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力第二歷史
① 俗世奇人讀後感600字
【篇一:俗世奇人讀後感】
寒假裡,我又交了一個新「朋友」,大家一定很奇怪我的朋友為啥加了一個引號,那是我讀了一本《俗世奇人》的好書,它讓我了解了天津衛的奇人妙事,使我受益匪淺。
碼頭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天津衛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有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手指一觸,隔皮戳肉,就能了解傷情的蘇七塊;有刷牆不沾衣服的刷子李;身強力蠻,力大無邊的人稱張大力;心高氣傲,落筆生花的是馮五爺。
天津衛的買賣多如牛毛。其貌不揚,眼疾手快的小達子就有了用武之地。登堂入室的小混混就能渾水摸魚,這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要數《絕盜》了。
《絕盜》講的是一對新婚夫妻租了一間房。他們不在家時,來了一個老頭和倆個小夥子冒充他的家人,罵他不孝,砸開門拿走了所有的東西,鄰居都以為那個新郎是一個沒良心的白眼狼,都沒上去勸阻,任由那伙人在搬東西。老頭子走了以後,新郎回來了,發現家裡被偷了,急忙去報了案,但是這個案子查了十年也沒找到那個「爹」。這個故事讓人哭笑不得,很多小偷都是深夜進行偷竊,只要有一點響聲,就嚇得魂不附體,可是這伙小偷就不一樣了,他事先在家裡設計了一個完美的行竊方案,騙過了所有的鄰居,大搖大擺地就偷走了很多的東西。當新郎訴苦時,卻招不來同情的目光,反而被人取笑,這樣的事情真是防不勝防,讓人扼腕嘆息。
我真希望自己也是一個擁有某種特殊技能的俗世奇人,能更好地為人類造福,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建議大家一定要用心閱讀,仔細閱讀,取其精華,為自己所用。
【篇二:俗世奇人讀後感】
長長的寒假期間,總少不了一本好書的陪伴,我的寒假期間就看了一本叫做《俗世奇人的一本書》。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在平凡的世界裡,一些奇人有哪些不可思議的絕活,處處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不停的叫絕。
這本書第一個講的人叫蘇七塊,他是一名醫生,他有個鐵規矩,就是無論大病小病,治療費只收七塊。而且治病是葯到病除。第二個講的人叫刷子李,他刷牆的本領可了不得,這不,他穿著一身黑衣黑褲,用沾了白漿的刷子往上一刷,竟一滴白漿也沒掉,不一會,整面牆就被刷得白的透亮。第三個人叫酒婆,她每天晚上都來酒館喝一杯叫「炮打燈」的酒。每次喝完酒,就賽在畫上畫天書了,可一到過馬路時,就十分清醒。第四個人叫……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張大力的故事:有一次一個賣石材的店子做了一把堅如磐石的鎖,上面刻著一行字:凡舉起鎖者賞銀萬兩。話雖如此,可這把石鎖極為沉重,甚至沒有人搖動過它,你說這鎖有多重?可有一次,張大力來到了這里,只見他手握鎖把,腰一挺勁,石鎖就被他輕松的舉了起來,之後他去要銀子時,老闆說:「張大師,您難道沒看到鎖底的那一行字嗎?張大力一看,果然有一行字:唯張大力舉起來不算。張大力看到這話,知道別人在表揚他,放下石鎖,開心的走了。我覺得這個故事說明了不要靠別的途徑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也許一本好書真能成就一個美好的暑假,但是讀書要做到先讀,後感。你呢?
【篇三:俗世奇人讀後感作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正如《俗世奇人》中說的:「各行各業,全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這種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叫長了,名字反沒人知道。只有這一個綽號,在碼頭上響當當,當當響。」
在這本書中,我最佩服的,還要數捏泥人的泥人張了,他的大名叫張明山。這則故事主要說:海張五仗著自己是大官的親戚,隨口罵人。泥人張看不慣仗勢欺人的海張五,就把泥巴藏在袖口裡,迅速捏了一個海張五的頭,「就賽把海張五的腦袋割下來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而海張五卻依舊嘲笑、貶低泥人張。幾天後,泥人張在最繁華的街頭擺了個攤,賣得就是各式各樣酷似張海五的泥人。還掛了旗子,寫了五個大字:賤賣張五。許多人都來圍觀,海張五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只好把這些泥人都買走了。泥人是沒了,可「賤賣海張五」的故事卻流傳至今。
馮驥才老師說的好「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其實《俗世奇人》中寫的每個人的絕活並不是天賦,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練出來的。俗話說「梅花香自苦寒來。」生活中,我們也是一樣,要想學成本領,不但要勤奮、刻苦的學習,而且要相信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要腳踏實地去干,不能總想著走近道。其次便是堅持,不可半途而廢。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篇四:俗世奇人讀後感】
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同樣也是波瀾起伏,妙趣橫生。馮驥才老師的《俗世奇人》說得好,「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各行各業,全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這種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叫長了,名字反沒人知道。只有這一個綽號,在碼頭上響當當和當當響。」
在平凡的生活中,這些有「絕技」的奇人,生活會平淡嗎?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得有真本事,才不會平淡啊!沒有真本事,豈只平凡、平淡,還會更加糟糕,把生活過得一塌糊塗。
我們要把平凡的生活過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份才藝,不只是在那時候這套是種活法,就今時今日才華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啊。在這時代有才華的人不怕遇不上伯樂,只怕才華比不上別人。隨著社會的進步,物盡天擇,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不算殘酷,這只是一個事實而已。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並不是樣樣精通,但他們卻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受人尊敬,當今社會也是一樣,我們不可能成為面面俱到的全才,但必須得有一門精通!不是有東北農民會說俄語當上翻譯,下崗工人了搞出了先進的發明嗎?只要有一技之長,我們就會是俗世奇人。
【篇五:俗世奇人讀後感】
今天早上,我和一個同學在老師家補習,他有一本書,一聽是馮驥才寫的,我就向他借。一看,名字叫《俗世奇人》,我津津有味的讀起來。
《俗世奇人》裡面的一個個人物,一個個故事講得都是發生在碼頭上的。
動作干凈麻利的'蘇七塊;力大無邊的張大力;手巧靈活的泥人張;刷牆技術高超的刷子李……讀了《俗世奇人》這本書後,書中覺得讓我最佩服的人是——張大力。一聽到這個就覺得他很有力氣。他原名叫張金璧,津門一員赴赴武功,身強力蠻,力大無邊,所以那裡的人都故稱他大力。天津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之所以力氣大這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的原因就是:侯家後有一家石材店,叫聚合成。大門口放一把死沉沉的青石大鎖,鎖把也是石頭做的,鎖上刻著一行字:凡舉起此鎖者,賞銀兩百。旁觀的人不停地嘀咕著,沒人舉起過,甚至沒人能叫它稍稍動一動,您而猜出它有多重嗎?
