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高考知識點總結
A. 高考化學必考知識點總結歸納2022
化學,作為一門關鍵學科,對於能源、材料、生命科學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整理的高考化學必考知識點概要,旨在幫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內容:
- 高中化學實驗基礎:
- 葯品取用:包括固體(如鑷子、角匙)、液體(量筒、滴管)的操作規范,以及定量與非定量取用的規則,如天平、量筒的使用和剩餘葯品的處理。
- 儀器洗滌:介紹了基本洗滌方法,以及針對特殊污跡的清洗方法,如油脂、銀鏡、硫磺等的清洗手段。
- 試紙的使用:涵蓋紅色石蕊、藍色石蕊、pH試紙等的用途和檢驗方法,強調試紙濕潤的注意事項。
- 實驗操作原則:
- 七項操作順序原則:如「從下往上」、「從左到右」等,確保實驗裝置正確裝配。
- 必考知識點總結:
- 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強酸的元素是氯,最輕金屬是鋰,最硬物質是金剛石等。
- 涉及元素周期表、化合物種類、地殼成分、空氣成分、有機物等重要知識點。
這些知識點構成了高考化學的核心內容,理解和熟練掌握它們是提升化學成績的關鍵。祝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順利掌握這些要點!
B. 高考化學必考知識點匯總
對於高考理科生來說,不僅物理難學,化學也是。那麼高考化學有哪些必考知識點和化學實驗體題型呢?跟著我來了解一下高考化學吧!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
一.氧化還原相關概念和應用
(1)借用熟悉的H2還原CuO來認識5對相應概念
(2)氧化性、還原性的相互比較
(3)氧化還原方程式的書寫及配平
(4)同種元素變價的氧化還原反應(歧化、歸中反應)
(5)一些特殊價態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還原反應
(6)電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反應
二.物理性質
1、有色氣體:F2(淡黃綠色)、Cl2(黃綠色)、Br2(g)(紅棕色)、I2(g(紫紅色)、NO2(紅棕色)、O3(淡藍色),其餘均為無色氣體。其它物質的顏色見會考手冊的顏色表。
2、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H2S。
3、熔沸點、狀態:
① 同族金屬從上到下熔沸點減小,同族非金屬從上到下熔沸點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屬元素的氫化物熔沸點從上到下增大,含氫鍵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溫下呈氣態的有機物:碳原子數小於等於4的烴、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點比較規律: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不一定。
⑤ 原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共價鍵,離子晶體熔化只破壞離子鍵,分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分子間作用力。清碼
⑥ 常溫下呈液態的單質有Br2、Hg;呈氣態的單質有H2、O2、O3、N2、F2、Cl2;常溫呈液態的無機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類有機物一般碳原子數越大,熔沸點越高,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
同分異構體之間:正>異>新,鄰>間>對。
⑧ 比較熔沸點注意常溫下狀態,固態>液態>氣態。如:白磷>二硫化碳>乾冰。
⑨ 易升華的物質:碘的單質、乾冰,還有紅磷也能升華(隔絕空氣情況下),但冷卻後變成白磷,氯化鋁也可;三氯化鐵在100度左右即可升華。
⑩ 易液化的氣體: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劑。
4、溶解性
① 常見氣體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極易溶於水在空氣中易形成白霧的氣體,能做噴泉實驗的氣體:NH3、HF、HCl、HBr、HI;能溶於水的氣體:CO2、SO2、Cl2、Br2(g)、H2S、NO2。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尾氣吸收時要用防倒吸裝置。
② 溶於水的有機物:低級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澱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鹵素單質在有機溶劑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與白磷皆易溶於二硫化碳顫正神。
⑤ 苯酚微溶於水(大於65℃易溶),易溶於酒精等有機溶劑。
⑥ 硫酸鹽三種不溶(鈣銀鋇),氯化物一種不溶(銀),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⑦ 固體溶解度大多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少數受溫度影響不大(如NaCl),極少數隨溫度升高而變小[如。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小,隨壓強增大而變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單質一般密度從上到下增大。
