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粵語的歷史

粵語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4-07-10 15:10:26

① 粵語是哪個朝代就出現了

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廣東先民很早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古國時代,廣東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大致是蒼梧古國統治地域,而廣東的東部和東北部則是閩越族系和揚越族系所建古國。

廣東地區,從古國時期開始,就是多種文化匯合並存的地方。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與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經濟文化往來。春秋戰國時代,嶺南與吳、越、楚國關系密切,交往頻繁。約在戰國前後時期,在廣西大部分地區,廣東的部分地區出現了西甌、駱越兩大方國。

廣東,《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越」與「粵」通,也簡稱「粵」,泛指嶺南一帶地方。

據對古越地的現代漢語方言對比研究,發現其中有著眾多的詞語是相當一致的,因此從中可以看出,閩越、甌越、南越、駱越語在古代大概可以互通,因為古越語的成分至今還十分明顯。

古越語的特點是:發音輕利急速,名詞類的音綴有復輔音和連音成分;詞序倒置,形容詞或副詞置於名詞或動詞之後。

(1)粵語的歷史擴展閱讀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

秦始皇鑿通靈渠,征服嶺南以後,戰後剩餘的士兵大多數留在嶺南,以後又有1.5萬青年女子移民從中原經桂江、賀江到西江各地繁衍生息,他們給嶺南地區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同時,也與嶺南人漸漸融合。

秦滅亡後,南海郡尉趙佗兼並桂林郡和象郡稱王,建立了短暫的南越國。漢武帝時期,前113年漢朝派軍滅亡南越國,自此古越人開始被吞並融合。漢代「以其故俗治」促進了廣府人雛型的形成,南越大部分在與入粵的的中原(河南一帶)人互動中被同化了。

粵方言中既有先秦嶺南南越語(古代廣東話)的底蘊,又有中原雅語(古代河南話)的留存。粵語自秦朝起至今,約有2200多年的歷史。

② 粵語的歷史有多久了怎樣來源的

粵語常識

由廣東省人民 *** 參事室、省珠江文化研究會、中山大學嶺南考古研究中心和封開縣人民 *** 聯合舉辦的「廣東封開:嶺南文化發祥地論壇」在封開舉行。

會上歷史專家公布了經近十年考察研究得出的新成果:粵語源自於中國古「雅言」,並進一步確認廣信(封開)是粵語的發祥地,粵語是我國古代普通話的活化石,對我國古代文化和語言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粵語保存古「雅言」因素最多

廣東省人民 *** 參事室助理巡視員、廣東省著名語言學家羅康寧經近十年考察研究得出成果:廣東粵語源自於中國古「雅言」,並進一步確認廣信、封開是粵語的發祥地,是我國古代普通話的活化石。

?

我國古代有一種民族共同語,先秦到兩漢時期稱為「雅言」,宋朝以後稱為「官話」。

今天漢語許多方言,都保存著雅言的一些元素,而保存雅言元素最多的是粵語。

雅言的基礎是原始華夏語,原來只通行於以黃帝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書同文」,雅言地位也就相應提高,成為當時的民族共同語。

最早將雅言帶入嶺南的,是秦朝征服「百越之地」之後從各地征發到嶺南的「墾卒」。

這些「墾卒」多半是原六國的逃亡者以及贅婿、賈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際必須使用雅言。

廣信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發祥地

瀟賀古道和湘桂水道(即靈渠)是唐代以前中原 *** 進入嶺南的兩條重要通道。

廣信地處桂江、賀江與西江匯合之處,扼西江之要沖。

在嶺南是個交通樞紐。

漢武帝派使者從徐聞、合浦出發,遠航至東南亞和印度半島,打通了海上絲綢之路,而出口的通道,是經瀟水和賀江到達廣信,再經桂東和粵西兩條走廊,也就是北流江--南流江和南江--鑒江兩條貿易通道到徐聞、合浦,廣信就成為嶺南早期的商貿重鎮。

商貿活動離不開語言交際,中原傳入的雅言正是通過商貿活動而融合當地百越土著語言,形成粵語。

廣信又是嶺南最早傳播中原文化的陣地。

陳元、士燮等在這里辦學,使百越土著逐步接受中原傳入的儒家文化,漢族移民也從百越文化中吸收了一些成分,從而形成以漢族移民文化為主體的早期嶺南文化。

隨著文化交流的開展,以雅言為主體吸收一些百越土著語言因素的粵語,也就逐步成為這一帶人們的主要語言。

廣信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粵語的發祥地。

早期粵語中心不在廣州在廣信

粵語在分布上的突出特點,是沿江分布。

它以西江中部為中心,分四條渠道向東、西、南擴展。

第一條渠道是西江--珠江,即沿西江向東至番禺(廣州)一帶。

包括廣西梧州和廣東肇慶、佛山、廣州、中山、珠海、東莞、深圳等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第二條渠道是西江--鬱江,即溯西江、潯江、鬱江直抵交趾郡。

包括廣西南寧、崇左、貴港三市及其所屬大部分縣。

第三條渠道是北流江--南流江。

包括廣西玉林、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市及其所屬各縣。

第四條渠道是南江--鑒江,即溯南江而上,越過雲開山脈到鑒江流域。

包括廣東雲浮、茂名兩市及其所屬鬱南、羅定、信宜、高州、化州,湛江市及其所屬吳川、廉江。

除此之外,粵語還有兩個次方言區:一是漠陽江流域。

二是潭江流域,包括廣東江門及其所屬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這四個市(區)歷史上稱為「四邑」,其粵語次方言也就稱為「四邑話」。

