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化學與人體健康論文

化學與人體健康論文

發布時間: 2024-06-26 07:18:14

A. 化學與健康論文

人們生活中所需的水份蛋白質、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絕大數來自日常飲食,人們通過食物的攝取來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從而使人體處於健康狀態。

一、日常飲食主要分為蔬菜、水果、肉類。

1、 蔬菜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份,有調劑飲食、增進健康作用。例如:

①辣椒含有豐富的Vc,在補充人體營養的同時,辣椒能剌激唾液及胃液的分泌,故有健胃及除腸內不良氣體作用。外用能使此膚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擴散,促進局部血液的循環,能治凍瘡。

②土豆即芋艿,含蛋白質、Vc、胡蘿卜素,含有較多鉀。鉀能促進膽固醇排除及降壓作用。土豆同時具有補充健脾、消炎作用。

③菌類:金針茹具有治虛弱、痢疾等功效,以鮮嫩為佳。蘑菇具有化痰理氣、益腸胃等功效。木耳有清肺益氣、補血活血、鎮痛作用。

其他蔬菜也各有功效,例如:

名稱 營養成份 功效
冬瓜 碳水化合物、Vc、Ca、P 誤食河腸或煤氣中毒,用冬瓜汁解毒
白蘿卜 葡萄糖、膽鹼、Vc 與紅糖煎取汁,可解蘑菇中毒,具有保肝排毒作用
胡蘿卜 胡蘿卜素、Ca、P、Fe、Vc 誤服汞或從事汞作業的人員,常食胡蘿卜
白菜 蛋白質、Vc、Ca、P 消熱除煩、解渴利尿、通利腸胃
西紅柿 膠質、膠果、Vc、Ca、Fe、P 增強、食慾、幫助消化
黃瓜 含鹼量蔬菜中最高 治療痛風和風濕的食療食物

2、 水果類:含有大量水份、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同時個有許多功效,例如西瓜有清熱、止渴、利尿功效;山楂能健胃、消食及破瘀血;香蕉調以蜂蜜可治乙型腦炎;楊梅能治痢疾、預防中暑、胃氣痛等。

名稱 營養成份 功效
紅葡萄 含豐富鉀、水楊酸、Fe、鞣質 降低膽固醇,有助於供血
蘋果 含有VB、VC、K、Mg、B、Ca 益於增強免疫力,降低血壓
獼猴桃 含豐富糖分類脂、Vc、Na、P等 防止致癌物質產生,對肝炎、高血壓有食療作用
柚子 含有胡蘿卜素、VB1、VB2、Vc、Ca、P 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脹
梨 果糖、葡萄糖、蔗糖、檸檬酸 促進胃酸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慾

3、 肉類:不但味美而且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功效。

鴨肉、鵝肉的脂肪論數量,絕不在豬、牛、羊等家畜肉之下,但其分子結構卻接近純屬植物油的橄欖油,不但不使血脂升高,還有降低有害膽固醇作用,因而對心臟心益。

羊肉性味甘、熱,富含蛋白質、脂肪、VB1和VB2,以及Ca、P、Fe。有禦寒保暖,健身壯體,增強抗病能力。

鯉魚的營養和葯用價值較高,含豐富蛋白質,多種游離氨基酸及維生素和Ca、P、Fe。有開胃健脾、利尿消腫、消熱解毒、止咳平喘作用。

帶魚的肉美而且魚磷含有較多卵磷脂可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美膚作用。

二、日常飲食中的誤區

盡管日常飲食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但如果食用不慎也會有損健康。例如:

①牛奶不可空腹飲奶,使奶未充分消化即進入腸道,不利於養分吸收,同時牛奶中的與一羥色氨等催眠成分進入體內,可使你工作或學習處於低潮。因此,喝牛奶應伴著麵包等糧食類食品,一方面保證早餐有較多能量,另一方面,牛奶在糧食一起食用,可延長其在小腸的吸收過程,還可使蛋白質得到互補。

②牛奶不可當水喝。水對人體非常重要,為使體內水保持平衡,必須從飲食中得到補充。飲料、牛奶都含有大量水分,但飲入過多,特別在出汁,失水過多時,容易導致脫水。因此,喝白開水還是很重要的。

③飯後不宜喝茶: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食物蛋白質結合,既妨礙蛋白質吸收,又易發生便秘。

④酒後不宜用濃茶解酒,因為酒中的乙醇隨著血液循環到肝臟中轉化成乙 醛,再變成乙酸,然後分解成水和CO2,經胃臟排出體外。而濃茶中的茶鹼有利尿作用,促使尚未轉化成乙酸的乙醛進入腎臟,造成乙酸對腎臟的損害。另外茶鹼能抑制小腸對Fe的吸收。

⑤可樂不可當水喝:可樂喝多了會使體質變弱,皮膚發生變化。可樂是由許多化學物質萃取物合成,加上糖製成,不僅營養價值低,而且積有的化學物質對肝不好。

⑥忌食青蛙,青蛙以田中害蟲為食,而害中體內又往往沾有農葯,這種農葯殘留在青蛙體內。因此,若食青蛙,農葯也會進入人體內。輕者引起局部炎症、膿腫,重者可導致腹膜炎、失明、癱瘓。

⑦忌食青蕃茄,因為青蕃茄含有花青素和生物鹼,食後會感動苦澀,甚至發生中毒。

⑧忌食發芽、綠皮、損傷的馬鈴薯,因其含有毒性的龍葵鹼和白堊土鹼。

⑨不宜過多食用色素飲料及食品,因為該食物會影響神經系統沖動傳導,特別使兒童情緒不穩,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自製力差,好動,飲食減退。

