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初一地理學案

初一地理學案

發布時間: 2025-01-26 15:11:30

地理學案如何

這是一篇關於初中地理導學案,初中地理教學導學案,地理集體備課記錄的文章。因此在使用中要因材施教,合理運用,靈活對待。 1.自主探究。依據學案,讓學生帶著問題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在學生預習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幫助學生真正理
地理「導學案」就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利用學案導引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遇到問題而自己又不能解決時,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形式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導學案」是教師體現此種教育、教學思想方法的知識體系和能力培養的載體,它也引導學生在預習、交流、鞏固復習、確立和使用適當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為此,「導學案」的科學、恰當的編制,顯的極為重要。
一、「導學案」的編制思路及框架
我們對「導學案」設計和編寫提出如下的要求:
緊扣新課標:遵循《地理課程標准》所倡導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設計思路、課程結構、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對每章內容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從三個維度進行分解和細化,旨在使教師教和學生學時既有針對性,又有整體性。
思路與要求:對各章節的知識與方法的學習與探索,要以基本知識、基本思想方法為中心。設計基本問題時,可把一個重要知識點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復考查;要注意總結方法、規律,滲透地理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的設置上一定要有層次,各種難度的問題都要有,但要嚴格控制難度。
1.每一章分為若干節,每一節分為若干課題;
2.每個課題的欄目設置及說明如下:
【學習目標】指明新課程標准對此部分內容的要求,明確教學及學習目標;
【引入導學】導入新課:或通過復習舊知識、承上啟下進入新知結構;或利用有意義的問題導出新課;或採用類比、推廣等手段自然進入新知結構。總之要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預習掌握】學生看完書後,對基本知識、方法進行填空;此處是學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識、基本方法或其根源的重要欄目,一定要科學合理地設置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的探究過程與問答。不能只是一些生硬的知識的填空。
【雙基訓練】設計1—2個緊扣課本的基本題目讓學生解答,檢測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
【思路歸納】對基本知識、思想方法、規律進行總結,對教法、學法及易錯、易混點進行反思;
【雙基測評】設計一組層次得當的題目測試學生,了解學生對本課題內容的學習、掌握情況,找出問題,不斷完善。
【能力培養】設計2—3個綜合題供有餘力的學生進行訓練,提高綜合能力。
【走進中考】找出近三年學業水平考試與本節內容有關的題目,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二、「導學案」形成過程
①在集體備課時(單獨分配任務、大體研討內容)[第一次集體備課]
②第一次個性化備課:
主備人在平時認真備課,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然後交給備課組長、學科負責人檢查。
③第二次集體備課和第二次個性化備課:
在集體備課活動時,集體討論並修改完善通案和個案。
④第三次個性化備課:
上課應用前,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通案和個案,在上課後進行課後反饋的書寫。
每周五按上課次序裝訂,由備課組長上交到年級或課改辦。
由備課組長檢查通案的數量、個案的質量,並寫好檢查記錄和總結。
形成個人管理檔案袋(將個人備課歸入個人檔案袋)和教務管理檔案袋(將集體備課記錄、通案備課檢查、評比記錄等歸入教務管理檔案袋)
三、「導學案」的使用要求
由於「導學案」的編制還不是很完善,並且課堂態勢也不斷變化,因此在使用中要因材施教,合理運用,靈活對待。
1.自主探究。依據學案,讓學生帶著問題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在學生預習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地理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地理活動經驗。
2. 合作交流。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已經掌握了大部分基礎內容,但「導學案」中問題不一定全部解決,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針對「導學案」中存在的問題討論交流,確保課堂教學效率。
3. 鞏固練習。「導學案」中練習的設計應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應注意多做案例、多設疑,使學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識。練習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知識。評講時教師圍繞學生疑難點、重點、關鍵點提問、追問、反問。
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課後反思包括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和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反思。教師課後反思是課後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以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等。學生是對學生思維和探索過程進行整合的一個環節,突出重點內容,歸納多種思維過程,完善知識結構。另一個方面,教學反思有利於對學案的修改和完善,能較好的體現教師集體和學生群體的智慧。
望採納

