主教會,稱教皇為「兩足禽獸」,號召人民粉碎教會這個邪惡勢力。

(2)他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

(3)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應以人性為出發點,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孟德斯鳩:

(1)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

(2)影響:孟德斯鳩學說否定了封建專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資產階級有關國家和法的理論基礎。他的代表作是《論法的精神》。

4、盧梭:

(1)著有《社會契約論》一書,闡述了「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思想。

(2)他認為國家的主權屬於人民,統治者的權力來自他同人民簽訂的契約,如果他違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權-他。

(3)盧梭還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

三、啟蒙運動的擴展

1、康德:德意志的哲學家,著有《純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對啟蒙運動作了經典的總結。

2、評價:啟蒙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沖擊著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啟蒙運動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歐洲范圍,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相關 文章 :

★ 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

★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 高二歷史選修知識點總結

★ 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總結與歷史學習的幾個技巧

★ 2020高中會考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 高中歷史知識總結

★ 高二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知識點歸納

★ 高二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會考知識點整理

⑹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高二本身的知識體系而言,它主要是對高一知識的深入和新知識模塊的補充。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 高二歷史 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歷史知識點 總結 1

★考點 1、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內容:西周時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廣大地區和人民分別授予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

諸侯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等。諸 侯的權利:再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 擴大了統治區域,到西周後期,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

(2)宗法制

①特點:宗法制是實行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 維護政 治聯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

②內容:周天子以嫡長子世代繼承執政權力, 其餘諸子分封為諸 侯,諸侯國對於周王室處於附屬地位。周天子為天下的大宗。封為諸 侯的庶子對天子為小宗,在本國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長子繼承。諸 侯的庶子分封為卿大夫,他們對諸侯為小宗,在本家為大宗,其地位 也由嫡長子繼承。從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樣的大宗與小宗的關系。 這樣按血緣關系的親疏就形成了周天子 -諸侯 -卿大夫 -士的宗法等級。

③西周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神權和政權的結合尚未形成中央集 權

★考點 2、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統一:BC230-221韓趙

魏楚燕齊

(1)皇帝制度君權的至高無上

(2)秦朝的中央機構三公的職權范圍要注意區別,也是選擇題中 經常命題的重點。三公的職責:①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② 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 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

(3)郡縣制郡縣的設置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秦滅六國後秦始 皇採納李斯推行郡縣制度的建議, 把郡縣制推廣到全國。郡縣制的特 點在於郡縣的長官都有皇帝任免。郡縣制建立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 是中央集權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4)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有利於社會經濟的

發展

★考點 3、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漢初郡國並行制郡縣制與封國制並存,封國制的存在是對中 央集權的威脅

(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職權范圍、工作流程 中書省 (負責決策、草擬詔令 )--門下省 (負責審批詔令 )--尚書省 (負 責執行 ),長官都是宰相,宰相權力一分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認識到行省制的實施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 是我們現在省制的開 端

(4)漢到元政治制度的特點表現為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中央不 斷加強對對方的控制和管理,國家的權利不斷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點 4、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1)明朝廢丞相設內閣至此中國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廢除了,君主 專制發展的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2)清朝軍機處的設置雍正時設立,標志著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發 展到頂峰。

(3)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君主專制的加強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加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經濟 的發展,但從卻妨礙了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2

一、王安石變法的背景

1.社會矛盾尖銳

階級矛盾:土地兼並、賦稅沉重 ,連年戰爭、自然災害 -----農民起 義

矛盾:宋遼、宋夏戰事不斷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2.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

積弱 -----軍隊戰鬥力弱

原因:皇帝集軍權、更戍法

積貧 -----國家財政負擔沉重入不敷出

原因:冗兵 ,冗官 ,冗費

3.慶歷新政

中心:整頓吏治

結果:失敗 -----觸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遭到強烈反對 (失敗原

因)

影響:王安石變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1、富國之法 (理財 )

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均輸法 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積貧的局面有所改變,社會矛盾有所緩 和。

2、強兵之法 (整軍 ) 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軍器監

作用:北宋國力增強,積弱局面有所改觀

3、取士之法 ( 教育 、用人 ):

改革科舉、整頓太學、惟才用人

三、王安石變法的作用 (評價 )

1性質:在不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 整。

2積極作用:政府財政收入增加,國家軍事力量加強,在一定程 度上暫時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3局限性:農民處境沒有根本改變 ;不能從根本上擺脫統治危機

四、結果:失敗 ----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失敗主要原因 )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3

