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譜儀微生物
『壹』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科研條件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330人。其中,科技人員193人、科技支撐人員73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54人、副研究員及副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05人。有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4人,「西部之光」人才入選者80餘人,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成員7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名單不全)入選者 入選時間 專業 張國林 1997年 天然產物化學 孫 健 2003年 天然產物化學 邵華武 2005年 天然產物化學 吳中柳 2006年 生物轉化 姬建新 2006年 葯物化學 唐業忠 2007年 兩棲爬行動物行為與神經科學 唐卓 2009年 天然產物化學 王剛剛 2011年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李香真 2011年 應用與環境微生物研究中心 資料來源: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設有5個所級研究機構,是國家天然葯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山地生態恢復與生物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環境與應用微生物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四川轉化醫學研究醫院的依託單位。
所級研究機構:天然葯物與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生態研究中心、應用與環境微生物研究中心、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和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室 科研設備 據2016年3月該研究所網站顯示信息,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建設有一個所級公共實驗技術中心,存放並管理該研究所擁有的400兆、600兆核磁共振譜儀、高效液相-三重四級桿飛年時間質譜聯用儀、超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紫外分光光譜儀、紅外分析儀、旋光儀、元素分析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生物分子快速純化系統等化學分析儀器設備;多色實時熒光定量PCR儀、雙向電泳系統、倒置式熒光顯微鏡、多功能顯微鏡、多功能酶標儀、凝膠成像系統等分子生物學實驗設備,這些設備總價值約9000萬元人民幣,並對社會開放。 生物科技圖書館 截至2009年,該研究所生物科技圖書館館藏以生物資源和生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為主要特色的中外文文獻21萬冊,其中中文圖書40000餘冊、外文圖書17000餘冊、中文期刊1300種80000餘冊、外文期刊1000種80000餘冊;每年訂閱300多種中文期刊和50多種外文期刊,交換50多種中外文期刊,采購中外文圖書1000多冊;每年采購並開通專業及綜合英文全文資料庫近10個。圖書館實行數字化建設與網路化管理,其網站平台共集成與生物研究相關的中外文文獻資料庫70餘個,以滿足科研工作需要,同時開展書刊借閱、電子資源利用、文獻檢索與原文傳遞、專題文獻檢索與分析、研究動態通報、信息技能培訓、戰略情報研究、科技文獻翻譯等各項信息服務。 兩棲爬行動物、植物標本館 該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植物標本館由原來植物標本館(建於1958年)和兩棲爬行動物標本館(建於己於1965年)合並建立,是集科研、標本館藏、科普、學術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標本館,先後被命名為國家、四川省和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截至2009年,該館擁有兩棲爬行動物標本10萬號,其中兩棲類標本佔全國已知種類的90%,爬行類標本佔全國已知種的85%,模式標本佔中國科學家發表新種的90%,保藏量在全國處於第一位,在亞洲居第二位。
