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三化學
其實化學是很簡單的...特別是初三的化學哦.因為初三的化學都是無機化學.
第一:掌握化學反應就是有四個基本反應。即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第二:要熟記每一個物質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注意.特別是要記住物質的特殊性質.因為對以後的推斷題很有好處)
第三:記住每一個物質的化合價.因為很多物質的化學價是多元化的.
第四:化學方程式方面是做計算題的基礎.要熟練的學會配平方程式(習題做多了就很容易的)
第五:要多做一些習題.還要多理解.因為化學是靠理解的.(注:酸.鹼.鹽這章很重要的哦.因為它是中考是的重點哦.)
以上就是我個人所得的經驗.如果你可以按照我的方法去學習化學..最起碼考試都可以考85分左右的哦...呵呵..因為我以前的化學都是很高分的哦.
如何學好初三化學-
化學教育網-
www.huaxue.com.cn初中,高中化學教育網,化學,學科教育網大聯盟核心站之一.
wz.huaxue.com.cn/Junior/Method/2006-09-25/20060925083107.html
希望幫助到你!!
② 初三剛接觸化學.. 應如何學好化學
化學是一門很深奧的課程.數學就是化學的基礎,化學還比數學高一個等級.化學一般就是記一下方程式,還有各個實驗所發出來的什麼反應等等.我個人是很喜歡化學,但是化學成績不是怎麼好.然後,這幾天尋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學習初中化學的方法.想要分享給正在為怎麼學好初中化學煩惱的同學們,希望這個方法可以對大家有用吧!
化學元素周期表
第四步,要把化學培養成自己的興趣.
化學是一門主要做實驗的學科,所以我們都需要細心地觀察老師的演示是怎麼做的,然後我們再進行重復實驗.實驗是一個很好的實踐基礎.所以.有些人應該很喜歡實驗吧,比如說我,我就很喜歡做實驗,所以以我就比較喜歡化學這門功課.不喜歡化學的呢,可能是因為太難了,你要學會用心地去做實驗,這樣才能把它培養成為你的興趣.
以上就是關於怎麼學好初中化學的一些方法技巧,其實化學這門學科並不難,它就是以實驗為中心的,只要你學會了實驗,後邊兒的什麼反應你都會記住的.
③ 初三的化學基本知識點歸納
初三的化學基本知識點歸納 篇1
1、八大沉澱:
白色沉澱:
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鈣、碳酸鋇、碳酸銀、氫氧化鎂;
藍色沉澱:氫氧化銅;
紅褐色沉澱:氫氧化鐵;
2、常見產生氣體的離子:
陽離子:
氫離子(H+)、銨離子(NH4+);
陰離子:
碳酸根離子(CO32-)、碳酸氫根離子(HCO3-)、亞硫酸根離子(HSO3-);
3、酸鹼鹽推斷題中常見的一些離子的顏色歸納:
(1)無色離子:
鈉離子、鎂離子、鈣離子、鋇離子、銨離子、銀離子、鋅離子;
(2)有色離子:
二價亞鐵為綠色,二價銅為藍色,三價鐵為黃色;
4、氣體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的顯色:
石蕊遇酸變紅色,遇鹼變藍色;
酚酞遇酸變藍色,遇鹼變紅色;
5、化學框圖推斷中常見的酸性氣體和鹼性氣體:
鹼性氣體∶氨氣;
酸性氣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檢驗通常用澄清石灰水)。
初三的化學基本知識點歸納 篇2
1.化學(Chemistry)
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用途、製法,以及物質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
如:冰化成水、水變成水蒸氣、木刻成舟;化學變化:有生成新物質。如:燃燒、食物腐敗。
3.前20號元素:
1H氫2He氦3Li鋰4Be鈹5B硼6C碳7N氮8O氧9F氟10Ne氖11Na鈉Mg鎂13Al鋁14Si硅15P磷16S硫17Cl氯18Ar氬19K鉀20Ca鈣
4.空氣的組成
我們每天呼吸著的空氣,它的組分也是我們化學研究的對象。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氮氣佔78%、氧氣佔21%、稀有氣體佔0.94%二氧化碳佔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5.基礎化學實驗
1)葯品的使用要做到「三不」分別是: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剩餘葯品的處理要做到「三不」分別是: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要拿出實驗室。
2)固體葯品的取用小顆粒或粉末狀用葯匙或紙槽。
操作方法是:
一、先使試管傾斜。
二、把盛有葯品的葯匙送至試管底部。
三、再把容器慢慢豎立起來,如沒有註明用量應取蓋滿試管底部為宜。
塊狀或顆粒大的葯品用鑷子取。
操作方法:
一、先把容器橫放。
二、把葯品放入容器口。
三、再把容器慢慢豎立起來。
3)液體葯品的取用:
①少量液體用滴管。
②細口瓶倒液體時,瓶塞應倒放,標簽向手心,否則殘留的液體會腐蝕標簽。如果沒有註明用量應取1-2ml。
③准確取液體用量筒和滴管,俯視讀數比實際偏大,仰視讀數比實際偏小。
4)酒精燈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芯,溫度最高的是外焰,最低的是焰芯,加熱時用外焰加熱。
5)可直加熱的儀器有(四種)試管、燃燒匙、石棉網、坩堝。必須墊上石棉網才可加熱的儀器有燒杯、燒瓶、錐形瓶,不能加熱的有量筒。加熱前必須預熱,操作方法是把試管在火焰上來回移動或把酒精燈火焰在葯品下方來回移動。給固體加熱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給液體加熱試管與桌面傾角為45°。
6)玻璃儀器洗刷干凈的標準是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試管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酒精燈內酒精不能超過容積的2/3,加熱試管內的液體不能超過容積的1/3。
8)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可能會造成試管破裂的原因有:試管外壁有水珠或沒有預熱試管、灼熱的試管用冷水沖洗等。
初三的化學基本知識點歸納 篇3
1.物理變化是:不產生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2.空氣與人呼出的氣體比較:空氣中CO2、水蒸氣含量低;O2的含量高
3.固體葯品裝在廣口瓶,液體葯品裝在細口瓶里。取用固體葯品用的儀器是葯匙和鑷子。
4.量取液體要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吸取或滴加少量液體用膠頭滴管,使用時要豎直懸空,不要平放或倒置。倒取液體時,取下瓶塞要倒放,標簽向著手心。
5.酒精燈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其中外焰溫度最高;熄滅酒精燈:用燈帽蓋滅。
6.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液體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試管口向上傾斜450,且管口不能對著人,
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7.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是: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8.空氣的成分按體積算:最多的是N2,佔78%;其次是O2,佔21%
9.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對可燃物的要求是:過量,且只與氧氣反應而不產生氣體;導致測得結果小於1/5的因素有:紅磷不足、裝置漏氣、未冷便觀察,該實驗還能說明氮氣的性質是:難溶於水,不支持燃燒。
10.混合物: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如: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如。
11.氮氣和稀氣都可作保護氣,原因是化學性質不活潑。能用於食品包裝中作保護氣的氣體,必需滿足要求:無毒無害、廉價易得、不活潑。氧氣主要有兩方面的用途是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
12.空氣污染物有:粉塵和有害氣體兩類;氣體污染物主要是CO、NO2、SO2
13.氧氣的物理性質:通常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於水,液態氧是淡藍色;檢驗氧氣方法是: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若復燃,是氧氣。
14.硫在空氣中燃燒是: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是藍紫色火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產生黑色固體,磷在空氣中燃燒現象是:黃色火焰,大量白煙。
15.請寫出碳、磷、硫、鐵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的方程式。
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