一、三教合一

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新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 佛教、道教也在民間廣為傳播。儒學吸收佛教、 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2、隋朝:

儒學家提出 "三教合歸儒 "的主張,又稱 "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 為主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3、唐朝:

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佛教和道教 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二、程朱理學:

1、程朱理學產生的背景原因:

(1)統治者支持:長期的混亂,不利於大一統的穩定和鞏固,宋

代統治者倡導尊儒讀經。

(2)儒家學者的努力: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 ;融合了 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 ——"理 學"。

(3)代表人物: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時期的朱熹, 成就最為突出,所以 "理學"也稱為"程朱理學 "。

2、程朱理學的內涵:

(1)程顥、程頤的思想主張: 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 主張先有理而後有 物。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張: 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強調理之源在於天理, 而天理就是作為道 德規范的三綱五常。強調 "存天理,滅人慾 "。

3、程朱理學的影響: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有 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 ,成為後世 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播到日本、 朝鮮乃至歐 洲 ;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 "朱子學"學派。

三、陸王心學

1、陸九淵的思想主張: 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 "心"就是"理"的主張 ;強調"宇 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2、王陽明心學出現的背景:

(1)明中期以後,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動盪不安,封建專制 統治陷入危機。

(2)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3、王陽明的思想主張: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 "心外無佛,即心是佛 "思想,宣揚 "心外 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

(2)在認識論上,他提出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

4、評價:

明朝中期以後, 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宋明理學歷經幾百年的 發展,對中國社會政治、 文化 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但是,王陽明的 "知行合一 "並不能科學地說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 系。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4

一、《詩經》與《楚辭》

1、《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編者可能是周王朝的樂 官太師。

①《詩經》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 305篇,分為"風"、 "雅"、"頌"三大部分。

②《詩經》的內容從各個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間的廣闊的社會生 活。

③《詩經》的藝術手法主要有 "賦"、"比"、"興"三類。

2、《楚辭》是我國古代另一部詩歌總集。

①"楚辭"本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

②《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離騷》 。

3、《詩經》與《楚辭》歷來合稱 "風騷",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大 源頭。

二、先秦 散文 與漢賦

1、先秦散文

①先秦歷史散文中, 主要有編年體的《左傳》、國別體的《國語》、

《戰國策》、專記個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傳》的文學 成就。

②先秦諸子散文,主要是由 "百家爭鳴 "時期諸子的言論編纂而 成,有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莊子》, 法家的《韓非子》等。

2、漢賦

①賦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樣式, 它兼有散文和韻文的性質, 其 主要特點是鋪陳寫物,不歌而誦。

②漢賦按題材取向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抒情述志的短賦, 一類 是以鋪陳排比為主要手法的 "體物"大賦。後者是漢賦的主流。漢大賦 的代表作家是司馬相如和楊雄。 漢賦的恢宏氣度是漢代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積極樂觀的時代 精神的藝術體現。

三、唐詩宋詞

1、唐詩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其中尤以盛唐、中唐兩個時期的詩壇最為光輝奪目。

①盛唐詩壇上有以王維、孟浩然為首的山水田園詩派和以高適、 岑參為首的邊塞詩派, 前者是中華民族熱愛自然、 重視人與自然的和 諧關系的民族心理的藝術積淀, 後者體現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 反對 侵略和不畏強暴的民族性格。

②盛唐氣象是富於浪漫氣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 在唐詩中盛 唐氣象最傑出的代表首推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積極 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現實生活。

③中唐詩壇有兩個主要流派, 一派以白居易為首, 一派以韓愈為 首。

2、宋詞

①詞是一種音樂歌詞,主要功用是在宴樂場合供伶工歌女歌唱, 它的題材主要是描寫婦女的容貌、心理、生活情景,尤以男女愛情為 主。

②北宋詞壇幾乎是婉約詞的一統天下。

③宋代豪放詞的代表作家就是蘇軾和辛棄疾, 但他們都善於寫婉 約詞。

④宋詞婉約含蓄的美學特徵是中華民族傳統審美思想的典型體 現。

四、元雜劇與明清小說

1、元雜劇也可單獨稱為 "元曲",它是元代文學中的精華。

①元雜劇是匯融了歌唱、舞蹈、說白、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綜 合藝術,是中國獨特的戲劇形式 ——戲曲的第一種成熟形態

