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歷史
❶ 定遠縣名勝古跡有哪些
1、虞姬墓
虞姬墓,又名嗟虞墩,位於定遠縣城南30公里的二龍鄉潭村。墓系一較大土堆,橢圓形,頂分三半,底部直徑約69米,高約29米,墓的北沿於1958年被挖掉一部分,墓上草被稱為美人草。墓前有一石碑,碑文為「西楚霸王虞姬之墓」,橫批為「巾幗千秋」,對聯為「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伴黃昏。」
2、令狐山
令狐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定遠縣藕塘鎮東南的皇甫山西麓,東依將軍峰、西接東園民居、面連營盤山、北濱大沙河,與藕塘老街隔水相望。總面積3300畝,海拔94米,景色宜人,分為四個景區:清流湖景區,塔山景區,南苑景區,東湖景區。集湖光山色、流水、花卉、果林等自然景觀為一體,融寶塔、寺廟、詩詞瀚墨和現代建築等人文景觀於一身的多功能生態型的國家森林公園。相傳漢代,令狐山上就建有寺廟;唐宗相繼增建子伯祠、碧霞宮、廟宇輝弘、香火頗盛。千百年來,農歷每年三月十五,碧霞元君(俗稱黑奶奶)神座前,絡繹不絕的八方香客,頂禮膜拜。東漢楚相令狐子伯,少年避難讀書於此,其稱相後為酬謝藕塘父老和僧人教養之恩,於廟後山巔興建七級浮屠,名曰「文峰塔」,後人為懷念子伯而易名「令狐塔」。景色宜人的環境,令許多文人墨客駐足留連,呤詩作賦。
3、中九華寺
清《定遠縣志》載:「中九華寺,位於定遠縣城西北六十里的五峰山麓,霸王別處。」中九華寺,又名五峰禪院,系南北朝時宗本僧修建。因毀於兵燹,宋時重建。明朝詩人王哀登中九華寺時題詩一首:「偶經棲佛地,碧草冷雲峰,梵宇清塵慮,龍宮起拜容,拈花初見月,隔水忽聞鍾。獨坐山房靜,潛風度竹松。」
現中九華勝地有一高2.4米,寬0.8米的青石碑。據考察,中九華寺, 是陰陵古城周圍諸多廟群中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一座古剎。寺前有「靈潤殿」,寺後有「霸王寨」,與霸王寨隔水相望的有「虞姬祠」,相傳當年項羽垓下敗逃,渡淮後駐於此。寺左側有水月庵,山腰有明泉、楚泉、漢泉、珍珠泉。泉溪突突,清澈見底,大旱不涸。
4、金山滴水寺
金山滴水寺廟位於定遠縣西卅店鎮青山村大金山深處,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該寺與鳳陽禪窟寺,定遠莫邪寺等齊名,系中九華系列文化中心之一。金山滴水寺遺址所在地海拔100—400米,四季分明,溫暖濕潤,並且有山泉、水庫,山青水秀,周邊山體相連,原生植被保護較為完整。千百年來,香火旺盛。
