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英國歷史學家馬考萊

英國歷史學家馬考萊

發布時間: 2025-01-16 18:55:54

① 19世紀西方史學的發展情況

歷史進步觀念在19世紀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和傳播。社會歷史進步的原因、方式和階段 ,特別是進步的規律的問題不僅在像聖西門、孔德、黑格爾和斯賓塞這樣的思想家的手 中繼續得到更深入的研究,而且進步的觀念開始越過學者的書齋,深入於一般公眾。到 19世紀中葉,關於歷史服從於總的進步規律的思想滲透於報紙、雜志、政治文件、詩歌 等等,成為受過教育的人的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在英國、法國和美國,「幾乎每一個就 社會歷史的題目進行寫作的作家都提到它。」
在法國,首先是聖西門,接著是孔德提出了關於人類歷史發展階段的學說。自孔德以 後,「進步的觀念幾乎成為常識」,幾乎一切政治理論和運動都以進步的規律來論證自 己的合法性。著名歷史家密什勒和魁奈把文明進程看作是自由的逐漸勝利。路易·勃朗 把自己的一本論述勞動組織的書標題為「進步的檢閱」。勒農在1863年寫道:「歷史研 究的一個總的結論是人類社會在科學、物質生活條件和道德……方面的不斷進步。」另 一著名的歷史家托克維爾在《美國的民主》中,把歷史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看作是平 等的逐漸的進步,認為這個進步的過程宛如上帝操縱的時鍾一樣,人力既不能扭轉,也 不能阻止,所有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都只能服務於這個發展過程。
維多利亞時代的歷史學界是如此信奉進步觀念,以致於歷史學家白芝浩把進步作為西 方文明與其它文明相區別的本質特徵。博克爾在《英國文明史導論》中,談到近300年 來科學知識的巨大進步時,認為這「足以解釋歐洲近幾個世紀連續取得的非凡進步」。 史學領域內居於主導地位的輝格派更是以贊揚英國的歷史進步為其主要特徵之一。 輝格派史學大師馬考萊寫道:「英國的歷史雖有偶而的停頓或短暫的倒退,但潮流的總 趨向明顯地是進步的」。特別是近160年,即1688年以來的歷史,「是物質、道德、知 識空前進步的歷史」,可以說一部「英國史顯然是進步的歷史」。維多利亞時代是 「有史以來最開明的民族中最開明的一代」。埃克頓更把歷史進步觀提到近現代歷史寫 作基本范疇的地位,「我們必須承認人類事物中存在著一種進步,是歷史據以寫作的科 學假設。」
進步的觀念同樣在德國史學界獲得廣泛傳播,亨利希·海涅在《論德國宗教和哲學的 歷史》一書中宣稱自己「相信進步」,肯定德國的子孫後代會比他生活得更幸福。經濟 史黨派的代表人物威廉·羅雪爾號召「研究發展的規律」,李斯特在1841年的《政治經 濟學的國民體系》一書中,提出了經濟發展的四階段理論。布魯諾·希爾德布蘭德則提 出了國民經濟發展的三階段理論。19世紀下半葉,德國出現了新史學流派,其領袖朗普 萊希特在批判蘭克史學忽視社會心理以及歷史發展的統一性、連續性和前進性時,試圖 以「文化史學方法」建立「新史學」,他在《德國史》中按照社會集體心理和經濟狀況 把德國歷史分為六個階段,認為歷史發展的目標是「精神自由」。
社會進步觀念也越過大洋,影響了19世紀美國史學的發展。德萊帕在《歐洲智慧發展 史》中,明確地表述了關於進步規律的思想。他認為「社會進步像身體的成長一樣完全 受自然規律的控制」,各民族的歷史進程「是一個預定的庄嚴的行進」,通過「不可避 免的事件的系列」,「永遠運動,不停止地進步。」另一位美國史學家費斯克在《 宇宙哲學概要》中寫道:「社會進步的根本特點是自私性的削弱和同情心的持續加強。 」1867年,美國思想界的領袖之一埃默森在哈佛大學作題為「文化的進步」的講演,例 舉人類社會在科學技術、法制等方面的進步,贊揚19世紀優於歷史上任何時代。耶威利在1950年出版的《進步觀念》一書中寫道:「如果有任何一個觀念是屬 於某一個世紀,至少是由於它被賦予的重要性,或者不管人們是否接受,但卻全都熟悉 它,那麼這個觀念就是進步的觀念,它被認為是歷史的總規律,是人類的未來」。
美國史學家杜威曾經對史學範式演變的現象評論說:「隨著文化的改變,在這種文化 中占統治地位的觀念也要改變,研究、評價和整理史料的出發點必然要產生,於是,歷 史也就要重新改寫。過去沒有重視的材料現在成了論據,因為新的觀點要求解決新的問 題,而新的問題又要求有新的事實材料來進行驗證」。歷史進步觀念的出現的確引 起了西方史學的巨大變革,而這種變革並不是沒有進步意義的。後現代主義者如福柯和 德里達等批判啟蒙理性萬能和歷史決定論的思想並不一定完全正確。