植物標本以長江省優特別是橫斷山區的標本為特色,保藏維管植物蠟葉標本約25萬份,6300餘種,其中模式標本270餘份,約160種;真菌標本900份。 2014年,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368項(新增項目113項)。其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1項(新增1項),參加課題4項。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項;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5項(新增10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1項(新增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1項(新增課題1項);承擔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8項,主持(或承擔)院重點部署項目1項(新增1項)、參加課題4項。承擔院重大儀器研製項目2項,重點國際合作項目1項(新增1項)、普通國際合作項目18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50項(新增14項)。共發表論文264篇,其中SCI194篇;出版專著2部;授權發明專利26件,申請專利45件(其中發明專利44件,實用新型專利1件)。獲獎方面,「中國兩棲動物系統學研究」獲得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該所參與的成果「小麥種質資源重要育種性狀的評價與創新利用」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此外,「有機廢棄物厭氧發酵制備生物燃氣技術裝備及應用」獲2014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水生能源植物浮萍直接利用廢水生產生物質液體燃料」獲2014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領先技術藍天獎。
2013年,該所共有在研項目324項(包括新增項目120項)。其中,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課題3項、子課題3項(新增1項),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1項,參加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4項(新增1項),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3項(新增1項),承擔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課題2項(新增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37項(新增16項)、青年基金項目31項(新增11項),主持(或承擔)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子課題5項(新增1項),主持院重點部署項目1項(新增1項)、參加院重點部署項目3項(新增3項),院重大儀器研製項目4項(新增1項)。共發表科研論文246篇;其中SCI論文178篇;出版科技專著5部;申請專利39件,授權專利44件。獲獎5項,包括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1項,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
2012年,該所共有在研項目344項(包括新增項目129項)。其中,承擔國家重大專項課題1項(新增1項),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2項(新增1項),承擔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1項(新增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31項(新增14項),承擔重點國際合作項目1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70項(新增27項)。全年共發表科研論文270篇;其中SCI論文173篇;出版科技專著4部;申請專利27件,授權專利32件。全年共獲省部級獎5項,其中一等獎2項(均為第一完成單位),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高黏度塊根類非糧原料高效乙醇轉化技術」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成果通過高壓二氧化碳定向選育乙醇酵母、自主知識產權的降黏酶系及相應的降黏預處理工藝,解決了影響薯類乙醇大型化發酵效率低的關鍵難題和薯類原料發酵黏度高不利於傳質的技術瓶頸,。「芒苞草科的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辦,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科技學術期刊。