16.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葯品有哪三種?寫出相應的反應。
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加熱:2KClO3=====2KCl+3O2↑
高錳酸鉀加熱:2KMnO4=====K2MnO4+MnO2+O2↑
過氧化氫在MnO2催化下制氧氣:2H2O2=====2H2O+O2↑
17.化合反應:多種→一種;分解反應:一種→多種
18.催化劑:能改變反應的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變。催化劑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質量。
19.實驗室收集氧氣的方法有:排水法,因為O2不易溶於水,優點是較純凈;向上排空氣法,因為密度比空氣大,優點是較乾燥。
20.加熱法製取氧氣的操作步驟是:查—裝—定—點—收—離—熄。先將導管離開水面,再熄滅酒精燈的目的是:防止水倒吸,使熱的試管炸裂。
初三的化學基本知識點歸納 篇4
元素符號及化學式
元素符號:
氣態非金屬元素: 氧 o 氫 h 氯 cl 氮 n 氟 f
固態非金屬元素: 碳 c 硅 si 硫 s 磷 p 碘 i
金屬元素:鈣 ca 鐵 fe 鉀 k 鈉 na 鎂 mg 鋁 cl 銅 cu 鋅 zn 錳 mn銀 ag 汞 hg 鋇 ba 金 au 鉑 pt
稀有氣體元素:氦 he 氖 ne 氬 ar
原子團:硫酸根 so4 碳酸根 co3 氫氧根 oh 硝酸根 no3 銨根 nh4
離子:硫酸根離子so42- 碳酸根 co32- 氫氧根 oh - 硝酸根 no3- 銨根 nh4+
物質的化學符號:
單質:氧氣 o2 氫氣 h2 氯氣 cl2 氮氣 n2 臭氧 o3 硫磺 s 木炭 c 鐵 fe
氧化物: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氮 no2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碳 co2 氧化鎂 mgo 四氧化三鐵 fe3o4 二氧化錳 mno2 過氧化氫 h2o2 五氧化二磷 p2o5 氧化銅 cuo 三氧化二鋁 al2o3
化合物:氯酸鉀 kclo3 氯化鉀 kcl 錳酸鉀 k2mno4 硫酸鋅 znso4 硫酸 h2so4
硫酸鎂 mgso4 氫氧化鈣 ca(oh)2 硫酸銅cuso4 碳酸鈣 caco3
碳酸 h2co3 鹽酸 hcl 高錳酸鉀 kmno4 酒精c2h5oh 甲烷ch4
氯化鈣 cacl2
初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制訂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是學生學習的行動指南,它能使學生增強責任感、科學支配時間、積極努力地完成學習任務。主要包括:對上學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和小結,提出本學期努力的方向、目標、措施等。教師應向學生講明制訂學習計劃的重要性,指導學生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組織檢查執行情況,必要時幫助學生適當調整學習計劃。
學化學方法分享
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體系,成為他們的知識總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聯系的。因為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易於轉化成為能力,便於應用和學會學習的科學方法。它是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飛躍之後,在理解的基礎上,主觀能動努力下逐步形成的。
初中化學公式大全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化學性質
1、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O2點燃CO2。
2、木炭還原氧化銅:C+2CuO高溫2Cu+CO2↑。
3、焦炭還原氧化鐵:3C+2Fe2O3高溫4Fe+3CO2↑。
(二)煤爐中發生的三個反應:(幾個化合反應)
4、煤爐的底層:C+O2點燃CO2。
5、煤爐的中層:CO2+C高溫2CO。
6、煤爐的上部藍色火焰的產生:2CO+O2點燃2CO2。
(三)二氧化碳的製法與性質:
7、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實驗室制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8、二氧化碳可溶於水:H2O+CO2==H2CO3。
9、高溫煅燒石灰石(工業制二氧化碳):CaCO3高溫CaO+CO2↑。
10、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鑒別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四)一氧化碳的性質:
1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CuO加熱Cu+CO2。
1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O2點燃2CO2。
其它反應
1、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滅火器的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2、二氧化碳溶解於水:CO2+H2O===H2CO3。
3、生石灰溶於水:CaO+H2O===Ca(OH)2。
4、氧化鈉溶於水:Na2O+H2O====2NaOH。
5、三氧化硫溶於水:SO3+H2O====H2SO4。
6、硫酸銅晶體受熱分解:CuSO4·5H2O加熱CuSO4+5H2O。
7、無水硫酸銅作乾燥劑:CuSO4+5H2O====CuSO4·5H2。
初三的化學基本知識點歸納 篇5
(1)鹽 + 某些金屬=另一種鹽 + 另一種金屬。
(2)鹽 + 某些酸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酸。
(3)鹽 + 某些鹼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鹼
(4)鹽 + 某些鹽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鹽
1、 硫酸銅溶液跟鐵反應:CuSO4 + Fe = FeSO4 +Cu 鐵表面覆蓋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淺綠色。
2、 碳酸鈉跟鹽酸反應: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3、 碳酸氫鈉跟鹽酸反應: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4、 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5、 硝酸銀跟稀鹽酸反應: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澱產生。
6、 氯化鋇跟稀硫酸反應: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澱產生。
7、 氫氧化鈣根碳酸鈉溶液反應: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澱產生。
8、 硝酸銀溶液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澱產生。
9、 氯化鋇溶液跟硫酸鈉溶液反應: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澱產生。
初三的化學基本知識點歸納 篇6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乾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澱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澱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就含葡萄糖。
初三的化學基本知識點歸納 篇7
一、電離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質的俗稱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鹽的主要成分——NaCl
純鹼、口鹼——Na2CO3
燒鹼、火鹼、苛性鈉——NaOH
膽礬、藍礬——CuSO4.5H2O
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屬活動性
1、金屬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金屬在水溶液(酸溶液或鹽溶液)中就越容易失電子而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3、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排在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除外)。
四、酸、鹼、鹽的溶解性
1、常見鹽與鹼的溶解性:(如果不讀出括弧中的字,是不是一個較好記憶的順口溜?)