② 歷史學是科學還是藝術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layer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0018650/answer/23813532
來源:知乎

這個問題確實在歷史學界吵了很長時間,莫衷一是。我個人傾向於歷史學是一門闡釋學(或者解釋學)而非是科學。但研究歷史的一些考據方法是科學的。

我們大二的時候上過一門課,「史學概論」,用的課本是北京大學出版社王學典主編的《史學引論》(很對人看到這個名字都很熟悉,對!他就是《文史哲》雜志主編、山大教授,他的《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更是家喻戶曉),這門課枯燥之處在於純理論化,講的是歷史學的性質、學科特點,以及一些史學方法、治史方法、史學史的內容(我扯了好多啊!)。

在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一句話:「歷史學不是以物質世界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追求通則或規律的實證科學,而是一門旨在把握或通向人的不確定的心靈世界的詮釋學。」王學典的觀點很明確,歷史學不是科學,是一門詮釋學(或者叫闡釋學、解釋學)。

起初我是懷疑這句話的,我感覺歷史學一向是很嚴謹的,所有數據、史料都具有精確性,因為這才是「真實的歷史」,後來我接觸到法國年鑒學派的計量史學,更加堅信歷史學是一門嚴謹、規律的科學。但是等我看了一些史學理論的書之後感覺王學典這句話並沒有問題。

歷史事件的發生往往具有隨機性,不是能夠通過科學的方法能預測到的。無論是伯羅尼撒戰爭、還是布匿戰爭抑或我國的黃巢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在爆發前會出現一系列很直觀的事實與原因,但這些事實與原因不也是毫無規律的嗎?況且這些事件更不可能有規律地輪回。而科學是什麼?科學是一種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具有可觀察、可假設、可檢證的特點。而歷史學雖然反映的是過去發生的真實的事件,但毫無規律性可言,更不可能假設與邏輯推理。因此來說,歷史學非科學。但是歷史的隨機性不能阻礙我們以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它,比如計量史學,與其說是一門學問,倒不如說是一種治史方法,運用數學等自然科學中的方法對歷史資料進行定量分析,不僅有助於精確還原事件本身,也會使得歷史本身更具有說服力、趣味性。

除了歷史學,語言學、哲學等等學科都不能算作科學,而是人文類學科。所以,現在我感覺我國的一些學科分類是有問題的,把歷史學、哲學等學科劃歸到社會科學是不嚴謹的,而且把我國的學科體系籠統地分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是不科學的,應該在之外再加一項「人文學科」(是學科,不是科學)。

③ 生活中你經歷過哪些用科學獲得成功,違背科學受到挫折的事情呢其中哪件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起因經過

