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上
『壹』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整理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羅河流域,埃及人創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築傑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漢謨拉比法典是歷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古代西亞兩河流域人創造的楔形文字。
2、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古代希臘。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臘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紀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羅馬帝國。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廢除,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的奴隸制也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崩潰。
3、646年,大和參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內政,實行中央集權史稱大化改新。它標志著日本封建社會的開端。
4、古代印度人發明了0到9的記數符號,後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稱阿拉伯數字。
5、佛教產生的時間是公元前6世紀,地點印度,創始人釋迦牟尼,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在位時得到發展。_產生的時間: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始人耶穌,歐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會,後來_分為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政教,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他號召人們信仰真主安拉,地點麥加(或者阿拉伯半島),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7、古希臘的文學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馬史詩》,阿拉伯的文學名著是《天方夜譚》。
8、843年,查理曼的3個孫子在凡爾登締結條約,三分帝國。此條約奠定了法蘭西、義大利和德意志基礎,它們加上英吉利王國,成為西歐的主要封建國家。
9、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達·芬奇的作品有《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
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一、文藝復興運動
1.時間:最早興起於14世紀義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他地方。
2.首先發生的地點:義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義
4.方式: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的陳腐說教。
5.實質: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義大利詩人但丁:文藝復興先驅,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後一位詩人,******的最初一位詩人,著有長詩《神曲》,率先對教會提出批評。
(2)義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最大成就是繪畫,代表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3)英國大戲劇家、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7.意義: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二、新航路的開辟
1.目的:去東方尋找財富。
2.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古巴和海地。
4.意義:
A: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B: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C:給亞非拉許多國家帶來了殖民災難。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階級矛盾激化。
2.時間:1640—1688年
3.領導階級:資產資級和新貴族
4.開始的標志:1640年,國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議會,籌集軍費,議員要求限制王權。
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建立共和國
6.結束標志: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
7.意義:
(1)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
(2)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
(3)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二、《權利法案》的頒布
1.目的:為了限制王權。
2.時間:1689年
3.意義:A: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
B: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美國獨立戰爭
一、美國獨立戰爭
1.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時間:1775—1783年。
3.領導人物: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歷史功績:領導北美人民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親自主持制訂了美國第一部憲法,並忠實地執行憲法。)
4.開始的標志:1775年4月來剋星頓槍聲,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5.美國獨立的標志: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發表,標志北美十三塊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7月4日為美國國慶日)
6.轉折點: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7.英國承認美國獨立: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8.勝利原因:
(1)獨立戰爭是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戰爭;
(2)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堅強不屈,英勇作戰;
(3)得到法國、荷蘭等國的國際援助。
9.意義:
(1)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
(2)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10.性質:既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又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二、1787年憲法
1.主要內容: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從而確立了三權分立的總統制政治體制。
2.意義: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九年級上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
(二).高三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大全
(三).高三歷史重點知識點歸納梳理
(四).高三歷史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五).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梳理
(六).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整理匯總
(七).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歸納
(八).高中歷史必修一必背知識點總結大全
(九).高中歷史必背知識點考點大全
(十).高中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總結
『貳』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
多則價謙,萬物皆然,唯獨知識例外。知識越豐富,則價值就越昂貴。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九年級歷史 上冊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1
第一課:人類的形成
1、人類的出現:猿類——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現代人類可能是從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南方古猿屬於「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
2、人類的進化:完全形成的人分為四個階段
早期猿人——坦尚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國尼安德特人、中國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國克羅馬農人、中國山頂洞人
3、人種及分布: 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澳洲 ;黃色人種——亞洲 ;
黑色人種——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會: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會,隨著生產的發展進入父系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社會: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財產公有,以採集和魚獵為生。家務勞動為主,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社會:婚姻相對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從事犁耕業和畜牧業佔主導,出現商品交換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領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產力低下,生產工具原始,物質相當匱乏,只有依靠集體才能生存。
6、比較:父系氏族社會代替母系氏族社會的原因及後果。
相同點:⑴ 都以血緣關系為紐帶;⑵ 都實行財產、分配公有制。
不同點:⑴母系氏族社會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父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中佔主導地位。⑵母系氏族社會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會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⑶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出現了私有制和奴隸制,原始社會解體。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2
