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縣歷史
㈠ 山西省的絳縣、新絳、絳州是同一個地方嗎請詳細回答。謝謝!
絳縣和新絳縣分別是山西省運城市下轄縣,不是同一個地方。新絳縣古稱絳州是同一個地方。
一、絳縣:
絳縣史稱故絳,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
位置境域:
位於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部,縣境東部和南部由中條山環抱,西部和北部由平川和盆地構成,東部與翼城縣毗連,西部和聞喜縣接壤,南跨中條山與垣曲相鄰,北部自東向西由翼城、曲沃兩縣和侯馬市環繞。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4′—110°48′,北緯35°20′—35°38′。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絳縣,史稱古絳,因縣北絳山為名。
民國3年(1914年),絳縣屬河東道。
民國26年(1937年),屬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
1949年9月13日,屬運城專署。
1954年,屬晉南專署。
1958年11月,絳縣建制撤銷,東部歸翼城縣,西部歸聞喜縣,縣境隸屬同上。
1961年5月,縣建制恢復,隸屬晉南專署。
1970年,晉南專署分為臨汾、運城兩專署(後改為行政公署),絳縣屬運城行政公署。
二、新絳縣
古稱絳州,山西省運城市下轄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臨汾盆地西南邊緣。
位置境域:
新絳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地區北部,東臨侯馬市,西接稷山縣,南連聞喜縣,東北與襄汾縣接壤,西北與鄉寧縣相鄰。
歷史沿革:
明為絳州,屬山西布政司,隸平陽府,領稷山、垣曲、絳等三縣。
清初屬領仍舊。雍正二年(1724)改為直隸絳州,領稷山、河津、聞喜、垣曲、絳等5縣。
民國元年5月,廢州改縣,取咸與維新之義,又兼與鄰近的絳縣相區別,始改稱新絳縣,屬河東道。
1947年(民國36年)4月,新絳縣城解放,成立新絳縣人民政府。
1949年底屬運城專署。
1958年11月,新絳並入侯馬市,屬晉南專署。
1961年11月,從侯馬市析出,恢復新絳縣建置,仍屬晉南專署。
1971年,晉南專署分為臨汾、運城兩個地區,新絳屬運城地區。
1979年,運城地區改稱運城行政專員公署,新絳仍屬之。
2000年,運城地區改稱運城市,新絳仍屬之。
(1)絳縣歷史擴展閱讀
運城市:
古稱「河東」,山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
位置境域:
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呂梁山與臨汾市接壤,東峙中條山和晉城市毗鄰,西、南與陝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隔黃河相望 。介於東經110°15'—112°04',北緯34° 35'—35°49'之間。
歷史沿革:
1949年,運城、臨汾及石樓、交口成立晉南行政公署,屬陝甘寧邊區政府晉南區。
1950年,原陝甘寧邊區晉南區的運城、臨汾晉南28縣正式劃歸山西省,成立運城專區和臨汾專區,運城轄1鎮17縣。
1954年,運城、臨汾兩專區合並為晉南專區。
1970年,晉南地區撤銷,按原建制劃分為運城、臨汾兩個地區。
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運城地區設地級運城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運城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10個縣。
分別為:鹽湖區、永濟市、河津市、絳縣、夏縣、新絳縣、稷山縣、芮城縣、臨猗縣、萬榮縣、聞喜縣、恆曲縣、平陸縣。
㈡ 絳縣的歷史
絳縣歷史悠久,史稱古絳。春秋屬晉,漢屬絳縣(今曲沃),東漢屬絳邑縣(今曲沃)。北魏太和十八年稱南絳縣,西魏大統五年改為絳縣。
唐堯、虞、夏、商本境屬冀州地。
春秋屬晉,周惠王八年(前669),晉獻公派大夫建都城聚(聚,縣城南5公里南城村,名車廂城),將群公子全部殺光,始將此地命為絳,從此即定晉都於絳(《史記》稱「始城都絳」)。夏,獻公為使宮殿更廣大,命大司空修築絳城。
周簡王元年(前585),晉景公遷晉都於新田(今侯馬市一帶),命新田為絳,故成原晉都絳為故絳。
周安王二十五年(前377),韓、趙、魏滅晉,三分其地,晉亡。絳屬魏曲陽地。