你好wanrunji
如下
生活與科學
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飲食中有科學,運動中也有科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做的許多事情都是與科學有關的。
常言道:「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葯湯。」這句話是有科學道理的。因為從口腔咽喉、食道、胃,就猶如一條通道,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給這段消化通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咽。
吃飯間時不時喝湯水也是有益的。這樣有助於食物的稀釋和攪拌,易於腸胃對食物的消化。所以,有營養家認為,養成飯前或吃飯時,喝少量湯水的習慣,還可以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的發生。
此外,我們還知道,生活中的許多物體,都存在熱脹冷縮的性質。挨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不小心把乒乓球弄癟了,用開水燙一下就能恢復,這是因為乒乓球的熱脹冷縮。可自然界中也有一部分物體「脾氣」有點怪,它們不是熱脹冷縮,而是冷脹熱縮。4℃以下的水就具有這種非同尋常的特性。
記得有一年剛到夏天的時候,天氣特別熱,我便裝了滿滿一瓶礦泉水放到冰箱的冷凍室里,打算第二天帶到學校喝,那瓶水就在冰箱里待了一夜。第二天,我拿出瓶子的時候,發現瓶子底部凸出了一塊地方,瓶子里的冰潔得硬硬的。冰融化後,我把水喝光,發動了許多同學,無論怎麼敲,怎麼按,那塊凸起的部分就是凹不進去。回到家後,我拿給爸爸看,爸爸笑著說:「這就是物體的冷脹熱縮,用熱水一燙就沒事了。」同樣是熱水,能把乒乓球變脹,又能把塑料瓶變癟,真神奇!
原來是這樣的,水結成冰後體積會增加,我放了滿滿一瓶水,體積增加後,瓶子里沒有剩餘的空間,所以會在底部凸出一塊冰來。冰水的時候只要把水放到瓶子的百分之八九十左右就夠了。
同學們,我們做事情盡量不要違背科學規律,否則,會遭到不少的麻煩哦!
——————————————————————————————————————————不久前,叔叔阿姨們送來了好幾盆花和幾株樹。門口、客廳里、房間里和陽台上都擺上了盆景。我對爸爸說:「我們家都成植物園了,擺那麼多的植物干嗎?」爸爸笑著說:「植物能製造氣氛,凈化空氣,人和動物誰都離不開它們,離開了它們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動物離開植物後不能生存?為什麼人或動物離開植物後不能生存?我將信將疑。決定做幾個小實驗來證明這個問題。
星期天,我從車庫里抓來兩只老鼠。這兩只可憐的小老鼠即將成為我的實驗品。它們不停地掙扎著,圓溜溜的小眼睛時不時地瞪著我。我把三隻小老鼠放在一個大魚缸里,用一次性薄膜桌布封得嚴嚴實實的,生怕瓶里的空氣與外界的空氣相通。我仔細地觀察著,只見小老鼠們沿著缸壁,繞著缸底快速地竄著。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嗎?難道爸爸說的不是真的?然而,沒過幾分鍾,只見小老鼠繞圈的速度越來越慢,直到停滯不前,奄奄一息的樣子。此時,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輕輕拿開,捉出這幾只小老鼠,放進另外三隻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葉茂的植物。然後輕輕蓋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魚缸,只見小老鼠驚慌地亂竄。過了好久也沒要咽氣的樣子。這個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製造動物所需要的氧氣。
為了進一步證明人類和動物對植物的依賴性,我來到我老家附近一個飼料加工廠。那兒的空氣里到處彌漫著一股噥噥的灰塵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難受。然後,我又跑向我們家屋後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個空氣新鮮的地方,我感覺極為清爽。這個實驗證明植物可以凈化空氣。使人呼吸順暢。
這兩個實驗證明,人類和動物的生存與植物有密切的關系。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學道理呢?我來到圖書館去查閱了許多的科技書籍,還到學校電子閱覽室上網查詢,總結出以下幾點: ① 人必須依靠植物提供氧氣。如果說一個人幾天不吃飯、幾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話,幾分鍾就可能性命難保,氧氣可是人生命活動的第一需要呀!②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約2萬多次,吸入氧氣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動物與植物的呼吸,物質的燃燒,也都要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這樣一來,空氣中的氧氣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間之所以沒有產生過這種危機,就是因為植物既是天然氧氣「製造廠」,又是二氧化碳的「廣闊市場」。 ③ 有人做過統計,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能製造氧氣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因為有植物源源不斷地補充氧氣,空氣中的氧氣才能保持基本恆定。相反,如果沒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氣只要500年左右的時間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類和動物能夠維持生命,活動時所需要的氧氣,必須歸功於綠色植物。植物與我們人類和動物的生命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在此,我呼籲全社會的人們不要再砍伐植物,讓植物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
---------------------------
(2)
中央電視台第十頻道——科學頻道中的《走進科學》,我非常愛看。這個欄目里有許多奇特、神秘的科學知識,有些經過探索解開了謎團,而有些仍等待科學家繼續研究。今天晚上,趁《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還沒到,我和媽媽「走進科學」。
「家裡的一切無緣無故的晃動」,看到這個題目,我就被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往下看。故事開始了:上海市一處小區三幢居民樓家中,水、吊燈等不停地晃動,這個情況持續了幾個月,使居民們吃不香,睡不安,大家都以為是地震。專家趕到後,仔細調查,否定了地震的說法,地震不可能持續這么久,而且它的威力很大,可以輕而易舉的摧毀房屋。那著到底是怎麼一會事呢?
專家在小區四周認真調查,想尋找振動源,可一無所獲。偶然他們發現,在小區八百米以外,有一座碎石廠,碎石器產生的振動特別強。可八百米以外,不足以造成小區居民家中東西晃動。專家們推斷,只有發生物理中的共振現象,才可能有這么大的威力。經過測定,結果驚人的一致。碎石器振動和小區樓房振動的頻率完全一致,都是1.5赫茲。果然,關閉碎石器,居民家中的東西都停止不晃動了。終於,這個神秘的面紗被揭開了。
生活中有科學,科學也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去探索、研究,任何謎團都會被解開的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今天我就給大家講兩個科學故事。
「救火不用水」 周末媽媽在廚房做飯,突然,鍋里的油燒了起來,我看見了急忙喊:「媽媽,快用水澆滅它!」媽媽沒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鍋蓋把鍋蓋上了,一會兒,火就滅了。我驚奇的問媽媽:「消防員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車澆水滅火,你為什麼不用水呢?」媽媽笑著說:「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著了的時候更不能用水了。因為油輕水重,往鍋里澆水油火就會迸出來,不但滅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災.」媽媽還告訴我:火燃燒需要氧氣,油鍋著火後迅速把鍋蓋上,一會兒,鍋中的氧氣沒了,火也就滅了,我聽了恍然大悟.
」會變形的門」
我房間的門是一扇結實的木製門,很漂亮而且會「變形。」夏天的時候總有幾天它不聽話,關門時很費力,好像長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變瘦了,關上門總有一條小縫。我問爸爸這是怎麼會回事,爸爸解釋:「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門時木材沒有完全乾透,夏天天氣熱溫度高,木材膨脹門就變胖關不上,冬天天氣冷溫度低木材縮小,門變瘦了關不嚴,這就是熱脹冷縮的道理。」
聽了爸爸的話,我想,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啊!
2