通行四邑話的還有鶴山以及珠海市斗門區。

四邑地區距廣州並不遠,四邑話卻是粵語系統中跟廣州話差異最大的一種次方言,其原因是潭江與珠江水路上並不相通。

這一事實有力地證明,早期粵語的中心不在廣州而在廣信。

粵語保持雅言音系長達數千年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滅南越國後,設「交趾刺史部」監察各郡。

交趾刺史部大部分時間設在廣信;東漢撤交趾刺史部設置交州,州治也在廣信,廣信便成為嶺南首府和政治中心。

土著居民在學習漢文化和漢字之時,也就學習了雅言。

這些土著居民的語言本來千差萬別,互相無法通話,又沒有文字,因此除了跟 *** 交往時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間交往也不約而同地藉助雅言。

雅言便成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語。

同時,古百越語言中一些元素,也就為漢族移民的語言所吸收,從而逐步形成為漢語的一支方言--粵語。

在中原和北方長達數千年的戰亂動盪歲月,從周朝以來一直作為中原漢語標准音的雅言逐步消失。

而嶺南地區保持較為穩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變而成的粵語則一直保持著原來的音系。

離開粵語嶺南文化便不復存在

廣東的地方傳統文化通常分為三大組成部分: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所依據的其實就是境內三大漢語方言。

粵語不僅是廣府地區人民的母語,而且是廣東和整個珠江流域最大的方言,它不僅蘊藏著廣府地區的傳統文化,而且保存著大量在中原一帶已經消失了的傳統文化。

離開了粵語,廣府地區許多嶺南文化品種便不復存在。

在建設文化大省的過程中,有必要重新研究粵語的自身價值和保護問題。

專家呼籲 建立粵語館保存活化石

粵語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對於我國古代文化和語言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近年來,不少學者呼籲建立一個國家語言文字博物館,但一直沒有實現。

封開作為粵語發祥地,可以先行一步,在博物館內建立一個粵語館,收集、積累本地粵語的材料,包括語音記錄、文獻資料,以及粵語擴展和分布地圖等等。

特別是那些獨特的語音現象,例如上面講過的濁塞音等,正在消失過程中,及時將粵語這一不可多得的我國最古老的「普通話」的活化石,作為-個寶貴的歷史遺存保存下去。

粵語里又保留了大部分的古文言詞彙.

用粵語來朗誦古文,詞曲比用其他方言更能容易領略其中的意境.

粵語保留較多古詞古義,措辭古雅。

在北方方言中,這些古詞已被廢棄不用或很少用。

如粵語中「粘」說「黐」,用「差人」來表示「警員」等等。

粵語的許多詞語--包括語氣助詞,都可以直接在古漢語的典籍中找到來源。

例如廣州話常於句末的語氣助詞「忌」(現常常被寫作「嘅」),見《詩經•國風•鄭風•大叔於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又如「打碥爐」(吃火鍋),「碥爐」為一種古炊具;「牙煙」(即「崖煙」,意危險,古文中原意為「懸崖邊的炊煙」,就是說「懸崖邊的小屋」--自然就很危險了);「濿淅」(現粵語中意為「遇到麻煩」、「麻煩」;來源於古書中形容衣衫盡濕在水中行走的聲音--想像一下在水中行走的滋味,就不難發現粵語詞生動)等詞;再如,現代漢語中「行」和「走」的意思基本沒有差異,但是廣州話當中,「行」就是走路,但「走」保留了古漢語中這個字「跑」的意思。

但是隨著普通話在廣東地區的推行和外來人口的影響,很多廣州話保留下來的古語詞彙已經很少被使用。

保留古文化,粵語是一環.

③ 粵語的由來

粵語,一說源自嶺南古蒼梧(廣信)。另有一說源自北方中原(即河南一帶)雅語,經過較長時間的語言交流融合與調適,在唐代日趨成熟,發展到宋代,與現代的粵語相差不遠。「粵語」之名,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

「越」是一個泛稱,古代「越」和「粵」是通假字,在秦漢古籍中,對於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百粵、諸越,包括「吳越」、「閩越」、「揚越」等。隋唐以後「越」、「粵」兩個字的含義開始有所區別,前者多用於江浙吳語地區,後者多用於嶺南兩廣,並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

(3)粵語的歷史擴展閱讀:

粵語的使用情況:

在全球使用粵語人數甚多,廣東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有6700萬,加上廣西粵語使用人數大約為25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泰國500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500萬、美國和加拿大200萬,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

粵語主要分布在廣東省中部和廣東西南部,廣西東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海南省西部地區(說儋州話、邁話的村落)、香港、澳門等地區和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尼北蘇門答臘省棉蘭市、聖誕島、馬來西亞、越南東北部(山由族聚居地)、以及北美、英國和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

④ 粵語有多久的歷史

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熱點內容
教師資格認證申請表 發布:2024-11-23 05:31:33 瀏覽:99
北師大語文二年級下冊 發布:2024-11-23 04:55:43 瀏覽:37
班主任要借錢 發布:2024-11-23 03:53:53 瀏覽:102
錄取通知書班主任一起拆封 發布:2024-11-23 03:16:01 瀏覽:545
涼涼古箏教學 發布:2024-11-23 02:54:44 瀏覽:133
暑期進書屋 發布:2024-11-22 23:31:26 瀏覽:327
考證考哪個 發布:2024-11-22 23:31:25 瀏覽:469
糖畫的歷史 發布:2024-11-22 21:43:32 瀏覽:546
畢業後教育 發布:2024-11-22 20:40:30 瀏覽:189
技術學校老師 發布:2024-11-22 18:13:07 瀏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