一天,張大力到侯家後,看到這把鎖,也看到了上邊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問一問,輕輕一撼,竟然搖動起來,而且賽搖一竹籃子,人們看到了,都趕緊圍上來看。只見張大力手握鎖把,腰一挺勁,大石鎖被他輕易地舉到空中胳膊筆直不彎,臉上遍布笑容老闆上來笑嘻嘻的說:「張老師,您沒看鎖下還有一行字嗎?」張大力怔了一下,石鎖下寫著:唯獨張大力舉起來不算!
張大力大笑起來,扔了石鎖,揚長而去!
我最後的感受是: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出生各樣空前絕後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說里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是真人真事啊!
【篇六:俗世奇人讀後感】
看完這本《俗世奇人》後,彷彿真的看到了作者馮驥才筆下刻畫的「俗世奇人」。刷子李、泥人張、張大力等等,都被馮驥才刻畫的栩栩如生。作者還通過描述一件件有趣的事,來突出人物的手藝和絕活。看了這本書,我還知道了天津人喜歡把人的姓和他們的拿手的絕活連在一起叫,時間長了,名字卻沒人知道,但光一個綽號,在當地一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人人都是平凡的,可正是平凡的人,才會有一手絕活和才藝。我們這些小學生幾乎第人都有一技之長,有的跑得快,有的畫畫好,有的彈鋼琴好……說到彈鋼琴,不久前我去過一場鋼琴個人演奏音樂會。全體人員入席後,主持人請出了那位演奏的人,台下瞬間安靜下來。演奏者開始演奏了,第一首曲子柔美動聽,聽著這首曲子,彷彿進入夢境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靈。演奏者也很入情入境,手指的動作也很柔和,他沒有拿曲譜,卻能一個不錯的敲打著琴鍵。第一首演奏結束,主持人宣布第二首開始。第二首曲子快速激烈,演奏者的手飛快的敲打著琴鍵,就像手指在琴鍵上跳踢踏舞,五根手指不斷替換著敲打,敲出的音樂依然十分美妙。就算是非常快速的敲打,演奏者也能一個不敲錯。第二首演奏結束,之後的那些曲子也都很動聽。
「俗世奇人」就是有絕活或是有一技之長的人,只要我們有一技之長,有一手絕活,我們就能當上「俗世奇人」。
【篇七:俗世奇人讀後感】
翻著薄薄的《俗世奇人》這本書,我彷彿置身在近百年前的天津衛中,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我身臨其境,一個個身負絕技的「俗世奇人」更讓我敬佩不已。雖然寫了一個個小人物,卻讓我們領略了大道理。其中「泥人張」的故事跟讓我喜歡。
「泥人張」大名叫張明山,有一手捏泥人的好手藝。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在天慶館里飲酒,看人世間的各種角色,好作為自己泥人的素材。剛好靠販賣私鹽賺下金山,城裡城外氣最沖的「海張五」領著兩個人也來飲酒,他憑著自己有財有勢,在言語上羞辱「泥人張」。「泥人張」憑著自己嫻熟精湛的手藝,捏出了一排排「海張五」,在雜貨攤上叫賣,攤上還貼著個白條紙,上邊用墨筆寫著:「賤賣海張五」,來回報「海張五」。最後,「海張五」只好派人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些泥人全買走。「賤賣海張五」的這事傳了一百多年。
手藝人有真本事,有絕活,都會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這成就背後又有著些什麼呢?俗話說得好:「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就像這本書中「刷子李」對徒弟曹小三說的話:「你以為人家的名氣是虛的?那你是在騙自己。好好學本事吧!」在這些「俗世奇人」的身後又有多少酸甜苦辣呢?不光是這些手藝人,在茫茫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個像「俗世奇人」一樣的名人呢?蘇秦第一次游說秦國失敗後,回到家裡懸梁刺股,苦讀三年後,游說六國合縱,一舉成為名垂青史的六國丞相;匡衡因家窮屋內無燈,鑿壁借光,成為一位丞相;岳飛,小時候刻苦讀書,練武,成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氣壯山河的抗金名將……
「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付出,哪有回報!《俗世奇人》這本有趣的小說,讓我懂得很多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② 初二第二學期歷史其中測試題及答案
八年級下冊歷史期中試卷及答案
班別 學號 姓名 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
1.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國先後發生三次偉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開放。請說出第二次革命期間中國共產黨最主要的領導人是 ( )