辦刊宗旨:交流國內外生物學及相關學科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和新進展,加強生物科學研究為國民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務的功能。
學科定位:生物學及相關學科中的資源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環境整治、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以及在農、林、牧、醫、能源、輕工、食品等領域的生物學研究。
報道內容:應用生物學和環境生物學及相關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包括研究論文、研究簡報和本刊邀約的綜述或述評。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2010年3月獲得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創辦,並於2010年9月25日面向中國國內外正式出版發行。該刊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第一主辦,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第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
該刊創刊4期後便正式被SCI-E資料庫收錄,成為亞洲地區唯一的兩棲爬行動物學SCI英文學術期刊。
『貳』 葯物分析專業是干什麼的
葯物分析專業是一門涉及到葯物的分離、檢測和分析的學科,主要研究葯物的化學成分以及它們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
葯物分析專業是一門重要的門類,它在制葯、研發新葯和葯品質量控制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葯物的質量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和分析,以確保它們對病人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不產生任何負面影響。
『叄』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
火星和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科學們普遍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而火星是地球 的未來。美俄科學家對金星進行的十多次探測表明,金星上的環境異常惡劣, 絕不適合「脆弱」的人類居住。那麼火星呢?如果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地球人有朝一日很可能會樂得把火星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1969年人類首次「奔月」成功後,進軍火星的願望由此在人們心中升騰起來。科學家們更是及不可待地制定火星探測計劃。擺在他們面前的緊迫問題是: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
1975年前後,美國宇航局發射了兩枚「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根據探測器提供的資料,科學家們對火星環境的演變過程進行了推測:三四十億年前,火星表面十分溫暖,河湖密布, 水流潺潺,那時候火星上應該有很多生命。20億年前,火星驟然隆溫,大氣逐漸減少, 水也大量蒸發,河湖乾涸後形成了今天火星表面坎坷不平的河溝。火星與地球同樣有點傾斜且自轉, 它一年中也有四季的變化,只不過四季的時間比地球上的四季要長,相當於地球上的16 個月。火星也有兩極。北極直徑2000公里,地殼厚4--6公里,南
為了研究地球上的何種生物在火星環境中能存活多久,美國科學家設計了一個模擬火星環境的裝置---低溫恆溫器, 該裝置所盛的是科學家們設法製造的與火星條件相似的組合氣體。
火星空氣稀薄,缺乏臭氧層,以致紫外線可以直撲地表。 科學家們使用重氫燈照射比實際火星環境多1000萬倍的紫外線量,又以加速器照射多1億倍的宇宙射線,以重現火星環境。 研究人員利用這個裝置把一些生物放到裡面進行試驗。由於它體積小,大型動植物無法到裡面「過把癮」,但微生物卻可以在裡面「盡情體驗」。
首先是讓低溫恆溫器在大量高強度紫外線和宇宙射線下進行相當於火星上同一地點照射200年時間的曝曬,結果發現桿菌孢子的存活率為25%。一種常在不新鮮的餅幹上繁殖的黴菌孢子存活率也是25%; 而一種只在缺氧狀態下繁殖的厭氣性細菌芽胞梭菌的孢子存活率達40%--70%。
科研人員又以類似火星的乾冰(厚度1--2毫米)覆蓋桿菌孢子,並曬之以相當於火星上同一地點照射2000年時間的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結果經乾冰覆蓋的孢子存話率竟然在90% 以上。
科學家們由此認為,即使在目前的火星環境下,仍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1994年,《俄羅期報》的一篇有關火星生命的報道更是一嗚驚人。報道說,1979 年美國航天中心人員在研究美「海盜」號探測器拍下的火星照片時,居然發現了斯芬克斯的圖像。但是當時這張照片沒有引起研究人員的重視,結果這張照片被前聯邦德國的一名計算機程序設計人員買走。