② 氣茄虧體密度大小由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決定。
③ 含C、H、O的有機物一般密度小於水(苯酚大於水),含溴、碘、硝基、多個氯的有機物密度大於水。
④ 鈉的密度小於水,大於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屬光澤並能導電的單質一定都是金屬 ?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質,但它卻是非金屬
物質結構、元素周期表的認識
(1)主族元素的陰離子、陽離子、核外電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徑大小比較
(3)電子式的正確書寫、化學鍵的形成過程、化學鍵、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
(4)能畫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構—性」。
三.離子的鑒別、離子共存
(1)離子因結合生成沉澱、氣體、難電離的弱電解質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發生氧化還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雙水解、生成絡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不能與強酸、強鹼大量共存
(5)題設中的其它條件:「酸鹼性、顏色」等
四.有機物化學推斷的解答(「乙烯輻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條線」)
(1)一般出現以醇為中心,酯為結尾的推斷關系,所以復習時就熟悉有關「醇」和「酯」的性質反應(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團的醇類和酯)。
(2)反應條件體現了有機化學的特點,請同學們回顧有機化學的一般條件,從中歸納相應信息,可作為一推斷有機反應的有利證據。
(3)從物質發生反應前後的官能差別,推導相關物質的結構。
五.阿伏伽德羅常數及推論
(1)利用克拉伯龍方程推導「阿氏4推論」,(P、V、T)條件下對「物質的量、摩爾質量、微粒數、體積比、密度比」。
(2)利用克拉伯龍方程計算不同溫度或壓強下的體積。
(3)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數目中固體、得失電子、中子數等內容。
六.pH值的計算
(1)遵循定義(公式)規范自己的計算過程
(2)理清題設所問的是「離子」還是「溶液」的濃度
(3)酸過量或鹼過量時pH的計算(酸時以H+濃度計算,鹼時以OH–計算再換算)
七.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
(1)能計算反應速率、理解各物質計量數與反應速率的關系
(2)理順「反應速率」的「改變」與「平衡移動」的「辯證關系」
(3)遵循反應方程式規范自己的「化學平衡」相關計算過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觀點來解題
高考常出現化學題實驗題
一.溶液的酸鹼性和pH的關系
1、溶液酸鹼性判斷依據
溶液的酸鹼性取決於溶液中c(H+)和c(OH-)的相對大小。
2、溶液的pH
(1)pH的定義: pH= -lgc(H+)
(2)pH的適用范圍
當溶液的酸鹼性用pH表示時,其c(H+)的大小范圍一般為1×10-14 mol/L<C(H+)pH>0。
當c(H+)或c(OH-)≥1 mol·L-1時,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鹼性,用c(H+)或c(OH-)直接表示溶液的酸鹼性更方便。
(3)溶液的酸鹼性和pH的關系:
在室溫下,中性溶液:c(H+)= c(OH-) =1.0×10-7 mol· L-1, pH =7
酸性溶液:c(H+)>c(OH-) ,c(H+)>1.0×10-7 mol·L-1, pH <7
鹼性溶液:c(H+)<C(OH-),C(H+)<1.0×10-7 pH mol·L-1,>7
二.試紙的使用
常用的有紅色石蕊試紙、藍色石蕊試紙、pH試紙、澱粉碘化鉀試紙和品紅試紙等。
在使用試紙檢驗溶液的性質時,一般先把一小塊試紙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測溶液的玻璃棒點試紙的中部,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判斷溶液的性質。
在使用試紙檢驗氣體的性質時,一般先用蒸餾水把試紙潤濕,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試紙放到盛有待測氣體的導管口或集氣瓶口(注意不要接觸),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情況來判斷氣體的性質。
注意:使用pH試紙不能用蒸餾水潤濕。
化學實驗題型
1.中學階段使用溫度計的實驗:
①溶解度的測定;②實驗室制乙烯;
③石油分餾。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內。
2.中學階段使用水浴加熱的實驗:
①溶解度的測定(要用溫度計);
②銀鏡反應.
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
①攪拌:②引流:
③引發反應: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網上,用在酒精燈上燒至紅熱的玻璃棒引發二者反應;
④轉移固體;⑤取溶液;⑥粘取試紙。
4.由於空氣中C02的作用而變質的物質:
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
NaA102溶液、水玻璃、鹼石灰、漂白粉、苯酚鈉溶液、Na20、Na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