⑩不可過多飲用咖啡,雖然咖啡有醒腦提神,促進思維,消除疲勞的作用,但過量飲用可引起竇性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夜間失眠,剌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分泌,誘發胃病。
營養學是一門結合實際的應用科學。合理的營養可以防治多種疾病。食物是營養素的"載體",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必須通過食物獲得。營養學家主張用食物來滿足人體對營養的需求,提倡合理的膳食是營養之本。合理營養是健康長壽和力量的保證。所謂合理營養就是使人體的營養生理需求與人體通過膳食攝入的各種營養物質之間保持平衡。
飲食應合理搭配

在社會物質比較豐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怎樣吃得更科學或者說更有益於健康,是當前人們關注的話題。有人將當前人們在飲食方面的追求,概括為「吃雜」「吃粗」「吃野」和「吃素」四大特點。從營養學角度來看,還是應該將這四大特點結合,合理搭配,可能會更符合人們對各種營養的需求,對中老年人來說,合理搭配顯得更重要。

粗細搭配

科學研究表明,不同種類的糧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生理價值。糧食在經過加工後,往往會損失一些營養素,特別是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無機鹽,而這些營養素也正是人體所需要或容易缺乏的。以精白粉為例,它的膳食纖維只有標准粉的1/3,而維生素B1隻有標准粉的1/50;與紅小豆相比二者少得更多。因此,老年人在主食選擇上,應注意粗細搭配。至於什麼樣的比例最好,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資料,將來也不可能有,還是因人而異為好。不過,多吃雜糧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小米和紅小豆中的膳食纖維比精白粉高8倍~10倍,B族維生素則要高出幾十倍,這對於增強食慾,防止諸如便秘、腳氣病、結膜炎和白內障等都是有益的。我國很多地方的「二米飯」(大米和小米 )、「金銀卷(麵粉和玉米面)」都是典型的粗細搭配的例子,是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的。

葷素搭配

動物油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多,應與植物油搭配,尤應以植物油為主(植物油與動物油比例為1∶2)。動物脂肪可提供維生素A、維生素D和膽固醇,後者是體內合成皮質激素、性激素以及維生素D的原料。據最新的研究報道,膽固醇還有防癌作用。每天進食少量動物油應是有益無害的。又如,老年人容易缺鈣,不妨經常用鮮魚與豆腐一起烹調,前者含有較多的維生素D,後者含有豐富的鈣,將兩者合用,可使鈣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鮮魚燉豆腐,味道鮮美又不油膩,尤其適合老年人;而黃豆燒排骨,其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可提高二三倍。再如,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與肉類的搭配,如黃瓜肉片、雪菜肉絲和土豆燒牛肉等,由肉類提供蛋白質和脂肪,由蔬菜提供維生素和無機鹽,不但營養素搭配合理,而且色澤誘人,香氣四溢,更使人食慾頓增。

酸鹼搭配

我國勞動人民在與自然界的長期斗爭中,留下了很豐富的飲食文化,有待於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去發掘、提高。比如,南方有些地區講究把鱔魚與藕合吃。原來鱔魚含有粘蛋白和粘多糖,能促進蛋白質吸收和利用,它又含有比較豐富的完全蛋白質,屬酸性食物;藕則含有豐富的天冬醯胺和酪氨酸等特殊氨基酸,以及維生素B12和維生素C,屬鹼性食物。這一酸一鹼,加之兩者所含營養素的互補,對維持機體的酸鹼平衡起著很好的作用。實際上,我國人民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烹調習慣,有很多是屬於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搭配的。總的看來,動物性食物屬酸性,而綠葉菜等植物性食物屬鹼性,這兩類食物的搭配對人體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也是葷素搭配的優點所在。因此,一些西方的科學家極力推廣中國的菜餚搭配和烹調方式。
老師也讓寫,我摘抄的上面,的你自己看一下吧!把有用的摘抄下來就可以了。
O(∩_∩)O嘿嘿!我也不知道到多少字樓主自己查一下吧

B. 化學與健康論文

人們生活中所需的水份蛋白質、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絕大數來自日常飲食,人們通過食物的攝取來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從而使人體處於健康狀態。

一、日常飲食主要分為蔬菜、水果、肉類。

1、 蔬菜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份,有調劑飲食、增進健康作用。例如:

①辣椒含有豐富的Vc,在補充人體營養的同時,辣椒能剌激唾液及胃液的分泌,故有健胃及除腸內不良氣體作用。外用能使此膚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擴散,促進局部血液的循環,能治凍瘡。

②土豆即芋艿,含蛋白質、Vc、胡蘿卜素,含有較多鉀。鉀能促進膽固醇排除及降壓作用。土豆同時具有補充健脾、消炎作用。

③菌類:金針茹具有治虛弱、痢疾等功效,以鮮嫩為佳。蘑菇具有化痰理氣、益腸胃等功效。木耳有清肺益氣、補血活血、鎮痛作用。

其他蔬菜也各有功效,例如:

名稱 營養成份 功效
冬瓜 碳水化合物、Vc、Ca、P 誤食河腸或煤氣中毒,用冬瓜汁解毒
白蘿卜 葡萄糖、膽鹼、Vc 與紅糖煎取汁,可解蘑菇中毒,具有保肝排毒作用
胡蘿卜 胡蘿卜素、Ca、P、Fe、Vc 誤服汞或從事汞作業的人員,常食胡蘿卜
白菜 蛋白質、Vc、Ca、P 消熱除煩、解渴利尿、通利腸胃
西紅柿 膠質、膠果、Vc、Ca、Fe、P 增強、食慾、幫助消化
黃瓜 含鹼量蔬菜中最高 治療痛風和風濕的食療食物

2、 水果類:含有大量水份、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同時個有許多功效,例如西瓜有清熱、止渴、利尿功效;山楂能健胃、消食及破瘀血;香蕉調以蜂蜜可治乙型腦炎;楊梅能治痢疾、預防中暑、胃氣痛等。