②元雜劇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 內容極其豐富,主要題材有愛 情劇、公案劇、水滸劇、世情劇、歷史劇。元雜劇在藝術上取得了輝 煌的成就,它塑造了形象鮮明、面目各異的舞台形象。它善於組織矛 盾沖突。它的語言大多質朴自然,洋溢著生活氣息。

③元雜劇在中國文學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④元雜劇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

首先,元雜劇高揚了反抗精神,抨擊黑暗勢力、落後觀念與醜陋 風習,歌頌了不畏強暴、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的叛逆形象。如《竇娥 冤》中的竇娥。 其次,元雜劇褒貶分明,劇中人物的忠奸美惡判若涇渭,這種體 現著多數人意志的價值判斷是具有民主傾向和進步意義的。 第三,元雜劇體現了中國戲劇文學的一個特徵:以浪漫的理想化 方式處理現實主義的題材,往往有 "大團圓"的結局,這種方式體現了 中國人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的信念,體現了正義戰勝邪惡、幸福 普降人間的美好願望。

2、明清小說

中國的小說經歷了先唐筆記小說, 唐代傳奇小說和宋元話本小說 三個發展階段後,到明清時代臻於極盛,涌現出《三國演義》 、《水滸 傳》、《西遊記》、《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紅樓夢》六部的長篇小 說。前四部被稱為明代 "四大奇書 ",後兩部則是清代長篇小說中的雙 璧。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5

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

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 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 (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

往,從中外交流等 )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 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後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 (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 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 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 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 說明:歷來是高考之重點和 熱點 區域,應注意。核心是盛與衰。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6

原始社會(二三百萬年前——公元前21世紀)、過渡時期(皇帝堯舜禹時期大約4000——5000年前)

·奴隸社會(公元前21世紀——春秋時期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會(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鴉片戰爭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1949年)

·過渡時期(新民主主義社會)(1949——1956年)

·社會主義社會(1956年——今天)

一、奴隸社會的發展史:

夏(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建立)(前21世紀——前16世紀)

商(奴隸制社會的發展時期)(前16世紀——前11世紀)

西周(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前11世紀——前8世紀即公元前771年)

東周(奴隸制社會的衰落時期)(春秋時期(奴隸制社會的瓦解時期)(前770年——前476年)(戰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會的歷史沿革:

秦漢時期(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會形成時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大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公元220年魏國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589年——907年)

五代十國時期(大時期)(907年唐滅——960年北宋建立)

遼宋夏金元時期(少數民族政權並立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中歷史知識點超詳細歸納總結

★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高二歷史上冊知識要點總結

★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 高二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考試必備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⑺ 高三歷史重要知識點大全

總結 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 高三歷史 重要知識點大全,以供大家參考!

高三歷史重要知識點大全

1、變法與改革

(1)管仲改革:春秋時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內容:作用:

(2)商鞅變法:(時間、人物、主要內容、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4)慶歷新政:(時間、人物、主要內容、作用)

(5)王安石變法:(時間、人物、主要內容、作用、失敗原因)中華考試網

2、綜述:

(1)分類:

A、促進舊社會形態向新社會形態轉化:

B、奴隸社會內部富國強兵的改革:

C、封建社會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變法:

D、少數民族學習漢族先進 文化 和制度的改革:

(2)變法的原因:

A、舊的生產關系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發展;

B、為了達到某一目的,實現富國強兵;

C、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或社會發展趨勢;

D、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地區,為吸收漢族先進文化和制度,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進程;E、統治階級面臨統治危機,結果改革或變法抑制了土地兼並,緩和了階級矛盾,增加了財政收入。

(3)目的:根本目的: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 其它 目的:建立封建統治基礎、克服封建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

(4)變法成功的原因:

A、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或社會發展趨勢;

B、改革者或為統治者,或贏得統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

C、制定了順應社會發展潮流並切實可行的改革 措施 ;

D、改革者具有堅強意志和百折不撓的信心。

(5)變法失敗的原因:改革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用人不當或操之過急,新法反而危害老百姓。

(6)改革的啟示:它是革除弊政,促進國家富強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它必然會觸及某些人或集團的利益有,進而遭到他們的反對,因而具有艱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風順;改革措施必須行之有效,改革過程中要用人得當,改革家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高中歷史知識點學習資料

資產階級維新派——維新思想推動下的戊戌變法

1、變法背景:

(1)國際大勢:發展資本主義成為世界性潮流

①經濟上: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②政治上: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③思想上:西學東漸——西方啟蒙思想的進一步傳播

(2)國內

①社會背景:甲午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列強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深②經濟基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③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發展壯大