第二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1、 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前約3500年)——尼羅河流域——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權力與尊嚴的象徵
古巴比倫(前約3500年)——兩河流域(「新月沃地」)——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
古印度(前約2500年)——印度河、恆河——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古中國(前約2070年)——黃河、長江流域——分封制
2、 古文明與大河的關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條件):氣候濕潤,地勢平坦,日光充足,適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泛濫——提供水源和肥土,利於農業生產。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4、種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過程中形成。社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下一等級不得從事上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的等級不得通婚。 影響: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對後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3
第三課:西方文明之源
1、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悉尼文明
2、 古希臘繁榮的成邦:雅典、斯巴達
3、 雅典城邦的自然條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氣候濕潤,適宜種經濟作物。
4、 公元前5世紀後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內容:擴大公民權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公民大會;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 教育 。
5、伯利克里時期雅典繁榮的表現:政治上, 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經濟上, 奴隸制經濟高度繁榮; 文化 上 文化昌盛。
6、斯巴達成邦:崇尚武力,實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制度。
7、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1)羅馬歷史發展線索:羅馬城(公元前8世紀)——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年)——稱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帝國分裂(395年)——西羅馬滅亡(476年,歐洲奴隸社會結束)
(2)主要戰爭及戰役:布匿戰爭(羅馬——迦太基) 坎尼戰役以少勝多
(3)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建立羅馬帝國。
8、奧林匹克運動會歷史沿革:最初舉行賽會祭神,前776年—394年共舉辦290多屆。現代奧運會開始於1896年,每四年舉行一屆。2004年在希臘雅典舉行,2008年在中國北京舉行。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4
1.希臘城邦
(1)范圍:包括希臘半島(主體)、愛琴海諸島等地區。
(2)特點: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密布,適宜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
(3)文明:產生於愛琴海地區,愛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此後進入荷馬時代。
(4)興起: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城邦,斯巴達是最大的城邦。
(5)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成年男性公民有參與統治的權利,只有公民才能佔有土地;參軍打仗是公民的義務;城邦各項活動都以公民為主體。
2.雅典的民主政治
(1)背景:經過幾次改革後,雅典建立了民主政體。公元前5世紀中後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民主達到全盛,奴隸制政治發展到高峰。
(2)表現:雅典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代表各地的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主席團由各地抽簽產生,主席團主席也經抽簽產生;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伯里克利還建立了津貼制度。
(3)局限: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
3.亞歷山大帝國
(1)興起: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
(2)東征: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東征,先後打敗波斯帝國、埃及,進入兩河流域,最遠到達印度河流域。
(3)成果:建立亞歷山大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定都巴比倫)。
(4)局限性: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
(5)積極性: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帝國境內建造的新城後來成為新的經濟文化中心。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5
1.羅馬城邦
(1)建國: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
(2)統治: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設立兩名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頒布了《十二銅表法》。
(3)擴張: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整個義大利半島;隨後戰勝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2世紀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
(4)危機: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使羅馬共和國進一步衰落。
2.羅馬帝國
(1)政權更迭:公元前49年,凱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維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他首創「元首制」,掌握最高統治實權。
(2)建國: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屋大維採取了許多 措施 解決矛盾,羅馬帝國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時代。
(3)擴張: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
3.羅馬帝國衰亡
(1)原因:3世紀,羅馬帝國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日耳曼人侵入羅馬帝國。
(2)滅亡: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西羅馬的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制度結束。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匯總,復習資料
★ 九年級歷史全冊復習提綱,復習知識點匯總
★ 初三歷史上冊書知識點與復習計劃
★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2020整理歸納
★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2020整理
★ 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 九年級世界歷史知識點匯總
★ 初三歷史上冊期末重點復習資料
★ 九年級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
★ 九年級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2020
『叄』 九年級上冊歷史書內容
三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
四單元: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五單元: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肆』 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知識是人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因為有知識,我們知道我們從哪裡來,也知道我們將要到哪裡去。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1
古代埃及
一、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位於非洲東北角,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貫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羅河定期泛濫,當洪水退去後,兩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於農業生產。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
2、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在尼羅河下游陸續出現了若干個小國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實現了統一,之後經歷了古王國時代、中王國時代和新王國時代三個時代。在新王國時代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期,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版圖向北延伸至敘利亞和小亞細亞交界處和幼發拉底河上游,向南擴展到尼羅河「第四瀑布」。
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吞並古埃及;後來,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先後佔領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沒有延續下去。
4、古埃及的科學和 文化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學、數學和醫學最為突出。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在尼羅河西岸,漫漫黃沙吹拂下的金字塔,就像一群飽經風霜的歷史老人,默默訴說著古埃及文明的悠深久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徵,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