名稱 營養成份 功效
紅葡萄 含豐富鉀、水楊酸、Fe、鞣質 降低膽固醇,有助於供血
蘋果 含有VB、VC、K、Mg、B、Ca 益於增強免疫力,降低血壓
獼猴桃 含豐富糖分類脂、Vc、Na、P等 防止致癌物質產生,對肝炎、高血壓有食療作用
柚子 含有胡蘿卜素、VB1、VB2、Vc、Ca、P 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脹
梨 果糖、葡萄糖、蔗糖、檸檬酸 促進胃酸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慾

3、 肉類:不但味美而且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功效。

鴨肉、鵝肉的脂肪論數量,絕不在豬、牛、羊等家畜肉之下,但其分子結構卻接近純屬植物油的橄欖油,不但不使血脂升高,還有降低有害膽固醇作用,因而對心臟心益。

羊肉性味甘、熱,富含蛋白質、脂肪、VB1和VB2,以及Ca、P、Fe。有禦寒保暖,健身壯體,增強抗病能力。

鯉魚的營養和葯用價值較高,含豐富蛋白質,多種游離氨基酸及維生素和Ca、P、Fe。有開胃健脾、利尿消腫、消熱解毒、止咳平喘作用。

帶魚的肉美而且魚磷含有較多卵磷脂可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美膚作用。

二、日常飲食中的誤區

盡管日常飲食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但如果食用不慎也會有損健康。例如:

①牛奶不可空腹飲奶,使奶未充分消化即進入腸道,不利於養分吸收,同時牛奶中的與一羥色氨等催眠成分進入體內,可使你工作或學習處於低潮。因此,喝牛奶應伴著麵包等糧食類食品,一方面保證早餐有較多能量,另一方面,牛奶在糧食一起食用,可延長其在小腸的吸收過程,還可使蛋白質得到互補。

②牛奶不可當水喝。水對人體非常重要,為使體內水保持平衡,必須從飲食中得到補充。飲料、牛奶都含有大量水分,但飲入過多,特別在出汁,失水過多時,容易導致脫水。因此,喝白開水還是很重要的。

③飯後不宜喝茶: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食物蛋白質結合,既妨礙蛋白質吸收,又易發生便秘。

④酒後不宜用濃茶解酒,因為酒中的乙醇隨著血液循環到肝臟中轉化成乙 醛,再變成乙酸,然後分解成水和CO2,經胃臟排出體外。而濃茶中的茶鹼有利尿作用,促使尚未轉化成乙酸的乙醛進入腎臟,造成乙酸對腎臟的損害。另外茶鹼能抑制小腸對Fe的吸收。

⑤可樂不可當水喝:可樂喝多了會使體質變弱,皮膚發生變化。可樂是由許多化學物質萃取物合成,加上糖製成,不僅營養價值低,而且積有的化學物質對肝不好。

⑥忌食青蛙,青蛙以田中害蟲為食,而害中體內又往往沾有農葯,這種農葯殘留在青蛙體內。因此,若食青蛙,農葯也會進入人體內。輕者引起局部炎症、膿腫,重者可導致腹膜炎、失明、癱瘓。

⑦忌食青蕃茄,因為青蕃茄含有花青素和生物鹼,食後會感動苦澀,甚至發生中毒。

⑧忌食發芽、綠皮、損傷的馬鈴薯,因其含有毒性的龍葵鹼和白堊土鹼。

⑨不宜過多食用色素飲料及食品,因為該食物會影響神經系統沖動傳導,特別使兒童情緒不穩,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自製力差,好動,飲食減退。

⑩不可過多飲用咖啡,雖然咖啡有醒腦提神,促進思維,消除疲勞的作用,但過量飲用可引起竇性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夜間失眠,剌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分泌,誘發胃病。
營養學是一門結合實際的應用科學。合理的營養可以防治多種疾病。食物是營養素的"載體",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必須通過食物獲得。營養學家主張用食物來滿足人體對營養的需求,提倡合理的膳食是營養之本。合理營養是健康長壽和力量的保證。所謂合理營養就是使人體的營養生理需求與人體通過膳食攝入的各種營養物質之間保持平衡。
飲食應合理搭配

在社會物質比較豐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怎樣吃得更科學或者說更有益於健康,是當前人們關注的話題。有人將當前人們在飲食方面的追求,概括為「吃雜」「吃粗」「吃野」和「吃素」四大特點。從營養學角度來看,還是應該將這四大特點結合,合理搭配,可能會更符合人們對各種營養的需求,對中老年人來說,合理搭配顯得更重要。

粗細搭配

科學研究表明,不同種類的糧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生理價值。糧食在經過加工後,往往會損失一些營養素,特別是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無機鹽,而這些營養素也正是人體所需要或容易缺乏的。以精白粉為例,它的膳食纖維只有標准粉的1/3,而維生素B1隻有標准粉的1/50;與紅小豆相比二者少得更多。因此,老年人在主食選擇上,應注意粗細搭配。至於什麼樣的比例最好,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資料,將來也不可能有,還是因人而異為好。不過,多吃雜糧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小米和紅小豆中的膳食纖維比精白粉高8倍~10倍,B族維生素則要高出幾十倍,這對於增強食慾,防止諸如便秘、腳氣病、結膜炎和白內障等都是有益的。我國很多地方的「二米飯」(大米和小米 )、「金銀卷(麵粉和玉米面)」都是典型的粗細搭配的例子,是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的。

葷素搭配

動物油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多,應與植物油搭配,尤應以植物油為主(植物油與動物油比例為1∶2)。動物脂肪可提供維生素A、維生素D和膽固醇,後者是體內合成皮質激素、性激素以及維生素D的原料。據最新的研究報道,膽固醇還有防癌作用。每天進食少量動物油應是有益無害的。又如,老年人容易缺鈣,不妨經常用鮮魚與豆腐一起烹調,前者含有較多的維生素D,後者含有豐富的鈣,將兩者合用,可使鈣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鮮魚燉豆腐,味道鮮美又不油膩,尤其適合老年人;而黃豆燒排骨,其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可提高二三倍。再如,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與肉類的搭配,如黃瓜肉片、雪菜肉絲和土豆燒牛肉等,由肉類提供蛋白質和脂肪,由蔬菜提供維生素和無機鹽,不但營養素搭配合理,而且色澤誘人,香氣四溢,更使人食慾頓增。