④思想基礎: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產生和發展

A、早期維新思想家:馮桂芬、王韜、鄭觀應——學習西方的制度和文化,主張政治改革。

B、維新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民權思想的啟蒙(選修二專題一第三課)

a、背景: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階級上,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和壯大;思想上,國內早期維新思想的產生,國外資產階級民權思想的傳播;外交上,甲午戰爭失敗,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b、基本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開展維新變法,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挽救民族危機,發展資本主義。

c、評價:直接動員和指導了維新變法運動;通過變法挽救民族危機,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激情;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具有進步意義;傳播西方知識,宣傳天賦、自由平等觀念,具有啟蒙意義;表達了資產階級對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嚮往,客觀上有利於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是後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先聲。被稱為「進行了第一次較為全面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社會動員」。

2、變法的准備活動——士人干政

(1)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

①焦點:要不要實行維新變法,要不要改封建專制制度為君主立憲制度,要不要改革封建的 教育 制度

②實質:中國新興資產階級與沒落封建地主階級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鋒

③影響:論戰進一步開闊了知識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為政治斗爭做了輿論和思想先導

(2)公車上書(選修二P35)使資產階級維新運動由思想理論傳播發展為政治實踐,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3)創辦報刊:《中外紀聞》《時務報》《國聞報》

(4)組織學會:強學會、保國會等

高三歷史知識點考點總結

1.公元前20__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起源於夏朝。

2.原始社會後期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3.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周朝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

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是互為表裡,相輔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論》說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義是分封制。

5.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特徵。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個最高官職。

7.唐朝時,掌握草擬、審議和行政的職能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機構分別是中書門下省和中書省。

9.元朝時,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的機構是宣政院。為管理邊遠地區設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時,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11.雍正帝時設置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12.古代中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組織方式是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勞動。古代中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是形成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體系。

13.牛耕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式是壟作法。

15.古代中國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分別是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家庭營手工業。

16.明清時期,蘇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絲織業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於商朝。

18.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是櫃坊。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北宋發行的交子。

19.元代時,泉州被外國旅行家譽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時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只廣州一處對外通商。

20.唐朝時,專管對外貿易的機構稱為市舶使。宋代時,在邊境設置與少數民族貿易場所稱為榷場。中國最早的商標是宋代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

21.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22.孔子整理的六經是《詩》《書》《禮》《易》《樂》《春秋》。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23.提出性善論是孟子;提出性惡論是荀子。提出三綱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論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是顧炎武。

24.後人稱孔子為至聖、稱孟子為亞聖。朱熹宋朝理學集大成者。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

25.①提出愛人者,人恆愛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

②提出節用而愛人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是孔子

③提出與人為善,暖於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

④提出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是董仲舒。

⑤提出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顥、程頤)。

⑥提出心外無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陽明。

⑦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是非是李贄。

⑧提出人民為主天下為主,君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黃宗羲

⑨提出經世致用的有顧炎武和王夫之

2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標表示恆星位置的,是中國戰國時期的天文學石申,他著有《天文》;

27.《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表。

28.在望遠鏡發明以前,渾儀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工具。

29.混合選擇法最早見於西漢農書《汜勝之書》;《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農書。

30.素有天下第一行書美譽,是指王羲之創作的《蘭亭序》。


高三歷史重要知識點大全相關 文章 :