5、定遠紅石峽
定遠縣拂曉鄉境內有一座山叫大洪山,又名大橫山,山高海拔234米。其山東南處有一處特殊地貌——「丹霞地貌」,面積約2平方公里。定遠「丹霞地貌」為華東地區少有、安徽獨一無二,整片地貌形狀各異,如黃山的72峰。色澤呈赭紅色,結構非土非砂亦非岩石,又似乎兼而有之。有的地方因長年風吹日曬,顯得板結、堅硬,叩之有聲;有的地段被歲月的鑿刀雕刻成某些物體形狀。愈往上攀,溝壁愈松軟。每有山洪沖擊,山體還會繼續垮塌、剝落,使「紅沙溝」向前向上伸延。山坡的另一面剝脫了所有的植被,敞露出丹紅色的山體,充滿了野性和粗獷之姿,猶如「赤壁」。
6、爐橋古鎮
爐橋鎮位於定遠縣西部,東距縣城45公里。爐橋鎮歷史悠久。自秦漢前就是冶水之濱人口密集的一大聚落,因冶水所經,故日:「冶溪」。漢末曹操兵進東吳,曾在此地建百餘爐鑄造兵器,因爐旁有橋,故名「百爐橋」,後簡稱爐橋,該鎮古乃形勝之地,離山障於左,冶水(窯河古名)環於右,重岡屏於前,長淮襟於後。地處要沖,水陸交通,曾為淝水之戰古戰場和古代商賈巨埠,素有「小南京」之稱。前清時有福建、山西、新安、徽州等會館,眾商雲集,市井繁榮。風景尢以「重橋月夜」、「淮浦歸帆」、「鳳領晴嵐」、「西郊柳浪」等著稱。爐橋鎮建制至今約1800年多年歷史。
7、定遠縣簡介
定遠縣,位於江淮中部,安徽省東部。定遠南依合肥,西鄰淮南,北連蚌埠,東接滁州。近入南京都市圈、合肥經濟圈,遠融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定遠總面積2998 平方公里,轄16鎮6鄉,是皖東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縣。
定遠古有「境連八邑,衢通九省」之譽,現仍為中國南北要沖。京滬高速鐵路、淮南鐵路貫穿境內,京台高速公路橫跨境內。定遠素以農業大縣著稱,1987年被列為國家瘦肉型豬基地,1996--2009年連續14年躋身安徽省畜牧生產十強縣行列,2011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定遠還是全國商品糧油大縣、全國岩鹽資源大縣[1] 、全國石膏資源大縣,全國百個紅色旅遊基地之一,安徽三大化工基地,也是亞洲最大的鹽化工基地。
❷ 瀹氳繙鐨勫巻鍙蹭紶璇存湁鍝浜涘晩