酸鹼搭配

我國勞動人民在與自然界的長期斗爭中,留下了很豐富的飲食文化,有待於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去發掘、提高。比如,南方有些地區講究把鱔魚與藕合吃。原來鱔魚含有粘蛋白和粘多糖,能促進蛋白質吸收和利用,它又含有比較豐富的完全蛋白質,屬酸性食物;藕則含有豐富的天冬醯胺和酪氨酸等特殊氨基酸,以及維生素B12和維生素C,屬鹼性食物。這一酸一鹼,加之兩者所含營養素的互補,對維持機體的酸鹼平衡起著很好的作用。實際上,我國人民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烹調習慣,有很多是屬於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搭配的。總的看來,動物性食物屬酸性,而綠葉菜等植物性食物屬鹼性,這兩類食物的搭配對人體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也是葷素搭配的優點所在。因此,一些西方的科學家極力推廣中國的菜餚搭配和烹調方式。
我老師也讓寫,我摘抄的上面,的你自己看一下吧!把有用的摘抄下來就可以了。
O(∩_∩)O嘿嘿!我也不知道到多少字樓主自己查一下吧

C. 化學與飲食健康論文

人們生活中所需的水份蛋白質、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絕大數來自日常飲食,人們通過食物的攝取來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從而使人體處於健康狀態。

一、日常飲食主要分為蔬菜、水果、肉類。

1、 蔬菜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份,有調劑飲食、增進健康作用。例如:

①辣椒含有豐富的Vc,在補充人體營養的同時,辣椒能剌激唾液及胃液的分泌,故有健胃及除腸內不良氣體作用。外用能使此膚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擴散,促進局部血液的循環,能治凍瘡。

②土豆即芋艿,含蛋白質、Vc、胡蘿卜素,含有較多鉀。鉀能促進膽固醇排除及降壓作用。土豆同時具有補充健脾、消炎作用。

③菌類:金針茹具有治虛弱、痢疾等功效,以鮮嫩為佳。蘑菇具有化痰理氣、益腸胃等功效。木耳有清肺益氣、補血活血、鎮痛作用。

其他蔬菜也各有功效,例如:

名稱 營養成份 功效
冬瓜 碳水化合物、Vc、Ca、P 誤食河腸或煤氣中毒,用冬瓜汁解毒
白蘿卜 葡萄糖、膽鹼、Vc 與紅糖煎取汁,可解蘑菇中毒,具有保肝排毒作用
胡蘿卜 胡蘿卜素、Ca、P、Fe、Vc 誤服汞或從事汞作業的人員,常食胡蘿卜
白菜 蛋白質、Vc、Ca、P 消熱除煩、解渴利尿、通利腸胃
西紅柿 膠質、膠果、Vc、Ca、Fe、P 增強、食慾、幫助消化
黃瓜 含鹼量蔬菜中最高 治療痛風和風濕的食療食物

2、 水果類:含有大量水份、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同時個有許多功效,例如西瓜有清熱、止渴、利尿功效;山楂能健胃、消食及破瘀血;香蕉調以蜂蜜可治乙型腦炎;楊梅能治痢疾、預防中暑、胃氣痛等。

名稱 營養成份 功效
紅葡萄 含豐富鉀、水楊酸、Fe、鞣質 降低膽固醇,有助於供血
蘋果 含有VB、VC、K、Mg、B、Ca 益於增強免疫力,降低血壓
獼猴桃 含豐富糖分類脂、Vc、Na、P等 防止致癌物質產生,對肝炎、高血壓有食療作用
柚子 含有胡蘿卜素、VB1、VB2、Vc、Ca、P 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脹
梨 果糖、葡萄糖、蔗糖、檸檬酸 促進胃酸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慾

3、 肉類:不但味美而且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功效。

鴨肉、鵝肉的脂肪論數量,絕不在豬、牛、羊等家畜肉之下,但其分子結構卻接近純屬植物油的橄欖油,不但不使血脂升高,還有降低有害膽固醇作用,因而對心臟心益。

羊肉性味甘、熱,富含蛋白質、脂肪、VB1和VB2,以及Ca、P、Fe。有禦寒保暖,健身壯體,增強抗病能力。

鯉魚的營養和葯用價值較高,含豐富蛋白質,多種游離氨基酸及維生素和Ca、P、Fe。有開胃健脾、利尿消腫、消熱解毒、止咳平喘作用。

帶魚的肉美而且魚磷含有較多卵磷脂可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美膚作用。

二、日常飲食中的誤區

盡管日常飲食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但如果食用不慎也會有損健康。例如:

①牛奶不可空腹飲奶,使奶未充分消化即進入腸道,不利於養分吸收,同時牛奶中的與一羥色氨等催眠成分進入體內,可使你工作或學習處於低潮。因此,喝牛奶應伴著麵包等糧食類食品,一方面保證早餐有較多能量,另一方面,牛奶在糧食一起食用,可延長其在小腸的吸收過程,還可使蛋白質得到互補。

②牛奶不可當水喝。水對人體非常重要,為使體內水保持平衡,必須從飲食中得到補充。飲料、牛奶都含有大量水分,但飲入過多,特別在出汁,失水過多時,容易導致脫水。因此,喝白開水還是很重要的。

③飯後不宜喝茶: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食物蛋白質結合,既妨礙蛋白質吸收,又易發生便秘。