鉀(鹽)、鈉(鹽)、銨鹽全都溶,硝酸鹽遇水影無蹤。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氯化物不溶氯化銀。
碳酸鹽只溶鉀(鹽)、鈉(鹽)、銨(鹽)。
鹼類物質溶解性:只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溶。
2、八個常見的沉澱物: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銀、碳酸鋇、碳酸鈣氫氧化鎂、氫氧化銅、氫氧化鐵
3、四個微溶物:Ca(OH)2(石灰水註明「澄清」的原因)CaSO4(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鑒別SO42-和Cl-時,不用硝酸銀的原因)MgCO3(碳酸根離子不能用於在溶液中除去鎂離子的原因)
4、三個不存在的物質:所謂的氫氧化銀、碳酸鋁、碳酸鐵
五、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後有氣體、水或沉澱生成。 (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電離的物質)
(1)不溶性鹼只能與酸性發生中和反應
(2)不溶性鹽,只有碳酸鹽能與酸反應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復分解反應的反應物
六、溶液的酸鹼性與酸鹼度的`測定
1、指示劑———溶液的酸鹼性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遇鹼性溶液變藍
無色的酚酞試液只遇鹼溶液變紅註:不溶性鹼與指示劑無作用鹼性溶液不一定是鹼的溶液(特例:碳酸鈉的水溶液顯鹼性)
2、pH值———溶液的酸鹼度pH>7溶液為酸性(越小酸性越強)pH=7溶液為中性pH<7溶液為鹼性(越大鹼性越強)
七、離子的檢驗
Cl-(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如果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則原被測液中含氯離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鋇、或氫氧化鋇)溶液,如果生成不溶於硝酸(或鹽酸)的白色沉澱,則原被測液中含硫酸根離子。
CO32-
(1)(固體或溶液)———在被測物質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被測物質中含碳酸根離子。
(2)(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銀溶液,如果產生能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且同時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被測溶液中含碳酸根離子。
註:
1、在鑒別Cl-和SO42-時,用氯化鋇溶液,不要用硝酸銀溶液,這是因為硫酸銀為微溶性物質,使鑒別現象不明顯。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若產生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則原被測液中可能含銀離子也可能含硫酸根離子。
八、酸、鹼、鹽的特性
1、濃鹽酸———有揮發性、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能形成酸霧。
2、濃硝酸———有揮發性、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能形成酸霧,有強氧化性。
3、濃硫酸———無揮發性。粘稠的油狀液體。有很強的吸水性和脫水性,溶水時能放出大量的熱。有強氧化性。
4、氫氧化鈣———白色粉末、微溶於水。
5、氫氧化鈉———白色固體、易潮解,溶水時放大量熱。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
6、硫酸銅———白色粉末、溶於水後得藍色溶液(從該溶液中析出的藍色晶體為五水合硫酸銅CuSO4.5H2O)。
7、碳酸鈉———白色粉末,水溶液為鹼性溶液(從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體為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屬於鹼的溶液
九、酸與鹼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色。
(2)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3)酸能與鹼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4)酸能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5)酸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2、鹼的通性
(1)鹼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並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
(2)鹼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3)鹼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4)某些鹼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鹼
十、鹽的性質
(1)某些鹽能與較活潑的金屬反應生成新的鹽和金屬
(2)某些鹽能與酸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3)某些鹽能與某些鹼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鹼
(4)有些不同的鹽之間能反應生成兩種新的鹽(完)
④ 2022年初三化學必背知識點大全
化學是一門初三剛開設的新課程,與生活的聯系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 畢業 會考中取得好的成績。2022年初三化學必背知識點大全有哪些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2022年初三化學必背知識點大全,歡迎查閱!
↓↓↓點擊獲取更多「初三化學知識點 」相關內容↓↓↓
初三化學知識點大全
初三化學知識點歸納整理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初三化學知識點歸納
初三化學的知識點歸納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一、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2、物質的性質:物質不需發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等;
物質必須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出來性質,叫做化學性質。如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實驗操作:
1、葯品的取用:
(1)取葯量:沒有說明用量,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液體取1—2mL。
(2)注意事項:「三不」:不聞、不嘗、不摸
(3)取用少量液體葯品用膠頭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葯品用量筒量取,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取用較大量液體時用傾倒 方法 ,瓶塞倒放,標簽向手心,瓶口要緊靠容器口。
2、物質的加熱:
(1)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溫度。
(2)使用酒精燈時,酒精不能超過燈容積的2/3,絕對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要用
燈帽蓋熄。
(3)給試管液體加熱,試管所盛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試管要傾斜放置,試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他人。
3、儀器的洗滌:
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准:在容器內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空氣的成分和組成
1、空氣的成分:
空氣成分N2O2稀有氣體CO2 其它 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78%21%0。94%0。03%0。03%
2、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如右圖)
觀察到的現象:有大量白煙產生,廣口瓶內液面上升約1/5體積,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P5O2點燃4P2O5;
結論:空氣是混合物;O2約占空氣體積的1/5,
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4/5。
思考:(1)液面小於五分之一原因:
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
(2)能否用鐵、碳代替紅磷?不能,原因是碳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3、空氣的污染及防治
(1)對空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氣體和煙塵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為CO、SO2、NO2、O3和可吸入顆粒物等。
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於水
2、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反應中作氧化劑。
3、氧氣的製取
(1)工業制氧氣―――分離液態空氣法法,利用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此變化屬於
物理變化。
(2)實驗室製取氧氣原理:固固加熱:(化學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熱:2H2O2MnO22H2OO2↑
(3)發生裝置
收集裝置:排水集氣法,因為氧氣不易溶於水;
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4)操作步驟和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③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時再收集;
④實驗結束時,先移開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5)氧氣的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4、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
在反應前後都沒有改變的物質
三、反應類型
1、基本反應類型: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反應。
2、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
(1)劇烈氧化:如燃燒
(2)緩慢氧化:如鐵生銹、人的呼吸、食物腐爛、酒的釀造等
他們的共同點:①都是氧化反應;②都發熱。
四、物質的分類:
1、混合物: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
如空氣、海水、生鐵等;
2、純凈物:只含有一種物質
①單質: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如N2、Fe等;
②化合物: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的純凈物,如H2O、KMnO4等
氧化物: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組成實驗
如右圖:兩極產生氣泡,正極產生的氣體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是氧氣;負
極產生的氣體能燃燒,是氫氣;正負兩
極氣體的體積比為1: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H2O===2H2↑O2↑。說法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二、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原子、離子
1、分子、原子的性質:
①體積和質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間有間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斷運動;④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三、凈化水的方法:
1、常見凈水的方法:靜置、吸附、過濾、蒸餾。
2、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吸附、過濾、消毒;
明礬的作用是吸附懸浮水中的細小顆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顏色和氣味。凈化效果的是蒸餾。
四、硬水和軟水
1、硬水是含有較多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而軟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2、區分硬水和軟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產生較多泡沫的是軟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將硬水轉化為軟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餾。
五、愛護水資源