我家種了好多花,這些花都種在有小洞的花盤里。為什麼種花的盤子底下有一個或幾個小洞呢?

當我給花兒澆水時,我發現水澆的太多就會從那些花盤底下的小洞中流出來。如果,沒有這些小洞,水澆的太多,多餘的水就會積在花盤里,時間一長,根就會因不通氣而腐爛。可水澆的太少,根就吸收不到足夠的水分。花盤底下有了小洞,就可以放心的給花兒澆水,多餘的水自然會從小洞里流走。

花盤底下的小洞不僅能讓多餘的水流出,又能讓植物的根吸收更多的新鮮空氣。

使花兒能夠更舒服的呆在花盤里。也不會喊:「我快悶死了,我快悶死了,快來救救我呀!」更不會讓那些精神百倍的葉子、花朵像害羞的小姑娘把高傲的頭往下低。

這些小洞還有一個好處。它能讓那些在花盤里擠不下的根向洞外長,使根不會太擠。

這些花盤底下的小洞的用處可真多呀!原來,種花也要講科學。

3

有人曾經說過:「生活是一門大科學」。不錯,生活的確是一門大科學,想要了解科學,必然要先體驗生活,體驗生活中的科學。

——題記

可以說,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不停地發問。

曾懵懂無知地問過:「人為什麼會死?」「人死後會怎麼樣?」也許,我們曾天真無邪地問:「天空為什麼是藍的?」「為什麼會下雨?」「為什麼會有雷聲?」

也許,就是從這些現在看來愚昧無知的問題中,我們開始了走向科學的征途,學會了用一個一個的問號來探索科學。

上學了,我們從書上、課本里、老師那兒了解到了許多無法從家人那兒學到的知識。

成了一名中學生的我終於明白了,下雨既不是老天爺在哭,也不是海龍王的傑作,而是一種自然現象,它可能是由冷暖氣流相遇形成的鋒面雨,也可能是含著水汽的氣流隨著山勢上升而形成的地勢雨,還可能是由台風帶來的台風雨。我也明白了打雷是雲層中的正負電子碰撞的結果而不是雷公發怒。

然而,僅僅知道這些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從拆裝鍾表的過程中明白鍾表的構造;我們可以從種植花草的過程中知道植物如何生長;我們還能從親自下廚的過程中明白熱脹冷縮的原。

也就是在生活中這些看似簡單的親手操作的過程中,我們一步步地走近了那看似遙遠的科學,了解了很多科學知識。

我們也發現,那些偉大的科學家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受人矚目的高科技成果,而是他們為驚世駭俗的成功所做的各種探索。

