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有昌歷史嗎

有昌歷史嗎

發布時間: 2024-08-19 01:09:05

⑴ 昌姓的來源

昌姓,現行較罕見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51位。今河南洛陽,河南內鄉,天津武清,山東平度、昌樂,山西長治,陝西韓城,湖南芷江,益陽,桃江,湖北仙桃市、潛江市、武漢市、黃石市、孝昌縣,安徽六安市、巢湖市、金寨縣;江西崇仁,福建清流,廣東新會,雲南馬關、瀘水,四川等地均有分布。漢族、景頗族、土家族有此姓。漢代有昌豨;南朝梁有昌義之,烏江人,北徐州刺史;宋代有昌正大,嘉定進士;明代有昌應時,嘉靖進士;清代有昌天錦,康熙乙未進士;又有昌新運,任守備。

源流一

源於有熊氏,出自遠古黃帝之子昌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黃帝有4妃,他有25子,其中12個兒子繼承父姓姓姬,另外13個兒子改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為西陵氏女,號嫘祖,生子三人:玄囂、昌意、龍苗。公元前2839年,黃帝廿九年,西陵氏女,號嫘祖於四川若水(今四川雅安地區)生第二個兒子昌意。黃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指由帝子下降為諸侯)四川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為妻,生子顓頊,成為繼承黃帝領導中華民族的上古五帝之一。後來昌意攜全家北遷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樂西北),其子顓頊後為部落首領,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成為古代著名的領導中華民族的上古五帝之一(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之一,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陽),為高陽氏。顓頊帝(zhuān xū)(高陽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姓。

高陽氏一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氏一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於妊姓,出自遠古黃帝之子任,屬於傳承先祖之姓。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為四母所生,分化成十二個胞族,分別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妊、僖、嬽、依。據史籍《姓氏考略》中的記載,認為妊姓的後代中有昌氏,其望出汝南、東海。分自妊姓的昌氏人家,後來主要繁衍於河南的汝南和山東與江蘇交界的東海一帶。

據史籍《萬姓統譜》的記述,中國的昌氏族人要數嶺南地區最多,就是今兩廣地區,當為五代戰亂時期遷徙而致。

源流三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農歷1月,宕昌羌的酋長梁瑾慈率族歸附於北魏王朝,並遣使貢方物(地方特產)。其後,一般史籍中不再見記宕昌羌。實際上,宕昌羌後來匯合了氂牛、白馬、參狼、且昌、山羌、保羌等諸部落重新組建,地東西千里,南北八百里,以甘肅隴南宕昌縣一帶為政治、經濟的中心。在宕昌羌民族中,在唐朝時期即有以民族稱謂為姓氏者,為昌氏、宕氏。大唐王朝在開元盛世之時,唐玄宗李隆基還以其民族本稱設有宕州,下轄懷道、良恭、和戎,福津縣地,隸屬於秦州總管府。到了唐玄宗第三子唐肅宗李亨執政的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宕州陷於吐蕃王朝,直至五代時期。到宋朝時期,宕昌羌被吐蕃民族統治,被漢史稱作蕃族,史家多稱其為木家人。北宋末年,有一位著名的吐蕃魯黎族大首領木令征(木琳沁)統治著岷、宕二州,他就是宕昌羌的首領。到明朝時期,官方稱他們為木家十六族。元、明以降,宕昌羌人被官方稱作西蕃。

滿清王被推翻後,民國政府按其生活習性改稱其為藏族,仍稱為木家,普遍居住在宕昌地區的三鄉、四溝、三十五村寨范圍內,形成今日木家藏族的民族風情。至今,其服飾、舞蹈、婚嫁、喪葬等均有獨特濃郁的民族特色,神秘而古樸,頗具社會、歷史研究價值。

源流四

源於昭武九姓,出自唐朝時期西域昭武九姓胡建立的移民聚落蒲昌海,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蒲昌海,就是今天著名的新疆羅布泊,在漢武帝後元元年以前歸屬酒泉郡管轄,南北朝時期為回紇民族的主要活動地區。到唐朝時期有昭武九姓,是中國南北朝、隋、唐時期對中亞西部十來個小國的總稱,其國王均以昭武為姓,人種主要是粟特人及其後裔,史籍《新唐書》中以康、安、曹、石、米、何、史、火尋、戊地為昭武九姓。後在大食人(阿拉伯帝國)的壓迫下,部分國人向東方遷徙,尋求唐王朝的保護,唐王朝收容並在蒲昌海地區為其建立有移民聚落。

後來,居於蒲昌海的昭武九姓族人按漢族習俗,指地名為漢姓,產生了蒲氏、昌氏等漢姓。昭武九姓在歷史上,對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亞音樂、舞蹈、歷法等傳入中原,而中國的絲綢、建築、冶金技術及其四大發明傳到西方,昭武九姓族人無疑是重要的媒介。昭武九姓還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別是把古粟特文字帶入突厥汗國、回鶻汗國後,其影響所及,回鶻文、蒙文、滿文均可溯源於粟特字母。