措施 :(1)節約用水:一水多用、使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改變習慣減少用水
(2)防治水體污染:
①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生活污染。
②預防和消除水體污染的方法:工業三廢要經處理達標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農葯、化肥,提倡使用農家肥;加強水質監測。
初三化學知識點 總結
一、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化合反應)
1.鎂在空氣中燃燒2.鐵在氧氣中燃燒:
3.銅在空氣中受熱:4.鋁在空氣中燃燒:
5.氫氣中空氣中燃燒:6.紅磷在空氣中燃燒:
7.硫粉在空氣中燃燒:8.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
9.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10.一氧化碳燃燒:11.甲烷燃燒
12.酒精燃燒:13.加熱高錳酸鉀:(實驗室制氧氣原理1)
14.過氧化氫分解:15.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於水:17.二氧化碳可溶於水:
18.鎂燃燒:19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
20.氫氣還原氧化銅21.鎂還原氧化銅
23.碳充分燃燒:24.木炭還原氧化銅:
25.焦炭還原氧化鐵:
26.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實驗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穩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於水:
29.高溫煅燒石灰石(工業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鑒別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滅火器的原理):
34.鋅和稀鹽酸35.鐵和稀鹽酸
36.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
二、常見物質的顏色的狀態
1、白色固體:MgO、P2O5、CaO、、KClO3、KCl、、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HgO、紅磷
4.硫:淡黃色
6、(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7.(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
三、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學中的「三」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後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6,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Fe3O4。
7、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麼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麼物質;(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
8、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
乾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1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
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
1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煤干餾(化學變化)的三種產物:焦炭、煤焦油、焦爐氣
1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1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1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16、三大氣體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
18、取用葯品有「三不」原則:(1)不用手接觸葯品;
(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3)不嘗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熱的三種儀器:試管、坩堝、蒸發皿(另外還有燃燒匙)
20、質量守恆解釋的原子三不變:種類不改變、數目不增減、質量不變化
21、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爆炸的三種氣體:H2、CO、CH4(實際為任何可燃性氣體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五,基本反應類型:
1.化合反應:多變一2.分解反應:一變多
3.置換反應:一單換一單4.復分解反應:互換離子
六,實驗
1、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步驟:
「茶(查)、庄(裝)、定、點、收、利(離)、息(熄)」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盛裝葯品,連好裝置
「定」試管固定在鐵架台、「點」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收」收集氣體、「離」導管移離水面
「熄」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2,注意事項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葯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均勻受熱
③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④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
⑤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⑥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
⑦實驗結束時,先移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⑧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
3,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
4、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
「一通、二點、三滅、四停、五處理」
「一通」先通氫氣,「二點」後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三滅」實驗完畢後,先熄滅酒精燈,「四停」等到室溫時再停止通氫氣;「五處理」處理尾氣,防止CO污染環境。
5、電解水的實驗現象:
「氧正氫負,氧一氫二」:正極放出氧氣,負極放出氫氣;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為1:2。
6、組成地殼的元素:養閨女(氧、硅、鋁)
7、原子最外層與離子及化合價形成的關系:
「失陽正,得陰負,值不變」:原子最外層失電子後形成陽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正價;原子最外層得電子後形成陰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負價;得或失電子數=電荷數=化合價數值。
8、過濾操作:操作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的內壁
「二低」:(1)濾紙的邊緣低於漏鬥口(2)漏斗內的液面低於濾紙的邊緣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2)用玻璃棒引流時,玻璃棒下端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
(3)用玻璃棒引流時,燒杯尖嘴緊靠玻璃棒中部
9,過濾後,濾液仍然渾濁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濾液的燒杯不幹凈②傾倒液體時液面高於濾紙邊緣③濾紙破損
10,實驗中的規律:
①凡用固體加熱製取氣體的都選用高錳酸鉀制O2裝置(固固加熱型);
凡用固體與液體反應且不需加熱制氣體的都選用雙氧水制O2裝置(固液不加熱型)。
②凡是給試管固體加熱,都要先預熱,試管口都應略向下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氣體難溶於水(不與水反應)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④凡是制氣體實驗時,先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導管應露出橡皮塞1-2ml,鐵夾應夾在距管口1/3處。
⑤凡是用長頸漏斗制氣體實驗時,長頸漏斗的末端管口應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點燃可燃性氣體時,一定先要檢驗它的純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氣體做實驗時,最後一定要處理尾氣。
⑧凡是使用還原性氣體還原金屬氧化物時,一定是「一通、二點、三滅、四停」
11、催化劑:一變二不變(改變物質的反應速率,它本身的化學性質和質量不變的物質是催化劑)
氧化劑和還原劑:得氧還,失氧氧(奪取氧元素的物質是還原劑,失去氧元素的物質是氧化劑)
七、燃燒和滅火
1、燃燒的條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
2、滅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燒條件的任意一個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絕氧氣(或空氣)(3)降溫到著火點以下
3、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質、氧氣的濃度、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使燃料充分燃燒的兩個條件:(1)要有足夠多的空氣
(2)燃料與空氣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八、空氣的成分和組成
空氣成分、O2、N2、CO2、稀有氣體、其它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21%、78%、0.03%、0.94%、0.03%
九、葯品的取用
1、固體葯品的取用
①粉末狀及小粒狀葯品:用葯匙或V形紙槽②塊狀及條狀葯品:用鑷子夾取
2、液體葯品的取用
①液體試劑的傾注法:
取下瓶蓋,倒放在桌上,(以免葯品被污染)。標簽應向著手心,(以免殘留液流下而腐蝕標簽)。拿起試劑瓶,將瓶口緊靠試管口邊緣,緩緩地注入試劑,傾注完畢,蓋上瓶蓋,標簽向外,放回原處。
②少量液體的取用,滴管
2、葯品取用的總原則
①取用量:按實驗所需取用葯品。如沒有說明用量,應取最少量,固體以蓋滿試管底部為宜,
液體以1~2mL為宜。
多取的試劑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亂丟,更不能帶出實驗室,應放在指定的容器內。
②「三不」:任何葯品不能用手拿、舌嘗、或直接用鼻聞試劑(如需嗅聞氣體的氣味,應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僅使極少量的氣體進入鼻孔)
十、加熱器皿--酒精燈
(1)酒精燈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②用火柴從側面點燃酒精燈,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盞酒精燈;③熄滅酒精燈應用燈帽蓋熄,不可吹熄。
(2)酒精燈內的酒精量不可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應少於1/4。
(3)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物體。
(4)如果酒精燈在燃燒時不慎翻倒,酒精在實驗台上燃燒時,應及時用沙子蓋滅或用濕抹布撲滅火焰,不能用水沖。
十一、夾持器--鐵夾、試管夾
鐵夾夾持試管的位置應在試管口近1/3處。
試管夾夾持試管時,應將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往上套;夾持部位在距試管口近1/3處;
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必須放平穩。視線與刻度線及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
十二、蠟燭燃燒實驗(描述現象時不可出現產物名稱)
(1)火焰:焰心、內焰(最明亮)、外焰(溫度)
(2)比較各火焰層溫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現象:兩端先碳化;結論:外焰溫度
(3)檢驗產物H2O:用乾冷燒杯罩火焰上方,燒杯內有水霧
CO2:取下燒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盪,變渾濁
(4)熄滅後:有白煙(為石蠟蒸氣),點燃白煙,蠟燭復燃。說明石蠟蒸氣燃燒。
初三化學的知識點大全
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
「一通、二點、三滅、四停、五處理」:
「一通」先通氫氣;
「二點」後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三滅」實驗完畢後,先熄滅酒精燈;
「四停」等到室溫時再停止通氫氣;
「五處理」處理尾氣,防止CO污染環境。
氧氣的製取
(1)工業制氧氣―――分離液態空氣法法,利用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此變化屬於
物理變化.