牛頓因為提出了「蘋果熟了為什麼落到地上」的問題,所以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李四光因為對兒時玩捉迷藏的巨石的由來提出疑問,所以推翻了外國人的錯誤結論,證明了中國有第四紀冰川。

而琴納這個名字卻鮮為人知。

18世紀,「天花」在歐洲開始大流行。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人一旦染上天花,很快便一命嗚呼,即使僥倖存活下來,不是留下醜陋的麻臉,就是耳聾、眼瞎。那個時期,整個歐洲有6000多萬人死於天花,因為天花而變成麻子的人更是不計其數。英國史學家馬考萊稱天花是「死神的忠實幫凶」。而古代預防天花的方法就是「種痘」,實際上是人為地造成一次輕型天花感染,難免有一定危險。有的人會因此染病而導致死亡,這不能不說是人痘接種法的一種缺陷。但在當時,它確實起到了防止天花大規模危害人類的作用。琴納醫生經過細心地觀察,發現擠奶女工往往會感染牛痘,卻很少得天花。於是他觀察了無數患牛痘的母牛乳房上的膿包,記載了一頭又一頭牛的情況。他發現牛痘和天花的膿包相似,得牛痘和得天花的症狀也相似。所不同的是,牛痘比天花的症狀要輕得多。牛痘不會使牛死亡,.得牛痘的人也不會死亡。經進一步收集這方面的證據,琴納終於得出了結論:得過牛痘的人,肯定不會得天花。於是琴納醫生發明了通過接種牛痘的方法來預防天花。琴納的成就,使人類從此可以免受天花的災難。

所以,我們可以說——每個人都有探索科學的權利,每個人都有學習科學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創造科學的潛力。只要你細心地體驗生活中的科學,說不定你得到的結論、完成的事業、研究的成果,會令長輩驚訝,令世人贊嘆,令科學家汗顏!
————————————————————————————————————————
科學無價
①科學價值幾何?這個問題太難回答。
②在喜馬拉雅山海拔6100多米的納木耶尼冰川上,科學家取回了我面前的一小瓶冰芯樣品,只有6毫升,重量不過幾克,它價值幾何,日後能從中研究出什麼,現在還沒人知道。
③為了冰川科學,許多人付出良多。一名22歲的美國博士,為了夢想中的冰川,在西藏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曾經勇闖南極的秦大河,考察珠峰冰川時得了可怕的「腦水腫」,在差點「光榮」之後,依然堅持工作;被人稱為「冰人」的姚檀株,每年算下來,上冰川的時間甚至比陪家人的時間還要多……
④在現代科學中,冰川科學只是眾多科學中的一門,只是浩瀚的科學海洋中的一個「角落」。在冰川科學中,那個小小的只有6毫升的塑料瓶也只是一個「角落」,但它所蘊含的科學精神卻光芒四射,遠遠超越了它本身所代表的時間和空間概念。
⑤經過幾百年的飛速發展,現代科學已經進入了一個無限延伸、無限細分、無限交叉的嶄新境界;人類探索的目光也已經超越了身邊簡單的自然現象,投向了更為廣闊的地層深處、地表奇景和地外空間。獲取新的知識,探尋新的規律,不斷向極限挑戰,已經成為現代科學前進的巨大動力。當然,人我們依然明白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雖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還只是整個世界的一個微小的角落,未知的東西還很多很多。
⑥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人類依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能源危機愈演愈烈,氣候變暖持續不停,新型疾病層出不窮……這許許多多問題的解決,最終都只能依靠科學。歷史告訴我們,通向科學世界的道路沒有捷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地積累,才能一步一步地提高。魯迅曾經說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科學發展的歷史么是如此,長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積總會結果.雖然結出的「果實」可能和煤一樣,只有一小塊。但是這一小塊一旦點燃,它發出的火光卻可能照亮蒼莽大地。
⑦許多科學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時候,並不曾想到它會改變世界: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的時候,怎會想到電在日後的人類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發明二進制的時候,更不會知道它竟在幾百年之後成為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科學前進的一小步很可能成為人類前進的一大步。不只是那些成功者,就是那些失敗者,也在不斷地證明自己實踐的價值:明朝的萬戶坐著自製的火箭上天的時候,不曾想到幾百年後讓他付出生命代價的夢想會變成現實;沒有拉馬克創立的「用盡廢退」學說,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誕生也許會晚幾個世紀……
⑧科學無價!
————————————————————————————————————————
1。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今天我就給大家講兩個科學故事。
「救火不用水」 周末媽媽在廚房做飯,突然,鍋里的油燒了起來,我看見了急忙喊:「媽媽,快用水澆滅它!」媽媽沒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鍋蓋把鍋蓋上了,一會兒,火就滅了。我驚奇的問媽媽:「消防員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車澆水滅火,你為什麼不用水呢?」媽媽笑著說:「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著了的時候更不能用水了。因為油輕水重,往鍋里澆水油火就會迸出來,不但滅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災.」媽媽還告訴我:火燃燒需要氧氣,油鍋著火後迅速把鍋蓋上,一會兒,鍋中的氧氣沒了,火也就滅了,我聽了恍然大悟.
」會變形的門」
我房間的門是一扇結實的木製門,很漂亮而且會「變形。」夏天的時候總有幾天它不聽話,關門時很費力,好像長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變瘦了,關上門總有一條小縫。我問爸爸這是怎麼會回事,爸爸解釋:「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門時木材沒有完全乾透,夏天天氣熱溫度高,木材膨脹門就變胖關不上,冬天天氣冷溫度低木材縮小,門變瘦了關不嚴,這就是熱脹冷縮的道理。」
聽了爸爸的話,我想,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啊!
2

