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一地理熱力環流視頻

高一地理熱力環流視頻

發布時間: 2025-02-10 13:00:13

1. 高一地理,下圖中四種熱力環流示意圖,錯誤的是 答案是D 可我不知道原因

B.准確的說要抄分成白天和夜晚,即谷風和山風。在白天,山上溫度高,山谷溫度低,所以山谷高空氣流下沉,再沿著山坡向上攀升,形成谷風。而圖中應該指夜晚,山上降溫快,所以溫度低,山谷降溫慢,所以氣溫高,此時氣流沿著山坡下沉,形成山風。
C.沿海地區,陸地是大陸性氣候,白天升溫快,海洋是海洋性氣候,白天升溫慢,所以海洋溫度低,氣流下沉,並受動力因素向大陸流動。
D.這是城市熱力環流。由於城市人口密集,綠化少,所以一受太陽輻射吸熱多,二工業人口廢熱余熱多,所以城市氣溫高,應該氣流向上升。所以錯誤。

2.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識點整理

必修二地理第二章內容主要是大氣的知識。下面是由我帶來的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識點整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識點整理(一)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各緯度之間;海陸之間)

2、大氣運動形式:

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舉例:城郊風;海陸風;季風主要原因

3、熱力環流分解:冷熱不均引起大氣垂直運動

4、水平氣壓差:水平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

5、形成風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壓差(或水平氣壓梯度力)

6、影響風的三個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風向的決定:1力風(理論風)--垂直於等壓線,高壓指向低壓.2力風(高空風)--平行於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3力風(實際地表風)--斜穿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

7、風向:1、風向-—風來的方向; 2、根據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

①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並且由高壓指向低壓,若是曲線垂直於切線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無偏轉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兩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響,風向斜交於等壓線

8、三種局地熱力環流:白天(郊區→城市、海風、谷風) 夜晚(城市→郊區、陸風、山風)

9.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成為熱力環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10、水平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識點整理(二)

1. 三大類岩石

1)岩漿岩是岩漿沿岩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或噴出地表,冷卻凝結而成(侵入岩--花崗岩;噴出岩--流紋岩、玄武岩、安山岩)。

2)沉積岩是裸露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固結而形成,具有層理構造,有化石(石灰岩)。

3)變質岩是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變質而成(花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頁岩—板岩)。

2. 褶皺、斷層的特點、成因及其地表形態

1)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地震)

2)六大板塊(擠壓、消亡—山脈、海溝、島弧;張裂、生長—裂谷)

3)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4)背斜頂部:油、氣,背斜適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5)斷層,沿斷裂面兩側岩塊錯位,工程建設遇斷層加固或避開(東非大裂谷、華山北坡大斷崖;上升岩塊: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岩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 流水、風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1)水蝕地貌:水流使溝谷加寬加深(瀑布,峽谷,黃土高原表面溝壑縱橫,橫斷山地)

2)水積地貌(山麓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及河口三角洲)

3)風蝕地貌(風蝕溝谷、風蝕蘑菇、戈壁)

4)風積地貌(沙丘、黃土高原)

4. 大氣受熱過程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主要表現為選擇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地球大氣受熱要經過太陽輻射、地面吸收、地面輻射、大氣吸收、大氣逆輻射等環節大氣才增溫。

3)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是地球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地面輻射是長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熱源。

4)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後以逆輻射的方式把能量返回地面,從而起到保溫作用;有雲和濕度大時,大氣逆輻射會增強。

5)大氣保溫作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強烈地吸收了地面長波輻射,大氣又將能量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傳遞給了地面。傍晚太陽西落後,保存下來的這部分能量使地表氣溫平穩

5、水平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6、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7、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8、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9、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10、來自大陸的氣流(離岸風)——干

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識點整理(三)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三圈環流的形成;理解氣壓帶、風帶的形成,了解其分布規律;

二、教學重點

理解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及分布規律;

三、教學難點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四、教學設計

五、教學過程

老師:我們剛剛學習了熱流環流,那麼熱力環流的過程怎麼樣呢?

學生回答:

老師:對。(簡述過程)熱力環流是大氣最簡單的一種形式,那麼大氣的運動有沒有規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氣壓帶和風帶。

第二節:氣壓帶和風帶

一:大氣環流及其意義

1)定義:具有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通常稱為大氣環流。

2)意義:

(1)使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調整了全球的水熱分布。

(2)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老師簡述其過程和意義)我們知道不考慮其他因素,全球的氣溫是從赤道到兩極是遞減的。赤道地區氣溫高,兩極地區氣溫低,那麼我們根據熱流環流的原理赤道和兩極地區就存在一個環流。

二:單圈環流

1.假設條件:地表是均勻的、地球靜止不動、太陽直射赤道。

赤道、兩極受熱不均形成熱力環流 ——單圈閉合環流

完成書本36頁的活動

2.否定其中條件之一:地球靜止不動;而是不停自轉——三圈環流 ,氣壓帶風帶的移動 ,地球不停公轉——氣壓帶風帶的移動

三:三圈環流

大氣運動是有規律的,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就是大氣環流。大氣環流使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調整了全球的水熱分布,對全球的熱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在大氣的運動過程中會形成風帶和氣壓帶,而風帶和氣壓帶是對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單圈環流的形成過程