(2)實驗室製取氧氣原理:固固加熱:(化學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熱:2H2O2MnO22H2O+O2↑
(3)發生裝置
收集裝置:排水集氣法,因為氧氣不易溶於水;
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4)操作步驟和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③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時再收集;
④實驗結束時,先移開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5)氧氣的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元素
1.化學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元素符號書寫原則: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
3.元素化合價口訣
正一鉀鈉銀氫氨,正二鈣銅鎂鋇鋅,
鋁三硅四磷正五,氯常負一氧負二,
鐵變二三碳二四,硝酸鹽酸根負一,
碳酸硫酸根負二,二四六硫均齊全。
方程式
質量守恆定律: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O2點燃2MgO
2.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
3.氫氣還原氧化銅:H2+CuO加熱Cu+H2O
4.鎂還原氧化銅:Mg+CuO加熱Cu+MgO
金屬與氧氣反應: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O2點燃2MgO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點燃Fe3O4
3.銅在空氣中受熱:2Cu+O2加熱2CuO
4.鋁在空氣中形成氧化膜:4Al+3O2=2Al2O3
2022年初三化學必背知識點大全相關 文章 :
★ 2022初三中考化學備考重點知識歸納
★ 2022年最新中考物理常考知識點歸納整理資料
★ 2022中考語文知識點大全
★ 最好的學習方法推薦
★ 2022初中化學教學工作計劃最新10篇
★ 九年級寒假化學復習計劃最新精選
★ 生物中考必背知識點
★ 2022初三學生個人學習計劃5篇
★ 2022初三新學期計劃書範文10篇
★ 中考前快速提分的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⑤ 初三化學重要知識點
化學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二、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葯,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氣體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於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恆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澱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鹼,燒鹼,苛性鈉。
25、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製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隻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幹凈,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36、葯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41、溶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三、初中化學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四、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 (NaCl) : 食鹽
2、碳酸鈉(Na2CO3) : 純鹼,蘇打,口鹼
3、氫氧化鈉(NaOH):火鹼,燒鹼,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乾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鹼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 .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 (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四、初中化學溶液的酸鹼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鹼性的溶液:鹼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五、初中化學敞口置於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於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於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於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於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於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六、初中化學物質的檢驗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乾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澱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澱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就含葡萄糖。
七、物質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Cu):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17、N2(O2):用磷燃燒
18、CO2(HCl):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19、CuO(C):空氣中加強熱
八、化學之最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氣體是H2 。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H2 。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時,酸性最強,鹼性最弱 。
PH=14時,鹼性最強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 金剛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 中國 。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鋁 。
13、空氣里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氮氣 。
14、空氣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氣。
16、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關不同
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 分子構成不同。
(氧氣和臭氧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子數不同。
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十、有毒的物質
1、 有毒的固體:亞硝酸鈉(NaNO2),乙酸鉛等;
2、 有毒的液體:汞,硫酸銅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氣體: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鉀鈉銨鹽個個溶,硝酸鹽類也相同
硫酸鹽類除鋇鈣,鹵鹽除銀和亞汞(氟除外)
碳磷酸鹽多不溶,醋酸鹽類全都溶
解化學計算題關鍵是讀數據,讀出每一個數據包含的物質,然後分析物質之間的關系,即可找出已知的量和物。
如:在一次化學課外活動中,某同學想除去氯化鉀固體中混有的氯化銅(不引進其他雜質)。化學老師為他提供了以下溶液: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鉀溶液、硫酸鈉溶液。該同學現取氯化鉀和氯化銅的混合物59.8g,全部溶解在200g水中,再加入60g所選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沉澱9.8g。試回答:
(1)該同學所選的是 溶液。
(2)計算混合物中氯化銅的質量和反應後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後一位數字 )
59.8g(氯化鉀和氯化銅)+200g水+60g(氫氧化鉀和水)=9.8g(氫氧化銅) 是混合物的不能直接用於方程式計算,所以已知的是氫氧化銅的質量為9.8g,寫出反應方程式就能計算了
⑥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完整版
一、葯品的取用原則
1、使用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葯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2、取用葯品注意節約:取用葯品應嚴格按實驗室規定的用量,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要蓋滿試管底部。
3、用剩的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實驗時若眼睛裡濺進了葯液,要立即用水沖洗。
二、固體葯品的取用
1、塊狀或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一般用鑷子夾取,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葯品用鑰匙(或紙槽)。
3、使用過的鑷子或鑰匙應立即用干凈的紙擦乾凈。
二、液體葯品(存放在細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體葯品的取用---用膠頭滴管
吸有葯液的滴管應懸空垂直在儀器的正上方,將葯液滴入接受葯液的儀器中,不要讓吸有葯液的滴管接觸儀器壁;不要將滴管平放在實驗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別的試劑(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沖洗)
2、從細口瓶里取用試液時,應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防止殘留在瓶口的葯液流下來腐蝕標簽。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體積的液體葯品可用量筒量取。
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穩,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讀數偏高,仰視讀數偏底。
b、量取液體體積操作:先向量筒里傾倒液體至接近所需刻度後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線。
注意:量筒是一種量器,只能用來量取液體,不能長期存放葯品,也不能作為反應的容器。不能用來量過冷或過熱的液體,不宜加熱。
c、讀數時,若仰視,讀數比實際體積低;若俯視,讀數比實際體積高。
三、酒精燈的使用
1、酒精燈火焰:分三層為外焰、內焰、焰心。
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溫度最低,因此加熱時應把加熱物質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燈使用注意事項:a、酒精燈內的酒精不超過容積的2/3;b、用完酒精燈後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滅;c、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d、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以免引起火災。e、不用酒精燈時,要蓋上燈帽,以防止酒精揮發。
3、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坩堝等;可以加熱的儀器,但必須墊上石棉網的是燒杯、燒瓶;不能加熱的儀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氣瓶。
4、給葯品加熱時要把儀器擦乾,先進行預熱,然後固定在葯品的下方加熱;加熱固體葯品,葯品要鋪平,要把試管口稍向下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試管而使試管破裂;加熱液體葯品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要把試管向上傾斜45°角,並不能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別人四、洗滌儀器:
1、用試管刷刷洗,刷洗時須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但用力不能過猛,以防止試管損壞。
2、儀器洗干凈的標志是: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動探究
1、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p7—p9
2、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探究:p10—p12