我家種了好多花,這些花都種在有小洞的花盤里。為什麼種花的盤子底下有一個或幾個小洞呢?

當我給花兒澆水時,我發現水澆的太多就會從那些花盤底下的小洞中流出來。如果,沒有這些小洞,水澆的太多,多餘的水就會積在花盤里,時間一長,根就會因不通氣而腐爛。可水澆的太少,根就吸收不到足夠的水分。花盤底下有了小洞,就可以放心的給花兒澆水,多餘的水自然會從小洞里流走。

花盤底下的小洞不僅能讓多餘的水流出,又能讓植物的根吸收更多的新鮮空氣。

使花兒能夠更舒服的呆在花盤里。也不會喊:「我快悶死了,我快悶死了,快來救救我呀!」更不會讓那些精神百倍的葉子、花朵像害羞的小姑娘把高傲的頭往下低。

這些小洞還有一個好處。它能讓那些在花盤里擠不下的根向洞外長,使根不會太擠。

這些花盤底下的小洞的用處可真多呀!原來,種花也要講科學。

3

有人曾經說過:「生活是一門大科學」。不錯,生活的確是一門大科學,想要了解科學,必然要先體驗生活,體驗生活中的科學。

——題記

可以說,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不停地發問。

曾懵懂無知地問過:「人為什麼會死?」「人死後會怎麼樣?」也許,我們曾天真無邪地問:「天空為什麼是藍的?」「為什麼會下雨?」「為什麼會有雷聲?」

也許,就是從這些現在看來愚昧無知的問題中,我們開始了走向科學的征途,學會了用一個一個的問號來探索科學。

上學了,我們從書上、課本里、老師那兒了解到了許多無法從家人那兒學到的知識。

成了一名中學生的我終於明白了,下雨既不是老天爺在哭,也不是海龍王的傑作,而是一種自然現象,它可能是由冷暖氣流相遇形成的鋒面雨,也可能是含著水汽的氣流隨著山勢上升而形成的地勢雨,還可能是由台風帶來的台風雨。我也明白了打雷是雲層中的正負電子碰撞的結果而不是雷公發怒。

然而,僅僅知道這些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從拆裝鍾表的過程中明白鍾表的構造;我們可以從種植花草的過程中知道植物如何生長;我們還能從親自下廚的過程中明白熱脹冷縮的原。

也就是在生活中這些看似簡單的親手操作的過程中,我們一步步地走近了那看似遙遠的科學,了解了很多科學知識。

我們也發現,那些偉大的科學家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受人矚目的高科技成果,而是他們為驚世駭俗的成功所做的各種探索。

牛頓因為提出了「蘋果熟了為什麼落到地上」的問題,所以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李四光因為對兒時玩捉迷藏的巨石的由來提出疑問,所以推翻了外國人的錯誤結論,證明了中國有第四紀冰川。

