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識日記
⑴ 求八個地理日記
可以這樣寫
一、把每天學習的地理知識寫下來,比如開頭是今天我看了XX課本的第幾章,我學到了哪些東西。。。羅列地理知識的總結就可以了。
二、也可以寫自己觀察到的地理現象,比如現在日出越來越早,日落越來越晚,白天越來越長,觀察到後自己有什麼心得體會等。
三、也可以寫野外的花花草草。
加油!
⑵ 關於地理的日記 100_150字左右
地理的概念很廣泛,比如,你看了山,這山什麼樣子,在中國的什麼地方,樹長的有哪些,山有多高,山上有雲無雲,山路陡不陡,這些都是地理上的東西,回答完了這些不就有一百多字了嗎,同樣可以類比如河流,在哪裡,多長,水清不清,深不深,渾濁不渾濁,裡面沙子多不,有沒有受到污染,水流得急不急,有沒船在河裡行駛,水面有多寬,離你家有多遠,是不是在城市穿過等等問題回答完畢不就是日記了嗎?同樣的例子你也可以寫一棵樹,哪裡的都好,可以寫樹是什麼樹種,哪個科的,樹有多高,多粗,大概多大樹齡,樹葉繁茂不繁茂,有沒生蟲子,在它周圍這樣的樹多不多,是不是開花,樹葉的形狀是什麼樣的,長在什麼地方,山上還是平原,城市還是農村等等。你看這樣就可以寫好幾篇了。地理你可以寫家鄉,是人文地理,寫種地,寫工廠,寫天上的雲,大風,看到的朝霞晚霞,大雨小雨,霧,雪這些都是地理的。多好寫啊。
⑶ 地理日記 不少於200 怎麼寫有例文最好
長沙的記憶
我是在10月進入長沙的,到達的當天下午落了些雨,不大,但能明顯地感到行裝有些單薄。長沙的天空並不像預料的那樣明媚,從銀華酒店的27樓向西望去,橘子洲和嶽麓山隱隱約約。長沙沒有什麼可以稱得上標志性的建築,能代表長沙的只有上天賜予的橘子洲和嶽麓山了。而能使長沙讓人嚮往的應該是它的秋天,因為毛主席在橘子洲頭的一首《沁園春·長沙》讓長沙的秋天紅遍了大江南北。
湘江之於長沙,猶如秦淮河之於南京。橘子洲位於湘江中央,毛主席當年「攜來百侶曾游」橘子洲的時候,是乘舟過去的,乘舟登橘子洲與乘車登橘子洲的感受肯定不一樣。今天,湘江一橋將東西兩岸和橘子洲聯在一起。站在江邊,吹起頭發和衣領不斷改變著方向。與當年一樣的是,江風沒變。這里已經找不到「百舸爭流」的景象,10月底的橘子洲西邊的河道已經出現斷流,與橘子洲隔水而望的愛情島上長出許多茂密的蘆葦和野草。橘子洲東邊的河道零零星星有些運沙的船隆隆地駛過,打破江面的平靜。
我在一個星期六起了個早,上橋,順著橋翼的人行道往橘子洲行走。雖然太陽已經升起來了,但江面上還籠著濃霧,能見度很低,嶽麓山根本看不見,感覺它在雲深處。橋翼大概有二十多米高吧,洲上的樹超出橋面,有的樹冠上的葉子開始敗落,有的樹冠卻鬱郁蔥蔥。如果從樹的年輪來推測,它的年齡也應該在一百年左右。毛主席當年登洲的時候,它可能處在童年時代。橋翼兩側沒見到楓樹,否則映入眼簾的就是最容易勾起相思得紅葉。
橋翼西側下方是一個煤廠,幾個工人正在手工作業。東側有兩棟三、四層高的紅牆瓦頂的別墅式建築,有一棟外牆按院風格翻新過,有一棟看上去很斑駁。據洲上的居民介紹,翻新的那棟原來是美國的領事館,現在被一家改造橘洲島的公司徵用了,斑駁的那一棟原日本人的領事館,現在有幾戶島民住在裡面。往洲頭方向走,還有幾間傳教士住過的房子,雖然有政府註明的近代文物的標識,但還是有人在外面掛上發廊的廣告牌和當成餐館使用。這種房子在文革期間能夠倖存下來簡直是個奇跡。
從領事館到洲頭有四公里。我一上島就有一群機動三輪車的師傅,操著地道的長沙話圍過來招呼我,我雖然聽不懂,但還是能明白他們的意圖。我搖搖頭,想用腳步丈量這片讓偉人豪情萬丈的地方。這是一條林蔭道,路兩邊的樹都很高大,有些粗壯的樹上註明了樹種和年齡。看得出,這是一條飽經滄桑的路,路的西側是一些工廠、民房,或者是民房改造的餐廳,大部分餐廳早人去樓空,一些工廠已經遷走,只剩下空殼,一些民房也在搬遷。
橘子洲尾,有幾個船廠,據說航運船廠和橘子洲船廠是七、八十年代最富餘的企業,現在已經倒閉,或者搬遷,廠房的鐵門銹跡斑斑,一些藤狀的植物順勢爬上鐵門,翻越到牆的那邊去了。這些計劃經濟時代的廠房,今天還保留著計劃經濟的特徵,從牆上遺留的一些標語可以看出。廠房與居民區混雜在一起,廠房早空空盪盪,居民區卻還住著不少人。有的老人搬一個大腕,倚在門口吃飯,一隻狗遠遠地望著,與陝北窯洞前看到的景象非常相似。這些工廠的選址,可能與大幹快上年代的人們對毛主席的崇拜有關。