A. B. C. D.
2.1949年10月1日,在開國大典上,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樂隊奏起《義勇軍進行曲》
54門禮炮齊鳴28響。禮炮齊鳴28響的寓意是 ( )
A.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鬥了28年
B.有28個民族參加了開國大典
C.人民解放軍有28個方陣經過天安門廣場
D.有28個民族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3.「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這首美麗動人的歌曲唱出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心聲,歌詞中「當家作主站起來」指發生在哪一年的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 )
A.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D.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西藏和平解放的時間是 (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9年
5.如右圖,這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軍隊的名稱和行
動的目的是 ( )
A.國民革命軍——北伐 B.紅軍——戰略轉移
C.解放軍——解放南京 D.志願軍——抗美援朝
6.中國人民志願軍被稱為「最可愛的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無數的戰斗英雄,其中「嚴守紀律,被大火吞噬而壯烈犧牲」的是 ( )
A.黃繼光 B.邱少雲 C.彭德懷 D.毛岸英
7.毛澤東曾興奮地說:「我為新中國數萬萬農民獲得翻身的機會和國家獲得工業化的基本條件而表示高興,表示慶賀。」據此可知,讓毛澤東高興的是 ( )
A.新中國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勝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計劃的完成
8.在我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時,農村發生的變化是 ( )
A.農民連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農業生產合作社 B.農民的土地都屬於人民公社所有
C.農村實現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農民獲得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
9.建國初期,毛澤東指出:「現在我們能做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這說明當時我國必須 ( )
A.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 B.加速實現手工業合作化
C.逐步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 D.優先發展重工業
10.江門九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准備舉辦「一五計劃」成果展示會。他們找到了下列圖
片資料,哪項不適合採用? ( )
A.武漢長江大橋 B.第一輛解放牌汽車
C.第一架國產噴氣式飛機 D.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11.與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無關的是 ( )
A.由第一屆全國人大通過 B.規定以一國兩制來解決香港問題
C.規定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D.規定我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12.一五計劃期間,我國的民主政治與法治建設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現在制定了(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C.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3.下列不屬於社會主義三大改造范圍的是 ( )
A.第三產業 B.農業 C.手工業 D.資本主義工商業
14.三大改造中,國家對資本家佔有的生產資料採取的政策是 ( )
A.沒收 B.贖買 C.摧毀 D.租賃
15.繼列寧領導十月革命進行社會主義實踐之後,中國共產黨也展開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活動。20世紀中期,我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其標志是 (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16.新中國成立後,下列哪組事件造成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錯誤和挫折 ( )
①土地改革 ②抗美援朝 ③「大躍進」 ④人民公社化運動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參考右圖:結合《人民日報》連載發表「人有多大膽,地有多
大產」、「芝麻賽玉米,玉米比人大。」等文章,宣傳全國各
地大放「衛星」現象,你認為上述現象最有可能出現於( )
A.「大躍進」時期 B.一五計劃期間
C.土地改革時期 D.三大改造時期
18.在1964年的一份報紙上刊登了一個報道,裡麵包含了這樣的信息:蘭考、治沙、黨的好乾部。請你判斷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 )
A.鄧稼先 B.王進喜 C.雷鋒 D.焦裕祿
19.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廣大人民和幹部中涌現出大批先進人物,其中被譽為「兩
彈元勛」的是 ( )
A.楊振寧 B.李世光 C.鄧稼先 D.袁隆平
20.建國後,民主法制曾一度遭到巨大破壞,這主要發生在 ( )
A.解放初期 B.三大改造時期 C.大躍進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
21.我國1966—1968年國民生產總值和國內生產總值一覽表
年份 國民生產總值(億元) 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元)
1966 32.09 32.13 180
1967 29.22 29.25 159
1968 26.05 26.06 138