六、綠色化學的特點:p6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基本概念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石蠟的熔化、水的蒸發
2、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物質的燃燒、鋼鐵的生銹
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徵: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質。化學變化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不伴隨化學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溶解性、揮發性、硬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如鐵易生銹、氧氣可以支持燃燒等。
5、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如空氣、蔗糖水等(裡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來的性質)
7、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潔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a+b ==ab
11、分解反應:由一中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ab ===a +b
12、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的反應。(緩慢氧化也是氧化反應)
13、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又叫觸媒)[應講某種物質是某個反應的催化劑,如不能講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而應講二氧化錳是氯酸鉀分解反應的催化劑]
14、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氣的成分
1、空氣含氧量的測定——過量紅磷的燃燒實驗p23
問題:(1)為什麼紅磷必須過量?(耗盡氧氣)
(2)能否用硫、木炭、鐵絲等物質代替紅磷?(不能,產生新物質)
2、空氣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氣體:0.94% co2:0.03% 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3、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
4、氮氣的用途:p24
5、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p25
6、空氣的污染:(空氣質量日報、預報)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汽車排放的尾氣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塵和氣體。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氣的性質
1、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略大,不易溶於水。在一定的條件下可液化成淡藍色液體或固化成淡藍色固體。
2、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見的氧化劑。
(1)能支持燃燒: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
(2)氧氣與一些物質的反應:
參加反應物質 與氧氣反應的條件 與氧氣反應的現象 生成物的名稱和化學式 化學反應的表達式
硫 s + o2 ==so2 (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紫藍色火焰)
鋁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鐵3fe + 2o2 == fe3o4(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磷 4p + 5o2 == 2p2o5 (產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
四、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1、葯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或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2、反應的原理:
(1)過氧化氫 水+氧氣
(2)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導管口要塞一團棉花)
(3)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
3、實驗裝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氣大——向上排空氣法(導管口要伸到集氣瓶底處,便於將集氣瓶內的空氣趕盡)
難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反應——排水法(剛開始有氣泡時,因容器內或導管內還有空氣不能馬上收集,當氣泡連續、均勻逸出時才開始收集;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表明氣體已收集滿)。本方法收集的氣體較純凈。
5、操作步驟: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p37
裝:將葯品裝入試管,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
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
點:點燃酒精燈,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後對准試管中葯品部位加熱。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離:收集完畢後,先將導管撤離水槽。
熄:熄滅酒精燈。
6、檢驗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氣體是氧氣。
7、驗滿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2)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8、注意事項:
(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固體葯品加熱時),防止葯品中的水分受熱後變成水蒸氣,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試管底部,而使試管破裂。
(2)導管不能伸入試管太長,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於排出氣體。
(3)試管內的葯品要平鋪試管底部,均勻受熱。
(4)鐵夾要夾在試管的`中上部(離試管口約1/3處)。
(5)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葯品的部位加熱;加熱時先將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後對准葯品部位加熱。
(6)用排水法集氣時,集氣瓶充滿水後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導管伸到瓶口處即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集氣瓶正放,導管口要接近集氣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氣時,應注意當氣泡從導管口連續、均勻地放出時再收集,否則收集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時,證明已滿。
(8)停止反應時,應先把撤導管,後移酒精燈(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試管,導致使館破裂)
(9)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要正放,瓶口處要蓋上玻璃片。
(10)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小團棉花。
五、氧氣的工業製法——分離液態空氣法
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空氣,然後蒸發。由於液態氮的沸點比液態氧的沸點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態氮。
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組成
1、電解水實驗:電解水是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發生了化學反應。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這兩種原子分別兩兩構成成氫分子、氧分子,很多氫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氫氣、氧氣。
2、一正氧、二負氫
實驗 現象 表達式
電解水驗 電極上有氣泡,正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負極氣體可燃燒,正極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水 氧氣+氫氣(分解反應)
2h2o 通電 2h2↑+ o2 ↑
3、水的組成:水是純凈物,是一種化合物。從宏觀分析,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水是化合物。從微觀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
4、水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沒有味道的液體,沸點是100℃,凝固點是0℃,密度為1g/cm3,能溶解多種物質形成溶液。
(2)化學性質: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水還可以與許多單質(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鹽等多種物質反應。
二、氫氣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小,是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2、化學性質——可燃性。
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火焰呈淡藍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氫氣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氣體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因此點燃氫氣前,一定要先驗純。(驗純的方法:收集一試管的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瓶口向下移進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點火,若發出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需再收集,再檢驗;聲音很小則表示氫氣較純。)
三、分子
1、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徵:
(1)分子很小,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停地運動著,並且溫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運動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間有作用力和間隔。不同的液體混合後的總體積通常不等於幾種液體的體積簡單相加,就是因為分子間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間隔。(熱脹冷縮)
3、解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這些現象::
a:路過酒廠門口,並未喝酒,卻能聞到酒的香味?
b:在煙廠工作,雖不會吸煙,身上卻有一身煙味?
c:衣服洗過以後,經過晾曬,濕衣變干.那麼,水到那裡去了?
d:糖放在水中,漸漸消失,但水卻有了甜味.為什麼?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卻不滿一杯.怎麼回事?
四、原子
1、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組合。
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原子 分子 備注
概念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嗎?
相似性 小,輕,有間隔。
同種原子性質相同;
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 小,輕,有間隔。同種分子性質相同;
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相異性 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 在化學反應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關系 原子可以構成分子,由分子構成物質。如:氧氣,氮氣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如:金屬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無數多個同種分子構成物質。 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幾種?