Ⅱ 求文檔: 初中地理巴西講學案

第六節 巴西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運用地圖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據地形和氣候特點,分析亞馬孫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據地圖和資料聯系巴西自然條件討論該國如何開發
利用和保 護熱帶雨林
過程與方法:充分運用資料,讓學生討論、比較
情感與價值觀:使學生樹立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觀點
重點:亞馬孫平原和亞馬孫河流
難點:巴西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學生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關鍵:巴西的位置
導入新課:出示七年級上冊的「面積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國家」,請學生運用地圖回答:a各個國家分別位於那個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積居第一位的是哪個國家?從而導入新課。
第六節 巴西
第一課時
播放亞馬孫河的錄象材料。
1、亞馬孫河
在圖3-31上找到亞馬孫河,並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回想課本30頁的1-43圖將亞馬孫河的流量、長度流域面積與其他三條大河比較,得出結論: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討論:亞馬孫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結:發源於安第斯山脈,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長度僅次於尼羅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亞馬孫平原和熱帶雨林氣候區
在3-31圖上找到亞馬孫平原並觀察他的范圍,說明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並看圖說出他的范圍,在組內交流。
小結:亞馬孫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東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
讀3-31圖分析亞馬孫平原的 緯度位置,思考:該地的氣候類型是什麼氣候?此中氣候條件下的植被是什麼?
小結:亞馬孫平原分布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這里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
討論:亞馬孫平原的熱帶雨林有哪些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
閱讀材料「地球之肺」
說明:熱帶雨林的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
過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還有什麼類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①引導學生觀察3--3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圍,並與亞馬孫平原比較。
②從緯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氣候特點
③小結巴西高原的地形構成:約1/3的亞馬孫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構成了巴西
小結:由亞馬孫河沖積而成的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構成的巴西,它的面積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

課堂活動:
(1)、世界上面積大於巴西的國家有那些?
(2)、填表比較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氣候
(3)、思考:課本92--93頁3--5題
鞏固練習:
同步互動66頁
板書設計: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亞馬孫河
長度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
亞馬孫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補充練習:
填充圖第32頁第一題和第二題

Ⅲ 七年級地理上冊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 七年級地理 教師教學思想、整合知識的產物,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七年級地理上冊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設計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一、 背景與意義分析

人教版義務 教育 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第1、2、3章是從自然地理的角度讓學生認識世界。第四章開始講述人文地理。語言和宗教是認識世界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節教材,居《居民與聚落》的第二節,講述世界主要語言及主要語言的地域分布。世界宗教的形成及三大宗教的地區分布,代表建築,通過本節教材的教學,讓學生對世界語言和宗教及其地域分布有一個大致了解。為後面學習世界分區,進一步認識世界打下基礎。

為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本課在教學中將採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圖討論、相互交流,再歸納的 教學 方法 ,改變過去教師教教材的傳統教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

二、 學習與導學目標

1、 知識積累與疏導

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為世界六大主要語言及其地域分布情況。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地域分布、代表建築。認知率達100%。

2、 技能掌握與指導

學會閱讀「襪頌跡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圖,能從中獲得世界主要語言分布的信息。運用世界政區圖,說出三大宗教的地區分布,學會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 文化 傳統,利用率達100%。

3、 智能提高與訓導

通過讀圖分析、討論歸納,師生之間相互答題解疑,加強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互動率達100%。

4、 情感修煉與開導

了解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及其分布在華人聚集的地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了解英語是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激發學生 學習英語 的積極性。了解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等 法律知識 。投入率達95%。

5、 觀念確認與引導

通過對世界語言的教學,學生認識漢語和英語是當今世界使用人數最多、使用最廣泛的兩種語言。學好漢語和英語利於今後的生活和工作,通過對宗教形成和分布的教學,讓學生能形成正確的宗教觀,學會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認同率達100%。

三、 障礙與生成關注

學生對世界大洲和國家的地域分布掌握不是很全面透徹,課堂教學中,學生回答世界主要語言和三大宗教的地區分布時不易准確到位,影響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四、 學程與導告並程活動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准備:收集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築圖片、創始人、節日及禁忌等資料。我國佛教的一些代表性建築圖片

教學過程:

課前課件1、展示:三大宗教不同建築風格的畫面,不同風格的音樂,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營造一種有宗教特色的氛圍,以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新課導言:同學們,前一節我們學習了世界的人口和人種,知道了在1999年10月12日時,世界人口已達到了多少億?(60億)。隨著我國經濟的改革開放,我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日益增多,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碰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來看兩個即興表演。

表演一:一個同學扮演來通旅遊的外國人,一個同學扮演不懂外文的出租司機,扮演外國人的同學把想去的地方寫在小板上,然後擦掉。表演開始(略)。

師:語言是人類最主要的交際工具,語言不通,給人們的交往帶來困難,甚至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表演二:一個同學扮演阿拉泊人去一個中國人家裡做客,一個同學扮演接待這位客人的中國人,看看這位中國人怎樣接待這位客人。表演開始(略)。

師:當今世界有很多人是信仰宗教的,如果你對宗教一無所知,就會好心辦壞事,所以了解和掌握世界上的語言、宗教等知識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世界的語言和宗教這兩方面的知識。

一、 世界的語言櫻塌

1、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73頁第一自然段和閱讀材料,獨立完成下列問題——課件2展示問題:

1)、世界上大約有多少種語言?你知道有哪些種類的語言?