④酒後不宜用濃茶解酒,因為酒中的乙醇隨著血液循環到肝臟中轉化成乙 醛,再變成乙酸,然後分解成水和CO2,經胃臟排出體外。而濃茶中的茶鹼有利尿作用,促使尚未轉化成乙酸的乙醛進入腎臟,造成乙酸對腎臟的損害。另外茶鹼能抑制小腸對Fe的吸收。

⑤可樂不可當水喝:可樂喝多了會使體質變弱,皮膚發生變化。可樂是由許多化學物質萃取物合成,加上糖製成,不僅營養價值低,而且積有的化學物質對肝不好。

⑥忌食青蛙,青蛙以田中害蟲為食,而害中體內又往往沾有農葯,這種農葯殘留在青蛙體內。因此,若食青蛙,農葯也會進入人體內。輕者引起局部炎症、膿腫,重者可導致腹膜炎、失明、癱瘓。

⑦忌食青蕃茄,因為青蕃茄含有花青素和生物鹼,食後會感動苦澀,甚至發生中毒。

⑧忌食發芽、綠皮、損傷的馬鈴薯,因其含有毒性的龍葵鹼和白堊土鹼。

⑨不宜過多食用色素飲料及食品,因為該食物會影響神經系統沖動傳導,特別使兒童情緒不穩,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自製力差,好動,飲食減退。

⑩不可過多飲用咖啡,雖然咖啡有醒腦提神,促進思維,消除疲勞的作用,但過量飲用可引起竇性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夜間失眠,剌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分泌,誘發胃病。
營養學是一門結合實際的應用科學。合理的營養可以防治多種疾病。食物是營養素的"載體",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必須通過食物獲得。營養學家主張用食物來滿足人體對營養的需求,提倡合理的膳食是營養之本。合理營養是健康長壽和力量的保證。所謂合理營養就是使人體的營養生理需求與人體通過膳食攝入的各種營養物質之間保持平衡。

粗糧、細糧要搭配:粗細糧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風味,有助於各種營養成分的互補,還能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和利用程度。
2.副食品種類要多樣,葷素搭配:肉類、魚、奶、蛋等食品富含優質蛋白質,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兩者搭配能烹調製成品種繁多,味美口香的菜餚,不僅富於營養,又能增強食慾,有利於消化吸收。
3.主副食搭配: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為主的糧食作物食品。主食可以提供主要的熱能及蛋白質,副食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
4.干稀飲食搭配:主食應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干稀搭配,這樣,一能增加飽感,二能有助於消化吸收。
促進身體健康的五件事:
早起喝一杯蜂蜜檸檬水
曬太陽
保持心理健康,心情愉快
不保持一個姿勢兩小時以上
每天快走一小時
……
我老師也讓寫,我摘抄的上面的,你自己看一下吧!把有用的摘抄下來......