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置絳縣,屬河東郡。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縣境東北為翼城縣,西南為聞喜縣。屬河東郡。
東漢建武十一年(35),改絳縣為絳邑縣,屬河東郡。
魏正始八年(247),屬平陽郡。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復置絳縣(今翼城縣),屬正平郡。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置南絳縣(今澮河以南),北絳縣(今澮河以北),南絳縣治所車廂城。仍屬正平郡。
北魏建議元年(528),置南絳郡,治所澮交川(今大郡村),屬正平郡。轄南絳、小鄉二縣。
西魏大統五年(539),僑置建州於郡。二十年(554),去南宇,為絳郡絳縣。
北周建德六年(577),改絳郡絳縣為絳縣,屬正平郡。
隋開皇元年(581),屬絳郡。隋開皇三年(583),郡廢,絳縣屬絳州。
隋大業三年(607),州廢,絳縣屬絳郡。
唐武德元年(618),絳縣治所由車廂城遷至今治,屬澮州。四年(621)澮州廢,屬絳州。
五代時期,絳縣屬河東道絳州。
宋乾德元年(963),絳縣為中等縣,屬河東路絳州。
金天會五年(1127),絳縣屬河東南路絳州。
元中統三年(1262),絳縣為下(小)縣,隸屬同上。
明洪武二年(1369),絳縣屬平陽府絳州。
清順治元年(1644),絳縣屬平陽府直隸絳州。
中華民國(以下簡稱民國)3年(1914),絳縣屬河東道。
民國26年(1937),屬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
民國32年(1943)春,屬晉冀魯豫邊區太岳區第四行政公署。
民國34年(1945)12月,屬晉冀魯豫邊區太岳區第二行政公署。
民國37年(1948),屬晉冀魯豫邊區太岳區第四行政專署。
1949年3月22日,屬翼城臨時專屬。
1949年9月13日,屬運城專署。
1950年,屬運城專屬。
1954年,屬晉南專署。
1958年11月,絳縣建制撤銷,東部歸翼城縣,西部歸聞喜縣,縣境隸屬同上。
1961年5月,縣建制恢復,隸屬晉南專署。
1970年,晉南專署分為臨汾、運城兩專署(後改為行政公署),絳縣屬運城行政公署。
1990年,隸屬未變。
------------------
絳縣位於省境南部,中條山的西北麓,面積 982平方公里,人口24.8萬,現轄 8鎮 6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絳縣,春秋屬晉,漢屬絳縣(今曲沃),東漢屬絳邑縣(今曲沃),北魏太和18年稱南絳縣,西魏大統五年改作絳縣,至今未改。
該縣地形復雜,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山區面積據半,丘陵佔到三分之一,平川面積最小。絳山獨峙西北、成為絳縣、曲沃、聞喜三縣的自然界山,主峰紫金山海拔1115米。最低處為澮河谷地,海拔 481米。境內主要河流有涑水河,澮河、洮河等。絳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溫暖乾燥多風;夏季高溫,日照充足;秋季涼爽,雨量充沛;冬季寒冷,雨量稀小。年平均氣溫11.4度,最冷一月,均溫為-- 4度;最熱七月,均溫25度,年均降雨量 630毫米。霜凍期十月至次年三月,無霜期 190天。
該縣現有耕地44.6萬畝、農作物以小麥、棉花、穀子、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皮麻等。該縣中條山森林面積廣闊,未開采林面積比重大,盛產松、柏、椴、楊等樹,山林中有野生動物出沒,是打獵觀光的好場所,另有大量野雞、杜鵑、斑鳩、喜雀等鳥類棲息林間。
該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灰石、蛙石、石英、雲母等。主要工業有化肥、水泥、棉織、針織、造紙、石灰、食品加工等行業。
該縣交通以公路為主,公路可通翼城、侯馬、聞喜、垣曲等地。禮元至古堆鐵路支線通過縣境,交通運輸尚稱方便。
絳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物古跡眾多,其中周萬庄、柳來、韓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晉獻公、省文公、晉靈公陵墓;太明寺、東岳廟等古跡,對研究我國古代史都有重要參考價值。
由於該縣地理環境特殊,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主要土特產有柿子、核桃、山桃、山杏、山葡萄、山楂、連殼、丹參、黃芪、黨參、川地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