而琴納這個名字卻鮮為人知。

18世紀,「天花」在歐洲開始大流行。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人一旦染上天花,很快便一命嗚呼,即使僥倖存活下來,不是留下醜陋的麻臉,就是耳聾、眼瞎。那個時期,整個歐洲有6000多萬人死於天花,因為天花而變成麻子的人更是不計其數。英國史學家馬考萊稱天花是「死神的忠實幫凶」。而古代預防天花的方法就是「種痘」,實際上是人為地造成一次輕型天花感染,難免有一定危險。有的人會因此染病而導致死亡,這不能不說是人痘接種法的一種缺陷。但在當時,它確實起到了防止天花大規模危害人類的作用。琴納醫生經過細心地觀察,發現擠奶女工往往會感染牛痘,卻很少得天花。於是他觀察了無數患牛痘的母牛乳房上的膿包,記載了一頭又一頭牛的情況。他發現牛痘和天花的膿包相似,得牛痘和得天花的症狀也相似。所不同的是,牛痘比天花的症狀要輕得多。牛痘不會使牛死亡,.得牛痘的人也不會死亡。經進一步收集這方面的證據,琴納終於得出了結論:得過牛痘的人,肯定不會得天花。於是琴納醫生發明了通過接種牛痘的方法來預防天花。琴納的成就,使人類從此可以免受天花的災難。

所以,我們可以說——每個人都有探索科學的權利,每個人都有學習科學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創造科學的潛力。只要你細心地體驗生活中的科學,說不定你得到的結論、完成的事業、研究的成果,會令長輩驚訝,令世人贊嘆,令科學家汗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今天我就給大家講兩個科學故事。
「救火不用水」 周末媽媽在廚房做飯,突然,鍋里的油燒了起來,我看見了急忙喊:「媽媽,快用水澆滅它!」媽媽沒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鍋蓋把鍋蓋上了,一會兒,火就滅了。我驚奇的問媽媽:「消防員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車澆水滅火,你為什麼不用水呢?」媽媽笑著說:「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著了的時候更不能用水了。因為油輕水重,往鍋里澆水油火就會迸出來,不但滅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災.」媽媽還告訴我:火燃燒需要氧氣,油鍋著火後迅速把鍋蓋上,一會兒,鍋中的氧氣沒了,火也就滅了,我聽了恍然大悟.
」會變形的門」
我房間的門是一扇結實的木製門,很漂亮而且會「變形。」夏天的時候總有幾天它不聽話,關門時很費力,好像長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變瘦了,關上門總有一條小縫。我問爸爸這是怎麼會回事,爸爸解釋:「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門時木材沒有完全乾透,夏天天氣熱溫度高,木材膨脹門就變胖關不上,冬天天氣冷溫度低木材縮小,門變瘦了關不嚴,這就是熱脹冷縮的道理。」
聽了爸爸的話,我想,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啊!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三個科學故事。
「救火不用水」 周末媽媽在廚房做飯,突然,鍋里的油燒了起來,我看見了急忙喊:「媽媽,快用水澆滅它!」媽媽沒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鍋蓋把鍋蓋上了,一會兒,火就滅了。我驚奇的問媽媽:「消防員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車澆水滅火,你為什麼不用水呢?」媽媽笑著說:「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著了的時候更不能用水了。因為油輕水重,往鍋里澆水油火就會迸出來,不但滅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災.」媽媽還告訴我:火燃燒需要氧氣,油鍋著火後迅速把鍋蓋上,一會兒,鍋中的氧氣沒了,火也就滅了,我聽了恍然大悟.
」會變形的門」
我房間的門是一扇結實的木製門,很漂亮而且會「變形。」夏天的時候總有幾天它不聽話,關門時很費力,好像長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變瘦了,關上門總有一條小縫。我問爸爸這是怎麼會回事,爸爸解釋:「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門時木材沒有完全乾透,夏天天氣熱溫度高,木材膨脹門就變胖關不上,冬天天氣冷溫度低木材縮小,門變瘦了關不嚴,這就是熱脹冷縮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活著就是為了生活更快樂,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爭取來的。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就有了為之奮斗的慾望,為了人生的奮斗目標人必須使自己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尋找樂趣,讓單調乏味的工作充滿生趣,使自己無憂無慮,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這就是每一個人都要尋找自己的快樂。 如果沒有鬥志、信心、毅力,人就可能遭到世人的種種的手段而艱難生存。因此,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我們必須樹立人生的奮斗目標,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自己去努力了,他去實現的過程心情就會快樂。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人為萬物之靈,這是因為人具有思維能力,即人所獨有的極其復雜、豐富的主觀內心世界,而它的核心就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個人就能對社會、對人生、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持正確的認識,能採取適當的態度和行為反應;就能使人站得高,看得遠,做到冷靜而穩妥地處理各種問題。 其次,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應該把奮斗目標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之內。盡量使自己有完滿完成目標的可能。這樣,你的心情就會十分愉悅再次,學會自我調控情緒,排除不良情緒,讓自己在愉快的環境中度過每一天。 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使人心情開朗,輕松穩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熱情與信心。因此生活中應避免不良情緒的發展,遇到不好的事,要換個方法變個方式思考,你將大有收獲。 向朋友、親人傾訴,以疏散郁悶情緒。自我放鬆,多參加休閑運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搞好人際關系,你會發覺你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 對世俗復雜環境能避開的就避開,不要輕信別人的胡言亂語,人要有自己的主見。你要有堅定的信念,只有自己當機立斷,遠離小人,你的事業才會成功。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將工作做得更好。 樂觀是心胸豁達的表現 ,樂觀是生理健康的目的,樂觀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樂觀是工作順利的保證,樂觀是避免挫折的法寶。 當你的人生目標已經實現時,你就能尋找自己心儀的異性朋友。請你這樣設想:當風鈴的浪漫,往往勾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駝鈴的深沉,往往激起人們對錦綉前程的憧憬;當手機的鈴聲響起,讓你知道有人在天天關心你,你的每一天都是這樣開心,這樣愉快! 人的樂觀心態,將使你心理年齡永遠年輕。當你朝著奮斗的目標邁進時,都會增加你的愉悅與自信。你就會自然形成樂觀的心態,快樂將永遠與你相伴!相信你在實現人生目標的同時也獲得了夢寐以求的人生伴侶,祝你生活美滿幸福。你就能在心理上獲得最大的快樂,你將擁有快樂的每一天!相信你能把握自己快樂而幸福的人生,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奮斗目標! `