從表中可以看出生產總值連續兩年下滑,其重要原因是 ( )
A.反右斗爭的擴大化 B.大躍進運動的浮誇風、共產風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的動亂
22.「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三農」
問題。下列哪一項不屬於黨和政府為解決「三農」問題而採取的措施 ( )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1953年開始的農業合作化運動�
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D.近年來開通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23.時代特點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留下烙印,人們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時期的歷史情況。按先後順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國的歷史進程,正確的是 ( )
①馬文革 ②李援朝 ③張躍進 ④毛建國
A.④②①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24.阿沛•阿旺晉美,因病於2009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他為祖國統一做出的突出貢獻是: ( )
A.和平解放北平 B.和平解放西藏 C.和平解放新疆 D.解放海南
25.1952年的一天,農民張大爺看著自己剛分到的土地,激動得喜淚漣漣。請問,這一情景的出現與下列哪一選項直接有關 ( )
A.進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幫」
C.實行了改革開放 D.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26小題14分,27小題11分,共25分。)
26.材料分析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右圖
材料二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
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請回答:
⑴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在什麼會議上決定修建的?(2分)
⑵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個時間概念將中國革命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請你答出這三個階段開始的標志性事件。(6分)
⑶修建紀念碑的目的是什麼?它有什麼現實意義?(4分)
⑷如果今天讓你繼續為此碑寫碑文,你准備添加哪些內容?(2分)
27.問答題(11分)
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黨確定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是正確的,取得的勝利是輝煌的。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請回答:
⑴列舉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人民政府為了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採取的重大措施。(3分)
⑵分別簡述1953—1956年間黨領導人民取得輝煌勝利的重要史實及其歷史意義。(8分)
歷史科試卷(答案)
1-10 BADCDBCDDD 11-20 BCABCBADCD 21-25 DCDBA
26.(1)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2)1946年,國民黨軍隊向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840年,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目的: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和緬懷。
現實意義:通過憑吊先烈,對人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4)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而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上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言之有理即可)
27.(1)①和平解放西藏;②進行抗美援朝戰爭;③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2)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一大批工業項目建成投產或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局面。勝利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並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意願的憲法或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我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③ 姓張的歷史名人有哪些呢
1、張儀
張儀,姬姓,張氏,名儀,魏國安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早年入於鬼穀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後,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游說六國入秦。
秦惠王三年,為了秦國的利益,張儀去魏國擔任國相,打算使魏國首先臣事秦國而讓其它諸侯國效法它。魏惠王不肯接受張儀的建議,秦惠王大發雷霆,立刻出動軍隊攻克了魏國的曲沃、平周,暗中給張儀的待遇更加優厚。張儀覺得很慚愧,感到沒有什麼可以回敬來報答秦惠王。
2、張良
張良,字子房,新鄭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相傳張良登仙後,位為太玄童子,常從太上老君於太清之中。其八世孫張道陵亦得道。又據《巢縣志》記載,巢縣白雲山有子房洞。相傳為張良辟穀隱修之地,後人置祠,歲奉香火。