★ 高三歷史復習重點考點知識大全

★ 高三歷史復習知識點總結

★ 高三歷史重點知識總結

★ 高三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

★ 高三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

★ 高三歷史必學必背的知識點

★ 高考歷史常考知識點匯總

★ 高三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

★ 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整理

★ 高考歷史的重要知識點匯總

⑻ 楂樹腑鍘嗗彶蹇呰儗鑰冪偣鐭ヨ瘑

浣犲ソ錛岄珮涓鍘嗗彶鐨勫繀鑳岃冪偣鐭ヨ瘑鍙浠ユ兜鐩栦互涓嬪唴瀹癸細
涓鍥藉彜浠e彶錛
澶忋佸晢銆佸懆涓変唬鐨勫巻鍙插拰閲嶈佷漢鐗
縐︽湞鍜岀Е濮嬬殗緇熶竴涓鍥界殑榪囩▼鍜屾斂絳
奼夋湞鐨勬斂娌匯佺粡嫻庡拰鏂囧寲鎴愬氨
欖忔檵鍗楀寳鏈濇椂鏈熺殑鍘嗗彶浜嬩歡鍜屾枃鍖栧彂灞
闅嬪攼鐩涗笘鐨勬斂娌匯佺粡嫻庡拰鏂囧寲綣佽崳
浜斾唬鍗佸浗鍜屽畫鏈濈殑鍘嗗彶婕斿彉
涓鍥借繎鐜頒唬鍙詫細
鏄庢竻鏃舵湡鐨勬斂娌匯佺粡嫻庡拰紺句細鐘跺喌
娓呮湞鏈鏈熺殑紺句細鍔ㄨ崱鍜屾敼闈╂帾鏂
杈涗亥闈╁懡鐨勮搗鍥犲拰褰卞搷
姘戝浗鍘嗗彶鐨勯噸瑕佷簨浠跺拰鏀挎不鍙樿縼
涓鍥借繎鐜頒唬鍙蹭笂鐨勯噸瑕佷漢鐗╁拰鎬濇兂瀹
涓栫晫鍙や唬鏂囨槑錛
鍙ゅ笇鑵婃枃鏄庣殑鏀挎不銆佹枃鍖栧拰縐戞妧鎴愬氨
鍙ょ綏椹鏂囨槑鐨勬斂娌匯佹硶寰嬪拰紺句細鍒跺害
鍗板害娌寵胺鏂囨槑鐨勭壒鐐瑰拰鏂囧寲鎴愬氨
鍩冨強鏂囨槑鐨勬斂娌匯佸畻鏁欏拰鑹烘湳
嬈ф床涓涓栫邯涓庢枃鑹哄嶅叴錛
灝佸緩鍒跺害鍜屽皝寤虹ぞ浼氱殑緇勭粐
鏂囪壓澶嶅叴榪愬姩鐨勮搗婧愬拰褰卞搷
嬈ф床榪戠幇浠e彶錛
瀹楁暀鏀歸潻鍜屽畻鏁欐垬浜夌殑鑳屾櫙鍜屽獎鍝
鑻卞浗宸ヤ笟闈╁懡鐨勫師鍥犲拰鎺ㄥ姩鍥犵礌
嬈ф床孌栨皯鎵╁紶鍜屾畺姘戝湴鐨勫獎鍝
緹庡浗鐙絝嬫垬浜夊拰娉曞浗澶ч潻鍛斤細
緹庡浗鐙絝嬫垬浜夌殑璧峰洜鍜岀嫭絝嬪h█
娉曞浗澶ч潻鍛界殑紺句細鑳屾櫙鍜屼笁澶ч樁孌
絎涓嬈′笘鐣屽ぇ鎴樹笌絎浜屾′笘鐣屽ぇ鎴橈細
涓栫晫澶ф垬鐨勭垎鍙戝拰緇撴潫鍘熷洜
鍥介檯鍏崇郴鐨勫彉鍖栧拰鎴樺悗縐╁簭鐨勫緩絝
浜氶潪鎷夊浗瀹剁殑鐙絝嬭繍鍔錛
浜氶潪鎷夊浗瀹剁嫭絝嬬殑鍘嗗彶鑳屾櫙鍜屾帹鍔ㄥ洜緔
浠ヤ笂鏄楂樹腑鍘嗗彶瀛︿範涓姣旇緝閲嶈佺殑鑰冪偣鐭ヨ瘑錛岄渶瑕佸︾敓閲嶇偣鎺屾彙銆傚悓鏃訛紝瑕佹敞鎰忕悊瑙e巻鍙蹭簨浠惰儗鍚庣殑鍘熷洜鍜屽獎鍝嶏紝褰㈡垚瀵瑰巻鍙茬殑娣卞埢鐞嗚В鍜屽垎鏋愯兘鍔涖

⑼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

歷史是高考考試科目之一,學生們想考好歷史,最重要的就是背誦知識點,打好知識基礎,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歷史基礎知識點 總結 ,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

新航路開辟與殖民擴張

[答題術語]

(1)對財富的追求、地理知識的增加、航海技術的發展以及傳播天主教的熱情最終導致了新航路的開辟。

(2)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間的相互孤立狀態,促使世界逐漸連成整體,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3)荷蘭向海外殖民擴張,在1 7世紀建立了世界范圍內的殖民帝國;英國也積極向海外殖民擴張,並與荷蘭、法國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到1 8世紀中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4)歐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是世界市場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掠奪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同時也將深重的災難帶給亞、非、拉美等殖民地。

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答題術語]

(1)1 7 6 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大幅度增加了棉紗產量。「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 革命的序幕。

