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一必修一生物筆記

高一必修一生物筆記

發布時間: 2024-07-26 11:00:41

❶ 高一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識點

光合作用就是光能合成作用,是指含有葉綠體綠色植物和某些細菌,在可見光的照射下經過光反應和碳反應(舊稱暗反應)。以下是我給你推薦的高一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識點歸納,希望對你有幫助!
光合作用知識點
1、光合作用的過程

①光反應階段a、水的光解:2H2O→4[H]+O2(為暗反應提供氫)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為暗反應提供能量)

②暗反應階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還原:2C3+[H]+ATP→(CH2O)+C5

2、光反應與暗反應的區別與聯系

①場所:光反應在葉綠體基粒片層膜上,暗反應在葉綠體的基質中。

②條件:光反應需要光、葉綠素等色素、酶,暗反應需要許多有關的酶。

③物質變化:光反應發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應發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還原。

④能量變化:光反應中光能→ATP中活躍的化學能,在暗反應中ATP中活躍的化學能→CH2O中穩定的化學能。

⑤聯系:光反應產物[H]是暗反應中CO2的還原劑,ATP為暗反應的進行提供了能量,暗反應產生的ADP和Pi為光反應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3、葉綠體的色素

①分布:基粒片層結構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種類:高等植物葉綠體含有以下四種色素。A、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包括葉綠素a(藍綠色)和葉綠素b(;B、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包括胡蘿卜素和葉素。

4、葉綠體的酶

分布在葉綠體基粒片層膜上(光反應階段的酶)和葉綠體的基質中(暗反應階段的酶)。

5、光合作用的意義

①提供了物質來源和能量來源。

②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

③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作用。總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6、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強度、光照的時間長短)、二氧化碳濃度、溫度(主要影響酶的作用)和水等。這些因素中任何一種的改變都將影響光合作用過程。

7、光合作用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光反應和暗反應

前者的進行必須在光下才能進行,並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強。

後者有光、無光都可以進行。暗反應需要光反應提供能量和[H],在較弱光照下生長的植物,其光反應進行較慢,所以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時,光合作用速率並沒有隨之增加。光照增強,蒸騰作用隨之增加。

8、在光合作用中由強光變成弱光時,[產生的H]、ATP數量減少,此時C3還原過程減弱,而CO2仍在短時間內被一定程度的固定,因而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H2O)的合成率也降低。CO2濃度降低時,CO2固定減弱,因而產生的C3數量減少,C5的消耗量降低,而細胞的C3仍被還原,同時再生,因而此時,C3含量降低,C5含量上升。
光合作用化學方程式
CO2+H2O→(CH2O)+O2(反應條件:光能和葉綠體)

6H2O+6CO2+陽光→C6H12O6(葡萄糖)+6O2(與葉綠素產生化學作用)

(化學反應式12H2O+6CO2→C6H12O6(葡萄糖)+6O2+6H2O箭頭上標的條件是:酶和光照,下面是葉綠體)

H2O→2H++2e-+1/2O2(水的光解)

NADP++2e-+H+→NADPH(遞氫)

ADP+Pi+能量→ATP(遞能)

CO2+C5化合物→2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2C3化合物+4NADPH→C5糖(有機物的生成或稱為C3的還原)

C3(一部分)→C5化合物(C3再生C5)

C3(一部分)→儲能物質(如葡萄糖、蔗糖、澱粉,有的還生成脂肪)

ATP→ADP+Pi+能量(耗能)

C3:某些3碳化合物

C5:某些5碳化合物

能量轉化過程:光能→電能→ATP中活躍的化學能→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註:因為反應中心吸收了特定波長的光後,葉綠素a激發出了一個電子,而旁邊的酵素使水裂解成氫離子和氧原子,多餘的電子去補葉綠素a分子上缺的。產生ATP與NADPH分子,這個過程稱為電子傳遞鏈。
光合作用練習題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葉綠素、水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水

C、澱粉和氧氣

D、光、葉綠素和水

2.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光

D、葉綠體

3、綠葉在光下合成澱粉的實驗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其目的是( )