張良素來體弱多病,自從劉邦入都關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辭多病,閉門不出。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斗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
3、張騫
張騫,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走出國門的使者,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及歐洲等國交往的大門,同時,也通過他的外交實踐,第一次張揚起國與國之間平等、誠信交往的外交理念。
張騫構建了漢與西方國家友好交往的橋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和發展,為中國漢代昌盛和後世的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整個世界的文明與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4、張湯
張湯,西漢時期官員、酷吏,杜陵人,因為治陳皇後、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張湯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准繩。
5、張蒼
張蒼,西漢丞相,《史記》稱之為張丞相,封北平侯,陽武縣富寧集鄉張大夫寨村人。他生於戰國末年,死於漢景帝五年,謚號北平文侯。
劉邦起義,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之後,他先後擔任過代相、趙相等官職。因為他幫助劉邦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被漢高祖晉封為北平侯,以後又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時灌嬰去世後接任丞相一職,漢文帝後元元年因政見不同而自動引退。主要門生為是洛陽人賈誼。
④ 以史為鑒 繼往開來——中國地質學會周年點滴回顧
浦慶余
(中國地質科學院)
2012年是中國地質學會成立90周年,有許多往事值得回顧和紀念。作為擔任過中國地質學會下屬的專業委員兼職副秘書長8年,中國地質學會秘書處專職工作14年,返聘7年的學會工作人員,更有許多話要說,為中國地質學會更加符合「由中國地質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組成的、依法成立的學術性社會團體」的原則,盡一份責任。特選擇會員、理事會和會章三個問題,作些點滴回顧和粗淺分析,以求教諸會員。
一、一份會員名錄的啟示
1948年2月,中國地質學會刊印了一份會員名錄,編者按語寫道:
本會理事會於三十五年十一月二日決議:「會員會友未履行其義務兩年者,本會認為自動退會,並在南京中央日報刊登廣告催交會費,至年終尚未交納最近二年以上之會費者即作退會論。如繼續履行義務,當隨時恢復其會籍。」茲本會已於三十五年十一月八日、十三日、十四日在南京中央日報通知此項決議;此次會員錄即遵照前項決議編制,因卅六年前未交納會費滿二年致未編入此次新會員錄內之會員會友,一俟補交會費,即隨時恢復其會籍(永久會員當然不在此列)。
當年,執行的是1942年3月20日第十八屆年會通過的《中國地質學會章程》,該章程規定學會宗旨是「以促成地質學及其他地質學有關系學科之進步為宗旨。」規定會費標准會員每年5元,會友每年2元,如一次交納50元者為永久會員,團體會員每年400~600元。
抗戰期間,我國一些院校、研究機關大多遷往西南後方,中國地質學會隨中央地質調查所遷往重慶。那時雖然生活艱苦,工作條件很差,學術活動卻接連不斷。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院校、研究機構遷回原地,中國地質學會也隨中央地質調查所遷回南京。那時,有的會員就職單位有變動,有的出國深造或去國他就。在這個背景下,學會理事會於1946年11月作出決議,進行會員重新登記。把交納會費作為重新登記的重要條件。
這份「中國地質學會會員錄」中,公布了重新登記後的會員總數為486人,其中創立會員19人,劉季辰是1922年學會成立後第一批入會的會員,這里誤記為創立會員,創立會員應有26人,重新登記者實際18人。還有8人,有4人已去世,他們是趙汝鈞、丁文江、王紹文和葛利普,其餘4人是李捷、董常、仝步瀛和麥美德,尚未重新登記不知何故。永久會員有357人,通信會員28人,榮譽會員1人,還有會友96人,機關(團體)會員44個。此外已故會員有28人,除了上列4位創始會員外,已故世者中有中國地質事業初創時期的大力支持者張軼歐,在野外地質調查時先後被土匪殺害的趙亞曾、許德祐、陳康和馬以思,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的前身東南大學地學系早期的系主任鄭厚懷和被屈死的中央大學教授朱森等。
重新登記的486名會員中,按從事的學科或專業劃分,地質學412人,地理學46人,土壤學11人,動物學2人,測量學4人,植物學4人,地球物理學5人,考古學1人,人類學1人。也就是說,與地質學相關之學科者有74人,占會員總數的15%強。體現了學科交叉,各相關學科之間的相互交流,也反映了中國地質學會人氣的旺盛,有較強的親和力。
會員中還有少部分外國人。中國地質學會的創始會員就有三位外國人,他們是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美籍古生物學家Grabau A.W.,農商部顧問、中央地質調查所的瑞典籍新生代地質與考古學家Andersson J.G.,燕京女學校地質學教師Miner L.。1922年就有在北洋大學任教的美國地理學家Barbour G.P.,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Berkey C.P.,日本東北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早板一郎等入會。1948年重新登記時安特生和那林已經回瑞典,巴爾博已回美國,早板一郎在台灣大學任教,德日進已回法國,梭頗已回美國,他們也都重新登記為我國地質學會會員。反映這些曾在中國任職的地質學家對中國的感情,也說明中國地質學會從成立起就是向世界開放的學術團體。
在重新登記的會員中,有已步入政界的翁文灝和朱家驊兩人,翁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朱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刊印名錄時翁已下野,任中國石油公司總經理。南京解放後,1949年7月29日,中國地質學會理事會決定:會員翁文灝、朱家驊兩人被列為戰犯,停止其權利和義務,會員錄上不予列名。不知何故,翁文灝回來後,特別是毛澤東同志肯定其為愛國的國民黨軍政人員後,沒有恢復他的會員權利和義務。
抗戰勝利後,有一批從事地質地理工作的年輕學者和應屆畢業生出國留學,在國內時有的是中國地質學會會員,有的是會友,可能是通訊不便的原因,也可能是別的緣故,除了池際尚、周明鎮、謝覺民、李璞、馬杏垣、楊懷仁外,其他人沒有重新登記。值得稱頌的是新中國成立後,池、周、李、馬、楊和塗光熾、張炳熹等先後回到祖國大陸。謝覺民和楊懷仁是浙江大學史地系畢業的,謝覺民沒有回來,後來成為美國著名人文地理學家、匹茲堡大學終身教授。1980年後與我國地理界經常進行學術交流。