D. 訴求一篇5000字化學與健康的論文

人們生活中所需的水份蛋白質、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絕大數來自日常飲食,人們通過食物的攝取來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從而使人體處於健康狀態。營養學是一門結合實際的應用科學。合理營養學是一門結合實際的應用科學。的營養可以防治多種疾病。食物是營養素的"載體",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必須通過食物獲得。營養學家主張用食物來滿足人體對營養的需求,提倡合理的膳食是營養之本。合理營養是健康長壽和力量的保證。
一、日常飲食中的誤區
<一>盡管日常飲食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但如果食用不慎也會有損健康。例如:
1 牛奶不可空腹飲奶,使奶未充分消化即進入腸道,不利於養分吸收,同時牛奶中的與一羥色氨等催眠成分進入體內,可使你工作或學習處於低潮。
2 忌食青蛙,青蛙以田中害蟲為食,而害中體內又往往沾有農葯,這種農葯殘留在青蛙體內。
3 飯後不宜喝茶: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食物蛋白質結合,既妨礙蛋白質吸收,又易發生便秘。
4 酒後不宜用濃茶解酒,因為酒中的乙醇隨著血液循環到肝臟中轉化成乙 醛,再變成乙酸,然後分解成水和CO2,經胃臟排出體外。 二 .日常生活中的食品污染
<二>食品中化學污染物的來源
2.1 食品中化肥污染
在農業生產中,化肥的合理科學施用不但能夠改善土壤結構,而且能夠增加農作物產量。由於近幾年大量長期地亂施化肥,使土壤的理化性狀變劣,肥力下降,同時造成了農業環境的污染,進而給食品帶來了污染。氮肥在我國化肥的生產和消費中約占生產總量的80%,消費總量的70%。在蔬菜生產中,施用過量的氮肥,再加上蔬菜是富集硝酸鹽的植物性食物,從而對葉菜類蔬菜含硝酸鹽影響最大。
2.2 食品中的農葯污染
有機氯類農葯在我國使用長達30餘年。雖然1983年停止生產有機氯類農葯,但它們的殘留問題仍不容忽視。如DDT、六六六的殘留期長達50年。有機氯類農葯揮發性不高,脂溶性強,化學性質穩定,易於在動植物富含脂肪的組織及谷類外殼富含脂質的部分中蓄積。由於化學性質穩定,受日光及微生物作用後分解少,在環境中降解緩慢,因此在食物中殘留性強,屬高殘毒農葯。如六六六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為2年,而DDT為3~10年。人體長期攝入含有有機氯農葯的食物後,主要造成急、慢性中毒,侵害肝、腎及神經系統,對內分泌及生殖系統也有一定損害作用。據近幾年某市對非職業接觸有機氯農葯的部分人體脂肪中的蓄積量調查結果,DDT平均值為6.09mg/kg,六六六平均值為11.2mg/kg,值得注意的是在胎盤和人乳中的DDT和六六六檢出率高達60%以上。
三 .合理膳食平衡
<一>膳食平衡
從現代化學看,人體是一個巨大而精巧的化學反應器,生化反應速度及其控制是防範這部"人體機器"出現故障的核心,也是宏觀上預防和保健的重要內容,而膳食平衡是其關鍵關節。
對於營養的要求隨年齡、性別、體質、體重、工種而異。按照單位重量的糖、蛋白質和脂肪提供的熱量及它們在總熱量中應占的比例計算,一個成人每天的基本需要量大致為:碳水化合物300~400克,其中1/3為食糖,2/3為澱粉,占總能量的34~45%;蛋白質80~120克,大約相當於400克瘦肉或4個雞蛋所提供的量,占總能量的20~35%;脂肪約需84~100克,占總能量的30~35%。
<二>、進食方法與膳食組成
科學地搭配膳食是營養學研究的中心課題。我國小康人家的"四菜(葷、素、半素半葷、開胃菜各一)一湯"以及粗細搭配的食譜與現代飲食改革的新趨勢不謀而合。
1.指導原則
主要應遵循"清淡、守時、多餐、多樣、安全"的原則。吃了過於豐盛特別是油膩的菜餚,由於需消耗大量血液用於消化,從而使腦血供應不足,導致飯後疲軟,體溫、血糖、工作效率下降。定時、定量進食,可保持白天和夜晚合理的熱量分配。豐富的早餐能增加整個上午的腦力反應速度,也能使體力勞動得到改善。"少吃多餐"比"多吃少餐"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任何時候都要盡量避免過食。過食會導致肥胖、糖尿病、小兒弱智、老年痴獃等病。豐富多樣的飲食比固定單一的飲食容易滿足人體多種營養成分的需要。"安全"就是不食變質、有毒、有害物質。
2.膳食組成
根據食物營養素的特點,現代平衡膳食的組成必須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食物:
1)谷類、薯類和雜糧。統稱糧食,是我國傳統的主食。南方以稻米為主,北方以小麥、玉米和雜糧為主。糧食是供給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是供給熱能的熱源質。糧食中也含有蛋白質,雖含量不高,但因食用量大,故也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約占人體所需蛋白質的半數。還含有維生素B族和無機鹽。一個人每天吃多少糧食,應根據熱能需要來決定,它與年齡、勞動強度等因素有關,也受副食供應量的影響。因此,糧食的消耗應與體力消耗相適應。從事中等體力勞動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糧食500~600克,占膳食總量的51%。
2)動物肉類和豆類。如豬、牛、羊、兔肉,臟器類,雞、鴨、鵝肉,水產類,蛋類,奶類及黃豆和豆製品等。這類食物主要供給蛋白質,而且是生理價值高的優質蛋白質,以彌補主食中蛋白質供應之不足。從事中等體力勞動的成年人,這類食物每天應供給50~100克瘦肉、50克雞蛋和50克黃豆或相應的豆製品。
3)蔬菜類和水果類。其中以新鮮蔬菜為主。水果是輔助食品。之所以是輔助食品,不是指它所含營養素的數量、質量及種類,而是因其來源和價格因素,以致還不能每餐或每天成為我國大眾餐桌上的食品。.
參考文獻:
1. 李淑梅.農業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農業與技術,1999,(6):19.
2. 魏翠英.化肥對環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山東環境,1999,(4):67.
3 .安文靜,等.化肥、農葯對水污染初探.河南化工,2000,(9):33.
4. 戴寅,等.食品衛生講座,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2,83.
5 .周樹南.食品衛生30講,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28.

E. 化學與人類健康關系的小論文

食物可以說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也是與人們日常生活中關系最為密切的必需品,其中化學與健康的關系密不可分。下面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化學與人類健康關系的小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化學與人類健康關系的小論文篇1

摘要: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這一說法,無論是百姓還是帝王貴族,無論是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還是豐衣足食的現代人,在人類的進化的各個階段,食品都是不可缺少的頭等重要的生活原料。在維持生命和健康時,人們需要從外界攝取足夠的食物以獲得營養和能量。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不僅要使自己吃得飽,而且還要讓自己吃得好,要從營養角度進食,要從健康角度合理調配食品。而化學不僅能給人類提供增加食物的手段,還能幫助人們了解食品的營養成分等有關知識。

關鍵詞:營養 健康 化學

引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日益重視自身的健康問題,吃什麼?怎麼吃?色香味如何權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從何處攝入更好?有何作用?等等。這一類關乎到身體健康的問題都是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問題。本文主要針對以上部分問題進行一些闡述。

人們為了維持生命與健康,必須每天從食物中攝取一定量的營養物質,這些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營養成分被稱為營養素,包括:水、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和無機鹽,它們被稱為六大生命要素,其中蛋白質、脂肪和糖為人們生命和活動提供熱能,又稱產熱營養素。

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水不僅常常溶解一些可溶性物質,例如糖類和鹽類,形成液體,還與蛋白質、糖類分子的親水基因結合成不能自由運動的結合水。水作為一種溶劑,有利於消化作用,水可幫助咀嚼,使食物變軟,在消化道內順利移動;另外,水可以將營養素轉化為溶液狀態,人體吸收後經過腸壁進入血液和淋巴液;細胞內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都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水是生命存在的環境條件,同時也是生活物質本身化學反應所必需的物質,水對於維持生物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水是生物體不能缺少的物質,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日常飲水時,要多喝開水,不要喝生水和未煮開的水;要喝新鮮開水,不要喝放置時間過長的水;要定時飲水,不要只在口渴時才想起喝水。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與生命及與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物質,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生長、發育、運動、遺傳、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動離不開蛋白質。人體組織蛋白質不斷分解為氨基酸,又不斷從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和組織蛋白質分解的氨基酸中合成補充,因此,每天必須供給一定量的蛋白質,以保持體內蛋白質的動態平衡。一個人保持健康所需的蛋白質量依年齡、生理特點和健康狀況而定。我國大眾膳食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從禽、蛋、肉類、魚類、奶類、豆類、蔬菜中獲得,穀物類食品蛋白質含量不高,但作為主食也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了身體健康,我們必須保證每餐都要有一定質和量的蛋白質,且要注意事物的合理搭配,不能偏食和濫食。