三、法老的統治
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古埃及的國王稱法老。法老作為全國最高的統治者,集軍、政、財、神等大權於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認為是「神之子」,具有無上的權威。大臣見國王時,要匍匐在地上,吻國王腳下的土地。國王發起怒來,還經常親自用王仗責打大臣。
2、隨著社會矛盾的激化,王權受到多方面的挑戰。胡夫金字塔之後,古王國時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的逐漸衰落。
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2
古代兩河流域
一、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1、「兩河」,是指西亞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意即「兩河之間的地方」,大體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中心的狹長地帶。
2、大約在公元前2400年,兩河流域實現了初步統一。在後來的1800多年裡,兩河流域幾度統一,也屢遭外族入侵和內部戰亂。古巴比倫王國時期,漢謨拉比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
3、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很早就發明了文字。他們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稈或木棒做筆,在未乾的軟泥板上壓刻出符號。這些符號的線條由粗到細,很像木楔,所以由這種筆畫構成的文字被稱為「楔形文字」。蘇美爾人還根據月亮的盈虧變化制定了陰歷,一年354天,並設置閏月來調整陰歷和陽歷之間的天數差距。計數法中的60進位制也是兩河流域人發明的。
二、古巴比倫王國
1、古巴比倫王國原是幼發拉底河中游的一個小國。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對外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個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統一事業,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王國,史稱古巴比倫王國。
2、漢謨拉比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中央集權,還制定了一部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時是古巴比倫王國最強盛的時期。
三、《漢謨拉比法典》
1、《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塊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條,內容十分廣泛,從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
2、從法典中可知,古巴比倫分為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和奴隸三個嚴格的社會等級。奴隸制度在古巴比倫相當發達。戰俘是奴隸的主要來源,也有買賣奴隸的現象。法典明顯保留了一些原始時代的觀念。同時,法典中有許多關於租賃、僱傭、交換、借貸等方面的規定,說明商品經濟在古巴比倫比較活躍。
3.《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
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3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於印度河流域。印度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今巴基斯坦境內,入阿拉伯海,水量豐沛。在那裡發現的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等早期文明遺址,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3世紀—前18世紀。
2、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自稱雅利安人,陸續在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印度北部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
3、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除半島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一。農業和工商業都比較繁榮,出現了許多工商業中心城市,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嚴的種姓制度
1、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在這一制度中,最高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 捕魚 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在這四個等級之外,還有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他們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
2、種姓制度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世代相襲。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
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1、佛教創立於公元前6世紀,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後來被稱為「釋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城釋迦族的王子。
2、早期佛教反對種姓制度,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因而也得到國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眾生平等」,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教義通俗易懂,信仰的民眾日益增多,一度成為印度的國教。
3、公元前3世紀後,佛教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入內地。後又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佛教往南經錫蘭,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
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匯總,復習資料
★ 初三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總結
★ 九年級歷史資料分析及知識匯總
★ 九年級歷史全冊復習提綱,復習知識點匯總
★ 初三歷史復習資料匯總,初三歷史必背知識點
★ 九年級世界歷史知識點匯總
★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政治知識點整理
★ 人教部編版初三歷史下冊書知識點
★ 初三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伍』 九年級歷史書上的大事年表
九年級大事年表
前3500——①尼羅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小國
②兩河流域南部出現奴隸制小國
前3000——古埃及統一
前2500——印度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小國
前18世紀—古巴倫王國統一兩河流域
前5世紀——希波戰爭(馬拉松長跑)
前4世紀——馬其頓國強大起來
前4世紀後期—馬其頓國控制希臘,不久,亞歷山大建立亞歷山大帝國
1世紀——日本出現奴隸制小國
2世紀——羅馬帝國疆域最大,地中海成為內湖,地跨歐亞非三洲
5世紀——大和統一日本
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興起
622年—穆罕穆德從麥加出走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國家,被定為伊斯蘭教教歷元年
646年—日本開始大化改新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
15世紀——新航路開辟
1487——葡萄牙迪亞士受葡萄牙資助,發現好望角
1492——義大利哥倫布受西班牙資助,發現美洲
1497—1498—葡萄牙達。迦馬受葡萄牙資助,繞過非洲到達印度
1519—1522—葡萄牙麥哲倫受西班牙資助,完成環球航行
1640——英國重新召開議會,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英國建立共和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
1688——宮廷政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689——《權利法案》(英國議會)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科技革命)
1775、4——來剋星頓的槍聲,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1776、7、4——《獨立宣言》(大陸會議)
1777——薩拉托加大捷,,美國獨立戰爭轉戰點
1783——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1785——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
1787——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
1789、7、14—攻佔巴士底獄,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
1794——羅伯斯庇爾被送上斷頭台,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1799——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政權
1804——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7——美國富爾頓發明汽船
1812——拿破崙遠征俄羅斯失利
1814——拿破崙被歐洲反法西斯聯盟趕下台
1825——英國史蒂芬孫發明火車機車
1840——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
②英國發動鴉片戰爭
1861——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亞歷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改革)
1861、4——美國內戰(美國南北戰爭)
1862、9——《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美國內戰轉折點
1865——美國內戰以北方的勝利告終
1868——日本明治維新
1869——日本都城從京都遷到東京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
1879——美國愛迪生發明耐用碳絲燈泡
19世紀80年代—德國卡爾·本茨研製內燃機
1885——德國卡爾·本茨發明汽車
1900——德國齊柏林發明飛艇
1903——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1914、7—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一戰開始
1916——凡爾登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1917——美國、中國參戰
1917、3—俄國二月革命
1917、11—俄國十月革命
1918、3—俄國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1918、11—德國投降,一戰結束