他們用電腦處理了這兩張不同時間、不同角度拍下的火星照片,結果發現, 原以為是電波干擾而形成的鼻孔和項鏈是真實存在的,在電腦屏幕上還顯露出眼睛和半張著的嘴中的牙齒。
按他們的推算,火星上斯芬克斯像的大小為:從頭發到下巴為1.5公里,寬1.3公里! 研究人員認為,要造出這么大的雕像,只有十分先進的文明社會才能辦到。
後來,在離斯芬克斯像7公里的地方又發現了一群建築物,還有道路及奇怪的圓型廣場。建築物尺寸都很大,最大的中央金字塔幾乎相當於埃及著名的奇阿普斯金字塔的10倍! 直經達一公里的圓型廣場究竟意味著什麼尚不得而知。有可能是航天器發射場、 加速器試驗場或是市中心廣場什麼的。
目前尚不清楚斯芬克斯像和金字塔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但按常規,由於火星上有塵暴,一般的道路在5000至1萬年內肯定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但從照片上看,道路基本還很完整, 有的道路有修建時特意繞過坑坑窪窪。這是否說明城市的歷史並非很久遠。
為了尋找充足的證據,科學家們又設法從其它方面論證火星生命的存在。由行星學家、微生物學家、土壤生物化學家和工程師等11 人組成的美國宇航局科研小組1994年曾進入美新墨西哥州卡爾斯巴德洞窟國家公園的勒楚吉拉洞穴,從暗無天日的洞中採集細菌標本。勒楚吉拉洞穴已知的深度是480多米。在暗無天日的艱苦環境中, 科研人員發現了細菌、真菌的存在。另外他們還發現了一些蝙蝠骨骼以及一頭2.5萬年前貧齒目哺乳動物和1隻4.5萬年前環尾貓的遺骸。
科學家們又對南極洲的一個常年冰封湖泊進行了探測。該湖泊深30米,冰層厚度4.6米,常年溫度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就是這種酷寒地帶,仍有藍綠藻和矽藻生存。另外, 科學家們還多次在深海海床、火山熱噴泉和地殼深處發現了原始微生物,它們並不需要陽光和氧氣,而是靠那裡的熱量、水和岩石來維持生命。德車雷根斯堡大學的卡爾斯德特教授說,這些原始微生物很可能是現代生物的共同祖先。在火星的地表岩石下面有沒有水?地殼深處有沒有熱量?他認為如果有,那麼火星上存在生命形式就十分可能了。 研究人員的最新發現來自於一塊叫到「阿蘭山84001」的火星隕石。
今年8月7日,來自美國宇航局和蒙特利爾、喬治亞、斯坦福等3 所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文盲該局華盛頓總部舉行長達2個多小時的新聞發布會宣布: 他們找到了火星上過去存在生命的合理證據。
研究人員認為,該隕石45億年前形成於火星之上,1500 萬年前當火星受到小行星等天體撞擊時被濺落到太空中,1.3萬年前降落到南極洲的冰面上,1984年被科學家發現, 最近剛剛由科研人員確認其老家是火星。 研究小組成員,斯坦福大學化學家理查德. 扎雷利用激光器和質譜儀發現一種叫作多環芬香烴的有機物分子,而多環芬香烴與生命關系密切: 這些多環芬香烴是在隕石裂縫深處發現的,其密度大大高於南極冰層中多環芬香烴的密度這表明,這些多環芬香烴來自火星,而不是來自外層空間或地球。另外,由於與這些多環芬香烴有關的碳酸脂形成於36億年前, 這說明該有機分子並不是隕石在星際旅行過程(1500萬年)中附著到隕石上的,與多環芬香烴有關的球粒碳酸脂中含有的磁鐵礦微粒和硫鐵粒子在化學成分、 結構和形態方面和地球上細菌作用的磁性粒子非常相似;最新研究表明該隕石形成時火星上的溫度為0--80 攝氏度而不是生物無法存在的700攝氏度; 隕石中發現了有可能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正三價鐵離子而地球上的生命現象基本都與氧化還原反應有關,這表明火星上可能曾經有水或氧氣存在。
不少火星研究專家認為,無論從試驗和隕石研究結果, 還是從「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提供的資料看,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極大。
盡管贊同火星生命說的科學家們說的頭頭是道,但持有懷疑態度的人仍沒有為之所動。他們認為,在載人宇宙飛船登上火星並尋找到確切的生命證據之前, 所有推測都不能算作事實,何況這些推測還有很多漏洞。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研究所的吉姆.帕帕克等4 名科學家說他們在研究火星隕石時沒有發現火星生命的重要證據。這四位科學家是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研究一塊重4磅多、形似土豆的火星隕石。這塊隕石上存在微量黃鐵礦石,這種礦石中含有兩種硫同位素--硫32和硫34。在地球上,一旦這種礦石中有細菌活動或其它生命跡象,其中硫32和硫34 的比例就會發生變化,而火星隕石上兩種硫同位素的比例表明沒有變化,因而可認為沒有任何生命活動。 帕帕克說:雖然他們和宇航局科學家研究的不是火星隕石的同一塊碎片, 但這些碎片應當具有相同的地質特性,但他同時指出他們的研究還無法證明宇航局的說法就是錯誤的, 因為火星上的生命活動可能和地球上不同,不會使黃鐵礦的硫同位素比例發生變化。