(2)工業革命使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機的發明為代表,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生產關系發生重大變革,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誕生,工人運動興起;近代城市興起,自然環境遭到 定程度的破壞;列強對外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3)以電的發明和應用為標志,第 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產生了壟斷和壟斷組織;列強加緊瓜分世界和輸出資本,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

近代以來世界科技發展的歷程

[答題術語]

(1)物理學:牛頓的經典力學奠定了近代物理學的基礎;20世紀以來,相對論和量子論的提出和發展掀起了物理學的革命。相對論和量子論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

(2)生物學:達爾文進化論破解了生命的起源問題,否定了宗教的創世說。

(3)技術革命:經過二次科技革命,人類由「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

[答題術語]

(1)浪漫主義文學的突出特點是深入挖掘人類的情感世界,通過瑰麗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塑造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

(2)現實主義文學(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特點是關注社會問題,剖析社會生活本質,揭露和批判社會的罪惡。

(3)現代主義文學的特點是集中表現自我;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與傳統大相徑庭。

(4)德國音樂大師貝多芬,是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向浪漫主義音樂過渡架起橋梁的偉人。

(5)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放映自製電影成功,標志著電影的誕生。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答題術語]

(1)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採取了不同形式的應對 措施 。羅斯福新政成功地使美國渡過了危機,維護了民主制度,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資本主義經濟思想實現了由自由主義到凱思斯主義的轉變。

(2)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節,已經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一戰後,西方社會流行著福利國家的思想,福利國家的動機既出於人道主義的考慮,又出於對社會矛盾加深的恐懼。

高考歷史考點知識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歸納分析洋務運動的各類內容(軍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務運動的目的,失敗原因。

2、記憶洋務派開辦的軍民企業名稱,行業,地理位置。民資企業的名稱,行業,地理位置。

3、辨證的分析「扶清滅洋」的兩面性,反映的歷史背景和農民的階級性。(該 口號 說明了農民的哪三個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國的關系;帝國主義入侵和其先進文明的關系;帝國主義和清政府的關系。)

4、如何理解中國民族資本「先天不足」和「後天畸形」?(民族資本企業的特點:資金,技術,分布,行業;與帝封的關系。)

5、歸納早期無產階級的特點和成因。(早於資產階級產生;分布集中,組織性強;與農民階級天然聯盟;革命性強。)

6、清政府那些舉措順應了19世紀中期世界的經濟和政治發展趨勢?結果如何

7、《馬關條約》的內容、特點和危害。甲午戰爭對中,朝,日,遠東局勢的影響。

8、歸納維新派為戊戌變法所做的思想准備,政治准備,組織准備。百日維新的內容和意義。

9、維新變法的歷史背景。維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和成因。維新派與光緒帝的關系。戊戌變法的三重意義。(思想意義;政治意義;愛國意義。)

10、義和團運動中農民階級革命性和落後性的體現。義和團運動的功績。

11、比較開明派,洋務派,早期維新派,維新派,革命派在對待西學,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眾等問題上的態度。

12、比較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起義原因,綱領,組織性,與宗教關系,軍事活動方式,對待西方的態度,斗爭矛頭和斗爭結果。斗爭作用:都沉重打擊中外反動勢力;都迫使列強改變侵華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結。)

13、1840-1900年列強侵華特點的變化?(侵華手段在武力後盾下由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侵華格局由以英為首合作侵華到激烈爭奪形成侵華同盟;侵華方式策略由武力馴服清政府到打拉結合,勾結扶植清政府,以華制華。每一個變化都做到能用史實說明。)

14、1900年前後中國社會在列強侵華,反動統治,抗爭探索,經濟發展四方面的顯著特徵和史實。

答:(1)侵華:帝國主義完全確立半殖秩序;

①甲午戰後列強侵華進入資輸和瓜分階段;

②列強爭奪激烈形成侵華同盟;

③八國聯軍侵華,簽定辛丑條約共同以清政府為代理人確立秩序;

(2)反動統治:清政府日益反動孤立:

①對外投降出賣國家主權,淪為洋人走狗;

②鎮壓戊戌變法,出賣義和團,反動面目昭然若揭;

③玩弄新政花招,結果適得其反;

(3)抗爭探索:中華民族覺醒;

①義和團運動粉碎敵計;

②維新派改良愛國、進步、思想啟蒙;

③資產階級革命逐漸成為主流。

(4)發展:民資初發;

①甲午戰後列強投資;

②清政府放寬限制;

