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1. 珠江三角洲包括哪些城市
珠江三角洲(Pearl River Delta),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處,漢族地區南部。珠江三角洲既是地理區域,也是經濟區域,但范圍略不同。狹義上的珠三角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新規劃擴容汕尾(深汕特別合作區)、清遠、雲浮、河源、韶關5個城市 ,共14個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大珠三角還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和出口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家電等為主的企業群和產業群。
珠江三角洲聚集了廣東省重要科技資源,是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研發基地,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是國內乃至國際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生產基地。
珠三角經濟區信息化綜合指數67.6%,高出全省3.3個百分點。珠江三角洲地區和深圳市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全國第一個linux公共技術支持服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大珠三角」指原珠三角9個城市,加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三地構成的區域是全省交通運輸最繁忙、最發達的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廣州為中心,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相配合,銜接港澳、溝通全省和全國的較為發達的綜合交通網路。
2008年底,國務院下發《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共9個城市。「 大珠三角」指原珠三角9個城市,加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構成的區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之一,
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帶動作用和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圍繞著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城鄉規劃、公共服務、環境保護一體化,珠三角的經濟地理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軌道、綠道「雙道」建設,為珠三角區域一體化提速提供了基礎性條件。11個城市大經濟圈悄然形成,珠三角內部城市走向有機融合。
2.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
地理位置:
呈倒置三角形,底邊是西起三水市、廣州市東到石龍為止的一線,頂點在崖門灣。面積約1.1萬平方千米。沖積層薄,一般20~30米。地面起伏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島嶼,占面積 30%。
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廣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門以東、虎門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輸沙量達8000多萬噸,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區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米,成為中國重點圍墾區之一。
氣候溫度:
屬於亞熱帶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年均溫21~23℃,最冷的1月均溫13~15℃,最熱的7月均溫28℃以上。6~10月,常有台風影響,降雨集中 ,天氣最熱。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多雨季節與高溫季節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縱橫,對農業有利。這裏海拔200米以下,地勢平坦;高溫多雨,以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珠江三角洲氣候的南亞熱帶性表現在四季不明,三冬無雪,樹木長青,田野常綠,霜不殺青。據竺可楨在《特候學》一書中稱,熱帶為「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的地方,他認為五嶺以南,即入熱帶。但珠江三角洲在亞熱帶范圍之內。
(2)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珠江三角洲的重要性:
珠江三角洲是廣東省平原面積最大的地區。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
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是中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稱。
2015年1月26日,世界銀行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和面積最大的城市群。珠三角9市攜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是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並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已建成世界級城市群。2016年珠三角9市共吸納37.33萬高校畢業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