脂肪既是機體細胞建成、轉化和生長必不可少的物質,又是含熱量最高的營養物質。人體脂肪含量隨著營養狀況和活動量的多少而有所變化。飢餓時,能量消耗,體內脂肪不斷減少,人體逐漸消瘦;反之,進食過多,消耗減少,體內脂肪增加,身體逐漸肥胖。脂肪的主要來源是烹調用油脂和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油脂在生命運動中十分重要,是人類飲食中發熱量最高的營養物質,它具有提供能量、保持體溫和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同時也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消化與吸收。根據我國的經濟狀況和飲食習慣,建議脂肪的供給量應占總熱量的15%~25%,相當於每天每人攝入30~50克脂肪(包括烹調和食物中所含的脂肪)。為了防止必需脂肪酸的不足,膳食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應占總熱量的1%~2%,膽固醇的攝入量應在300毫克以下。另外,由於脂肪過高會引起肥胖、高血壓及冠心病,因此生活水平較高、活動少的中老年人,其脂肪攝入量應適當減少。

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除纖維素以外,一切的糖類物質都是熱能的來源。糖是產生熱能的營養素,每克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產生16.7KJ能量。神經系統中所需能量的唯一來源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它使人體保持溫暖,人們常說“吃飽了就暖和了”就是這個道理。用糖供給能量,可節省蛋白質,從而使蛋白質主要用於組織的建造和再生。人們膳食中糖類主要來源於 植物類 :穀物、豆類、薯類、蔬菜、水果等;在 動物類 食品中各種乳製品和動物肝臟也是糖類的主要來源。

糖不但是食物,而且可作為佐料,調節食物風味,增加食慾,故而人們都特別愛吃甜食。但糖和甜食都不宜吃得太多,尤其是對糖尿病人,有可能會起反效果。平時飲食中糖類攝取過多,容易導致糖尿病、肥胖、心臟病及高血壓。所以,為了身體的健康,應合理膳食,適量攝取。

維生素與蛋白質、脂肪和糖不同,它在人體中既不能產生熱量,又不參與人體細胞、組織的構成,但是它能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祛除某些疾病,並能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人體缺少維生素,新陳代謝就會發生紊亂,就會發生各種維生素缺乏症。比如說,缺乏維生素A,就會導致維生素A缺乏症,其典型缺乏症為乾眼病和夜盲症;缺乏維生素B1,會有神經炎、腳氣病,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生長遲緩;缺乏維生素B2,會導致口腔潰瘍、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壞血病,還會使抵抗力下降;缺乏維生素D時, 兒童 會患上佝僂病,成人則會患上骨質疏鬆症;缺乏維生素E,會導致女性不育、流產,導致肌肉性萎縮等。維生素既是營養品又是葯品,在人體內不能合成(除維生素D外),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各類食物的維生素的種類數量差異很大,而且有的維生素性質很不穩定,容易在食物加工、儲存和烹調中受到破壞,因此合理地選擇食物、正確的儲存、加工和烹調,對人類獲得必要的維生素是十分重要的。由於人體對各種維生素需要量不大,只要注意平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一般不會引起維生素缺乏症。

人體內各種元素中,除碳、氫、氧和氮主要以有機化合物形式出現,除此之外,其餘各種元素都統稱為無機鹽。體內無機鹽僅占人體體重的4%~5%,但卻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人體無機鹽的含量隨人的年齡的增大而增多,胎兒每千克體重含無機鹽21.95g/k,而成人的則為42.67g/k。無機鹽分布在各個組織中,以骨骼和牙齒為最多。其中含量較多的有鈣、鎂、鉀、鈉、磷、硫、氯七種,稱為常量元素;其他元素如鐵、銅、碘、鋅、錳、鈷、鉬、硒、鉻、鎳、硅、氟、釩等元素由於存在量極少,故而稱為微量元素。無機鹽是人體的重要的營養元素,但無機鹽不能在體內合成,只能靠從食物、飲用水和食鹽中攝取。由於新陳代謝,機體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無機鹽丟失,所以人類必須從食物和飲料中獲取足量的無機鹽,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如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免疫力下降,可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來補充,如:動物的肝臟、腎臟、魚子醬、瘦肉、馬鈴薯、麥麩、大棗等。再者,在攝取無機鹽時一定要注意量,攝入量不足會引起缺乏症,攝入量過多可能會引起中毒,特別是微量元素。

有人說“健康是吃出來的”,也有人說“病從口入”,這些都可以 總結 為,我們要多加註意日常飲食習慣。特別是在現在食物品種繁雜、農葯和食品添加劑泛濫的市場,對於吃我們更加不能懈怠。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能吃得到和吃得起的東西日漸豐富,但是,會出現經常偏愛於某一種食物,而對於其他有益的食物卻碰都不碰的情況;還有一餐吃得多,一餐卻又一點都不吃的狀況,不注意合理用餐、飲食均衡,從而導致健康指數下降。很多的的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都是“吃”出來的,所以,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必須要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膳食體系。

各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特點,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營養。中國營養學會根據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設計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人類的合理膳食結構:底層為植物性食物,包括麵包、麥片、米、面等,每人每天應吃300~500克:第二層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別應吃400~500克;倒數第三層為魚、肉、禽、蛋類食品,每天應吃125~200克(魚蝦類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類25~50克);奶類和豆類食物合占第四層,每天就吃奶類及奶製品在100克和豆類及豆製品50克;最頂層為油脂類,每天不超過25克。

總而言之,人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與生命活動依賴於化學物質的參與;而這些化學物質又與營養密不可分;營養物質又攝取於五穀雜糧.動物肉類;蔬菜水果。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在它們共同的作用下人體才能健康成長,益壽延年。