在不考慮地球自轉、公轉、海陸差異、地形高低起伏等因素的情況下,赤道與極地之間的單圈環流是怎樣形成的?赤道與極地處的對流層厚度是否一樣?為什麼?假設地球不自轉,地表性質均一,太陽直射赤道。此時,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高低緯度之間的受熱不均。因而在終年炎熱的赤道地區,大氣受熱膨脹上升;在終年嚴寒的兩極地區,大氣冷卻收縮下沉。這樣,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氣壓,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極地,大氣由赤道上空流向兩極上空。在近地面,赤道形成低氣壓,兩極形成高氣壓,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氣由兩極流回赤道。因此,在同一半球,赤道和極地之間形成了單圈閉合環流。

2.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

由於地球的自轉,假設地表性質均一,太陽直射赤道,則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高低緯之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從北半球來看,赤道地區上升的暖空氣,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極上空(南風),受地轉偏向力影響,由南風逐漸右偏成西南風,到30°N附近上空時偏轉成了西風,來自赤道上空的氣流,不能再繼續北流,而是變成自西向東運動。由於赤道上空的空氣源源不斷地流過來,在30°N附近上空堆積,產生下沉氣流,致使近地面氣壓升高,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近地面,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大氣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由北風逐漸右偏成東北風,稱為東北信風,東北信風與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在赤道附近輻合上升,在赤道與副熱帶地區之間便形成了低緯環流圈。在近地面,從副熱帶高氣壓向北流的一支氣流,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漸右偏成西南風即盛行西風。從極地高氣壓帶向南流的氣流(北風),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逐漸向右偏形成東北風,即極地東風。較暖的盛行西風與寒冷的極地東風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鋒面(極鋒)。暖而輕的氣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氣流之上,形成了副極地上升氣流。上升氣流到高空,又分別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氣流在副熱帶地區下沉,於是在副熱帶地區與副極地地區之間構成中緯度環流圈;向北的一支氣流在北極地區下沉,於是在副極地地區與極地之間構成了高緯度環流圈。由於副極地上升氣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致使近地面的

氣壓降低,形成了副極地低氣壓帶。同理,在南半球同樣存在著低緯、中緯、高緯三個環流圈。因此,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了7個氣壓帶,6個風帶。

3.氣壓帶的成因

氣流的上升和下沉形成了低壓或高壓,我們在前面學習熱力環流的時候知道由於近地面的受熱不均引起的氣流上升或下沉是因為熱脹冷縮,那我們現在來看北半球。赤道低氣壓帶和極低高氣壓帶的形成與熱力環流氣流的上升和下沉的原理是不是一樣啊!

學生:一樣

老師:熱力原因

老師:那麼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低低氣壓帶呢??

學生:動力原因

老師:我們知道副極低低氣壓帶的形成是低維暖氣流和高維冷氣流在北緯60°近地 面相 遇迫使暖氣流上升,而副熱帶高氣壓的形成是來自赤道地區的氣流源源不斷在北30°上空集聚迫使氣流下沉,所以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低低氣壓帶的形成都是因為動力原因形成的。

老師:那麼我下面來看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的干濕和冷暖狀況

4.氣壓帶和風帶的物理性質

首先我們來看赤道低氣壓帶和副極低低氣壓帶,由於它們在垂直方向上屬於下沉氣流,會帶來降水,因此比較濕潤,但是一個維度高,一個維度低,因此赤道低氣壓帶氣溫高,而副極低低氣壓帶氣溫涼爽。

極低高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在垂直方向上屬於下沉氣流,不易形成降水,乾燥。

極低高氣壓帶維度高寒冷,副熱帶高氣壓帶維度低,氣溫高。

那麼我們現在知道了:赤道低氣壓帶和副極低低氣壓帶及極低高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它們的物理性質怎麼樣啊。

學生:(回答)

老師:很好。

老師:我們在前面學習了地球運動,在地球運動中我們學習了太陽直射點的移動,那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是怎麼樣的呢?

老師:(提問)學生回答

老師:完全正確。太陽直射點從6月22日到12月22向南移動,12月22日到第二年的6月22日向北移動,那麼氣壓帶和風帶會不會也移動呢!

學生:不會

老師:我們來看書本38頁圖2.11,看一看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有沒有規律。

5.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風帶氣壓帶的季節移動實際原因是太陽直射點是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導致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也作周期性的季節移動。就北半球來說,大致是夏季北偏,冬季南偏。

老師歸納:把這節課的內容簡單的梳理一下

老師:現在大家把書翻到38頁看活動1。我們叫同學們把三圈環流的過程在地球儀上展示一下。

學生活動時間

六.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

一:大氣環流及其意義

二:單圈環流

三:三圈環流

1、條件

2、過程

3、氣壓帶的成因

4、氣壓帶和風帶的物理性質

5、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熱點內容
高一地理熱力環流視頻 發布:2025-02-10 13:00:13 瀏覽:653
英語足球 發布:2025-02-10 13:00:07 瀏覽:873
離散數學自考試題 發布:2025-02-10 12:49:06 瀏覽:889
徐州華圖教育 發布:2025-02-10 12:43:25 瀏覽:817
數學新星網 發布:2025-02-10 10:22:08 瀏覽:373
幼兒教師總結 發布:2025-02-10 10:15:23 瀏覽:123
下列不屬於單細胞生物的是 發布:2025-02-10 10:07:54 瀏覽:842
師德承諾會議記錄 發布:2025-02-10 09:08:56 瀏覽:176
感測器教學 發布:2025-02-10 08:31:29 瀏覽:403
德玉教育 發布:2025-02-10 07:16:39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