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地理知識
具體如下:
一、我國地理位置
1.我國地勢總的特徵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2.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以平原、丘陵為主。
3.在中國地形圖中找出三級階梯的界線:
1)第一、第二級階梯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2)第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
5.第二級階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左右,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6.第三級階梯: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7.我國地形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有山地(佔33%)、高原(佔26%)、盆地(佔19%)、平原(佔12%)、丘陵(佔10%)。
8.我國目前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9.兩湖兩廣兩河山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
五江二寧青陝甘江蘇,江西,疆,黑龍江,浙江;寧夏,遼寧;青海,陝西,甘肅。
雲貴西四北上天雲南,貴州,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內蒙台海福吉安內蒙古,灣,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10.我國人口總數為13.40億,約佔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11.為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我國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2.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如果從黑龍江黑河到雲南騰沖畫一條直線,則此線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13.我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2%。
14.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
15.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
二、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1、南北氣溫的差異
⑴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北寒南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原因:主要受緯度影響,北方比南方獲得的太陽熱量少,氣溫低;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而南方由於山嶺的阻擋,受到的影響較小。
一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⑵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全國普遍高溫,大多數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緯度影響,南北獲得的太陽熱量差不多。
⑶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龍江的漠河鎮;夏季最熱的地方吐魯番。
⑷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①依據:
A、農業生產的實際。
B、將≥10℃持續期內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氣溫總和,稱為活動積溫,它是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針。
②五個溫度帶和一個高原氣候區。
2、東西干濕的差異
⑴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⑵我國降水最多地方是台灣省的火燒寮;最少地方是x疆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⑶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類型。
干濕狀況降水量>蒸發量降水量>蒸發量降水量<蒸發量降水量<蒸發量
3、我國氣候特點
⑴季風氣候顯著:
①季風:季風是指隨季節變化而變更風向的風。
②季風的成因: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
③季風氣候的特徵:冬季吹偏北風,寒冷乾燥;夏季吹偏南風,溫暖濕潤。
④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
其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
⑤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區別:季風區降水豐富,主要集中於夏季;非季風區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較乾旱。
⑥我國東部地區主要的降水形式:鋒面雨。
⑵氣候復雜多樣:
①東部: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
②西北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區):高原山地氣候。
4、我國氣候的影響
⑴氣候復雜多樣,有利於發展多種農業經濟,使我國的農作物和各種動植資源極其豐富。
⑵季風區最突出的氣候特徵是雨熱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時候,也是氣溫最高的時候,這時也正是農作物生長時期,雨熱搭配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⑶容易帶來各種災害性天氣。冬季風活動強烈,會爆發寒潮;夏季風活動不穩定,也會導致水旱災害的發生。
主要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寒潮、台風、旱災、洪澇等。其中水旱災害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❷ 八年級地理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八年級地理必背知識點:
第1節疆域。
1.優越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我國位於東半球、北半球。
(2)緯度位置:我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小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光熱條件好。
(3)海陸位置: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
2.海陸兼備的大國。
(1)四至點。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
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最東端:黑龍江省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135°E)。
最西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73°E)。
東西時間差異顯著南北氣候差異顯著。
(2)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國大陸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4)渤海和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
(5)我國與14個國家路上相鄰: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緬老越。
(6)我國與6個國家隔海相望: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7)朝鮮和越南既與我國陸上相連,又與我國隔海相望。
3.行政區劃。
(1)我國實行省、縣、鄉三級行政區劃。
(2)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3)省級行政區的輪廓、簡稱、行政中心(教材第7頁、8頁)。
第2節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1)2010年,我國人口總數為13.40億,約佔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2)眾多的人口,一方面為我國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廣闊的消費市場,另一方面也給食品等方面帶來壓力。
(3)為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4)近年來,我國老年人比重不斷上升,國家從2016年全面開放二胎。
2.人口東多西少。
(1)2010年,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143人/km?,約為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
(2)人口地理分界線:黑河騰沖線。
第3節民族。
1.中華民族大家庭。
(1)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約佔92%,其他55個少數民族。
(2)我國人口最多少數民族是壯族。
(3)民族文化:傣族-潑水節藏族-雪頓節苗族-苗年蒙古族-那達慕節高山族-豐收節漢族-元宵節。
2.民族分布特點。
(1)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
(2)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3)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現民族區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