涓涔濆崕瀵猴細娓呫婂畾榪滃幙蹇椼嬭澆錛氣滀腑涔濆崕瀵猴紝浣嶄簬瀹氳繙鍘垮煄瑗垮寳鍏鍗侀噷鐨勪簲宄板北楹擄紝闇哥帇鍒濮澶勩傗濅腑涔濆崕瀵猴紝鍙堝悕浜斿嘲紱呴櫌錛岀郴鍗楀寳鏈濇椂瀹楁湰鍍т慨寤恆傚洜姣佷簬鍏電嚬錛屽畫鏃墮噸寤恆傛槑鏈濊瘲浜虹帇鍝鐧諱腑涔濆崕瀵烘椂棰樿瘲涓棣栵細鈥滃伓緇忔爾浣涘湴錛岀ⅶ鑽夊喎浜戝嘲錛屾⒌瀹囨竻灝樿檻錛岄緳瀹璧鋒嫓瀹癸紝鎷堣姳鍒濊佹湀錛岄殧姘村拷闂婚挓銆傜嫭鍧愬北鎴塊潤錛屾綔椋庡害絝規澗銆傗 銆銆鐜頒腑涔濆崕鑳滃湴鏈変竴楂2.4綾籌紝瀹0.8綾崇殑闈掔煶紕戙傛嵁鑰冨療錛屼腑涔濆崕瀵猴紝 鏄闃撮櫟鍙ゅ煄鍛ㄥ洿璇稿氬簷緹や腑瑙勬ā鏈澶с侀庢櫙鏈緹庣殑涓搴у彜鍒廣傚哄墠鏈夆滅伒娑︽庫濓紝瀵哄悗鏈夆滈湼鐜嬪ㄢ濓紝涓庨湼鐜嬪ㄩ殧姘寸浉鏈涚殑鏈夆滆櫈濮紲犫濓紝鐩鎬紶褰撳勾欏圭窘鍨撲笅璐ラ冿紝娓℃樊鍚庨┗浜庢ゃ傚哄乏渚ф湁姘存湀搴碉紝灞辮叞鏈夋槑娉夈佹氭硥銆佹眽娉夈佺弽鐝犳硥銆傛硥婧紿佺獊錛屾竻婢堣佸簳錛屽ぇ鏃變笉娑搞
錛滀箻闅 錛炴矆鎷
嬋犲窞瀹氳繙鍘誇竴寮撴墜錛屽杽鐢ㄧ煕錛岃繙榪戠殕鏈嶅叾鑳姐傛湁涓鍋蜂害鍠勫嚮鍒猴紝甯歌攽瑙嗗畼鍐涳紝鍞涓庢ゅ紦鎵嬩笉鐩鎬笅銆傛洶錛氣滆佸繀涓庝箣鍐崇敓姝匯傗濅竴鏃ュ紦鎵嬭呭洜浜嬫ヨ嚦鏉戱紝閫傚煎伔鍦ㄥ競楗閰掞紝鍔誇笉鍙閬匡紝閬傛洺鐭涜屾枟銆傝傝呭傚牭澧欍備箙涔嬶紝鍚勬湭鑳借繘錛屽紦鎵嬭呭拷璋撳伔鏇幫細鈥滃皦鑷崇煟錛屾垜涓庢睗鐨嗗仴鑰咃紝奼濇暍涓庢垜灝夐┈鍓嶅喅鐢熸諱箮錛熲濆伔鏇幫細鈥滆衡濄傚紦鎵嬪簲澹板埡涔嬶紝涓涓捐屾瘷錛屼箻鍏墮殭涔熴
鍙堟湁浜烘浘閬囧己瀵囨枟銆傜煕鍒冩柟鎺ワ紝瀵囧厛鍚姘存弧錛屽拷鍣鍏墮潰錛屽叾浜烘剷鐒訛紝鍒冨凡鎻曡兏銆傚悗鏈変竴澹澹錛屽嶄笌瀵囬亣銆傚凡鍏堢煡姘翠箣浜嬶紝瀵囧嶇敤涔嬨傛按鎵嶅嚭鍙o紝鐭涘繁媧為堛傜洊宸查檲鍒嶇嫍錛屽叾鏈哄繁澶憋紝鎮冭儨澶卞囷紝鍙嶅彈鍏跺熾
璇戞枃錛氭繝宸炲畾榪滃幙鏈変竴涓寮撶鎵嬶紝浠栨槸浣跨敤闀跨煕鐨勮兘鎵嬨備竴鏉嗛暱鐭涘埌浜嗕粬鎵嬮噷鑸炶搗鏉ワ紝灝卞儚涓鏉¢摱錏囪埇涓婁笅緲婚烇紝璁╀漢鐪艱姳緙涔憋紝榪滆繎灝戞湁瀵規墜錛屽ぇ瀹墮兘寰堜僵鏈嶄粬銆傛湁涓灝忓伔涔熼潪甯稿杽浜庝嬌闀跨煕錛屾櫘閫氱殑瀹樺啗閮芥墦涓嶈繃浠栵紝鎹夋嬁浜嗗嚑嬈¢兘璁╀粬閫冩帀銆備簬鏄灝忓伔寰堢湅涓嶈搗瀹樺啗錛屼笉榪囧歸偅浣嶅紦綆鎵嬩粬榪樻槸鏈夋墍欏懼繉錛岃や負榪樿兘涓庤嚜宸變簤涓楂樹笅銆備粬甯稿父璺熶漢瀹惰達細鈥滃傛灉鎴戣佸埌榪欎綅寮撶鎵嬶紝涓瀹氳佸拰浠栧喅涓姝繪垬錛岀湅鐪嬫垜淇╁埌搴曡皝鐨勬湰棰嗗ソ銆傗
銆銆鍑戝閥錛屾湁涓澶╋紝寮撶鎵嬪埌涓涓鏉戝瓙閲屽幓鍔炰簨錛岃礬榪囬泦甯傦紝姝i亣鍒板皬鍋峰湪闆嗗競涓婂枬閰掋備袱浜鴻繖涓瑙侀潰錛屽氨濂芥瘮鐐稿脊紕板埌浜嗙伀鑻楋紝涓鐐瑰氨鐖嗭紝灝辨槸鎯寵翰寮涔熷凡緇忔潵涓嶅強浜嗐備簬鏄涓や漢灝卞湪闆嗗競涓婃尯璧烽暱鐭涘喅鏂楄搗鏉ャ傞檮榪戠殑浜轟滑鍚璇磋繖涓ゅぇ浣跨煕楂樻墜鍐蟲枟錛岀悍綰瘋刀鏉ヨ傜湅錛屽洿鎴愪簡涓鍫靛帤鍘氱殑浜哄欍傚ぇ瀹朵綘涓璦鎴戜竴璇鍦拌璁虹潃錛屾湁鐨勮村彧鎬曡繖嬈″皬鍋瘋繕鏄鑳借窇鎺夛紝鏈夌殑璇村紦綆鎵嬪簲璇ュ彲浠ヨ儨榪囧皬鍋鳳紝涓鏃墮棿澶т紮鍎塊兘鐬т笉鍑轟釜杈撹耽鏉ャ