在重新登記的會員中,朱家驊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在解放戰爭後期隨國民政府遷往台灣,翁文灝雖在1948年11月末卸任行政院院長,擔任中國石油公司總經理,他對蔣介石不滿,千方百計要擺脫蔣介石,但由於被列為戰犯,又不敢留在大陸,轉展香港、法國,終於在1951年回到祖國大陸。丁驌和張其昀任浙江大學史地系主任,教人文地理。丁驌因擔任過國民黨重慶黨部書記,張其昀時任國民黨浙江大學區黨部書記,前者去了美國,後者去了台灣。張其昀到台灣後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後任「總統府資政」。他後來在研究和整理中國歷史文化方面在台灣有很大影響。
1929年2月14日第六屆年會上通過的會章規定:「國外之地質學者或古生物學者對於中國地質有所合作或有所貢獻者得為本會通訊會員。」之後陸續發展通訊會員。這次重新登記的通訊會員28人。國籍有美國、英國、日本、印度、法國、奧地利和瑞典,其中美國的Broom R.教授正在南非任職。
重新登記的會員中有1948年被遴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有翁文灝、李四光、謝家榮、朱家驊、楊鍾健和黃汲清。後來被遴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的有75人,其中2人當時還是會友,被台灣「中央研究院」聘為院士的有3人。
重新登記的機關(團體)會員有44個,除了當時我國三大地質機構: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和資源委員會礦產測勘處以外,還有資源委員會,四川、台灣、江西、西康、河南、湖南、福建等省的地質調查所,資源委員會所管轄的一些礦業公司、中福兩公司聯合辦事處、一些官民聯辦的礦業公司、國防部測量局、北京大學、北洋大學、交通大學唐山學院、武漢大學、重慶大學和清華大學。
從這份中國地質學會會員名錄,我們可得到一些啟示。
首先,中國地質學會是一個民間學術團體,它的性質是群眾性的,屬非政府組織,所謂自願組成,指的是成立時有發起者,即創始會員,會員自願入會,自動退會,進出自由,要盡義務,交納會費是最基本的要求。現在,中國地質學會號稱有多少萬會員,卻不交納會費,有的退休多年,有的出國很久都沒有聯系,不知誰入會了,誰退會了。所謂的會員是虛位,是「被會員」。誰當理事了,誰當理事長了,就辦個會員證。團體與政黨不一樣,但也得像個樣子,有點規矩才是,須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其次,中國地質學會在當時有很大的吸引力,從會員結構上體現了以促成地質學及與其他地質學有關系學科之進步為宗旨。中國地理學會成立於1932年,有46位中國地理學會會員參加中國地質學會。竺可楨1922年就加入中國地質學會,他也是中國地理學會創始人,1948年還重新在中國地質學會登記。地理學者中有地貌學者加入中國地質學會,如果是學科接近的話,那麼經濟地理和人文地理學者與地質學的關系就比較遠了,如胡煥庸、張其昀、謝覺民、張印堂、陳正祥、周立三、鍾功甫、薛貽源、洪思齊、嚴重敏等。研究動物學的張春霖、壽振黃,研究人類學的吳定良,研究植物學的胡先驌、侯學煜也都加入中國地質學會。
第三,這份名錄的編排按英文字母次序,不管職務多高、年齡大小和專業,也不論在中國地質學會中的職務如何。只列何時入會,何年成為永久會員,以及當時服務於哪個單位。從這里可以看到凡是中國地質學會會員都是一律平等的。展示在大眾面前的只是會籍、會齡的區別。
1980年初,李春昱曾說1948年由他經手將學會的8000美元請美國友人存在美國的銀行。我1985年到學會工作,在1994年聽說此事,向學會有關人士詢問此事,據時任專職副秘書長的何世沅說,當時請李春昱把詳情寫了下來,隔段時間找不到了,再請李春昱寫了詳情,李很不高興,但還是寫了。何世沅說,這張紙也找不到了,那時李春昱已去世。我問過程裕淇,他說聽李說過,程裕淇還記得那個美國人是位女士,他還記得她的名字,他把這位美國友人的名字寫了下來。後來,新任專職副秘書長王弭力把南京會所和美國存款的事認真辦了,南京會所要回來了,存款一事沒有確切信息,沒有辦成。1948年學會哪有這么多錢,有可能是至少一部分是會員重新登記時交的會費。
二、一份歷屆學會領導機構名錄的思考
我根據歷屆理事會名單,整理了一份中國地質學會從成立至今歷屆理事會職員名單。從這份名錄並結合中國地質學會的實際工作情況,可以得知中國地質學會治理結構的變化,從中能夠獲得學會工作的一些認識和體會,以及今後如何改革的啟示。
從1922年中國地質學會成立到1952年,共27屆理事會的任期基本為1年,至多跨2個年度。理事人數從數人到十數人,第八屆及以前設副理事長2人,第九屆至第三十一屆不設副理事長,第二十一屆至第二十六屆,增設監事會。理事會有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書記)和會計等分工。也就是說,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評議會)是名正言順地在理事。理事長,一般不連任。這是比較合理而又高效的學會治理結構。
從第二十九屆(1954~1956)理事會開始,理事會任期延長至4~6年,第三十一屆理事會(1962~1979)因1966年開始「文化大革命」,從這年開始到1971年,被作為「裴多菲」俱樂部受到沖擊。至1972年因對外關系需要,恢復以中國地質學會名義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理事人數急增,如第三十一屆44人,從第三十二屆到目前的第四十屆,增至100多人,這一時期從第二十七屆(1951)至1971年李四光逝世,他連任了6屆的理事長,長達20年。這對於學術團體來說,是不正常的狀態,與民間學術團體的治理結構出入較大。這一時期取消了理事會的會計,由掛靠單位的會計代行會計工作。鑒於不收會費,經費由掛靠單位和中國科協支持,經費賬目也不必向會員公布。這一時期,開始(1950、1951)因秘書長孫雲鑄工作在北京大學地質系,該系學生游振東和何錫麟協助秘書長工作。1952年開始設專職職員。第三十一屆理事會開始設專職編輯組成《地質學報》和《地質論評》編輯部。也就是說學會有了辦事機構,理事會開始擺脫辦理學會之事。
中國地質學會歷屆理事會職員名單表
續表
續表
從第一屆至第三十屆理事會的理事長和秘書長都由地質學家擔任,第二十八屆至第三十一屆理事長李四光雖是政府的地質部長,但他還是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第三十一屆的秘書長朱效成雖是司局級行政幹部,但他在他們這個層次的行政幹部中,學習地質學的成效是比較好的,基本上是一位懂得地質學的管理幹部。從第三十四屆(1988~1993)理事會開始理事長就開始由掛靠單位地質部、地質礦產部至國土資源部的部長或副部長擔任,開始先後任理事長的幾位部長和副部長雖然是學地質,從事過地質工作,但是以他們在地質科學上的成就和學識,是當不了理事長的,是部長的身份才當得了理事長。從理事長人選的變化,可以看到中國地質學會的治理結構已偏離了群眾性學術團體的性質。常務理事會例會的舉行也與國家行政機關的部長辦公會議同一模式,有人戲稱「將地礦部部長辦公會議搬到地質學會來了。」有段時間,為了減少層次,因繁就簡,將常務理事會議與秘書長會議合並召開,名為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後來也被一位擔任常務副理事長的地礦部副部長否掉了,說常務理事與副秘書長是兩個層次的,不能一起開會,以後就變更為常務理事會決定,秘書長會議落實工作。在行政部門看來理事長、副理事長與常務理事基本上是部級,副部級和司局級幹部,副秘書長基本是處級幹部,只有前者可作決定,後者的任務是將決定落實到實處。在一起開會覺得不成體統。這又是將國家機關的行政級別帶到學術團體。