老師教育我們一地要自主學習,不要老搞抄襲。記住偶!!!!

④ 歷史學是科學還是藝術

歷史學是科學還是藝術?這個問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一方面,歷史被認為是勝利者書寫的,因而被視為一門藝術而非科學。另一方面,19世紀以前的史學實踐展示了史學科學化與藝術化兩種不同的學科趨勢。隨著科學概念在自然科學領域的確立,從19世紀起,西方史學界開始就歷史學的學科性質展開爭論。有的認為它是藝術,有的則堅信它是科學,還有的認為兩者兼具。
史學自誕生起,就展示了科學化與藝術化兩種趨勢。在中國,傳統上有「文史不分家」的說法,這反映了文學對史學的重大影響。而在西方神話中,歷史女神克萊奧既是繆斯,也是文藝女神。神話、傳說、史詩通常被認為是史學的原型,它們包含大量虛構和非真實的元素,且都經過了藝術加工。盡管它們都包含一定程度的歷史真實性,但並不被視為純粹的史學,而是屬於文學藝術范疇。這表明,史學確實源自文學藝術。
歷史的構成是由無數微小的事實組成,且被認為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人們可以從歷史資料庫中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材料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從這個意義上說,「事實不過是歷史的碎片」,歷史被視為一個可以任人打扮的姑娘,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塑造她。因此,馬考萊在撰寫歷史時並不關心資料的真實性,而更注重寫作技巧。他的作品一經問世,銷量甚至超過了文學家司各脫的小說和詩歌,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讀物。這進一步說明,在馬考萊看來,史學就是一門藝術,就像小說、詩歌和歷史劇一樣。
馬克思曾批評馬考萊為了取悅輝格黨和資產階級而「偽造了英國歷史」。由於歷史本身屬於文學藝術的范疇,且由人創作,因此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基於這些理由,我認為歷史學更接近於藝術。

熱點內容
三家訪蜜事 發布:2025-01-16 22:01:23 瀏覽:709
南煉中學 發布:2025-01-16 22:00:01 瀏覽:929
英語文化差異 發布:2025-01-16 21:14:15 瀏覽:720
成都美術高考培訓班 發布:2025-01-16 20:37:24 瀏覽:851
國考中公教育 發布:2025-01-16 20:15:49 瀏覽:633
九年級物理補充習題答案 發布:2025-01-16 19:20:05 瀏覽:222
英國歷史學家馬考萊 發布:2025-01-16 18:55:54 瀏覽:131
怎麼在紙上 發布:2025-01-16 18:21:00 瀏覽:940
什麼是立國之本 發布:2025-01-16 18:13:45 瀏覽:176
健美操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16 17:02:53 瀏覽: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