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❶ 地理七年級上冊重要知識點總結
地理是初中必學的科目之一,那麼七上地理有哪些重要的知識點呢?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地理七年級上冊重要知識點 總結 ,一起來看看吧。
地理七年級上冊重要知識點: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地理七年級上冊重要知識點: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
英語 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
法語 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____、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③____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④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⑤____——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③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 捕魚 、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當地的房屋具有牆厚、窗小的特點
地理七年級上冊重要知識點:天氣與氣候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霧、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猜你感興趣的:
1.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歸納
2.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3. 7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4.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要點歸納
5.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要點整理
❷ 七年級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七年級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
一、地球和地圖。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
(2)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二、緯度和經度。
1、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2、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3、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5、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6、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三、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❸ 七年級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七年級上冊地理必考知識點: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0°緯線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5、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6、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7、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8、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9、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10、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❹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境界。那麼,一些有關讀書的詩句,從古人對讀書這件事的感悟上,來體會讀書的樂趣之所在。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 七年級地理 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1
專題一 地圖(第一章第二節)
地圖的三要素:
①比例尺(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a、比例尺的大小,如1:10 000>1:100 000 ;
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如北京地圖,內容詳細;
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如中國地圖,內容粗略(P9 圖1—16)
b、比例尺的轉換:厘米變千米,去掉5個0
如1:5 000 000即表示圖上一厘米等於實地距離50千米
②方向 :a.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b.看指向標(P10 活動題圖1—18)
③圖例 :P10 圖1—17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2
專題二 地球和地球儀(第二章第一節)
1、地球的大小: 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坐地日行八萬里,專指赤道)
2、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緯線:赤道及與赤道平行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橫著),呈圓形;長度不等,赤道(即0°緯線)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成為一點。 赤道以北稱北緯,「N」表示North;赤道以南稱南緯,「S」表示South。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且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半圓),指示南北方向(豎著);呈半圓狀;長度都相等。 0°經線(本初子午線)以西稱西經,「W」表示West;0°經線(本初子午線)以東稱東經,「E」表示East。
口訣一:南緯S 北緯N,西經W 東經E
口訣二:向北增加為北緯,向南增加為南緯,
向東增加為東經,向西增加為西經(P19圖2-11)
4、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東西半球分界:160°E, 20°W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3
專題三 地球的運動(第四章第三節)
1、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 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轉: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年
3、與地球公轉相關的地理現象: (南北半球的季節和晝夜長短情況相反)
氣節 日期 北半球季節 太陽直射點位置 晝夜長短
春分 3月 21日 北半球春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夏至 6月 22日 北半球夏季 北回歸線 北半球晝長夜短
秋分 9月 23日 北半球秋季 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冬至 12月22日 北半球冬季 南回歸線 北半球晝短夜長
4、自轉的意義:晝夜交替(地球繞著地軸自己轉)
5、公轉的意義:(地球繞著太陽轉)
a、一年中太陽直射緯度的變化 (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b、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北極圈內極晝;冬至日北半球白晝達到一年中最短,北極圈極夜;南北半球情況相反)
C、四季和五帶的劃分: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寒帶(66.5°—90°);有太陽直射現象的是熱帶(南北緯23.5°之間);熱帶與寒帶之間是溫帶(23.5°—66.5°)。 (五帶劃分參考P70圖4—22)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4
專題四 大洋和大洲(第二章第二節)
1、七大洲(按面積順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 歐洲、大洋州;赤道穿過非洲大陸、南美洲大陸、亞洲的東南部和大洋洲的群島。
2、四大洋(按面積順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緯度最高且跨經度最多
3、「水球」:三分陸地(29%)、七分海洋(71%),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4、各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北美洲與亞洲----白令海峽 ; 南美洲與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5、半島: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山東半島、印度半島)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5
專題五 地形(第二章第三節)
1、區分:海拔高度指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兩地間的海拔高度之差。
2、五種陸地地形:地表起伏較小的3種——平原(海拔一般不高於200米)、高原(海拔高、邊緣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平);地表起伏較大的2種: 山地(海拔高>500米) 、丘陵(海拔較低)
3、海底地形:從岸邊向遠洋依次為——大陸架(較淺,200米以內)、大陸坡、海溝(較深, 如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洋盆、大洋中脊
4、地形圖:將等高線圖塗上顏色,一般用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棕、黃色表示高原
5、世界地形之最: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 (P32圖2—45)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6
專題六 海陸變遷(第二章第四節)
1、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2、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版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
3、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在板塊交界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活躍,拉伸可能形成海洋(如紅海),碰撞擠壓則可能形成山脈或造成火山地震,所以火山地震帶、山脈帶的分布帶與板塊邊界相近(參考P35圖2-48與P36圖2-54)
兩大山脈帶/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亞歐大陸南部山脈帶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知識點歸納
★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考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考知識點總結
★ 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 7年級地理上下冊知識點匯總
★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下冊復習提綱
★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重點歸納
★ 部編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三章知識點
★ 部編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單元知識點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