五、物質的分類、組成、構成
1、物質由元素組成
2、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
3、物質的分類 單質 純凈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凈化
1、水的凈化(1)、加入絮凝劑吸附雜質(吸附沉澱)(2)、過濾(3)、消毒(加氯氣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凈水作用:具有多孔結構,對氣體、蒸氣或膠狀固體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體變無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軟水
(1)區別:水中含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軟化方法:煮沸或蒸餾
七、物質的分類方法
1、過濾:分離可溶性與不溶性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貼」 「二低」 「三靠」)
2、蒸餾:分離沸點不同的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八、愛護水資源
1、人類擁有的水資源p57—p59
2、我國的水資源情況及水資源污染:主要水體污染來源: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生活污染。
3、愛護水資源——節水標志
(1)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節約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費水,另一方面要通過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和改變習慣來減少大量工農業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體污染的辦法:a、減少污染物的產生b、對被污染的水體進行處理使之符合排放標准 c、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葯 d、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後再排放。
第四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妙
一、原子的構成: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
原子
不帶電 電 子(一) 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種:質子、中子、電子。但並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這三種粒子構成的。如有一種氫原子中只有質子和電子,沒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核電荷數)就是質子所帶的電荷數(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質子數,由於原子核內質於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原子中存在帶電的粒子,為什麼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二:相對原子質量:——國際上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准,其他原子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原子的實際質量/(碳原子實際質量×1/12)
注意:
1.相對原子質量只是一個比,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它的單位是1,省略不寫 。
2.在相對原子質量計算中,所選用的一種碳原子是碳12,是含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質量的1/12約等於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地殼中各元素含量順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3、元素、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區分 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沒有數量多少的意義。 即講種類,有講個數,有數量多少的含義。
使用范圍 應用於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應用於描述物質的微觀構成。
舉例 如: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聯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類原子的總稱
4、元素符號的意義:a.表示一種元素.b.表是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例如:o的意義: n的意義:
5、元素符號的書寫:記住常見元素的符號
金屬元素
6、元素的分類
非金屬元素 液態 固態 氣態 稀有氣體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離子
1、核外電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
2、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3、元素的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
a、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穩定結構,性質穩定。
b、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於4個,易失電子。
c、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於或等於4個,易獲得電子。
4、離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電子後形成的帶電原子
原子得電子—帶負電—形成陰離子
原子失電子—帶正電—形成陽離子
5、離子的表示方法——離子符號。離子符號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化學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離子帶的是正電荷還是負電荷,「n」表示帶n個單位的電荷。例如,al3+表示1個帶3個單位正電荷的鋁離子;3so42-表示3個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硫酸根離子。
五、化學式
1、定義: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2、意義:
(1).表示一種物質;
(2).表示組成這種物質的元素;
(3).表示各種元素原子的個數比;
(4).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對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例如:ho2的意義表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一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六、化合價
1、o通常顯-2價,氫通常顯+1價;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化合價有變價。
2、化合價的應用:依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
3、書寫化學式時注意根據化合價的正負,按左正右負氨特殊來書寫。
4、記住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七、
1、元素符號前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 2n
2、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 2h2o
3、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個數
4、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mg2+
5、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的化合價
6、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該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個數 h2o
八、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如: h2o的相對分子質量=1×2+16=18 co2的相對分子質量=12+16×2=44
nacl的相對分子質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對分子質量=39+35.5+16×3=122.5
根據化學式,也可計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
如:在 h2o 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計算化肥硝酸銨(nh4no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1先計算出硝酸銨的相對分子質量=14+1×4+14+16×3=80
2.再計算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幾種單質
1.金剛石(色散性好,堅硬)
2.石墨(軟,有滑感。具有導電性,耐高溫)
3.c60(由分子構成)
性質:1.常溫下不活潑
2.可燃性c+ o2==(點燃) co2 2c+ o2== 2co
3.還原性c+2cuo==2cu+ co2
4.無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2.焦炭 煉鋼
3.炭黑 顏料
二、co 2的實驗室製法
1.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能溶於水
化學性質: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與水反應co2+ h2o== h2+ co3
與石灰水反應co2+ca(oh)2==caco3+ 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實驗裝置:固液常溫下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氣法
5.檢驗:(驗證)用澄清石灰水 (驗滿)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6.用途:滅火,做氣體肥料,化工原料,乾冰用於人工降雨及做製冷劑
三、co的性質
1.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於水
化學性質:可燃性2co+ o2== 2co2
還原性co+cuo==cu+ co2
毒性:使人由於缺氧而中毒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作用
一、 燃燒的條件
1. 可燃物
2. 氧氣(或空氣)
3. 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
二、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
2. 隔絕氧氣和空氣
3. 是溫度降到著火點一下
三、 化石燃料:
煤,石油和天然氣
化石燃料對空氣的影響:煤和汽油燃燒對空氣造成污染
四、 清潔燃料:
乙醇和天然氣
五、 能源
1.化石能源 2.氫能 3.太陽能 4.核能
這些能開發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決化石能源面臨耗盡的問題,還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
一、 金屬活動順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 屬 活 動 性 依 次 減 弱
二、金屬材料
1.純金屬 銅 鐵 鋁 鈦
2.合金定義:在金屬中加熱和某些金屬或非金屬,就可以製得具有金屬特徵的合金。
3.常見合金:鐵合金,鋁合金,銅合金。
三、金屬性質
1.物理性質:有光澤,能導電,能導熱,延展性,彎曲性
2.化學性質:金屬與氧氣反應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屬與酸反應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屬與溶液反應2al+3cuso4==al(so4)+3cu
cu+ al(so4)==cu(no3)+2ag
四、金屬資源的利用
1.鐵的冶煉:1.原料:鐵礦石,焦炭,空氣,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設備:高爐
2.金屬的腐蝕和防護: 1.鐵生銹的條件 與氧氣和水蒸氣等發生化學變化
2.防止鐵生銹地方法:1.乾燥,2.加一層保護膜3.改變其內部結構
3.金屬資源保護措施:1.防止金屬腐蝕;2.金屬的回收利用;3.有計劃合理的開采礦物;4.尋找金屬的代替品
⑦ 初三的化學學了哪些內容
1、初中化學三大可燃氣體 :
2、初中化學三大還原劑 :
3、元素符號的二種意義:
4、化學式的四種意義:
5、化學方程式的三種意義:
6、物質的固定顏色:黑色固體、藍色沉澱、紅褐色沉澱、無色溶液、有色溶液.
