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智慧
❶ 求一篇1500字地理徵文。。。
試論地理美
當我們徜佯在地理大觀園的時候,無不為其美麗所折服!
一、人地關系的和諧美
地理把人地相關性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為我們揭示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與自然平等、共生、共存,人和自然的關系是和諧的關系。強調人地關系的和諧發展。通過對地理人地相關性的學習,使我們能夠理解到人與自然間的正確關系,理解尊重自然,才能和諧共處的理念,從而體味出一種和諧美。
二、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多樣美
地理以區域環境為研究對象,具有廣闊的空間性,上及天,下達地,藍天、白雲、大海、森林、草原、日月星辰、花鳥魚蟲、沙漠、冰川、城市、鄉村……山水之間,陰陽相配, 冥冥之中剛柔相濟。宇宙的神秘與詭譎,萬物的多樣與和諧。面對一幅幅絢麗的世界圖景,無不為大自然的和諧美麗而震憾!「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靈性出萬象,風骨自高潔」,窮極於山水間,盡享世界的和諧與美麗。
三、地理倫理道德美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觀念,其中就含有啟蒙的人地關系的合理內涵,而儒家主張「禮樂合一」、「美善相樂」又把「仁」當作審美理想的核心,強調人類社會中人與人間的和諧,含有更多的人倫成分和濃厚的封建、政治色彩,因而缺乏對環境、對生命的廣泛關注。道家主張「游於自然之道」、「返樸歸真」、「清靜無為」,試圖在人與自然間建立起混沌的和諧。因其處世消極最終被排斥到主流社會之外。
地理學則要求我們在處理好社會關系的同時,還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一系列關系,對自然講倫理道德,特別是要處理好人與其他生命的關系。因而,在一定的層面上也包含著豐富的環境倫理和生命理性。強調在人與人、人與其他生命之間建立起平等、公平的秩序,因而具有一定的倫理道德美。有人預言:生態文化必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文化,一場群眾性的環保運動正在世界各地興起。
四、地理智慧美
地理智慧主要指: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和人類自身生存的智慧。學習地理,重要的是可以給人們裝上一個「地理頭腦」,教會人們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來看待世界,更科學地選擇、安排生活和生產,指導人類理性地生產和消費。在對物質資源的消費方面,呼籲人類改變舊的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放棄高消耗、高增長、高污染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和高消費、高浪費的生活方式。
地理智慧要求人們在消費時,盡可能多地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盡量減少對廢物的排放,以保持人地復合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良好狀態。在人的自身生產方面,主張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適應,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相協調。傳統發展模式是以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為特徵的,常常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增長,把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資源對立起來。地理對人地復合系統開放性和戰略性的研究,為我們建立了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資源觀等,從而樹立一種觀察、處理當代事物的整體觀和系統觀,教給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和生存的智慧。
五、地理人文精神美
地理「把地球作為人的世界來研究」(J.O.M.克羅克《地理學的范疇》),主張給人以及其他生命更多的人文關照。人文素質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重點在情感和價值觀。地理能賦予我們更高的人文精神。在價值觀方面地理能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人口觀、種族觀、環境觀和資源觀。在情感方面,通過地理國情教育能增強我們的國家意識,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世界地理的學習中,利用綜合、分析和比較的方法去解釋空間效應,展現全球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結構和特徵,展現與之相關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特別是在此差異基礎上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觀。在欣賞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時,幫助我們形成對他人他物和異質性、多樣性的寬容心。地理能強化我們的全球意識,教會我們用全球視野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現實,並將本國、本地區、本鄉、本土置於國際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分析,從而學會尊重與理解、競爭和合作、關心和交往。理解並增進與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及其他文化間的交往交流,用以培養和平共處並具有世界大家庭、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語言文明為一體的人。
地理教育目的的重點是實現「從能力到責任感的轉變」。強調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人類面臨的共同的問題,注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不僅重視對他人、對民族、對國家的責任感,也重視對世界、對人類的責任感。地理使我們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六、地理規律美
地理的規律可分為地理事物分布規律、地理事物的演變規律等。地理的規律美表現為秩序美、節奏美、數學美等。想像是分析,也是綜合(波德萊爾:《想像力》)。分析和綜合是地理重要的思維方法。聯想是知覺和想像的基礎(朱光潛:《美感與聯想》)。地理規律的認識,離不開高度的想像,在想像中體味到地理的規律美。面對精美的地圖,在欣賞一件藝術品的同時,張開自由想像力的翅膀,與之展開極富情趣的對話。跨越時空,縱橫馳騁,於是一個富有色彩、聲音、輪廓、香氣和生命的世界便活躍於眼前。
在認識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運動規律時,使人聯想到一張巨大的光碟,它們同向、共面、近圓,彷彿在演奏著一曲壯美的宇宙樂章。在認識非洲氣候分布規律時,我們聯想到了對稱。在認識城市中心學說時,不禁使人聯想到蜂房構造。在學習農業區位論中的杜能環時,會使人想到水中的漣漪。在認識海水鹽度的緯度分布規律時,使我們聯想到如「M」形的山峰。高度的想像,總是與熱情同在。「一個冷淡、淺薄的、尖刻的人是不常具有堅強雄厚的想像力的」(郁達夫:《想像的功用》)。