美國全國科學院行星研究科學家阿倫斯認為,有關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結論只能算一種「假設」,因為我們只少還沒有一塊已確認是來自火星的樣品。他強調說, 不能肯定那塊被宇航局斷定火星上存在生命的隕石就是來自火星,因此有必要從火星上直接取樣。美國阿肯色的宇宙化學專家貝努瓦也認為,宇宙局有關火星遠古時代存在生命的說法是一種推斷, 因為在不同的隕石中都可以發現同樣的多環芬香烴。
國際地學屆人士也對美國的發現表示懷疑。專家們認為,一則現在無法確定美國宇航局研究的隕石肯定來自火星;二則即使來自火星, 那麼任何沾在隕石表面的有機生命痕跡在通過大氣層的時候,由於高溫氧化等方面的作用,通常都會被燃燒掉。 即使生命痕跡存在於隕石裡面,同樣也難以保存下來。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張昀認為: 不能說火星在數十億年前就沒有原始生命存在,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確定這塊隕石上的生命物質的痕跡就是從火星上帶來的,而不是隕石在落到地球後被地球上的生命污染所致。
德國科學家也表明了類似的觀點。德國馬克斯.普蘭克天體研究所的研究員沃爾夫岡. 希爾布蘭特還認為,30億年前在太陽系中有特別多的隕石, 因此很難說美國宇航局研究的那一塊就是來自火星。他認為,所謂1.3 萬年前由天體墜落到地球的東西正是目前被當作火星物質進行研究的對象,這塊石頭很可能來自地球本身,因為地球上也不乏同樣的石頭。
看來,要證明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唯一途徑就是從火星上直接取回樣本進行研究。目前美俄等國正在制定雄心勃勃的進軍火星計劃。據悉,在今後兩年內, 地球將向火星派出四位使者。
第一位使者是美國的「火星全球觀測者」號宇宙飛船。它計劃於今年11月離開地球,經過十個月的旅行抵達繞火星飛行的軌道。它將繪制火星地形圖、 分析火星大氣成份和記錄火星天氣變化情況等。
第二位使者是俄羅斯的「火星96號」。它也計劃於今年11月離開地球,約十個月後抵達火星。「火星96」到達火星後,與質子號火箭脫離,分裂為三部分。 一部分留在軌道上拍攝火星表面,考察火星大氣層的成分和溫度,其餘兩部分降落到火星上。 俄羅斯科學家根據俄羅斯和美國以往的經驗,首次研究成功由兩個考察站和兩個輸入器組成的降落裝置。過去的降落裝置有數百公斤,而現在的裝置在重量上只不過是個「小巫」,它以時速80 公里的速度直落火星,與火星接觸的瞬間,氣體緩沖器迅速充氣,每個降落裝置又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轉動整套科研儀器,考察火星的表面和大氣。而炸彈式針入器則扎入火星地下6-- 9米深處,扎入的深度取決於岩石的硬度。針和器有一人多高,頭尖,頭部由超硬度材料組成,裝有高靈敏度和高精度儀表。針入器的主要任務是,確定土壤的成分、物理機械性能和磁性以及火星上的地震情況等等。
第三位使者是美國的「火星探路者」號,它計劃於今年12月出發,明年7月4 日在火星平原阿瑞斯谷地著陸。它將釋放出一個機器人以收集火星表面樣品,該飛船還將利用一輛火星越野車考察火星表面上一條乾涸的河溝,以收集火星原始微生物或原始微生物化石。據悉, 這種由美俄共同研製的火星車重量為137公斤,安裝有6個輪子, 配備有一個衛星天線和大量的感測器。「火星探路者」號將攜帶有關火星的豐富信息於2005年返回地球。
第四位使者是美國的「火星全球觀測者2號」,它將於1998 年離開地球並計劃在火星南極表面著陸,它將用機械手挖出一條深溝,以測量火星土壤的硬度和尋找水源。
此外,俄羅斯還決定在1998年再向火星發射一艘名為「火星98」的探測飛船, 日本也決定於同一年發射名為「行星-b」的火星探測飛船。
據報道,如果利用載人飛船探測火星,單美國在今後30年就需要花費4000 億美元的巨額開銷,所以柯林頓政府決定放棄前總統布希對載人飛行所做的承諾, 而採用比較省錢的不載人探測器取回樣本的方式。
但是科學家們並沒有因此放棄對載人飛行的研究,而正在制定載人飛船火星探測計劃。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意義重大,因為不管火星環境是否適合人類居住, 都將為人類以後的深層探測活動提供極其保貴的經驗。
『肆』 質譜的展望
進入 21 世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分析測試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與經典的化學分析方法和傳統的儀器分析方法不同,現代分析科學中,原位、實時、在線、非破壞、高通量、高靈敏度、高選擇性、低耗損一直是分析工作者追求的目標。在眾多的分析測試方法中,質譜學方法被認為是一種同時具備高特異性和高靈敏度且得到了廣泛應用的方法。電噴霧解吸電離技術、電暈放電實時直接分析電離技術和電噴霧萃取電離技術的提出,滿足了時代的需要,滿足了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為復雜樣品的快速質譜分析打開了一個窗口。
攜帶型質譜儀是新型質譜儀的研究熱點之一,攜帶型質譜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離子化技術、質量分析技術方面,檢測器多採用 Detech 公司和 SGE 公司的商品化檢測器。為適應離子化技術、質量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開發高性能離子檢測技術已迫在眉睫,而低噪音、高穩定性、寬質量范圍、較低的質量岐視、長壽命、低成本將是離子檢測技術發展中所要追求的目標。