③維新變法的推動。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

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轉變

(1)原因:?戰爭使蘇維埃經濟破壞嚴重;農民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滿;國家沒能力直接領導和組織所有企業的生產

(2)實施:1921年

(3)內容:

①?農業:以固定糧食稅代替余糧徵集制;

②工業: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企業歸國家所有;

③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

(4)流通:由產品交換轉為允許自由貿易

(5)作用:使俄國找到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二、斯大林時期的經濟體制

(1)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

①時間:20世紀30年代中期

②表現: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實行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實行排斥市場的指令性計劃經濟;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

(2)評價

①作用:使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突出成就1940年工業總值躍居歐第一,世第二。

②弊端:

片面發展重工業,忽視輕工業和農業;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

國家從農民身上拿走太多,影響農民積極性;

長期執行計劃指令,壓抑了地方和企業積極性。

三、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日益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矛盾

②具體原因:股票投機過度;供需矛盾;生產過剩——直接原因

③爆發:1929年10月24日紐約證卷交易所股市崩潰

(2)特點和影響

①特點: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強

②影響:經濟破壞嚴重,國際關系日趨惡化;資本主義面臨嚴重政治危機

四、羅斯福新政

(1)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①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打擊美國;

②政府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無法解決危機;

③羅斯福1933年就任美國總統。

(2)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立法、救濟、復興)

①整頓財政金融:重建人們對銀行的信心

②調整工業生產:《全國工業復興法》和「藍鷹運動」

③調節農業生產:減少耕地面積和產量以控制市場價格

④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振:通過《社會保障法》,興辦公共工程提供就業機會

(3)新政的特點:政府大規模的干預經濟

(4)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①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工業社會全面來臨的時代,在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適應生產力巨大發展的時候開辟的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②其核心內容是通過國家力量擴大消費,調節供給與需求的矛盾。

③新政式的調整被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資本主義經過這一重大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餘地和活力。

④新政標志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五、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

①背景:30年代大危機的教訓、羅斯福新政和凱恩斯主義的影響

②措施: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大力加強政府幹預經濟的方式

(2)福利改革

①資金來源:個人繳納、企業繳納和國家補貼

②福利種類:醫療 保險 、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

③特點: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

④實質: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

⑤評價:福利國家的出現使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緩解了社會矛盾,擴大了社會消費。但國家的財政支出擴大,造成財政赤字,降低了人們工作的積極性。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點

★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

★ 高三高考歷史復習的方法總結歸納

★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方法:牢記大事件與基礎知識

★ 2020高考文綜知識點總結

★ 高考歷史一輪基礎知識點君主專制政體復習學案

★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的要訣

★ 2020高考歷史復習的重點

★ 高考歷史的題型的解題方法總結歸納

★ 高考政治考點知識總結

⑽ 高二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

多讀書,讀不同觀點的書,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能夠拓寬自己的思路,能夠增強自己判斷真偽的能力。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高二歷史 重點知識點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歷史重點知識點1

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基礎解讀】

一、義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

文藝復興的背景:

(1)出現了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業城巾。在激烈的競爭中紛紛採取鼓勵發展工商業的政策,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2)新興資產階級希望創造財富,他們重視通過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經營手段創造財富。

(3)教會嚴格控制著 文化 思想的發展。

二、文藝復興

1、性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借古代文化之名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

2、核心:人文土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3、表現:首先在文學藝術領域表現出來。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文學家,代表作短篇小說集《十日談》

。作者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慾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展人的個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們和薄伽丘一起被譽為文藝復興「文學三傑」。但丁在他的長詩《神曲》中,率先對教會的丑惡現象表達了憎惡。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3)達?芬奇等藝術大師創作了許多傑出作品,一掃中世紀的呆板拘謹的宗教氣息。

5、文藝復興的擴展:

16世紀以後,從義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越來越多的人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1)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質疑,要求改革教會的願望日趨強烈。

(2)天主教會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勢力很大,教會不僅在精神上統治著德意志,還從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財富,德意志

因此被稱為「教皇的奶牛」。

(3)羅馬教皇以籌資修繕教堂為名,出售贖罪券,激化了矛盾。

2、馬丁?路德改革:

(1)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列舉兜售贖罪券的種.種謊謬,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馬丁?路德的思想主張: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以獲得拯救,無需購買贖罪券。

(3)影響:宗教改革運動在歐洲許多地方興起,這些教派統稱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還有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否定羅馬教廷的權威,堅持國家權力高於教會。民眾開始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