2)、哪幾種語言是世界最主要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3)、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為什麼?

4)、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也是國際上最通用的語言?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就上述問題以及他們所知道的其他語言,自由發言、相互交流,並將問題答案用課件顯示。

師:漢語不僅使用的人數最多,而且漢語和漢字還是世界上最科學、最優美的語言和文字之一。漢語書法是高雅的藝術品,每一位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都應為之驕傲和自豪。因此,科學規范地使用漢語,寫好漢字是我們中學生的重要任務之一。

2、 師:現在全球旅遊業發展很快,假如你說漢語或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去哪些國家和地區會沒有語言障礙?

課件3展示「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圖」及問題、表格。

問題:漢語除了在我國使用之外,還在哪些國家和地區使用,為什麼?

表格:(先呈現空表)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的國家

英語

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和獨聯體的其他許多國家

法語

法國、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許多國家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西亞和北非的許多國家

問題和空表呈現後,學生分組討論完成。

生:答案交流、相互補充。

將答案一一歸納,課件呈現。

承轉:在世界上除各國的語言有別外,同樣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許多不同,有的國家還以某種宗教作為國教。我們出去旅遊時,除了要了解各國的語言外,還必須要尊重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了解世界的宗教及其分布。

二、 世界的宗教

1、 課件4展示「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圖及問題和表格

問題:1)、宗教是怎樣形成的?

2)、我國唐朝高僧玄奘西域取經取的是哪一種宗教的經書?

3)、除了佛教外,還有哪些宗教?

4)、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宗教是哪些宗教?

表格:(先呈現空表)

宗教

產生地點

主要分布區


____
亞洲的西部

歐洲、美洲、大洋州

伊斯蘭教

阿拉伯半島

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

古印度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76內容,結合「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圖,討論完成上述問題和表格。

生:發言(略) 答案、整理。課件呈現。

師:上節課,我布置了同學們課後收集三大宗教方面的有關資料,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來相互交流。

生:發言(略)

師:通過討論,同學們知道了三大宗教的起源、創始人、節日、禁忌等有關知識。三大宗教流傳至今,不僅影響了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築、音樂風格和服飾首飾。

2、 課件5展示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築A、B、C圖

學生看圖說出A、B、C分別是哪種宗教的代表性建築、特色。

問題:本地有哪些典型的宗教建築物?在哪裡?

生:自由發言(略)

師:宗教信仰是一種社會現象。在我國除一些少數民族居民信教外,多數人是不信教的。但信教與不信教是每個人的自由。你可以不信教,但你不能不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對於象這樣的邪教,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覺抵制。

全課 總結 (略) 提出預習下一課的要求。

五、 筆記與板書提綱

(一)、世界的語言

1、 世界主要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2、 六大語言的地區分布

(二)、世界的宗教

1、 宗教的產生

2、 三大宗教及其分布

3、 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築

六、 練習與拓展選題

1、 世界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的主要有哪幾種?

2、 什麼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什麼語言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泛的語言?

3、 漢語除了在我國使用外,還在哪些國家和地區使用?

4、 宗教是怎樣產生的?下列宗教建築各是哪種宗教的建築?

5、 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媒體,廣泛收集關於三大宗教圖書、文字報導等,每人自編一份小報,在班上展出讓大家了解宗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七、 個別與重點輔導

學生姓名略。
初中地理教學微課應用
摘要:

微課教學嚴重沖擊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被應用於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有利於促進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通過具體論述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並列舉典型案例進行強調,有利於提升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

微課;初中;地理

1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1.1藉助微課解釋重點難點,啟發學生思維: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講解抽象的重難點知識時,如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增加學生理解生澀知識點的難度,導致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因此,如果老師合理的將微課應用到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微課的色、形、光和聲等功能,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具象化,能夠讓學生在極具感染力的地理課堂中學習,讓學生深入感受抽象知識的連續性,從而最大限度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例如:在學習《四大地理區域》這節內容時,由於知識較為抽象,學生在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域類型時具有一定的難度性,所以便可以利用微課錄制Flash,以視頻的形式展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地理特徵。將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詳細的告知學生[2]。這樣通過微課視頻的動態演示,又有老師的詳細講解,有利於讓學生更加生動、更形象的學習地理課堂教學內容,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生動有趣的地理課堂中學習,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深入掌握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地理意義。

1.2選擇合適的微課程素材,提高課堂效率:

在應用微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微課程教學素材的選擇直接決定了微課程的教學效果,也是靈活應用微課程教學理念的關鍵所在。其中,作為初中地理老師,在地理課程教學中選擇微課程教學素材時應注意下列兩個原則:

1.2.1堅持科學性的原則。

在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所應用的教科書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原則,而地理學科自身的知識點也需要講究科學性,這則要求初中老師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堅持科學性的原則,廣泛搜集科學合理的微課程教學素材,並將其通過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植入到微課程視頻教學過程中,這樣有利於保障初中地理學科教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避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產生誤導現象[3]。例如:在《工業、城市與交通》一節內容的學習過程中,老師便可以利用視頻播放「神州」發射的視頻資料,以此導入新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老師再引導學生回顧西部地區的礦產分布情況,了解西部的工業主要是在豐富的礦產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掌握西部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4]。

1.2.2堅持典型性原則。

微課程在應用中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掌握地理知識,就應該選擇典型性的教學素材。例如:以《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內容為微課案例,其微課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全面了解兩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差異,並能夠通過讀圖准確確定范圍和概括所謂位置的特點,老師在微課的教學過程中則可以借鑒《是真的嗎》電視節目,提出「看三分流水,纖流細細,珠穆郎瑪,唯我獨尊」和「北風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飛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個地理案例,充分利用地區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來進行分析,了解青藏地區氣溫低,多雪山、冰川,而西北地區降水少、氣候乾旱,出現了沙漠,並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通過採取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掌握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位置特點和氣候條件。

1.3通過微課復習知識,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結束之後,採取微課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自覺進行校正和練習,從而達到鞏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首都———北京」一章內容的《祖國的心臟》內容時,由於課堂只有40分鍾的時間,而要想學生能夠深入掌握北京的簡稱、全稱、輪廓和位置等知識點,具有一定的難度性。因此,當這節地理課堂教學結束之後,老師便可以充分利用微課輔助採用Flash進行教學,以拼圖的形式組合北京的具體地理知識點,讓學生在整個游戲過程中不斷進行復習,從而達到鞏固課堂教學知識點的目的。再例如:在學習《黃土高原的治理與開發》的內容復習過程中,老師便可以緊密聯系教學內容,製作《黃土高原的治理試題講解》《黃土高原的開發重難點》等微課。然而,由於學生在新課的教學過程中已經初步掌握了這節內容的基礎知識,所以老師便可以組織觀看關於黃土高原當前的實際情況,並在學生觀看微視頻結束之後,幫助學生整理學案,並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糾正策略,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難點基礎知識的目的。

2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以《生態保護與旅遊資源的開發》微課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首先老師展示以往美麗新疆的微視頻,這時引起了學生的質疑,為什麼圖片中的新疆這么美呢?而當前大部分關於新疆地區的圖片都是戈壁、沙漠和荒涼的景象,從而導出「生態保護」這節內容;其次,以多媒體設備將土地荒漠化、草場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等現象融入微課中,讓學生思考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並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部分學生提出應實施一系列的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多個自然保護區;再次,老師可播放《可可西里》中的片段,讓學生思考他們是因為什麼殺害藏羚羊呢[5]?原本他們僅僅只是普通牧民,但因為草原退化,土地變成了沙子,迫於生計,他們成了偷獵者的幫凶。通過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實施生態保護工程和建立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性,知道重要的保護區中的保護資源,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效率。

3結論

總而言之,微課程是初中地理老師突破傳統教學方法,拓展教學思維的一種創新性教學方法。將微課合理應用到初中地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有利於創新地理課程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水平,滿足中學地理課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因此,為了最大限度提升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效率,便需要學校老師深入探究微課的應用策略,借鑒成功的實踐 經驗 ,讓微課程教學技術越來越成熟。

作者:王艷梅 單位:棗庄市第十五中學

參考文獻

[1]周玉貞.巧用微課,提升初中地理課堂質量[J].新課程(中學),2016,03:197-198.

[2]林柳楊.基於微課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讀書文摘,2016,14:296.

看了「七年級地理上冊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設計」的人還看了:

1. 七年級地理世界的語言與宗教教學反思

2. 初一世界的語言與宗教教學反思

3. 初一上學期地理《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檢測試卷

4. 初一地理上冊說課稿

5. 七年級上冊地理書教學設計

熱點內容
數學教師讀書筆記 發布:2025-04-03 13:21:31 瀏覽:621
2013甘肅高考數學 發布:2025-04-03 13:17:11 瀏覽:551
考研培訓英語 發布:2025-04-03 12:26:32 瀏覽:430
喜歡大學老師 發布:2025-04-03 10:24:35 瀏覽:284
寫給老師的一封信200 發布:2025-04-03 07:29:30 瀏覽:91
文言文吊喪 發布:2025-04-03 06:07:04 瀏覽:774
灰姑娘英語 發布:2025-04-03 03:22:13 瀏覽:144
小學校長師德師風總結 發布:2025-04-03 02:44:02 瀏覽:468
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 發布:2025-04-03 00:29:24 瀏覽:449
怎麼勃起 發布:2025-04-02 23:58:22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