學術團體的會長(理事長)應由著名科學家擔任,如果他既是著名的科學家,又是社會活動家則更佳,這是國際慣例。1979年以後,全國性學會迅速增加,且有部門分割的趨勢,這是利益所向。這既有積極意義,也隱藏有弊端。而且有不少學會由本部門的行政領導,如國務院有關部、委、局的首長擔任會長。1980年後期,國務院明文規定,行政領導不得擔任學會、協會和研究會的領導職務,這是正確的。但是留下一條尾巴,說若的確需要,應報國務院批准。實際上這項規定是對已經擔任學會、協會領導職務的行政領導的一種限制,而不是為了擴大。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十二屆(1979~1983)、第三十三屆(1983~1988)理事長先後由黃汲清和程裕淇擔任,以前幾屆的理事長李四光雖是地質部部長,但他畢竟還是著名地質學家。以後換屆除黃汲清和程裕淇外,不是沒有合適的著名地質學家。再說,李四光擔任理事長時,地質部黨組書記、副部長何長工在學會並無職務,只是先後由具有地質背景的副部長宋應和學部委員、副部長許傑擔任學會常務理事;黃汲清擔任理事長時,地質部黨組書記、部長孫大光也未在學會擔任職務,只有副部長鄒家尤出任18位副理事長中的一位副理事長。程裕淇擔任理事長的階段,夏國治副部長擔任副理事長(當時有9位副理事長)。1988年以後的6任理事長都是地礦部或國土資源部的部長或副部長擔任理事長,而且有的並無學習或從事地質工作的背景,由於部長又是部里的黨組書記,工作很忙,還要有一位副部長或副部級幹部擔任常務副理事長。這樣做,名義上是加強領導,實際上是學術團體治理結構和管理模式的倒退;名義上是爭取部里的支持,實際上是一種簡單的理解;說是經過國務院審批,實際上你報上去了,能不批嗎?理由總是可以找到的。
三、幾份會章的回顧
中國地質學會章程是中國地質學會性質、宗旨、任務、行為規范的約定,是在憲法所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活動的指導和自我約束,可以說是學會的根本大法。中國地質學會章程從1922年成立起到現在經過十多次的修改。
中國地質學會的名稱是1922年章程的第一條就寫明了的,已經有90年的歷史。學會的宗旨1922年章程規定為「促成地質學及其關系學科之進步」。這一宗旨的敘述既簡潔又明了,這一記述在1929年、1931年、1935年、1942年的幾個章程和簡章中一直沿用。而1954年2月的章程卻修改為「團結全國地質工作者從事學術研究,交流學術技術經驗,謀地質知識之提高與應用,在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為經濟建設服務」。其實學會不是從事學術研究的機構,至於「在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為經濟建設服務」是政治任務。1953年,毛澤東在《批判離開總路線的右傾觀點》一文中說:「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時期內,基本上完成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不要脫離這條總路線,脫離了就要發生『左』傾或『右』傾的錯誤」。1954年的會章規定的宗旨是根據這種精神修改的。
1950年8月26日的理事會會議贊成謝家榮的提議,取消永久會員,這樣就在沒有經過會員代表大會票決的情況下剝奪了已交50元大洋的永久會員並得到學會承諾的權利。
1957年的會章對學會宗旨修改為:「團結全國地質工作者,從事學術研究,交流科學技術經驗,開展學術討論,努力使我國地質科學迅速達到世界水平,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文化建設服務」。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毛澤東在開幕中提出「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並從1953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1956年提出向科學進軍,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這次修改會章,對學會宗旨的表述是根據這些原則而進行的。
再一次修改會章是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之後,1978年3月18~31日,舉行全國科學大會,當時重提四個現代化和出成果出人才。1979年的會章總則包括第一條表明中國地質學會的性質是學術性群眾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第二條表明中國地質學會的任務是「根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新時期總任務的要求,團結廣大地質科學技術工作者,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為地質戰線出成果、出人才,為地質科學技術迅速達到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為在21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四個現代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作出貢獻」;第三條是認真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充分發揚學術民主,提倡各種學術觀點和學派之間自由討論,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和檢驗經驗。顯然這條是總結「文革」及以前的經驗教訓,全國開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討論的背景下,寫進會章的。1983年會章只作文字修改,內容與1979年會章基本相同。
1988年會章與1979年和1983年會章除了增加培育、推薦人才和改革的內容外,其他基本相同,這是因為此時中國地質學會設立了青年地質科技獎,中國科協設立了青年科技獎,學會和全國地質部門的改革正在進行中。