化學與人類健康關系的小論文篇2

內容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對飲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們想讓食品更方便、更多樣、更有風味、更有營養、更加的高級,而為了滿足這些要求,僅僅利用我們的天然資源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我們漸漸開始離不開食品添加劑了,多樣化的食品層出不窮,這也讓我們對食品增添了從未有過的警惕心:是否都是健康的食品。

關鍵詞: 食品添加劑 食品安全 營養 健康

正文: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正所謂: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只有身體的健康,談志論道才能進行。國家的強大靠的是人民,只有人民的身體健康,國家才能繁榮,社會才會進步。然而,在日益經濟化的社會中,各類非自然的新物質層出不窮,人類在享受這美好的生活的同時也在注意著對自己身體好壞的東西。尤其是在人類每日必須的餐飲方面。“美好火腿腸,不添加任何防腐劑„„”這句耳熟能詳的 廣告 語提醒著人們食品的安全,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是天然物質。食品添加劑是一種非營養物質,添加劑的種類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食品添加劑與化學合成食品添加劑兩大類。天然食品添加劑是利用動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等為原料,經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質。化學合成食品添加劑是通過化學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發生氧化、還原、縮合、聚合等合成反應所得到的物質。目前使用的大多屬於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

有了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也引起了很多的爭議,在用與不用之間產生了很多爭論。其實,任何東西都具有兩面性。就拿廣泛用於風味酸奶、水果罐頭、八寶粥、果凍、等食品的阿斯巴甜來說,它具有和蔗糖極其近似的清爽甜味,無苦澀後味和金屬味,是迄今開發成功的甜味最接近蔗糖的甜味劑。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在應用中僅需少量就可達到希望的甜度,所以在食品和飲料中使用阿斯巴甜替代糖,可明顯降低熱量並不會造成齲齒。與蔗糖或其他甜味劑混合使用有協同效應,如加2%~3%於糖精中,可明顯掩蓋糖精的不良口感,與香精混合,具有極佳的增效性,尤其是對酸性的柑桔、檸檬、柚等,能使香味持久、減少芳香劑的用量。此外,阿斯巴甜中的蛋白質成分,可被人體自然吸收分解。當然,有利必有弊,阿斯巴甜對酸、熱的穩定性較差,在強酸強鹼中或在高溫加熱時易水解生成苦味的苯丙氨酸或二嗦呱酮,不適宜製作溫度>150℃的 麵包、餅干、 蛋糕 等焙烤食品和高酸食品。因為阿斯巴甜在人體胃腸道酶作用下可分解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不適用於苯丙酮酸尿患者。也有 報告 指出有少數人會對阿斯巴甜不耐,可能會引起頭痛、抽搐、惡心、過敏反應的症狀。有了這些不利的因素存在,人們所擔心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也許有人會想:不在果凍、八寶粥、水果罐頭等食品里加阿斯巴甜就不會對人們的健康產生威脅了。但是,很多問題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如果不用阿斯巴甜代替糖,食品中存在的糖分就會增多。吃糖過多可影響體內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積,容易肥胖;吃糖過多,還可以影響鈣質代謝;吃糖過多,會使人產生飽腹感,食慾不佳,影響食物的攝入量,進而導致多種營養素的缺乏。除此之外,食用過多的糖可能會導致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對幼兒來說,可能會造成齲齒、近視、軟骨症、消化道等疾病。這同樣對人的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威脅。所以,有的時候使用一定的添加劑是有益的。

其實,食品添加劑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危害人的健康,它會為人們帶來很多方便。除了上面所說的阿斯巴甜以外,還有很多食品添加劑都有一定的用處。比如說防腐劑,除了少數的物品(如食鹽)外,食品都來自各種動物或植物,各種生鮮食品,在植物採收或動物屠宰後,若不及時加工或有效保存,往往會敗壞變質,適當的加入一些防腐劑,就可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期。很多人認為食品中的防腐劑會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可一些食品如果不使用防腐劑的話,會引起致病菌的大量滋生,更加威脅人的健康。因此,適當的使用防腐劑對我們來說是有必要的。我們不必為了擔心食品的變質而勉強自己一定要在短時間內用完。食品的色、香、味、形態等也是人們很在意的一項重要指標。食品加工後會出現褪色、變色、風味和質地的改變。適當使用著色劑、護色劑、漂白劑、香料、乳化劑和增稠劑,可明顯提高食品的感官質量,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要。食品的營養成分是人們最關注,也最在意的一件事,食品應富有營養,但食品加工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營養素損失。食品加工時適當地添加某些屬於天然營養素范圍的食品營養強化劑,可大大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這對於防止營養不良和營養缺乏、促進營養平衡、提高人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當然了,任何東西都不能過多的使用,就算是再好的東西使用過度,也會對健康產生影響,上述所說的各種食品添加劑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使用食品添加劑時要適中,適當。另一方面,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是人類飲食 文化 進步的表徵。食品工業越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使用食品添加劑品種也就越多。

>>>下一頁更多精彩“化學與人類健康關系的小論文”

熱點內容
小姨理發店是那個電影韓國 發布:2024-06-30 01:41:05 瀏覽:41
殺生電影的因果報應 發布:2024-06-30 01:29:26 瀏覽:937
類似借種的電影 發布:2024-06-30 01:22:40 瀏覽:605
經典愛情片 男人被女友拒絕 愛上流浪女 發布:2024-06-30 01:15:50 瀏覽:391
歐美大尺度偷情電影 發布:2024-06-30 01:12:49 瀏覽:94
電影跟公交車有關的恐怖片 發布:2024-06-30 00:51:48 瀏覽:288
迷你小孩的女人電影 發布:2024-06-30 00:50:26 瀏覽:227
有一片叫什麼娜時光電影? 發布:2024-06-30 00:13:08 瀏覽:522
韓國高媛的作品有哪些 發布:2024-06-30 00:09:19 瀏覽:513
語文的兒歌 發布:2024-06-29 23:26:25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