在中午十二點前到達橘子洲頭。湘江的霧還沒有上去,看不清嶽麓山,也就不可能看到「層林盡染」的風景。那天我是橘子洲唯一的遊人。橘子洲公園關著門,據說在搞維修。公園門前的馬路上一地金黃的落葉,於關在公園內的那些從南方移植過來的常青的樹種的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公園對面是一排餐館,服務員正掃著門前的落葉。
一路上,從梧桐樹上飄落的黃葉灑滿道路,不少狗在路邊張望,不少退休的,或者下崗的男人、婦女在低矮的屋子門前,獃獃地看著飄零的黃葉。歲月像湘江的水一樣流逝,樹葉年年飄落,野草一歲一枯榮,只有橘子洲的樹用自己的年輪銘記這這座城市的歷史。
⑷ 地理考察日記怎麼寫
大概哪個年級的? 一般抄是地理位置、地理特點(地形、地貌、土壤、水源)、人文特徵(人口、經濟、交通、工業、農業等),有這么一些就很全面了。
真情實感,手工製作,我是一個地理老師,歡迎追問,希望可以具體說說你們的考察日記是什麼方面的,才能對症下葯
⑸ 求關於地理的日記
長沙的記憶
我是在10月進入長沙的,到達的當天下午落了些雨,不大,但能明顯地感到行裝有些單薄。長沙的天空並不像預料的那樣明媚,從銀華酒店的27樓向西望去,橘子洲和嶽麓山隱隱約約。長沙沒有什麼可以稱得上標志性的建築,能代表長沙的只有上天賜予的橘子洲和嶽麓山了。而能使長沙讓人嚮往的應該是它的秋天,因為毛主席在橘子洲頭的一首《沁園春·長沙》讓長沙的秋天紅遍了大江南北。
湘江之於長沙,猶如秦淮河之於南京。橘子洲位於湘江中央,毛主席當年「攜來百侶曾游」橘子洲的時候,是乘舟過去的,乘舟登橘子洲與乘車登橘子洲的感受肯定不一樣。今天,湘江一橋將東西兩岸和橘子洲聯在一起。站在江邊,吹起頭發和衣領不斷改變著方向。與當年一樣的是,江風沒變。這里已經找不到「百舸爭流」的景象,10月底的橘子洲西邊的河道已經出現斷流,與橘子洲隔水而望的愛情島上長出許多茂密的蘆葦和野草。橘子洲東邊的河道零零星星有些運沙的船隆隆地駛過,打破江面的平靜。
我在一個星期六起了個早,上橋,順著橋翼的人行道往橘子洲行走。雖然太陽已經升起來了,但江面上還籠著濃霧,能見度很低,嶽麓山根本看不見,感覺它在雲深處。橋翼大概有二十多米高吧,洲上的樹超出橋面,有的樹冠上的葉子開始敗落,有的樹冠卻鬱郁蔥蔥。如果從樹的年輪來推測,它的年齡也應該在一百年左右。毛主席當年登洲的時候,它可能處在童年時代。橋翼兩側沒見到楓樹,否則映入眼簾的就是最容易勾起相思得紅葉。
橋翼西側下方是一個煤廠,幾個工人正在手工作業。東側有兩棟三、四層高的紅牆瓦頂的別墅式建築,有一棟外牆按院風格翻新過,有一棟看上去很斑駁。據洲上的居民介紹,翻新的那棟原來是美國的領事館,現在被一家改造橘洲島的公司徵用了,斑駁的那一棟原日本人的領事館,現在有幾戶島民住在裡面。往洲頭方向走,還有幾間傳教士住過的房子,雖然有政府註明的近代文物的標識,但還是有人在外面掛上發廊的廣告牌和當成餐館使用。這種房子在文革期間能夠倖存下來簡直是個奇跡。
從領事館到洲頭有四公里。我一上島就有一群機動三輪車的師傅,操著地道的長沙話圍過來招呼我,我雖然聽不懂,但還是能明白他們的意圖。我搖搖頭,想用腳步丈量這片讓偉人豪情萬丈的地方。這是一條林蔭道,路兩邊的樹都很高大,有些粗壯的樹上註明了樹種和年齡。看得出,這是一條飽經滄桑的路,路的西側是一些工廠、民房,或者是民房改造的餐廳,大部分餐廳早人去樓空,一些工廠已經遷走,只剩下空殼,一些民房也在搬遷。
橘子洲尾,有幾個船廠,據說航運船廠和橘子洲船廠是七、八十年代最富餘的企業,現在已經倒閉,或者搬遷,廠房的鐵門銹跡斑斑,一些藤狀的植物順勢爬上鐵門,翻越到牆的那邊去了。這些計劃經濟時代的廠房,今天還保留著計劃經濟的特徵,從牆上遺留的一些標語可以看出。廠房與居民區混雜在一起,廠房早空空盪盪,居民區卻還住著不少人。有的老人搬一個大腕,倚在門口吃飯,一隻狗遠遠地望著,與陝北窯洞前看到的景象非常相似。這些工廠的選址,可能與大幹快上年代的人們對毛主席的崇拜有關。
在中午十二點前到達橘子洲頭。湘江的霧還沒有上去,看不清嶽麓山,也就不可能看到「層林盡染」的風景。那天我是橘子洲唯一的遊人。橘子洲公園關著門,據說在搞維修。公園門前的馬路上一地金黃的落葉,於關在公園內的那些從南方移植過來的常青的樹種的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公園對面是一排餐館,服務員正掃著門前的落葉。
一路上,從梧桐樹上飄落的黃葉灑滿道路,不少狗在路邊張望,不少退休的,或者下崗的男人、婦女在低矮的屋子門前,獃獃地看著飄零的黃葉。歲月像湘江的水一樣流逝,樹葉年年飄落,野草一歲一枯榮,只有橘子洲的樹用自己的年輪銘記這這座城市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