A、便於檢驗澱粉的多少

B、有利於除去葉綠素

C、讓葉片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

D、便於用碘液檢驗

4、“綠葉在光下合成澱粉”實驗的正確順序是( )

①把葉片放到裝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紙片把天竺葵葉片遮蓋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葉片摘下,去掉黑紙片

⑥用清水漂洗葉片後滴加碘液

A、②⑤①⑥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5、通過“綠葉在光下合成澱粉”的實驗,可以證明光合作用需要( )

A、光

B、二氧化碳、氧氣、葉綠體

C、光、水、氧氣

D、光、葉綠素、二氧化碳

猜你喜歡:

1.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相關筆記

2.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總結

3.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識點歸納

4.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與呼吸知識點

5.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識點

❷ 高一生物必修筆記歸納

高一生物 必修一的學習,是大家進行高中生物學習的基礎,所以同學們必須學好這部分知識,打好生物學習的堅實基礎。下面就讓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一生物必修筆記歸納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高一生物必修筆記歸納篇一
第一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統一性:元素種類大體相同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

差異性:元素含量有差異

2、組成細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Zn 、Mo、Cu、B、Fe、Mn(口訣:新木桶碰鐵門)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種元素:C、H、O、N基本元素:C(乾重下含量最高)

質量分數最大的元素:O(鮮重下含量最高)

3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無機化合物、

無機

鹽脂質

有機化合物、蛋白質(乾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糖類

4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1)還原糖的檢測和觀察

常用材料:蘋果和梨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ml的NaOH、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項:①還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②甲乙液必須等量混合均勻後再加入樣液中,現配現用

③必須用水浴加熱

顏色變化:淺藍色、棕色、磚紅色

(2)脂肪的鑒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葉或向日葵種子

試劑: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

注意事項: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會導致觀察時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顯微鏡觀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劑染色時間不同

顏色變化:橘黃色或紅色

(3)蛋白質的鑒定

常用材料:雞蛋清,黃豆組織樣液,牛奶

試劑:雙縮脲試劑(A液:0.1g/ml的NaOH、B液: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項: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鑒定前,留出一部分組織樣液,以便對比

顏色變化:變成紫色

(4)澱粉的檢測和觀察

常用材料:馬鈴薯

試劑:碘液顏色變化:變藍

第二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氨基酸及其種類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或單體)。

結構要點:每種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種類由R基(側鏈基團)決定。

二、蛋白質的結構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鏈、一條或若干條多肽鏈盤曲折疊、蛋白質

氨基酸分子相互結合的方式: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的水。

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叫做肽鍵三、蛋白質的功能

1、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肌肉毛發)

2、催化細胞內的生理生化反應)

3、運輸載體(血紅蛋白)

4、傳遞信息,調節機體的生命活動(胰島素)

5、免疫功能( 抗體)

四蛋白質分子多樣性的原因

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以及空間結構不同導致蛋白質結構多樣性。蛋白質結構多樣性導致蛋白質的功能的多樣性。

規律 方法

1、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的結構通式為:NH2-C-COOH

根據R基的不同分為不同的氨基酸。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個-NH2和一個-COOH位於同一個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斷是否屬於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

2、n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m條多肽鏈時,共脫去(n-m)個水分子,形成(n-m)個肽鍵,至少存在m個-NH2和m個-COOH,形成的蛋白質的分子量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數=肽鍵數+肽鏈數

4、蛋白質總的分子量=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總分子量-脫水縮合反應脫去的水的總分子量
高一生物必修筆記歸納篇二
第三節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DNA(脫氧核糖核酸)

一、核酸的分類、

RNA(核糖核酸)

DNA與RNA組成成分比較(見附表)

二、核酸的結構

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

(1)DNA的基本單位脫氧核糖核苷酸

(2)RNA的基本單位核糖核苷酸

核酸中的相關計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體中,則鹼基種類為5種;核苷酸種類為8種。

(2)DNA的鹼基種類為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種類為4種。

(3)RNA的鹼基種類為4種;核糖核苷酸種類為4種。

化學元素組成:C、H、O、N、P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觀察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試劑: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注意事項:

鹽酸的作用:?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於DNA與染色劑結合。

現象:

甲基綠將細胞核中的DNA染成綠色,

吡羅紅將細胞質中的RNA染成紅色。

DNA是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此外,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少量存在於細胞核中。

第四節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細胞中的糖類——主要的能源物質

糖類的分類,分布及功能:

種類、分布、功能

單糖、五碳糖、核糖

(C5H10O4)、細胞中都有、組成RNA的成分

脫氧核糖(C5H10O5)、細胞中都有、組成DNA的成分六碳糖(C6H12O6)、葡萄糖、細胞中都有、主要的能源物質果糖、植物細胞中、提供能量、半乳糖、動物細胞中、提供能量

二糖

(C12H22O11)、麥芽糖、發芽的小麥、谷控中含量豐富、都能提供能量蔗糖、甘蔗、甜菜中含量豐富、乳糖、人和動物的乳汁中含量豐富、多糖(C6H10O5)n、澱粉、植物糧食作物的種子、變態根或莖等儲藏器官中、儲存能量、纖維素、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中、支持保護細胞、肝糖原

糖原

肌糖原、動物的肝臟中、儲存能量調節血糖

動物的肌肉組織中、儲存能量

細胞中的脂質脂質的分類

脂肪:儲能,保溫,緩沖減壓

磷脂:構成細胞膜和細胞器膜的主要成分膽固醇、固醇、性激素

維生素D

脂質的分類,分布及功能

1、脂肪(C、H、O)存在人和動物體內的皮下,大網膜和腸系膜等部位。動物細胞中良好的儲能物質與糖類相同質量的脂肪儲存能量是糖類的2倍。

功能:①保溫②減少內部器官之間摩擦③緩沖外界壓力

2、磷脂構成細胞膜以及各種細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動物的腦、卵細胞、肝臟、大豆的種子中含量豐富。

3、固醇

包括:①膽固醇------構成細胞膜重要成分;參與人體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②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以及生殖細胞的形成,激發並維持第二性徵

③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單體和多聚體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是由許多氨基酸連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許多核苷酸連接而成的。 氨基酸、核苷酸、單糖分別是蛋白質、核酸和多糖的單體,而這些大分子分別是單體的多聚體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形成4個化學鍵 →、成千上萬原子形成 →、碳鏈、→、單體、→、生物大分子
高一生物必修筆記歸納篇三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4血液屬於(組織)層次,皮膚屬於(器官)層次。

5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7種群:在一定的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

8群落:在一定的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9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10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

2、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3、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

4、調節(細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3、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視野越暗、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范圍越大、視野越亮、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每個細胞越小

4、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х目鏡的放大倍數

5、一行細胞的數目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放大倍數的比例倒數=最後看到的細胞數

如:在目鏡10×物鏡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目是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40×,那麼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4=5

6、圓行視野范圍細胞的數量的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計算

如:在目鏡為10×物鏡為10×的視野中看見布滿的細胞數為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20×,那麼在視野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主要類群:

原核生物:藍藻,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屬自養型生物。細菌:(球菌,桿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線菌:(鏈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青黴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細胞學說

1、創立者:(施萊登,施旺)

2、細胞的發現者及命名者: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

3、內容要點:P10,共三點

4、揭示問題: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五、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表略,見筆記)

看了高一生物必修筆記歸納的人還看:

1.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2. 必修一生物知識點歸納

3. 高一物理筆記大全

4. 高一下學期生物必背知識點歸納

5. 高中生物必修一重點知識點梳理

6. 高一生物學習筆記整理

❸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筆記大全

必修一《分子與細胞》重點句
第一章 走近細胞
1.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2.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3.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的產物所構成;細胞是一具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新細胞是從母細胞分裂產生。4.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第二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
5.細胞中的化學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前賣迅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6.細胞與非生物相比,各種元素的相對含量又大不相同,說明生配扒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7.細胞內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蛋白質是以氨基酸為基本單位構成的生物大分子。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作肽鍵。8.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功能有:結構蛋白、催化(酶)、運輸(載體)、信息傳遞(激素)、免疫(抗體)等。9.核酸是由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連接而成的長鏈,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分DNA和RNA兩種。DNA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構成,鹼基是A、T、G、C。RNA由一條核糖核苷酸鏈構成,鹼基是A、U、G、C。10.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多糖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植物體內的儲能物質是澱粉,人和動物體內的儲能物質是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11.脂質分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脂的運輸。12.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C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13.一般來說,水在細胞的各種化學成分中含量最多。水在細胞中以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形式存在,絕大部分是自由水。結合水是細胞結構和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14.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形式存在。無機鹽對於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
15.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磷脂雙分子層是基本骨架,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點。細胞膜的功能有: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控製作用是相對的);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16.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慧此素和果膠。17.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18.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19.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20.內質網是細胞內蛋白質的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21.高爾基體與動物細胞的分泌物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的形成有關。22.溶酶體是消化車間。分離各種細胞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23.中心體與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24.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在細胞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25.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26.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等。
第四章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27.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稱為原生質層。原生質層相當於一層半透膜。28.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認為磷脂分子和大多數蛋白質分子是可以運動的。29.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有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大分子的運輸是胞吞和胞吐。其中需要載體的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消耗能量的是主動運輸、胞吞和胞吐。
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30.實驗過程中可以變化的因素稱為變數。人為改變的變數稱為自變數;隨著自變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變數稱為因變數;除自變數外能影響實驗結果的變數稱為無關變數。31.除了一個因素以,其餘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叫作對照實驗。一般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32.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的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33.分子從常態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稱為活化能。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34.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35.ATP分子簡式:A-P~P~P。細胞內ATP與ADP相互轉化的能量供應機制,是生物界的共性。細胞中絕大多數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動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36.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分別在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上進行,CO2在第二階段產生,水在第三階段產生。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作發酵。溴麝香草酚藍鑒定CO2(藍變綠變黃),重鉻酸鉀鑒定酒精(橙色變成灰綠色)。37.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這些色素分布在類囊體膜上。38.光反應階段是在類囊體膜上進行的,產物有[H]和ATP。暗反應階段是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的,有光無光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39.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有二氧化碳濃度、水分多少、光照強度、光的成分以及溫度的高低等。
第六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
40.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41.自然狀態下有性生殖的生物從受精卵開始,要經過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逐漸發育為成體。細胞的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42.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種: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43.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細胞周期的大部分時間處於分裂間期。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准備,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細胞有適度的生長。44.分裂期分為四個時期:前期、中期、後期、末期。製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製作流程為:解離→漂洗→染色→製片。45.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46.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47.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有利於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48.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細胞,仍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保持著細胞全能性。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49.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也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50.癌細胞的特徵有: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表面發生變化。51.致癌因子大致分為三類: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癌變是一種多基因累積效應。
必修二《遺傳與進化》重點句
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
1.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2.性狀分離:在雜種後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3.假說-演繹法: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說→設計實驗、驗證假說→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測交: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4.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減數分裂後期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等位基因分開,分別進入兩個不同的配子中。5.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6.表現型指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叫作基因型。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7.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精(卵)原細胞減少了一半。8.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9.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一種基因型)。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子(兩種基因型)。10.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11.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母方。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作聯會。聯會後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作四分體,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經常發生交叉互換。12.減數第一次分裂與減數第二次分裂之間通常沒有間期,染色體不再復制。13.男性紅綠色盲基因只能從母親那裡傳來,以後只能傳給女兒,叫交叉遺傳。14.性別決定的類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XX)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第三章 基因的本質
15.艾弗里通過體外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16.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7.凡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18.DNA雙螺旋結構的主要功能特點是:(1)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鹼基排列內側。(3)兩條鏈上的鹼基通過氫鍵連接成鹼基對,並且鹼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A一定與T配對;G一定與C配對。鹼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作鹼基互補配對原則。19.DNA分子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准確地進行。20.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是生物體多樣性和特異性的物質基礎。DNA分子上分布著多個基因,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葉綠體和線粒體中的DNA上也有基因)。21.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從親代DNA傳到子代DNA,從親代個體傳到子代個體。22.由於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鹼基排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第四章 基因的表達