銆銆寮撶鎵嬪拰灝忓伔浣犳潵鎴戝線鍦板ぇ鎴樹簡鍑犵櫨鍥炲悎錛岀湡鐨勬槸涓嶇浉涓婁笅錛岃皝涔熻耽涓嶄簡璋併傚嚑涓鏃惰景榪囧幓浜嗭紝鍙屾柟榪樺湪閺栨垬錛屼綋鍔涢兘宸叉笎娓愪笉鏀錛屼嬌鐭涚殑閫熷害銆佸姏閲忓ぇ澶т笉濡傚垰寮濮嬪喅鏂楁椂銆
銆銆寮撶鎵嬫弧鑴告槸奼楋紝浠栦竴杈歸殧寮灝忓伔鍒鴻繃鏉ョ殑闀跨煕涓杈規殫鏆楃劍鎬ワ細榪欐牱涓嬪幓錛岃皝閮戒笉鍗犱紭鍔匡紝鍒版渶鍚庡彧浼氫袱璐ヤ勘浼わ紝寮勪笉濂借嚜宸變竾涓鏈夌偣闂澶憋紝灝變細璁╁皬鍋峰張閫冩帀銆傚彲鏄瑕佹垬鑳滀粬錛屽張涓嶆槸椹涓婂氨鍙浠ュ姙鍒扮殑浜嬶紝鎬庝箞鍔炲憿錛熼毦閬撳氨榪欐牱鎷栦笅鍘誨悧錛
銆銆鍦ㄨ繖緔ц佸叧澶達紝寮撶鎵嬫ヤ腑鐢熸櫤錛屾兂鍑轟簡涓鏉¤$瓥銆備粬楂樺0瀵瑰皬鍋峰彨閬擄細鈥滃杺錛屾﹀畼鏉ヤ簡錛屼綘鍜屾垜閮芥槸韜寮哄姏澹鐨勪漢錛屼綘鏁㈣窡鎴戝湪姝﹀畼鐨勯┈鍓嶅喅涓姝繪垬鍚楋紵鈥濆皬鍋峰惉浜嗘劊浜嗕竴涓嬬烇紝闅忓彛絳旈亾錛氣滆屻傗濆彲鏄鍒鏋瀵瑰喅錛屽摢閲屽瑰緱鍗婂垎鐤忓拷錛佸氨鍦ㄥ皬鍋風暐涓鍒嗙炵殑宸ュか錛屽紦綆鎵嬫尯鐭涚洿鍚戜粬鍒哄幓錛屼竴涓嬪瓙灝辯粨鏋滀簡浠栫殑鎬у懡銆
寮撶鎵嬮捇浜嗗皬鍋風殑絀哄瓙錛屼繚鍏ㄤ簡鑷宸辯殑瀹夊叏錛屼篃璧㈠緱浜嗗喅鏂楃殑鑳滃埄銆傛墍浠ユ垜浠鍋氫簨鎯呭崟闈犲媷鐚涘拰鍔涢噺涓嶈兘杈懼埌鐩鐨勬椂錛屼笉瑕佷竴鍛寵洰騫詫紝瑕佸紑鍔ㄨ剳絳嬫兂鍔炴硶錛岀敤鏅烘収鍙栬儨銆
❸ 定遠的歷史
東周為楚地。
東漢永元七年(95年)漢和帝封平定西域名將班超為定遠侯,縣地為其封邑,置定遠域,亦名平西域、班城。
三國蜀漢章武元年(221年)析城固縣南部建南鄉縣,轄今鎮巴、西鄉兩縣地,縣城設在歸仁山,即今鎮巴縣漁渡鎮漁渡壩古城堡,此乃鎮巴建縣之始。
清嘉慶七年(1802年)析西鄉南24地,取「漢定遠侯封邑」之意置定遠廳,其後,鎮巴的縣級行政區設置即穩定。
民國二年(1913年)廢廳改稱定遠縣,1916年改名鎮巴縣。
1932年,紅四方面軍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於次年9月在縣境南部赤南鄉曾建陝南縣。
1935年2月紅四方面軍離境長征,陝南縣名消失。
1949年12月17日鎮巴和平解放,1949年12月19日鎮巴縣人民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