1993年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制定的會章,第二條明確為宗旨,是這樣陳述的:「本會宗旨是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倡導獻身、求實、創新、協作的精神和優良作風,團結廣大地質科技工作者,促進地質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地質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我國地質事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這是由於中國科協提出了「獻身、求實、創新、協作」的科協精神,科學技術領域的改革提出了兩個促進。此前,1991年民政部頒布了《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國科協於1992年制定了新的全國性學會組織通則,是按照《條例》和《通則》的要求,總則應概括為三個內容,一為本會性質,二為宗旨,三為任務,進行修改的。
1997年會章與1993年會章基本相同,只是第一條本會性質,增加了中國地質學會「是發展地質科學的社會力量」「代表中國地質界參加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及其下屬組織」。這樣,就明確了中國地質學會在發展科學中的社會地位,對自己的職責作了限定。實際上,中國地質學會從來就是代表中國地質界參加國際地科聯的活動,只是因為在北京舉辦第30屆地質大會非常成功,擴大了我國的國際影響,這里作了進一步明確。第二條宗旨增寫了「促進地質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放在1993年會章的兩個促進之間。這里的「成長」主要指的是青年地質人才,「提高」主要指的促進成為兩院院士和中國地質學家走向世界,如擔任國際學術組織的有關職務,承擔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大會主題報告和主持人,等等。
2000年的會章是根據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國務院頒布的修訂後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重新登記時,根據民政部提供的《社會團體章程示範文》修訂的,總則增加了中國地質學會的英文名稱,增添了「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范」的內容,明確了「民主辦會」的原則。將原會章中的「任務」作為「第二章」業務范圍載明。整個會章的章、條均按《範本》重新調整。特別是載明「本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以及掛靠部門國土資源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即認了三個上級管理單位。
2006年會章按1997年和2000年會章中總則第三條宗旨的四個促進,增加了第五個促進「促進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歷年會章的變化,除了上述原則、宗旨以外,還有不少其他方面的變化,例如「任務」或「業務范圍」也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1922年只說有一種刊物,名為《中國地質學會會志》,1929年會章有「本會得設獎章或獎金,以獎勵地質學之有貢獻者」,1942年會章增寫了出版物有西文會志和中文地質論評。1954年會章專設一章「學術活動」另一章「刊物」,1957年會章增加了「協助有關部門解決科學技術問題」。1979年會章專列「主要任務」一章列舉了7項,1983年會章的「任務」一章,根據新情況進行調整仍為7項。以後幾次修改會章大體都是這樣改動。又如,關於會員,歷年也有變化。
一個國家有三部分的組織,一是政府,它具有管理國家的行政職能,由選民選舉產生,是為選民服務的公務機關;二為企業,它以贏利為目的,同時為公民生產和提供生產和生活物質。政府維護公民的權利,企業有自己的私利。中間就有一批非政府、非贏利的組織。學術團體是第三種組織中的一分子。它從政府「批發」服務,廉價或無價提供給公民。作為學術性團體,有別於政府部門的科研機構,也有別於企業的研發部門。它的業務范圍是很明確的。早期的中國地質學會會章規定的「以促進地質學及其關系學科之進步為宗旨」既明確又簡潔,也好記。後來的會章幾經修改,增加了許多,實際上是這一宗旨的細化,或具體化,為什麼「促進」原來是兩個,後來增加到三個、四個和五個促進,越是具體,越是不全面,要不斷補充。而且由此具體化反倒不確切。例如,1957年會章中說要「從事學術研究」,這應是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的任務。1983年會章中提出積極開展咨詢服務活動,實際上學會在咨詢服務上不具優勢,至於把「遵守憲法、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在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指導下開展活動。」作為宗旨寫進會章沒有必要,一是這種要求是每個個人、政府機關、群眾團體和企業甚至政黨都應做到的起碼的要求,只要是公民、法人,都應如此;二是這個要求是義務、是責任、是共識、是常理,不是屬於宗旨的范疇。
會章要簡單明了,要有個性,既要有規范,也要有靈活性;既要便於記憶,又要有可操作性。制定一個好的會章不是件容易的事,值得好好研究。
以上對一份會員名錄、一份歷屆理事會主要領導名單和歷屆中國地質學會會章,進行了回顧和思考,是很膚淺的,可能存在錯誤。但其目的是為了中國地質學會能夠真正成為中國地質科技工作者的家,找准位置,成為真正的符合非政府組織特點的學術性社會團體。在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之間,起到補充和協調的作用。
⑤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愛國運動
太平天國---最主要的是反封建,就是反清.對於反外國帝國主義,並不是那麼突出.因為當時的領導階級和外國帝國主義有一些微妙的聯系,尤其是洪仁玕.
當然,他們並不是所謂的賣國,太平天國的領導階級所設想的是希望和外國帝國主義階級平等交往,而且太平天國的主要敵人是清政府,他們其實並不願過早地,太大地去刺激帝國主義.
義和團---義和團則是純粹的反外國帝國主義,從他們的表現就可以直接看得出來,他們受慈憙的差遣,對付外國侵略勢力.而慈憙並不很重視他們,僅僅是拿他們當工具而已,最後出於慈憙等人的軟弱等等原因,義和團運動反而被慈憙夥同帝國主義給撲殺了.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進行的反封建運動,這場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但是再往深處看,其實這場革命並不徹底,例如革命後依然沿用封建土地制度,社會上依然盛行封建思想;同時孫中山一派作為資產階級對於帝國主義依然很軟弱,對於許多不平等條許不敢提出異議,這也是當時中國資產階級的一個特點
五四運動---是以中國學生工人為主體的運動,一戰結束後,中國作為戰勝國出現在巴黎和會上.但並未受到戰勝國的待遇,會議的操縱國:英,法只為自己的利益,因而向別國出賣了中國的主權.消息傳到中國後先是由於學生發起遊行罷課,而後逐漸由工人罷工為主體,而民國在巴黎和會上也拒絕了簽字,這也是民國在外交上難得的一次良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