質譜和光譜、核磁共振等方法是並列關系,暫時很少有交叉領域。實際上,質譜和這些經典譜學方法之間的交叉,也是應該值得重視的研究領域。
生物質譜可提供快速、易解的多組分的分析方法,且具有靈敏度高、選擇性強、准確性好等特點,其適用范圍遠遠超過放射性免疫檢測和化學檢測范圍,生物質譜在檢驗醫學中主要可用於生物體內的組分序列分析、結構分析、分子量測定和各組分含量測定。1.核酸檢測的應用:核酸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已經成為生命化學、分子生物學及醫學領域中最具有活力的研究方向之一。通過現代生物質譜技術,我們不但能夠得到寡聚核苷酸的分子質量,而且能夠通過相關的技術得到它的序列信息。2.小分子生物標志物檢測的應用:質譜在檢驗醫學中應用較早、較廣泛的是用核素稀釋GC—MS分析小分子生物標志物,該方法是很多生物小分子檢測的參考方法,主要分析項目有氨基酸、脂肪酸、有機酸及其衍生物、單糖類、前列腺素、甲狀腺素、膽汁酸、膽固醇和類固醇、生物胺、脂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其中很多項目的方法比較完善,如激素的檢測和利用串聯質譜法進行新生兒氨基酸、游離肉毒鹼和醯肉鹼的篩查系統,2004年l2月24目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FDA)還專門制訂了「用串聯質譜法分析新生兒氨基酸、游離肉毒鹼和醯基肉鹼篩選檢測系統」的指導性文件。生物質譜作為參考方法,在臨床檢驗的量值溯源工作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於質譜方法在測量的准確性和可靠性上所具有的巨大優勢,很多國際組織或校準品製造商都用質譜法作為參考方法,對一些測定項目的校準品進行定值,如:葡萄糖、尿酸、T4、肌酐等。3.大分子生物標志物檢測的應用:大分子生物標志物按結構可分為蛋白質、糖蛋白和低聚核苷酸。蛋白質是疾病的重要生物標志物,當異常基因產生異常蛋白質後,臨床實驗室可通過測量代謝物濃度、代謝物組變化、檢測疾病相關異常功能蛋白、結構蛋白或蛋白指紋圖譜 等來提供用於診斷疾病的數據。代謝物組、蛋白質組、基因組分析間的相互作用將是今後幾年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與發展機遇。臨床檢驗將通過連續地進行這些分析,先鑒別與疾病有關系的代謝物組,然後通過對蛋白質和(或)DNA的分析驗證鑒別結論,再連同其他臨床信息和實驗室數據,最後確定疾病的嚴重程度,並制定治療策略。腫瘤標志物的測定是生物質譜技術在臨床檢驗應用中最為突出和有價值的領域,生物質譜技術最有希望成為腫瘤的早期檢測方法。根據生物質譜技術對乳腺癌等l2種腫瘤的血清及尿液檢測結果已證實,其檢測靈敏度82%~99%;診斷特異性為85%~99%,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4.微生物鑒定的應用:通過每種細菌分離物的生物質譜可得到基於每種細菌惟一的肽模式或指紋圖譜來鑒別細菌,Hsu已用串聯質譜鑒定了沙門菌。由於蛋白質在細菌體內的含量較高,生物質譜可常用於細菌屬、種、株的鑒定;而串聯質譜還可針對糖類或脂類的脂肪酸組成進行鑒定;此外,通過對生物樣本進行處理後,串聯質譜也可從單細菌水平發現和確定病原菌及孢子;對特殊脂質成分的分析則可了解樣本中病原菌的活力和潛在感染。5.葯物分析的應用:質譜在葯物分析中的應用包括:合成葯物組分分析,天然葯物成分分析,肽和蛋白質葯物(包括糖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葯物代謝研究和中葯成分分析。在檢驗醫學中應用較多的是治療葯物監測(TDM),以前葯物檢測主要使用免疫化學技術和高效液相色譜技術。雖然,免疫化學技術簡單易行,但是所測定葯物種類比較少。高效液相色譜技術測定葯物種類雖較多,但定性的可靠性差。然而,液相色譜與質譜(LC.MS)聯用技術檢測葯物准確、快速,幾乎可以用於所有葯物檢測,如抗癌葯、免疫抑制劑、抗生素以及心血管葯,LC.MS技術有望成為葯物檢測的最強有力的工具。
『伍』 微生物質譜儀檢測原理
微生物質譜儀檢宴猜測原理如下:
微生物的質譜鑒定是一種基於細菌全細胞蛋白質組指紋圖譜分析的技術,與Sherlock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的細胞脂肪酸成分分析相類似,質譜分析亦需要通過專門的數據分析和專家系統對未知細菌的特殊蛋白圖譜與菌種文庫中收集的菌種蛋白質組指紋圖譜進行比較。
質譜分析本是一種物滾祥稿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試樣中各組分在大孝離子源中發生電離,生成不同荷質比的帶正電荷的離子,經加速電場的作用,形成離子束,進入質量分析器。在質量分析器中,再利用電場和磁場使發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將它們分別聚焦而得到質譜圖,從而確定其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