學習地理需要熱情,在熱情中產生豐富的想像,在不斷地創造、聯想、解釋中,在對地理事物的分析、比較、歸納、演繹中,必將感受到地理規律美的無窮魅力。通過對地理規律美的認識,能賦予我們更多理性,使我們從中不斷向自然界學習、模仿和借鑒,以此創造美的環境、美的生活。從一個小的盆景,一座假山,一座山水城市,大到建設一個寬敞、富裕、干凈、安全的地球,都體現了人類對大自然的學習和模仿。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目前我國正在建設小康社會,在庭院經濟的發展、小流域的治理、農業生態模式的建立、小城鎮和工業小區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科學決策,而地理在各種決策中會提供廣泛的人文咨詢、人文設計和人文論證。並用美的地理規律去創造和諧而美麗的世界。
七、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球狀結構美
褚大健先生對復雜的科學知識體系進行梳理,獨具慧眼,發現了科學知識體系具有的球狀結構。認為:地球的內部結構從外向內,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與此相似,科學知識從內到外,由知識內核、知識幔層和知識外殼組成。知識外殼由事實性知識組成,重點說明「是什麼」。知識幔層由定律性知識組成,側重說明「怎麼樣」,知識內核由原理性知識組成,側重說明「為什麼」。地理科學知識體系也是如此,對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探討,我們會感到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球狀結構美。
席勒說過:「若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惟一的途徑是先使人成為審美的人」。地理的審美能賦予我們對地理更多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通過地理審美能陶冶我們的情操,並用地理美去創造和諧而美麗的世界。
一、 運用地理圖示教學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大家都知道,地圖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圖示教學法,就是一種通過圖形或圖象來揭示地理事物現象或本質特徵,以激發學生跳躍式思維,加快教學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用形象化的圖形、圖象或表格講授地理概念或規律,揭示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有利於增進學生的記憶力,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大家都深有體會,離開了地圖上好一節地理課是比較困難的,為了提高地理課堂效率,我們地理教研組在圖示教學方面作了深入探討,為此我們積極研究圖示教學在地理課堂中的運用,傳統的地圖教學主要是藉助教學掛圖和模型,多媒體進入課堂為地理圖示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較傳統的掛圖教學,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重點突出、分層展示、動畫更易於學生理解等優點。但並非越花哨越好,因此本年度我們主要在課件的實用性上進行了研究,製作並修改了許多優質課件,並在區級以上單位獲獎。我們申請的「地理圖示教學法」研究課題,已順利通過了區級的驗收,現在正在進行市級課題的研究並積累了很多這方面的材料,特別是我們已經整理完成了初中地理的所有課件和備課參考如教學設計等,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課件中所呈現的地圖,教給學生讀圖用圖的方法,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指導學生學習畫地圖、並使用地圖這一工具,教學中,凡是能從地圖上獲取的地理知識,都盡量運用讀圖的方法來完成。解決地理問題時,要首先想到與之相關聯的地圖。只有這樣,才能學好地理,才能以圖增知,以圖啟智,才能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能力。
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越來越多的地理老師體會到圖示教學所帶來的優勢,為了大家使用的方便,我們實現了資源共享,所有的課件都放在了學校的ftp上,在上課的時候,只要打開學校的ftp,就能把相關的課件下載到自己的電腦上,無論是上課用還是備課用,都非常方便,這樣大大提高了備課效率,更極大的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每次上地理課,同學們興趣都很高漲,因為我們每一節都配有精美的課件,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非常高漲,有了興趣,再加上老師的精心講解,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我們學校這幾年的地理教學之所以走在全市前列,與我們積極研究圖示教學是分不開的。
二、創建切實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能高質量的完成學習任務,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隨著我校學案教學以及生命化課堂教學的實施,並按照《萊城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我們地理組全體任課教師積極努力,探索出自主、合作、探究下的「目標導學,以學為主,以學定教」這一有效教學模式。其一般程序是:情景導入、認定目標-----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展示、拓展目標-----小結提升、訓練達標
1、情景導入、認定目標
學習興趣是學生最現實的學習動機 ,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情景創設,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引發興趣的問題導入新課,導課導得好,可以先聲奪人,抓住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把三維目標呈現給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要求。
2、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能否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是關鍵。教師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提供豐富的感性和理性的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生成問題,以便於讓學生帶著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簡單的問題由學生個人獨立完成,難一些的問題由小組內交流完成,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供到班上共同探討。
3、交流展示、拓展目標
讓學生展示其學習情況,一方面是為了解決學生自學中不明白的問題,另一方面是為教師精講作準備,教師根據學生展示交流情況, 適時講解學生不明白的地方,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問題,以達到拓展知識,培養能力,升華情感的教學目標。