高二歷史重點知識點2

第7課啟蒙運動

【基礎解讀】

一、理性時代的到來

1,原因:

(1)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

(2)自然科學取得重大進展。

(3)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壓迫的願望日益強烈。

2、代表人物: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一大批啟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張:

(1)啟蒙思想家們不滿足於對人性的尊重,要求獲得人本身的解放,進一步發展了人文主義。

(2)他們否定一切外在權威,認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標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啟蒙運動的核心。

4、影響:啟蒙思想家們呼喚用理性的陽光碟機散現實的黑暗,努力構建一個民主和科學的美好時代。他們以生動的文筆,通過戲劇、小說等形式,猛烈抨擊天主教會的權威和迷信,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科學、自由和平,促進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國的啟蒙思想家

1、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

2、思想主張:

(1)猛烈抨擊天主教會,稱教皇為「兩足禽獸」,號召人民粉碎教會這個邪惡勢力。

(2)他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

(3)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應以人性為出發點,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孟德斯鳩:

(1)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

(2)影響:孟德斯鳩學說否定了封建專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資產階級有關國家和法的理論基礎。他的代表作是《論法的精神》。

4、盧梭:

(1)著有《社會契約論》一書,闡述了「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思想。

(2)他認為國家的主權屬於人民,統治者的權力來自他同人民簽訂的契約,如果他違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權推翻他。

(3)盧梭還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

三、啟蒙運動的擴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學家,著有《純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對啟蒙運動作了經典的總結。

2、評價:啟蒙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沖擊著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啟蒙運動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歐洲范圍,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二歷史重點知識點3

第8課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

【基礎解讀】

一、四大發明

1、概況:火葯、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學技術成就。

2、四大發明的產生與傳播:

(1)造紙術。西漢前期,中國已經有了紙。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人稱「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2)印刷術。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人們已經使用了彩色套印技術。北宋平民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3)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最早的火葯武器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宋朝為了抵禦遼、西夏和金的進攻,軍事上廣泛使用火葯。

(4)指南針。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是中國在戰國時期發明的「司南」。後來,人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製成指南針。北宋時,指南針應用於航海。

(5)傳播。

a 造紙術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

b 火葯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葯武器的發展,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 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d 歐洲人還借鑒中國的印刷術,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機,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二、《九章算術》和珠算

1、《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標志著中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珠算

珠算運演算法編成歌訣流利順口,配合小九九和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運算如飛。明清時期,珠算應用得到普及和發展。明朝時,珠演算法已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以至世界其他地區。

三、石氏星表和渾儀

1、中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

2、中國古代天象觀測記錄,是世界公認最悠久最系統的。

3、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顆恆星的赤道坐標數據,對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5、為了更好地觀察天象,古代中國創制了許多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如渾儀、簡儀等。

四、《授時歷》和四大農書

1、夏朝時,我國就有了歷法《夏小正》,商朝改進為「殷歷」。

2、元朝時,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集前代各家歷法優點之大成,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

3、四大農書。

(1)西漢汜勝之的《汜勝之書》;

(2)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3)元朝王禎的《農書》;

(4)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5)特點:是中國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農書。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部古代農業科學著作。

五、《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

1、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

2、東漢末年,張仲景的中醫專著《傷寒雜病論》。創造性地提出辯證施治的 方法 ,奠定了後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後世醫家譽為「萬世寶典」。

3、李時珍,寫成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對中葯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葯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葯物巨典」。


高二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中歷史知識點超詳細歸納總結

★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

★ 高二歷史選修知識點總結

★ 2020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大全

★ 高二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中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

★ 高二歷史必修4知識點總結

★ 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總結與歷史學習的幾個技巧

★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必修二)

熱點內容
西陽中學 發布:2024-12-25 10:03:26 瀏覽:328
古劍奇譚校園貴族後續 發布:2024-12-25 09:31:05 瀏覽:248
加盟龍文教育 發布:2024-12-25 09:13:20 瀏覽:768
化學化工資源 發布:2024-12-25 09:12:37 瀏覽:221
墮落jk與廢人老師 發布:2024-12-25 08:55:04 瀏覽:962
七年級語文上冊重點 發布:2024-12-25 08:02:09 瀏覽:250
計量地理學第二版答案 發布:2024-12-25 07:51:20 瀏覽:816
化學工藝學第二版 發布:2024-12-25 07:11:34 瀏覽:405
當老師官網 發布:2024-12-25 06:44:02 瀏覽:912
何炅何老師 發布:2024-12-25 05:46:35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