7、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
8、化學變化中最少的微粒:
9、檢驗氣體≥3的方法:
10、檢驗、除去二氧化碳的方法:
11、除去一氧化碳、氫氣的方法:
12、除去水蒸氣的方法:
13、檢驗、除去水的方法:
14、決定元素種類的:
15、決定元素性質的:
16、書中條件為高溫的四條反應:
17、地殼中元素的多少排列、人體中元素的多少排列、空氣中元素多少的排列:
18、最輕的氣體、沒有中子的原子、最硬的天然物:
19、由原子構成的物質、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由離子構成的物質:
20、二種元素、四種物質、四條化學方程式:
21、可直接加熱的儀器、可間接加熱的儀器:
22、原子結構圖中:內=外、內>外、內<外表示什麼:
23、初中化學的公式:
24、水銀不是銀,乾冰不是冰:
25、有氧化銅參加反應,那一定有什麼物質:
26、有紅色的物質生成(即有銅),那反應方程式是什麼:
化學實驗:
1、固體、液體的取用:
2、物質的加熱:(酒精燈)
3、綜合操作:(傾倒、膠頭滴管、量筒)
4、儀器的洗滌:
5、製取氣體前必須要做的第一步:
6、點燃氣體前必須要做的第一步:
7、製取氣體的發生裝置與氣體的反應物、反應條件的關系:
8、收集氣體的收集裝置與氣體的物理、化學性質的關系:
9、製取氧氣的注意事項:
10、製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項:
11、粗鹽提純的步驟、玻璃棒的三種用途:
12、過濾、蒸發的原理、裝置、注意事項:
13、水的電解、分子運動、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
14、氣密性的檢驗、氫氣純度的檢驗方法:
15、實驗操作中要注意的字眼:振盪、靜置、攪拌、加熱、高溫等等
⑧ 初三化學知識點
初三化學人教版知識點
1、碳的單質
(1)金剛石:天然最硬的物質,不導電,無色透明、正八面體形狀的固體。
(2)石墨:深灰色的有金屬光澤而不透明的細鱗狀固體。導電性良好,是自然界最軟的物質之一。
(3)木炭、焦炭、活性炭:疏鬆多孔具有吸咐能力。
(4)C60:一個C60分子由60個碳原子構成。用於材料科學和超導體。
2、碳的化學性質
(1)常溫下很穩定。
(2)可燃性:A 氧氣充足:C+O2===CO2
B 氧氣不足2C+O2===2CO
(3)還原性
例碳與氧化銅的反應。
現象:黑色粉未變成紅色,生成的氣體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C+2CuO===2Cu+CO2↑
例:與氧化鐵反應:3C+2Fe2O3====4Fe+3CO2↑
3、製取二氧化碳
(1)原料:大理石和鹽酸
(2)原理:2HCl+CaCO3===CaCl2+H2O+CO2↑
(3)操作步驟:A 檢查氣密性B 加大理石C 連接裝置D 加鹽酸E 收集氣體。
4、二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A 無色無味的氣體B 密度比空氣大得多。C 、標況下,1體積水溶解1體積CO2
(2)化學性質。A :不支持呼吸和燃燒
B:與水反應 H2O+CO2=====H2CO3 H2CO3====H2O+CO2↑
C 、與澄清石灰水反應 CO2+Ca(OH)2====CaCO3↓+H2O (中考必考的)
D 、與碳反應CO2+C===2CO
5、一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小的氣體。
(2)化學性質:A 毒性:CO 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很好地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內缺氧。
B .可燃性: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火焰呈藍色。CO+O2== =CO2
C .還原性:CuO+CO====Cu+CO2 Fe2O3+3CO====2Fe+3CO2↑
初三化學知識歸納
一、溶解性
口訣:鉀、鈉、銨鹽、硝酸鹽;氯化物除銀、亞汞;硫酸鹽除鋇和鉛;碳酸、磷酸鹽,只溶鉀、鈉、銨。 氫氧化鈣硫酸鈣,微溶於水要記牢。 【補充】
1、元素化合價口訣:鉀鈉銀氫正一價,鈣鎂鋇鋅正二價。鋁三碳四氧負二, 氟氯溴碘負一價。金正非負單質零,正負總價和為零。
2、原子團化合價口訣:負一硝酸氫氧根,負二硫酸碳酸根。負三記住磷酸根,正一價的是銨根。
3、溶液顏色口訣:銅藍、亞鐵綠、鐵黃、高錳酸鉀紫
4、七字沉澱——“一藍一紅褐五白”
●藍色:Cu(OH)2●紅褐色:Fe(OH)3●白色:Mg(OH)2 BaCO3、 BaSO4 、CaCO3、 AgCl ★其中BaSO4、AgCl既難溶於水,又不溶於稀硝酸。
5、判斷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十對粒子——“一水兩氣七字沉澱”
+-+2-+2-+-①生成水:H+OH→H2O H+O→H2O②生成氣體↑:◆H+CO3→CO2↑+H2O ◆NH4+OH→NH3↑+H2O
③生成沉澱↓:七字沉澱——“一藍一紅褐五白”
-3+-★ Cu2++OH→Cu(OH)2↓(藍色)★Fe+OH→Fe(OH)3↓(紅褐色)
--★ Mg2++OH→Mg(OH)2↓(白色)★Ba2++CO32→BaCO3↓(白色)
---★ Ca2++CO32→CaCO3↓(白色)★Ag++Cl→AgCl↓(白色)★Ba2++SO42→BaSO4↓(白色)
6、表中涉及到三種揮發性酸:HNO3、HCl、H2CO3應密封保存; 四種微溶物質:Ca(OH)2、Ag2SO4、CaSO4、MgCO3;
“——”表示三種不存在或遇水就水解的物質:AgOH、Fe2(CO3)3、Al2(CO3)3
二、離子共存及常見離子檢驗
1、 若離子之間發生離子反應,離子間便不能在溶液共存:
2+ 2--2+3+2+ 2-2+
(1)生成沉澱物:Cl-與Ag+; Ba與SO4; OH與Cu、Fe、Mg; CO3與Ca2+、Ba等
+ +2-(2)生成氣體:OH-與NH4、H和CO3
(3)生成水
2、 此外要注意:題目要求的在酸性溶液還是鹼性溶液、或者溶液是無色還是有色
3+2+2+
常見的.有色離子:Fe黃色、Fe淺綠色、Cu藍色、MnO4-紫色
初三化學知識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各部分性質、濃度、密度、色澤等相同。
②穩定:當水分不蒸發、溫度不變化時,溶液不分層、不沉澱。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和固體)。 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常見的溶劑:水、酒精、汽油;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一般把水作為溶劑;)
2、能區分溶液中的溶質、溶劑(如:碘酒、糖水、生理鹽水、高錳酸鉀的水溶液、石灰水);
3、知道溶液、溶質、溶劑之間的質量關系(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及質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屬於溶液) 生活中常見的乳化現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潔精洗碗筷、牛奶、農葯等。
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1、 在一定的溫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是飽和溶液;反之為不飽和溶液。
2、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換:
飽和溶液轉為不飽和溶液
①增加溶質;②蒸發溶劑;③降低溫度;
不飽和溶液轉為飽和溶液① 增加溶劑;②升高溫度;
結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質從溶液中以晶體的形式析出的現象,叫做結晶。(結晶 和溶解都屬於物理變化)。(結晶方法:蒸發結晶和降溫結晶)
三、物質溶解與溫度的關系
⑴酸鹼溶於水,放出熱量,溫度上升;如:硫酸、氫氧化鈉等。
⑵絕大多數的鹽溶於水,吸收熱量,溫度下降;如:硝酸鉀、氯化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