新疆和平解放時,王震上將率人民解放軍入疆,在鎮壓叛亂、建立軍墾建制之時,即有大量昌氏族人予以積極協助。今新疆軍墾建設兵團中,仍有大批的昌氏族人分布。

源流五

源於有熊氏,出自黃帝的臣子昌寓,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昌寓的後世子孫以先祖名字為昌氏,世代相傳至今,亦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六

源於羋姓,出自漢朝時期長沙太傅由章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由章氏,源出戰國時期楚國羋姓,歷為書記,即掌管文書札記的小官,因稱由章。據史籍《漢書儒林瑕丘江公傳》、《宋祁筆記》、《風俗通義姓氏篇》的記載:漢朝時期,有位長沙太傅,復姓由章,名昌,字曼君,後稱由章陽夏公。由章昌,是西漢時期漢景帝劉啟的第六個兒子(一說第十個兒子)劉發於公元前155年成為長沙王後,即出任長沙王的太傅。在由章昌的教導下,長沙王以孝著稱,時常運大米至長安,並帶回京都之土築望母台,在位二十七年,逝世後謚為定王。

在由章昌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後分衍為單姓昌氏、曼氏,世代相傳至今。

昌姓的遷徙分布

昌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與台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五十一位門閥。

昌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昌姓是女媧湯娥的後裔,湯娥又稱嫦娥,嫦與昌古時為同音通用字,嫦娥與常儀為同族人,生有十二月部族,簡稱月族,即女族。日族稱王為炎帝;月族稱王為黃帝。湯娥是以女子稱王,因而稱姬皇,其後裔男子稱王者為黃帝,因月族奉月為母,後來有月族男子為王,於是改為奉月為父,所以在其後裔中,稱母親為阿爸;稱父親為阿瑪。也就是稱月亮為父親;稱太陽為母親.但月族的太陽,是第二個太陽,所以,次日稱昌,居地為晉,即亞日,以區別真正的太陽炎帝,因此昌姓出自黃帝族。

《史記五帝本紀》曰: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昌姓被蜀山氏繼承,世與黃帝族聯姻,因此昌姓是上古門閥,其居地稱晉陽,晉陵,晉城。

當今湖北省仙桃市、潛江市、武漢市、黃石市、孝昌縣;河南省信陽、登封市、伊川縣、洛陽市;安徽六安市、巢湖市、金寨縣;山東省平度市;重慶市、成都市;江西省吉安市、新余市、萍鄉市、南昌市;湖南益陽、桃江縣;江蘇省南通市、無錫市、遼寧省、浙江省、陝西省城古縣、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台灣省、海南省等地都有昌姓人家居住。

昌姓後來多居於河南,並且在汝南郡,東海郡發展,逐漸形成望族,世稱汝南望(漢高帝置郡,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東海望(秦時置郡,治所在郯,今山東郯城北)

⑵ 昌姓歷史名人

昌 意:

昌氏得姓始祖,為黃帝二十五子中的其中一位,為嫘祖所生,其後代以昌為姓。

昌 仆:

又名昌嫗.上古時人,顓頊之母。

《史記·五帝紀》載:「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見《河圖》。

昌容:

相傳為殷商王女,修道於常山,扶危濟貧.食蓬縈根二百餘年,顏如二十許。

能致紫草鬻與染工,得錢以與貧病者。

昌豨:

三國魏徐州太守。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 見<後出師表>。

昌永:

字禹功,宋狀元,南宋涇縣人。

昌海:

明代高僧,山西省太原許氏子,隱崛圍山,刺血書五大部經一百一十三卷,永樂詔選赴京,篡修《大藏經》。

昌義之

:(?-523) 南朝梁歷陽烏江人。

仕齊為馮翊戍主。

昌元慶:

諱少九郎。

嘉定(1208年)戊辰五月初六生,身長有武略。

昌友諒:

明代遷沔始祖(湖北省仙桃昌姓始遷祖。

昌應會:

明代莆田人.嘉靖年間官漢川知縣,縣多水患,應會輕徭緩賦,斬盡盜賊,因得罪權貴被調往外地,百姓立生祠來紀念他。

昌文貴:

先一日,左副指揮韓成,元帥宋貴、陳兆先戰沒。

兆先者,野先從子,既被擒,太祖以其兵備宿衛。

感帝大度,效死力,至是戰死。

熱點內容
潛水艇美術教案 發布:2024-12-23 14:15:19 瀏覽:458
有一部韓國電影師生戀 發布:2024-12-23 13:40:37 瀏覽:252
goodtime舞蹈教學 發布:2024-12-23 13:09:20 瀏覽:939
女老師和校長 發布:2024-12-23 12:14:57 瀏覽:750
廈門師德考核辦法 發布:2024-12-23 12:04:23 瀏覽:248
一年級拼音教學設計 發布:2024-12-23 10:56:24 瀏覽:960
新師德與教師教育心得 發布:2024-12-22 21:58:52 瀏覽:981
化學表面處理 發布:2024-12-22 21:51:56 瀏覽:428
生物考前指導 發布:2024-12-22 20:58:00 瀏覽:786
初一生物卷子 發布:2024-12-22 19:59:11 瀏覽: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