4、小結提升、訓練達標
學習完本節課之後,根據教材內容,可由學生小結本節課內容,也可由教師小結本節課內容,小結完了之後,要進行當堂訓練測試,以便檢驗學生學習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教師在新的課程環境下,必須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煥發出生命活力,才能讓學生在探究中自主,在探究中合作與交流,在探究中快樂地成長。
以上教學模式是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而成,這一模式既得到了 我校師生認可,更得到了我區教研室的高度贊揚,實踐證明,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能力都得到了鍛煉、提高,地理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利用小組學習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佳措施
新課程最注重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那麼課堂上如何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學習小組,小組合作的方式是我們學校現正在研究的,也是課程標准積極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們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時,總是進行明確的分工,讓每一組的每一個學生都各司其職。明確了自己的職責,每一個學生都表現得積極主動。在教學中我們是這樣建立學習小組的,一般是以8人為一個小組,合理的編組是合作學習得以實現的前提,編組時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如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習態度、性別、家庭背景等,這樣小組成員之間可以優勢互補,才能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小組學習中,學生合作技巧的培養是合作學習得以實現的重點,因此在小組學習實施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合作,要引導學生養成合作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小組的調控,不能任意發展,特別是在小組討論中,不能什麼問題都討論,要討論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問題,也不能讓個別學生鑽了空子,趁機說話,因此注重小組的評價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做到評價的及時性和公正性,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加強教研教改是提高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前提
教學科研是教研組的生命線,只有加強教研教改,才能提高整個教研組的教學水平,按照教研組計劃,我們定期舉行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教研活動一般定在每周三的下午三、四兩節,我們地理組主要是通過專題討論、說課評課、案例分析等多種方法,圍繞教學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和下一階段課改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大家各抒己見。這種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研活動切合了教學的實際和需要,給予組內老師莫大的幫助。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每個人都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並通過一周一節的公開課現場示範,供全組交流研討。每次公開課地理教師都全員參與,在聽課過程中我們要求教老師寫好聽課記錄,內容包括教學實錄、隨機點評、教學發現和教學建議四大方面。實踐表明,這種「一周一組一節公開課」形式下的全員「參與式」活動,在地理組內掀起了一場場「頭腦風暴」, 教師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大幅度增高,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增強,並在反思、學習中書寫了大量的案例。使地理組的的常規性教研由此落到了實處,真正解決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同時積累和挖掘了大量的教育教學資源。
集體備課活動一般定在每周四的第1節,集體備課我們有一定的程序(1)備課組長分工—(2)教師分頭備課,撰寫集體備課草案—(3)集體備課時間教師說課、其他教師補充、修改—(4)根據集體備課意見教師完成個人的備課詳案。對於教學中的共性問題,我們在集體備課中集思廣益,然後著手將深入探討的結果在日常教學中加以嘗試和運用,讓這些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地理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風採的大舞台,課堂教學煥發了真正的生命活力。
我常常想,也許我們學校的地理老師的素質不是最高的,但是我們通過集體教研,通過這樣的集思廣益,通過相互學習,通過培訓,集我們集體的智慧,那麼我們的任何一個老師就不僅僅代表的是自己的水平,而是我們整個教研組的水平,事實證明,通過加強教研教改,地理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❸ 智慧GIS地圖:重塑地理空間信息的新紀元
在信息化時代的浪潮中,GIS作為連接現實與數字世界的橋梁,正經歷著革新性的轉型。智慧GIS地圖,作為這一創新領域的核心產物,不僅豐富了地理空間信息的展現手段,更深刻重塑了我們處理、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間數據的方式,引領我們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應用領域。
智慧GIS地圖融合了傳統GIS技術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現代科技,構建了一個綜合性的地理信息平台。它超越了單純的數據可視化,通過智能分析、預測和優化,為城市規劃、環保決策、災害預警、智能交通和農業管理等領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實現高效與精準的決策輔助。
智慧GIS地圖通過高精度的遙感影像、無人機數據和物聯網感測器實時數據,構建起立體、動態且多維度的地理空間模型。這一模型涵蓋了自然地理、人口分布、經濟活動和交通狀況等多元信息,讓我們能夠從全新的角度深入理解和感知地理空間的復雜性。
作為科技與地理信息技術的融合產物,智慧GIS地圖正在深遠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面、實時、動態的地理認知工具,還為各行業賦予了強大的決策支持和業務優化能力。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場景的拓展,智慧GIS地圖的未來潛力無限,必將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創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