23.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包括轉錄(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和翻譯(在細胞質中,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兩個過程。24.遺傳密碼是指mRNA上的鹼基排序。25.密碼子是指mRNA上的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鹼基。密碼子有64種,其中,決定氨基酸的有61種,3種是終止密碼子。26.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有兩種:一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二是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27.生物個體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系是: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在個體發育過程中,表現型不僅要受到基因型的控制,也要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第五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28.基因突變:DNA分子中發生鹼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頻率很低的、不定向的、少利多害的。29.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是誘變育種的理論基礎。30.基因重組: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包括自由組合、同源染色體聯會時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和基因工程。是雜交育種的理論基礎。31.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缺失、增加、移接、顛倒)和染色體的數目變異(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32.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發育和全部遺傳信息。33.二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34.多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多倍體植株的特點是莖稈粗壯,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含量都有所增加。35.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有:低溫處理和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秋水仙素作用於分裂前期的細胞,抑制紡錘體的形成。36.單倍體:由配子發育成的個體。特點是植株長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利用單倍體植株培育新品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37.人類遺傳病主要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常顯多並軟,常隱白聾苯,伴X隱色盲血友,伴X顯抗維生素D佝僂病)、多基因遺傳病(受兩對以上等位基因控制)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大類。38.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目的是測定人類基因組的DNA全部鹼基序列。
第六章 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
39.基因的「剪刀」:限制酶;基因的「針線」:DNA連接酶;基因的運載體:質粒、噬菌體和動植物病毒等。40.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第七章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41.自然選擇學說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生存斗爭推動著生物的進化,它是生物進化的動力。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42.種群: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43.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這個種群的基因庫。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佔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叫作基因頻率。44.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這就可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45.物種:能夠在自然下相互交配並且產生可育後代的一群生物。46.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新物種形成的標志:出現生殖隔離。47.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48.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必修三《穩態與環境》重點
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內環境:由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構成的液體環境。2.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3.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主要是:滲透壓、酸鹼度和溫度。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4.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內環境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5.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路是機體維持穩態主要調節機制。
第二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6.(多細胞)動物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7.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8.靜息電位:外正內負;興奮部位的電位:外負內正。9.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10.由於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作用於突觸後膜上,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11.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12.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13.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作反饋調節。分為正反饋調節和負反饋調節。14.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15.體液調節:激素等化學物質(除激素以外,還有其他調節因子,如CO2等),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16.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17.動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常常同時受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地位。18.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19.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監控和清除。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調節
20.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少,生長的慢,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多,生長的快。21.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22.極性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23.生長素的作用表現出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24.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25.在沒有受粉的雌蕊柱頭上塗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26.種群密度:種群在單位空間內的個體數。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27.種群的特徵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28.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樣方法、標志重捕法、抽樣檢測法、取樣器取樣進行採集、調查的方法。29.K值: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30.「J」型增長的數學模型:Nt=N0λt。其中N0為該種群的起始數量,t為時間,Nt表示t年後該種群的數量,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一年前種群數量的倍數。31.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32.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33.種間關系包括: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34.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35.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第五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36.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無機環境。37.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38.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這種渠道進行的。39.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其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40.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大約是10%~20%。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於能量金字塔頂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過生物富集作用,體內的有害成分卻越多。41.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42.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還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43.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和反復利用的特點。44.生態系統的功能: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45.信息的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46.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47.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48.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49.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50.抵抗力穩定性大,則恢復力穩定性就小,反之亦是。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
第六章 生態環境的保護

51.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52.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53.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間接價值(生態功能)、直接價值

熱點內容
暑期進書屋 發布:2024-11-22 23:31:26 瀏覽:327
考證考哪個 發布:2024-11-22 23:31:25 瀏覽:469
糖畫的歷史 發布:2024-11-22 21:43:32 瀏覽:546
畢業後教育 發布:2024-11-22 20:40:30 瀏覽:189
技術學校老師 發布:2024-11-22 18:13:07 瀏覽:188
iptv教育 發布:2024-11-22 18:13:05 瀏覽:45
調試英語 發布:2024-11-22 15:57:12 瀏覽:309
邵陽中考語文 發布:2024-11-22 15:46:03 瀏覽:137
夜色教學反思 發布:2024-11-22 15:34:17 瀏覽:445
高一數學教學設計 發布:2024-11-22 14:59:13 瀏覽: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